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罗嘉琪 李响 +1 位作者 张蕴斐 史珍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时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集研究了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DSST)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域的DSST平均为0.56℃,总体呈纬向分布,近岸海域DSST幅度较大,但超过1.5... 利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逐时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ERA5数据集研究了南海海表温度日变化(DSST)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区域的DSST平均为0.56℃,总体呈纬向分布,近岸海域DSST幅度较大,但超过1.5℃的日增暖事件发生频次较少;南海DSST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春季最大(约0.7℃),冬季最小(约0.2~0.3℃);净辐射通量日变化和风速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南海DSST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南海月平均DSST与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季节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DSST随着净辐射通量日变化的增加而增大,但DSST与风速的变化关系则相反;南海季风对南海DSST的季节变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南海SST具有明显的日循环特征,通常在每日16时到达峰值,08时到达谷值;影响南海SST日循环的主要因素为净辐射通量的日循环,风速日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日变化 净辐射通量日变化 风速 季风
下载PDF
A Tri-mode of Mock-Walker Cells
2
作者 Han QIN Ji NIE Zhiyong ME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71-679,共9页
This work uses cloud-resolving simulations to study mock-Walker cells driven by a specifi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The associated precipitation in the mock-Walker cells exhibits three different modes,including a... This work uses cloud-resolving simulations to study mock-Walker cells driven by a specifi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The associated precipitation in the mock-Walker cells exhibits three different modes,including a single peak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ST maximum(mode 1),symmetric double peaks of precipitation straddling the SST maximum(mode 2),and a single peak of precipitation on one side of the SST maximum(mode 3).The three modes are caused by three distinct convective activity center migration traits.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virtual effect of water vap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fferentiating the three modes.When the SST gradient is large,the virtual effect may be strong enough to overcome the temperature effect,generating a low-level low-pressure anomaly below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the Walker cell off the center.The results her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virtual effect of water vapor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convection an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in the Walker cir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ker circulation cloud-resolving simulation virtual effect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及预测应用
3
作者 陈丽娟 王悦颖 +3 位作者 李维京 孙林海 李想 章大全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和其他关键区海温对东亚季风关键系统影响机理的科学认知与应用为线索,回顾我国汛期降水业务发布预测的技巧。按照三类雨型划分,1981—2020年每10年的雨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50%、60%、50%、70%;按照四类雨... 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和其他关键区海温对东亚季风关键系统影响机理的科学认知与应用为线索,回顾我国汛期降水业务发布预测的技巧。按照三类雨型划分,1981—2020年每10年的雨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50%、60%、50%、70%;按照四类雨型划分,1981—2020年每10年的雨型预测正确率分别为30%、30%、40%、50%,即我国汛期旱涝空间分布型的预测准确率明显提高。筛选预测准确率偏低且有显著洪涝发生年用于复盘,重点分析当年的主要预测依据和预测偏差较大的原因。结果表明:对海温影响东亚夏季风系统机理的有限认知影响很大,包括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影响、ENSO影响的不对称性、ENSO空间型的变化、印度洋等海域海温异常的影响均起重要作用,提出多因子多时间尺度协同作用理论、客观化预测方法、精细化监测预测影响评估一体化系统建设等有助于提高精准化预测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汛期 降水预测 协同作用
下载PDF
1822号台风“山竹”引起的南海北部热异常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天任 章鑫 +1 位作者 邓志辉 严兴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1822号台风“山竹”是2018年登陆华南沿海的最强台风,给华南地区带来了强风暴雨等严重灾害。本文采用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日值产品和中国风云系列卫星的热红外亮温数据,对数据进行均值残差处... 1822号台风“山竹”是2018年登陆华南沿海的最强台风,给华南地区带来了强风暴雨等严重灾害。本文采用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日值产品和中国风云系列卫星的热红外亮温数据,对数据进行均值残差处理、小波分析和相对功率谱(Relative Power Spectrum,RPS)估计,得到台风发展过程的SST变化以及亮温RPS信息。对SST和亮温RSP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生成前和活动期间在南海北部引起了SST增温异常和过境后的冷迹,也出现了21 d和16 d特征周期的热辐射异常;异常过程反映了台风与海洋的热交换过程,即热交换开始于台风生成之前,促使台风向南海北部移动,台风过境后大幅度降温;台风产生的热异常集中在南海北部,但主要分布在台风路径南侧的海面范围,这可能与台风过程中的海-陆、海-气热交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山竹” 南海北部 海表温度 相对功率谱
下载PDF
Enhanced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in July 2021:Role of the North Pacific SST gradient
5
作者 Zhaoyang Du Lian-Tong Zhou +1 位作者 Kui Liu Xiaoxue Y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2021年7月,华北地区的降水量突破1980年以来的极值,这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经向梯度相吻合.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正海温异常与热带中太平洋负海温异常之间的梯度是2021年7月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该梯度使得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及... 2021年7月,华北地区的降水量突破1980年以来的极值,这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经向梯度相吻合.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正海温异常与热带中太平洋负海温异常之间的梯度是2021年7月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该梯度使得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及其南部的气旋北移,汇合的偏东风将大量水汽从海洋输送到华北地区,使得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同时,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经向梯度可能在对流层低层触发异常的反向哈德利环流,伴随着南风异常,使得季风环流增强,雨带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华北地区 海温径向梯度
下载PDF
1982—2021年黄、渤海表层温度变化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分析
6
作者 孙艺迪 王德 +2 位作者 高志强 高猛 王跃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53,共13页
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呈现越来越显著的非线性和非稳定变化特征,并且在局部海区表现得更加明显。为全面认识海面温度的长期演变过程,本研究基于1982—2021年间AVHRR海表温度遥感数据,利... 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呈现越来越显著的非线性和非稳定变化特征,并且在局部海区表现得更加明显。为全面认识海面温度的长期演变过程,本研究基于1982—2021年间AVHRR海表温度遥感数据,利用多项式回归趋势分类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海和渤海(黄渤海)SST近40 a的长期变化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从1982年到2021年,黄渤海SST以0.020℃/a的平均速度净增加约0.772℃,增温幅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非对称性;从空间上来看,SST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征;从季节上来看,SST变化趋势呈现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特征;受2012年前后全球增温暂缓事件的影响,黄渤海58.87%的区域表层SST呈现显著的非线性(二次或三次多项式)趋势,20.62%的区域表现为隐藏的非线性趋势,4.21%的区域未呈现明显的趋势。结果表明,在海面温度长期变化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其空间异质性、季节对称性以及趋势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海面温度 黄海和渤海 季节非对称性 趋势非线性
下载PDF
HY1C/1D海表温度对Terra/Aqua产品的可替代性分析
7
作者 毛志华 张贤良 +5 位作者 刘建强 丁静 陈鹏 朱乾坤 黄海清 马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12,共16页
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产品已经成为海洋和大气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源,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HY1C和HY1D)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具有两个热红外通道,可反演全球SST遥感产品。对比Terra和Aqu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 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温度(SST)产品已经成为海洋和大气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源,我国海洋水色遥感卫星(HY1C和HY1D)的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具有两个热红外通道,可反演全球SST遥感产品。对比Terra和Aqu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SST产品,分析COCTS海表温度产品对MODIS相应产品的可替代性。比较了两种卫星的全球SST单日和月平均融合产品的图像空间结构,分析了匹配像元SST值的离散度,统计了HY1C/1D的误差结果,讨论了HY1C与HY1D产品的一致性、不同质量控制方案对SST产品影响以及遥感产品质量对昼夜SST变化研究影响等问题。结果表明,以2020年6月SST(Terra)为真值,HY1C白天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60℃、0.78℃和0.98,夜晚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78℃、0.95℃和0.86。以2020年6月SST(Aqua)为真值,HY1D白天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59℃、0.79℃和0.98,夜晚SST的单日全球遥感产品的平均偏差、绝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9℃、0.61℃、0.82℃和0.96。这些统计值可以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案来减小,但海洋锋面等区域的有效数据率会随着质量控制的阈值变小而显著减小。COCTS的全球SST遥感图像与MODIS相应产品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小,长时间序列遥感图像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时空稳定性,多种SST产品整体都表现出对MODIS同类产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替代性。通过对SST昼夜变化等方面研究,提出了遥感SST产品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向,来提高其在海洋昼夜温度短期变化等相关海洋学研究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COCTS-HY1C/1D MODIS-Terra/Aqua 可替代性
下载PDF
定深温度约束下的南海海域温度剖面反演
8
作者 李倩倩 王子文 +3 位作者 朱金龙 隽智昊 李琪 罗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136,共11页
为快速获取大范围、准实时的海洋内部结构,海面遥感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温度剖面垂直结构,但卫星遥感仅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海洋表面或者近表层数据。为了提高全海深温度剖面的反演精度,本文以水下固定深度处温度为约束,通过径向基函数神... 为快速获取大范围、准实时的海洋内部结构,海面遥感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温度剖面垂直结构,但卫星遥感仅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海洋表面或者近表层数据。为了提高全海深温度剖面的反演精度,本文以水下固定深度处温度为约束,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生成海表面温度和海平面高度异常等海表遥感数据与温度剖面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并对约束深度选取的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南海海域温度剖面的反演结果表明,第1阶经验正交函数系数可以表征温跃层的垂直位移,而第1阶经验正交函数基函数极值点对应深度处的温度与第1阶经验正交函数系数之间具有强相关性。当增加该深度处温度为约束时,温跃层的反演精度比仅使用海面遥感数据约提高0.35℃,反演温度剖面的平均均方根误差约为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剖面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经验正交函数 海表面温度 海平面高度异常 定深温度
下载PDF
冬春季黄海温度锋面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主控因素分析
9
作者 任春宇 高建华 +3 位作者 刘焘 石勇 徐笑梅 杨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5,共15页
海洋锋面强度变化对陆源物质输运和全球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冬春季节,中国东部陆架区西太平洋边界流分支与沿岸流之间形成了海洋温度锋。为探究冬季风暴和陆架环流双重影响下温度锋面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主控因素,本文以黄海为研究区,... 海洋锋面强度变化对陆源物质输运和全球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冬春季节,中国东部陆架区西太平洋边界流分支与沿岸流之间形成了海洋温度锋。为探究冬季风暴和陆架环流双重影响下温度锋面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主控因素,本文以黄海为研究区,分别在年代际尺度和天气尺度,利用信号分解和可解释深度学习方法,研究了低纬度驱动的环流系统和高纬度驱动的冬季风暴对锋面变化的耦合作用。在年代际尺度,通过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将北黄海的温度变化与黄海暖流强度相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海的海表温度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黄海暖流——沿岸流体系特征;海表温度EOF第一模态时间序列与黄海暖流强度指标的相关性良好,且受低频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信号调控。在天气尺度,对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CNN-LSTM)模型进行训练并使用可解释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无风或弱风条件下,海洋锋面主要由压力梯度力和科里奥利力的地转平衡维持;但在冬季风暴条件下,受开尔文波传播和切变锋破碎的影响,流场的低频波动成为导致锋面强度变化的主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方法是在众多海洋参数间建立联系,并发现一些独特物理海洋过程的重要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锋面 大数据分析 冬季风暴 黄海暖流 沿岸流
下载PDF
基于差分回归模型和可迁移长短期记忆网络集成的三沙湾水温预测
10
作者 赖晓倩 余镒琦 +2 位作者 梁中耀 陈火荣 陈能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178,共14页
水温预测是保障近海渔业生产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技术。现有的数值模型开发成本大,业务化应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差分回归(Differential Regression,DR)和可迁移长短期记忆网络(Transferable Long Short-Term Memory,TLSTM)的水温预... 水温预测是保障近海渔业生产和环境安全的关键技术。现有的数值模型开发成本大,业务化应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集成差分回归(Differential Regression,DR)和可迁移长短期记忆网络(Transferable Long Short-Term Memory,TLSTM)的水温预测方法。以厦门湾(源域,数据多)和三沙湾(目标域,数据少)水温为研究对象,根据三沙湾在线监测水温和预报气温数据建立了DR模型,根据厦门湾长时间监测水温数据建立了TLSTM模型,采用变权算法将纯差分回归模型、混差分回归模型和TLSTM模型集成为三沙湾DR-TLSTM模型,对模型性能进行了评估,并与仅根据三沙湾少量监测数据建立的LSTM模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T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基于目标域少量数据建立的LSTM模型;(2)DR-TLSTM集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未来1~7 d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0.13~0.77℃,未来1~3 d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小于0.4℃;(3)DR-TLSTM集成模型可有效预测水温骤升或骤降趋势,对水温突变点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29~1.09℃。基于本文建立的DR-TLSTM集成模型,实现了三沙湾渔业水域的水温预警预报业务化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预测 回归模型 LSTM模型 迁移学习 变权集成
下载PDF
南海民都洛岛西南暖池的季节变化研究
11
作者 周一铭 孙瑞立 +2 位作者 李培良 翟方国 刘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6-1294,共9页
南海暖池作为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动力机制对于更加准确预报我国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海表面温度卫星观测资料和海表面再分析数据,识别和研究了南海民都洛岛西南暖池的季节变化特征... 南海暖池作为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动力机制对于更加准确预报我国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海表面温度卫星观测资料和海表面再分析数据,识别和研究了南海民都洛岛西南暖池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探讨了其强迫机制。暖池位于民都洛岛西南方向约100 km范围内,中心位置在120.5°E,12.5°N。暖池整个季节变化过程可分为发展期(10~11月)、成熟期(12~2月)、衰退期(3~5月)、消失期(6~9月)4个阶段:11月份暖池与南北两侧冷水温差达到0.5℃,暖池结构初步形成;2月份温差达到1.1℃(南侧)和0.7℃(北侧),暖池最强;3月份暖池开始衰退,到6月份完全消失。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暖池的形成与地形引起的民都洛岛附近海域潜热通量的空间差异有关:冬季盛行的东北季风被民都洛岛上的高海拔山脉阻挡,在民都洛岛西南背风侧形成低风速区,而在南北两侧形成风激流(风速极大值区)。风速的空间差异引起了海表面潜热通量的差异,导致民都洛岛背风侧的潜热通量较周围海域要小,海表面温度较周围海域要高,从而导致了暖池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民都洛岛 暖池 季节变化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Simulated by CMIP Models
12
作者 ZHANG Xinyou LUO Yulan +1 位作者 LIU Lin SUN Xugu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897-909,共13页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s an important region that affects local and remote climate systems,and the simulation of longterm trends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is a major focus of climate research.This study prese...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s an important region that affects local and remote climate systems,and the simulation of longterm trends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is a major focus of climate research.This study present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multiple model simulations of tropical Indian Ocean SST warming from 1950 to 1999 based on outputs from the 20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Phase 5(CMIP5)models and the 36 CMIP 6(CMIP6)model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warming patterns in historical simulations.Results indicate large discrepancies in the simulations of tropical Indian Ocean SST warming,especially for the easter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The multimodel ensemble mean and most of the individual models generally perform well in reproducing basin-wide SST warming.However,the strength of the SST warming trends simulated by the CMIP5 and CMIP6 models are weaker than those observed,especially for the CMIP6 models.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warming trend analysis,decadal trends are also assessed,and a statistical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measure the near-term variability in an SST time series.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large decadal variability over the entire tropical Indian Ocean,differing from observations in which significant decadal trend variability is observed only in the southeastern Indian Ocean.In the CMIP model simulations,maximum decadal variability occurs in boreal autumn,but the observations display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variability in boreal autumn and spring,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an Ocean CMIP5 CMIP6 SST warming trend
下载PDF
Mixed layer warming by the barrier layer in the southeastern Indian Ocean
13
作者 Kaiyue Wang Yisen Zhong Meng Zho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32-38,共7页
The southeastern Indian Ocea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warm barrier layer(BL)underlying the cool mixed layer water in austral winter.This phenomenon lasts almost half a year and thus provides a unique positive effect o... The southeastern Indian Ocea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warm barrier layer(BL)underlying the cool mixed layer water in austral winter.This phenomenon lasts almost half a year and thus provides a uniqu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upper mixed layer heat content through the entrainment processes at the base of the mixed layer,which has not been well evaluated due to the lack of proper method and dataset.Among various traditional threshold methods,here it is shown that the 5 m fixed depth difference can produce a reliable and accurate estimate of the entrainment heat flux(EHF)in this BL region.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aily and monthly EHF warming indicates that the account for high-frequency EHF variability almost doubles the warming effect in the BL period,which can compensate for or even surpass the surface heat loss.This increased warming is a result of stronger relative rate of the mixed layer deepening and larg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xed layer and its immediate below in the daily-resolving data.The interannual EHF shows a moderately increasing trend and similar variabilities to the Southern Annular Mode(SAM),likely because the mixed layer deepening under the positive SAM trend is accompanied by enhanced turbulent entrainment and thus increases the BL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ier layer mixed layer entrainment heat flux high-frequency variability southeastern Indian Ocean
下载PDF
Blend with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Different Satellites and Their Comparison in the Southeast Pacific Ocean
14
作者 WU Yumei TANG Fenghua +3 位作者 DAI Yang WANG Fei SHI Yongchuang ZHANG Shengma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452-458,共7页
The dail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data from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satellites of GMI,GOES and MODIS were applied to do the blend in the Southeast Pacific Ocean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of 2020.The coverage rate... The dail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data from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satellites of GMI,GOES and MODIS were applied to do the blend in the Southeast Pacific Ocean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of 2020.The coverage rates of the SST of the blend result were improved highly and more stable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single satellite of GMI,GOES,and MODIS.The yearly average coverage rates of GMI,GOES,MODIS,and blend were 43%,48%,30%,and 76%,and their corresponding yearly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SD)were 4%,6%,7%,and 4%,respectively.All the coverage rates of these three satellites were low from April to September.The valid observation days calculated in the whole year over every grid we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coverage rate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overage rates from GOES and MODIS were similar that their valid observation days were higher in the northwest area and lower in the south area,and those of GMI was contrary to the former two.The ranges of valid observation day was from GOES,GMI,and MODIS were 0-364,6-254,and 9-231 d,respectively.After the blend,all the observation day of every grid in the research region was enhanced(103-366 d).Especially the near shore and south area,and the minimum valid observation day increased largely from the single digits to hundreds dig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BLEND coverage rate observation day
下载PDF
PDO对ENSO非对称性的年代际调整及其机制
15
作者 李承勇 孟祥凤 谢瑞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6,共11页
本文利用HadISST的月平均海温数据以及ORAS3再分析数据,研究了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不同位相对ENSO(El Niño and South Oscillation)非对称的年代际调整。对PDO不同位相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 本文利用HadISST的月平均海温数据以及ORAS3再分析数据,研究了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不同位相对ENSO(El Niño and South Oscillation)非对称的年代际调整。对PDO不同位相的海表温度异常(SSTA,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的偏度分析发现,PDO正位相期间东太平洋的ENSO非对称明显强于PDO负位相期间。同时,通过对次表层(50~150m)海洋热量收支计算发现,东太平洋次表层非线性动力加热项(NDH,nonlinear dynamical heating)在PDO不同位相下也有明显的变化,PDO正位相期间东太平洋的次表层NDH明显强于PDO负位相期间,NDH的差异主要是由其纬向分量NDHx的差异引起的。东太平洋更强的次表层NDHx使PDO正位相期间El Niño事件和La Niña事件次表层温度异常(SubTA,sub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的差距更大,从而引起SSTA的非对称,导致PDO正位相期间东太平洋的ENSO非对称比PDO负位相期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非对称 PDO 热收支分析 非线性动力加热项 次表层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海洋热浪研究可视化分析
16
作者 陈俏君 李德磊 冯建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24,共16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热浪发生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空间范围均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CiteSpace是一款具有多元、分时、动态等优势特点的引文分析工具,可...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热浪发生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空间范围均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CiteSpace是一款具有多元、分时、动态等优势特点的引文分析工具,可用于分析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研究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以海洋热浪为主题,基于Web of Sciences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对检索到的514篇相关文献(2012—2021年)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揭示了海洋热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发现,海洋热浪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从2012年至今总体呈现平稳—缓慢上升—迅速增长三个阶段特征。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在海洋热浪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在该领域中影响力不断增强。发文作者集中度较高,且发文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合作关系紧密,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海洋热浪研究所属学科主要集中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海洋学等。基于关键词共现、突变分析及文献共被引方法,发现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方向主要包括海洋热浪特征、变率及物理机制,海洋热浪对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下海洋热浪的响应、适应与减缓。此研究是对该领域文献综述的一个新颖尝试,为深入研究海洋热浪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热浪 CITESPACE 合作特征 前沿热点 综述
下载PDF
渤海、黄海、东海AVHRR海表温度场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68
17
作者 鲍献文 万修全 +1 位作者 高郭平 吴德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5-133,共9页
关键词 季节变化 AVHRR资料 订正方法 渤海 黄海 东海 SST 海表温度场
下载PDF
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负积温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2
18
作者 顾卫 史培军 +2 位作者 刘杨 谢锋 蔡雪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论文以日平均气温≤-4℃的累积值和日数作为与海冰有关的气候指标,统计了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及其邻近地区52个气象站≤-4℃积温和日数的逐年资料,并根据52个气象站的气候指标值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空间分布方程,推算... 论文以日平均气温≤-4℃的累积值和日数作为与海冰有关的气候指标,统计了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及其邻近地区52个气象站≤-4℃积温和日数的逐年资料,并根据52个气象站的气候指标值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空间分布方程,推算无资料海区中214个网格点的≤-4℃积温和日数,绘制渤海和黄海北部地区≤-4℃积温和日数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4℃积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差异大、东西变化小的特征,-100℃等值线与渤海和黄海北部常年冰情分布范围大致相当;冰情较重的偏重低温年、严重低温年的≤-4℃积温保证率在黄海北部和辽东湾不超过40%,在渤海湾和莱州湾只有2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北部 海冰 时空分布 负积温资源 冰情分布 淡水资源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卫星遥感PFSST和现场观测资料的差异 被引量:25
19
作者 高郭平 钱成春 +1 位作者 鲍献文 侍茂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海面温度 PFSST 现场资料 校正参数 卫星遥感
下载PDF
东、黄海海表面温度季节内变化特征的EOF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曾广恩 练树民 +2 位作者 程旭华 华祖林 齐义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基于1998—2004年的TRMM/TMI卫星遥感海面温度(SST)数据,在初步分析东、黄海SST的季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EOF方法分析了SST的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而对SST季节内变化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EOF分析获得的前4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 基于1998—2004年的TRMM/TMI卫星遥感海面温度(SST)数据,在初步分析东、黄海SST的季节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EOF方法分析了SST的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而对SST季节内变化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EOF分析获得的前4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7.07%,其结果基本反映了东、黄海SST变化的主要物理过程。其中,EOF的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30.17%,其空间模态揭示了以东海北部为中心的、整个海域SST变化趋于一致的特征,这一模态的显著变化周期为6.3周;第二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14.36%,其空间模态呈现东南海域与西北海域SST的反相变化趋势,显著变化周期为8.7周和10.6周;第三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7.02%,其空间SST变率最大的区域位于黄海海域,显著变化周期为6.8,8.7,10.2周等;第四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占5.52%,其空间SST变率最大的区域位于东、黄海近海,显著变化周期为6.8周。东、黄海SST季节内变化与此海区大气中的季节内振荡是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海表面温度 季节内变化 EOF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