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海市沿海风暴潮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宝霞 李希茜 罗军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基于ELCIRC模型建立了适用于珠海市海域的风暴潮模型,以1713号台风“天鸽”路径为基础,通过改变台风入射角、台风登陆点、台风移速等方式构建登陆或者影响珠海市的台风路径,并进行风暴潮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珠海市沿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 基于ELCIRC模型建立了适用于珠海市海域的风暴潮模型,以1713号台风“天鸽”路径为基础,通过改变台风入射角、台风登陆点、台风移速等方式构建登陆或者影响珠海市的台风路径,并进行风暴潮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珠海市沿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改变台风入射角时,珠海市沿海不同岸段的风暴潮将出现较大差异性;距离台风中心约15~100 km且位于台风右半圆的沿海地区将是风暴潮的重灾区;在珠海市的香洲区和斗门区沿岸,风暴增水总体随着台风移速变慢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但金湾区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当台风移速为15~30 km/h时,在沿着台风“天鸽”的移动路径上会产生较强的风暴潮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CIRC模型 台风“天鸽” 数值模拟 风暴增水
下载PDF
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2
作者 刘仕潮 李明杰 吴少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次数最多的是外海转向型台风,占比高达44.3%,而正面登陆型台风最少,占比只有5.4%,但引起的增水量值最大;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在6—10月均有出现,8月出现次数最多;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Ⅴ级(增水50~100 cm)的过程占比最多,为42.7%,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Ⅳ级(超警戒30 cm之内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的占比最多,为45.0%;风暴潮发生次数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增水为50~100 cm的过程,高潮位超警戒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以上的过程在近20年只出现3次;在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应对中,需要重视可能正面登陆的和9—10月的外海转向型台风;8月和9月是江苏沿海出现风暴潮灾害可能性较高的月份,若这两个月的天文高潮与风暴增水叠加合适,极有可能出现达到黄色警戒潮位以上的高潮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江苏沿海 台风路径 风暴潮强度 警戒潮位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三维理想河口盐水入侵对径潮驱动变化的响应
3
作者 张钊汇 危小艳 张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探究在人类活动与气候条件改变的影响下,径潮动力以及水深的改变对河口区域盐水入侵的影响,建立了三维理想河口盐水入侵数值模型,分析了纵向环流及盐度的垂向与横向沿程分布,研究了垂向与横向剪切作用以及潮泵效应引起的纵向盐输运对... 为探究在人类活动与气候条件改变的影响下,径潮动力以及水深的改变对河口区域盐水入侵的影响,建立了三维理想河口盐水入侵数值模型,分析了纵向环流及盐度的垂向与横向沿程分布,研究了垂向与横向剪切作用以及潮泵效应引起的纵向盐输运对盐水入侵的影响以及盐分输运过程对径潮动力与水深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盐水上溯程度对流量与潮振幅的变化有明显响应,流量增大与潮振幅增大对盐水入侵均有抑制作用;在较浅的河口,潮驱动增大在河口上下游引起相反的潮平均盐度变化趋势,这与横向、纵向剪切与潮泵效应分别引起的纵向盐输运对径潮水深条件的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河口 盐水入侵 剪切输运 河口环流 数值模型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环礁断面的流动特征研究
4
作者 旷敏 姚宇 彭尔曼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20,共9页
本文首先通过循环水槽试验测量分析了正向和反向潮流影响下概化环礁断面的流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流和反向流作用时,礁坪上仅存在亚临界流,并可观察到经典的壁面有界流动流速剖面特征;沿礁的平均水位与各个测线上的流速随潮流幅... 本文首先通过循环水槽试验测量分析了正向和反向潮流影响下概化环礁断面的流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流和反向流作用时,礁坪上仅存在亚临界流,并可观察到经典的壁面有界流动流速剖面特征;沿礁的平均水位与各个测线上的流速随潮流幅值的增大而增大。本文随后采用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并结合标准的k-ωSST湍流模型建立数值水槽,进一步研究了多种水动力与礁型因素影响下前后礁外礁缘处的流速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后礁外礁缘处的平均流速均大于前礁外礁缘处;平均流速随潮流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礁坪水深、礁坪宽度、潟湖宽度和礁前斜坡坡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预测各种因素影响下前后礁外礁缘处流速的幂函数型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环礁 潮流 流动特性 基于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
下载PDF
海洋沉积证据在低纬过程气候变化中的应用及展望
5
作者 罗传秀 王晓静 +6 位作者 苏翔 马婷 杨艺萍 杜恕环 杨子杰 孙玉慧 梁诗晴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印太暖池区的沃克环流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热带辐合带(ITCZ)等低纬过程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研究方法进行初步归纳,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变率在全新世早期...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印太暖池区的沃克环流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热带辐合带(ITCZ)等低纬过程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研究方法进行初步归纳,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变率在全新世早期及中世纪气候异常期(1 000~700 a BP)的晚期逐渐增强,介绍了热带辐合带在BA暖期(B?llingAller?d Warm Period)和前北方期(pre-Boreal,10.3~9.5 ka BP)的北移,以及在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Event,12.5~11.5 ka BP)和北大西洋冷期(距今7.5~5 ka BP)期间的南移。对低纬过程长时间尺度轨道周期的探讨表明,末次冰盛期赤道东太平洋出现了较偏南的热带辐合带锋面系统,甚至在1.65 Ma冰期,热带辐合带也有快速南移的证据。海洋沉积的粒度、黏土矿物、陆源粉尘、元素和同位素、有孔虫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推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和热带辐合带位移中有很好的应用,建议以陆源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为切入点、以孢粉为手段来探讨陆源植被、气候、火灾和海-陆大气环流等低纬过程的变化特征,进而反演沃克环流(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演化和热带辐合带位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池区 地质时期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热带辐合带 孢粉
下载PDF
TRIZ理论在提高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谢芳金 李志农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期14-18,共5页
海平面变化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以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而海平面变化序列因其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性给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海平面变化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准确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以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而海平面变化序列因其非线性、非平稳性,以及多时间尺度变化的特性给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针对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运用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理论对海平面变化预测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创新思维分析、系统资源分析、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因果分析、系统裁剪、技术矛盾与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和物-场模型及标准解,最终得到26种可行方案。通过对比确定最优方案,该方案通过优化验潮站选址,使验潮站利益最大化,根据优化后的验潮站位置将海平面分割成若干个区域,使用更高精度、更耐恶劣环境的验潮仪来监测各个区域的海平面变化,通过自适应旋转同步提取调频算法对验潮仪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最后利用深度学习得到未来海平面预测模型,从而实现海平面变化预测准确性的提高,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具有显著的经济与实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海平面变化预测 验潮站 信号处理创新方法
下载PDF
Trend of Storm Surge Induced by Typical Landfall Super Typhoons During 1975–2021 in the Eastern China Sea
7
作者 LUO Feng WANG Yi +3 位作者 TAO Aifeng SHI Jian WANG Yongzhi ZHANG Ch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Climate change affects the activity of global and regional tropical cyclones(TCs).Among all TCs,typical super typhoons(STYs)are particularly devastating because they maintain their intensity when landing on the coast ... Climate change affects the activity of global and regional tropical cyclones(TCs).Among all TCs,typical super typhoons(STYs)are particularly devastating because they maintain their intensity when landing on the coast and thus cause casualties,economic losses,and environmental damage.Using a 3D tidal model,we reconstructed the typhoon(TY)wind field to simulate the storm surge induced by typical STYs.The TY activity was then analyzed using historical data.Results showed a downtrend of varying degrees in the annual frequency of STYs and TC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WNP)Basin,with a significant trend change observed for TCs from 1949 to 2021.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interannual change in frequency was found between STYs and TCs in the WNP and Eastern China Sea(ECS).Along the coast of EC,the frequency of landfall TCs showed a weak downtrend,and the typical STYs showed reverse micro growth with peak activity in August.Zhejiang,Fujian,and Taiwan were highly vulnerable to the frontal hits of typical STYs.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the average lifetime maximum intensity(LMI)locations and landfall locations of typical STYs in the ECS basin showed a significant poleward migration trend.In addition,the annual average LMI and 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 showed an uptrend,indicating the increasing severity of the disaster risk.Affected by the typical STY activity in the ECS,the maximum storm surge area also showed poleward migration,and the coast of North China faced potential growth in high storm surge ri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 surge super typhoons tropical cyclones eastern China Sea poleward migration
下载PDF
A typhoon-induced storm surge numerical model with GPU acceleration based on an unstructured spherical centroidal Voronoi tessellation grid
8
作者 Yuanyong Gao Fujiang Yu +2 位作者 Cifu Fu Jianxi Dong Qiuxing Li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Storm surge is often the marine disaster that poses the greatest threat to life and property in coastal areas.Accurate and timely issuance of storm surge warnings to tak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is an important me... Storm surge is often the marine disaster that poses the greatest threat to life and property in coastal areas.Accurate and timely issuance of storm surge warnings to tak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duce storm surge-related losses.Storm surge numerical models are important for storm surge forecasting.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orm surge forecast models,we developed a numerical storm surge forecast model based on an unstructured spherical centroidal Voronoi tessellation(SCVT)grid.The model is based on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in vector-invariant form,and is discretized by Arakawa C grid.The SCVT grid can not only better describe the coastline information but also avoid rigid transitions,and it has a better global consistency by generating high-resolution grids in the key areas through transition refinement.In addition,the simulation speed of the model is accelerated by using the openACC-based GPU acceleration technology to meet the timeliness requirements of operational ensemble forecast.It only takes 37 s to simulate a day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The newly developed storm surge model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yphoon-induced storm surges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The hindcast experiments on the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typhoon-induced storm surge processe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can reasonably simul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orm surges.The simulated maximum storm surges and their occurrence tim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ed data at the representative tide gauge stations,and the mean absolute errors are 3.5 cm and 0.6 h respectively,showing high accurac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induced storm surge numerical model GPU acceleration unstructured grid spherical centroidal Voronoi tessellation(SCVT)
下载PDF
基于钦州湾验潮站2008-2020年潮位序列的潮汐特征研究
9
作者 陈旭 翁培耀 陈振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潮汐是钦州湾的主要海洋动力,对物质输运、海洋工程、海洋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钦州湾验潮站2008-2020年共13年的水位观测资料,利用潮汐调和分析、偏度计算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钦州湾长时间的潮汐变化、潮不对称性特征... 潮汐是钦州湾的主要海洋动力,对物质输运、海洋工程、海洋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钦州湾验潮站2008-2020年共13年的水位观测资料,利用潮汐调和分析、偏度计算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钦州湾长时间的潮汐变化、潮不对称性特征及海平面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钦州湾验潮站潮汐以O_(1)、K_(1)分潮占优,属于规则全日潮。主要分潮振幅有显著的年际变化,2008年为最小值,O_(1)为95.82 cm,K_(1)为88.18 cm,M_(2)为39.53 cm;2016年达到最大值,O_(1)为104.27 cm,K_(1)为95.15 cm,M_(2)为46.16 cm,这一变化与月赤纬角的变化有关。钦州湾潮不对称现象显著,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多2-3 h,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半日分潮和全日分潮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其中主要贡献来源于O_(1)、K_(1)、M_(2)之间的相互作用,占总潮汐偏度的80.97%-83.51%。钦州湾海平面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平均上升速率约为0.96 cm/a,高于同期南海沿海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研究成果可为钦州湾防灾减灾和港口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调和分析 潮汐特征 偏度 潮不对称性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不同涡旋对内潮的影响
10
作者 张宇 陈旭 +1 位作者 刘娟 宁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6-317,共12页
南海北部吕宋海峡是内潮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且涡旋种类繁多,不同特性的涡旋对内潮的影响不同。基于近岸与区域海洋共同模式(coastal and regional ocean community model,CROCO),模拟探究理想涡旋存在时,涡旋位置、极性、峰值流速和半... 南海北部吕宋海峡是内潮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且涡旋种类繁多,不同特性的涡旋对内潮的影响不同。基于近岸与区域海洋共同模式(coastal and regional ocean community model,CROCO),模拟探究理想涡旋存在时,涡旋位置、极性、峰值流速和半径对内潮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旋位置是影响内潮的直接因素,位于涡旋区域内的内潮是主要影响对象,涡旋中心以西内潮方向变化的角度是以东的3倍。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分别使潮能通量的方向向南和向北偏转,最大偏转角度超过12°,当涡旋所致背景流与内潮传播方向一致时,内潮群速度增强,反之减弱。涡旋对内潮的影响范围和幅度随着涡旋的半径和峰值流速的增大而变大。当涡旋峰值速度变大时,反气旋涡心以北的潮能通量增长量超过15 kW/m。当涡旋半径增大时,涡旋峰值速度的位置发生变化,涡旋的峰值流速和半径共同影响潮能通量水平分布结构,使其呈现纬向单峰或多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潮 涡旋 CROCO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应对极端风暴潮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堤建设研究
11
作者 侯堋 刘晓建 +1 位作者 朱小伟 王强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海堤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加剧的双重影响下,大湾区海堤防潮能力被动降低,防潮安全备受挑战。通过现场调查梳理了大湾区海堤典型破坏形式,有防浪墙倾覆、迎水坡损毁及背水坡垮塌等,其中... 海堤是防御风暴潮侵袭、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加剧的双重影响下,大湾区海堤防潮能力被动降低,防潮安全备受挑战。通过现场调查梳理了大湾区海堤典型破坏形式,有防浪墙倾覆、迎水坡损毁及背水坡垮塌等,其中案例中背水坡破坏占比近1/2。为应对极端风暴潮灾害,迫切需要对大湾区海堤进行提标加固,但以提高堤顶高程为主的传统提标方式与城市亲水景观需求矛盾突出,基于此提出大湾区海堤建设应由防浪防潮垂向一体式向防浪防潮横向分离式转变,即利用堤身“挡高潮”,利用堤前措施和堤身“消大浪”。相较于传统提标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不抬高堤顶高程却提升防潮能力的目标,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堤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风暴潮 海堤破坏 海堤提标 生态海堤
下载PDF
特征构筑物涌潮景观形态多样性塑造研究
12
作者 徐新 杨火其 +2 位作者 何昆 林一楠 杨元平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丰富涌潮景观形态的多样性能增加人们的观潮热情,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结合钱塘江河口海塘安澜工程建设,在对钱塘江河口涌潮景观形态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海塘塘脚及其护塘丁坝位置,不同类型构筑物与涌潮相互作用可形成多样性的涌潮景观... 丰富涌潮景观形态的多样性能增加人们的观潮热情,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结合钱塘江河口海塘安澜工程建设,在对钱塘江河口涌潮景观形态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海塘塘脚及其护塘丁坝位置,不同类型构筑物与涌潮相互作用可形成多样性的涌潮景观形态。通过室内涌潮水槽和现场试验研究,发现海塘塘脚、丁坝坝面布置的不同构筑物在涌潮水流条件下可塑造冲天、散射等多样性的涌潮景观形态。从特征构筑物激起的水体最大高度及潮景持续时间角度可知,四脚空心块、U型块体、V字型块体等特征构筑物塑造涌潮景观形态的多样性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潮 海塘 特征构筑物 潮景 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台风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3
作者 刘旭 王峥 +1 位作者 梁颖祺 蔡文博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2,共12页
综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空间分析法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得到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1989—2018年间,我国风暴潮灾害频次呈显著上升趋... 综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标准差椭圆空间分析法等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得到我国风暴潮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1989—2018年间,我国风暴潮灾害频次呈显著上升趋势,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呈下降趋势;1999年和2009年为人口死亡数量的突变点,突变点后呈加速下降趋势;从2006年开始直接经济损失呈加速下降趋势,这与我国防灾减灾政策的不断深化有关。在周期波动方面,风暴潮灾害损失频次具有2 a和8 a的显著主周期特征;死亡人口与频次波动规律相似,但主周期不具有显著性;直接经济损失较人口和频次波动更为复杂,存在2~8 a的多重主周期嵌套特征,2 a和8 a主周期具有显著性,3~5 a主周期不显著。从空间上来看,因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为严重,30年间风暴潮频次呈现出高发区向西南转移和更为聚集的特征,人口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呈现出在1999—2008年间聚集的现象,死亡人口整体没有显著的偏移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现出向西南转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灾害损失 时空分布 演变趋势 减灾措施
下载PDF
近岸海域地形复杂性对潮汐特征的影响研究——以南黄海及东海北侧海域为例
14
作者 张功瑾 柳志会 +1 位作者 罗小峰 路川藤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88,共5页
南黄海及东海北侧海域近岸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其潮位预报精度低,研究近岸地形复杂度对潮汐特征的影响对提高预报精度很有必要。基于系列长期验潮站实测潮位和近岸地形等基础数据,采用调和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岸潮汐特征对... 南黄海及东海北侧海域近岸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其潮位预报精度低,研究近岸地形复杂度对潮汐特征的影响对提高预报精度很有必要。基于系列长期验潮站实测潮位和近岸地形等基础数据,采用调和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岸潮汐特征对地形复杂度的响应。研究发现,验潮站周围地形越复杂,K1分潮振幅越小、M2、M4分潮振幅越大;随着地形复杂程度的提高,海域的潮汐变形越显著,潮时不等现象越显著,表明南黄海海域的地形复杂程度是其潮汐变形和潮时不等现象的主要因素;验潮站附近海域地形越复杂,其调和分析的精度越差,其绝对余水位越大,说明地形也是影响验潮站潮位精度和余水位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基于地形复杂度修正的调和分析方法,并经验证各验潮站调和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潮位特征 地形特征 调和分析
下载PDF
惠州大亚湾海域风暴潮期间溢油情景模拟研究
15
作者 英晓明 严金辉 赵明利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9,共9页
通过MIKE21数值模式,建立了惠州大亚湾附近海域高分辨率的风暴潮和溢油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风速、潮位和流速的验证;通过引入M4、MS4、M6和2MS6浅水分潮,提高了模型的水动力验证精度。运用模型模拟分析了1604号台风“妮妲”和1713... 通过MIKE21数值模式,建立了惠州大亚湾附近海域高分辨率的风暴潮和溢油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风速、潮位和流速的验证;通过引入M4、MS4、M6和2MS6浅水分潮,提高了模型的水动力验证精度。运用模型模拟分析了1604号台风“妮妲”和1713号台风“天鸽”两场典型风暴潮期间,大亚湾海域发生溢油情景事故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最后给出溢油风险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溢油 大亚湾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利用SG平滑滤波优化GNSS-R潮位反演
16
作者 孙波 王新志 +2 位作者 陈发源 朱廷轩 黄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GNSS-R)信号进行潮位反演时,需要对多路径频率进行估计.常规反演方法仅对主频率估计,因此存在数据利用率低、反演结果时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利用Savitzky-Golay(SG)平滑滤波优化GNSS-R潮位反...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GNSS-R)信号进行潮位反演时,需要对多路径频率进行估计.常规反演方法仅对主频率估计,因此存在数据利用率低、反演结果时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利用Savitzky-Golay(SG)平滑滤波优化GNSS-R潮位反演.首先,利用Lomb-Scargle周期图(LSP)法提取信号功率的前4个频率f_(1)~f_(4),并反演它们对应的潮位值;然后,利用SG平滑滤波方法提取最佳反演结果;最后,以法国BRST站和MAYG站30 d的数据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通过与LSP法和窗口LSP(WINLSP)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LSP法,滤波后BRST站和MAYG站的日均反演值数量分别提升34.3%和19.6%,反演值的最大时间间隔分别减少43.2%和29.4%,RMSE值变化不大;相比WINLSP法,滤波后BRST站和MAYG站的日均反演值数量分别提升24.2%和45.9%,反演值最大时间间隔分别减少25.4%和28.6%,RMSE值均减少了7 cm.总体而言,该方法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反演结果的数量,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潮位反演的时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反射测量 平滑滤波 多频率 潮位
下载PDF
中国沿海40年台风风暴潮特征研究
17
作者 付翔 梁森栋 +2 位作者 郭洪琳 李明杰 叶琳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统计分析了1980—2019年间影响我国沿海的400多次台风风暴潮过程,从增水和超警戒潮位两个方面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最大增水2 m以上的大台风风暴潮过程数及其波动幅度有增加的趋势,近十年增加频次显著,同时弱台风风暴... 统计分析了1980—2019年间影响我国沿海的400多次台风风暴潮过程,从增水和超警戒潮位两个方面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最大增水2 m以上的大台风风暴潮过程数及其波动幅度有增加的趋势,近十年增加频次显著,同时弱台风风暴潮过程也有增加,并呈现两级分化的态势;增水年极值整体呈增加趋势;造成40年台风增水极值的台风有近一半出现在最近十年,极有可能说明近十年影响我国的强台风有增强的态势;浙南闽北地区是出现超警过程最多的地区,但大的台风风暴潮过程数少于珠江口和雷州半岛东岸,这两个地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危险性最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风暴潮 增水 超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不同台风路径下浙江省台风风暴潮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8
作者 郭敬 车助镁 +2 位作者 金锴 李婷 朱业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7,共9页
分析1949—2020年浙江省13个代表性验潮站的136次台风风暴潮过程,构建风暴潮评价指标和危险性指数,对不同台风路径下浙江省沿海风暴潮的空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沿海和杭州湾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区域,宁波和舟... 分析1949—2020年浙江省13个代表性验潮站的136次台风风暴潮过程,构建风暴潮评价指标和危险性指数,对不同台风路径下浙江省沿海风暴潮的空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沿海和杭州湾是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区域,宁波和舟山沿海的风暴潮灾害较小,宁波沿海虽然风暴潮超警戒次数最多,但大部分集中在黄色和蓝色警戒级别,达到橙色和红色警戒级别的次数均小于其他地区;从台风路径分析,登陆浙江及以北的台风对杭州湾影响最大,登陆福建及以南的台风对温州沿海影响最大,近海北上台风对宁波沿海影响最大,远海北上台风配合冷空气等天气过程,也会对浙江沿海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风暴潮 空间分布 风暴潮危险性指数
下载PDF
日本海及其海峡通道潮汐与潮流特征分析
19
作者 王宁 陈诗尧 +1 位作者 汪浩笛 张永垂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5,共11页
利用验潮站数据和有限元解潮汐模型FES2014数据集对日本海及其海峡通道的潮汐和潮流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不同分潮流在海峡内分布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日本海的半封闭特性,除了海峡通道的潮汐振幅和潮流较... 利用验潮站数据和有限元解潮汐模型FES2014数据集对日本海及其海峡通道的潮汐和潮流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不同分潮流在海峡内分布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日本海的半封闭特性,除了海峡通道的潮汐振幅和潮流较大外,海盆内部均较小。所有分潮中,M2分潮振幅最大。朝鲜海峡北部和鞑靼海峡南部各有1个半日潮无潮点,朝鲜海峡北部、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内存在日潮无潮点。朝鲜海峡潮流强流区位于海峡西南部和对马岛南北两侧海域,半日潮流西水道强于东水道,日潮流东西水道相当,M2分潮流最强,可达60 cm/s。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的K1和O1分潮流较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海峡内分潮流的分布与地形及分潮的同潮时分布密切相关。日本海内部潮汐和潮流类型均以不正规半日潮为主,朝鲜海峡主要为正规半日潮汐和不正规半日潮流,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主要为不正规半日潮汐和正规日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海峡通道 潮汐 潮流
下载PDF
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的改建工程——总体思路与应用展望
20
作者 邵杰 曹军 +2 位作者 董美玲 滕超 杨欣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期0083-0087,共5页
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中三个野外试验场改建项目之一,由河北地质环境监测院具体负责实施。文章详细论述了改建工程的总体思路、各实施环节的具体做法、运行效果... 秦皇岛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是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自然资源部)中三个野外试验场改建项目之一,由河北地质环境监测院具体负责实施。文章详细论述了改建工程的总体思路、各实施环节的具体做法、运行效果、研究进展及其监测成果应用前景。改建项目以始建于1981年的秦皇岛海平面观测站为基础,充分利用监测站所处位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丰富监测要素,拓宽监测领域,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及传输等全过程的自动化。在改建总体思路指导下,对监测井内外壁、进水孔和井底的淤泥沙、生物附着物及化学沉积物等进行吹淤或铲除。监测井内更新国产SCA11-3A型浮子式水位计,建立海上小型气象观测站。建成了一个涵盖海平面、海水温盐、大气降水、气压、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八项监测指标并且能够实现远程实时传输监测数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综合监测站。建成五年来,综合监测站运行结果表明,改建工程非常成功,运行效果明显,达到了改建工程的预期目的。获取的连续高质量监测数据将为秦皇岛乃至环渤海湾地区地下水循环演化、海水入侵、海岸带生态环境修复及地下水污染治理等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地下水循环演化 海平面变化 潮位及温盐监测 气象数据采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