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岭湘南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1
作者 夏杰 卢友月 +6 位作者 付建明 张遵遵 程顺波 李剑锋 宁勇云 冯经平 张吉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2-581,共10页
南岭吴家坪锡矿为湖南大义山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具有中型以上远景规模的云英岩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受NE向断裂控制。为确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总结大义山地区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及勘查工作,对赋矿围岩中粗粒... 南岭吴家坪锡矿为湖南大义山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具有中型以上远景规模的云英岩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受NE向断裂控制。为确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总结大义山地区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及勘查工作,对赋矿围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19)、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27)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57.1±1.1 Ma(MSWD=0.55)和153.7±1.2 Ma(MSWD=0.55),属燕山早期。同时,获得云英岩型锡矿石中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48.1±2.1 Ma(MSWD=0.52)。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属南岭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高峰期(160~150 Ma)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石英Rb−Sr定年 锡矿床 吴家坪 南岭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粤东金坑锡铜多金属矿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
2
作者 孙海瑞 吕志成 +3 位作者 李永胜 韩志锐 于晓飞 杜轶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94,共18页
金坑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北东段,是近些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典型锡铜多金属矿,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矿区勘查工作在马山矿段首次发现伴有明显铜矿化的热液隐爆角砾岩,对于揭示矿床成因具... 金坑锡铜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北东段,是近些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的典型锡铜多金属矿,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矿区勘查工作在马山矿段首次发现伴有明显铜矿化的热液隐爆角砾岩,对于揭示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LA-ICP-MS锆石U-Pb年代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角砾成岩年龄约为150 Ma,ε_(Hf)(t)值为-8.20~-4.55,二阶段Hf模式年龄值为1.73~1.49 Ga,指示岩浆主要来自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并有地幔物质加入。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别。第一阶段(Py-Ⅰ)和第二阶段(Py-Ⅱ)黄铁矿存在显著的硫同位素变化,前者为-0.65‰~1.11‰(n=5),后者为1.30‰~1.93‰(n=5),与Py-Ⅱ共生黄铜矿同位素值为1.42‰~1.87‰(n=16)。第三阶段硫化物中黄铜矿δ^(34)S值为3.69‰~4.32‰(n=4),其中隐爆角砾岩胶结物中黄铜矿(Ccp-Ⅲa)δ^(34)S为3.69‰~3.74‰,略低于第三阶段石英-绿泥石脉中黄铜矿(Ccp-Ⅲb)δ^(34)S值(4.29‰~4.32‰)。第四阶段黄铁矿(Py-Ⅳ)δ^(34)S值为-4.87‰(n=1),黄铜矿(Ccp-Ⅳ)δ^(34)S值为-3.07‰(n=1)。基于成岩成矿年代及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文章认为金坑锡铜多金属矿床可能存在两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其中~150 Ma壳幔混合来源花岗质岩浆活动可能是触发矿区铜矿化的重要岩浆事件,早于后期锡矿的形成(~144 Ma),这一发现有望为莲花山断裂带锡铜多金属矿指引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山断裂 热液叠加 锡铜多金属矿 粤东
下载PDF
江西会昌锡坑迳斑岩型锡矿床成矿系统发育特征与找矿模型
3
作者 邓迪 赵正 +2 位作者 刘善宝 李超 李陈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8,共15页
锡坑迳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会部位,以早白垩世连续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与多类型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为特色。矿田内围绕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发育了岩背斑岩型、淘锡坝和矿背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苦竹岽和凤凰岽云英岩... 锡坑迳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会部位,以早白垩世连续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与多类型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为特色。矿田内围绕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发育了岩背斑岩型、淘锡坝和矿背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苦竹岽和凤凰岽云英岩-破碎带蚀变岩型等大中型锡矿床。这些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可与玻利维亚锡矿带、银岩、维拉斯托和洋滨等国内外斑岩型锡矿床类比,又独具特色,是研究斑岩型锡成矿系统发育特征与找矿模型的理想区域。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锡坑迳矿田内各类锡多金属矿化组合特征和蚀变结构,并对岩背矿床和淘锡坝矿床锡石开展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锡石样品均具有La、Pr、Gd和Tb的正异常、Ce与Eu的负异常、明显的Zr/Hf分馏和不规则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指示成矿热液早期阶段及锡石沉淀阶段经历了流体不相容。岩背锡石较淘锡坝锡石具有高的Ti/Zr和Ti/Sc比值,指示其更为靠近矿化中心。笔者研究认为,锡坑迳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矿化类型包括细脉状、浸染状和细网脉状,围岩蚀变由早到晚、由成矿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黄玉石英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岩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和黏土化-碳酸盐化带。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系统相比,其成矿岩浆岩不仅有花岗斑岩,还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在斑岩、花岗岩及上覆火山岩中均有赋存。相较于玻利维亚斑岩型锡成矿带发育的大面积石英-电气石化,锡坑迳斑岩成矿系统更富F,蚀变矿物中出现了大量黄玉、萤石和白云母等。对比国内外典型锡矿床的矿化-蚀变结构和锡石矿物学特征,文章建立了锡坑迳式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的找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锡矿 蚀变分带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成矿系统 锡坑迳矿田
下载PDF
湖南界牌岭大型锡-萤石矿床勘查模型与深部找矿预测
4
作者 侯占德 赵正 +3 位作者 许以明 何以勤 磨现程 郭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43,共16页
湖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锡和萤石为主,伴生锂、铍、铌、钽、锌等重要资源的大型矿床。该矿床矿化元素多且规模大、矿化分带性强、成矿时代也较新(~90 Ma),使其在湘南钨多金属矿集区内独具特色。... 湖南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锡和萤石为主,伴生锂、铍、铌、钽、锌等重要资源的大型矿床。该矿床矿化元素多且规模大、矿化分带性强、成矿时代也较新(~90 Ma),使其在湘南钨多金属矿集区内独具特色。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工作基础上,对界牌岭不同矿化段的萤石和锡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萤石由深到浅表现为明显的正Ce异常向负Ce异常、负Eu异常向正Eu异常转变,指示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过程中氧逸度逐渐升高。浅部矿体与深部花岗斑岩中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一致,指示两者均为深部富F花岗质岩浆的产物。相较于南岭地区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锡矿,界牌岭锡石中Nb-Ta含量偏低,但高于矽卡岩型锡矿,具有富Fe、贫W的特征,较低的Zr/Hf值(平均为2.76)。对比研究认为,界牌岭锡矿体仍处于该岩浆热液系统中-远端,推测其深部至隐伏岩体仍具较大找矿空间。结合前人研究,文章综合构建了界牌岭锡萤石矿床成矿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勘查标识,圈定了界牌岭深部近花岗岩体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石英细脉型锡(钨)铌钽矿、北北东向主断裂北段深部锡多金属矿、斑岩体内及深部接触带锡锂铌钽矿3个方向的找矿预测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床 矿物微量元素 勘查模型 找矿预测 界牌岭
下载PDF
老挝Boneng砂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5
作者 刘建 徐如磊 +2 位作者 包久荣 赵振华 李鹏翔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期64-66,共3页
Boneng砂锡矿区Ⅰ、Ⅲ区属残坡积型,Ⅱ、Ⅳ区属冲洪积型。前者分布于山麓及其缓坡地带,矿层较厚,品位变化大;后者分布于现代河床及两侧,规模不大,厚度l-10米,品位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在残坡积层中铁锰结核以及褐铁矿含量越高,锡的品... Boneng砂锡矿区Ⅰ、Ⅲ区属残坡积型,Ⅱ、Ⅳ区属冲洪积型。前者分布于山麓及其缓坡地带,矿层较厚,品位变化大;后者分布于现代河床及两侧,规模不大,厚度l-10米,品位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在残坡积层中铁锰结核以及褐铁矿含量越高,锡的品位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残坡积型 冲洪积型 南巴坦盆地
下载PDF
Source Enrichment Control on the Scale of Magmatic-Hydrothermal W-Sn Mineralization:Insights from Triassic and Jurassic Magma Reservoirs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Xitian,South China
6
作者 GUO Chunli Simon AWILDE +2 位作者 Coralie SIEGEL CHEN Zhenyu WU Shic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149,共18页
There are two factors,source composition an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potentially controlling W-Sn mineralization.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is widely debated and may need to be determined for each individual deposit... There are two factors,source composition an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potentially controlling W-Sn mineralization.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is widely debated and may need to be determined for each individual deposit.The Xitian granite batholith located in South China is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investigating the above problem.It consists essentially of two separate components,formed in the Triassic at ca.226 Ma and Jurassic at ca.152 Ma,respectively.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rocks are both composed of porphyritic and fine-grained phases.The latter resulted from highlydifferentiated porphyritic ones but they have similar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indicating that they reached a similar degree of crystal fractionation.Although both fine-grained phases are highly differentiated with elevated rare metal contents,economic W–Sn mineralization is rare in the Triassic granitoids and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less fertile source materials than their Jurassic counterparts,with a slightly more enriched isotopic signature and whole-rockεNd(226 Ma)of−10.4 to−9.2(2σ=0.2)compared withεNd(152 Ma)of−9.2 to−8.2(2σ=0.2)for the Jurassic rocks.The initial W-Sn enrichment was derived from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and strongly enhanced by reworking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culminating in the Jur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 mineralization magma reservoir geometry crystal fractionation Xitian Triassic-Jurassic granitic batholith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下载PDF
多元信息融合在金铜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与挖掘
7
作者 胡发卯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91-93,共3页
随着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的深入,金铜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成为了研究热点。多元信息融合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多种信息源的手段,已经在金铜矿成矿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多元信息融合在金铜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和挖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 随着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的深入,金铜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成为了研究热点。多元信息融合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多种信息源的手段,已经在金铜矿成矿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多元信息融合在金铜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和挖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多元信息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优势。表明多元信息融合技术可以提高金铜矿成矿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金铜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矿 成矿预测 多元信息融合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北大山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的指示
8
作者 贾力 吴昌志 +2 位作者 焦建刚 钱壮志 雷如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986,共26页
大兴安岭南段发育包括维拉斯托、黄岗、安乐、大井、毛登和边家大院等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北大山岩体是该锡多金属成矿带规模最大,出露最完全的花岗质侵入体,其北部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南部为黑云母花岗岩... 大兴安岭南段发育包括维拉斯托、黄岗、安乐、大井、毛登和边家大院等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北大山岩体是该锡多金属成矿带规模最大,出露最完全的花岗质侵入体,其北部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南部为黑云母花岗岩,且南部岩相中常见电气石和绿柱石,被认为是区内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母岩。然而,目前对该岩体岩石成因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的认识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对北大山岩体开展岩相学观察和锆石U-Pb定年的基础上,通过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合MELTS热力学模拟计算,试图阐明该岩体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和演化过程,并讨论其成矿潜力。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北大山岩体北部的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143.4±1.3Ma,南部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42.6±1.3Ma,与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锡多金属成矿年龄峰值相一致。北大山岩体中含自形富水矿物角闪石及黑云母、富碱(K_(2)O+Na_(2)O=8.58%~9.34%)、ACNK/CNK值介于0.97~1.02,P_(2)O_(5)含量低(<0.14%)且与SiO_(2)含量呈负相关,指示该岩体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体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为亏损(ε_(Hf)(t)值平均6.81,n=20),且全岩锆饱和温度较高(平均值为813℃),指示其为新生地壳物质高温熔融的产物。主量元素变化关系和MELTS模拟结果表明,北大山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岩浆体系不同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其中北部石英二长斑岩样品之间结晶分异程度较低,而南部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分异程度较高。北大山岩体的形成时代、源区特征和氧化还原条件(△FMQ-2.5)与大兴安岭南段稀有金属花岗岩类似,具有一定的锡多金属成矿潜力,但其初融温度、挥发分组成(相对富B贫F)、分异演化程度(结晶分异和熔体-流体相互作用程度相对较低)明显不同于维拉斯托矿床成矿碱长花岗斑岩,不会是该矿床的成矿母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北大山 锡多金属成矿带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评价
9
作者 张雪旎 王佳新 +1 位作者 张阳阳 袁顺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其西矿区主要发育斑岩型Sn-Cu-Mo矿体,矿体发育于石英斑岩体内。文章通过对石英斑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确定了... 内蒙古边家大院锡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其西矿区主要发育斑岩型Sn-Cu-Mo矿体,矿体发育于石英斑岩体内。文章通过对石英斑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确定了该含矿岩体岩浆性质、来源及演化历史,探讨了成岩成矿关系,并进一步评估了该岩体成锡、铜矿潜力。研究表明,边家大院石英斑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负异常明显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结合其较低的Zr/Hf和Nb/Ta比值以及较高的Rb/Sr比值判断其经历了高分异结晶演化。根据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边家大院石英斑岩源于还原性(ΔFMQ-0.15)、高温贫水(>750℃)岩浆。边家大院石英斑岩ε_(Hf)(t)为-0.86~5.99,TDM2=809~1240 Ma,为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根据锆石微量元素Ce^(4+)/Ce^(3+),Ce_(N)/Ce_(N)^(*),Ce/Nd和Eu_(N)/Eu_(N)^(*)指针性比值及岩浆特性判断,该石英斑岩有利于锡金属富集成矿,而成铜钼矿潜力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岩浆 贫水岩浆 高分异花岗岩 大兴安岭南段 边家大院矿床
下载PDF
华南与花岗岩有关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的时空分布、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培 潘君屹 +7 位作者 韩亮 崔健铭 高严 范明森 李文生 迟哲 张凯涵 程郅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97-3534,共38页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成矿区。本文围绕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系统收集了区内130余个主要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初步总结了与花岗岩有关大规模钨锡矿床的主要类型和时空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矽卡岩型和石英...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成矿区。本文围绕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系统收集了区内130余个主要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初步总结了与花岗岩有关大规模钨锡矿床的主要类型和时空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是华南最重要的钨成矿类型,而矽卡岩型和锡石硫化物型(或碳酸盐岩交代型)是华南最主要的锡成矿类型。华南与花岗岩有关钨锡成矿作用具有多时代特点,但大规模成矿均集中于燕山期。以南岭和赣北成矿带为主要代表的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爆发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160~120Ma),而右江盆地晚白垩世(110~80 Ma,峰期为90~80 Ma)和南岭成矿带晚侏罗世(160~150 Ma)锡矿床则共同构成了华南最主要的锡成矿作用。多种不同矿化或金属类型在同一矿床或矿田尺度上组合产出是华南与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文章结合华南地区近年来的一些重要成矿机制研究成果和找矿勘查进展,分别以瑶岗仙、川口、茅坪、柿竹园、大厂和个旧等矿床或矿田为例,论述了华南与花岗岩有关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的几种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此外,本文在钨、锡成矿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基础上,总结花岗质岩浆热液体系熔体-流体化学组分特征,探索花岗岩钨、锡成矿潜力判别的熔体-流体包裹体指标,初步拓展与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的找矿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与花岗岩有关钨锡矿床 成矿类型 时空分布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找矿指标
下载PDF
滇西南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时空分布与成矿作用
11
作者 孙祥 邓军 +6 位作者 路雷雷 司晓博 萧珂 李强 郑明俊 孙浩宇 黄云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50-3568,共19页
滇西锡矿带与全球著名的东南亚锡矿带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其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滇西南锡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滇西南锡矿主要分布在腾冲地体、保山地体与昌宁-孟连造山带... 滇西锡矿带与全球著名的东南亚锡矿带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其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滇西南锡矿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矿作用。滇西南锡矿主要分布在腾冲地体、保山地体与昌宁-孟连造山带。已有的年代学数据显示腾冲地体发育三期锡成矿事件,分别为125~120Ma,75~68 Ma,52~47 Ma。本文在保山地体识别出晚新生代(约32~24 Ma)和晚白垩世(约75 Ma)两期锡成矿作用,进一步厘定了昌宁-孟连造山带东部三叠纪临沧花岗岩体中锡成矿时代为三叠纪(约235~220 Ma)。提出滇西南与三叠纪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作用发生于古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环境,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形成于中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环境,与晚白垩世—古近纪花岗岩有关的锡成矿作用与新特提斯洋俯冲和板片回撤有关,而保山地体晚新生代锡矿则可能与新生代隐伏的新生代花岗岩有关,其侵位可能与走滑断裂活动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和地壳熔融有关。滇西南含锡花岗岩多为复式花岗岩体中晚阶段的高分异花岗岩(如二云母花岗岩或白云母花岗岩)。保山地体三叠纪花岗岩中的锡矿成矿时代显著晚于赋矿围岩,应注重加强成矿期花岗岩体与锡矿的勘查与评价。滇缅马苏地体在缅甸发育约90~85 Ma的锡矿,而同时代锡矿尚未在我国保山地体发现,值得加强理论研究与勘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高分异花岗岩 成矿规律 东南亚锡矿带 滇西南
下载PDF
老挝川圹省约俄锡铜多金属矿靶区筛查及潜力分析
12
作者 刘耀辉 史琪 +4 位作者 赵延朋 魏翔宇 黄理善 康铁锁 罗达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老挝川圹省约俄铜锡多金属矿位于东南亚重要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老挝川圹—越南长山区域构造带西部。该矿床被较厚的植被和第四系覆盖,研究程度低。通过分析矿区资料,开展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进行靶区筛查,并对找矿潜力进行评价... 老挝川圹省约俄铜锡多金属矿位于东南亚重要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老挝川圹—越南长山区域构造带西部。该矿床被较厚的植被和第四系覆盖,研究程度低。通过分析矿区资料,开展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进行靶区筛查,并对找矿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构造热液蚀变型锡多金属矿床是该矿区寻找2种不同矿床类型的找矿前景。该区成矿与岩浆岩关系紧密,NE向断裂是本区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该区的浅部找矿应围绕NE向断裂开展,深部可能是围岩与岩体接触蚀变地段,是主要找矿方向。通过开展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优选出4个找矿靶区及10个找矿远景区,结合异常及工程验证,发现1处中型锡多金属矿床和1处小而富矽卡岩型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铜多金属矿 沟系次生晕 靶区优选 川圹省约俄 老挝
下载PDF
东南亚锡矿带泰国沙蒙矿床花岗岩成因及其对锡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博 刘亮 +4 位作者 阳杰华 钟宏 符亚洲 毛伟 张兴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8-1244,共17页
本文围绕泰国沙蒙矿床锡成矿相关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及远离矿体的细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原位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年龄显示两类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10.9±1.1 Ma和206.5±1.0 Ma。二者... 本文围绕泰国沙蒙矿床锡成矿相关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及远离矿体的细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原位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年龄显示两类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10.9±1.1 Ma和206.5±1.0 Ma。二者均具有富碱(全碱含量为5.81%~8.22%)、弱过铝—强过铝(A/CNK=1.01~1.14)、相对富集Rb、Th、Pb等元素、低的TFeO/MgO(0.75~3.54)和10000Ga/Al(2.21~2.66)比值等特征。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原生白云母,高的K_(2)O/Na_(2)O(1.56~2.50)和Rb/Sr(2.26~2.60)比值,且其锆石具有较高的P含量,属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而细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普遍发育角闪石,具有低的K_(2)O/Na_(2)O(0.45~1.11)和Rb/Sr(0.54~1.18)比值,且其锆石具有较低的P含量,应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两种花岗岩具有截然不同的Hf同位素组成,其中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明显低的ε_(Hf)(t)值(-20.0~-8.9),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为2.5~1.8 Ga(平均值为2.0 Ga),而细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偏高的ε_(Hf)(t)值(-4.6~5.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为1.5~0.9 Ga(平均值为1.1 Ga)。它们均形成于古特提斯洋闭合的碰撞后挤压向伸展转换构造背景下,具有相近的岩浆温度和中等演化程度(DI=79.6~88.0、SiO_(2)=67.57%~72.97%及锆石Zr/Hf=29.8~64.9)。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可能起源于古元古代的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且具有较低的岩浆氧逸度(ΔFMQ平均为-4.93),而细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源区主要为新元古代新生地壳,并具有部分古老地壳变沉积岩源区物质的加入,具较前者相对偏高的岩浆氧逸度(ΔFMQ平均为-2.76)。源区性质和岩浆氧逸度条件可能是制约沙蒙矿区花岗岩锡成矿最重要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成因 物理化学条件 锡成矿作用 东南亚 泰国沙蒙矿床
下载PDF
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区锆石和锡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知博 冯梦 +5 位作者 秦亚 冯佐海 康志强 白令安 招传 韩文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505,共25页
年代学研究是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多种定年方法的联合有助于对岩浆演化及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论文选择栗木矿区具代表性的金竹源、老虎头和水溪庙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进行L... 年代学研究是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多种定年方法的联合有助于对岩浆演化及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论文选择栗木矿区具代表性的金竹源、老虎头和水溪庙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进行LA-ICP-MS锆石U-Pb和LA-MC-ICP-MS锡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老虎头细粒铁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6.3±1.7)Ma,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1±4.9)Ma;两件金竹源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锡石U-Pb年龄分别为(219.6±1.5)Ma和(219.9±2.2)Ma,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7.3±3.2)Ma;水溪庙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7±2.5)Ma。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金竹源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与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及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成矿年龄间隔较小,表明含矿花岗岩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岩浆冷凝结晶、富集成矿和热液锡矿化过程,是短暂矿化事件的产物,而非以往认为的岩浆-热液长时间演化的结果。同时,基于不同测年方法的对比结果显示,在含锡花岗岩中,锡石年龄既能代表锡矿的成矿年龄,也能代表花岗岩的结晶年龄;花岗岩中未受蚀变的锆石年龄和锡石年龄基本一致,但锆石蜕晶化后经流体交代作用及重结晶作用导致U-Pb同位素系统重置的时间普遍晚于实际成岩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LA-MC-ICP-MS锡石U-Pb定年 锡多金属矿床 栗木 广西
下载PDF
锡矿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景文 宋世伟 +3 位作者 刘鹏 刘敏 赵盼捞 袁顺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3-1240,共8页
锡矿属于世界各国所列出的关键矿产,其成因通常是与高分异、还原性、来自于上地壳变泥质沉积岩重熔形成的钛铁矿系列花岗质岩石有关。在复式岩体中往往出现在最晚阶段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其成矿环境包括大陆碰撞环境、俯冲环境、后俯冲... 锡矿属于世界各国所列出的关键矿产,其成因通常是与高分异、还原性、来自于上地壳变泥质沉积岩重熔形成的钛铁矿系列花岗质岩石有关。在复式岩体中往往出现在最晚阶段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其成矿环境包括大陆碰撞环境、俯冲环境、后俯冲环境和大陆内部裂谷环境,局部可见弧后地区锡矿带与活动大陆边缘斑岩铜矿带平行分布(例如,南美、我国东南沿海和缅甸中东部)。近年来,随着锡石、黑钨矿和白钨矿等以及其它副矿物U-Pb测年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助推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认识。LA-ICP-MS原位单个流体/熔体包裹体成分分析、阴极发光显微成像技术、锡石fs-LA-MC-ICP-MS原位锡同位素和SIMS原位氧同位素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升了锡矿成矿机制的研究程度,并在厘定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锡矿与外围铅锌银矿的成因联系,揭示成矿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指出锡成矿作用研究中存在的五个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提出矿床学研究务必服务找矿勘查,提高找矿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床 高分异花岗岩 微区分析 成矿模型
下载PDF
南岭加里东期钨锡矿床成矿机制研究:以湘西南落家冲矿床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剑锋 杜云 +5 位作者 熊伊曲 管申进 何红生 周立同 陆文 石金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3-1716,共24页
近来南岭地区加里东期钨锡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其成因机制研究仍相对缺乏。湘西南苗儿山岩体西北部的落家冲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钨锡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其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待查明。在详细的野... 近来南岭地区加里东期钨锡找矿勘查取得较大突破,但其成因机制研究仍相对缺乏。湘西南苗儿山岩体西北部的落家冲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钨锡矿床,具有良好的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其成矿流体的特征和成矿机制有待查明。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落家冲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蚀变花岗岩-白钨矿阶段(Ⅰ)、云英岩-白钨矿-锡石阶段(Ⅱ)、石英脉-白钨矿阶段(Ⅲ)和石英脉-硫化物阶段(Ⅳ)。本文选取第Ⅰ阶段的锆石和锡石开展了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对四个成矿阶段的石英矿物进行了流体包裹体以及H-O同位素的研究。获得的锡石U-Pb反等时线年龄(433.0±11Ma)与蚀变花岗岩锆石U-Pb年龄(430.7±2.3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均发生于加里东晚期。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第Ⅰ阶段到第Ⅳ阶段,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60-380℃、260-320℃、200-320℃和180-220℃之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盐度则表现为由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陡降,第Ⅱ阶段到第Ⅳ阶段总体变化不大的特点(平均值分别为16.9%、3.9%、4.8%和3.7%NaCleqv)。成岩成矿定年结果、各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特征,结合锆石εHf(t)=-7.6--5.0、tDM2=1565-1711Ma,和石英矿物的δ18OH_(2)O值从第Ⅰ阶段(3.97‰-5.34‰)到第Ⅳ阶段(-4.99‰--5.10‰)逐渐降低的特点,以及区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落家冲钨锡矿床是加里东期起源于元古宙地壳重熔的岩浆在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后,流体的沸腾作用以及温度下降造成成矿流体中钨锡等矿质的沉淀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锡石U-Pb定年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成矿机制 加里东期钨锡矿床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小孤山锡锌矿床锡石U-Pb年龄、流体包裹体和H-O-S-Pb同位素特征
17
作者 武广 杨飞 +4 位作者 李睿华 陈公正 张彤 师江朋 李士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9-1599,共21页
毛登-小孤山地区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代表性矿区,由小孤山锡锌矿床和毛登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组成。小孤山矿床锡石U-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4.8±1.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锡石-... 毛登-小孤山地区是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带代表性矿区,由小孤山锡锌矿床和毛登锡钼铋多金属矿床组成。小孤山矿床锡石U-Pb Tera-Wasserburg谐和年龄为134.8±1.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锡石-黄铁矿-石英-电气石阶段(Ⅰ阶段)、锡石-黄铜矿-闪锌矿-石英-萤石阶段(Ⅱ阶段)、闪锌矿-方铅矿-石英-萤石阶段(Ⅲ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Ⅳ阶段)。小孤山矿床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型)及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Ⅰ、Ⅱ和Ⅲ阶段均发育WL、WG和S型包裹体,Ⅳ阶段仅出现WL型包裹体。从Ⅰ至Ⅳ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420-443℃/8.3%-52.0%NaCleqv、286-379℃/4.0%-40.2%NaCleqv、214-299℃/3.8%-36.1%NaCleqv、178-195℃/2.1%-3.3%NaCleqv,表明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由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转化,且前三个阶段流体盐度波动大,暗示成矿流体发生了多次沸腾。矿床的δ18O水介于-2.6‰-11.0‰,δD介于-107‰--91‰,Ⅰ和Ⅱ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Ⅲ阶段开始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的δ34SCDT值介于-3.3‰--0.6‰,206Pb/204Pb介于17.772-18.427,207Pb/204Pb介于15.482-15.679,208Pb/204Pb介于37.668-38.622,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早白垩世花岗质岩浆。流体沸腾和降温是矿质沉淀的两种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年龄 流体包裹体 H-O-S-Pb同位素 小孤山矿床 大兴安岭南段
下载PDF
东秦岭官坡地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矿物学和年代学特征
18
作者 陈雷 聂潇 +2 位作者 刘凯 庞绪勇 张英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58,共19页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分布区和锂、铍、铌钽、铀成矿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发育有东秦岭地区独特的锡矿化。文章通过对火炎沟矿床的矿物学、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进行研究,查明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中...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分布区和锂、铍、铌钽、铀成矿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发育有东秦岭地区独特的锡矿化。文章通过对火炎沟矿床的矿物学、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进行研究,查明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中稀有金属赋存状态、形成时代,并探讨含矿伟晶岩与区域内古生代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期为研究东秦岭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特征和成矿机制提供依据。矿物成分显示火炎沟伟晶岩中长石主要是更长石和正长石,云母为富铁黑云母和白云母,磷灰石为氟磷灰石,电气石主要是黑电石气。伟晶岩弱分带性及云母、铌钽铁矿的成分显示相对于东秦岭地区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火炎沟伟晶岩具有相对低的分异程度。锆石U-Pb年龄为(424±2.5) Ma,锡石U-Pb年龄为(420.1±2.4) Ma和(420.6±3.2) Ma,显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是近同期的,为424~420 Ma,与区域内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和铀矿床形成时代一致,是东秦岭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伟晶岩型稀有金属和铀成矿作用的产物。锆石ε_(Hf)(t)值为-5.8~-4.1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341~2 194 Ma,显示源区为元古宙的壳源物质,与东秦岭伟晶岩及区域晚志留世过铝质岩浆岩具有相同的源区特征。火炎沟伟晶岩与东秦岭地区古生代灰池子岩体具有较大的源区差异,显示两者可能并无直接成因联系。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的发现充实了东秦岭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并显示东秦岭地区具有寻找伟晶岩型锡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锡石U-Pb年龄 锆石Lu-Hf同位素 矿物成分 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 东秦岭
下载PDF
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对花岗岩锡成矿能力的指示——以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小龙河锡矿床为例
19
作者 陈晓翠 毛凯楠 +4 位作者 杨巍 杨梧 闫俊 李朋 姜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6-3860,共15页
锡矿床全球空间分布高度不均,成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对花岗岩Sn成矿作用的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准确示踪岩浆源区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对理解花岗岩与对Sn成矿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化学组... 锡矿床全球空间分布高度不均,成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对花岗岩Sn成矿作用的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准确示踪岩浆源区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对理解花岗岩与对Sn成矿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化学组成在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对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具有代表性的小龙河锡矿床,对矿区内的花岗岩展开磷灰石原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龙河锡矿区的花岗岩为一套高分异花岗岩,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熔融,花岗岩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富F且含有一定量的Cl元素。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Sn的富集和迁移,说明磷灰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很好地指示花岗岩浆的成因、演化及其物理化学条件,能有效评价花岗岩的Sn成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腾冲-梁河锡矿带 花岗岩 Sn成矿能力
下载PDF
南岭钨锡成矿背景讨论:来自卫星重磁的证据
20
作者 罗凡 严加永 +3 位作者 吴德海 梁健 张晟 饶耕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5-176,共2页
南岭成矿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钨锡矿集中分布区,东段以钨矿为主,西段以锡矿为主。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岭形成“东钨西锡”的矿产分布格局?深部结构差异是造成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之。基于卫星重磁数据获得的莫霍面、居里面深度,... 南岭成矿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钨锡矿集中分布区,东段以钨矿为主,西段以锡矿为主。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岭形成“东钨西锡”的矿产分布格局?深部结构差异是造成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之。基于卫星重磁数据获得的莫霍面、居里面深度,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密度及热结构等是反映深部结构和构造差异性特征的重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钨锡成矿背景 卫星重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