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堆填场地转化为泥石流物质过程--以兰州市碱水沟为例
1
作者 刘兴荣 张连科 +2 位作者 董耀刚 宿星 王喜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0,共8页
黄土地区人工堆填场地是近几年兰州市拓展城市用地空间的一个新举措,在场地边缘形成较多堆填边坡,成为参与泥石流的潜在物质。以兰州市碱水沟“4•19”泥石流灾害为例,结合粒径分析试验、扫描电镜图像及野外入渗试验,探讨其特征及运行模... 黄土地区人工堆填场地是近几年兰州市拓展城市用地空间的一个新举措,在场地边缘形成较多堆填边坡,成为参与泥石流的潜在物质。以兰州市碱水沟“4•19”泥石流灾害为例,结合粒径分析试验、扫描电镜图像及野外入渗试验,探讨其特征及运行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结果表明:1)黄土地区人工堆填体颗粒粒径<1.000 mm的物质约占11.4%~55.2%,有利于泥石流启动;2)以2个相距170 m的泥位调查断面做比较,下游断面流量增加2.5倍,说明入渗引起的黄土湿陷能促进泥石流物质的转化率;3)入渗试验表明:黄土堆填场地渗透性强,低水头条件下8 min左右达到稳定入渗状态,高水头条件下12 min左右达到稳定入渗状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土壤软化,影响人工堆填场边坡稳定,提高泥石流物质转化速度;4)黄土地区人工堆积体场地诱发的泥石流流动模式复杂、多变,兼具波状流和间歇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过程管理和重点防护相结合的防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堆积场地 碱水沟 黄土湿陷 密实度 波状流和间歇流 防治模式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地震液化型泥流特征、成因及其对黄河上游盆地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估的启示
2
作者 刘港 贾俊 +5 位作者 张戈 洪勃 董英 裴赢 薛强 高波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9,共10页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30秒,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 6.2级浅源地震,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诱发了一处同震特大型规模泥流灾害,造成了特大型灾难事件的发生。笔者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现场取样及室内测试等...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30秒,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 6.2级浅源地震,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诱发了一处同震特大型规模泥流灾害,造成了特大型灾难事件的发生。笔者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现场取样及室内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此次泥流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泥流具有典型沟谷型泥石流平面特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分界明显,泥流主要物源为山前洪积粉质黏土。②地震、降雪消融、农田冬灌、低温冻结,为泥流提供了初始动力并抬升了局部地下水位,是该泥流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形坡度、地层岩性,为泥流提供了后续运动势能和振动液化条件,是该泥流灾害的内因。③泥流运移过程中存在侧向和底部铲刮效应,尤其在3处流向改变区侧向铲刮、局部堆积显著,最终快速流入沟口金田村和草滩村。分析结果可为官亭盆地乃至黄河上游沉积盆地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振动液化 雪融 冬灌 粉质黏土 泥流灾害
下载PDF
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动力响应研究
3
作者 刘欢 樊晓一 +4 位作者 姜元俊 刘浩南 韩培锋 田述军 刘俊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的数值方法,分别从结构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关键点位移和速度、系统能量等方面,研究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的...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finite element method,SPH-FEM)耦合的数值方法,分别从结构破坏形态、冲击力时程、关键点位移和速度、系统能量等方面,研究含大石块泥石流冲击作用下框架结构房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计算结果表明:SPH-FEM耦合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冲击爬高、绕流扩散、淤积稳定过程。考虑了三种泥石流强度等级,在低、中强度冲击情况下,框架房屋填充墙受到破坏,房屋结构整体保持稳定;在高强度冲击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框架房屋的逐步倒塌过程,框架柱损坏模式体现了剪切破坏或塑性铰链失效机制。对于房屋结构而言,泥石流的冲击破坏能力主要来自龙头的冲击力,龙身冲击力相对于龙头降幅约34.2%,大石块的集中作用是结构柱体局部破坏的主要原因。系统能量主要通过泥石流动能转化为结构内能(17.8%)和摩擦耗能(8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PH-FEM) 含大石块泥石流 框架结构房屋 动力响应 破坏机理
下载PDF
泥石流中球形巨石运动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娄灿昀 王飞 +1 位作者 王家鼎 陈晓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该研究通过室外水槽模型试验,模拟了不同直径巨石与不同密度泥石流完全固液耦合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了泥石流沟内巨石在泥石流中的运动模式、运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泥石流中的受力情况,并探讨了泥石流密度与巨石粒径对其运动速度的影... 该研究通过室外水槽模型试验,模拟了不同直径巨石与不同密度泥石流完全固液耦合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了泥石流沟内巨石在泥石流中的运动模式、运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泥石流中的受力情况,并探讨了泥石流密度与巨石粒径对其运动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巨石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滚动、跳跃与滑动等运动模式,巨石出现的运动模式同泥石流的密度以及巨石粒径有关;巨石的直径越大,运动速度越小,它在泥石流中的运动模式越简单,越倾向于发生滚动运动,在泥石流流体中的跟随性越好,速度比n越容易趋近于1;巨石粒径对巨石运动速度的影响大于泥石流密度对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球形巨石 水槽试验 运动规律
下载PDF
考虑冻融侵蚀型物源的不同流域单元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藏东贡觉地区为例
5
作者 田尤 黄海 +5 位作者 高波 陈龙 李元灵 杨东旭 张佳佳 李洪梁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山区潜在泥石流暴发的概率将增大,定量评估泥石流易发性是区域减灾防灾的先行手段。基于现场调查和研究结果,首次计算了藏东贡觉地区的冻融侵蚀强度(DR)。选取物源条件和地形条件,采用加权信息量法评价了藏东...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山区潜在泥石流暴发的概率将增大,定量评估泥石流易发性是区域减灾防灾的先行手段。基于现场调查和研究结果,首次计算了藏东贡觉地区的冻融侵蚀强度(DR)。选取物源条件和地形条件,采用加权信息量法评价了藏东贡觉地区泥石流的易发性,以四组流量阈值划分的不同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对比分析了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四组易发性评价结果差异明显,随着流域单元划分数量的降低(流量阈值增大),研究区中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大,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大后降低。受试者特征曲线(ROC)验证结果表明,使用G2组(流量阈值5000)划分得到的流域单元模型评估效果更好,AUC值为0.895,高易发区、极高易发区面积占全区约34.1%。八个评价因子中,冻融侵蚀强度(DR)、地形特征指数(TCI)和平面曲率(Pl_cv)是泥石流易发程度贡献率较大的三个因子。考虑冻融侵蚀型物源和地形水文因子建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为冻融侵蚀现象明显的藏东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指导地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冻融侵蚀强度 地形水文因子 加权信息量法 藏东贡觉地区
下载PDF
四川木里县项脚沟“7•5”特大型泥石流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6
作者 杨华铨 柳金峰 +2 位作者 孙昊 赵万玉 张文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2021年7月5日,凉山州木里县项脚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特征参数计算,研究了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暴发过程和暴发特征。根据实地考察判断,泥石流主要在森林火灾、短时强降雨和沟道地形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暴发,... 2021年7月5日,凉山州木里县项脚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特征参数计算,研究了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暴发过程和暴发特征。根据实地考察判断,泥石流主要在森林火灾、短时强降雨和沟道地形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暴发,为暴雨径流冲刷引发的火后泥石流。暴雨形成的洪水冲刷坡面、侵蚀沟道,导致沟道两岸坍塌滑坡,堵溃效应明显,泥石流规模扩大。项脚沟过火面积达74.61%,高烈度火烧区面积达57.98%,泥石流临界降雨强度为77.84 mm/h,累计降雨达141.60 mm。根据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结果,此次泥石流密度范围为1.83~1.93 g/cm^(3),属黏性泥石流,主沟下游出口流速为7.22 m/s,峰值流量759.08 m^(3)/s。结合雨洪法和形态调查法结果分析,此次泥石流重现周期为百年一遇。结合泥石流发育趋势,文章认为流域仍有可能暴发大型泥石流,提出了上游固坡、中游调控、下游排导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项脚沟 形成条件 特征分析 防治建议 四川木里县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宽级配泥石流冲击拦砂坝试验研究
7
作者 何胜庆 郑达 张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山高谷深,坡表物质受物理风化严重,物源级配宽度范围大,泥石流的发育频率高,冲击力大,导致拦砂坝损毁严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宽级配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规律,以西藏地区发育的泥石流为原型,建立宽级配泥石流冲击拦砂... 在高海拔地区,由于山高谷深,坡表物质受物理风化严重,物源级配宽度范围大,泥石流的发育频率高,冲击力大,导致拦砂坝损毁严重。为研究高海拔地区宽级配泥石流对拦砂坝的冲击规律,以西藏地区发育的泥石流为原型,建立宽级配泥石流冲击拦砂坝的物理试验模型,选取泥石流容重、水槽坡度与泥石流固相最大粒径为变量,进行27组水槽试验,研究冲击力特征。结果表明:(1)宽级配泥石流在冲击拦砂坝过程中经历“冲击爬高、旋滚回流、堆积回淤”3个接触演化阶段,泥石流容重越小,爬高越大,冲淤过程的阶段性表现越明显;(2)拦砂坝的坝前冲击力随宽级配泥石流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坡度和级配的条件下,容重越大,水流携带固体物源运动越困难,泥石流流速降低,泥石流的冲击力减小;(3)拦砂坝的坝前冲击力随沟槽坡度增大而增大,沟槽坡度越大,宽级配泥石流的流速和流深越大,泥石流冲击力就越大,并且泥石流固相粒径越大,坡度对冲击力的影响效果越明显;(4)拦砂坝的坝前冲击力随宽级配泥石流固相最大粒径增大而增大,且变化趋势较泥石流容重及沟槽坡度条件改变时更加显著,最大粒径与泥石流流速、流深没有明显规律关系。研究成果将为宽级配泥石流防治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级配 泥石流 拦砂坝 冲击特性 物理模拟试验
下载PDF
基于RSIV-RF模型的凉山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8
作者 饶姗姗 冷小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7,共13页
针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过程中存在连续型因子依靠主观意识分级、随机选取的非泥石流样本准确度较低等问题,以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提出基于统计学先验模型抽样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进行泥石流易发... 针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过程中存在连续型因子依靠主观意识分级、随机选取的非泥石流样本准确度较低等问题,以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提出基于统计学先验模型抽样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分区。利用累计灾害频率等曲线的相对变化对连续型因子进行分级处理;采用粗糙集理论(RS)和信息量法(IV)计算加权信息量值,划定极低和低易发性区并从中选择负样本数据。通过袋外误差(OOB)变化曲线确定RF模型的最佳树棵数n_estimators和分裂特征数max_features,随后构建加权信息量-随机森林(RSIV-RF)模型预测凉山州泥石流易发性。进一步地,与从全区随机选择非泥石流样本的RF模型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训练集和测试集下RSIV-RF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0.89,0.83,且对应的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920,0.895,均高于单独的RF模型;RSIV-RF绘制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图与历史灾害分布较为一致,较高和高易发性等级区域占研究区面积比为18.625%,包含了78.57%的泥石流点。性能评估和易发性统计结果均表明基于RSIV-RF能够解决单独模型存在的非泥石样本采样不准确的问题,其泥石流易发性预测精度更高,在凉山州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RF) 不平衡数据集 加权信息量(RSIV) 泥石流 RSIV-RF模型 凉山州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DA-TCN-BiGRU的坡面泥石流预测研究
9
作者 韦凯 李青 +1 位作者 姚益 周睿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解决当前坡面泥石流预测中存在的多因素数建模问题,并提高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一种融合双注意力机制、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DA-TCN-BiGRU)的坡面泥石流风险预测方法。通过模拟平台进行坡面泥石流模拟实验,采集多类传感... 为解决当前坡面泥石流预测中存在的多因素数建模问题,并提高预测的精确度,提出一种融合双注意力机制、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DA-TCN-BiGRU)的坡面泥石流风险预测方法。通过模拟平台进行坡面泥石流模拟实验,采集多类传感器数据得到风险度大小,并以此表征所处的风险阶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短期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013 59、0.010 407和1.182 64,中期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019 01、0.015 17和1.729 46,优于其他比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泥石流 风险预测 双注意力机制 时间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风险评估方法
下载PDF
火后泥石流启动降雨阈值分析——以四川乡城县仁额拥沟泥石流为例
10
作者 王元欢 沈昊文 +2 位作者 谢万银 鲁科 胡桂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2014年6月1日,中国西南中横断山区仁额拥沟遭受了一次森林大火,火后的短时低雨强降雨在3#支沟内激发了3次泥石流;2015年8月的一次强降雨在仁额拥沟的1#、2#和3#支沟及其他附近的多个更小的流域内均激发了泥石流。为了解火后泥石流的降... 2014年6月1日,中国西南中横断山区仁额拥沟遭受了一次森林大火,火后的短时低雨强降雨在3#支沟内激发了3次泥石流;2015年8月的一次强降雨在仁额拥沟的1#、2#和3#支沟及其他附近的多个更小的流域内均激发了泥石流。为了解火后泥石流的降雨响应特征,文章采用距离修正的方式处理降雨数据,对4次泥石流进行降雨过程分析,查明了流域特征对泥石流启动的作用及其对各支沟泥石流不同降雨阈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泥石流降雨阈值在火后非常低且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大的趋势;(2)仁额拥沟火后泥石流具有高频率特征,其原因除了在火后天然植被的破坏后降雨对坡面径流和侵蚀效应的放大,流域本身的性质也有极大的贡献;(3)各支沟内泥石流降雨阈值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流域面积的差异,泥石流侵蚀受制于径流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后泥石流 降雨阈值 距离修正 仁额拥沟 降雨响应
下载PDF
岷江上游汶川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11
作者 赵佳忆 田述军 +1 位作者 李凯 侯鹏鹂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 科学准确地绘制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图以及确定主控因子及其贡献率,是区域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分别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对汶川大地震前、后岷江上游泥石流易发性和评价因子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集成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均高于浅层机器学习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在地震前、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表现最优;(2)震前、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且等级越高增量越大,各等级震后泥石流发生率均高于震前;(3)地震前、后侵蚀传递系数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因子,与汶川大地震地震烈度空间分布特征叠加,加大了震后干流和支流泥石流由下游向上游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机器学习 易发性 汶川大地震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川西红层地区泥石流特征研究——以德昌县群英村王家坡沟为例
12
作者 向炳霖 铁永波 +1 位作者 李果 张宪政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2022年8月23日德昌县乐跃镇群英村王家坡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导致群英村至太平村的乡道严重堵塞,乡道两侧的耕地及经济作物大面积受毁。为揭示此次群发性泥石流的发育规律,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对王家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动... 2022年8月23日德昌县乐跃镇群英村王家坡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导致群英村至太平村的乡道严重堵塞,乡道两侧的耕地及经济作物大面积受毁。为揭示此次群发性泥石流的发育规律,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对王家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动力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泥石流在短历时强降雨情况下,坡面入渗迅速形成地表径流聚集于沟道,水流沿程掏蚀、侧蚀沟道岸坡形成大量的沟道松散固体物质,泥石流规模呈放大趋势冲出沟口形成泥石流灾害。该泥石流沟松散堆积物动储量为1.21×10^(4)m^(3),主要分为沟道物源、崩滑物源、侵蚀物源3种物源类型,其中沟道物源占比最大;最后计算了不同暴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的流量以及冲击力,为王家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红层 动力学特征 德昌县 川西地区
下载PDF
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防治措施
13
作者 云海浪 王飞 +1 位作者 曹宝宝 荀鹏 《西北水电》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根据新疆阜康抽蓄库区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现场试验等方法确定了影响较大的4条沟谷泥石流静力、动力特征值,选取泥石流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价了泥石流的危险性,并从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提... 根据新疆阜康抽蓄库区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现场试验等方法确定了影响较大的4条沟谷泥石流静力、动力特征值,选取泥石流多因子综合模型评价了泥石流的危险性,并从两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对工程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稳坡、拦挡、停淤”的综合防治体系。结果表明:西岔沟泥石流危险度最大,值为0.43,属于中度危险;库区泥石流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淤泥作用和冲击作用;“稳、拦、停”的立体综合防治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库区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防治措施
下载PDF
Modelling of debris-flow susceptibility and propagation: a case study from Northwest Himalaya
14
作者 Hamza DAUD Javed Iqbal TANOLI +5 位作者 Sardar Muhammad ASIF Muhammad QASIM Muhammad ALI Junaid KHAN Zahid Imran BHATTI Ishtiaq Ahmad Khan JADOO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00-217,共18页
The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he Northwest Himalayas makes it a vulnerable area for mass movements particularly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Mass movements have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study are... The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he Northwest Himalayas makes it a vulnerable area for mass movements particularly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Mass movements have had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study area which is extending along Karakorum Highway(KKH) from Besham to Chilas. Intense seismicity, deep gorges, steep terrain and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trigger multiple mountain hazards along the KKH, among which debris flow i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destructive geohazard. This study aims to prepare a field-based debris flow inventory map at a regional scale along a 200 km stretch from Besham to Chilas. A total of 117 debris flow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ield, and subsequently, a point-based debris-flow inventory and catchment delineation were performed through Arc GIS analysis. Regional scale debris flow susceptibility and propagation maps were prepared using Weighted Overlay Method(WOM) and Flow-R technique sequentially. Predisposing factors include slope, slope aspect, elevation, Topographic Roughness Index(TRI),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 stream buffer, distance to faults, lithology rainfall, curvature, and collapsed material layer. The dataset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ining data(75%) and validation data(25%). Results were validated through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ROC) curve. Results show that Area Under the Curve(AUC) using WOM model is 79.2%. Flow-R propagation of debris flow shows that the 13.15%, 22.94%, and 63.91% areas are very high, high, and low susceptible to debris flow respectively. The propagation predicated by Flow-R validates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debris flow propagation as observed in the field surveys. The output of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put to the decision makers for the site selection, designing of the prevention system, and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rrent infra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Pakistan Debris flow Flow-R Propagation Susceptibility mapping Debris-flow inventory Weighted Overlay Method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debris flow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support vector machine,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nd feature selection techniques
15
作者 ZHAO Haijun WEI Aihua +3 位作者 MA Fengshan DAI Fenggang JIANG Yongbing LI Hu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97-412,共16页
The selection of important factors in machine learning-based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s is crucial to obtain reliable susceptibility results.In this study,metaheuristic optimization and feature selection techniques we... The selection of important factors in machine learning-based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s is crucial to obtain reliable susceptibility results.In this study,metaheuristic optimization and feature selection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input parameters for mapping debris flow susceptibility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Chengde City in Hebei Province,China,b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In total,133 historical debris flow records and 16 related factors were selected.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was first used as the base classifier,and then a hybrid model was introduced by a two-step process.First,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lgorithm was employed to select the SVM model hyperparameters.Second,two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s,namel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nd PSO,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PSO-based SVM model,which generated the PCA-PSO-SVM and FS-PSO-SVM models,respectively.Three statistical metrics(accuracy,recall,and specificity)and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and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eature selection-based models exhibited the best performance,followed by the PSO-based SVM and SVM models.Moreover,the performance of the FS-PSO-SVM mode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CA-PSO-SVM model,showing the highest AUC,accuracy,recall,and specificity values in both the training and testing processes.It was found that the selection of optimal features is crucial to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debris flow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results.Moreover,the PSO algorithm was found to be not only an effective tool for 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but also a useful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 to improve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debris flow susceptibility b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The high and very high debris flow susceptibility zone appropriately covers 38.01%of the study area,where debris flow may occur under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and heavy rainfall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gde Feature selec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bris flow susceptibility
原文传递
基于logistics回归模型的山洪泥石流风险评估
16
作者 纪洪源 杨奉广 《吉林水利》 2024年第4期1-6,46,共7页
山洪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山洪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破坏力呈现增加趋势。通过采用有序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区山洪泥石... 山洪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山洪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破坏力呈现增加趋势。通过采用有序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区山洪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估,选取流域切割密度、流域相对高差、主沟长度、50年一遇泥石流规模等多个关键因素,构建了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估。根据模型结果发现,主沟长度和50年一遇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不仅对山洪泥石流风险进行了较为精确的定量化评估,同时也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泥石流 有序logistics回归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基于EW-AHP改良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
17
作者 贾世济 孙硕 高帅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针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过度主观的缺陷,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村大湾沟泥石流为例,根据其地质环境特征,选取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泥沙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共7... 针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过度主观的缺陷,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村大湾沟泥石流为例,根据其地质环境特征,选取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泥沙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共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引入熵权和层次分析法(EW-AHP)组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单钩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结合评价指标的主、客观赋权,本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较符合现场调查结论,说明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可为今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W-AHP 未确知测度理论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闽清县丽星村坡面型泥石流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
18
作者 刘威 《四川建材》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2016年7月9日,受台风“尼伯特”的影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池园镇丽星村发生2处坡面型泥石流,推毁坡脚1栋土木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在强降雨等条件的诱发下,易再次发生泥石流,严重危及坡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收集研究区... 2016年7月9日,受台风“尼伯特”的影响,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池园镇丽星村发生2处坡面型泥石流,推毁坡脚1栋土木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万元,在强降雨等条件的诱发下,易再次发生泥石流,严重危及坡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收集研究区基础资料,开展详细的地面调查及现场勘查,查明2处坡面型泥石流的规模、运动特征、物源条件以及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斜坡坡面修建完善的排水沟、加强坡面排水、泥石流沟谷处加强坡面绿化的防治建议,为后续泥石流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降雨 成因 特征分析 防治建议
下载PDF
基于ANSYS-CFX的巴山大峡谷泥石流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19
作者 黄永发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从形成泥石流所必备的三要素入手分析了巴山大峡谷现有条件,可知其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条件。为探寻拟建拦挡工程的合理布置位置,根据流域基本资料,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选取Bingham模型描述泥石流流变特性,对巴山大峡谷局部流... 从形成泥石流所必备的三要素入手分析了巴山大峡谷现有条件,可知其具备再次发生泥石流的条件。为探寻拟建拦挡工程的合理布置位置,根据流域基本资料,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选取Bingham模型描述泥石流流变特性,对巴山大峡谷局部流域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沟道范围内位于出山口处的泥石流速度最快,最大值为15.32 m/s;沟道切应力最大值位于出山口处,为2.52 kPa。综合分析地形及泥石流的运动状态等,可知拦挡结构合理的部署位置为28—28′断面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拦挡结构 数值模拟 ANSYS-CFX
下载PDF
康定市金汤镇赤里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成灾模式
20
作者 高超 吴鄂 +1 位作者 吕剑 杨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07-0110,共4页
赤里泥石流位于康定市东部折东片区,受青藏高原急剧隆起抬升和大渡河切割影响,区内地质条件脆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本文通过对赤里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成灾模式进行研究,为后期该区域内的泥石流防治提供建议与意见。通过... 赤里泥石流位于康定市东部折东片区,受青藏高原急剧隆起抬升和大渡河切割影响,区内地质条件脆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本文通过对赤里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成灾模式进行研究,为后期该区域内的泥石流防治提供建议与意见。通过对赤里泥石流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赤里泥石流纵坡大、水源丰富、物源储量多,具备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2)滑坡类物源为赤里泥石流的最主要物源,控制着泥石流灾害的孕育、形成和演化,随着沟道的进一步掏蚀,滑坡稳定性的不断降低,将逐步演化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链;(3)赤里泥石流有发展成为溃决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其成灾模式为侵蚀-坍塌-溃决;(4)针对赤里泥石流的物源和沟道条件,建议采取稳固沟床及岸坡,同时增大排导能力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发育特征 成灾模式 堵溃 发展趋势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