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化工厂土壤与地下水Cr^(6+)污染分布及健康风险
1
作者 马海珍 张振师 +3 位作者 李权 许林 戈洋 杨贞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2,共10页
为掌握某化工厂Cr^(6+)污染状况及风险水平,在研究区布设土壤与地下水采样点各19个,测定Cr^(6+)含量,分析污染特征与成因,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0.5 m)Cr^(6+)超标率为42.11%,其浓度随深度增加总体上降低,但在地下... 为掌握某化工厂Cr^(6+)污染状况及风险水平,在研究区布设土壤与地下水采样点各19个,测定Cr^(6+)含量,分析污染特征与成因,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0.5 m)Cr^(6+)超标率为42.11%,其浓度随深度增加总体上降低,但在地下水位附近(15~20 m)回升,主要因长期淋溶作用使污染物向下迁移至含水层位富集。浅层地下水Cr^(6+)超标率为73.68%,深层地下水超标率为37.50%。整体而言该区土壤和地下水Cr^(6+)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应开展水土协同治理。空间上表层土壤Cr^(6+)分布受人类活动影响,与投产期厂内功能区的划分相关性较低。地下水Cr^(6+)受水动力场影响,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污染羽中心向下游方向迁移。土壤致癌风险均值为1.85×10^(-6),介于10^(-6)~10^(-4),风险中等,应引起必要重视。非致癌风险低于1,无慢性毒害影响。经口摄入土壤为主要暴露途径。地下水致癌风险高达10-2数量级,远超过10^(-4),风险不可接受。非致癌风险均值51.62,远大于1,极可能引发慢性毒害效应。另外需进一步考虑Cr^(6+)通过牛羊肉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指标识别
2
作者 韩晓东 贾兵营 +1 位作者 何康 陈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从一般水化学角度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地表水、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差异。结果发现,钠离子在地下水与干渠水和源头地表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总溶解固体(TDS)浓度,其他主要离子以及pH差异均不明显,说明钠离子浓度可作为... 从一般水化学角度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地表水、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差异。结果发现,钠离子在地下水与干渠水和源头地表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总溶解固体(TDS)浓度,其他主要离子以及pH差异均不明显,说明钠离子浓度可作为识别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及其周边地下水水力联系的备选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和水化学类型的相似性,剔除了与干渠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的地下水样钠离子浓度,初步确定南水北调中线沿线与干渠水没有水力联系的地下水钠离子浓度大于9.8 mg/L,且该数值是干渠水钠离子浓度的1.6倍以上。因此,可将钠离子浓度及其参考范围用于快速判断南水北调干渠周边地下水与干渠水是否存在水力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干渠 水化学 地下水 水力联系 钠离子
下载PDF
德州南部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邵琦 刘晓震 +5 位作者 董权德 左含月 刘伟 马立丹 韩玉冰 王炳凤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3期128-134,共7页
高氟地下水是一种典型劣质水源,长期饮用可致人体患地方性高氟病。本次研究以禹城—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地下水进行氟含量、水化学类型和氟离子的影响因子等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大部分不超过1.0 mg/L,其水化学类... 高氟地下水是一种典型劣质水源,长期饮用可致人体患地方性高氟病。本次研究以禹城—平原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地下水进行氟含量、水化学类型和氟离子的影响因子等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大部分不超过1.0 mg/L,其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_(3)-Na和Cl·SO_(4)-Na型,深层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大部分均超过1.0 mg/L,其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Na和HCO_(3)·Cl-Na型。通过对pH和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因素的研究,认为碱性环境一定程度能够促使氟离子聚集,但并不是唯一决定因子,高氟水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水岩相互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影响因子 水岩相互作用 浓缩蒸发作用 德州南部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污染因子定量识别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例
4
作者 刘芳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为提高辽西地区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精度,采用多因子回归方法对辽西地下水污染因子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硝酸盐、氨氮是区域地下水主要污染因子,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3.19%和19.89%,工业废水排放是区域地下水主要污染来源,其次为生活污水... 为提高辽西地区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精度,采用多因子回归方法对辽西地下水污染因子进行定量识别。结果表明:硝酸盐、氨氮是区域地下水主要污染因子,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3.19%和19.89%,工业废水排放是区域地下水主要污染来源,其次为生活污水,相比于传统单因子回归方程,多因子回归方法对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子回归方法 污染因子 定量识别 污染源解析 地下水 辽西地区
下载PDF
含侵蚀性CO_(2)地下水环境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
5
作者 李宏强 吕琳 +1 位作者 徐峰光 李晨雁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研究含侵蚀性CO_(2)地下水环境对混凝土碳化的具体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碳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法模拟地下水碳化环境,对混凝土进行碳化反应。通过碳化实验得到以下结果: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量为2 ml+4 g, 4 ml+8... 研究含侵蚀性CO_(2)地下水环境对混凝土碳化的具体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碳化的机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法模拟地下水碳化环境,对混凝土进行碳化反应。通过碳化实验得到以下结果: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量为2 ml+4 g, 4 ml+8 g, 6 ml+12 g时,侵蚀性CO_(2)溶液平均浓度为:C=113.66 mg/L,C=89.54 mg/L,C=85.65 mg/L。得到以下结论:在同一侵蚀性CO_(2)浓度下,混凝土水胶比越大,碳化深度越深。随着粉煤灰和矿粉掺量的增加,水胶比为0.4和0.5时,混凝土碳化的深度增加,水胶比为0.6时,碳化深度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当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物量为2 ml+4 g时,侵蚀性CO_(2)浓度最高,对混凝土结构的碳化影响最显著,超过该反应物量,侵蚀性CO_(2)浓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碳化反应 混凝土
下载PDF
新疆布尔津县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水化学特征及地下热水成因分析
6
作者 喜英 张同良 齐志龙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冲乎尔镇为中心,探明新疆布尔津县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运用舒卡列夫分类和派珀三线图解分类,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区域地下水组分和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热水的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冲乎尔盆地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HCO_(3)... 以冲乎尔镇为中心,探明新疆布尔津县冲乎尔盆地地热资源,运用舒卡列夫分类和派珀三线图解分类,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区域地下水组分和化学特征,探讨了地热水的来源和成因。结果表明,冲乎尔盆地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HCO_(3)·SO_(4)-Mg·Ca·Na、HCO_(3)-Ca·Mg型;地下水的δ^(18)O和δD值均在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其补给源均为大气降水;根据对冲乎尔盆地水点进行碳-14年代测定,发现地下水年龄在95~1460 a之间,属于深循环地下水;热储属于带状热储,热交换温度为68.9℃~73.9℃,说明研究区基础温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冲乎尔盆地地下水通过大气降水入渗水后必然顺构造裂隙向深部运动,经过深循环大地热流加热密度降低,再通过深大断裂上涌,形成地热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乎尔盆地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地热水 热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常州市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苏东 龚绪龙 +4 位作者 杨磊 黄敬军 许书刚 龚亚兵 崔龙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9-1049,共11页
常州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系列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受到天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因素控制,现状地下水化学成因和影响因素亟需深入研究。本文在地下水赋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采用... 常州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系列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受到天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因素控制,现状地下水化学成因和影响因素亟需深入研究。本文在地下水赋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统计分析、离子比值、主成分分析法对常州各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成因开展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2+)·Mg^(2+)、HCO_(3)^(-)—Ca^(2+)和HCO_(3)^(-)·Cl^(-)—Na^(+)·Ca^(2+)型为主,第Ⅰ承压水以HCO_(3)^(-)—Na^(+)·Ca^(2+)和HCO_(3)^(-)—Ca^(2+)型为主、第Ⅱ承压水以HCO_(3)^(-)—Na^(+)·Ca^(2+)型为主。从浅层至深层,地下水的碱性逐渐增强,ρ(TDS)均值降低,水化学类型由多元向单一转变。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矿物溶解、阳离子交替吸附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其中,潜水和第Ⅰ承压水化学成因主要受控于碳酸盐、硅酸盐、蒸发岩盐和硫酸盐矿物溶解作用,且二者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征较显著。第Ⅱ、Ⅲ承压水受碳酸盐、硅酸盐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明显,人类活动对深层地下水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工业化城市 水化学 离子比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石油类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特征:以淄博市大武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永丽 肖琼 +1 位作者 章程 吴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9-547,共9页
岩溶裂隙水资源是北方重要的供水水源,文中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大武岩溶裂隙水源地为例,开展石油类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不仅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指导,也为岩溶裂隙水环境演化研究奠定基础。文中选取地下水水位... 岩溶裂隙水资源是北方重要的供水水源,文中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大武岩溶裂隙水源地为例,开展石油类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不仅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指导,也为岩溶裂隙水环境演化研究奠定基础。文中选取地下水水位、t、pH值、Eh、DO、NO_(3)^(-)、SO_(4)^(2-)、HCO_(3)^(-)、Cl^(-)、三氯甲烷、1,2-二氯丙烷、1,2,3-三氯丙烷、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和ΣVOCs作为石油类有机物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指标,利用同位素技术、多元统计法和图解法等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来揭示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及影响程度。区内地下水水动力场和环境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生物降解作用的发生,有氧和厌氧呼吸同时存在,且无产甲烷过程的发生;ΣVOCs占DOC的比例较小,但仍是影响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水体中DIC来源于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平均百分率为33.93%;综合考虑石油类污染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可更有效地解译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 岩溶地下水环境指标 相互作用机制
下载PDF
海河流域大清河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1 位作者 白华 徐步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95,共13页
地下水超采引发大清河流域范围内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厘清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大清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大清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特别是其历史以... 地下水超采引发大清河流域范围内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厘清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对大清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对大清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特别是其历史以来的演变规律作系统的分析。本文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平原区地下含水系统为例,采集浅层含水层组47个水样和深层含水层组32个水样,测试了主要阴离子(Cl^(-)、SO^(2-)_(4)、NO^(-)_(3))和阳离子(K^(+)、Na^(+)、Ca^(2+)、Mg^(2+))等指标,利用水化学类型、吉布斯模型、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测试结果显示:浅层含水层组受到气象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浅层和深层含水层组pH值(7.35~8.92)差异不大,偏碱性;浅层含水层组由于农业活动等影响,造成局部地区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污染。水岩相互作用分析显示:硅酸盐矿物风化是研究区主要的矿物来源,硅酸盐矿物溶解、阳离子交换为主要的水化学作用。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上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由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呈规律性分布。现状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沿地下水径流方向由山前的HCO_(3)-Ca·Mg(Ca)型,经HCO_(3)-Mg·Ca、HCO_(3)-Mg·Ca·Na、HCO_(3)-Na·Mg·Ca向HCO_(3)·Cl^(-)Na·Ca、HCO_(3)·Cl·SO_(4)-Na至平原中部冲湖积平原的Cl(SO_(4))-Na转变。水化学演变分析显示中部平原地下水由以Cl·HCO_(3)-Ca·Na、HCO_(3)·Cl^(-)Ca·Na型为主,转变为当前条件下以Cl·HCO_(3)-Ca·Na、SO_(4)·Cl^(-)Na·Mg型为主。总体上,研究区现状水化学类型复杂多样,且分布上虽然仍受地形与地质条件的控制,但越来越多地受到以开采为主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应重视人类活动对该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合理布置开采方案。本文利用水化学方法研究了大清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厘清了大清河流域平原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水化学类型演变规律,初步分析了演变趋势造成的原因,特别是指明地下水化学演变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续将在水化学未来的演变预测上进行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流域平原区 地下水水化学全分析 水化学类型 水化学演变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渭干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世杰 曾妍妍 周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39-3448,共10页
为探明新疆渭干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来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等方法对渭干河流域2018年65组浅层地下水水样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为探明新疆渭干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来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等方法对渭干河流域2018年65组浅层地下水水样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多数地下水取样点总硬度偏高,溶解性总固体中等,地下水以淡水为主.潜水水化学类型种类复杂多变,主要有HCO_(3)·SO_(4)·Cl-Na·Ca、SO_(4)·Cl-Na·Ca·Mg、HCO_(3)·Cl-Na·Ca·Mg和HCO_(3)·SO_(4)-Ca型;浅层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Cl-Na型与HCO_(3)·SO_(4)·Cl-Na·Ca·Mg型为主.流域内地下水形成主要受到蒸发-浓缩作用,其次为岩石溶滤作用,其中Na+主要来自岩盐的溶解,少量来自于硅酸盐岩的溶解,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部分来源于蒸发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换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对流域内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形成也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渭干河流域
原文传递
海拉尔盆地水环境中砷和铀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圣锋 高柏 +3 位作者 易玲 方正 史天成 丁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3-942,共10页
海拉尔盆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相对匮乏。另外,由于该盆地存在丰富的砂岩型铀矿床,矿石中的As和U常常通过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和降水淋滤等作用进入水环境中,其水资源污染状况堪忧。基于此,本研究在野外采... 海拉尔盆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相对匮乏。另外,由于该盆地存在丰富的砂岩型铀矿床,矿石中的As和U常常通过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和降水淋滤等作用进入水环境中,其水资源污染状况堪忧。基于此,本研究在野外采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海拉尔盆地地下水及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利用PHREEQC软件对As和U的存在形态进行模拟,并对As和U共污染现象进行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水环境中As和U的浓度大部分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限值。在贝尔湖坳陷—嵯岗隆起地带水环境中As浓度较高,嵯岗隆起靠近呼伦湖附近U的浓度较高。经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不同人群的平均非致癌总风险HItotal均超过了可接受水平(HItotal<1),As的致癌风险平均值也均超过了可接受范围水平(1×10^(-6)),非致癌总风险和致癌风险儿童>成年女性>成年男性。PHREEQC模拟结果显示,水环境中As主要以As(Ⅴ)形式存在,大部分采样点以HAsO_(4)^(2-)、H_(2)AsO_(4)-等形态为主,U以Ⅵ价的UO_(2)(CO_(3))_(3)^(4-)、UO2(CO3)2-2为主。As的化学价态易受到pH和Eh值影响,pH值减小以及在相对还原条件下,容易形成毒性更强的As(Ⅲ)。U的化学价态没有明显受到pH和Eh值影响,但改变pH和Eh值也会形成沥青铀矿等固体沉淀,可能会引发结石等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征 赋存形态 健康风险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山前冲洪积扇高硝态氮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2
作者 张广禄 刘海燕 +3 位作者 郭华明 孙占学 王振 吴通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503,共19页
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高集约农业生产的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中高硝态氮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危害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于华北平原北京和石家庄地区两组冲洪积扇采集了144件地下水样,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形... 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高集约农业生产的山前冲洪积扇地下水中高硝态氮分布特征及其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危害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于华北平原北京和石家庄地区两组冲洪积扇采集了144件地下水样,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控制因素的基础上,探究地下水中高硝态氮的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以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为中性至弱碱性。84%地下水样品的硝态氮浓度超出我国饮用水标准值10 mg/L,北京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平均浓度高于石家庄地区。两地区总体浅层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高于深层地下水,西南部地区地下水硝态氮高于东部和北部地区。高硝态氮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型为主。地下水化学形成作用主要受矿物溶解、岩石风化和蒸发结晶的影响。离子比例系数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农业活动、离子交换和硝化作用是高硝态氮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深层地下水水质优良且熵权水质指数(EWQI)多处于1或2等级,优于浅层地下水。人类健康风险评价(HHRA)模型对4类人群(婴儿、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风险计算结果显示:地下水硝态氮的潜在非致癌风险对婴儿表现严重,浅层地下水潜在非致癌风险都要高于深层地下水,石家庄地区地下水潜在非致癌风险低于北京地区。平面上,北京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对4类人群均存在潜在风险,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南部和中部,东部风险相对较低。石家庄地区地下水硝态氮潜在风险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东部大部分区域地下水适宜全部人群饮用。因此,控制浅层地下水硝态氮的输入、根据不同人群差别取水、对婴儿群体多提供深层地下水源是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循环 水岩作用 地下水污染 华北平原 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甘肃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辽西 刘德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4-1844,共11页
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地下水水化学方面的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调查、勘探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 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地下水水化学方面的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调查、勘探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以及硬度值较高,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_(4)^(2-)-Na^(+)型。地下水水质总体能够满足生态屏障区种植旱生、耐盐植被的需要。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超标的高硝酸盐氮水与牲畜粪便污染有关,高氟水的形成受原生地质环境背景影响。成果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程度,亦可为民勤绿洲区保护、北方防沙带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荒漠区 地下水化学特征 高硝酸盐氮水 高氟水
下载PDF
地下水对胶东引黄调水工程输水管道的腐蚀性影响评价
14
作者 刘丰铭 金丽 +4 位作者 李庆国 孙翀 赵汝鹏 杨文泰 武玮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对胶东引黄调水工程沿线的地下水进行区段取样与分析,根据地下水水环境与水质对输水管道安全影响机制,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和研究,选择地下水对输水管道腐蚀性影响评价的合理的适用标准;依据沿线地下水水质与工程参数,评价地下水... 对胶东引黄调水工程沿线的地下水进行区段取样与分析,根据地下水水环境与水质对输水管道安全影响机制,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和研究,选择地下水对输水管道腐蚀性影响评价的合理的适用标准;依据沿线地下水水质与工程参数,评价地下水对输水管道的腐蚀性影响,确定各区段输水管道的腐蚀等级。结果表明,黄水河泵站—米山水库段的地下水水质与环境对混凝土基本无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中的钢筋以弱腐蚀性为主,对钢结构的腐蚀等级为微弱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腐蚀性 水质分析 输水管道
下载PDF
径流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时空变化及控制因素
15
作者 杨春 《地下水》 2023年第5期82-84,共3页
分析干旱区河流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对干旱区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河流和地下水样本,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变化,并用离子浓度确定了其主要的溶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下游主要离子含量均大于上游,且雨季径流中... 分析干旱区河流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对干旱区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河流和地下水样本,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变化,并用离子浓度确定了其主要的溶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下游主要离子含量均大于上游,且雨季径流中离子含量远高于枯水期;由于硝酸盐超标和碳酸盐风化,约三分之一的水样被列为最差水质,因此在雨季的水质并不理想;岩石风化作用对河流和地下水溶质的贡献最大;湿季溶质以蒸发岩溶解为主,干季溶质以碳酸盐风化为主;人类活动在某些领域不容忽视;化肥施用量占人为溶质投入总量的4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对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控制因素 质量平衡法 正演模型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典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惠 郭宗会 +2 位作者 杨在文 赵文楷 杨广焱 《地下水》 2023年第6期34-36,共3页
为了解填埋场对下水的影响,选择某正规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组历史背景数据和8组现状数据中K^(+)+Na^(+)、Ca^(2+)、Mg^(2+)、SO4^(2-)、CO_(3)^(2-)、HCO_(3)^(-)、Cl^(-)、pH、TDS、NH4^(+)采用数理统计、AqQA软件绘制pipe... 为了解填埋场对下水的影响,选择某正规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组历史背景数据和8组现状数据中K^(+)+Na^(+)、Ca^(2+)、Mg^(2+)、SO4^(2-)、CO_(3)^(2-)、HCO_(3)^(-)、Cl^(-)、pH、TDS、NH4^(+)采用数理统计、AqQA软件绘制piper三线图及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查明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变异系数在0.041~2.272之间,其中最高的为NH4^(+),SO4^(2-)和Cl^(-)次之,均大于1;随着填埋场的运行,地下水化学组分中阴离子主要由SO4^(2-)、HCO_(3)^(-)为主转变成Cl-、HCO_(3)^(-)为主,阳离子由Ca^(2+)、Mg^(2+)为主转变成Ca^(2+)、Na^(+)为主;分别对比分析历史数据与现状数据、填埋场上游数据和下游数据可见填埋场对地下水中Cl^(-)贡献较大。整体表现为距离填埋区或渗滤液处置区越近,Cl^(-)含量越高的现象,Ca^(2+)和HCO_(3)^(-)可能为地下水对含水层的溶滤作用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垃圾填埋场 水化学类型 Piper三线图 SPSS
下载PDF
中关铁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简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智淇 胡雪峰 刘述友 《地下水》 2023年第5期26-29,共4页
为了使中关铁矿的开采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明确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力联系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选取研究区2021年39个地下水水样(分别于-170 m、-230 m、-245 m这3个水平工作面取样)进行水质检测,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等方... 为了使中关铁矿的开采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明确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力联系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选取研究区2021年39个地下水水样(分别于-170 m、-230 m、-245 m这3个水平工作面取样)进行水质检测,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170水平至-245水平,随采样深度的增加SO_(4)^(2-)浓度和TDS质变逐渐递增,随SO_(4)^(2-)离子浓度的增加HCO_(3)-的浓度逐渐减小,水化学类型由上至下从Ca·Mg-HCO_(3)向Mg·Ca-SO_(4)·HCO_(3)和Ca·Mg-SO_(4)演化。分析结果说明有部分区域奥陶系灰岩水从帷幕底部进入帷幕内,并与围岩发生了离子交换,因底部蚀变闪长岩基底为相对隔水层,所以该部分水流经闪长岩蚀变带,从帷幕外侧绕过帷幕体底部流经闪长岩蚀变带进入帷幕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关铁矿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piper三线图
下载PDF
泾阳县地下水类型与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元波 刘甜思 +1 位作者 李辉 牛盟 《地下水》 2023年第4期72-74,98,共4页
为研究陕西泾阳县地下水类型与化学特征,综合区域水资源调查基础成果、区域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及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泾阳县地下水含水层可划分为北部黄土塬区、山前洪积扇区的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和黄... 为研究陕西泾阳县地下水类型与化学特征,综合区域水资源调查基础成果、区域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及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泾阳县地下水含水层可划分为北部黄土塬区、山前洪积扇区的黄土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和黄土层下部砂砾石含水层中赋存的潜水,南部泾河阶地区砂砾石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下部砂砾石层浅层承压水含水层。(2)研究区北部石灰岩山区和山前冲洪积扇上部地区含水层为石灰岩和洪积砂砾石层,地下水径流条件好,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2+)型和HCO_(3)^(-)-Ca^(2+)+Mg^(2+)型为主,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普遍小于1 g/L,水质比较优良。而东北部和中东部地区的地下水质相对较差,个别区域溶解性总固体>2 g/L。(3)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可分为北部基岩山地区、北部黄土塬区、中东部和南部泾河河谷平原地区三个大的水化学特征区域。北部基岩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砂质石灰岩中的岩溶裂隙水,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为0.45~0.99 g/L,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和HCO_(3)^(-)-Ca^(2+)+Mg^(2+)型水,水质优良;北部黄土塬区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为0.44~0.94 g/L,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Ca^(2+)型水和HCO_(3)^(-)+SO_(4)^(2-)-Na^(+)+Mg^(2+)型水为主,为淡水;中东部和南部泾河河谷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属于泾河一、二、三级阶地以及嵯峨山山前冲洪积扇主体分布区,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变化于0.11~1.0 g/L之间;泾河平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2-)-Mg^(2+)+Na^(+)型水和SO_(4)^(2-)-Na^(+)+Mg^(2+)型水,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呈西北好、东部较差的显著特点。研究结论为区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可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类型 化学特征 泾阳县
下载PDF
平原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19
作者 李亚陆 方荣杰 欧健 《地下水》 2023年第5期30-33,46,共5页
选择洞庭湖平原为研究区,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地下水样品,检测分析样品中重金属元素(Al、Fe、Mn、Pb、Zn、Cr、As、Cu、Cd),探究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 选择洞庭湖平原为研究区,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地下水样品,检测分析样品中重金属元素(Al、Fe、Mn、Pb、Zn、Cr、As、Cu、Cd),探究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7月)浅层地下水中铁离子的浓度最高,而在枯水期(10月)浅层地下水重金属中锌离子的浓度最高。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浓度分布有明显的时间特征,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地下水体重金属含量空间差异大。浅层地下水中的Al来源于铝硅酸盐及高岭石的溶解;Fe元素除来自于自然矿物溶解外还有人为来源;沅江流域Mn和Zn,一部分Cd、Pb可能来源于农业污染;沅江上游浅层地下水中Pb元素可能来源于磷化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平原 浅层地下水 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基于PHREEQC的地下水化学演化反向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永华 《地下水》 2023年第1期50-52,共3页
在地下水化学演化研究中,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下水环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某尾矿坝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运用PHREEQC软件对该矿区地下水进行水-岩作用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反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该矿区... 在地下水化学演化研究中,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下水环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某尾矿坝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运用PHREEQC软件对该矿区地下水进行水-岩作用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反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该矿区地下水在流动路径中存在的反应主要有溶滤作用、离子交换作用;(2)石膏、方解石、岩盐、CO_(2)溶解量较大,这导致了下游水样中Ca^(2+)、SO_(4)^(2+)、Cl^(-)等含量增大。研究结果对矿区地下水中化学离子的演化趋势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为地下水质量监测及水质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PHREEQC 溶质运移 尾矿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