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5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巴楚小海子岩体铁钛成矿特征及资源利用前景
1
作者 李立兴 陈懋弘 +7 位作者 李厚民 杨成栋 杨富全 陈港 任程昊 唐文浩 安鹏 刘东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2,共14页
新疆巴楚小海子是近年来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探获的一个低品位-大吨位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其成岩成矿机制以及资源利用前景尚不清楚。文章针对小海子岩体2种含矿岩相橄榄辉长岩和橄榄辉石岩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橄榄辉长岩相和橄榄... 新疆巴楚小海子是近年来在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探获的一个低品位-大吨位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其成岩成矿机制以及资源利用前景尚不清楚。文章针对小海子岩体2种含矿岩相橄榄辉长岩和橄榄辉石岩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橄榄辉长岩相和橄榄辉石岩相虽然在空间上关系不明,但岩相学观察表明它们矿物组成的差异与矿物堆晶作用有关,且二者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说明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橄榄石较低的Fo值(67.9~72.5)指示幔源母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发生了分异。小海子岩体和与相距约45 km的瓦吉里塔格相比,岩石组成和地球化学组成相似,表明为同源岩浆成因,但后者矿物组成变化范围更大,指示瓦吉里塔格岩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这可能是造成瓦吉里塔格岩体比小海子岩体的w(TiO_(2))更高的原因。小海子岩体虽然w(TiO_(2))较低(3%~4%),但铁钛氧化物固溶体分离结构不发育,且矿物颗粒粗大,使得铁和钛选矿解离比中国其他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更为容易,因此钛资源利用前景巨大,笔者建议出台地方性的勘查技术规范,为这类铁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资源利用前景 小海子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新疆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微区原位定量分析锂铍矿物化学成分
2
作者 范晨子 孙冬阳 +3 位作者 赵令浩 袁继海 胡明月 赵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0,共14页
锂、铍是当前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建立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微区原位定量分析天然矿物样品中的锂、铍元素含量,为锂铍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赋存状态的研究提供分析技术支撑。锂辉石和绿柱石等矿物... 锂、铍是当前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建立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微区原位定量分析天然矿物样品中的锂、铍元素含量,为锂铍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赋存状态的研究提供分析技术支撑。锂辉石和绿柱石等矿物是提取锂、铍元素的主要原料,微区分析常用的电子探针方法对于能量较低的轻元素难以准确定量,而LA-ICP-MS方法亟待改进降低非基体匹配校准带来的基体效应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文探讨了仪器工作条件(同位素选择及计数模式、载气He气流速、样品气Ar气流速、束斑直径、能量密度大小)和数据处理方法(外部标准物质、内标元素)对定量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e和Ar气体流速不仅会影响锂、铍信号强度,而且适当降低载气He流速(0.6L/min)可以减小相对误差。增加束斑直径虽可以将数据精密度提高10%以上,但是对于准确度影响不大;对于绿柱石这类硬度高的透明矿物应提高能量密度(相对强度>75%,通量>2.7J/cm^(2))以保证产生稳定剥蚀信号。测定7Li时选择现有标准物质中含量较高的GSE-1G校准、9Be选择NIST610校准,以Al作为内标补偿元素,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LA-ICP-MS方法通过调整仪器工作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基体差异,提高数据准确度,解决微区原位准确定量分析锂、铍轻元素的难题,为锂、铍资源的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也亟待开发高锂、铍含量的微区标准物质,解决因现有标准物质与样品中含量差异造成的基体效应来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锂矿物 铍矿物 气体流速 束斑直径
下载PDF
粤东金坑锡铜多金属矿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
3
作者 孙海瑞 吕志成 +3 位作者 李永胜 韩志锐 于晓飞 杜轶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94,共18页
金坑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北东段,是近些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典型锡铜多金属矿,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矿区勘查工作在马山矿段首次发现伴有明显铜矿化的热液隐爆角砾岩,对于揭示矿床成因具... 金坑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北东段,是近些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典型锡铜多金属矿,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矿区勘查工作在马山矿段首次发现伴有明显铜矿化的热液隐爆角砾岩,对于揭示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LA-ICP-MS锆石U-Pb年代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角砾成岩年龄约为150 Ma,ε_(Hf)(t)值为-8.20~-4.55,二阶段Hf模式年龄值为1.73~1.49 Ga,指示岩浆主要来自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有地幔物质加入。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别。第一阶段(Py-Ⅰ)和第二阶段(Py-Ⅱ)黄铁矿存在显著的硫同位素变化,前者为-0.65‰~1.11‰(n=5),后者为1.30‰~1.93‰(n=5),与Py-Ⅱ共生黄铜矿同位素值为1.42‰~1.87‰(n=16)。第三阶段硫化物中黄铜矿δ^(34)S值为3.69‰~4.32‰(n=4),其中隐爆角砾岩胶结物中黄铜矿(Ccp-Ⅲa)δ^(34)S为3.69‰~3.74‰,略低于第三阶段石英-绿泥石脉中黄铜矿(Ccp-Ⅲb)δ^(34)S值(4.29‰~4.32‰)。第四阶段黄铁矿(Py-Ⅳ)δ^(34)S值为-4.87‰(n=1),黄铜矿(Ccp-Ⅳ)δ^(34)S值为-3.07‰(n=1)。基于成岩成矿年代及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文章认为金坑锡铜多金属矿床可能存在两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其中~150 Ma壳幔混合来源花岗质岩浆活动可能是触发矿区铜矿化的重要岩浆事件,早于后期锡矿的形成(~144 Ma),这一发现有望为莲花山断裂带锡铜多金属矿指引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断裂 热液叠加 锡铜多金属矿 粤东
下载PDF
大宝山含钨褐铁矿中钨的赋存状态与嵌布特征
4
作者 唐鸿鹄 刘丙建 +5 位作者 王翠 张雄星 韩海生 王丽 曹杨 孙伟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63-1274,共12页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探究广东大宝山含钨褐铁矿的物相组成、元素分布等工艺矿物学特征,以揭示矿石中关键金属钨的赋存状态与嵌布特征。X射线荧光分析(XRF)、粉末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SEM-EDS)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探究广东大宝山含钨褐铁矿的物相组成、元素分布等工艺矿物学特征,以揭示矿石中关键金属钨的赋存状态与嵌布特征。X射线荧光分析(XRF)、粉末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SEM-EDS)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为含钨褐铁矿和石英,关键金属钨品位为1.35%。微区X射线衍射(Micro-XRD)和矿物解离度分析仪(MLA)结果表明:钨主要赋存于高铁钨华((W,Fe)(O,OH)_(3))中,而高铁钨华则以剥离和带状形式紧密分布在褐铁矿中。同时,还定量分析了有价元素在各主要矿物中的赋存和分布情况,并讨论了含钨褐铁矿风化演变和形成机制。最终提出了一种选冶联合分选回收流程,为高效回收含钨褐铁矿中关键金属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钨褐铁矿 赋存状态 微区X射线衍射
下载PDF
东天山白鑫滩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铂族元素特征及其矿床成因
5
作者 李鑫 姜岩 +6 位作者 薛炯 胡可美 卞霄 郑涛 苏玉平 马强 骆毕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4-668,共15页
笔者等针对矿床不同的矿石类型中PGE的含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理论计算和研究。该理论对于通过铂族元素可以精细刻画出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示踪成矿母岩浆的物质来源。通过本次研究对于寻找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铜... 笔者等针对矿床不同的矿石类型中PGE的含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理论计算和研究。该理论对于通过铂族元素可以精细刻画出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示踪成矿母岩浆的物质来源。通过本次研究对于寻找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铜镍矿床中综合评价铂族元素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借鉴,能够进一步指导和推动铜镍矿中伴生铂族元素的评价和利用。新疆白鑫滩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东天山新发现的镍矿床,矿床规模镍已达到中型,铜为小型矿床。矿床矿石以海绵陨铁状结构为主,且矿床中铜矿石资源量大于镍矿石资源量。本次工作针对矿区东西部两个最大的矿体系统地采集了样品,并分析了矿体中铂族元素含量,根据大量铂族数据的统计与模拟计算,获得了白鑫滩矿床母岩浆的PGE组成:Os=0.335×10^(-9),Ir=0.267×10^(-9),Ru=0.277×10^(-9),Rh=0.144×10^(-9),Pt=4.94×10^(-9),Pd=2.32×10^(-9),Ni=338×10^(-6),Cu=174×10^(-6)。通过R因子与硫化物分异结晶过程模拟,白鑫滩铜镍硫化物矿床的R因子为115。综合分析对比不同矿床矿石铂族元素特征,表明白鑫滩成矿岩体为地幔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主要受母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鑫滩矿床 东天山 铜镍矿 铂族元素 定量模型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塔拉特铅锌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6
作者 谷高中 高文娟 +2 位作者 张斌 杨成栋 李守能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新疆阿尔泰是我国重要VMS成矿带,塔拉特铅锌铁矿位于该成矿带的克兰盆地。矿床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下上亚组中,既有透镜状矿化和补给通道相角砾状矿化组成的VMS型“双层结构”,又有后期矽卡岩叠加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VMS+矽卡岩... 新疆阿尔泰是我国重要VMS成矿带,塔拉特铅锌铁矿位于该成矿带的克兰盆地。矿床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下上亚组中,既有透镜状矿化和补给通道相角砾状矿化组成的VMS型“双层结构”,又有后期矽卡岩叠加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VMS+矽卡岩叠加成矿,矿床形成主要经历了喷流沉积成矿期、区域变质期和矽卡岩期。矽卡岩期进一步划分为早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喷流沉积成矿期形成于413Ma~407Ma,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区域变质期发生在石炭纪,矽卡岩期叠加成矿(266Ma~232Ma)可能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铁矿 多期叠加成矿 塔拉特 阿尔泰 新疆
下载PDF
贵州黔西市长江煤矿可采煤层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
7
作者 张博 杨维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煤中微量元素隐含着丰富的地质和成煤环境信息。研究煤中微量元素,对反演成煤环境、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以及认识有害元素对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贵州黔西市长江煤矿可采煤层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煤环境... 煤中微量元素隐含着丰富的地质和成煤环境信息。研究煤中微量元素,对反演成煤环境、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以及认识有害元素对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贵州黔西市长江煤矿可采煤层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煤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煤矿可采煤层形成于浅水富氧环境;可采煤层中Ga、Th、F相对富集;在煤层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应重视有害元素F的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有害元素 可采煤层 长江煤矿 成煤环境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部库曲锂铍花岗质伟晶岩的稀有金属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磊 王汝成 +4 位作者 田恩农 陶湘媛 周威 刘小驰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32,共29页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已发现普士拉、热曲、吉隆、洛扎等多个岩体中花岗岩-伟晶岩与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相关,并有大规模的锂辉石伟晶岩(含细晶岩)产出。喜马拉雅东部的库曲岩体也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出露,主要侵入到主体白云母花岗岩中...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已发现普士拉、热曲、吉隆、洛扎等多个岩体中花岗岩-伟晶岩与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相关,并有大规模的锂辉石伟晶岩(含细晶岩)产出。喜马拉雅东部的库曲岩体也发现了锂辉石伟晶岩出露,主要侵入到主体白云母花岗岩中。本次研究对库曲岩体中不同类型的花岗质伟晶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根据不同矿物组合和产出位置,将库曲伟晶岩分为四类:广泛分布的伟晶岩I,主要包含长石-石英-白云母;岩体西部桑玉村出露伟晶岩II(包含钠长石-石英-白云母带和细粒钠长石带)和伟晶岩III(锂辉石-钠长石-石英带);岩体东部出露细晶岩脉。库曲伟晶岩都含不同体积百分比的石榴石和电气石,以及典型的稀有金属矿物如绿柱石、铌铁矿族矿物和少量锡石。独居石和铌铁矿族矿物的U(-Th)-Pb同位素年代学结果显示库曲伟晶岩主要形成于~25Ma,还存在稍晚一期的岩浆活动,细晶岩形成于~14Ma。同时代的伟晶岩I、II和III全岩成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K_(2)O/Na_(2)O、Zr/Hf和Nb/Ta比值、REE总量和Eu/Eu^(*)呈降低趋势,而稀有金属(Li、Be、Nb、Ta、Rb和Cs)含量逐渐增加。矿物的成分变化趋势更明显,从伟晶岩I到III中白云母的K/Rb比值和MgO含量明显降低,电气石向更富集Li、石榴子石和铌铁矿族矿物向更富集Mn(在伟晶岩III中分别接近锰铝榴石和铌/钽锰矿端元组分)、绿柱石向更富集Li-Cs的方向变化。伟晶岩III中锡石含量相对增加,常与锂辉石共生。细晶岩脉的矿物学特征介于伟晶岩I和II之间。综合上述研究显示库曲伟晶岩是花岗质岩浆分异演化的最终产物,矿物是伟晶岩形成过程和分异程度的有效指示剂,库曲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显示出Be、Be-Nb-Ta(-Sn)、Li-Be-Nb-Ta-Sn(岩体最边缘)矿化的变化趋势。锂辉石是库曲伟晶岩中主要的原生锂矿物,次生的锂辉石和石英后成合晶可能是在富锂流体中形成的,而不是透锂长石降温过程中形成的,这与库曲伟晶岩侵入到白云母花岗岩的产状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伟晶岩 绿柱石 演化程度 矿物指示剂 端元矿物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尹路 许多年 +2 位作者 乐幸福 齐雯 张继娟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8,共10页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相对优质的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少量河口砂坝微相中,其成分以长石岩屑砂砾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砾岩。岩石普遍较致密。岩心孔隙度为3.17%~23.40%,平均为9.04%,渗透率为0.01~934.00mD,平均为0.73mD,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可见粒间缝和其他微裂缝。②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的泥页岩,最厚处超过400m,为残留海—潟湖相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岩性以云质泥岩和泥质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多大于1.0%,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6.0mg/g,氯仿沥青“A”平均为0.2%,HI平均为322mg/g,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③研究区具有3期成藏特征,晚三叠世之前为第1期油气充注,未能聚集成藏,早侏罗世为第2期油气充注期,对应黄色荧光烃类包裹体;早—中白垩世为第3期油气充注期,对应蓝白色荧光烃类包裹体,后2期油气充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起主要贡献作用。④研究区源储配置紧密性是导致玛湖西斜坡和玛湖东斜坡油气差异性聚集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外成藏 砾岩油藏 差异聚集 源储配置 百口泉组 三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壳源氦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义平 王青 +6 位作者 陶士振 王建君 李谦 张宁宁 吴晓智 李浩武 王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方法,其中含量法包括5个亚类,统计法包括1个亚类,类比法包括3个亚类,成因法1个亚类,初步解决了氦气资源定量计算的难题。结果表明:高氦气含量的气藏一般为常压及低压气藏,氦气含量与氦源岩类型、铀钍含量和氦源岩规模3个参数呈正向关系,而与离主断裂距离、埋深和生烃强度3个参数呈负相关,适度的基底构造活动有利于氦气释放及富集。基于8类氦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氦气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氦气含量类比法。基于异源同储不同序的原理,构建了氦气资源规模序列法;基于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氦机理,建立了氦气成因法。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氦气储量规模发现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气 共生关系 氦气含量 生氦法 规模序列 资源评价
下载PDF
东昆仑金水口泥盆纪层状花岗岩成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秉璋 潘彤 +5 位作者 李五福 许光 刘建栋 张新远 王春涛 金婷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7-863,共37页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与冈底斯带相媲美的巨型岩浆岩带,但该带是否具有形成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还不清楚。最近在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发现了锂铍矿化伟晶岩,暗示其有可能成为以锂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区。本文以矿化伟晶岩空间...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与冈底斯带相媲美的巨型岩浆岩带,但该带是否具有形成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还不清楚。最近在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发现了锂铍矿化伟晶岩,暗示其有可能成为以锂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区。本文以矿化伟晶岩空间上紧密共生的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体为研究对像,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找矿意义。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下部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上部为高分异强过铝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6~395Ma,LA-ICP-MS独居石U-Pb年龄为396~391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为-6.52~-4.48,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t)为38.187~38.219,^(207)Pb/^(204)Pb(t)为15.627~15.652,^(206)Pb/^(204)Pb(t)为18.299~18.527,ε_(Hf)(t)为-6.25~+0.58。下部花岗岩和上部高分异花岗岩均源于元古代岩石和少量新生年轻地壳物质组成的下地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金水口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Li、Be、Nb、Ta和Sn富集,与其东侧跃进山花岗岩共同构成了潜在的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母体花岗岩,推断跃进山花岗岩南部和东部具有伟晶岩型Li-Be矿的找矿潜力。东昆仑造山带出现泥盆纪Li-Be矿成矿作用,暗示青藏高原北部除了中生代外,古生代也存在Li-Be矿重要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岩石成因 锂铍矿 泥盆纪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稀有金属矿床类型的厘定:碳酸岩型铌矿床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金胜 王强 +16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马林 李五福 李玉龙 袁博武 翟国良 王春涛 刘建栋 郑英 金婷婷 史兆凯 马玲 刘懋锐 李成 余志伟 杨其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铌是十分重要的关键金属,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提高合金材料的抗腐蚀和耐高温性,同时其具有卓越的超导性能,因而随着超导技术革命的推进,未来对铌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尽管我国有各种类型的铌矿床,但可供开采利用的铌资源十分匮乏,... 铌是十分重要的关键金属,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提高合金材料的抗腐蚀和耐高温性,同时其具有卓越的超导性能,因而随着超导技术革命的推进,未来对铌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尽管我国有各种类型的铌矿床,但可供开采利用的铌资源十分匮乏,使得我国目前铌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9.5%。本文对新发现的东昆仑大格勒稀有金属矿床中典型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该矿床中主要的含矿(Nb)岩性为金云母岩和碳酸岩以及少量辉石岩、角闪石岩,矿石矿物主要为铌钙矿(粒径最高可达1.2 mm)、铌铁矿(粒径最高可达1.0 mm)、钛锆钍矿(粒径最高可达1.5 mm)、铌钛铀矿(粒径最高可达0.4 mm)、含铌钛铁矿(粒径最高可达0.3 mm)等,粒径和赋存形式明显优于白云鄂博矿床(粒径<0.04mm)。初步识别出两期铌矿化,即岩浆期和热液期,岩浆期结晶的铌矿物有铌钙矿、铌铁矿、钛锆钍矿、铌钛铀矿、含铌钛铁矿等;热液期形成的铌矿物也有铌钙矿、钛锆钍矿等。基于本次分析,并对比若干个与大格勒矿床极其类似的世界级铌矿床(例如Araxá、Catalao I和St.Honoré),我们将大格勒矿床厘定为碳酸岩型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矿床 碳酸岩 金云母岩 稀有金属 大格勒
下载PDF
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伟 胡瑞忠 +2 位作者 李秋立 刘建中 李献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7-283,共17页
右江盆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内华达地区的第二大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由于成矿时代的不确定性,盆地内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一直不清。为准确确定这些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近四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学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早期... 右江盆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内华达地区的第二大卡林型金矿床集中分布区。由于成矿时代的不确定性,盆地内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一直不清。为准确确定这些金矿床的成矿时代,近四十年来国内外矿床学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早期以石英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定年,到中期以硫化物Re-Os等时线法为代表的单矿物溶样法定年,再到最新以热液金红石、独居石和磷灰石U-Th-Pb法为代表的微区原位定年,其定年对象和方法见证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历程。现已基本明确,右江盆地主要发育两期卡林型金矿成矿作用,分别为215~200 Ma和155~140 Ma,相当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其动力学背景分别对应于印支-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后的印支期陆内造山过程以及燕山期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岩石圈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成矿时代 印支期和燕山期成矿
下载PDF
北非地区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形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雪雁 曹喆 +2 位作者 刘静静 杨光庆 张忠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4,共17页
北非地区古生代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经历古生代冈瓦纳和中新生代特提斯2大裂谷—拗陷—前陆盆地演化旋回,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基于公开地质资料和油气勘探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北非地区含油气盆地存在克拉通叠加拗陷、裂... 北非地区古生代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经历古生代冈瓦纳和中新生代特提斯2大裂谷—拗陷—前陆盆地演化旋回,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基于公开地质资料和油气勘探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北非地区含油气盆地存在克拉通叠加拗陷、裂谷和被动陆缘3种盆地类型,盆地演化经历冈瓦纳期和特提斯期2大成盆旋回,明确了区域构造演化对含油气盆地类型、盆地结构和生储盖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受全球板块构造演化影响,北非地区经历了5期构造演化阶段:(1)晚元古代—早寒武世基底拼合和裂谷发育阶段;(2)寒武纪—早石炭世克拉通内拗陷发育阶段;(3)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西造山阶段;(4)晚二叠世—早白垩世裂谷盆地发育阶段;(5)晚白垩世—现今阿尔卑斯造山阶段。以海西造山作用为标志,形成古生代冈瓦纳期成盆旋回和中新生代特提斯期成盆旋回。北非西部盆地演化以古生代冈瓦纳期旋回占主导,在霍加尔地盾周边形成克拉通拗陷叠加盆地;东部盆地演化以中新生代特提斯旋回占主导,形成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受盆地发育特征控制,西部克拉通拗陷叠加盆地烃源岩以志留系、泥盆系泥岩为主,储集层包括古生界和三叠系,区域盖层为志留系页岩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蒸发岩;东部裂谷盆地烃源岩以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为主,储集层包括裂谷前古生界和裂谷期中生界、新生界,区域盖层为中新生代裂谷晚期蒸发岩。总的来看,北非地区差异构造演化控制了其含油气盆地形成机制差异和源储盖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非油气地质 冈瓦纳大陆 特提斯洋 被动陆缘 构造演化 盆地形成
下载PDF
实时反算氯根技术在含水储层取样过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137-0140,共4页
在石油勘探阶段,电缆地层测试技术被广泛应用以获取真实原状地层流体。由于井下储层孔渗条件复杂、储层流体特征多变,电缆地层测试作业效果受渗透性、泥浆侵入、仪器配置等诸多因素影响,实时流体性质判断难度比较大;同时受海上平台高成... 在石油勘探阶段,电缆地层测试技术被广泛应用以获取真实原状地层流体。由于井下储层孔渗条件复杂、储层流体特征多变,电缆地层测试作业效果受渗透性、泥浆侵入、仪器配置等诸多因素影响,实时流体性质判断难度比较大;同时受海上平台高成本作业费用控制影响,客户十分关注储层含水情况及泵抽过程地层水纯度,以期优化灌样时机,提高作业时效。本文方法利用流体电导与离子浓度关系,通过解读实时流体参数信息,分析流体密度和电导率,提供实时流体氯根和总矿化度分析结果,可为客户提供实时样品信息,判断流体性质,建议最佳取样时机,最大程度优化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地层测试 储层流体性质 电导率 氯根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准中地区深层异常高压成因及演化研究
16
作者 陈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200-0203,共4页
准中深层岩石致密化且普遍超压,其是含油气盆地中影响油气运移和成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明确区块压力系统响应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开展了以压力模型预测为技术支撑点的目标区域超压系统识别与表征,以大模型的预测结果... 准中深层岩石致密化且普遍超压,其是含油气盆地中影响油气运移和成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明确区块压力系统响应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开展了以压力模型预测为技术支撑点的目标区域超压系统识别与表征,以大模型的预测结果来实现研究区域压力系统的有效识别,并结合区域现有地质资料以地质、地震、地化等手段协同验证,从而 明确了四种砂泥岩压力差异关系;进而明确了成岩型、生烃型及传导型三种压力系统发育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中部 深层 异常高压 成因机制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宁陕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17
作者 李辉峰 辛世红 《四川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18-22,37,共6页
宁陕县某金矿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山地,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燕山期NE-NNE向破碎蚀变带内的破碎蚀变岩及石英脉体中。目前,该矿正处于勘查阶段,只进行了基本的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采用激电中梯测量和1:10000土壤化学测量圈定矿体后,通... 宁陕县某金矿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山地,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燕山期NE-NNE向破碎蚀变带内的破碎蚀变岩及石英脉体中。目前,该矿正处于勘查阶段,只进行了基本的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采用激电中梯测量和1:10000土壤化学测量圈定矿体后,通过钻探验证、槽探揭露、地质测量、取样分析等工作,查明金矿地质特征,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形成机制,概括矿物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为后期外围探矿和深部找矿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围岩蚀变 富集规律 矿体特征
下载PDF
中国花岗岩型锂矿床:重要特征、成矿条件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春丽 张斌武 +6 位作者 郑义 许箭琪 赵迁迁 闫金禹 周睿 符伟 黄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403,共57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不断革新,锂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全球锂资源争夺态势愈发激烈。中国是全球拥有花岗岩型锂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该类型锂矿占全国锂总供应量的1/4,进一步加强对该...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控核聚变技术的不断革新,锂产业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新兴朝阳产业,全球锂资源争夺态势愈发激烈。中国是全球拥有花岗岩型锂矿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该类型锂矿占全国锂总供应量的1/4,进一步加强对该类型锂矿的研究和勘查对提升我国锂资源的自给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全国40个主要花岗岩型锂矿床的时空分布、岩石序列、矿物演变、地球化学和锂独立矿物等特征的梳理,发现该类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尤以华南腹地的南岭地区最为密集;近1/3的成矿岩体隐伏于地下,出露的岩体面积普遍较小,为0.07~5.7km^(2);花岗岩体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逐渐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变为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其上通常发育云英岩和伟晶岩;锂及其他稀有元素(铷铯铍铌钽钨锡)一般在强钠长石花岗岩和云英岩中高度富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锂云母钠长花岗岩→云英岩,岩浆分异程度逐步增加且逐渐从熔体过渡到熔体-流体共存体系,全岩SiO_(2)含量、Nb/Ta和Zr/Hf比值、A/CNK和δEu值发生规律性变化;多数情况下岩体伴生煌斑岩脉、辉长岩脉、辉绿岩脉、花岗斑岩脉、细晶岩脉、霏细岩脉等各类脉体。总结规律提出:(1)伟晶岩壳是较早进入岩浆房内的岩浆与上覆围岩接触而冷却固结的产物,其构成岩浆房与外界的隔绝屏障,使Li、F、P、H_(2)O等易挥发组分无法逃逸;(2)较晚进入岩浆房的岩浆经历了长时间晶粥体与残留熔体的分凝过程,锂等稀有金属元素愈来愈富集于残余熔体中,最终形成富锂花岗岩和云英岩;(3)各类岩脉是岩浆房底部有持续热补给从而使残留含矿熔体能够逐步抽离上升的证据:基性岩脉来源于下伏高温地幔岩浆,不含矿中酸性斑岩脉是岩浆房底部堆晶体重熔的产物,含矿酸性斑岩脉和细粒岩脉来自岩浆房顶部富矿熔体-流体,三者沿地壳裂隙快速上升至地壳浅部就位。正是由于上覆伟晶岩壳形成的封闭体系和下伏幔源岩浆提供的充足热量,才使得岩浆房在热驱动机制下长期保持原地分异状态,最终形成花岗岩型锂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房 高分异花岗岩 伟晶岩壳 各类岩脉 花岗岩型锂矿床 中国
下载PDF
构造古地理学:揭示圈层动力过程整合的重要窗口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登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1地球系统科学中的构造古地理,地球科学的“主旋律”每隔20~30年发生1次大变革。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旋律”——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地球固体圈层的运动规律,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导致了地球科学(当然包括构造古地理学)、矿产... 1地球系统科学中的构造古地理,地球科学的“主旋律”每隔20~30年发生1次大变革。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旋律”——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地球固体圈层的运动规律,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导致了地球科学(当然包括构造古地理学)、矿产资源、能源、灾害预测与防治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 构造古地理学 圈层 矿产资源 过程整合 预测与防治
下载PDF
全球天然氢气勘探开发利用进展及中国的勘探前景
20
作者 窦立荣 刘化清 +4 位作者 李博 齐雯 孙东 尹路 韩双彪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在全球能源脱碳背景下,天然氢气作为一种一次能源,因其零碳、可再生的优点而备受关注,但中国目前还未开展专门针对天然氢气的勘探工作。通过介绍全球已知高含量天然氢气(体积分数大于10%)气藏的主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类型,系统总结了... 在全球能源脱碳背景下,天然氢气作为一种一次能源,因其零碳、可再生的优点而备受关注,但中国目前还未开展专门针对天然氢气的勘探工作。通过介绍全球已知高含量天然氢气(体积分数大于10%)气藏的主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类型,系统总结了天然氢气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并结合国外天然氢气的勘探开发现状,评价了中国天然氢气的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高含量天然氢气主要发育于蛇绿岩带、裂谷和前寒武系富铁地层中,且以无机成因为主,富铁矿物的蛇纹石化过程是天然氢气最主要的成因来源,其次为地球深部脱气和水的辐解。(2)优质的氢源与良好的运移通道是氢气富集的前提,而盖层的封盖能力是天然氢气能否成藏的关键要素;天然氢气作为伴生气时,传统盖层对其具备封盖能力,但当其含量较高时,传统盖层可能难以形成有效封盖;裂谷环境、蛇绿岩发育区以及断裂发育的前寒武系富铁地层是富氢气藏的勘探有利区。(3)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制定了天然氢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计划,其中,马里已实现天然氢气的商业开采,美国、澳大利亚也已成功钻探天然氢气勘探井。(4)中国高含量氢气区与富氢地质条件高度匹配,天然氢气勘探前景良好,郯庐断裂带及周缘裂陷盆地区、阿尔金断裂带及两侧盆地区、三江构造带—龙门山断裂带及周缘盆地区的天然氢气勘探潜力较大;中国应尽快开展天然氢气普查工作,加强氢气成藏过程研究和潜力评价,并进行勘探技术、开采分离技术和储运技术的攻关,为天然氢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做好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天然氢气 无机成因 地球深部脱气 水辐解 蛇绿岩带 裂谷 前寒武系富铁地层 郯庐断裂带 阿尔金断裂带 三江构造带—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