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岩中黄铁矿含量及其硫同位素组成连续测定方法研究
1
作者 韩娟 刘汉彬 +5 位作者 金贵善 张建锋 石晓 李军杰 张佳 刘小桐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沉积岩中黄铁矿的含量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可以用于判断沉积环境特征,反演成岩成矿过程。设计了一套多通道的黄铁矿硫提取装置,确定了装置的加热温度为130℃,实验时间为2h,优化了实验流程,实现一次提取同时满足黄铁矿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 沉积岩中黄铁矿的含量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可以用于判断沉积环境特征,反演成岩成矿过程。设计了一套多通道的黄铁矿硫提取装置,确定了装置的加热温度为130℃,实验时间为2h,优化了实验流程,实现一次提取同时满足黄铁矿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测定需要。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含量和元素分析仪-气体同位素质谱法测定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R^(2)=0.9999,黄铁矿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介于94%~100%之间,10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黄铁矿经过铬还原法提取生成的硫化银的硫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和本身的测试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精度≤0.2‰,可以满足沉积岩中黄铁矿硫同位素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 黄铁矿含量 硫同位素组成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元素分析仪-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下载PDF
生物合成FeS及其稳定性柱迁移研究
2
作者 任霞 严宁珍 刘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金属纳米硫化亚铁(FeS)在重/类金属修复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嗜酸性铁还原菌(JF-5)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合成生物纳米FeS,探讨其自然沉降规律,并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探讨CMC-FeS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 金属纳米硫化亚铁(FeS)在重/类金属修复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嗜酸性铁还原菌(JF-5)和硫酸盐还原菌(SRB)合成生物纳米FeS,探讨其自然沉降规律,并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探讨CMC-FeS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SRB和JF-5菌液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即能生成纳米FeS,且当混合菌液中n(Fe)/n(S)=0.2时FeS生成量最多,颗粒物浓度达2400 mg/L;FeS的自然沉降速率在0.1%CMC溶液中得到有效减缓。对流扩散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MC-FeS悬浮颗粒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行为,相比于纯水-FeS体系(R^(2)=0.20),其模型相关性最高达0.85;在90、180和360 mL/h这3种输入流速下,中等流速180 mL/h能够获得最佳渗透性,其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43.97 cm/h。实验结果表明,CMC-FeS的稳定性和迁移性较纯水-FeS均得到加强,可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FeS 沉降 柱迁移
下载PDF
庐枞盆地西湾铅锌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成矿启示
3
作者 胡生平 韩善楚 +5 位作者 张洪求 张勇 潘家永 钟福军 卢建研 李惟鑫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7,共15页
黄铁矿作为铅锌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硫化物之一,是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的贯通性矿物,其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可探究成矿作用过程,进而探讨矿床成因。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其北缘新发现了可达大型规模... 黄铁矿作为铅锌矿床中最常见的金属硫化物之一,是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的贯通性矿物,其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可探究成矿作用过程,进而探讨矿床成因。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其北缘新发现了可达大型规模的西湾铅锌矿床。虽然前人对西湾铅锌矿床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黄铁矿化学组成及其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研究首次利用偏反光显微镜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该矿床多类黄铁矿开展研究,揭示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和替换机制,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结果显示,根据晶体形态及矿物组合特征将黄铁矿分为成矿前与成矿期两期。成矿前黄铁矿主要呈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粒径为10~50μm,可见多个细小颗粒组成粒状集合体,其特征元素主要为Cu、Ag、As、Pb、Sb;而成矿期黄铁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大于200μm,通常和方铅矿、闪锌矿组合,呈脉状的形式产出于灰岩裂隙中,其特征元素主要为Mn、Co、Ni、Zn、Cs、Cd、In、Sn。黄铁矿中微量元素替代机制主要为单元素和多元素耦合替代,其中单元素替代机制主要有Co^(2+)↔Fe^(2+)、Ni^(2+)↔Fe^(2+)、Pb^(2+)↔Fe^(2+),多元素耦合替代机制主要有As^(3+)+Ag+↔2Fe^(2+)、(Tl++Cu++Ag+)+(Sb^(3+),As^(3+))↔3Fe^(2+),此外,还有部分Pb、Zn、As以方铅矿、闪锌矿和砷黄铁矿等微小包裹体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晶体中。黄铁矿中Co、Ni、As、Cu、Mn、Ge、Ag等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类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西湾铅锌矿床属于远源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湾铅锌矿床 黄铁矿 微量元素组成 元素替代机制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西湾铅锌矿床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
4
作者 阎磊 范裕 +2 位作者 黄俊 左彤 兰秉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2-662,共21页
镉(Cd)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元素,对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是最具经济意义的富镉矿物,查明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对研究镉的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限于研究手段,闪锌矿纳米尺度上镉的赋存状态研究仍相对薄... 镉(Cd)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元素,对国家安全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闪锌矿是最具经济意义的富镉矿物,查明闪锌矿中镉的赋存状态,对研究镉的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限于研究手段,闪锌矿纳米尺度上镉的赋存状态研究仍相对薄弱。西湾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内新发现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床中产出富镉闪锌矿。本次研究使用LA-ICP-MS对闪锌矿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含量和Mapping分析,查明闪锌矿微米尺度镉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扫描透射电镜(STEM)查明纳米级闪锌矿的微观形貌和高分辨原子像,明确纳米尺度镉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西湾矿床闪锌矿中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186×10^(-6)~9859×10^(-6),镉在闪锌矿中分布不均匀,闪锌矿孔洞发育的区域相对富镉,而闪锌矿均质区域相对贫镉。通过高分辨原子像的晶面间距和原子线扫描结果,确定西湾矿床闪锌矿中Cd原子以原位替代Zn原子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晶格中,未发现纳米级镉的独立矿物。对比金顶和牛角塘等富镉铅锌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铅锌矿床中平均镉含量不高,推测成矿带可能缺乏充足的镉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纳米尺度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冀东高家店金矿床成因:来自金及载金黄铁矿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的证据
5
作者 杨爱雪 吕水 +4 位作者 许曼 邢运涛 刘海龙 韦文国 安梦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6-414,共19页
高家店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矿集区中部,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少部分为石英脉型,赋存于高家店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了探讨高家店金矿床的成因,文章对其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金及载金黄铁矿化学... 高家店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矿集区中部,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少部分为石英脉型,赋存于高家店岩体的花岗岩和闪长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为了探讨高家店金矿床的成因,文章对其开展了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金及载金黄铁矿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氢氧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家店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包括4个阶段,其中Ⅱ和Ⅲ阶段为金的主要成矿阶段。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矿物为自然金和银金矿,以独立的金矿物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主成矿阶段黄铁矿Fe和S含量及Fe/S元素比值揭示金矿床具有岩浆热液型的特征。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以富液相的两相H2O溶液包裹体为主,其次为含CO_(2)三相包裹体,属中温、中低盐度流体。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δ^(18)O_(H_(2)O)值为1.82‰~5.60‰,δD值为-83.3‰~-55.3‰,指示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并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主成矿阶段黄铁矿δ^(34)S值为2.40‰~5.61‰,显示地幔硫或岩浆硫特征,揭示成矿物质硫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综合研究认为,高家店岩体的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及成矿流体,因而高家店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电子探针 流体包裹体 氢氧硫同位素 高家店金矿床 冀东
下载PDF
钱家店铀矿田草莓状黄铁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东艳 黄少华 +2 位作者 王鹏 刘章月 耿英英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钱家店铀矿田主要赋矿层位为青山口组、姚家组原生红杂色岩系,目前关于其内部灰色砂体沉积期的原生氧化还原性仍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了区内找矿部署,而草莓状黄铁矿对沉积岩形成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文章通过系统研究青山口组... 钱家店铀矿田主要赋矿层位为青山口组、姚家组原生红杂色岩系,目前关于其内部灰色砂体沉积期的原生氧化还原性仍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了区内找矿部署,而草莓状黄铁矿对沉积岩形成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文章通过系统研究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灰色砂体内草莓状黄铁矿的赋存、硫同位素、粒径等特征,首次利用其粒径特征反演目标层位沉积-成岩期水体的古氧化还原条件,进而探讨其对铀成矿的意义。结果表明,钱家店铀矿田灰色砂体中草莓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全岩δ34S值为-37.5‰~-23.4‰,为低温微生物还原作用成因。姚家组、青山口组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1.6~28.0μm、0.8~52.0μm,平均粒径分别为8.0μm、9.3μm,最大粒径分别为28.0μm、52.0μm,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分别占21.8%、28.3%,表现出姚家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整体较青山口组小,青山口组具较广的分布范围,但两者具有相似的粒径统计学分布规律。综合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对标准偏差和偏态系数二元图解表明,含矿目标层沉积时古水体为次氧化环境,这是目前含矿层不发育翼部矿体和具有“两红夹一灰”纵向氧化还原分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底部灰色砂体的原生还原容量有限,本身不足以形成规模性工业铀矿,这侧面说明下白垩统内的油气渗出还原是区内砂岩大规模铀成矿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原生红杂色含矿层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状黄铁矿 灰色砂体 姚家组 青山口组 砂岩型铀矿 钱家店
下载PDF
内蒙古红岭铅锌-多金属矿床二叠系火山碎屑岩中硫化物压力影的发现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单小瑀 谢玉玲 +4 位作者 陈佳德 任国顺 魏良民 于超 柳爱新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5-567,共13页
内蒙古东部的黄岗-甘珠尔庙锡、铜多金属成矿带中发育多个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富铜的锡多金属矿床,如大井子、安乐、毛登和敖脑达坝等,矿床的主要围岩为二叠系的页岩和板岩,但对二叠系地层与成矿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以红... 内蒙古东部的黄岗-甘珠尔庙锡、铜多金属成矿带中发育多个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富铜的锡多金属矿床,如大井子、安乐、毛登和敖脑达坝等,矿床的主要围岩为二叠系的页岩和板岩,但对二叠系地层与成矿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以红岭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研、显微岩矿相、SEM/EDS、硫化物的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等,对矿区二叠系黑色板岩及其中的硫化物压力影进行了详细工作。结果表明,红岭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二叠系黑色板岩和大理岩,其中黑色板岩的原岩为晶屑凝灰岩,碎屑以石英、钾长石晶屑为主,并可见少量浆屑和锆石、磷灰石、铬铁尖晶石等晶屑,胶结物主要由黑云母、石英和钾长石组成。岩石经历了明显的轴向为NE向的褶皱变形,其中构造片理发育,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黑色板岩中顺岩石层理可见压力影构造,其核部由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组成,影子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绿泥石。压力影中影子矿物的延伸方向与岩石片理方向一致,为NE向,可被成矿期的热液脉体穿切,表明其核部矿物形成与地层同期,为同生成因,并经历了成岩后的挤压变形。压力影中硫化物的原位硫同位素组成(-0.33‰~+1.75‰)与前人获得的矿石中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其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S和Cu等成矿物质。这一认识不仅对理解区内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岭铅锌-多金属矿床 二叠系火山碎屑岩 压力影 原生矿化 成矿物质来源
下载PDF
钨同位素研究进展及其在矿床学中的应用展望
8
作者 李欢 罗朝阳 +1 位作者 吴经华 刘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25-2738,共14页
钨(W)作为一种关键金属,具有多个稳定同位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地球不同圈层W同位素组成,发现岩石圈中不同类型岩石的W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差别(酸性岩比基性岩更富轻W同位素,海洋沉积岩比岩浆岩更富重W同位素),因此,可以利用其... 钨(W)作为一种关键金属,具有多个稳定同位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地球不同圈层W同位素组成,发现岩石圈中不同类型岩石的W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差别(酸性岩比基性岩更富轻W同位素,海洋沉积岩比岩浆岩更富重W同位素),因此,可以利用其揭示壳幔相互作用及地球表生过程中钨元素循环及演化规律。研究表明W同位素具有强大的示踪潜力,为开展W同位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目前尚未见钨矿床W同位素的研究,对钨成矿过程中W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及控制因素尚不清楚,其示踪复杂成矿过程及判断钨物质来源的潜力亟待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W同位素的分析方法、不同类型岩石的W同位素组成及地球表生循环过程中W同位素示踪原理,对W同位素在矿床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亟需将W同位素研究引入矿床学中,进而建立W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方法及钨成矿系统的W同位素演化模型。通过对钨矿床W同位素的研究将有望获取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区域钨来源的“指纹”信息,揭示钨元素在地球各圈层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超常聚集行为,为深入认识多类型钨矿化的成因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大规模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提供全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同位素 分馏机制 示踪作用 钨矿床 成矿过程
下载PDF
湘东北横洞钴矿床钴的富集机制:来自黄铁矿的微区结构、成分和硫同位素证据
9
作者 王智琳 李世相 +5 位作者 许德如 彭尔柯 王宇非 甘静 黄宝亮 张德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23-2740,共18页
世界上典型热液脉型钴矿床,如五元素(Ag-Bi-Co-Ni-As±U)矿床,因其高的钴品位(高达8%)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该类矿床以自然元素和砷化物组合为特征。不同于五元素矿床,湘东北横洞热液脉型钴矿床(中型,品位约0.04%)的矿... 世界上典型热液脉型钴矿床,如五元素(Ag-Bi-Co-Ni-As±U)矿床,因其高的钴品位(高达8%)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该类矿床以自然元素和砷化物组合为特征。不同于五元素矿床,湘东北横洞热液脉型钴矿床(中型,品位约0.04%)的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目前对该矿床中含钴矿物的特征及钴的富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的矿相学工作基础上,采用EPMA、EBSD、LA-ICPMS和LA-MC-ICPMS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黄铁矿开展了精细结构、成分和硫同位素分析。将黄铁矿划分为PyI、PyII和PyIII三个世代。其中,PyII是Co的重要载体,常呈丝带状、不规则状或韵律环带交代PyI或呈细粒状产出,其Co含量高达52141×10^(-6),明显高于其他世代黄铁矿。黄铁矿中Co与Fe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表明Co主要呈类质同象的形式置换Fe存于黄铁矿晶格中。而黄铁矿中高的Co/Ni比值(1.05~393)和Se含量(10.69×10^(-6)~129×10^(-6))则暗示了其热液成因。此外,PyII与PyI之间具有不规则港湾状接触界面、突变的化学成分以及相近的晶体取向,这些暗示了富钴的PyII系含钴流体与围岩及早阶段黄铁矿快速反应的产物,溶解再沉淀的动力学过程是控制PyII的形成机制。不同世代黄铁矿的δ34 S V-CDT值接近,变化范围为-13.12‰~-8.70‰,与围岩地层的硫同位素特征接近。结合湘东北结晶基底高的Co含量(30.4×10^(-6)~72.3×10^(-6))和以往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NE-ENE向的长沙-平江断裂带走滑剪切活动使得深源热液流体从结晶基底连云山岩群活化萃取了金属钴,富钴热液沿走滑断裂向上运移至成矿部位,再因压力周期性变化引起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进而分离,导致钴金属络合物失稳,最后钴沉淀富集成矿。通过与世界上典型热液脉型钴矿床成矿特征的对比,提出流体低的盐度和低砷、高硫的特征是造成横洞钴矿床矿物组合简单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溶解再沉淀过程 横洞热液型钴矿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西秦岭完肯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0
作者 杨梦凡 邱昆峰 +5 位作者 何登洋 黄雅琪 王玉玺 付男 于皓丞 薛宪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1-390,共20页
西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期间由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地质演化历史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区内累计探明黄金储量大于1 200 t。然而,金矿床成因还存在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和与侵入体相关等多种观点。完肯... 西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期间由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地质演化历史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区内累计探明黄金储量大于1 200 t。然而,金矿床成因还存在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和与侵入体相关等多种观点。完肯金矿床金资源量约3.5 t,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段,赋存于下三叠统隆务河组浅变质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近EW和NW-SE向断裂控制,主要发育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矿化,是区域内典型金矿床,也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开展岩石学、矿相学和载金硫化物地球化学研究,拟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并探讨其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完肯金矿床成矿作用可以分为3个阶段:成矿早阶段为黄铁矿(Py1)-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主阶段为黄铁矿(Py2)-毒砂-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晚阶段为石英-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阶段。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已检出的样品)显示黄铁矿金的含量(质量分数)为0.11%~0.24%,毒砂和闪锌矿金的含量分别为0.11%~0.28%和0.16%~0.37%。黄铁矿、毒砂样品中的金含量大多低于检测限,闪锌矿样品中金含量相对较高,70%的测点金含量高于0.15%,表明Au在硫化物中分布不均匀。黄铁矿Au/As值为0.007~0.20,均大于0.004,且在扫描电镜下未观察到自然金,表明完肯金矿床金主要以纳米级金颗粒或晶格金的形式赋存。此外,黄铁矿和毒砂中Fe-As、S-As的负相关关系揭示,Au主要是通过进入富As的八面体Fe结构位和化学吸附的方式进入载金硫化物。黄铁矿的Fe含量为45.41%~46.26%,S含量为51.48%~52.79%,其Fe/S(原子个数比)大于0.875,表明其为变质热液成因黄铁矿。成矿主阶段毒砂As含量为42.80%~46.52%,晚阶段闪锌矿Fe、Zn含量分别为1.77%~2.57%和63.75%~64.82%。进而,通过毒砂和闪锌矿温度计估算出成矿主阶段温度大致为(385±40)℃,硫逸度lgf(S2)为-7.55±1.45,成矿晚阶段温度为(251±7)℃,表明矿床形成于中高温变质热液流体作用。综合完肯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热力学模拟研究揭示,完肯金矿床金的主要络合形式为Au(HS)2-和Au(HS)0。大规模的水岩反应和强烈的围岩硫化作用,诱发成矿流体中HS-浓度降低,从而导致金溶解度降低和金-硫络合物失稳,形成含金硫化物。因此,硫化作用可能是完肯金矿床金沉淀的主导机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本文认为完肯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电子探针分析 金赋存状态 完肯金矿床 西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鄂西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草莓状黄铁矿SEM图像特征及古环境指示意义:以鄂阳页1井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辉 邵德勇 +4 位作者 罗欢 孟康 张瑜 唐玄 张同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5-207,共13页
草莓状黄铁矿在页岩中广泛分布,其形态特征及粒径大小等可作为指示氧化还原状态的环境指标。本文以鄂西宜昌地区鄂阳页1井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及岩家河组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结合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快... 草莓状黄铁矿在页岩中广泛分布,其形态特征及粒径大小等可作为指示氧化还原状态的环境指标。本文以鄂西宜昌地区鄂阳页1井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及岩家河组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结合图像处理软件ImageJ,快速获取SEM图像中草莓状黄铁矿相关参数,并探讨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鄂阳页1井下寒武统剖面样品中黄铁矿赋存形式多样,包括草莓状黄铁矿集合体、团块状黄铁矿、黄铁矿自形晶及有机质中星点状分散的黄铁矿等。其中,草莓状黄铁矿作为最主要的赋存形式,其粒径(D)、微晶粒径(d)、D/d值以及微晶晶型等相关参数在垂向上呈现明显变化。岩家河组草莓状黄铁矿微晶晶型以八面体为主,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底部以五角十二面体及近球形为主,中部以八面体、立方体为主,上部以立方体、四面体为主,自下而上微晶圆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还原性减弱的过程。水井沱组富有机质页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为4.43μm,中下部偏大,上部粒径偏小。草莓状黄铁矿微晶平均粒径为0.338μm,剖面上自下而上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D/d值在岩家河组样品中偏小,在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下部最大,上部逐渐减小。综合相关参数在剖面上的变化,在岩家河组与水井沱组底部环境突变的位置,草莓状黄铁矿更多反映突变前的环境状态,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上部偏氧化状态下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偏小,可能当时氧化还原界面仍位于水体中,且指示物源供给中含铁矿物丰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状黄铁矿 SEM图像 氧化还原环境 水井沱组 宜昌地区
下载PDF
山东蓬莱石家金矿床含金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的约束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李强 顾雪祥 +4 位作者 章永梅 张英帅 王鹏飞 颜宏伟 王大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2-277,共16页
石家金矿床是位于胶东蓬莱−栖霞成矿带北段的一个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阶段(Ⅱ)和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Ⅲ)。为探讨石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石家金矿床是位于胶东蓬莱−栖霞成矿带北段的一个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阶段(Ⅱ)和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Ⅲ)。为探讨石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技术,对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阶段与自然金共生的黄铁矿开展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富集Cu、Pb、Zn等亲硫元素,并且主要以矿物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值为2.55×10^(−6)~20.94×10^(−6)),呈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配分模式,LREE/HREE与(La/Yb)N值分别为16.15~52.12和18.26~481.62。黄铁矿表现出显著的Eu负异常(δEu值为0.16~0.62)而无明显Ce异常(δCe值为0.89~1.33),Hf/Sm、Th/La、Nb/La值均小于1。结合前人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黄铁矿是在流体不混溶的作用下,从富Cl的还原性流体中沉淀的。Y/Ho、Zr/Hf、Nb/Ta值变化范围大,暗示成矿过程中热液体系受到了干扰,可能有大气降水的加入。Co、Ni含量和Co/Ni值显示黄铁矿为热液成因,成矿流体具有变质热液的特点,可能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去挥发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石家金矿床 胶东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巴音青格利铀矿床黄铁矿矿物特征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政国 林锦荣 衣龙升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17-225,共9页
巴音青格利铀矿床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现的特大型砂岩铀矿床。文章通过对该矿床含矿层中黄铁矿的野外观察和镜下显微研究,发现黄铁矿在宏观上呈条带状、浸染状和结核状3种,微观上有胶状、草莓状、粒状与脉状等多种产状;依据矿物... 巴音青格利铀矿床是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发现的特大型砂岩铀矿床。文章通过对该矿床含矿层中黄铁矿的野外观察和镜下显微研究,发现黄铁矿在宏观上呈条带状、浸染状和结核状3种,微观上有胶状、草莓状、粒状与脉状等多种产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及化学成分特征可将其划分为PyⅠ、PyⅡ、PyⅢ3种类型。PyⅠ型黄铁矿发育在铀矿化带,常与铀矿物和钛铁矿共生产出,具有亏Fe、S,富含Co、Ni的特征,形成于成矿期;PyⅡ型黄铁矿发育在二次还原带、矿化带和原生带,与钛铁矿共生产出,Fe、S亏损程度较PyⅠ型黄铁矿弱,w(Co)、w(Ni)值相对较小,可能主要形成于成矿后期;PyⅢ型黄铁矿主要发育在原生带,Fe、S质量分数比接近理论值,几乎不含Co和Ni,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导致成矿期黄铁矿(PyⅠ型)Fe亏损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其在铀成矿过程中形成了四方硫铁矿并驱散结构中的一部分Fe,也可能与黄铁矿形成时Fe与成矿流体中Co、Ni发生类质同象替换有关。而成矿过程中H2S还原高价铁离子及UO22+的过程中释放一部分S,导致成矿流体中S逸度下降,这可能是造成S亏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物类型 化学成分 巴音青格利铀矿床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铁硫化物球粒
14
作者 陈代璋 杨翔 杨中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298,共6页
铁硫化物的合成,通常是通过固-气反应来实现,本文利用电弧放电的方法.使黄铁矿(FeS2)还原成磁黄铁矿(Fe1-xS)、陨硫铁(FeS)和金属铁(Fe)。利用反光显微镜(RL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 铁硫化物的合成,通常是通过固-气反应来实现,本文利用电弧放电的方法.使黄铁矿(FeS2)还原成磁黄铁矿(Fe1-xS)、陨硫铁(FeS)和金属铁(Fe)。利用反光显微镜(RL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谱(EDS)技术综合研究合成物的特征及各物相的相互关系。初步研究了合成物的电学和磁学性能。讨论在电弧作用的还原环境里,FeS2向FeS、Fe1-xS和Fe转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法 铁硫化物 陨硫铁 磁黄铁矿 金属铁
下载PDF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田铟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晓花 郭福生 +5 位作者 冷成彪 李凯旋 高粉粉 陈涛亮 任志 田振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87-3106,共20页
In作为一种分散元素,通常极难形成独立矿床,而主要以伴生组分的形式赋存在锡多金属矿床中。香花岭矿田蕴藏着丰富的Sn、Pb、Zn等矿产资源,是我国潜在的In资源基地,但目前该矿田中In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成矿潜力尚不清楚。鉴于此,本... In作为一种分散元素,通常极难形成独立矿床,而主要以伴生组分的形式赋存在锡多金属矿床中。香花岭矿田蕴藏着丰富的Sn、Pb、Zn等矿产资源,是我国潜在的In资源基地,但目前该矿田中In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成矿潜力尚不清楚。鉴于此,本文以香花岭矿田3个典型锡多金属矿床(新风、铁砂坪、茶山)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及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ICP-MS、EPMA和LA-ICP-MS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闪锌矿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In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富集在闪锌矿中,可能的替代方式为In^(3+)+Cu^(+)2←→Zn^(2+)。不同矿床中In的富集程度明显不同,其中,新风最富In(平均品位213.7g/t),其次为茶山,而铁砂坪最贫In。发现当闪锌矿中Cd含量介于5000×10^(-6)~7000×10^(-6)区间时,对应的In含量最高(>1000×10^(-6))。3个矿床的闪锌矿均富集Fe、Mn、In等高温元素,显著亏损Ga和Ge等低温元素。通过对比发现,这些闪锌矿与典型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如远端矽卡岩型矿床)中闪锌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应用闪锌矿地质温度计估算的结晶温度为345~372℃,且新风闪锌矿温度略高。闪锌矿中In的含量主要受温度控制,越靠近岩体、温度越高的闪锌矿越富In。结合前人资料,估算香花岭矿田伴生In资源量超过15000t,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应予以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香花岭矿田 湘南
下载PDF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庆文 戴香麟 +5 位作者 董国臣 魏良民 秦季军 陈佳德 肖阳 舒启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7-582,共16页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该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浩布高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赋存机制尚不清晰,矿床成因类型亦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 内蒙古浩布高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该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目前,浩布高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赋存机制尚不清晰,矿床成因类型亦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手段,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浩布高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赋存机制以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浩布高矿床中闪锌矿以富集Fe、Mn、Co、Cu、Se、Ag、Cd、In、Sn等元素,贫Ni、Ga、Ge、As、Mo、Sb、Au、Tl、Pb、Bi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In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替代Zn赋存于闪锌矿中,Cu、Ag、Sn等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可能部分以微粒包裹体的形式存在。In与Cu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推测In在闪锌矿中富集机理可能为Cu^(+)+In^(3+)←→2Zn^(2+)。Cd与Fe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Zn含量呈负相关性,这可能暗示在闪锌矿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置换Zn元素而非Fe元素。通过穷举闪锌矿微量元素图解发现,即使得分最高的Co/Ag-Mn图解依然存在较大范围的重叠区域,因此不能简单地用闪锌矿微量元素二元图解来判别矿床类型。通过测试四种机器学习中经典的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最终得出准确率为91.5%的高斯内核支持向量机闪锌矿成矿类型分类器,可以用于多种矿床类型闪锌矿的研究。浩布高矿床中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沉积喷流型(SEDEX)、火山块状硫化物型(VMS)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而与矽卡岩型接近。综合已有矿物学、年代学以及本研究获得的闪锌矿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浩布高应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组成 机器学习 矽卡岩型矿床 浩布高
下载PDF
内蒙拜仁达坝超大型Ag-Pb-Zn多金属矿床中针硫锑铅矿的发现与成因意义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家军 邢永亮 +4 位作者 王建平 翟德高 要梅娟 吴胜华 付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5-572,共8页
在内蒙拜仁达坝超大型Ag-Pb-Zn多金属矿床中,产出针硫锑铅矿。与其共生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块硫锑铅矿等。针硫锑铅矿呈长柱状、针状、毛发状、束状和不规则状等,粒度变化较大,一般为0.05~4mm,最大可... 在内蒙拜仁达坝超大型Ag-Pb-Zn多金属矿床中,产出针硫锑铅矿。与其共生的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块硫锑铅矿等。针硫锑铅矿呈长柱状、针状、毛发状、束状和不规则状等,粒度变化较大,一般为0.05~4mm,最大可达12mm。反光显微镜下为灰白色,强非均性,显微硬度VHN100g=93.25~127.39kg/mm2(平均111.05kg/mm2),相当于摩氏硬度3.06~3.40(平均3.24)。矿物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Pb52.20%~57.80%(平均54.89%),Sb22.26%~28.13%(平均26.08%),S18.65%~19.62%(平均19.01%),并含有少量的Fe、Cu、Zn、Ag和As等元素。相应的平均化学分子式为(Pb4.91,Cu0.04,Fe0.03,Zn0.01)4.99(Sb3.97,As0.04)4.01S11.00,标准化学式为Pb5Sb4S11。晶体为单斜晶系对称,晶胞参数值a=2.156nm,b=2.349nm,c=0.810nm。矿床中针硫锑铅矿的形成,与成矿温度较低、硫逸度升高以及还原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硫锑铅矿 矿物学特征 成因意义 Ag-Pb-Zn多金属矿床 拜仁达坝 内蒙
下载PDF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辉钼矿铼锇等时线年龄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57
18
作者 李诺 孙亚莉 +1 位作者 李晶 李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81-2888,共8页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是我国东北地区大型铜钼矿床之一,其矿石中5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166.1±2.0)~(176.4±2.8)Ma之间,^(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78±10Ma(1σ误差,MSWD=3.3),代表流体成矿年龄...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是我国东北地区大型铜钼矿床之一,其矿石中5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166.1±2.0)~(176.4±2.8)Ma之间,^(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78±10Ma(1σ误差,MSWD=3.3),代表流体成矿年龄。斑岩流体成矿系统发育在183±6Ma左右。在区域构造演化框架中,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陆陆碰撞过程的减压增温体制,而非与B型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锇等时线年龄 大陆碰撞 鸟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 内蒙古
下载PDF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 被引量:51
19
作者 付绍洪 顾雪祥 +3 位作者 王乾 夏勇 张兴春 陶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80,共6页
水银洞金矿床为近年来在黔西南地区所发现的又一重要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系统采样和光片鉴定,区分出具有不同标型特征的四种黄铁矿,即草莓状黄铁矿、生物碎屑状黄铁矿、粗粒自形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四... 水银洞金矿床为近年来在黔西南地区所发现的又一重要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系统采样和光片鉴定,区分出具有不同标型特征的四种黄铁矿,即草莓状黄铁矿、生物碎屑状黄铁矿、粗粒自形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四种黄铁矿的含金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以生物碎屑状黄铁矿和细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为优,而草莓状黄铁矿和粗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性较差。各种黄铁矿的主成分及微量组分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初步分析了四种黄铁矿的形成条件及金的差异性富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标型特征 卡林型金矿 水银洞 黔西南
下载PDF
南海台西南盆地自生管状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示踪意义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美 孙晓明 +2 位作者 芦阳 徐莉 陆红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5-734,共10页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 在南海台西南区GC10岩芯中发现了大量自生管状黄铁矿,它是海洋沉积物缺氧硫酸盐还原过程的主要产物。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管状黄铁矿主要由草莓状黄铁矿组成,且在管内各圈层分布不均:内层主要是单个的大颗粒草莓状黄铁矿,直径为40μm左右;中间致密层为具外壳结构的草莓状黄铁矿,经后期压实作用后呈五角十二面体紧密堆积;外层是疏松的混有部分杂质的黄铁矿。高分辨率透射电镜观测显示,草莓状黄铁矿中存在面缺陷,在平行于黄铁矿的(001)面存在白铁矿层。草莓状黄铁矿中的黄铁矿与白铁矿是同质异构体,而且,白铁矿的(101)平行于黄铁矿的(001),白铁矿的[010]方向平行于黄铁矿的[100],这是黄铁矿与白铁矿之间最易相互生长的面。草莓状黄铁矿微晶的形态各异,包括有序规则排列的球粒、部分有序排列的五角十二面体、无序排列的球粒、截角立方体、不规则体及亚微晶颗粒等,说明草莓状黄铁矿是在微生物参与下,在由强还原到局部弱氧化的环境中形成的。这种微环境的变化正好是下部上溢的甲烷在管状通道内与硫酸盐发生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自生管状黄铁矿 草莓状黄铁矿 天然气水合物 台西南盆地 南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