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modeling to aid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multiple isotope tracer studies of coupled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action kinetics
1
作者 Mingkun Chen Peng Lu +1 位作者 Yongchen Song Chen Zh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It is a challenge to make thorough but efficient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the coupled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studies in a multi-mineral system,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speculate the best experimental... It is a challenge to make thorough but efficient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the coupled mineral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studies in a multi-mineral system,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speculate the best experimental duration, optimal sampling schedul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how to maximize the experimental outputs prior to the actual experiments. Geochemical modeling is an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tool to assist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by virtually running all scenarios of interest for the studied system and predicting the experimental outcomes. Here we demonstrated an example of geochemical modeling assisted experimental design of coupled labradorite dissolution and calcite and clayey mineral precipitation using multiple isotope tracers. In this study, labradorite(plagioclase) was chosen as the reactant because it is both a major component and one of the most reactive minerals in basalt. Following our isotope doping studies of single minerals in the last ten years, initial solutions in the simulations were doped withmultiple isotopes(e.g., Ca and Si). Geochemical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isotope tracers gives us orders of magnitude more sensitivity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based on concentrations and allows us to decouple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at near-equilibrium condition. The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precise unidirectional dissolution rates can inform us which rate laws plagioclase dissolution has follow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occurred at near-equilibrium and the multiple isotope tracer experiments would provide near-equilibrium precipitation rates, which was a challenge for the conventional concentration-based experiments. In addition, whether the precipitation of clayey phases is the rate-limiting step in some multi-mineral systems will be revealed. Overall, the modeling results of multimineral reaction kinetics will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ple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in the multi-mineral systems and the quality of geochemical modeling prediction of CO_(2) removal and storage efficacy in the basal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tics FELDSPAR Isotope doping Near-equilibrium CO_(2)sequestration BASALT
下载PDF
西昆仑山前一带二叠系棋盘组玄武岩开发利用探讨
2
作者 郝延海 呼冬强 +4 位作者 冯昌荣 李辉 魏少波 张强 廖风云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新疆西昆仑山前一带二叠系棋盘组夹一层基性熔岩,出露大规模玄武岩,目前尚未开展纤维用玄武岩和铁路道砟石用玄武岩性能评价。针对新疆西昆仑山前一带二叠系棋盘组玄武岩开发利用前景,选取区域内克孜勒和许许沟典型矿区,采用路线地质调... 新疆西昆仑山前一带二叠系棋盘组夹一层基性熔岩,出露大规模玄武岩,目前尚未开展纤维用玄武岩和铁路道砟石用玄武岩性能评价。针对新疆西昆仑山前一带二叠系棋盘组玄武岩开发利用前景,选取区域内克孜勒和许许沟典型矿区,采用路线地质调查、镜下岩相学研究、岩石化学分析和特殊性能实验,深入研究岩石学、主量元素和岩石力学特征,分析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开采难度、经济性和开采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得出:①棋盘组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SiO_(2)均值为44.98%,Al_(2)O_(3)均值为14.27%,Fe_(2)O_(3)+FeO均值为16.84%,CaO均值为7.96%,MgO均值为4.53%,Na_(2)O+K_(2)O均值为3.18%;②酸度系数均值为4.86;铁物相比值均值为0.60;粘结度系数均值为1.83。对比前人成熟评价指标,研究区除玄武岩粘结度系数较低,其他指标满足玄武岩纤维用原料矿石工业生产要求;③玄武岩样品特殊性能实验得出:洛杉矶磨耗率(LAA)均值为12.74%,标准集料压碎率(CA)均值为4.74%,石粉试模件抗压强度(σ)为0.23~0.24 MPa,石粉液限(LL)均值为21.72%,石粉塑限(PL)均值为14.78%,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均值为0.32%,5件样品都达到特级道砟技术要求;④研究区交通便利,开采难度适宜,开采环境优越,经济效益前景巨大。综上所述,新疆西昆仑山前一带二叠系棋盘组玄武岩符合铁路道砟石料性能要求,基本符合玄武岩纤维指标。建议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为达到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优先纤维性原料开发,在交通便利、道砟石需求大的区域可作道砟石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玄武岩 道砟石 纤维原料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墙板研究
3
作者 刘芳 赵宏宇 《江苏建材》 2023年第6期15-17,共3页
文章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预制墙板两个方面,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们进行的试验和研究进行总结。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轻骨料预制墙板的研究现状。分析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并... 文章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预制墙板两个方面,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们进行的试验和研究进行总结。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轻骨料预制墙板的研究现状。分析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并根据玄武岩纤维材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提出玄武岩纤维增强轻骨料混凝土预制墙板的性能进一步研究发展的看法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轻骨料混凝土预制墙板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下载PDF
峨眉山地幔柱主要研究进展及四川盆地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自明 卞昌蓉 刘光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9-1099,共11页
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 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深部地质特征。地幔柱是诱发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发并形成大火成岩省的主导因素,但地幔柱仅对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具有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地幔柱上涌引起地壳隆升并导致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出现地层差异剥蚀和对盆地中南部二叠纪沉积的控制作用,而盆地中北部中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拉张槽群和“凹凸相间”沉积-构造格局的形成则主要受控于南秦岭洋岩石圈板块的拉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二叠纪 动力学机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意义
5
作者 彭杰 谢渊 +5 位作者 庞维华 任光明 崔晓庄 任飞 陈风霖 刘星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2-463,共12页
扬子西缘康滇裂谷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澄江组是康滇裂谷最为典型的沉积充填序列,其时代的准确限定是解析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盆地演化... 扬子西缘康滇裂谷是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澄江组是康滇裂谷最为典型的沉积充填序列,其时代的准确限定是解析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盆地演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对滇东北巧家谓姑地区澄江组火山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获得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年龄806.4±6.7 Ma和下部凝灰岩年龄788.4±5.9 Ma。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将澄江组沉积时代准确限定为800~720 Ma,与开建桥组及陆良组上部为同期异相产物。康滇裂谷的三个次级盆地演化基本同步,均于800 Ma左右开始全面接受沉积,是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新元古代 澄江组 锆石U-PB年龄 RODINIA超大陆
下载PDF
西天山伊犁山间坳陷二叠系乌郎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
6
作者 杨德敏 刘陈明 +4 位作者 王明 杜勇 马伟 唐娇 刘德利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西天山二叠纪构造演化对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重建具重要意义,目前对该时期西天山构造环境认识存在争议。通过对新源县山口水电站东剖面乌郎组开展实测剖面研究发现,剖面包含玄武岩-凝灰岩-砂岩等,表现出溢流相-喷发... 西天山二叠纪构造演化对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重建具重要意义,目前对该时期西天山构造环境认识存在争议。通过对新源县山口水电站东剖面乌郎组开展实测剖面研究发现,剖面包含玄武岩-凝灰岩-砂岩等,表现出溢流相-喷发相-沉积相组合,具5个火山喷发韵律等,表明该地区乌郎组形成于陆缘环境。通过对乌郎组玄武岩主量、微量、稀土元素进行分析发现,样品里特曼指数(σ)为1.6~6.71,AR为1.28~1.97,为钙碱-碱性准铝质玄武岩;ΣREE为-88.21×10^(-6)~285.73×10^(-6),LR/HR为3.31~6.49,属轻稀土富集型玄武岩。(Rb/Yb)_(N)为3.04~4.61,Nb/Ta为20.70~40.83,Zr/Hf为16.09~64.58,为受陆壳、火山弧影响交代地幔源残余玄武岩。通过Sm/Yb-Sm图解分析发现,火山岩浆对应俯冲深度可能起源于上地幔120~150km。据玄武岩源区特征判别岩浆物源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带,深度熔融。结合区域以往研究和Hf/3-Th-Ta图解认为,该地区乌郎组形成于陆缘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郎组 玄武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陆缘岛弧
下载PDF
和林格尔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7
作者 刘静静 崔军平 +3 位作者 祁凯 陶华 成科璋 刘昊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和林格尔玄武岩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为华北克拉通西部新生代玄武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和林格尔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解释其成因及岩浆起源问题。主量元素分析表明,和林格尔玄武岩为拉斑玄武岩,经历了橄榄石、辉石的... 和林格尔玄武岩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为华北克拉通西部新生代玄武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和林格尔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解释其成因及岩浆起源问题。主量元素分析表明,和林格尔玄武岩为拉斑玄武岩,经历了橄榄石、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稀土元素含量在98.7×10^(-6)~117.82×10^(-6),轻重稀土元素存在一定分异,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洋岛玄武岩(OIB)类似微量元素特征。和林格尔玄武岩主要起源于上涌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存在亏损软流圈与富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没有或很少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形成时对应的岩石圈厚度小于72 km。研究表明,在裂谷拉张环境下岩石圈地幔发生减薄,软流圈开始部分熔融形成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新生代玄武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 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米斯庙蛇绿岩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英杰 王金芳 +3 位作者 董培培 李红阳 张夏炜 王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5-1321,共17页
内蒙古西乌旗新发现的米斯庙蛇绿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的西延米斯庙一带。大比例尺填图结果显示,米斯庙蛇绿岩呈NEE向展布,宽约5km,长约20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较齐全,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暗色均质辉长... 内蒙古西乌旗新发现的米斯庙蛇绿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带的西延米斯庙一带。大比例尺填图结果显示,米斯庙蛇绿岩呈NEE向展布,宽约5km,长约20km,蛇绿岩各单元出露较齐全,岩性主要为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暗色均质辉长岩、浅色均质辉长岩、斜长岩、枕状前弧玄武岩(fore-arc basalt,FAB)、枕状过渡熔岩和泥质硅质岩,局部见斜长花岗岩侵入于玄武岩之中,其岩性组合和岩石序列可与代表洋内初始俯冲的迪彦庙前弧蛇绿岩相对比。该米斯庙蛇绿岩岩石序列中辉长岩锆石U-Pb年龄为336.5±3Ma,与东部迪彦庙蛇绿岩的辉长岩同期。米斯庙FAB主要发育无斑结构和少斑结构,基质为球颗结构,枕状构造;枕状过渡熔岩,发育斑状结构,比FAB具有更多的斜长石斑晶。米斯庙FAB地球化学成分与大洋中脊形成的强亏损玄武岩相似,但与N-MORB相比,高场强元素(HFSE)Nb和Ta等含量略低于N-MORB,与弧拉斑玄武岩相似;与米斯庙FAB相比,米斯庙枕状过渡熔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更加亏损Ti、HREE和HFSE,指示大洋板片的渐进性俯冲,类似于IBM前弧的演化。米斯庙蛇绿岩与迪彦庙前弧蛇绿岩均发育类似于马里亚纳前弧的FAB序列,两者延伸长度可达40km,表明在古亚洲洋东段早石炭世沿迪彦庙-米斯庙一带发育洋内初始俯冲,记录了早石炭世古亚洲洋东部洋内初始俯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俯冲 米斯庙SSZ型蛇绿岩 早石炭世 古亚洲洋 内蒙古
下载PDF
板内玄武岩来源于再循环碳酸盐化榴辉岩的地球化学证据:以四子王旗新生代玄武岩为例
9
作者 吴亚东 杨进辉 朱昱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83-2597,共15页
本文对中国东部中新世四子王旗玄武岩开展了详细的全岩和橄榄石主、微量元素及全岩Sr-Nd-Pb-Hf-Mg同位素研究,据此探讨它们的成因及源区性质。研究发现,四子王旗玄武岩具有类似于高μ(HIMU)型地幔起源熔体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Zr、Hf、T... 本文对中国东部中新世四子王旗玄武岩开展了详细的全岩和橄榄石主、微量元素及全岩Sr-Nd-Pb-Hf-Mg同位素研究,据此探讨它们的成因及源区性质。研究发现,四子王旗玄武岩具有类似于高μ(HIMU)型地幔起源熔体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Zr、Hf、Ti的负异常,高的Zr/Hf比值(Zr/Hf=49.3~54.8),以及低于正常地幔范围的δ26 Mg值(-0.51‰~-0.49‰),表明其来源于碳酸盐化地幔源区。它们还具有低的Sc含量(10.1×10^(-6)~10.5×10^(-6))和高的Gd/Yb比值(8.7~9.4),结合它们橄榄石斑晶低的Fo值,高的NiO含量和Fe/Mn比值,揭示其母岩浆为碳酸盐化榴辉岩部分熔融产生。四子王旗玄武岩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87 Sr/86 Sr=0.70370~0.70449;εNd=+6.3~+6.4;εHf=+9.7~+10.3),以及较低的Pb同位素组成(206 Pb/204 Pb=17.94,207 Pb/204 Pb=15.44,208 Pb/204 Pb=37.89),指示它们源区为年轻的再循环洋壳物质,很有可能来自于滞留的西太平洋板片。四子王旗玄武岩位于南北重力梯度带以西并远离海沟,意味着滞留的西太平洋板片在物质上对上覆地幔的影响范围较之前认识的要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新生代玄武岩 碳酸盐化榴辉岩 西太平洋板片
下载PDF
东太平洋CC区玄武岩岩石成因:^(39)Ar/^(40)Ar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10
作者 刘倩 唐立梅 +3 位作者 陈灵 胡艳华 吴招才 孟万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8,共18页
玄武岩作为地幔岩浆的产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反映地幔组分和深部动力学作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东太平洋CC区西部和魏源海山两个潜次(Dive64和Dive66)的9个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 玄武岩作为地幔岩浆的产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反映地幔组分和深部动力学作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东太平洋CC区西部和魏源海山两个潜次(Dive64和Dive66)的9个玄武岩样品进行了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Dive64与Dive66玄武岩样品^(39)Ar/^(40)Ar年龄分别为83.1±0.3 Ma、74.7±0.3 Ma,属于晚白垩世,主体分别为N-MORB和OIB。Dive64为亚碱性玄武岩,REE总体相对平坦,轻重稀土分馏较弱,无明显Eu负异常;Dive66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无明显Eu、Ce异常,MgO含量与CaO/Al_(2)O_(3)比值呈反比,与Cr含量、Sr含量呈略微正相关。Sr-Nd-Pb同位素表明两者的形成可能不止单一源区的贡献,Dive64玄武岩Sr-Nd-Pb同位素比值更靠近DM(亏损地幔)、HIMU(高U/Pb比值地幔)端元,Dive66玄武岩Sr-Nd-Pb同位素比值较接近EMⅠ(Ⅰ型富集地幔)、HIMU端元。综上所述,Dive64玄武岩起源于尖晶石橄榄岩区,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并混合有HIMU组分;Dive66玄武岩起源于石榴石橄榄岩区,岩浆上升过程中主要伴随着橄榄石的结晶分异作用,单斜辉石与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相对微弱,岩浆来源于HIMU组分和EMⅠ组分,其形成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平洋玄武岩 ^(39)Ar/^(40)Ar年代学 岩浆演化 地幔源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驼峰岭天池大黑沟期玄武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11
作者 张德军 王铁成 +1 位作者 程双 张海莹 《吉林地质》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区驼峰岭天池出露的上更新世大黑沟期火山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通过对驼峰岭天池地质调查,确定该火山活动分为二次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熔岩台地、火山锥、椅子状山及带水低平火口湖不同地貌,岩相依次构成火山爆发相(E)-火山溢流相(EFF)... 研究区驼峰岭天池出露的上更新世大黑沟期火山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通过对驼峰岭天池地质调查,确定该火山活动分为二次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熔岩台地、火山锥、椅子状山及带水低平火口湖不同地貌,岩相依次构成火山爆发相(E)-火山溢流相(EFF)-火山颈相(VNF)。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期玄武岩具有贫硅、锰,富铝、铁特征,利用里特曼-戈蒂尼图解进行构造环境判别,说明了该期玄武岩为大陆裂谷性质偏碱性拉斑玄武岩,玄武岩全岩K-Ar法年龄分别为(0.92±2)Ma和1 Ma,其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纪上更新世,研究成果为大黑沟期玄武岩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及保护奠定了地质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峰岭天池 大黑沟期 火山喷发事件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连续玄武岩纤维矿石中TiO_(2)、MgO含量的探讨
12
作者 韦烈民 张旭平 +2 位作者 张玉法 代启林 赵昌松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4期579-583,共5页
玄武岩纤维是以天然玄武岩为生产原料,高温熔融后经漏板拉丝制备而成的纤维。玄武岩纤维中TiO_(2)、MgO组分含量较低,但对纤维形成的影响不可忽略。根据峨眉山玄武岩中TiO_(2)、MgO含量不同的斜斑玄武岩和致密玄武岩进行拉丝试验,从玄... 玄武岩纤维是以天然玄武岩为生产原料,高温熔融后经漏板拉丝制备而成的纤维。玄武岩纤维中TiO_(2)、MgO组分含量较低,但对纤维形成的影响不可忽略。根据峨眉山玄武岩中TiO_(2)、MgO含量不同的斜斑玄武岩和致密玄武岩进行拉丝试验,从玄武岩纤维成丝率、纤维断裂强度、熔制性能等分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玄武岩中TiO_(2)、MgO含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连续玄武岩纤维矿石中的TiO_(2)、MgO可增强玄武岩纤维的热性能和化学性能,在一定范围内TiO_(2)含量增加、MgO含量减少,可提高玄武岩纤维的稳定性和成丝率,增强纤维断裂强度。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根据不同类别的玄武岩,可将连续玄武岩纤维矿石中TiO_(2)含量扩大到4%,增加矿石原料的选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玄武岩纤维 TiO_(2)含量 MGO含量 粘度 拉丝实验
下载PDF
大西洋中脊26°S玄武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来自Hf同位素的约束
13
作者 孟凡雪 赵梦云 孟元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5-2378,共14页
大西洋中脊是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大西洋中脊26°S地区脊轴及海山玄武岩代表性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Sr-Nd-Pb-Hf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已发表的数据,探讨研究区玄武岩成因及地幔源区性质和演化,旨在为认识地幔不均一性... 大西洋中脊是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大西洋中脊26°S地区脊轴及海山玄武岩代表性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Sr-Nd-Pb-Hf同位素研究,并结合已发表的数据,探讨研究区玄武岩成因及地幔源区性质和演化,旨在为认识地幔不均一性和地幔柱-洋脊相互作用方式提供关键证据。样品主-微量元素与Sr-Nd-Pb-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显示同位素富集的N-MORB特征。此外,大西洋26°S玄武岩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同位素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相关关系,表明其是亏损软流圈地幔熔融的结果,但有富集组分参与。结合元素和同位素特征以及Sr-Nd-Hf同位素定量模拟结果,富集组分可能为Tristan da Cunha地幔柱残余组分,显示EMⅠ型富集地幔特征。同位素定量模拟结果表明:海山玄武岩地幔源区组成为约90%~95%的亏损组分和10%~5%的富集组分;而脊轴玄武岩地幔源区富集组分较少(<5%)。点位6、7海山玄武岩样品显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符合Dupal异常边界条件。定量计算表明,造成其异常的原因可能与EMⅠ型组分参与有关,这与同位素定量模拟结果相吻合。本文研究的同位素不同程度富集N-MORB可能的成因机制为:远端地幔柱-洋脊相互作用,即Tristan da Cunha地幔柱距离洋脊>1000km,地幔柱在运移至大西洋中脊的过程中,岩石圈厚度明显变薄,为减压熔融的发生提供了良好条件,使残余地幔柱物质不相容元素亏损,但同位素组成保留源区富集的特征。地幔柱残余物质到达大西洋中脊下方后,参与洋脊地区减压熔融,最终形成研究区不相容元素亏损且同位素富集的N-MORB。因此,本文研究的同位素富集的N-MORB可能记录了远端柱-脊相互作用和洋脊之下富集地幔柱物质再熔融的过程,为认识地幔不均一性提供了新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因此,地幔柱-洋脊相互作用不仅是E-MORB的可能成因,对理解N-MORB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不均一性 大洋玄武岩 地幔端元 Sr-Nd-Pb-Hf同位素 柱-脊相互作用
下载PDF
西昆仑地幔柱活动线索及对找矿方向的启示
14
作者 刘超 李涛 田江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70-378,共9页
基于对地幔柱的认识,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来自地热学的信息,展示了谷顶雪山地球化学“环”呈围绕某一热点向外的分带特征,环内发育异常地热泉和一维延伸磁异常地质体,环外围发育辉绿岩及高铁、高钛玄武岩。电磁断面显示,其下20 km... 基于对地幔柱的认识,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来自地热学的信息,展示了谷顶雪山地球化学“环”呈围绕某一热点向外的分带特征,环内发育异常地热泉和一维延伸磁异常地质体,环外围发育辉绿岩及高铁、高钛玄武岩。电磁断面显示,其下20 km深处,有高导层(低密度层)。热模拟结果表明,莫霍面温度偏高。地震层析显示,上地幔物质活动剧烈,熔融物质上升。以TiO_(2)含量2%为界,区内玄武岩可分为高钛和低钛,二者呈共存特征。研究区玄武岩为板内碱性系列,多落入洋岛玄武岩和地幔柱玄武岩区域。矿物成分、产状、地球化学等方面均与典型地幔柱成因玄武岩相似,暗示其成因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参照地幔柱相关成矿系列,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线索认为,研究区内铅-锌、稀有金属、铜-镍-铂族、银、锡-钨、金刚石具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高钛和低钛玄武岩 富铁玄武岩 地幔柱 西昆仑
下载PDF
洞错盆地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15
作者 密文天 罗宇航 +1 位作者 李雪华 叶翔飞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3年第1期87-103,共17页
本文以改则的洞错盆地蛇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洞错盆地蛇绿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地幔橄榄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为烟斗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形成于熔融程度较高的地幔残余物质,具有Nb、Ta负异常。辉绿... 本文以改则的洞错盆地蛇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洞错盆地蛇绿岩的岩石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地幔橄榄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为烟斗型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形成于熔融程度较高的地幔残余物质,具有Nb、Ta负异常。辉绿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与N-MORB类似,其稀土元素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Ta、Ti、Y等高场强元素分布特征与N-MORB相似;辉绿岩既有MORB特征又有IAT特征,在洋内弧后盆地扩张环境中形成。辉长岩稀土配分曲线与N-MORB的类似;微量元素中K、Rb、Ba等富集,Nb、Ta亏损,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与典型的N-MORB特征有区别;既有MORB特征,也显示了俯冲带物质的参与,为消减带上弧后盆地次级扩张产生的新洋壳。因此,洞错蛇绿岩为SSZ型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地球化学 洞错盆地 西藏
下载PDF
天山北部石炭纪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岛弧玄武质岩:对中亚造山带显生宙地壳增生与铜金成矿的意义 被引量:137
16
作者 王强 赵振华 +4 位作者 许继峰 Derek A.WYMAN 熊小林 资峰 白正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0,共20页
新疆天山北部地区存在有石炭纪的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并且其中许多岩石与铜(金)矿床伴生(如达巴特、阿希、土屋-延东、赤湖,等等)。埃达克岩富钠、高Sr但亏损Y与Yb,无明显Eu-正Eu异常以及正Sr异常与Nb、Ti亏损。高铁... 新疆天山北部地区存在有石炭纪的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并且其中许多岩石与铜(金)矿床伴生(如达巴特、阿希、土屋-延东、赤湖,等等)。埃达克岩富钠、高Sr但亏损Y与Yb,无明显Eu-正Eu异常以及正Sr异常与Nb、Ti亏损。高铁安山(闪长)岩是本次研究首次报道的,这些岩石无明显Eu-正Eu异常以及Nb、Ti亏损,普遍具有高的MgO和Cr、Ni含量,其中阿希金矿区一些样品类似于日本西南新生代Setouchi弧火山岩带中的赞岐岩类。富Nb玄武质岩富钠贫钾,具有微弱负-正Ba、Nb和Ti异常以及高的Nb/La比值,不同于大多数正常岛弧玄武岩。天山北部地区石炭纪埃达克岩具有高的ε_(Nd)(t)(+3.4~+9.0)和低的(^(87)Sr/^(86)Sr)_i(0.7032~0.7043)。富Nb玄武质岩具有变化的ε_(Nd)(t)(+3.6~+11.6)和(^(87)Sr/^(86)Sr)_i(0.7007~0.7067)。我们的研究表明,天山北部地区石炭纪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可能是“埃达克岩交代的岛弧岩浆岩系列”。埃达克岩最有可能由石炭纪北天山洋的年轻洋壳在俯冲过程中熔融形成。另外,俯冲板片产生的熔体以及所释放的少量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可能交代地幔楔橄榄岩或与其发生反应:一方面,触发地幔楔橄榄岩发生熔融形成富Nb岛弧玄武质岩;另一方面,地幔组分迅速进入到板片熔体中,导致其地幔组分增加,乃至形成高镁安山岩。因此,天山北部地区石炭纪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质岩组合表明:(1)天山北部地区石炭纪可能为岛孤环境而非裂谷环境;(2)天山地区石炭纪的地壳生长可能以侧向增生为主;(3)除了亏损地幔之外,俯冲洋壳的熔融可能也在地壳的生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俯冲板片产生的埃达克质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而其与地幔楔橄榄岩的强烈相互作用将导致地幔中的金属硫化物分解,成矿金属元素进入到岩浆中。这可能是新疆北部铜金矿化与一些埃达克岩、高镁安山(闪长)岩或富Nb岛弧玄武质岩密切共生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赞岐岩类 高镁安山岩 富Nb玄武质岩 地壳生长 斑岩铜矿 金矿 新疆
下载PDF
博格达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地质年代学与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7
17
作者 王银喜 顾连兴 +4 位作者 张遵忠 吴昌志 张开均 李惠民 杨杰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15-1224,共10页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_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已有充分的地质与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东天山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构造属性是属于大陆裂谷,全区早石炭世火山岩的SiO_2含量在55%~64%之间出现明显的间断,其刺梅沟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在时空上紧密拌生,为一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该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中玄武岩和流纹岩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42.0±3.2 Ma和340.3±3.4 Ma。七角井组中玄武岩和流纹岩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博格达古生物化石指示的早石炭世时代一致。七角井组玄武岩:ε_(Nd)(t)为+6.4~+6.7,(^(87)Sr/^(86)Sr)_i为0.703261~0.703328,(^(206)pb/^(204)Pb)_i为17.703~17.989、(^(207)pb/^(204)Pb)_i为15.407~15.498、(^(208)Pb/^(204)Pb)_i为37.147~37.825;七角井组流纹岩:ε_(Nd)(t)为+6.4~+6.6,(^(87)Sr/^(86)Sr)_i为0.703368~0.703469,(^(206)Pb/^(204)Pb)_i为17.827~18.114、(^(207)Pb/^(204)Pb)_i为15.460~15.517、(^(208)Pb/^(204)Pb)_i为37.077~37.973,由此可见七角井组玄武岩和流纹岩在Nd-Sr-Pb同位素特征方面具有相当一致。根据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认为其玄武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而伴生的流纹岩则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一般都认为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只产生成分连续变化的岩浆系列,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产生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并不少见,但是在裂谷环境下双峰式火山岩中流纹岩是由玄武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这种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至今还未发现。因此,博格达双峰式火山岩是大陆裂谷环境中比较特殊的并是十分少见的或可能是一种新的双峰式火山岩构造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Rb-S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环境 博格达 东天山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90
18
作者 葛文春 林强 +5 位作者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李文远 陈明植 尹成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96-407,共12页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类由北区碱性系列岩石和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组成, 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在时间、空间上显示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环状 “热向斜构造”。北区碱性系列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其...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类由北区碱性系列岩石和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组成, 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在时间、空间上显示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环状 “热向斜构造”。北区碱性系列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其丰度类似于板内碱性玄武岩, 但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这一特点又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于火山弧钙碱性玄武岩, 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又类似于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显然,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系列显示地球化学双重性, 也就是既有板内特征又有火山弧特征, 既有富集特征又有亏损特征。这种地球化学双重性表明, 大兴安岭地区存在若干不同性质的地幔源: 富集性的、亏损性的、过渡性的地幔源。解释一个地区存在多元地幔源区模式的最佳方案是地幔柱。这种包含富集成分和亏损成分的地幔柱源区的形成是与古生代地质时期古亚洲域闭合过程中俯冲洋壳与亏损地幔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作用 微量元素 地幔柱 玄武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OIB型玄武岩的识别: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10
19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5 位作者 莫宣学 王立全 赵志丹 廖忠礼 耿全如 董国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2-1328,共17页
目前对青藏高中部的蛇绿岩类型、形成环境及其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很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展示了青藏高原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塔仁本玄武岩及那曲盆地西侧中生代玄武岩的单... 目前对青藏高中部的蛇绿岩类型、形成环境及其深部地幔源区特征还缺乏很好的约束。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展示了青藏高原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塔仁本玄武岩及那曲盆地西侧中生代玄武岩的单斜辉石Ar-Ar测年、锆石SHRIMP定年和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数据,以约束形成这些玄武岩的时代、构造环境和地幔源区特征。目前的数据表明:1羌塘双湖嘎错枕状玄武岩单斜辉石的中温坪年龄为232.5±2.4Ma,可能指示嘎错玄武岩浆活动发生于中三叠世晚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多玛枕状玄武岩、塔仁本玄武岩浆活动时代大约在早白垩世中晚期(110Ma左右);2在这些蛇绿混杂岩带中的玄武岩显示OIB而不是MORB型地球化学特征,双湖嘎错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介于峨眉山高Ti玄武岩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之间;中晚三叠世那曲嘎加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早白垩世多玛玄武岩和塔仁本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比于夏威夷碱性玄武岩;3双湖嘎错OIB型玄武岩可能形成于以增生楔为基底的裂谷环境而不是以洋壳为基底的大洋板内环境,那曲嘎加组OIB型玄武岩很可能形成于以弧内—弧前沉积物为基底的陆棚—陆坡环境下的裂谷背景,塔仁本和多玛OIB型玄武岩形成于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这表明班公湖—怒江洋壳在大约110Ma时尚未彻底消亡,可能暗示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关闭时间明显晚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闭合的早期认识;4地球化学指标显示青藏高原中部中生代玄武岩未受到地壳物质或很少受到陆下岩石圈物质改造,一些相对新鲜样品的Nd,Pb组成似乎可以用来代表其地幔源区的成分特点,其高206Pb/204Pb比值(>18.5)指示羌塘双湖中晚三叠世嘎错玄武岩、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早白垩世洋岛玄武岩所代表的中生代特提斯地幔很可能不具“Dupal”异常。然而,由于研究程度的限制和缺乏更多的可靠数据,这种观察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中生代OIB型玄武岩 DUPAL异常 青藏高原中部
下载PDF
西天山昭苏北部石炭纪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96
20
作者 钱青 高俊 +2 位作者 熊贤明 龙灵利 黄德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07-1323,共17页
西天山昭苏北部早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由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少量的拉斑玄武岩组成。火山岩TiO2(1.10~1.99%)和P2O5(0.22~0.70%)含量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Nb/La... 西天山昭苏北部早石炭纪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由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少量的拉斑玄武岩组成。火山岩TiO2(1.10~1.99%)和P2O5(0.22~0.70%)含量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Nb/La)N=0.20~0.36),轻重稀土分异,其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与美国盆岭地区新生代(中新世中期之前)火山岩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弧后“过渡型”基性火山岩相似,但与典型火山弧岩浆岩有些不同。大量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出现以及主量、微量元素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火山岩经历了相当程度的结晶分异和陆壳混染(AFC)。与碱性玄武岩相比,拉斑玄武岩的SiO2含量和K2O/Na2O比值较高,而εNd(t),MgO和Mg^#值较低,可能由碱性玄武岩浆经AFC演化形成。碱性橄榄玄武岩中含富Fe,Ti贫Si的火山岩夹层(Fe-Ti玄武岩),是碱性玄武质岩浆依Fenner趋势发生较高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火山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源区可能为俯冲流体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然而,Fe-Ti玄武岩的出现以及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规律性变化均指示它们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我们提出,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具有元古代陆壳基底的活动大陆边缘弧后拉张环境。这一认识与前人提出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为地幔柱活动影响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的认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 Fe-Ti玄武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西天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