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2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成因
1
作者 朱锦旗 龚绪龙 +4 位作者 苟富刚 张平 张岩 杨磊 刘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代、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特性等。研究表明:第一硬土层形成年龄为20~11 ka B.P.(多个光释光和14C测年资料);硬土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气候自下向上逐渐变凉和变干;第一硬土层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频率曲线、C-M沉积图等特征显示,第一硬土层主要由粉砂、极细砂和粘土粒级组成,样品的粒度频率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反映出物质沉积前所受搬运营力性质单一,土体颗粒沉积以均匀悬浮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低能环境。第一硬土层的发育受气候控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5 ka B.P.)为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且以沉积作用为主,硬土层剖面厚度主要受该阶段控制,至末次盛冰期结束;第2阶段(15~11 ka B.P.)为暴露成土期,这时洪水不能形成越岸沉积,加积作用基本停止,硬土层厚度不再明显增加,已形成的第一硬土区域受到频繁变迁的分合河网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不规则古河道和台地,硬土层逐渐脱水成陆,经历了风化成壤的过程;第3阶段(11 ka B.P.至今)为淹埋期,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硬土层被其上覆的海相沉积层掩埋,成岩作用开始直到现今。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典型氯盐渍土类型,自下而上具有从低变高的趋势,为海相层覆盖硬土层以后成岩过程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硬土层 硬质粘土层 粒度 沉积环境 成因机制
下载PDF
黄土-古土壤饱和渗透性与孔隙分布特征关系研究
2
作者 赵枝艳 张常亮 +3 位作者 沈伟 秦涛 李萍 李同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古土壤较上覆黄土致密,其饱和渗透系数应低于黄土,但试验结果却显示二者的饱和渗透系数相近。为揭示这一现象的机理,在陕西泾阳南黄土塬开挖33m的探井,沿井壁按1m间距取黄土和古土壤原状试样,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测...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古土壤较上覆黄土致密,其饱和渗透系数应低于黄土,但试验结果却显示二者的饱和渗透系数相近。为揭示这一现象的机理,在陕西泾阳南黄土塬开挖33m的探井,沿井壁按1m间距取黄土和古土壤原状试样,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测定试样的饱和渗透系数。同时用压汞试验(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MIP)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分别获取试样的孔隙分布曲线和微观结构图像,以分析黄土-古土壤饱和渗透性与孔隙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古土壤地层的饱和渗透系数整体上沿深度方向规律性减小,但相邻黄土和古土壤层的饱和渗透系数无明显差异;(2)MIP及SEM测试结果表明,黄土结构均匀、孔隙大小较为一致,而古土壤具有不均匀的团块-裂隙结构,虽然团块内部较黄土致密,但团块间存在裂隙;(3)饱和渗透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透水孔隙的体积分数,其中黄土的透水孔隙主要为较大孔隙(孔径>2μm),而古土壤的透水孔隙主要为团块间的微裂隙,虽然二者渗透系数相近,但渗透机理完全不同。为研究黄土与古土壤的孔隙分布特性和解决黄土区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古土壤 饱和渗透系数 孔隙分布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瓮安猴场滑坡地质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3
作者 王天敏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瓮安猴场滑坡涉及老旧采空区巷塌陷,滑坡成因复杂,拟建环西路规划从该区域通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坡顶逐渐出现众多裂缝,灾害危害性大,严重威胁周边过往村民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文章通过现场调研、收集历史资料、室内实验,分析滑坡体... 瓮安猴场滑坡涉及老旧采空区巷塌陷,滑坡成因复杂,拟建环西路规划从该区域通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坡顶逐渐出现众多裂缝,灾害危害性大,严重威胁周边过往村民生命和公共财产安全。文章通过现场调研、收集历史资料、室内实验,分析滑坡体形态特征,针对滑坡特点,提出滑坡及塌陷应急防治工程措施,为瓮安猴场滑坡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治理措施 地质调查
下载PDF
桂东南风化花岗岩中铁锰夹层物质组成及微观结构
4
作者 于江涛 王晨 王志兵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20,34,共8页
铁锰夹层是桂东南风化花岗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CT、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差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等测试手段,对花岗岩中铁锰夹层的微观结构及组成进行了研究。铁锰夹层... 铁锰夹层是桂东南风化花岗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CT、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差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等测试手段,对花岗岩中铁锰夹层的微观结构及组成进行了研究。铁锰夹层土体颗粒根据风化程度不同,表现出球形、不规则块状、片状等形态;铁锰夹层光滑面内孔隙较小以孤立孔为主,连通孔主要分布于铁锰夹层与全风化土过渡层中,样品总体大孔隙占比超过90%;铁锰夹层主要组成元素为:O、Si、Al、Fe、Mn、C等元素,并且Fe、Mn元素明显高于同地区全风化土,Fe、Mn含量比接近1∶2,在夹层中分别以+3、+4价的较高价态存在;铁锰夹层主要成分为:高岭石、石英、水钠锰矿、水铁矿、针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夹层 花岗岩风化土 微观结构 物质组成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硫酸盐含量对黄土黏粒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擎峰 谷留杨 +2 位作者 郭连星 刘备 韩启亮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0,共9页
黏粒是黄土粒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黄土的最活跃部分,盐分的加入使得黄土中黏粒的团聚作用及物理力学性质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也决定了盐度在影响黏粒团聚的众多因子中占主导地位。以黄土为研究对象,探究盐分对黄土黏土颗粒团聚的影... 黏粒是黄土粒组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黄土的最活跃部分,盐分的加入使得黄土中黏粒的团聚作用及物理力学性质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也决定了盐度在影响黏粒团聚的众多因子中占主导地位。以黄土为研究对象,探究盐分对黄土黏土颗粒团聚的影响和机理。本文在洗盐的基础上配制不同质量比(0、0.3%、0.5%、3.%、5.0%、8.0%)的人工硫酸盐盐渍土,基于粒度分析和界限含水率试验,研究硫酸盐对黏土颗粒的团聚作用的宏观表征,在击实试验的基础上结合XRD、SEM、EDS和BET研究硫酸盐含量对黏土颗粒团聚作用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机理。试验表明:随着含盐量的增加,黏粒的含量减小,液限和塑性指数减小,塑限不变;含盐量大于0.3%时(即盐渍土)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过多的硫酸钠无法溶解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析出的晶体进一步吸收水分子最终形成芒硝晶体,体积会急剧增大,导致最大干密度一直减小,而强烈的水化作用则使最优含水率增大;硫酸盐对黏粒产生团聚作用,当含盐量增加时,芒硝晶体的衍射峰增强,团聚体的含量增多,比表面积减小,吸附能力减弱,扩散层压缩变薄,液限和塑性指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含量 黏粒 团聚 物理化学机理 微观
下载PDF
基于迁移卷积神经网络的黄土含水率智能识别
6
作者 张晗 魏文龙 +4 位作者 刘森森 兰恒星 刘鑫 晏长根 董忠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1,共11页
黄土含水率深层原位精准探测是揭示黄土重大工程灾变机理及灾害预警的有效手段,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原位孔洞探测黄土含水率的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搭建室内实验平台采集间隔等级为2%的7种不同含水率下的图像信息,生成用于神... 黄土含水率深层原位精准探测是揭示黄土重大工程灾变机理及灾害预警的有效手段,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原位孔洞探测黄土含水率的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搭建室内实验平台采集间隔等级为2%的7种不同含水率下的图像信息,生成用于神经网络训练的数据集。然后,基于迁移学习思想建立了多种迁移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的黄土含水率识别精度,通过混淆矩阵可视化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针对所建立的黄土含水率图像数据集,基于VGG19、ResNet101、DesNe201的深度迁移网络模型的测试准确率都在90%以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过拟合现象,如推广应用则会出现超过10%的误判现象;而基于Xception、MobileNet、NASNetMobile的轻量化迁移网络模型在训练后泛化能力较好,测试准确率都达到了90%以上,其中Xception迁移网络模型的识别精度最高,达到了94.6%。搭建的轻量化迁移网络模型识别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可为开发黄土地质信息原位探测机器人的视觉系统提供算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含水率 原位检测 智能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迁移学习
下载PDF
崇明东滩吹填区黏性土层抗剪强度随时间变化特征及机理
7
作者 王清 吕作俊 +4 位作者 姚萌 董佳祺 夏玮彤 杨天亮 牛岑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3-1174,共12页
为了对上海市崇明东滩等吹填造陆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针对崇明东滩吹填区下伏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特点,考虑不同吹填时间,选取由西向东的5个不同吹填区(1949围堰内、1949-1964、1964-1976、1976-1990、1990-1998)内钻孔的黏性土进行... 为了对上海市崇明东滩等吹填造陆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针对崇明东滩吹填区下伏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特点,考虑不同吹填时间,选取由西向东的5个不同吹填区(1949围堰内、1949-1964、1964-1976、1976-1990、1990-1998)内钻孔的黏性土进行剪切试验,分析了不同时期及不同层位黏性土抗剪强度的变化,并对土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观察土样的微观结构,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定性及定量地分析了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黏土在1949-1964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最高,在50、100、200、300 kPa竖向压力下的峰值剪应力分别为33.31、46.68、102.10、147.15 kPa,粉质黏土在各级竖向压力的作用下,各吹填区内的抗剪强度差距不大;自西向东,黏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与粉质黏土层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天然含水率的变化趋势有关。2)自西向东,各吹填区内土样的微观结构有显著变化,黏土层的微观结构从絮凝-团聚状结构向基质状结构变化,粉质黏土层的微观结构呈现骨架-团聚状—基质状—絮凝-团聚状结构的变化趋势。3)结构单元体的平均直径与土样的黏聚力负相关,与内摩擦角正相关,结构单元体的平均形状系数与土样的黏聚力正相关,与内摩擦角负相关。说明结构单元体的平均直径、平均形状系数与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吹填区 黏性土 抗剪强度 机理分析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弃土场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叶万军 杨述明 +2 位作者 常帅斌 陈明 谢君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7,共11页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弃土的不合理堆放成为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堆积体随体积和高度的增加,其失稳的风险增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灾害。以甘肃某高铁隧道黄土沟壑区弃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弃土的不合理堆放成为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堆积体随体积和高度的增加,其失稳的风险增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灾害。以甘肃某高铁隧道黄土沟壑区弃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方法探究不同参数条件下弃土堆积体力学性质、压实度及堆填阶型设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弃土堆积体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随干密度呈正相关变化趋势,随含水率呈负相关变化趋势,但内摩擦角受含水率影响变化幅度不大;弃土堆积体分层压实过程中表层压实度增幅最大,中、底层随压实次数增多压实度有明显提升,平均压实度在前期压实过程中迅速提升但随次数增加其变化幅度明显降低,平均含水率在压实过程中呈先减后增变化趋势;在堆填整形过程中,应力大小与位移变形随台阶高度和台阶坡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平台宽度的增大而减小,边坡的稳定系数随台阶高度和台阶坡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平台宽度的增大而增大。经曲线综合分析,边坡稳定性对阶型参数设置所表现出应力大小、位移变形及稳定系数的变化差值敏感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台阶坡率、平台宽度、台阶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场 边坡 力学参数 压实度 阶型参数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康地区膨胀土膨胀变形影响指标分析
9
作者 郭瑞 张建华 +2 位作者 蒋红 付江涛 郭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5-1542,共8页
为探究膨胀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其膨胀变形影响。结合陕西安康地区某膨胀土工程实例,基于大量野外岩土勘察和室内测试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膨胀土的膨胀变形与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相关性及不同指标重要程度,建立了以主要... 为探究膨胀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其膨胀变形影响。结合陕西安康地区某膨胀土工程实例,基于大量野外岩土勘察和室内测试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膨胀土的膨胀变形与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相关性及不同指标重要程度,建立了以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参数的膨胀土膨胀变形判别公式。影响膨胀土膨胀变形的物理力学指标可划分为反映外界环境的指标(含水率、饱和度、液性指数及含水比)、反映土体构造特征的指标(密度、干密度及孔隙比)、反映土体结构强度特征的指标(压缩系数和内摩擦角)及反映土体组成特征的指标(塑性指数和黏聚力);含水率是影响膨胀土膨胀变形的关键指标,所建立判别公式可为类似地区膨胀土膨胀变形的判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膨胀土 膨胀变形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力法的含砂淤泥质土层冻结壁厚度计算
10
作者 王雨 解健康 +3 位作者 龙坤 赵雷 陈科旭 孙鹤轩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高含水软弱地层多采用人工冻结法施工,冻结壁厚的设计是关键。通过理论推导及模型简化,提出含砂淤泥质土层冻结壁厚的设计方法。以苏州地铁联络通道为依托,在室内还原现场条件,得到某一温度下人工冻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参数,并对其进行综... 高含水软弱地层多采用人工冻结法施工,冻结壁厚的设计是关键。通过理论推导及模型简化,提出含砂淤泥质土层冻结壁厚的设计方法。以苏州地铁联络通道为依托,在室内还原现场条件,得到某一温度下人工冻土的物理力学试验参数,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强度控制法与力法为计算基础,考虑所涉及的相关安全系数,确定含砂淤泥质土层冻结壁厚为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软弱地层 人工冻结法 冻结壁厚度 强度控制法 位移监测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对膨胀性红黏土胀缩及崩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国栋 巫锡勇 +2 位作者 凌斯祥 王岩 谢君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2,共11页
为研究膨胀性红黏土胀缩及崩解特性,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红黏土的胀缩和崩解试验,利用视频照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细微观角度分析了产生崩解差异性的原因。本文以甘肃庆阳的某高速铁路隧道红黏土为例,以5%为含水率变化梯度,研究... 为研究膨胀性红黏土胀缩及崩解特性,开展了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红黏土的胀缩和崩解试验,利用视频照片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细微观角度分析了产生崩解差异性的原因。本文以甘肃庆阳的某高速铁路隧道红黏土为例,以5%为含水率变化梯度,研究了3%、8%、13%、18%含水率下弱膨胀性红黏土的胀缩、崩解变化及其微观机制与分维特性。结果表明:膨胀总率与含水率呈分段函数关系,含水率在11.6%时胀缩变化最小;含水率越低其崩解时间越早且速度较快,崩解裂隙度随浸水时间具有快速增长、缓慢增长、趋于稳定的规律,3%含水率时裂隙度最高可达4.6,而最大裂隙宽度则随着浸泡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含水率下较分散的凝聚体单元和较高含量的微孔隙是导致宏观结构破裂的主要原因,孔隙分形维数与含水率成二次函数正相关关系,分形维数越低其结构破裂越快、泥化程度越高,崩解也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性红黏土 胀缩 崩解劣化 初始含水率 基本单元体
下载PDF
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云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琛曦 潘怡 +3 位作者 翟星 李辉 李建朋 袁维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8,共6页
为综合考量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的云模型评价方法。在崩塌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6个评价因子,分别为危岩体特征、坡高、坡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人类活动影... 为综合考量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的云模型评价方法。在崩塌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6个评价因子,分别为危岩体特征、坡高、坡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人类活动影响距,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因子权重,依据单因素分级标准计算各评价指标隶属于不同评价级别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后,由正向高斯云算法和因子权重值计算综合确定度,根据最大确定度得到崩塌灾害危险性级别,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云模型进行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实例验证结果与赤平投影分析法一致,不仅可以考虑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而且能根据综合确定度判断同一危险性级别内不同危岩体的危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云模型 危险性评价 因子权重 层次分析(AHP)
下载PDF
秦岭东段地应力场特性及区域性岩爆风险评估
13
作者 陈兴强 刘瑾 +8 位作者 孟祥连 张文忠 黄勇 王华江 周福军 李玉波 李立民 王凯 邱士利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7,共6页
研究目的:与典型的岩爆易发区为强烈挤压构造区不同,现今伸展构造为主的秦岭东段也具有高地应力、强岩爆特征。为保障铁路隧道等深地工程的建设和选线,本文对其地应力场特征、构造成因以及对岩爆的总体控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与典型的岩爆易发区为强烈挤压构造区不同,现今伸展构造为主的秦岭东段也具有高地应力、强岩爆特征。为保障铁路隧道等深地工程的建设和选线,本文对其地应力场特征、构造成因以及对岩爆的总体控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论:(1)秦岭东段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S_(H)的挤压方向不受现今区域构造控制,而表现出与伸展构造方向一致的NW-SE,S_(H)平均变化梯度高达2.94 MPa/100 m,与青藏高原相当,综合来看,该区以燕山期挤压作用形成的构造地应力为主,属于残余应力,该特征指示岩体应变能可保留达上亿年,且大型岩体内部的应变能不易被伸展构造所改变;(2)区域上,秦岭东段S_(H)始终为三向主应力中的最大值,是岩爆风险的主控因子,在铁路选线阶段,秦岭东段需重点考虑花岗岩和闪长岩等硬质岩的岩爆风险,700 m以上易发生中等岩爆,1400 m以上易发生强烈岩爆,建议尽量避免1400 m以上埋深隧道;(3)本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秦岭及类似山区铁路地质选线及隧道岩爆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铁路隧道 新构造 地应力 青藏高原
下载PDF
Q2黄土湿陷系数试验压力取值的讨论
14
作者 李同录 冯文清 +4 位作者 刘志伟 高建伟 付昱凯 雷雨露 李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8,共10页
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指标,由室内试验测定,湿陷系数与试验压力有关,一般情况下采用地基实际压力作为试验压力是最合理的,但考虑到实际压力在勘察阶段尚不确定,我国历代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或标准制定了试验压力的取值方案,先... 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指标,由室内试验测定,湿陷系数与试验压力有关,一般情况下采用地基实际压力作为试验压力是最合理的,但考虑到实际压力在勘察阶段尚不确定,我国历代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或标准制定了试验压力的取值方案,先后有较大的调整。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对浅层马兰黄土的试验压力取值比较符合实际,而对较深Q_(2)黄土的试验压力取值还需探讨。以甘肃正宁华能电厂湿陷性黄土地基为例,对35.0 m深探井中的Q_(2)-Q4黄土按1.0 m取样做了基本物理指标和双线法高压湿陷性试验,获得了各级压力下的湿陷系数。根据试验结果,给定不同基础宽度和不同基底压力,对比了按现行标准规定的压力和实际压力下的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湿陷系数随压力的变化存在一个峰值,Q_(2)黄土湿陷起始压力和湿陷系数峰值对应的压力明显高于Q_(3)黄土,Q_(2)黄土的湿陷系数峰值比Q_(3)黄土的小,且随深度有减小趋势;(2)现行标准规定压力下确定的湿陷系数和湿陷沉降在Q_(3)黄土中与实际压力下的比较接近,在Q_(2)黄土中与实际压力下的随深度偏离越来越远;(3)为此提出了一个试验压力的修正方案,用修正的试验压力确定的湿陷系数和湿陷沉降与实际压力下的值较为接近。研究结果对黄土湿陷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试验压力 湿陷系数 双线法 实际压力
下载PDF
黑方台区域黄土红黏土界面渗透特性研究
15
作者 李泽坤 马鹏辉 +1 位作者 彭建兵 杨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6-1527,共12页
黄土与红黏土这一地层结构组合在黑方台地区普遍存在,黄土与红黏土之间存在渗透差,在持续灌溉条件下红黏土层会出现滞水效应,从而发生层带软化现象,最终诱发滑坡。本文分别开展室内土工试验、核磁共振试验(NMR)以及颗分试验,进而研究增... 黄土与红黏土这一地层结构组合在黑方台地区普遍存在,黄土与红黏土之间存在渗透差,在持续灌溉条件下红黏土层会出现滞水效应,从而发生层带软化现象,最终诱发滑坡。本文分别开展室内土工试验、核磁共振试验(NMR)以及颗分试验,进而研究增湿条件下黄土-红黏土界面处非饱和入渗情况以及充水孔隙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在入渗过程中充水孔隙体积分布曲线中峰值不断向右迁移,充水孔隙半径不断增大且分布范围逐渐变广。黄土-红黏土组合样与纯黄土相比,充水孔隙体积分布曲线中最大峰值向右迁移较慢且分布范围较窄,入渗结束后红黏土层富含水分。(2)在相同流量条件下,黄土-红黏土组合样初始含水率越高,充水孔隙体积分布曲线中最大峰值向右迁移得越慢,所对应的充水孔隙半径变化越小且在界面处滞水效应越不明显。在相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流量越大,充水孔隙体积分布曲线中峰值向右迁移得越快,水分进入中大孔隙越多且在界面处滞水现象越明显。(3)黄土-红黏土组合样在增湿过程中发生颗粒运移,导致颗粒间接触方式发生改变,最终试样底部细颗粒含量较多,界面处粗颗粒含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渗透特性 颗粒运移 重塑土
下载PDF
南天山苏力间沟山地冻土地质成因及融沉特性研究
16
作者 宋殿君 赵文 +1 位作者 文洪 高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5-1234,共10页
气候变暖为冻土区域的工程建设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查明冻土的地质成因及其融沉特性对于工程选址以及工法选择等尤为重要。本文以南天山地区的苏力间沟内分布的山地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钻探、高密度电法、地温监测以及室内试验等,查明该... 气候变暖为冻土区域的工程建设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查明冻土的地质成因及其融沉特性对于工程选址以及工法选择等尤为重要。本文以南天山地区的苏力间沟内分布的山地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钻探、高密度电法、地温监测以及室内试验等,查明该区域冻土的空间分布,剖析冻土形成条件和形成机理模式,揭示其融沉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苏力间沟内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均有分布,季节性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左岸,即阳坡坡麓;连续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苏力间河右岸,即阴坡坡麓;冻土层分布深度和厚度不均匀,多分布在1.9~2.7m厚的表土下,厚约1.5~10m;在冻土地质成因模式上分为阴坡富水低温成因模式和阳坡坡面汇流成因模式;苏力间沟多年冻土区的融沉系数介于0.39%和91.25%之间,其中连续多年冻土区的融沉系数多值区间在42.5%和68.75%之间,平均值为55.62%;苏力间沟多年冻土融沉系数与总含水率、天然密度、干密度、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相关性较高,皮尔森相关系数均达0.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地质成因 融沉特性 南天山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自岩石建造类型的约束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志敏 张晓东 +9 位作者 张明 周墨 田福金 王尚晓 马青山 王冲 张洁 牛晓楠 宗乐丽 黄丁伶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2期172-185,共14页
成土母岩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其岩石建造类型为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供重要约束。针对新安江流域各类岩石建造发育的土壤,以小流域为调查单元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系统开展了不同地质背景下不同层位的土壤及相应母岩的对... 成土母岩是土壤形成发育的物质基础,其岩石建造类型为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供重要约束。针对新安江流域各类岩石建造发育的土壤,以小流域为调查单元开展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系统开展了不同地质背景下不同层位的土壤及相应母岩的对比研究,获取了该流域主要岩石建造土壤层、成土母质层以及成土母岩等介质中的主量元素、养分元素、重金属元素及其他有益元素的分布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元素在同一土壤-成土母质-成土母岩体系中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一致性,除部分主量元素及pH值在不同岩石建造发育的土壤中存在较小差异外,大部分元素在新安江流域土壤中的组成及分布显著受其成土母岩的岩石建造类型控制。其中,黑色岩系及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与全区背景差异最大,显著富集Cd、Cu、Se、Mo等亲硫元素,存在一定的环境质量风险;红层发育的土壤普遍缺乏N、P、有机质等养分元素,火山岩与侵入岩发育的土壤普遍富K元素,碎屑岩与变质岩发育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全流域背景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岩石建造 元素 地球化学 新安江流域
下载PDF
西藏地区湿地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污染风险研究
18
作者 顿玉多吉 益西卓玛 +1 位作者 扎央 次央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利用遥感技术,在分析西藏地区湿地地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估了西藏高原湿地的污染情况及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西藏湿地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的分类准确率较高。除了锂、铅、砷、镉、汞以外,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其余... 利用遥感技术,在分析西藏地区湿地地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估了西藏高原湿地的污染情况及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负荷指数法对西藏湿地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的分类准确率较高。除了锂、铅、砷、镉、汞以外,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其余重金属元素平均浓度低于邻近、国内均值含量,说明受区域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程度低。由于研究区域海拔较高且人类活动行为较少,造成这几类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大气循环降水、母岩风化、远距离污染物运输、金属元素富集作用以及土壤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西藏高原区域,受到人为干扰因素较少,主要依靠自然运输影响湿地表层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同时随污染物分布情况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整个区域污染等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西藏高原 湿地表层 沉积物 分布特征 污染风险
下载PDF
含盐量及含水量对氯盐盐渍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6
19
作者 陈炜韬 王明年 +2 位作者 王鹰 李姝 王玉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盐渍土作为一类特殊的工程地质体,其抗剪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不同含盐量和含水量条件下氯盐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含盐量、含水量对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含水量达到一定量时,随着... 盐渍土作为一类特殊的工程地质体,其抗剪强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不同含盐量和含水量条件下氯盐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含盐量、含水量对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含水量达到一定量时,随着CaCl2含量的增加,氯盐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值是先减小后增大,达到最小值时的土体临界含盐量为10.36%;在含盐量一定的情况下含水量从8%增到10%时,抗剪强度参数值减小幅度比较大,而从10%增到15.56%时,抗剪强度参数值减小幅度明显变小;土中易溶盐相态的变化,从土颗粒间溶液的离子浓度和土体骨架作用两方面影响盐渍土的抗剪强度;当含盐量一定时,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土粒间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使得扩散层厚度增大,粘结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强度 氯盐盐渍土 含盐量 含水量 易溶盐 扩散层 路基
下载PDF
影响黏性土表面干缩裂缝结构形态的因素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95
20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1 位作者 刘春 王宝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6-1193,共8页
本文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图片处理技术,在对不同黏土厚度、干湿循环次数和土质成分等条件下黏性土干缩裂缝网络进行对比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黏性土干缩裂缝的抑制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土层厚度、干湿循环... 本文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图片处理技术,在对不同黏土厚度、干湿循环次数和土质成分等条件下黏性土干缩裂缝网络进行对比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黏性土干缩裂缝的抑制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土层厚度、干湿循环次数和土质成分对裂缝网络的节点个数、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宽度、块区个数、块区面积、裂缝率和裂缝网络的分形维数等定量参数均有一定的影响;裂缝网络的节点个数、块区个数和裂缝率是描述其形态结构和几何特征的基本指标;在黏性土中加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能够改变干缩裂缝的发展规律,降低土体的裂隙率,提高土体结构物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干缩裂缝 厚度 干湿循环 土质成分 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