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3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合理监测模式分析
1
作者 韩春鹏 杜超 +2 位作者 史梁 祖发金 柴晓鹤 《工程勘察》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为研究老采空区沉降监测数据时间间隔对预测精度的影响,本文利用某老采空区地表沉降监测点实测沉降数据,在等时间间隔、非等时间间隔两种情况下建立两种方案、六种沉降预测模式,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预测模型对老采空区地表沉... 为研究老采空区沉降监测数据时间间隔对预测精度的影响,本文利用某老采空区地表沉降监测点实测沉降数据,在等时间间隔、非等时间间隔两种情况下建立两种方案、六种沉降预测模式,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预测模型对老采空区地表沉降进行预测,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监测数据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监测时长不变的情况下,预测精度随平均监测间隔时长的增长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即并非监测间隔越短,预测精度越高,而是在相应监测间隔范围内存在预测精度最优值。研究成果可为老采空区监测方案设计及沉降预测模式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采空区 监测模式分析 神经网络(LSTM) 沉降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PS-InSAR技术的晋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2
作者 王新龙 车子杰 +1 位作者 马飞 高旭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9,212,共8页
地表形变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灾害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尤其在采煤区。针对传统地表沉陷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无法获取地表沉降面状信息、难以进行地表沉陷灾害评估的不足,基于高分辨率SAR... 地表形变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灾害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尤其在采煤区。针对传统地表沉陷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无法获取地表沉降面状信息、难以进行地表沉陷灾害评估的不足,基于高分辨率SAR卫星影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山西省晋城市晋城矿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地表沉陷进行监测,分析获取了该地区地表连续形变情况,并利用该技术获取的海量PS点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对晋城矿区周边居民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识别和预测。结果表明:晋城矿区10个煤矿及其周边区域存在较大的地表形变;晋城矿区平均LOS向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范围为-37~30.3 mm/a;PS-InSAR技术在晋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可行性,且可以实现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识别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技术 晋城矿区 地表形变监测 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长春某工程在基坑降水引发地面沉降方面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吴银柱 瞿大卫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本文以长春某基坑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Midas GTS NX软件对基坑内的降水状况进行了模拟,得出施工的降水阶段对周边地表环境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对周边地表造成的沉降作用以降水井为中心,呈降水漏斗状曲线,沉降... 本文以长春某基坑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Midas GTS NX软件对基坑内的降水状况进行了模拟,得出施工的降水阶段对周边地表环境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对周边地表造成的沉降作用以降水井为中心,呈降水漏斗状曲线,沉降最大值出现在降水井附近,对支护结构产生变形作用的最大值出现在桩顶,随桩体深度的下降呈下降曲线,分层降水对控制地表沉降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施工 降水井 地表沉降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貌区采煤沉陷对稻田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成六三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为了研究分析采煤沉陷对稻田造成的影响,本文对比分析了采煤沉陷区内正常与非常稻田的土壤物理特性、犁底层入渗参数、水稻生长需水量以及生物和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南山地喀斯特地貌区,(1)采煤沉陷对稻田土壤的容重、孔隙度... 为了研究分析采煤沉陷对稻田造成的影响,本文对比分析了采煤沉陷区内正常与非常稻田的土壤物理特性、犁底层入渗参数、水稻生长需水量以及生物和产量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南山地喀斯特地貌区,(1)采煤沉陷对稻田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机械组成影响不大,但影响土壤含水率较明显;(2)采煤沉陷导致稻田犁底层不同损坏,土壤入渗系数超过正常稻田犁底层土壤入渗系数10倍左右;(3)每公顷非正常稻田生长需水量比正常稻田多26.7 m^(3)水量;(4)每公顷正常稻田的产量和秸秆干重比非正常稻田分别多出3100 kg和1200 kg。而正常稻田的单株稻根干重比非正常稻田多1.74 g。总之,在西南山地喀斯特地貌区采煤沉陷已严重影响了稻田的正常生产,特别是稻田犁底层方面的损坏,这对于区域进行稻田生态复垦和社会协调稳定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水田漏水 犁底层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城市地面塌陷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5
作者 余满仓 吕敦玉 +3 位作者 孟舒然 张建羽 刘松波 王翠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影响地下空间安全的典型灾害-地面塌陷为例,开展可能性风险评估研究,为降低地面塌陷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撑。城市地面塌陷成因复杂,为了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全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影响地下空间安全的典型灾害-地面塌陷为例,开展可能性风险评估研究,为降低地面塌陷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撑。城市地面塌陷成因复杂,为了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全面,通过调研对塌陷引发因素进行了总结,从管道因素、病害体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建立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AHP-熵权法-灰色关联法组合评价,建立地面塌陷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典型地下空洞工程案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塌陷风险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证明了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同时为城市地面塌陷预防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面塌陷 风险评价 影响因子 权重 灰色关联法 郑州市
下载PDF
基于LBM-DEM细观数值模拟的水力诱导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过程分析
6
作者 陶小虎 叶明 +2 位作者 龚建师 王赫生 胡晓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文章以水力驱动的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方法和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Bouzidi插值反弹边界格式和动量交换法,建立一种可以从细观角度模拟覆盖型岩溶塌陷的二维格子Boltzmann方法—离散元方法流固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 文章以水力驱动的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方法和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Bouzidi插值反弹边界格式和动量交换法,建立一种可以从细观角度模拟覆盖型岩溶塌陷的二维格子Boltzmann方法—离散元方法流固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承压水下降引起的覆盖型岩溶塌陷数值模拟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承压水位下降工况中地下水主要对隔水层岩溶开口处的颗粒产生影响,对土洞周围土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土体颗粒的剥落容易造成土颗粒原位置和上方位置处水压的陡降,从而造成较强的水力坡降,使得地下水对内部颗粒作用力陡增,容易引起上方颗粒在地下水作用力和重力作用下失稳,导致从土体颗粒失稳至土层塌陷逐渐加速。研究成果对进一步从细观尺度进行水力驱动的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过程与特征研究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型岩溶 地面塌陷 地下水 数值模拟 LBM-DEM方法 细观尺度
下载PDF
联合时序SBAS-InSAR与GACOS的青岛胶州湾大桥形变监测与分析
7
作者 张世昊 陶秋香 +3 位作者 刘国林 高腾飞 牛冲 郑泽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4-2082,共9页
为解决SBAS-InSAR技术在获取水汽饱和度较高的海滨城市地表形变信息受大气影响严重的问题,选用23景Sentinel-1A SAR影像数据,联合时序SBAS-InSAR技术与GACOS大气校正模型,监测得到2021年1月—2022年6月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地表形变信息;利... 为解决SBAS-InSAR技术在获取水汽饱和度较高的海滨城市地表形变信息受大气影响严重的问题,选用23景Sentinel-1A SAR影像数据,联合时序SBAS-InSAR技术与GACOS大气校正模型,监测得到2021年1月—2022年6月青岛胶州湾大桥的地表形变信息;利用线性模型和线性-温度模型分析了其形变特征及其温度影响。结果表明,桥梁整体的形变速率在可控范围之内,其地表形变过程是非线性的,与平均温度变化有较高的相关关系,线性-温度模型拟合的地表形变过程与联合时序SBAS-InSAR技术与GACOS大气校正模型监测的地表形变过程具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了季节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SBAS-InSAR GACOS大气校正 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侨蔚 刘远明 +2 位作者 欧洵 黄城 李应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线隧道的44组地表沉降数据,拟合出适用于当地复合地层的Peck分段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数值模拟的沉降曲线均为W形,地表最大沉降位于先行隧道上方;穿越红黏土层时地表更易受到扰动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随着土岩厚度比的减小,模拟曲线对称性增强,左右隧道的沉降差缩小,整体沉降值基本表现为减小趋势;总结土岩厚度比与修正系数的关系,图表显示Peck分段公式能较好地预测贵阳上软下硬地层的沉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修正公式
下载PDF
基于InSAR监测和PSO-SVR模型的高填方区沉降预测
9
作者 李华蓉 戴双璘 郑嘉欣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基于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机器学习知识对高填方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检修、运营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重庆... 基于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和机器学习知识对高填方区域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检修、运营等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重庆东港集装箱码头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19年覆盖研究区的31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该区域的地表沉降数据,并进行内外精度评定;通过信息量模型分析地表沉降易发地地势特点,选择预测点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动态影响因素与沉降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因素中提取出主成分,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PSO-SVR)预测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为验证该模型在高填方区域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和优异性,将自回归差分整合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作为对比模型,分别将PSO-SVR模型的预测结果和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测试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O-SVR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ARIMA模型,在高填方区域地表沉降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区域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机回归 形变预测
下载PDF
2019年湖南攸县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
10
作者 张志卫 焦伟之 +1 位作者 罗翰 张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4,共12页
2019年7月15日,湖南株洲市攸县樟井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地下水监测、水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岩溶... 2019年7月15日,湖南株洲市攸县樟井村发生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地下水监测、水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岩溶地面塌陷区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及致灾因素。结果表明: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是由降雨主导,在地表覆盖层软化减强、岩溶气爆和渗流潜蚀效应等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自然塌陷;地面塌陷位于断层、褶皱等构造密集发育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区域,区内岩溶强烈,广泛发育的溶洞、落水洞、泉、地下暗河等岩溶形迹为地面塌陷的形成提供了条件;7·15大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演化可分为降雨诱发的地表覆盖层土体软化减强和封盖增荷、降雨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发的岩溶气爆、地下水渗流潜蚀加速顶板垮塌形成土洞、土洞扩大及顶板失稳4个阶段。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分布规律 致灾因素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基于SABS-InSAR的保德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
11
作者 樊昱初 吕义清 杨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951,共11页
煤炭开采是保德县的主导产业,长期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矿区内地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地质灾害频发,对进一步采矿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了进一步探究矿区地表变形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以及地表形变的... 煤炭开采是保德县的主导产业,长期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矿区内地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变,地质灾害频发,对进一步采矿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了进一步探究矿区地表变形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以及地表形变的驱动因素,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覆盖研究区的32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保德矿区2020-06-24—2022-09-13期间的地表形变信息。在监测时间段内,研究区整体以沉降为主,形成多处由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漏斗状下沉区域,主形变区内形变量与时间大致呈线性关系。依据计算得到的形变结果将保德矿区划分为6个重点研究区,以5号重点研究区中的泰安煤矿为例,通过分析其工作面的采掘工程,得出以下结论:①煤矿地表并未达到稳定状态。②发生地表形变的区域与工作面空间分布相吻合。③作为矿区形变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采矿工程的推进,主形变区域的范围和沉降速率将会进一步增大。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对研究区整体形变的趋势和范围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断层两侧上盘、下盘的相对运动以及不同区域地表的可压缩层厚度差异均对地面的形变速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叠加对比重点监测点累积形变量与区域降水量信息,得出研究区地表形变与降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降水对地下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的地表影响结果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保德矿区 地表形变 形变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CNN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预测分析
12
作者 郝建伟 于沭 +2 位作者 周国清 苏安双 尹鹏海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本文以天津市津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BAS-InSAR技术和48景Sentinel-1A SAR数据对该区域2021年1月—2023年5月地面沉降特点开展研究。同时,对发生于2023年5月31日津南区八里台镇沉降事件的SBAS-InSAR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地面沉降预测... 本文以天津市津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BAS-InSAR技术和48景Sentinel-1A SAR数据对该区域2021年1月—2023年5月地面沉降特点开展研究。同时,对发生于2023年5月31日津南区八里台镇沉降事件的SBAS-InSAR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地面沉降预测对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并建立适用于城市地面沉降预测的CNN沉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津南区90%以上的区域地面沉降处于稳定状态,地面形变保持在-9.67~9.04 mm/a之间,在八里台镇澜海庄园区域存在沉降漏斗,该沉降漏斗出现与近几年城市新建基础设施有关,随着城建逐步完成,后期将逐步趋于稳定。(2)津南区在2023年3月开始,地面沉降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该地区的沉降监测。(3)基于津南区八里台镇沉降事件发生前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发现,积极开展城市地面沉降监测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4)CNN沉降预测模型相较于其他预测模型,具有更加优异的预测精度和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城市地面沉降 沉降预测 CNN预测模型
下载PDF
用Sentinel-1卫星影像数据监测珠江西岸地表沉降
13
作者 吴雄骁 王斌 刘金沧 《城市勘测》 202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珠江西岸近年来频繁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准确把该区域的地面沉降规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开展了沉降监测,通过约220... 珠江西岸近年来频繁发生地面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准确把该区域的地面沉降规律,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开展了沉降监测,通过约220景Sentinel-1A/B卫星影像数据,获取了珠江西岸2015—2022年的地表形变信息。结果表明珠江西岸整体变形较小,但珠海市金湾区、江门市江海区和新会区、中山市马安岛等局部区域沉降变形显著,最大沉降形变量超过350 mm。文中利用2012—2022年间的高分辨率历史存档光学影像数据,揭示了珠海市横琴新区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变化情况。最后分析软土层分布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是造成珠江西岸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地面沉降 珠江西岸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昆明地铁沿线地表沉降分析与预测
14
作者 陈聪 董燕 《城市勘测》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针对当前地铁网络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缺少对西部复杂地质地区地铁网络地面沉降的系统研究,本文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了2018年-2022年昆明市地铁沿线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根据其建立LSTM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并对典... 针对当前地铁网络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缺少对西部复杂地质地区地铁网络地面沉降的系统研究,本文基于PS-InSAR技术获取了2018年-2022年昆明市地铁沿线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根据其建立LSTM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并对典型区域进行未来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速率在一定程度上与地质复杂程度呈正相关;LSTM地表沉降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在预测过程发现此类模型不适用于长期预测,长期预测结果会出现周期性震荡,导致模型失效。尽管LSTM模型只适用于短期预测,但其预测结果可以作为辅助决策、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PS-INSAR 预测分析 LSTM
下载PDF
管幕预筑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顶管群施工顺序的影响
15
作者 杨松松 章定文 +3 位作者 汪淼 徐敬民 沈晨 张超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76-588,共13页
以太原火车站下穿隧道为例,研究了封闭管幕预筑隧道在顶管阶段的地表沉降特征。首先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3类顶管顺序,从上向下、上下同时施工和从下向上的9种工况,顶管施工顺序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从上向下的顶管... 以太原火车站下穿隧道为例,研究了封闭管幕预筑隧道在顶管阶段的地表沉降特征。首先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3类顶管顺序,从上向下、上下同时施工和从下向上的9种工况,顶管施工顺序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从上向下的顶管施工顺序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最小,为12 mm;采用从下向上的顶管施工顺序引起的地表沉降量最大,为25 mm。通过大尺寸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从上向下的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小,从下向上顶管施工顺序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基于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确定了太原火车站北隧道的顶管群施工顺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选择的施工方案满足沉降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在顶管施工阶段相邻顶管之间会形成微土拱,隧道上方相邻管道之间的微土拱将组合成大的管土拱结构,可以减少隧道下方和两侧顶管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因此,考虑隧道上方管土拱结构的顶管施工顺序可以减小下方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法 顶管施工顺序 管间土拱结构 地表沉降
下载PDF
中国山东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对比
16
作者 张永伟 王国权 +3 位作者 朱晓伟 于德杰 梁浩 王晓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中国山东省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都存在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休斯顿积累了100多年的监测成果和50多年防控经验,与山东省平原区30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山东省地面沉降... 中国山东省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都存在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休斯顿积累了100多年的监测成果和50多年防控经验,与山东省平原区30多年来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经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山东省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地下水资源管理、数字赋能和数据共享,文章对两个地区的地面沉降成因、监测技术、地下水管理和地面沉降防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度抽取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两地都采取了以限制地下水开采为主的地面沉降管理措施,当前沉降面积和沉降速率都趋于减小;两地目前使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基本相同,主要使用精密水准测量、分层标或深孔伸缩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观测点的密度和监测频次都在逐步增加。然而,两地在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休斯顿地区的地面沉降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采集数据和协调数据共享,不承担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研究任务,所有的观测数据都向社会开放,基于观测数据的研究工作主要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大学的研究团体承担,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山东平原区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位监测由自然资源和水利部门承担,下属的事业单位承担野外观测、数据保管、数据分析和研究,为制定地下水管理规章制度提供科技支撑,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对地面沉降的深入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与防控 地下水 中国山东 美国休斯顿
下载PDF
基于工业摄影测量的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试验研究
17
作者 屈吉鸿 郭威 +1 位作者 杨莉 张艺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100,共13页
地下水过度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模拟试验是研究地面沉降机理的重要手段。为快速准确监测开采条件下土体形变瞬时变化过程,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和具有地下水补给、开采、数据监测采集等功能的地面沉降物理模拟... 地下水过度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模拟试验是研究地面沉降机理的重要手段。为快速准确监测开采条件下土体形变瞬时变化过程,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和具有地下水补给、开采、数据监测采集等功能的地面沉降物理模拟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研究了开采条件下土体变形过程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定水头边界条件下,抽水过程中各土层沉降量随距抽水井的距离增大而明显减小;在变水头边界条件下,当停止抽水后,各土层沉降量仍在不断增加,土层沉降的滞后效应明显。MPS标志点与沉降标尺观测的沉降量接近,在变水头边界条件下,沉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工业测量可用于土体变形测量,测量数据能反映在地下水位波动条件下土体变形的瞬时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摄影测量 地面沉降 地下水开采 Spatial Analyzer
下载PDF
基于Peck线性修正公式的地面沉降数值模拟预测
18
作者 张金山 徐世光 +1 位作者 刘金宇 秦煜杰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更好地预测工程扰动诱发地面沉降的趋势,以某地铁盾构施工项目为例,通过对原始的Peck公式变形得到其线性修正公式,利用实测沉降数据和数值模拟沉降数据反推公式中的未知参数,得到更为精准的适用于项目所在地的Peck沉降预测公式及其沉... 为更好地预测工程扰动诱发地面沉降的趋势,以某地铁盾构施工项目为例,通过对原始的Peck公式变形得到其线性修正公式,利用实测沉降数据和数值模拟沉降数据反推公式中的未知参数,得到更为精准的适用于项目所在地的Peck沉降预测公式及其沉降曲线。结果表明,在工程扰动下,经过推导及拟合后的Peck公式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地面沉降实测值的拟合函数和数值模拟计算值的拟合函数的相关性系数都很高,同时其沉降预测曲线也与实际情况相贴合,证明预测模型可靠。提出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对工程扰动下地面沉降规律的把握程度,可为工程的潜在风险及施工提供有效预警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地面沉降 PECK公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表与地下一体式沉降监测新方法
19
作者 韩文斌 于永堂 +2 位作者 孙茉 郑建国 欧阳山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为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沉降的同步、实时、自动监测,研发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质体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沉降监测新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北斗系统、静力水准仪、分层沉降标等沉降监测技术,监测原理如下:在稳定区域设置北斗基准点... 为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表沉降与地下沉降的同步、实时、自动监测,研发了基于北斗系统的地质体地表与地下一体化沉降监测新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北斗系统、静力水准仪、分层沉降标等沉降监测技术,监测原理如下:在稳定区域设置北斗基准点,在监测区域设置工作基点与监测点;工作基点处的北斗卫星接收机与静力水准仪安装至同一桩上,北斗卫星接收机观测工作基点处静力水准仪的绝对沉降;监测点处的静力水准仪与分层沉降标同轴连接,分层沉降标将深层沉降引至地面由静力水准仪观测;北斗系统与静力水准系统同步采集数据,数据经时间同步后分别得到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的绝对沉降量。该新方法成功解决了大面积沉降监测中面临的非稳定工作基点校测问题,实现了对地质体地表与地下沉降的远程和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静力水准系统 沉降监测 分层沉降
下载PDF
平行叠落地铁区间施工地表沉降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祐菁 刘飞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期147-153,224,共8页
北京某在建地铁区间暗挖段工程北侧为单跨双层拱顶直墙断面,采用PBA法施工;南侧为双洞叠落标准断面,上层采用CRD法施工,下层采用台阶法施工。因此,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先小后大”+“先下后上”、“先小后大”+“先... 北京某在建地铁区间暗挖段工程北侧为单跨双层拱顶直墙断面,采用PBA法施工;南侧为双洞叠落标准断面,上层采用CRD法施工,下层采用台阶法施工。因此,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先小后大”+“先下后上”、“先小后大”+“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先下后上”以及“先大后小”+“先上后下”4种不同施工顺序下,地铁区间施工对纵向地表沉降与横向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工程中,采用“先大后小”+“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引起的地表沉降值最小。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工程地表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区间 平行叠落 工序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多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