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1
作者 卢丽 樊连杰 +4 位作者 裴丽欣 邹胜章 林永生 邓日欣 王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10,共12页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分析地下水流场特征,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情况,探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结果】海南岛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32.05×10^(8)m^(3)/a,在行政区中,海口市的地下水资源量最大,多年均值为11.33×10^(8)m^(3)/a,昌江县的最小,多年均值为0.07×10^(8)m^(3)/a。海南岛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水质较差区分布在滨海平原区和山前地带,超标因子主要为pH、Al、Mn。岛内存在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琼北盆地的区域性水位下降问题、三亚市海棠湾和榆林湾、东方市板桥镇等地区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结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分布差异大,地下水水质较差,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应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加快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位 生态 环境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海南岛 海南省
下载PDF
基于生态需水的黄河中游水平衡分析--以沁河流域为例
2
作者 刘义 史佩东 +3 位作者 刘淼 许凯然 张宁 姜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解决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亟需开展水平衡分析,建立水平衡模型,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沁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末端,由于近年来上游调水政策的施行以及流域内生活、生产用...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解决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亟需开展水平衡分析,建立水平衡模型,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依据。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沁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末端,由于近年来上游调水政策的施行以及流域内生活、生产用水的增加,用水矛盾突出,出现了河道断流、入黄水量偏枯等问题。为保障河流生态环境健康,优化引沁入汾跨流域提水工程实施后的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2021年为现状年,在“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水平衡分析理论与方法,以河道内生态需水为保障基础,对沁河流域水资源需求、供水能力与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1)沁河流域水资源供给和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异性,上游山西省境内各河段河道内均能够保障适宜的生态需水量,下游河南省境内,仅可满足最小生态需水量;(2)沁河流域可供给水资源总量为10.04×10^(8)m^(3),河道外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总量为8.89×10^(8)m^(3),剩余河道内水量仅为1.15×10^(8)m^(3),仅可满足河流最小生态需水;(3)推算至2030年,流域内工业生产及生活取用地表水量将达到6.98×10^(8)m^(3),河道外用水总量将达到9.81×10^(8)m^(3),剩余水量无法满足最小生态需水。建议采用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推广使用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增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规划沁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也可为黄河中游水平衡分析提供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需水 供需平衡 沁河 需水预测 黄河中游
下载PDF
滕州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与成因分析
3
作者 刘华峰 汪继学 +4 位作者 王增辉 张学松 张贵丽 纪汶龙 李双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浅层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按照1点/16km^(2)的密度对滕州市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共采集地下水样品95件,分析Fe、Mn等35项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p... 浅层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按照1点/16km^(2)的密度对滕州市浅层地下水进行调查,共采集地下水样品95件,分析Fe、Mn等35项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pH、CN^(-)、Cr^(6+)、溶解性总固体等21项指标含量基本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地下水规定的阀值,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子是Fe和总硬度,由原生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引起。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水安全提供基础性资料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质量评价 成因分析 滕州市
下载PDF
贵州省地热流体资源可开采资源量研究
4
作者 易世友 李强 +1 位作者 陈刚 吉勒克补子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综合贵州省地热研究相关成果资料,分析贵州省地热流体资源赋存条件及地热水资源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将贵州省划分为110个地热资源量估算区,参照省内地热流体资源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周边的实际特点,采用设计布井法、泉(井)流量统计法和比... 综合贵州省地热研究相关成果资料,分析贵州省地热流体资源赋存条件及地热水资源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将贵州省划分为110个地热资源量估算区,参照省内地热流体资源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周边的实际特点,采用设计布井法、泉(井)流量统计法和比拟法对贵州地热流体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贵州地热流体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省内地质构造特点及其在全国构造所处部位的控制,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储和隆起山地断裂对流型地热储,总体热储温度一般小于90℃,为低温地热资源;估算出贵州省地热流体可开采资源总量为23190.37 m^(3)/a,其中设计布井法估算的资源量为15926.22 m^(3)/a,天然温泉可开采资源量1183.34 m^(3)/a,地热井可开采资源量6080.80 m^(3)/a,总热能906933.97 Kw,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热能量476.68×10^(8)MJ。所估算的地热流体可采资源量可为贵州省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流体 可开采资源量 设计布井法 泉(井)流量统计法 贵州省
下载PDF
淮安市地下水保护利用实践与规划
5
作者 沈晓娟 陈梅 《治淮》 2024年第3期11-12,共2页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江苏省淮安市地下水因分布广泛、水质相对较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历史上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2014年以来,全市开展了地下水压采等一系列地下水保护利用实...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江苏省淮安市地下水因分布广泛、水质相对较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历史上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2014年以来,全市开展了地下水压采等一系列地下水保护利用实践,成效显著。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对未来全市地下水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规划,明确管控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实现地下水的有效保护、功能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保护利用 淮安市
下载PDF
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和考核指标确定方法
6
作者 帅官印 崔伟哲 +4 位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张秋兰 张喆 徐树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了有效管控地下水超采区,从区域控制和漏斗区控制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选取地下水控制井以及确定控制水位和考核水位指标的方法。对于整个超采区,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划定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将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 为了有效管控地下水超采区,从区域控制和漏斗区控制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选取地下水控制井以及确定控制水位和考核水位指标的方法。对于整个超采区,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划定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将每口控制井的控制面积占区域面积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出区域面积加权平均水位,进而根据与该平均水位的接近程度,选出一口区域水位控制井,并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今后的控制和考核水位。但是,当评价年为枯水年时,需要在控制水位的基础上减去松弛量确定考核水位。对于地下水漏斗区,利用水位等值线图,判断漏斗分布情况,进而从漏斗中心附近选取一口控制井,同样也将其最近平水年年末的水位作为控制和考核水位。以河北省馆陶县为例,选取的区域和漏斗控制井分别为监测井W16和W17;当政府未制定水位恢复规划时,区域控制水位确定为17.13 m;当政府制定了水位恢复规划时,比如5 a内水位恢复0.5 m,那么区域控制水位需要在17.13 m的基础上每年增加0.1 m;丰水年、平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枯水年考核水位等于控制水位减去0.93 m(松弛量);漏斗区控制和考核水位均确定为12.1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采区 地下水漏斗区 控制水位 考核水位 馆陶县
下载PDF
厦门湾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水排泄的非均质性研究
7
作者 王志秀 郝奇琛 +2 位作者 李亚松 刘春雷 张媛静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 以厦门岛南岸砂质海岸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潮间带渗出面处地下水盐度、近岸海水盐度,并分析潮间带盐度空间分布规律,以探究厦门湾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非均质性。结果显示:1)潮间带地下水、海水盐度变化可以间接指示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SFGD)。2)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由内陆向海洋地下水盐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沿海岸线方向,整个潮滩地下水盐度分布不均匀,差异性较大,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3)通过对潮间带中部最低盐度区域进行加密监测,圈定了厦门湾潮间带高渗透天窗范围,推测高渗透天窗对SFGD影响较大。4)通过对典型剖面地下水、近岸海水盐度动态监测,发现潮汐对潮间带SFGD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 海岸带 渗出面 地下水盐度 海底地下水排泄 非均质性
下载PDF
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对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牛奇 任春平 +1 位作者 吴建华 高红卫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7-103,112,共8页
【目的】探究东山供水工程实施后,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对介休市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的影响。【方法】采用SWAT-MODFLOW建立宋古超采区地表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型,对东山供水不同保证率下的压采方案进行地下水位模拟预测。【结果... 【目的】探究东山供水工程实施后,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对介休市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的影响。【方法】采用SWAT-MODFLOW建立宋古超采区地表水文过程和地下水动力过程耦合模型,对东山供水不同保证率下的压采方案进行地下水位模拟预测。【结果】压采措施实施后,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明显,地下水整体由采补平衡转变为正均衡;在最小供水保证率下,研究区地下水位也有明显回升,地下水超采中心地下水位回升速率约为0.73 m/a,地下水超采中心由宋古逐渐向介休城区移动;对于地下水位<670、680、690 m地下水超采面积,90%供水保证率下的地下水位回升面积变化率分别是50%供水保证率下地下水位回升的1.78倍、1.8倍、2倍。【结论】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对于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效果显著,在水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可以适当促进地下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古 地表水置换地下水 供水保证率 SWAT-MODFLOW 东山供水
下载PDF
苏北黄泛平原典型城市地下水综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9
作者 李朗 叶露 +2 位作者 黄晓燕 李凯 王明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苏北黄泛平原地势平坦,浅部地层结构松散,地下水特别是浅部地下水易受地表环境影响。为此,选择宿迁市区建立地下水综合保护评价两级指标体系,其中地下水污染危险性、污染影响作为第一级指标,分别对应第一级指标建立DRIAC、UL第二级指标... 苏北黄泛平原地势平坦,浅部地层结构松散,地下水特别是浅部地下水易受地表环境影响。为此,选择宿迁市区建立地下水综合保护评价两级指标体系,其中地下水污染危险性、污染影响作为第一级指标,分别对应第一级指标建立DRIAC、UL第二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一、二级指标进行加权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苏北黄泛平原表层土结构松散、地下水脆弱性较明显,重点、次重点防护区占总面积超80%,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同区域内城市及生态地质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含水层 保护分区 权重分析
下载PDF
涟水高沟地区承压地下水可更新性研究
10
作者 秦甜甜 黄晓燕 +2 位作者 胡晓雨 李朗 丁国辉 《工程勘察》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域地下水可更新性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水动力等方面,进行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分析含水层空间结构及补径排条件...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评价区域地下水可更新性成为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水动力等方面,进行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特征研究,分析含水层空间结构及补径排条件;其次在收集利用以往测试资料基础上,通过现场采样分析,开展不同水体环境同位素特征研究;最后利用水均衡法计算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涟水高沟地区承压水具备地下水补给通道,主要接受上游山区侧向径流补给,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水龄2万年左右,水循环更新周期上千年,可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不属于难以更新的地下水;同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加快地下水循环速率,进一步提高地下水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年龄 承压水可更新性 水动力条件 同位素分析 水均衡
原文传递
生态水文系统支撑城市韧性安全建设的若干思考
11
作者 宫辉力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近40年城市生态水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区域水循环要素的优化调控,有效地支撑了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在城市生态水文系统理念的指导下,北美、欧洲和中国相继出现了低影响开发、水框架指令、海绵城市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全球... 近40年城市生态水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进展,特别是区域水循环要素的优化调控,有效地支撑了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在城市生态水文系统理念的指导下,北美、欧洲和中国相继出现了低影响开发、水框架指令、海绵城市与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全球变化和人为活动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城市生态水文过程,自然水循环模式已转变为“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二元水循环模式。面对全球变化,韧性安全城市的建设更加关注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特别是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适应能力。我国长期持续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强烈影响和改变着区域水循环关键要素,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地面沉降面临着极端天气气候情境下的灾害风险。因此,地学基础条件及其韧性构成了城市韧性安全底座的基础。基于二元水循环关键要素调控设计的减缓和适应对策,在新一轮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气候变化—区域二元水循环—水平衡调控—灾害风险”“遥感大数据—台站网小数据—传递函数—云孪生”,可作为一种地球大数据支撑韧性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框架和方法组合。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和海陆交互敏感区域,城市韧性安全还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考验。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区域二元水循环关键要素调控,可作为地学服务上海地下空间安全及城市韧性安全的一个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气候承载力 二元水循环调控 遥感大数据 韧性安全城市 策略建议
下载PDF
Exploring groundwater quality in semi-arid areas of Algeria:Impacts on potable water supply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12
作者 Noua ALLAOUA Hinda HAFID Haroun CHENCHOUN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147-167,共21页
Ground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s important to assure safe and durable water use.In semi-arid areas of Algeria,groundwater represents the main water resource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s well a... Ground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is important to assure safe and durable water use.In semi-arid areas of Algeria,groundwater represents the main water resource for drinking water supply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as well as for irrig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Groundwater samples from wells and spring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Gargaat Tarf and Annk Djemel sub-watersheds of the Oum El Bouaghi,Algeria,and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standards.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measure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exceeded the quality limits according to the WHO standards.Groundwater had a slightly alkaline water pH(7.00-7.79),electrical conductivity>1500μS/cm,chloride>500 mg/L,calcium>250 mg/L,and magnesium>155 mg/L.Water quality index(WQI)results showed that 68%of the area had excellent water quality,24%of the samples fell into good category,and only 8%were of poor quality and unsuitable for human consumption.Six wells in the area showe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Total coliforms(453.9(±180.3)CFU(colony-forming units)/100 mL),fecal coliforms(243.2(±99.2)CFU/100 mL),and fecal streptococci(77.9(±32.0)CFU/100 mL)loads were above the standard limits set by the WHO.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were not recommended for consumption as drinking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logical indicator GROUNDWATER WATERSHED physical-chemical parameter water quality index
下载PDF
Visual Modflow在和田县农业经济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杭辉 苏前龙 《陕西水利》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全面了解地下水系统受各种激励因素影响后的水动力场和地下水量变化规律,以及为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本次在和田县农业经济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采用可视化标准软件Visnal Modflow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模拟与预报... 为全面了解地下水系统受各种激励因素影响后的水动力场和地下水量变化规律,以及为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本次在和田县农业经济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采用可视化标准软件Visnal Modflow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模拟与预报,通过构建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型,使用迭代方法求解,并根据设计开采量对地下水水位变动做出预测,再基于建模预测结果,结合经济新区地下水资源量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数值模拟 概念模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14
作者 祁泽学 肖勇 +2 位作者 汪生斌 张国强 陈龙 《盐湖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尕斯库勒湖流域所属行政区茫崖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水源,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城市发展构架下,评价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断面径流... 尕斯库勒湖流域所属行政区茫崖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水源,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城市发展构架下,评价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开采潜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资料收集、动态长观、钻孔抽水试验等手段,采用断面径流量法结合流域尺度的数值模拟,评价了区内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并对地下水开采后对水文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湖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98.82×10^(4)m^(3)/d,允许开采量为23.5×10^(4)m^(3)/d,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0.4,开采程度低;开采稳定后下游泉水减少10.89×10^(4)m^(3)/d,蒸发量减少12.88×10^(4)m^(3)/d,开采量和泉水及蒸发量减少之和相等,开采地下水间接袭夺了无效蒸发和部分泉水;下游湿地区降深≤0.5 m,湿地面积不产生退化;尕斯库勒湖入湖量减少2.53×10^(4)m^(3)/d,能维持湖泊及湿地周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缘 尕斯库勒湖流域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乌江干流思南段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风险评价
15
作者 胡荣 王先庆 +1 位作者 杨正飞 黄欣欣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2期237-245,共9页
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程度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乌江干流思南段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地下水埋藏较深,利用率较低.突发的极端干旱天气及长期的“三废”排放量增加,使得区域内可利用的岩溶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围绕地下水... 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程度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乌江干流思南段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地下水埋藏较深,利用率较低.突发的极端干旱天气及长期的“三废”排放量增加,使得区域内可利用的岩溶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围绕地下水开发利用风险问题,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地下水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背景条件、地下水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3个方面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水资源子评价区,并设置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7项指标)和指标层(13项指标)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综合风险值5级评价方法进行地下水开发利用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风险值为0.8345~0.9271,处于中险—重险范围,地下水开发风险较大,各评价区域风险排序为:Ⅳ<Ⅰ1<Ⅶ<Ⅱ<Ⅵ<Ⅰ2<Ⅴ<Ⅲ.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突变理论 指标评价体系 地下水开发利用 贵州省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中深层地下淡水资源可持续保护探讨
16
作者 逯春民 吴晓霞 隋海波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39-42,49,共5页
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南部区域中深层地下水超量开采,对地下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较大压力。基于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保障地下淡水的环境安全,结合该区域中深层地下水环境现状,... 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南部区域中深层地下水超量开采,对地下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较大压力。基于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保障地下淡水的环境安全,结合该区域中深层地下水环境现状,提出了控制中深层地下淡水合理开采、优化水资源配置等地下淡水开发利用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淡水 可持续 保护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益阳市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17
作者 王灵珏 范毅 +3 位作者 何阳 刘一鸣 徐定芳 熊雄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城市可能面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本文以益阳市为例,阐述中心城区供水现状,并圈定中心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提出有效的取水、供水与保护方案,以提高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开发利用潜力,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确保水...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城市可能面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本文以益阳市为例,阐述中心城区供水现状,并圈定中心城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提出有效的取水、供水与保护方案,以提高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开发利用潜力,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确保水资源供应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应急水源地 开发利用潜力
下载PDF
长江江滩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浅析
18
作者 谭焕杰 赵浩任 李立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初步调查长江江滩某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受污染情况,本文在调查区内建井取潜水样分析5项常规指标,与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限值对比,并利用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距离垃圾填埋场越近水质污染越严重,地... 为初步调查长江江滩某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受污染情况,本文在调查区内建井取潜水样分析5项常规指标,与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限值对比,并利用单因子评价法与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距离垃圾填埋场越近水质污染越严重,地表径流汇集区更易富集污染元素,其中NO3-含量普遍超标,可初步判断调查区地下水水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地下水 污染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
下载PDF
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采集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河南省为例
19
作者 康春景 高轩 邵鹏远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以多角度评价地下水资源当前现状为目的,对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采集及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使用GIS系统结合无人机搭载相机方式获取水资源水文地质图像,经过大气辐射误差校正、图像去噪和图数据融合处理后,获取水资源水... 以多角度评价地下水资源当前现状为目的,对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采集及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使用GIS系统结合无人机搭载相机方式获取水资源水文地质图像,经过大气辐射误差校正、图像去噪和图数据融合处理后,获取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数据,构建地下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构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以各评价指标为模型输入,输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等级。最后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绘制高精度水资源水文地质图,可从多个方面对水资源使用功能进行评价,效果较好,能够为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图数据 水资源评价 生态指数 开采模数
下载PDF
南水北调冗余水量对华北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回补的分析
20
作者 程刚 朱晓娟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5期169-171,174,共4页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的地下水超采使华北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超采区,形成了多个大型深层漏斗区,对社会、经济、生态危害巨大。依据廊坊市水利统计数据成果以及相关资料和经验,多方位分析在目前南水北调中...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的地下水超采使华北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超采区,形成了多个大型深层漏斗区,对社会、经济、生态危害巨大。依据廊坊市水利统计数据成果以及相关资料和经验,多方位分析在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及主要配套设施供水能力高于使用量的窗口期,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冗余水量,利用现有农村供水管网和深井,对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开展地下水回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深层地下水 漏斗区 回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