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ADCP和LISST—100仪观测悬浮物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原野 赵亮 +1 位作者 魏皓 江文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5,共8页
利用黄河口海床基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周日观测资料对悬浮物浓度进行了反演,反演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球面扩散、声学近场的非球面扩散、海水和悬浮颗粒的吸收衰减以及其他因素对回声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径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 利用黄河口海床基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周日观测资料对悬浮物浓度进行了反演,反演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球面扩散、声学近场的非球面扩散、海水和悬浮颗粒的吸收衰减以及其他因素对回声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径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用ADCP仪回声强度反演悬浮物浓度具有较高的精度。结合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测得的粒径分布信息在反演过程中考虑了粒径修正,重点讨论了观测区域粒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的剧烈变化会降低体积后向散射强度与悬浮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大颗粒物质的存在使计算得到的悬浮物浓度偏高,粒径修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种影响,但线性拟合的相关性并未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P仪 LISST-100仪 回声强度 体积后向散射强度 粒径
下载PDF
海浪光散射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毅 吴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1998年第4期37-41,共5页
用随机镜面模型建立分析海浪光散射特性的理论方法。计算了太阳光照射下不同海况海浪散射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表明随着海面均方根斜率增大,散射分布半峰宽度不断增大。文章还详细分析了散射光的偏振特性,认为当观察方向与平均海平面... 用随机镜面模型建立分析海浪光散射特性的理论方法。计算了太阳光照射下不同海况海浪散射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表明随着海面均方根斜率增大,散射分布半峰宽度不断增大。文章还详细分析了散射光的偏振特性,认为当观察方向与平均海平面法线夹角较大时,散射光中S偏振分量明显强于P偏振分量;在某些观察方向散射光的P偏振分量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 散射 偏振 散射光 海洋监测
原文传递
南海深海混响的测量
3
作者 金国亮 李玉昕 +3 位作者 杨颐华 李志宽 吴先鸿 刘立章 《声学技术》 CSCD 1989年第1期8-11,共4页
我们在南海深海(海深3600)进行了混响强度的测量。使用炸药量为1公斤的定深爆炸源,以悬挂在不同深度上的无方向性水听器接收混响信号。本文给出了声源和接收器深度约为450米、200米、100米时的典型深海混响波形结构。... 我们在南海深海(海深3600)进行了混响强度的测量。使用炸药量为1公斤的定深爆炸源,以悬挂在不同深度上的无方向性水听器接收混响信号。本文给出了声源和接收器深度约为450米、200米、100米时的典型深海混响波形结构。从近程混响中可区分出体积、海面和海底混响,由此能估算出海面和海底的散射强度以及深海散射层的层强。文中给出了频率为500赫至16千赫范围内的海面散射强度与掠角的关系(掠角范围为9度至44度)以及频率为500赫至8千赫范围内的海底散射强度与掠角的关系(掠角范围为35度至75度)不同频段的散射强度的角度依赖关系有明显的差别,这与具体界面散射的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响 混响强度 深海
下载PDF
界面附近目标对柱面波的声散射
4
作者 徐海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12-618,共7页
运用表面helmholtz积分公式研究柱目标位于不同阻抗界面附近的声散射。根据Green函数的定义,在两维空间中,应用Fourier变换方法,将柱面波展开成平面波的迭加,并用越过法求解柱面波在界面上的声反射;同时定义扩展反射系数描述柱面... 运用表面helmholtz积分公式研究柱目标位于不同阻抗界面附近的声散射。根据Green函数的定义,在两维空间中,应用Fourier变换方法,将柱面波展开成平面波的迭加,并用越过法求解柱面波在界面上的声反射;同时定义扩展反射系数描述柱面波在平面上的反射大小,从而获得二维半无限空间Green函数的表达式。以刚性圆柱在界面附近的声散射为例进行计算,得到不同于自由场目标的散射特性,即界面附近目标的反向散射形态函数具深度起伏;除垂直界面入射外,散射指向性呈非对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反射 刚性柱 数值法 柱面波 声散射
下载PDF
正声速梯度浅海远程海面混响的平均强度
5
作者 唐应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67-674,共8页
木文导出了具有随机起伏表面的正声速梯度浅海远程海面混响的平均强度的表达式.结果指出,远程海面混响的平均强度随距离的下降速度大于“一次方规律”下降的速度;当海面起伏所引起声传播的附加衰减可以忽略时,远程海面混响的平均强度随... 木文导出了具有随机起伏表面的正声速梯度浅海远程海面混响的平均强度的表达式.结果指出,远程海面混响的平均强度随距离的下降速度大于“一次方规律”下降的速度;当海面起伏所引起声传播的附加衰减可以忽略时,远程海面混响的平均强度随距离按“一次万规律”下降.文末,我们就一个具体例子作了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声速梯度 海面混响 浅海 强度
下载PDF
用286微机实现对声散射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6
作者 张嫦娥 《海洋技术》 1992年第2期46-53,共8页
1 概述在水声技术应用中,经常碰到利用测量目标的散射信号强度来判别目标的特性和参数。例如研究深海散射边界层,倾废扩散,悬浮沉积物的运迁和分布规律等等,都涉及到将声散射信号进行采集、存贮和回放处理,从而可以作出不同深度,不同时... 1 概述在水声技术应用中,经常碰到利用测量目标的散射信号强度来判别目标的特性和参数。例如研究深海散射边界层,倾废扩散,悬浮沉积物的运迁和分布规律等等,都涉及到将声散射信号进行采集、存贮和回放处理,从而可以作出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或地点下信号的变化曲线,进一步研究其分布规律,使得研究工作更加直观、快速,并可以提供用户各种最终有用的图表或曲线。一般来讲,要求的技术性能如下:(1)能反映出记录的时间、地点。(2)对原始信号的存贮,并能按一定深度取样和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 散射 信号 采集 微机 处理
下载PDF
利用正则化方法求解浅海声波散射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连堂 薛西峰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CSCD 1998年第4期11-16,共6页
讨论了浅海中波导的声波散射问题,我们将该问题归结为一个第一类边界积分方程,利用正则化方法求解,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收敛性,数值例子表明了该方法的简单与有效性。
关键词 正则化方法 声波 散射 浅海 积分方程
下载PDF
浅海声波散射边值问题的小波数值解
8
作者 张伯坚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63-64,共2页
浅海声波散射边值问题的小波数值解张伯坚广东农工商管理学院基础部,510507,广州关键词散射,Helmholtz方程,周期小波分类号(中图)O175.2,O241.82;(1991MR)34B12,41C15本文把浅... 浅海声波散射边值问题的小波数值解张伯坚广东农工商管理学院基础部,510507,广州关键词散射,Helmholtz方程,周期小波分类号(中图)O175.2,O241.82;(1991MR)34B12,41C15本文把浅海声波散射边值问题归结为边界积分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边值问题 数值解 浅海 声波 散射
下载PDF
浅海声波散射问题的Daubechies有限区间小波数值解
9
作者 张伯坚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首先对浅海声波散射问题进行抛物化处理 ;然后利用变分法将原问题化为两个 Neumann问题及一个代数方程 ;进而采用 Daubechies区间小波进行计算 ,区间小波的消失矩性质及紧支性质大大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 ;最后给出了具体算例 .
关键词 散射 有限区间小波 浅海声波 数值解
下载PDF
浅海硬障碍物边界的重建算法
10
作者 张伯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0,共3页
研究三维浅海硬障碍物声波的反散射问题,其中假设浅海海面是自由释放边界,海底是绝对硬的,障碍物边界也是绝对硬的.此问题可转化为边界积分方程.给出反散射问题的重建算法.
关键词 反散射 硬障碍物 外向辐射条件 自由释放边界 边界积分方程 浅海 重建算法
下载PDF
浅海中的混响衰减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仁和 李文华 +1 位作者 裘辛方 金国亮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17-424,共8页
本文定义混响衰减作为描述浅海混响的基本物理量。对不同的声速剖面和海底散射模型,分别用射线方法和WKBZ简正波方法(考虑和不考虑复本征值的影响)计算了混响衰减随时间(距离)的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复本征值的影响不能忽略... 本文定义混响衰减作为描述浅海混响的基本物理量。对不同的声速剖面和海底散射模型,分别用射线方法和WKBZ简正波方法(考虑和不考虑复本征值的影响)计算了混响衰减随时间(距离)的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复本征值的影响不能忽略,在中等距离上按射线方法计算的混响衰减与考虑了复本征值影响的WKBZ方法计算结果相一致。负跃层浅海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混响衰减与源和接收器的深度有关,但与带宽无关。理论预示的混响强度的几何平均规律也从实验得到了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混响衰减 简正波 海底散射模型
原文传递
浅海平均混响强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国亮 张仁和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1-257,共7页
海中混响是回声探测的严重干扰。利用本文给出的混响模型可较快地计算分层海洋中平均混响强度的衰减规律及深度结构。 对于近程混响,由于海水非均匀性的影响较小,使用均匀层的射线方法计算。对于远程混响,使用简正波方法计算,它保持了... 海中混响是回声探测的严重干扰。利用本文给出的混响模型可较快地计算分层海洋中平均混响强度的衰减规律及深度结构。 对于近程混响,由于海水非均匀性的影响较小,使用均匀层的射线方法计算。对于远程混响,使用简正波方法计算,它保持了平滑平均后的深度结构。在中等距离上两者能很好地衔接起来,由于考虑了复本征值对简正波入射场的影响,提高了计算精度,通过比较不同散射模型对混响强度计算的影响,提出以分离型二元散射模型作为混响数值模拟的基础,使能由界面反向散射系数估算二元后向散射系数,并大大简化混响强度的数值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响 强度 数值模拟 浅海
原文传递
Method of coupled mode for long-range bottom reverberation 被引量:9
13
作者 GAO Bo , YANG ShiE, PIAO ShengChun & HUANG YiWang National Laboratory of Underwater Acoustic Technology,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2期2216-2222,共7页
The theory of coupled mode is used for modeling the long-range bottom reverberation in shallow water caused by bottom roughness. The distant bottom reverberation level and spatial coherence of impulsive source are bot... The theory of coupled mode is used for modeling the long-range bottom reverberation in shallow water caused by bottom roughness. The distant bottom reverberation level and spatial coherence of impulsive source are both derived. The results agree with those from the classical reverberation model, and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influence of source bandwidth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sources and receivers on the intensity of bottom reverberation are particularly discussed. The method is shown to be available for both the monoand the bi-static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water COUPLE MODE BOTTOM REVERBERATION
原文传递
浅海远程海底混响的耦合简正波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博 杨士莪 +1 位作者 朴胜春 黄益旺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1-1467,共7页
利用耦合简正波理论,分析由海底不平整所产生的散射形成的海底混响,由此模型得到的关于混响强度衰减及其空间相关特性的理论仿真结果与经典简正波混响模型吻合较好,并得到了海上实验结果的验证.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重点分析了收发间距,... 利用耦合简正波理论,分析由海底不平整所产生的散射形成的海底混响,由此模型得到的关于混响强度衰减及其空间相关特性的理论仿真结果与经典简正波混响模型吻合较好,并得到了海上实验结果的验证.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重点分析了收发间距,脉冲信号带宽对混响强度及其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模型对于收发合置、分置远程海底混响的分析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 耦合简正波 海底混响
原文传递
一种新的浅海远程混响声场建模方法
15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94,共1页
由于海面、海底界面的随机起伏特性,声波照射到该界面上将发生散射而形成界面混响.在浅海环境中.海底混响通常起到支配性的作用.浅海低频远程海底混响也一直是浅海声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的科研小组... 由于海面、海底界面的随机起伏特性,声波照射到该界面上将发生散射而形成界面混响.在浅海环境中.海底混响通常起到支配性的作用.浅海低频远程海底混响也一直是浅海声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的科研小组以声传播的视角建立了一种新的界面混响模型,对海底界面起伏所引起的海底混响及其空间分布特性进行初步的机理性研究与讨论.此研究对浅海域多基地主动声纳系统及混响干扰下的成阵接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响声场 浅海环境 建模方法 远程 空间分布特性 哈尔滨工程大学 海底混响 底界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