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河流地貌学的新进展和趋势
1
作者 王先彦 于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河流地貌学研究河流动力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源-汇系统)、河流地貌的时空演化,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地球表层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河流地貌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和研究机遇。河... 河流地貌学研究河流动力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源-汇系统)、河流地貌的时空演化,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地球表层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河流地貌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和研究机遇。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随着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定量分析、地表侵蚀速率的定量测定、沉积物测年以及地貌演化数值模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促进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流域地形、水系发育、河流地貌动力过程、河流地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的响应和反馈的研究。未来除了更深入地理解流域尺度物质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外,加强河流地貌过程的定量表达,将流域地貌研究与表层地球系统的热点科学问题相联系,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服务于国家战略,才能提高河流地貌学、乃至地貌学科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学 侵蚀和搬运 数值模拟 人类活动 表层地球科学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格架与源-汇系统约束下的沉积体系分析方法:以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一段为例
2
作者 王浩 邹明生 +3 位作者 崔钦宇 高梦天 张靖宇 陆永潮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勘探方向已经从构造圈闭转移到岩性圈闭上,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核心问题就是明确砂体的展布。以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碎屑锆石U-Pb年龄、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研究,明确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目的层流沙港组一段可以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以及8个准层序组。通过对研究区源-汇体系与沉积相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西北部万山物源、东部企西物源、东南部涠西南物源以及西南部物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3种沉积相类型。低位期主要发育中深湖和湖底扇沉积,发育浊积水道、天然堤和席状朵体等沉积微相;湖扩期主要以深湖泥沉积微相为主;高位期则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较为发育,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发育较少。B洼主要发育西部三角洲进积滑塌型、南部近源断坡带型和东部远源缓坡型等3种类型湖底扇,其中,南部物源体系规模大、成藏条件好,是下一步勘探最具潜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层序地层学 沉积体系 源-汇系统 高精度层序格架
下载PDF
渭河下游现代沉积特征及河型转化主控因素分析
3
作者 杨龙华 李元昊 +3 位作者 郭雅倩 段祎乐 马婷钰 王首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2230,共9页
现代河流沉积一直是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水利学家的研究重点,目前对渭河时间尺度上河流形态变化现象的相关研究并不缺乏,但对于曲流河不同河段的河型对比及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曲流河低弯度到高弯度的转化尚不清楚。因此,... 现代河流沉积一直是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水利学家的研究重点,目前对渭河时间尺度上河流形态变化现象的相关研究并不缺乏,但对于曲流河不同河段的河型对比及河型转化控制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曲流河低弯度到高弯度的转化尚不清楚。因此,通过对渭河流域地区现代河流的Google卫星影像、实地勘察、样品采集以及相关遥感水文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了两种河型的现代沉积特征及河型转换因素,最终绘制了渭河下游河型转化模式,实现了渭河下游现代河流沉积体的岩性、沉积相类型、河型转化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下游河型转化的主控因素为河床坡度、河流流量和含砂量。对进一步研究古河道变迁、沉积模式及其蕴藏的油气、地下水、矿产等资源分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渭河 低弯度曲流河 高弯度曲流河 沉积微相 河型转化因素
下载PDF
低可容空间陆相湖盆富砂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筱敏 叶蕾 +2 位作者 谢爽慧 杨棵 秦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9-975,共17页
低可容空间陆相湖盆富砂浅水三角洲不仅是沉积学研究热点,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通过追踪国内外学者对低可容空间盆地中浅水三角洲的研究,结合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近系浅水三角洲的实例,总结了低可容空间富砂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条件、... 低可容空间陆相湖盆富砂浅水三角洲不仅是沉积学研究热点,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通过追踪国内外学者对低可容空间盆地中浅水三角洲的研究,结合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古近系浅水三角洲的实例,总结了低可容空间富砂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条件、沉积特征、沉积机制及沉积模式。已有研究表明:大型低可容空间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受控于相对稳定的构造活动、平缓的地形坡度(常小于1°)、周期性变化的气候、排水通畅的敞流湖盆、频繁波动的浅水环境及高速和高流量的充沛物源;在低可容空间下,浅水三角洲发育氧化色与还原色泥岩间互沉积,生物扰动强烈,强水动力牵引流沉积构造发育,较强的冲刷作用形成了“有泥”和“无泥”2种间断正韵律,河道不断向盆地中心延伸,形成树枝状、带状和鸟足状三角洲。实例研究表明,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沙一段为低可容空间盆地,在供源充足的背景下发育大面积的浅水三角洲,其中三角洲平原中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的比值(A/S)最小,河道以垂向加积为主,河道稳定、分叉少,垂向上以“砂冲砂”韵律为主,平面上呈“枝状”;内前缘A/S值相对增大,河道侧向迁移作用增强,河道分叉多,垂向上“砂冲砂”与“砂冲泥”韵律并存,平面上呈“网状”;外前缘A/S值达到最大,由于湖浪的改造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明显席状化,垂向上表现为孤立砂体,平面上呈孤立河道或大面积席状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可容空间 陆相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霸县凹陷
下载PDF
潮汐沉积过程及沉积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旸 Ronald J.Steel +2 位作者 龚承林 魏小洁 盛莉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9-1089,共21页
潮汐沉积不仅是重建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而且同时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集层类型。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上海平面发生周期性涨落形成潮流。潮流的方向和流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这决定潮流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 潮汐沉积不仅是重建古地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依据,而且同时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集层类型。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上海平面发生周期性涨落形成潮流。潮流的方向和流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这决定潮流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的流体有所不同。潮汐作用过程可形成多种沉积构造或沉积特征,例如潮汐韵律层、过渡性层理、潮汐束、再作用面、复合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双黏土层、浮泥沉积等。这些沉积构造或沉积特征发育在不同的潮汐沉积环境中,受到复杂的潮汐沉积过程的控制,使得沉积体系的内部构型和空间分布相对复杂。在油气勘探实践中,需要对沉积微相进行精细刻画,通过岩石记录反推沉积过程,进而预测相应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规律。作者通对潮汐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潮汐搬运和沉积过程、潮汐作用相关的沉积构造或特征以及相应的沉积环境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加深国内学者对潮汐沉积的认识,了解潮汐沉积的研究进展,并为相关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沉积过程 沉积构造 三角洲 河口湾 潮坪
下载PDF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13
6
作者 张路 范成新 +1 位作者 秦伯强 杨龙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42,共8页
利用恒温震荡器构筑的模拟扰动环境 ,研究了太湖水 -沉积物界面的磷释放和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的磷酸盐释放作用在模拟扰动条件下并不十分明显 ,在低强度的扰动条件下未观察到释放现象 ,模拟高强度扰动后 ,出现一个相对较强... 利用恒温震荡器构筑的模拟扰动环境 ,研究了太湖水 -沉积物界面的磷释放和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的磷酸盐释放作用在模拟扰动条件下并不十分明显 ,在低强度的扰动条件下未观察到释放现象 ,模拟高强度扰动后 ,出现一个相对较强的释放过程 .最大释放时沉积物上覆水浓度约为低强度扰动时的 3倍 .最大释放时间 (Tmax)可能受磷酸盐形态分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比较而言 ,磷酸盐的吸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且迅速 ,沉积物上覆水磷酸盐浓度在 0 .5h后分别由 0 .2 2 9mg/L和 0 .2 15mg/L下降为 0 .0 5mg/L和 0 .0 13mg/L .可以看出当上覆水磷酸盐浓度较高时 ,吸附作用的强度远大于释放作用 .在 2 5℃ ,模拟中等强度 ( 10 0rpm)的模拟扰动条件下 ,当初始磷酸盐浓度为 1.0 1mg/L时 ,梅梁湾和五里湖的表层沉积物吸附容量分别为每克干重吸附0 .0 4 2mg和 0 .0 50mg磷酸盐 .这种较高的吸附能力对浅水湖泊的磷酸盐缓冲作用能起到积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再悬浮 太湖 表层沉积物 模拟扰动条件 释放作用 吸附作用
下载PDF
全新世大暖期云南洱海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47
7
作者 张振克 吴瑞金 +3 位作者 王苏民 沈 吉 吴艳宏 李升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 B.P.)的环境演化分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 B.P.)的环境演化分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件出现在7.2ka B.P.、5.3ka B.P.和3.7kaB.P.。全新世大暖期洱海湖面波动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亚洲季风强弱转换和时空迁移的影响,冷事件与亚洲冬季风加强有关,暖干气候受东亚夏季风加强影响,温(暖)湿气候反映西南季风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洱海 环境演变 古气侯 全新世 大暖期
下载PDF
近2600年来内蒙古居延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55
8
作者 张振克 吴瑞金 +3 位作者 王苏民 夏威岚 吴艳宏 瞿文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4-51,共8页
根据东居延海S1孔湖泊沉积柱状岩芯的多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近2600年来湖泊沉积物记录的环境演化过程分为十个阶段.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组合特点具有冷湿→暖湿(冷干)→暖干→冷湿的过程.现阶段处于暖干阶段,预测未来气候向偏湿方... 根据东居延海S1孔湖泊沉积柱状岩芯的多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近2600年来湖泊沉积物记录的环境演化过程分为十个阶段.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组合特点具有冷湿→暖湿(冷干)→暖干→冷湿的过程.现阶段处于暖干阶段,预测未来气候向偏湿方向变化.近2600年来自然的气候变化在居延海湖泊环境演化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人类活动只是在特定时段对湖泊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环境变迁 古气候 居延海 古环境
下载PDF
巴颜喀拉残留洋盆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42
9
作者 张雪亭 王秉璋 +4 位作者 俞建 王培俭 丁西岐 古风宝 张显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3-620,共8页
巴颜喀拉盆地垂向沉积序列表明:盆地于早古生代被动陆缘的浅海基础上裂陷、拉开,泥盆纪贯通,早石炭世洋盆扩展为成熟大洋,晚石炭世洋盆北部开始消减、南部继续扩张,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进入残留洋阶段,晚三叠世转化为周缘前陆盆地,三叠... 巴颜喀拉盆地垂向沉积序列表明:盆地于早古生代被动陆缘的浅海基础上裂陷、拉开,泥盆纪贯通,早石炭世洋盆扩展为成熟大洋,晚石炭世洋盆北部开始消减、南部继续扩张,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进入残留洋阶段,晚三叠世转化为周缘前陆盆地,三叠纪末完全闭合,盆地自形成到消亡为一个连续的沉积和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其主体由早中三叠世深海沉积、典型浊积岩复理石和晚三叠世浅海复理石、风暴岩沉积、海相磨拉石构成,北部零星出露了中二叠世海山型沉积,昆南结合带以北有早中三叠世岛弧沉积。以盆地为中心具有向南北两侧陆块双向相背俯冲的极性特点,东西两端的碰撞造山不迟于晚二叠世。总体反映了古特提斯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残留洋盆性质和主洋域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沉积特征 巴颜喀拉 残留洋 古特提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用介形类优势分异度恢复古湖盆的水深——以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湖盆为例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守军 郑德顺 +3 位作者 姜在兴 胡斌 王金香 焦叶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9-404,共6页
从定量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的资料,对介形类的优势分异度H(s)和古湖泊水深D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并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古近系东营三角洲地震资料和沉积学资料验证了这种对应关系的可信性,因此得出利用... 从定量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的资料,对介形类的优势分异度H(s)和古湖泊水深D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并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古近系东营三角洲地震资料和沉积学资料验证了这种对应关系的可信性,因此得出利用定量计算的介形类优势分异度值可以较准确地确定古水深。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沉积时期为例,恢复了3个亚段沉积时期的古水深,并做出了平面等值线图。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的古水深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亚段沉积时期、下亚段沉积时期和上亚段沉积时期。湖泊古水深的定量恢复,对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古湖盆 介形类 优势分异度 古近系 东营凹陷 古水深 分异度 沙三段 沙河街组
下载PDF
西藏错鄂及邻区晚更新世高位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希涛 吴中海 +4 位作者 胡道功 严富华 马志邦 麦学舜 鄢犀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8,共8页
西藏那曲县西的错鄂(31°24′~31°32′N,91°28′~91°33′E,湖面海拔4515m)东南岸(嘎杂西北坡),发育了拔湖18~271m的湖相沉积。错鄂及邻区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在75.3~48.8kaBP间,当地植... 西藏那曲县西的错鄂(31°24′~31°32′N,91°28′~91°33′E,湖面海拔4515m)东南岸(嘎杂西北坡),发育了拔湖18~271m的湖相沉积。错鄂及邻区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在75.3~48.8kaBP间,当地植被经历了早期以松、蒿、桦为主的森林草原和晚期以松、蒿、水龙骨科为主的森林草原或森林等两个阶段,反映了气候由温和较干到温和偏干的状况,但晚期温度与湿度均较早期为高,而干燥度则略有降低。同时,包括错鄂盆地在内的“那曲盆地”则是古“羌塘东湖”的东半部。约在37kaBP左右,可能由于怒江的溯源侵蚀,切开了“羌塘东湖”与怒江的分水岭,使“羌塘东湖”的东半部古湖外泄,而成为外流区———怒江(上游那曲)流域的一部分。正因为有古湖外泄的一段历史,故可以理解钻穿了整个第四纪地层的错鄂孔B/M界线以上部分的地层较薄的原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错鄂 晚更新世 高位湖相沉积 古植被 古气候 湖相沉积 邻区 西藏 第四纪地层 高位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水界面氮迁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7
12
作者 杨龙元 蔡启铭 +1 位作者 秦伯强 郑循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1-47,共7页
用乙炔为抑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997年夏季太湖梅梁湾口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率和N2O的自然排放率,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的反硝化率为1.4-5.6μmolN2/(m2·h),N2O的自排放率为0.08-0.66μmolN2/(m2·h).探讨了... 用乙炔为抑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997年夏季太湖梅梁湾口沉积物-水界面的反硝化率和N2O的自然排放率,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的反硝化率为1.4-5.6μmolN2/(m2·h),N2O的自排放率为0.08-0.66μmolN2/(m2·h).探讨了沉积物-水界面NO3-交换动态.指出沉积物内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太湖湖泊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湖泊水土界面氮交换中,沉积物具有吸收水体中NO3-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界面 氮迁移 太湖 梅梁湾 沉积物
下载PDF
地形、气候与湖面波动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129
13
作者 楼章华 兰翔 +1 位作者 卢庆梅 蔡希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92,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下降,气候干旱,地形平缓,河流入湖发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 松辽盆地北部东区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下降,气候干旱,地形平缓,河流入湖发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湖面的频繁波动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发育很有特色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了宽展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在平面上,三角洲平原与宽展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平缓相接,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三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沉积环境 浅水三角洲 地形 气候 油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近25年来河流、湖泊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4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7 位作者 郑达兴 乔子江 邵兆刚 杨朝斌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吕荣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30,共9页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的ETM+图像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分布现状及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总体上变化不明显,部分地区外流水系个别河段略有摆动,内流水系少数河段发生改道、断流,...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MSS图像和90年代末期的ETM+图像解译,对近25年来青藏高原河流、湖泊的分布现状及其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河流总体上变化不明显,部分地区外流水系个别河段略有摆动,内流水系少数河段发生改道、断流,入湖河流河口段发生延伸、退缩等变化。青藏高原多数天然湖泊变化较大,主要是部分湖泊面积缩小或扩大;少数湖泊解体或归并;有的已干涸的湖泊又重新汇水,有的湖泊则接近干涸。导致河流、湖泊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温变化、降水变化及冰川变化、气候雪线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调查 近25年来 河流 湖泊变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洱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与古气候演化 被引量:82
15
作者 陈敬安 万国江 +1 位作者 陈振楼 黄荣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2-570,共9页
测定了洱海沉积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了控制沉积物化学组成的三个主要因子:流域侵蚀因子、早期成岩因子和湖泊内生碳酸钙沉淀因子。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流域侵蚀因子和湖泊内生碳酸钙沉淀因子的因子得分... 测定了洱海沉积物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了控制沉积物化学组成的三个主要因子:流域侵蚀因子、早期成岩因子和湖泊内生碳酸钙沉淀因子。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流域侵蚀因子和湖泊内生碳酸钙沉淀因子的因子得分曲线可分别作为气候干湿和冷暖变化的代用曲线,从而为古气候重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结合沉积物柱210Pb和137Cs计年结果,初步评价了600多年来洱海区域气候及环境演化历史,揭示了该区暖平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16世纪中期~19世纪末期的冷湿状况可能是现代小冰期在洱海地区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化学元素 因子分析 古气候
下载PDF
湖泊沉积有机碳同位素与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余俊清 王小燕 +1 位作者 李军 安芷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2-78,共7页
湖泊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 (δ13Corg)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成果令人瞩目 .保存在各类湖泊岩芯中的δ13Corg记录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湖泊水位波动、湖区生态与植被的变迁以及气温变... 湖泊沉积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 (δ13Corg)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成果令人瞩目 .保存在各类湖泊岩芯中的δ13Corg记录揭示了晚更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湖泊水位波动、湖区生态与植被的变迁以及气温变化等重要环境信息 .由于造成δ13Corg值变化的影响因素较多 ,确定个湖与环境变化有关的主导因素时常有赖于其它证据的帮助 ,诸如地球化学、古湖沼学、孢粉学、分子同位素地层学等等 .前人通过研究来自不同类型湖泊、具不同曲线形态特征的δ13Corg记录 ,提出了多种环境解释模型 .本文对此作了归纳和评述 .鉴别和澄清湖泊沉积有机质的源物质以及有机物源随环境变化而发生过的变动 ,是研究δ13Corg记录环境意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由于有机质含量、碳氮比值、氢指数、生物残留物鉴别等常能提供有关湖泊有机质来源、产率、成岩作用等方面的有用信息 ,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应该尽可能一并提供 ,以利于恰当地应用现有的环境解释模型 ,或者建立个湖新模型 .单体生物标志化合物鉴别通常也能为区分湖积有机质中陆生、水生、细菌生等不同碳的来源提供有用信息 .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技术近年来成功地应用于建立单体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地层学 ,为湖积有机碳同位素在生态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有机质 碳同位素 环境解释模型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青土湖近6000年来沉积气候记录研究——兼论四五世纪气候回暖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乃昂 李吉均 +1 位作者 曹继秀 蔡为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对青土湖志云村剖面沉积气候记录和湖泊进退进行了研究,证实季风边缘区河西走廊东段存在暖湿、冷干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湖相沉积的颜色、粒度、化学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提出公元四五世纪存在一次百年尺... 对青土湖志云村剖面沉积气候记录和湖泊进退进行了研究,证实季风边缘区河西走廊东段存在暖湿、冷干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湖相沉积的颜色、粒度、化学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提出公元四五世纪存在一次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回暖,这一气候回暖事件的发现,可得到历史文献记载和青海湖自然记录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土湖 全新世 湖相沉积 气候记录 古气候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65
18
作者 沈吉 王苏民 羊向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1991年5月,利用澳大利亚转动式采样器在江苏固城湖获得总长6.2m的完整柱状岩芯,以5cm间隔采样,对样品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表明,较低的δ13C值指示寒冷的气候环境;较高的δ13℃值指示温暖的气候环境。该研究与岩芯中孢粉、... 1991年5月,利用澳大利亚转动式采样器在江苏固城湖获得总长6.2m的完整柱状岩芯,以5cm间隔采样,对样品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表明,较低的δ13C值指示寒冷的气候环境;较高的δ13℃值指示温暖的气候环境。该研究与岩芯中孢粉、硅藻所反映的气候环境十分吻合,因此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的δ13C值具有一定反映气候冷暖波动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同位素 古气候 有机碳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呼伦湖东露天矿剖面有机碳的总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和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薛滨 王苏民 +2 位作者 沈吉 羊向东 马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08-316,共9页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总量(TOC)取决于湖泊的初始生产力及有机质沉积后的保存能力,而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δ^(13)C)值则反映了不同来源有机质的组成以及流域古植被状况。本文通过对内蒙呼伦湖东露天煤矿剖面TOC及δ^(13)C值的垂直...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总量(TOC)取决于湖泊的初始生产力及有机质沉积后的保存能力,而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δ^(13)C)值则反映了不同来源有机质的组成以及流域古植被状况。本文通过对内蒙呼伦湖东露天煤矿剖面TOC及δ^(13)C值的垂直分布的研究,结合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孢粉、硅藻分析结果,讨论了呼伦湖地区末次冰期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有机碳的总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可作为分析古气候环境的一种有效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有机碳 稳定同位素 古环境演化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新疆巴里坤湖蒸发盐的沉积环境记录 被引量:40
20
作者 顾兆炎 赵惠敏 +1 位作者 王振海 袁宝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8-334,共7页
沉积物岩芯的碳酸盐、石膏等蒸发盐含量和矿物组成的证据显示了新疆巴里坤湖末次间冰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水位变化频繁的浅水盐湖,有时甚至为间歇式的湖泊,约在34000aB.P.前后巴里坤湖沉积相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4000aB.P.之前为泥坪-湖... 沉积物岩芯的碳酸盐、石膏等蒸发盐含量和矿物组成的证据显示了新疆巴里坤湖末次间冰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水位变化频繁的浅水盐湖,有时甚至为间歇式的湖泊,约在34000aB.P.前后巴里坤湖沉积相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4000aB.P.之前为泥坪-湖滨相沉积,34000aB.P.之后为成湖相沉积。尽管我们对巴里坤湖34000aB.P.前后的沉积相变难以理解,但是长期处于浅水状态的巴里坤湖沉积物中蒸发盐的含量和矿物组成仍然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泥坪-湖滨相形成的碳酸盐中白云石相对的增加是地表强烈蒸发的结果。以石膏为主的蒸发盐含量增加是温度和降水增加所致,而其含量减少则是冰川前进致使补给水矿化度降低造成的。这使我们获得了该区古气候变化并不服从于冰期与雨期同步模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盐 沉积环境 末次间冰期 巴里坤湖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