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富铌橄榄岩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积清 王涛 +7 位作者 王秉璋 李五福 王泰山 薛万文 李玉龙 李青 金婷婷 袁博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铌橄榄岩中铌矿物主要为铌易解石(Nb_(2)O_(5)=50.33%~52.50%)、铌钙矿(Nb_(2)O_(5)=48.20%~50.27%)、褐铈铌矿(Nb_(2)O_(5)=42.80%~43.45%)、Stefanweissite矿(Nb_(2)O_(5)=33.14%~34.78%),次为钛铁矿(Nb_(2)O_(5)=3.45%~4.89%)。样品具低SiO_(2)(20.16%~29.20%)和K_(2)O+Na_(2)O(0.02%~2.47%)含量,高Mg O(22.88%~27.69%)含量和Mg^(#)值(74~82),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772~1807μg/g),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强烈富集LREE、亏损HREE,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17)。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富集Nb、Ta、Th、U、Sr、Pb,Nb含量高,为981~1753μg/g,平均1378μg/g,可能与晚阶段碳酸岩侵入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样品的(87Sr/86Sr)i值为0.70378~0.70396,ε_(Nd)(t)值为-0.49~0.31,岩浆源区可能为EMⅠ型地幔端元。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大格勒岩体中富铌橄榄岩的形成可能与该地区拉张环境下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橄榄岩 矿物化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2
作者 张琪 周琦忠 +6 位作者 孙超 施建斌 王博 侯琪 罗跃 冯学知 王国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9,共20页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 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位于苏鲁造山带的西缘。本文通过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成因与构造环境,以揭示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该地区的反响。研究认为: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属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具有高SiO_(2)、富碱、贫CaO、低Al_(2)O_(3)质量分数的特征,以及右倾海鸥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Rb、Zr、Hf等元素,严重亏损Sr、Eu、Nb、Ta等元素,形成年龄为746.0~742.5 Ma。新沂地区花岗片麻岩是来自下地壳物质为主、少量幔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钾长石和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而后经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最终形成。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后碰撞伸展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苏鲁造山带新沂地区的最初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新沂地区 新元古代 花岗片麻岩 岩石成因 RODINIA超大陆裂解
下载PDF
秘鲁北部奇克拉约地区始新世-渐新世侵入岩时代、成因和构造环境
3
作者 姚春彦 郭维民 +2 位作者 刘君安 李汉武 王天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为充分认识秘鲁北部海岸岩基带始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征,探讨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在海岸岩基带自西向东系统采集侵入岩样品。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侵入岩时代分两期,分别为52~47 Ma和36~28 Ma,具有自西向东逐... 为充分认识秘鲁北部海岸岩基带始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演化特征,探讨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在海岸岩基带自西向东系统采集侵入岩样品。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侵入岩时代分两期,分别为52~47 Ma和36~28 Ma,具有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的特征。样品岩石地球化学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明显富集Rb、Ba、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和Ti高场强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有弱的Eu负异常。Sr/Y-Y图解和Rb-(Y+Nb)图解显示岛弧岩浆岩的组成;Rb/Sr值和Th/U值接近壳源岩浆组成;Nb/Ta值和Zr/Hf值均接近平均陆壳组成;La/Ba-La/Nb图解指示具有岩石圈地幔源区的特征;A/MF-C/MF图解中多数样品落入基性岩的部分熔融区域。结合Nazca板块向南美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及样品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特征,认为两期侵入岩的岩浆具有同源特征,岩浆源区可能源于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岩石圈地幔物质混染;秘鲁北部在Nazca板块低角度平板俯冲作用下,岩浆弧向东迁移,同时地壳隆升和增厚时限较中南部地区的30 Ma时限稍晚(大约在28 Ma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海岸岩基带 奇克拉约地区 秘鲁北部
下载PDF
江苏沉积变质型磷矿带含磷岩系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陈冬 胡森林 +2 位作者 缪柏虎 关俊朋 孙清钟 《矿产勘查》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江苏沉积变质型磷矿带位于大别—苏鲁造山带东段,锦屏岩组是带内唯一赋矿地层,因其遭受过多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层序杂乱,勘查难度大,研究程度低,目前其形成时代尚无定论。本文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锦屏岩组各类岩性... 江苏沉积变质型磷矿带位于大别—苏鲁造山带东段,锦屏岩组是带内唯一赋矿地层,因其遭受过多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层序杂乱,勘查难度大,研究程度低,目前其形成时代尚无定论。本文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锦屏岩组各类岩性进行测试,获得绿色片岩类岩石原岩年龄为(956±7)Ma~(691±14)Ma,浅色片岩类岩石原岩年龄不早于(833±39)Ma,片麻岩类岩石原岩年龄不早于(772±31)Ma。结合成矿带内含磷岩系中古生物化石资料,将锦屏岩组原岩形成时代界定为新元古代,将磷矿原始沉积时间限定在震旦纪,为江苏磷矿勘查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变质型磷矿床 锆石U-Pb定年 大别—苏鲁造山带 江苏省
下载PDF
海相沉积岩中钙质结核成因综述
5
作者 刘超 梁天 +3 位作者 刘萧萧 安海花 陈浩 李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由自生碳酸盐矿物集合体构成的钙质结核是深时海相地层中较为常见的沉积构造,因其特殊的生长条件,已成为研究沉积环境、古气候和沉积物孔隙流体演化的重要载体。为深入了解不同钙质结核的成因,突出其地质意义,方法本文介绍了不同成... 目的由自生碳酸盐矿物集合体构成的钙质结核是深时海相地层中较为常见的沉积构造,因其特殊的生长条件,已成为研究沉积环境、古气候和沉积物孔隙流体演化的重要载体。为深入了解不同钙质结核的成因,突出其地质意义,方法本文介绍了不同成因类型钙质结核的宏观形态、微观组构和同位素等特征,并对其成岩时限、生长模式和涉及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综述。结果钙质结核可形成于准同生沉积阶段、早期成岩阶段和晚期成岩阶段,包括同心圈层状生长和弥漫性生长两种生长模式。钙质结核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3种:(1)在厌氧环境中,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为硫酸盐还原菌提供电子供体,发生氧化,生成碳酸氢根,导致孔隙水中碱度升高和钙质结核的形成;(2)在硫酸盐还原菌和甲烷氧化古菌共同作用下,冷泉流体中的甲烷发生厌氧氧化作用,孔隙水中过饱和的碳酸盐发生沉淀,形成钙质结核;(3)深埋藏环境下,孔隙水中的流体超压形成的晚期成岩构造,以发育“牛肉”和“锥中锥”为特征。结论目前对参与钙质结核形成的微生物过程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仍需更多高分辨率原位分析,以揭示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如有机质矿化作用、硫酸盐还原与甲烷厌氧氧化耦合作用等)如何控制结核生长,并对其成因机制作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结核 同位素特征 甲烷厌氧氧化 地球生物化学过程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湖相热液白云岩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为例
6
作者 王剑 周路 +4 位作者 刘金 马聪 卞保力 李啸 张宝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目的]湖相白云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层岩石类型,但成因机制研究较晚且相对薄弱。[方法]为研究湖相热液白云岩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为例,采用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 [目的]湖相白云岩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层岩石类型,但成因机制研究较晚且相对薄弱。[方法]为研究湖相热液白云岩成因机理,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为例,采用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风城组白云岩的岩矿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结果]风城组白云岩主要发育在风城组二段和三段,以分散型、纹层型、条带—团块集合体型产出。白云岩形成于高盐度、强还原和受热液控制的典型碱湖环境。深部热液侵入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Mg^(2+)、Fe^(2+)、HCO_(3)^(-)、CO_(3)^(2-)离子,为白云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湖相热液白云岩存在两种成因:一是热液—蒸发沉积成因,在热液侵入及干旱强蒸发作用下,高Mg/Ca、高pH值、高盐度湖盆水体提供了云化作用的介质,形成纹层状白云岩。二是埋藏—热液交代成因,深部热流沿断裂上升侵入地层,促进埋藏白云岩化,形成条带—团块状白云岩。[结论]研究结果对我国其他盆地湖相热液白云岩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热液 成因机理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汤池早白垩世富碱侵入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7
作者 朱志鹏 王连训 +2 位作者 朱煜翔 李乐广 马昌前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28-55,共28页
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北淮阳东段汤池地区早白垩世富碱侵入岩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揭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该套岩石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斑岩组成,伴有辉绿玢岩发育。锆石U-Pb定... 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北淮阳东段汤池地区早白垩世富碱侵入岩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揭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该套岩石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斑岩组成,伴有辉绿玢岩发育。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绿玢岩、正长花岗岩和正长斑岩分别形成于130.3±1.7 Ma、128.4±1.7 Ma和122.3±1.5 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汤池辉绿玢岩相对贫硅(SiO_(2)=45.23~56.92 wt.%)和富碱(Na_(2)O+K_(2)O=5.24~8.04 wt.%),Mg#值较高(平均值为48);而其他岩类具有高硅(SiO_(2)=62.44~77.25 wt.%)、高碱(Na_(2)O+K_(2)O=7.97~10.35 wt.%)、低CaO含量以及较高的Ga/Al和FeOT/MgO比值,与典型的A型花岗岩化学特征相似。辉绿玢岩大多数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6.4~-2.9,全岩Nb/Ta比值17.1~22.0(接近地幔Nb/Ta值17.5),表明其为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汤池A型花岗岩具有更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为-23.3~-3.5,以及更低的全岩Nb/Ta比值(11.2~22.7,平均值为16.5),暗示它们是由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经历分异演化的产物。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大别造山带北淮阳地区在早白垩世碰撞挤压作用结束,开始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汤池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辉绿玢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角子山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8
作者 马玉见 刘亚剑 +3 位作者 梁涛 卢仁 包刚 雷万杉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9,共15页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集中于(129.5±1.4)Ma(1个)和(116.1±1.4)~(122.2±1.3)Ma(17个)两组,形成了锆石年龄谱,后者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9.3±0.9)Ma。结合前人10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数据,27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8.2±1.2)Ma,代表了角子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角子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Si和碱、贫Ca和Mg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角子山花岗岩样品显示了Rb、Th及Zr、Hf的正异常和Sr、P、Ti的负异常。角子山花岗岩稀土总量为20.9×10^(-6)~204×10^(-6),(La/Yb)N值为4.24~21.0,δEu值为0.53~0.78,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平滑)和中、重稀土亏损(近水平)的特征。角子山花岗岩样品的LaN-(La/Yb)N投点显示了正相关关系,表明其成分变异受控于部分熔融作用。角子山花岗岩的部分熔融源残余相包括角闪石、斜长石和金红石,无石榴子石残余,表明它形成于正常厚度地壳,存在深度大致为40~50 km和小于30 km的两个部分熔融岩石源区。角子山花岗岩形成于秦岭早白垩世陆(板)内造山阶段,经历了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作用,是~120 Ma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子山 正长花岗岩 岩浆/流体混合再活化 岩石圈拆沉 伏牛山余脉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厄立特里亚西部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对东非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
9
作者 曾国平 王建雄 +3 位作者 向文帅 张紫程 姜军胜 向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73,共15页
东非造山带是东西冈瓦纳大陆的拼合带,详细解剖其形成演化过程对深入理解超大陆旋回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报道了厄立特里亚西部Augaro地区Meraf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以研究其成因及其对东非造山带新... 东非造山带是东西冈瓦纳大陆的拼合带,详细解剖其形成演化过程对深入理解超大陆旋回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报道了厄立特里亚西部Augaro地区Meraf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以研究其成因及其对东非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875±6)Ma,形成于新元古代拉伸纪。Meraf花岗岩具有高硅、钙碱性、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右倾,LREE富集,HREE相对亏损,弱Eu负异常(δEu=0.70~0.91),富集Ba、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属于岛弧性质I型花岗岩。εHf(t)值为正(7.7~9.9),I_(Sr)值较低(0.70200~0.70273),ε_(Nd)(t)值为4.85~6.06。结合微量元素特征,说明Meraf花岗岩为俯冲洋壳板片脱水交代上覆地幔楔并使其部分熔融的产物,指示区内大陆裂解和莫桑比克洋形成早于87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岛弧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新元古代 东北非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乌拉斯台河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刘桂萍 程远锋 +3 位作者 郭瑞清 魏震 孙敏佳 宫相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83,共18页
本文利用LA-MC-ICP技术,对乌拉斯台河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U-Pb测年结果显示,样品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470~390 Ma、380~320 Ma和310~260 Ma。通过与南天山南部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对比分析,并结... 本文利用LA-MC-ICP技术,对乌拉斯台河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U-Pb测年结果显示,样品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470~390 Ma、380~320 Ma和310~260 Ma。通过与南天山南部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对比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证据,探讨了古生代中天山南缘的地质演化过程。本文样品中年龄为470~390 Ma的碎屑锆石及南天山南部河流中460~390 Ma的碎屑锆石,揭示了南天山洋在中奥陶—晚泥盆世期间发生的双向俯冲作用。380~320 Ma锆石记录了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南天山洋北向俯冲到中天山—伊犁地块之下。310~260 Ma的碎屑锆石记录了石炭世晚期南天山洋的闭合和之后发生的同碰撞和碰撞后的岩浆作用。结合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巴伦台地区古生代期间有大量新生物质逐渐加入到岩浆生成过程中,这可能与南天山洋北向俯冲和该洋盆闭合等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巴伦台地区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南缘阿扎乡古新世花岗闪长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11
作者 王金贵 冯钊 +9 位作者 李鹏 葛玢 张鑫全 段炳鑫 王硕 侯德华 杨鑫朋 程洲 张欢 刘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9,共16页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 西藏冈底斯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产地。研究区位于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克鲁铜金矿床西侧,古新世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但如此强烈的岩浆活动与铜矿的关系究竟如何?其是否具有好的成矿潜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同位素分析了花岗闪长岩的岩浆起源、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并结合氧逸度分析成矿潜力。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古新世(64.55±0.93 Ma),岩石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REE(包括Y元素)平均为94.01×10^(-6),富集K、U、Rb、Ba和轻稀土(LREEs),亏损Nb、Ta、Ti、Zr和重稀土(HREEs),无明显Eu负异常。Rb/Sr比值平均为0.20,Nb/Ta比值平均为11.89,锆石ε_(Hf)(t)值为+10.7~+13.3,t_(DM2)变化于285.5~453.4 Ma,I_(A)=490,I_(T)=484,岩体中锆石结晶温度大约在700℃,显示岩浆来源于俯冲环境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具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挤压俯冲碰撞前的弧构造环境。结合高氧逸度、地幔物质以及流体的贡献,可推知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深部铜金资源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南缘 古新世 花岗闪长岩 成矿潜力
下载PDF
高硅花岗岩流体出溶作用的识别和意义
12
作者 王志强 周美娟 +1 位作者 黎训飞 笪昊翔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26-48,共23页
高硅花岗岩以暗色矿物含量低,富SiO_(2)、Rb,贫MgO、FeO、Sr、Ba为特征,富集稀有金属元素,其研究对于理解花岗岩成因演化、稀有金属元素富集和成矿过程至关重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经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H 2O等挥发分作为不相... 高硅花岗岩以暗色矿物含量低,富SiO_(2)、Rb,贫MgO、FeO、Sr、Ba为特征,富集稀有金属元素,其研究对于理解花岗岩成因演化、稀有金属元素富集和成矿过程至关重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经历高程度的分异演化,H 2O等挥发分作为不相容组分在残余熔体中逐渐富集饱和,导致流体出溶在高硅花岗质熔体中,但如何识别这一过程是难点。文章从岩相学、地球化学、矿物学、金属稳定同位素(Li、Ba、Fe)等角度总结了高硅花岗岩中流体出溶作用的证据和指标。岩相学方面,晶洞构造、雪球结构、单向固结结构等特殊结构、构造的出现是流体出溶的重要标志;地球化学方面,极低的Nb/Ta值(<5)、Zr/Hf值、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是流体-熔体相互作用的有效识别标志;矿物学方面,锆石蜕晶化作用、轻稀土元素富集及钾长石富Pb指示存在热液流体参与;金属稳定同位素方面,相对于普通花岗岩,高硅花岗岩通常富集重Li、轻Ba和重Fe同位素,流体-熔体相互作用很可能是主要控制因素。但部分地球化学指标还存在较大争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结合不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经过岩浆演化和流体出溶两阶段的富集过程,稀有金属元素得以在出溶流体中极度富集进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花岗岩 流体出溶 岩浆-热液过渡 金属稳定同位素 稀有金属成矿
下载PDF
黑龙江呼玛地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13
作者 成学光 张坤 +2 位作者 史冬岩 尹文会 张晨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2期271-283,共13页
本文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对位于兴安地块东北部的黑龙江呼玛地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集中在(176.3±0.8)Ma~(177.7±1.1)Ma,具有... 本文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手段,对位于兴安地块东北部的黑龙江呼玛地区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集中在(176.3±0.8)Ma~(177.7±1.1)Ma,具有高硅、中低钾、中等镁铁及贫钙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Eu负异常不明显(0.70~1.50);随SiO 2含量的增加P 2 O 5含量递减,有相对高的Sr/Y(9.67~148.07)和La N/Yb N(7.66~54.12)比值,低的Mg#(23.07~39.37)Cr(6.00~11.60)×10^(-6)和Ni(4.69~9.39)×10^(-6)值,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其Nb/Ta比值略高于大陆地壳均值,Th含量介于地壳与地幔丰度值区间,表明有幔源成分的加入。通过构造背景判图显示,大部分样品落入火山弧环境中,结合区域上相近年代侵入岩的分布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规律,推测岩浆形成于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有关的大陆边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呼玛 黑龙江
下载PDF
桂东南莲垌和古龙岩体加里东期Ⅰ型花岗岩类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14
作者 周予茜 时毓 +4 位作者 黄椿文 刘希军 蓝媛春 唐源远 翁伯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48,共25页
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使整个华南板块产生了广泛的岩浆活动,而关于华南早古生代的构造属性是俯冲碰撞还是陆内造山尚存争议。对钦杭结合带的I型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揭示桂东南地区早古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使整个华南板块产生了广泛的岩浆活动,而关于华南早古生代的构造属性是俯冲碰撞还是陆内造山尚存争议。对钦杭结合带的I型花岗岩成因研究对揭示桂东南地区早古生代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桂东/南莲垌和古龙岩体中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莲垌和古龙岩体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分别为435~434和436~435 Ma。莲垌和古龙岩体均为花岗闪长岩,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10000Ga/Al值为2.07,w(Zr+Nb+Ce+Y)值为183×10^(-6),A/CNK为0.87~1.1,平均值为0.97,εHf(t)值为-2.2~1.8,主要集中在0~2,对应的T DM2年龄主要分布在1.6~1.2 Ga,峰值在1.5~1.3 Ga,Nb/Ta值为11.47~14.66,平均值为12.80,Rb/Sr值为0.22~0.52。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莲垌和古龙岩体均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变质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并可能含一定的幔源物质。其主要形成过程为:华南板块南部与冈瓦纳北缘大规模碰撞所产生的应力,自南向北、自东向西传入华南板块,引发华南板块陆内造山作用。加厚的岩石圈经历了造山后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涌为下地壳部分熔融提供了热量,形成新生地壳熔融型(如古龙岩体)或新生地壳与古老地壳混合熔融型(如莲垌岩体)的母岩浆;在陆内造山作用期后的伸展环境下,母岩浆沿通道上涌,形成了具有俯冲碰撞特征的I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 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Lu-Hf同位素 桂东南
下载PDF
河南鹤壁地幔捕掳体内磷灰石的发现及地幔交代作用
15
作者 秦战营 姜江 +3 位作者 任栩颖 齐永安 张艳林 侯广顺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地幔交代作用是岩石圈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显性交代作用以出现交代成因的地幔矿物为特征,可为地幔交代作用提供直接证据,磷灰石是地幔中交代成因的典型矿物。中生代以来,太行山构造带东侧的华北板块岩石圈明显减薄,而西侧仍保留较... 目的地幔交代作用是岩石圈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显性交代作用以出现交代成因的地幔矿物为特征,可为地幔交代作用提供直接证据,磷灰石是地幔中交代成因的典型矿物。中生代以来,太行山构造带东侧的华北板块岩石圈明显减薄,而西侧仍保留较厚的岩石圈,太行山构造带是华北克拉通东部被破坏区与西部稳定区的过渡带。因此,太行山构造带的地幔包体对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具有重要意义。鹤壁地区位于太行山构造带上,发育有金伯利岩等深源岩浆岩。方法本文以金伯利岩携带的地幔包体为研究对象,探讨鹤壁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性质。通过人工重砂的方法,从地幔包体中分选出数粒磷灰石和一粒被辉石包裹的磷灰石。结果体视显微镜下,磷灰石无色,透明,具玻璃光泽,呈短柱状;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被包裹的矿物主要由Ca,P,O,F元素组成,寄主矿物主要由Si,Fe,Mg,Al,O元素组成;电子探针结果表明,磷灰石中w(CaO)为53.525%~56.514%,w(P_(2)O_(5))为37.372%~40.851%;实验岩石学研究认为,顽火辉石+方解石→橄榄石+透辉石+CO_(2),磷灰石等作为副矿物产出。因此,辉石包裹磷灰石的矿物组合属于地幔交代成因,指示了显性交代作用。结论磷灰石这种显性地幔交代成因矿物的发现,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经历显性交代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鹤壁 华北克拉通破坏 地幔捕掳体 地幔交代作用 磷灰石
下载PDF
内蒙古东北部乌奴耳地区早石炭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16
作者 王宏明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岩石地球化学对于岩浆物源和形成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针对内蒙古东北部乌奴耳地区早石炭世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体上具有高硅(49.86%~69.16%)、高碱(3.35%~7.81%)、贫镁(0.36%~5.24%)、贫铁(3.51%~11.46%... 岩石地球化学对于岩浆物源和形成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针对内蒙古东北部乌奴耳地区早石炭世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体上具有高硅(49.86%~69.16%)、高碱(3.35%~7.81%)、贫镁(0.36%~5.24%)、贫铁(3.51%~11.46%)的特征﹐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岩体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表现为Rb、U、K、Nd、Hf等元素相对富集,Ba、Nb、Sr、P、Zr、Ti等元素相对亏损,属“S”型花岗岩。岩体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极少部分来源于下地壳物质混染。岩体侵位机制具有自北西至南东由陆向洋的指示极性,具有陆缘弧构造岩浆带花岗岩组合特征,是造山晚期活动陆缘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岩石地球化学 同位素测年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东部微波山早志留世S型花岗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17
作者 郭明星 匡永生 +3 位作者 邵博群 王霞霞 王湘君 杨志杰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7-145,共9页
为研究北山造山带东部微波山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选取在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工作、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微波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类型、成因及构造背景。锆石年龄为(440.8... 为研究北山造山带东部微波山地区的大地构造背景,选取在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工作、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了微波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类型、成因及构造背景。锆石年龄为(440.80±0.19)Ma和(155.05±0.37)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志留世,并在侏罗世形成复式岩体。岩石学特征定名本次样品为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与微量元素蛛网图为右倾型,显示岛弧岩浆岩特征。根据Yb、Y、Sr、Al_(2)O_(3)的含量特征确定其中两个样品为埃达克岩,建立微波山构造-岩浆演化模型,早志留世小黄山洋盆向北俯冲,幔源岩浆底侵,长英质岩浆移出形成岛弧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早志留世 S型花岗岩 埃达克岩
下载PDF
山东焦家金矿田锶、铅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祝培刚 张文佳 +3 位作者 王英鹏 张春池 王金辉 张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7-493,共7页
焦家金矿田是胶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金矿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地质体尚存争议。采取了焦家金矿田深部样品,分析其同位素特征,研究成矿物质来源,探讨金矿成矿地质体。焦家金矿田金矿石黄铁矿87Sr/86Sr=0.71... 焦家金矿田是胶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金矿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地质体尚存争议。采取了焦家金矿田深部样品,分析其同位素特征,研究成矿物质来源,探讨金矿成矿地质体。焦家金矿田金矿石黄铁矿87Sr/86Sr=0.711653~0.73245,按焦家金矿田平均成矿年龄120 Ma返算的(87Sr/86Sr)i的值,其范围0.710752~0.711986,与郭家岭花岗岩较为接近。焦家金矿田金矿石黄铁矿208Pb/204Pb=37.683~38.103,207Pb/204Pb=15.43~15.547,206Pb/204Pb=17.04~17.44。焦家金矿田金矿体铅为地幔和下地壳的混合源。郭家岭型花岗岩与焦家金矿田金矿形成时间相近,分布空间相依,与金矿体同位素组成接近,成因上有密切联系,是金矿的成矿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田 锶同位素 铅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地质体
下载PDF
宁芜盆地娘娘山早白垩世黝方石响岩中黑云母逆反应边结构:岩浆混合触发火山喷发的矿物学证据
19
作者 霍海东 杨祝良 洪文涛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15-133,共19页
矿物的不平衡结构是岩浆混合、不平衡结晶以及岩浆-流体交代等过程的重要指标。在长江中下游宁芜盆地娘娘山破火山口的早白垩世娘娘山组黝方石响岩中,黑云母斑晶发育了罕见的逆反应边结构,即在黑云母边部出现由角闪石及辉石等镁铁质矿... 矿物的不平衡结构是岩浆混合、不平衡结晶以及岩浆-流体交代等过程的重要指标。在长江中下游宁芜盆地娘娘山破火山口的早白垩世娘娘山组黝方石响岩中,黑云母斑晶发育了罕见的逆反应边结构,即在黑云母边部出现由角闪石及辉石等镁铁质矿物组成的反应边,但对其成因长期以来缺少深入研究。文章通过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查明宁芜盆地娘娘山组黝方石响岩中具逆反应边结构的黑云母具有核-幔-边结构,其核部为原生黑云母,靠近逆反应边的幔部为高温熔蚀再平衡结晶成因的黑云母,边部为角闪石。黑云母及角闪石的温压计算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结晶温度为807~862℃,压力为231~369 MPa;相比之下,“逆反应边”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920~949℃,压力为271~309 MPa,其寄主岩浆化学组成类似于亚碱性系列的基性岩浆,较黑云母寄主岩浆更偏基性。黑云母与“逆反应边”中角闪石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差异表明,这种特殊的“逆反应边”结构是早期碱性岩浆与晚期基性亚碱性岩浆混合的结果。矿物CSD计算表明,反应边的形成可能仅先于火山喷发一个月左右,暗示岩浆混合可能是导致火山喷发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机制 岩浆混合 黑云母逆反应边 角闪石 黝方石响岩 宁芜盆地娘娘山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巍 许逢明 +7 位作者 吴大天 赵院冬 秦涛 马永非 臧延庆 司秋亮 付俊彧 宋维民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1,共12页
大兴安岭中部在三叠纪叠加了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影响,其构造背景存较大争议。笔者对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加权平... 大兴安岭中部在三叠纪叠加了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影响,其构造背景存较大争议。笔者对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8.5±2.0)Ma(MSWD=2.8);岩石高Si、富Fe、高K、低Sr和Eu,相对富Nb和富Zr,高10000×Ga/Al(3.0~3.1);全岩锆饱和温度平均值为805℃;综合判定该套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的εHf(t)值为+5.28~+8.0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683~832 Ma,指示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扎赉特旗地区的古亚洲洋残余洋盆在二叠纪闭合并进入碰撞造山阶段,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本区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晚三叠世 A型花岗岩 古亚洲洋 扎赉特旗 大兴安岭中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