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五台县发现天然矿泉水开发潜力区
1
作者 孙岐发 王宏利 +10 位作者 凌昕 卢兵 国林 胡宸 孙靖尧 周龙 李昌 赵剑 刘昌吉 王旭 崔大鹏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利用调查、取样、化验、物探和钻探等方法手段,对山西五台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水质状态良好,部分区域锌(Zn)、锶(Sr)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Zn最大值2.3 mg/L、Sr最大值1.17 mg/L,富Zn面积73.71 km^(2)... 利用调查、取样、化验、物探和钻探等方法手段,对山西五台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水质状态良好,部分区域锌(Zn)、锶(Sr)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Zn最大值2.3 mg/L、Sr最大值1.17 mg/L,富Zn面积73.71 km^(2),富含Sr面积134.25 km^(2),实施探采结合井最终钻获高品质的水资源,在五台县实现了天然矿泉水潜力区的新突破,有力支撑了地方的健康饮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矿泉水 富锌 富锶 五台县 山西省
下载PDF
华北平原水源地水文地球化学演变特征及机制
2
作者 汪洋 朱小龙 +3 位作者 白雪山 单强 张旭虎 田西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随着地下水的减采、南水北调补水以及河道生态补水等一系列措施,华北平原水源地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华北平原廊坊城区水源地为例,借助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离子组合比等手段,分析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变机制。结果表... 随着地下水的减采、南水北调补水以及河道生态补水等一系列措施,华北平原水源地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华北平原廊坊城区水源地为例,借助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离子组合比等手段,分析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①自水源地开采初期至强开采期,区域地下水具有较强的动力条件,地下水中水化学作用以矿物溶解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HCO_(3)·Cl-Na型为主;南水北调后地下水动力条件相对减弱,地下水中水化学作用以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HCO_(3)·SO_(4)-Na型为主。②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显示,1974,1995,2019年地下水中矿物溶解量分别为0.17,1.43,0.21 mmol/L,水-岩相互作用呈弱-强-弱的趋势变化,研究区深层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主要受萤石矿物及碳酸盐、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表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地下水流场,改变水岩相互作用的反应程度。研究成果可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水-岩相互作用 矿物溶解作用 华北平原
下载PDF
沪昆高铁娄底南站底板水害防治研究
3
作者 李军伟 豆红磊 李杲袁 《工程勘察》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随着基坑工程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底板水害治理问题日益突出。依托沪昆高铁娄底南站枢纽一体化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开展了专项水文地质勘察与放水实验研究;结合水害特征,研发了一套放水实验装置及配套使用设施。采用放水实验对水文地质参... 随着基坑工程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底板水害治理问题日益突出。依托沪昆高铁娄底南站枢纽一体化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开展了专项水文地质勘察与放水实验研究;结合水害特征,研发了一套放水实验装置及配套使用设施。采用放水实验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求解,并通过MATLAB实现程序化建模,研究了高铁枢纽站地下水位高程下降至目标水位高程所布设的降水孔数及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完成后,娄底南站地下室底板30处明显裂缝出水区已不再涌水,治理效果显著。相关分析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勘察 深基坑 放水实验 水文地质参数 水害防治
原文传递
吉林省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岐发 孙茁桉 +6 位作者 贾林刚 田辉 郭晓东 都基众 李旭光 李霄 贾立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研究目的】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富含Sr和偏硅酸,查明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Piper三线图法及对研究区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长春莲... 【研究目的】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富含Sr和偏硅酸,查明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通过Piper三线图法及对研究区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长春莲花山地区发育的松散岩、碎屑岩、火成岩是该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富集的物质基础;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入渗补给等为地下水长期与周围岩石(矿物)发生水解和溶滤作用、为地下水最终富锶及偏硅酸创造了条件。【结论】区域地层中存在16.3~80 m巨厚的基岩风化带,使富锶及富含偏硅酸的地下水呈面状分布,部分区域两种地下水同时存在,这一点不同与以往在基岩构造带上发现的线状分布的矿泉水源;前人在此区域上没有发现富含锶及偏硅酸的矿泉水,这一发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富锶矿泉水 水岩相互作用 锶和偏硅酸 地质调查工程 长春 吉林
下载PDF
沙田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水质评价
5
作者 万川 雷传保 +2 位作者 惠军 周新宇 文亮先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期98-99,106,共3页
沙田矿泉水为重碳酸钙钠型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为准确掌握沙田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与水质情况,对沙田矿泉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沙田矿泉水无论是物理特性还是化学特征都表现良好,并且其富含丰富的有益物质,而有害组分分析结果、界限... 沙田矿泉水为重碳酸钙钠型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为准确掌握沙田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与水质情况,对沙田矿泉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沙田矿泉水无论是物理特性还是化学特征都表现良好,并且其富含丰富的有益物质,而有害组分分析结果、界限指标要求皆符合标准要求。沙田矿泉水区有着形成优质矿泉水的有利地质条件,并且沙田矿泉水水化学成分稳定、水质良好,具有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矿泉水 偏硅酸 水化学成分
下载PDF
河北省张北县新生代玄武岩偏硅酸矿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6
作者 何锦 马雪梅 +4 位作者 邓启军 李伟 马学军 郑一迪 刘昭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87-1902,共16页
【研究目的】河北省坝上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偏硅酸矿泉水资源,研究其形成机制及水岩作用对区内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发展矿泉水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采集研究区地下水、雨水等环境水化学样品,运用... 【研究目的】河北省坝上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偏硅酸矿泉水资源,研究其形成机制及水岩作用对区内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发展矿泉水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采集研究区地下水、雨水等环境水化学样品,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区内新生代玄武岩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张北县偏硅酸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坝头一带的地下水补给区,以低矿化度的HCO_(3)-Ca·Mg型与HCO_(3)-Na·Mg型水为主,地下水中偏硅酸主要来源于玄武岩中钠长石、斜长石、橄榄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水解,同时受到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地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当地夏季降水,地下水可视年龄在15~60 a。【结论】河北省坝上地区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与当地特殊玄武岩地质构造以及特定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硅酸矿泉水 玄武岩 水文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张北县 河北省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建议
7
作者 黄健敏 彭玉怀 +4 位作者 杨章贤 杨波 胡海风 王义梅 赵晓玲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448-456,共9页
基于实际地质调查资料,对照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对皖江城市带已勘查评价的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复核统计。结合矿泉水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分析矿泉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 基于实际地质调查资料,对照现行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对皖江城市带已勘查评价的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复核统计。结合矿泉水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分析矿泉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皖江城市带现存矿泉水井(泉)允许开采量为17540.45 m^(3)/d,实际开采量为1306.39 m^(3)/d,仅占现存井(泉)允许开采量的7.45%。矿泉水开发利用中除了存在资源闲置和资源不足并存、优质低用、保护不力等问题外,还普遍忽视了矿泉水化学成分来源和作用机制认识不深入、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件不清楚、资源储量评价方法不合理等制约因素。今后矿泉水勘查评价时,应高度重视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综合分析,深入研究水-岩作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正确选择资源储量评价方法,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应科学规划矿泉水勘查开发布局,重点开展天长地区碳酸偏硅酸锶型矿泉水和大别山区矿泉水的勘查开发,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饮用天然矿泉水 允许开采量 资源开发利用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河南省金刚台一带饮用天然矿泉水找矿模式研究
8
作者 吴祖成 李茂军 +1 位作者 古艳艳 李宁博 《地下水》 2023年第4期21-25,45,共6页
以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空白区—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一带为矿泉水靶区,通过综合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物探与化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综合手段,以达到查明区内矿泉水资源量的目的。分析控水构造和地下水补径... 以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的空白区—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一带为矿泉水靶区,通过综合水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物探与化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综合手段,以达到查明区内矿泉水资源量的目的。分析控水构造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分析矿泉水成因。以动态长观结果分析评价地下水动态特征和稳定性,以水样测试结果分析评价矿泉水合格程度,并以抽水试验结果参数计算评价允许资源开采量。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存在低矿化锶·硅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日最大开采量为600 m^(3),规模为小型,研究程度基本达到详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天然矿泉水 水文地质条件 富水性 评价
下载PDF
甘肃省河西地区锶矿泉水富集分布规律和水质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延兵 张彦林 +1 位作者 刘海生 文美兰 《城市地质》 202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在甘肃河西地区采集水样点231个,锶含量为0.10-2.67 mg·L^(-1),最高值达2.67 mg·L^(-1),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含量(锶含量≥0.40 mg·L^(-1))的水样点171个,占全部水点的74.0%。按各地貌单元统计,走廊平原区含锶矿泉水... 在甘肃河西地区采集水样点231个,锶含量为0.10-2.67 mg·L^(-1),最高值达2.67 mg·L^(-1),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含量(锶含量≥0.40 mg·L^(-1))的水样点171个,占全部水点的74.0%。按各地貌单元统计,走廊平原区含锶矿泉水点占水点总数的比例最高,走廊平原区地下水中有利于锶的富集;从地下水类型分析,第四系地下水中含锶矿泉水点数量最多,其次为地表水体,基岩矿泉水点较少;从各类型水中锶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的比率分析,基岩地下水锶矿泉水达标率最高,其次为第四系地下水,地表水达标率较低。依据甘肃河西地区锶矿泉水富集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特征,结合地形地貌等要素,划分出走廊平原区第四系锶矿泉水富集区和山地锶矿泉水富集区2个大区,细分了13个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矿泉水 富集分布规律 水质特征分析 河西地区 甘肃省
下载PDF
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富锶矿泉水成因分析及开采量计算
10
作者 杨文亮 蒲秀超 曹振东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4期823-830,共8页
通过对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研究泉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及微量元素锶来源等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模式。研究成果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含水岩组,径流运移中溶滤含锶膏岩矿物形成富锶地下水,在地形切割及中三叠统关岭组(... 通过对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研究泉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及微量元素锶来源等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模式。研究成果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含水岩组,径流运移中溶滤含锶膏岩矿物形成富锶地下水,在地形切割及中三叠统关岭组(T_(2)g)底部泥岩相对阻水出露成泉,水中锶含量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矿物质成分源于岩石和土壤的风化水解,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Mg。根据动态监测成果,采用泉水流量衰减法及泉水枯季流量频率分析法,计算其允许开采量为1134.26 m^(3)/d,研究结果可为下木村锶型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锶天然矿泉水 成因 允许开采量 贵州纳雍县
下载PDF
降雨对长安金矿长安矿段各中段涌水量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刘鹏 韦祖鹏 +1 位作者 董学兰 陈朝稳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矿坑涌水量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是评价矿坑涌水量大小的关键。通过分析长安金矿长安矿段近年来矿山建设中不同中段的长观资料,对涌水量与降雨量进行对比,认为大气降雨是长安金矿长安矿段矿床充水的... 矿坑涌水量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是评价矿坑涌水量大小的关键。通过分析长安金矿长安矿段近年来矿山建设中不同中段的长观资料,对涌水量与降雨量进行对比,认为大气降雨是长安金矿长安矿段矿床充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矿坑涌水量随着井巷深度的增加,降雨对矿坑的涌水量的影响呈几何倍递减趋势,且降雨对涌水量的影响存在30~50天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 降雨量 中段 滞后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段古水介质盐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2
作者 刘鑫金 刘惠民 +1 位作者 杨怀宇 张鹏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因此恢复古水介质盐度、研究古盐度分布、寻找淡水稀释区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利用微量元素、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因此恢复古水介质盐度、研究古盐度分布、寻找淡水稀释区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利用微量元素、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数据,探索了不同恢复方法之间的量化联系,并建立了一套综合表征方法,用于量化恢复研究区的古盐度并剖析其纵、横向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控制古盐度展布规律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高盐区主要分布于坨-胜断裂区、草北地区、中央背斜带及斜坡带地区,低盐区主要分布于淡水物源注入区及深洼区;古盐度展布受控于古气候旋回、古物源性质和深部卤水上涌,其中,古气候旋回控制了纵向水体盐度旋回,古物源性质及供应量控制了物源通道附近的平面水体差异,沙四段深部卤水上涌造成了局部高盐度水体;前三角洲附近的淡水影响区和洼陷中心的淡水稀释区的浊积岩储层品质更高且灰质泥岩的影响更小,因此是重力流砂体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恢复 控制因素 浊积岩储层 古水介质 东营凹陷沙三段
下载PDF
含悬浮物矿井水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溪彧 董书宁 +2 位作者 王锐 王淑璇 金鹏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2-230,共9页
针对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过程中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核晶凝聚诱导造粒理论,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方法,开展矿井水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研究。首先,通过药剂投加与水利条件调节,诱导悬浮颗粒与絮凝剂形成共聚物,形成絮体沉降时间曲线,通... 针对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过程中固液分离困难的问题,基于核晶凝聚诱导造粒理论,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方法,开展矿井水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研究。首先,通过药剂投加与水利条件调节,诱导悬浮颗粒与絮凝剂形成共聚物,形成絮体沉降时间曲线,通过最优参数选取完成絮体造粒致密化;其次,选择石英砂、人造沸石、活性炭、风积沙4种过滤介质,考察不同介质类型及粒径对污染组分脱除效率的影响,分析固-液界面产生的物理作用及化学反应;最终,选取典型矿井开展现场试验,验证该工艺对于不同污染组分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1)在微絮凝阶段采用200 mg/L的聚合氯化铝及200 mg/L的硅藻土联合投加的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沉降时间;(2)在多级过滤阶段1~2 mm石英砂对于浊度去除率可达97.9%,而4种过滤介质中人造沸石对于无机离子脱除效果最优,对于SO_(4)^(2-)、HCO_(3)^(-)、Na^(+)去除率分别达到25.5%、44.1%、69.9%。通过研究成果形成的微絮凝-多级过滤工艺可以大幅度降低矿井水处理过程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固液分离效率,在此基础上选用天然硅藻土作为成核剂替代聚丙烯酰胺还能有效抑制丙烯酰胺单体的生成,可降低环境风险。该工艺对于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微絮凝 多级过滤 核晶凝聚 过滤介质
下载PDF
煤矿区域地下水特征及水文地质结构充水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吾斯曼江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第4期63-65,共3页
新疆煤矿多处于补给—径流区域,从水文地质调查情况看,煤矿区域内充水水源以第四纪裂隙水、侏罗系裂隙水为主,降水和地表水为辅,部分矿区含有烧变岩积水。由于该地区年降水量少、风积沙大,在煤矿开采中存在较高的突水溃沙风险。常见的... 新疆煤矿多处于补给—径流区域,从水文地质调查情况看,煤矿区域内充水水源以第四纪裂隙水、侏罗系裂隙水为主,降水和地表水为辅,部分矿区含有烧变岩积水。由于该地区年降水量少、风积沙大,在煤矿开采中存在较高的突水溃沙风险。常见的水文地质结构充水模式有3种,其中地表水充水模式水文地质结构主要危害是河水涌入矿井形成水灾;地下含水层充水模式水文地质结构,主要受到岩层突水溃沙危害;烧变岩区积水充水模式水文地质结构,主要面临顶板突水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煤矿 水文地质结构 地下水含水层 烧变岩
下载PDF
GM(1,1)模型在边坡变形预测中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斌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7期39-41,共3页
GM(1,1)模型作为一种经典的灰预测模型,凭借其较好的契合性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GM(1,1)模型预测偏差较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论文以宁定边坡实测数据为基础,对传统GM(1,1)模型预测偏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 GM(1,1)模型作为一种经典的灰预测模型,凭借其较好的契合性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GM(1,1)模型预测偏差较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论文以宁定边坡实测数据为基础,对传统GM(1,1)模型预测偏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模型修正的优化思路,提升了GM(1,1)模型短期的预测精度,可以更为精确地研究边坡变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模型 变形预测 优化研究
下载PDF
西藏革吉县备用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南鹏飞 何鹏辉 《地下水》 2023年第4期53-55,共3页
通过对西藏革吉县浅层地下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进行分析,综合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结果可知:革吉县备用水源地位于狮泉河上游,降水稀少,区内地下水依据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和含水介质分为第四... 通过对西藏革吉县浅层地下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进行分析,综合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结果可知:革吉县备用水源地位于狮泉河上游,降水稀少,区内地下水依据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和含水介质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白垩系碳酸盐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其赋存条件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裂隙发育、补给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制约。河谷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含卵石、漂石,在漫滩前缘古河槽地区含水层厚度相对较大,富水性较好,是取水工程布设最理想的位置。分析结果为县域地下水科学开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赋存 水动态特征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地层水成因研究——水化学和锶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7
作者 山俊杰 毕有益 +3 位作者 邓美洲 严焕榕 周小荣 郑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地层水是影响气田产能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气井遇水会降低储层气相渗透率,从而导致气产量迅速下降,严重制约单井产能的提高。目前已有的研究对须二气藏地层水的物质来源认识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主微量元素、水岩相互作用以及锶同... 地层水是影响气田产能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气井遇水会降低储层气相渗透率,从而导致气产量迅速下降,严重制约单井产能的提高。目前已有的研究对须二气藏地层水的物质来源认识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主微量元素、水岩相互作用以及锶同位素组成特征方面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二气藏11口生产井的地层水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须二气藏地层水具有低矿化度(55 166.00~122 547.41 mg/L)、高Br-和Sr^(2+)含量(分别为642.00~1 711.00 mg/L和670.00~1 780.00 mg/L)及^(86)Sr/^(87)Sr值(0.715 27~0.721 77)的特征,表明研究区地层水Sr同位素来源区别于海相碳酸盐岩,更符合砂岩风化特征。地层水中Ca的富集主要与砂岩储层成岩自生矿物的溶解有关,在深部水岩相互作用下,Sr以类质同象的方式代替Ca并且获得了有机质中的Br,同时使得Br更加富集。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该气藏赋水层位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二气藏地层水 水化学 锶同位素
下载PDF
永城市城市应急或后备水源地选址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光 路东臣 《价值工程》 2023年第12期5-8,共4页
永城市地处黄淮河冲积平原,地表水系发育,但地表水资源不丰富,地表水做为供水水源的能力十分有限。浅层、中深层地下水为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本文分析了永城市浅层、中深层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对浅层、中深层... 永城市地处黄淮河冲积平原,地表水系发育,但地表水资源不丰富,地表水做为供水水源的能力十分有限。浅层、中深层地下水为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本文分析了永城市浅层、中深层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对浅层、中深层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提出了城市后备水源地取水目的层及选址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中深层地下水 应急或后备水源地 永城市
下载PDF
济南市区泉水与东、西郊岩溶水水力联系研究
19
作者 于令芹 林广奇 +5 位作者 刘媛媛 齐欢 孟庆斋 马河宽 江露露 刘春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930,955,共15页
为查明济南市区泉水与西郊、东郊岩溶水的水力联系,从地层结构、水动力场角度,结合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水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泉水与岩溶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和西郊之间的刘长山—郎茂山—万灵山一带存在地下水径流通道。... 为查明济南市区泉水与西郊、东郊岩溶水的水力联系,从地层结构、水动力场角度,结合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水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泉水与岩溶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和西郊之间的刘长山—郎茂山—万灵山一带存在地下水径流通道。刘长山北侧槐苑广场—九中—十四中一带,在埋深350 m处揭露连续的岩溶含水地层,并存在垂向径流通道,市区泉水和西郊岩溶水通过刘长山北侧侵入岩体接触带以下的三山子组含水层连通。市区与东郊之间的燕翅山—七里河一带受舌状侵入岩体的影响,两侧地下水流场存在差异,但山东大学洪楼校区以北埋深485 m处揭露连续的岩溶含水地层,市区泉水和东郊岩溶水可通过侵入岩体接触带以下的三山子组含水层连通。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市区泉水与西郊、东郊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一致,具有相同的演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区泉水 岩溶水 岩体接触带 径流通道 水力联系 地下水流场 演化环境
下载PDF
长时间尺度下济南泉水动态特征与驱动因素演变分析
20
作者 孙斌 李常锁 +4 位作者 许庆宇 高帅 刘春伟 邢立亭 于令芹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8-906,916,共10页
为识别60多年济南市区泉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长系列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水均衡分析等方法,对泉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自然-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动态经历了壮观喷涌... 为识别60多年济南市区泉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长系列动态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水均衡分析等方法,对泉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自然-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动态经历了壮观喷涌、景观衰减、长期间断断流和调控复涌四个变化阶段,总体表现为驱动因素逐渐增多,泉水复涌前降水量影响逐渐减弱,开采量、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影响逐渐增强,复涌后人工调控占据主导作用。定量识别出:一阶段主控因素为降水量和开采量,平均影响量58.17、-9.58万m^(3)·d^(-1),二阶段主控因素降水量、开采量和水利工程,平均影响量52.01、-42.61、-5.98万m^(3)·d^(-1),三阶段主控因素为开采量、降水量、水利工程和城市建设,平均影响量-51.82、51.42、-6.92、-2.40万m^(3)·d^(-1),四阶段主要受控降水量、开采量、生态补源、城市建设和水利工程,平均影响量为55.38、-25.44、10.36、-8.99、-6.56万m^(3)·d^(-1)。相关研究可为北方岩溶泉水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 四大泉群 泉水动态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