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大西洋中脊26°S玄武岩中斜长石化学成分变化对岩浆演化的启示
1
作者 雷庆 王国芝 +5 位作者 赵甫峰 范蕾 刘刚 王子昂 胡起华 肖钰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75,共14页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玄武岩中斜长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为研究岩浆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对玄武岩岩相学观察、斜长石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斜长石的结构及成分进行对比,探讨岩浆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斑状玄...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玄武岩中斜长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为研究岩浆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对玄武岩岩相学观察、斜长石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斜长石的结构及成分进行对比,探讨岩浆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斑状玄武岩为主,斜长石斑晶常见连晶结构、韵律环带、溶解与再吸收、生长结构,基质中的斜长石主要呈针状和燕尾状;南大西洋中脊26°S(SMAR-26°S)热液区玄武岩主要为钠质拉斑玄武岩,岩浆演化早期以形成培长石为主,晚期以形成拉长石为主,整个演化过程中CaO和Al2O3含量下降,而SiO2、Na2O、FeOT和MgO含量上升;从斜长石斑晶的核部→边部→基质中的斜长石微晶,An值整体下降,斜长石斑晶边部的An值与基质中斜长石微晶An值部分重合,形成温度总体有逐渐下降趋势。由此反映出地幔岩浆形成后在上涌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减压挥发分逸出、晶体在深部的熔蚀、熔体过饱和结晶、低Si同源岩浆的混合、同喷发脱气岩浆迅速减压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中脊 玄武岩 斜长石斑晶 斜长石微晶 岩浆演化
下载PDF
海底沉积物岩芯横向声学测量系统的标定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智林 邹大鹏 +2 位作者 孙晗 刘伟 肖体兵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2-467,共6页
水平轴向测量技术相对成熟,但较难获取海底沉积物的无扰动分层声学特性,采用横向测量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研究了海底沉积物岩芯横向测量技术,将水作为海底沉积物测量的参考标准,进行测量系统的标定。提出了等效换能器的概念,将... 水平轴向测量技术相对成熟,但较难获取海底沉积物的无扰动分层声学特性,采用横向测量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研究了海底沉积物岩芯横向测量技术,将水作为海底沉积物测量的参考标准,进行测量系统的标定。提出了等效换能器的概念,将样品以外的声传播介质整合成等效换能器的一部分,标定测量等效换能器声延时和声传播初始能量。以水为标准介质,分别采用33、80、100 kHz三种频率的声学换能器,以及75、90、110 mm三种管径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测量所得的水中的声速与标准计算水中的声速具有一致性,其中以采用80 kHz频率声学换能器和90 mm管径PVC管测量时的声速误差最小,选用此状态进行标定,得出当隔水耦合测量法换能器相对距离为142.02 mm时,标定的等效换能器声延时为45.88±0.08μs,等效换能器声传播初始能量(以接收换能器的接收电压表示)为0.86±0.03 V。应用标定的等效换能器声延时和声传播初始能量测量海底沉积物。计算得到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符合黏土质粉砂的声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沉积物 横向测量 声速 声衰减 等效换能器
下载PDF
珠江口沉积物主元素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地化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晓彤 周怀阳 +2 位作者 翁焕新 潘建明 陈光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97-702,共6页
根据1999年夏季采集的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10种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与长江口和黄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Al、Fe等元素质量分数高,Ca、P等元素质量分数低,反映了"气候控制效应"、区域地质背景和... 根据1999年夏季采集的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10种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与长江口和黄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Al、Fe等元素质量分数高,Ca、P等元素质量分数低,反映了"气候控制效应"、区域地质背景和河口类型对沉积物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Al、Fe、Ti、P、Mn和K等主要在伶仃洋西部和最大混浊带附近富集.Si的分布趋势与Al、Fe、Ti等基本相反.Ca、Sr、Na和Mg等在口外近海质量分数高.物质来源的差异、水动力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主元素平面分布方式的主要原因.与重金属相比,大部分主元素在珠江口的垂直分布形式较简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均显示出Si、Al、Fe、Ti、P、Mn、K的陆源特征和Na、Mg、Ca、Sr的海源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站位可分为4类,这种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反映了珠江口不同区域沉积环境和主元素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沉积物 主元素 因子分析 伶仃洋 X射线荧光法 分布特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激光粒度分析与传统粒度分析方法相关对比 被引量:61
4
作者 陈秀法 冯秀丽 +3 位作者 刘冬雁 庄振业 吴振利 赵觅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8-614,共7页
对 4 1个样品的激光法与传统法 (筛析部分—沉析部分 )的粒度分析成果 (粒级百分含量、粒度参数和海陆相样品的粒度成果 )作了相关对比。找出 2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期在将来的粒度分析中 ,可以通过参数矫正来实现 2法的数据转... 对 4 1个样品的激光法与传统法 (筛析部分—沉析部分 )的粒度分析成果 (粒级百分含量、粒度参数和海陆相样品的粒度成果 )作了相关对比。找出 2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期在将来的粒度分析中 ,可以通过参数矫正来实现 2法的数据转换。从分析可知 ,海陆相沉积对样品的影响很小。 2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法 综合法 粒度分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海洋沉积物
原文传递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41
5
作者 刘敏 许世远 +1 位作者 侯立军 欧冬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7,共8页
通过对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及孔样沉积物中磷形态分析,揭示了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 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磷主要有可溶性磷(、铁结合磷(、铝结合磷( DP ) Fe-P ) Al-、钙结合磷(和有机磷(种,其中以钙结合磷(... 通过对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及孔样沉积物中磷形态分析,揭示了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及其 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中磷主要有可溶性磷(、铁结合磷(、铝结合磷( DP ) Fe-P ) Al-、钙结合磷(和有机磷(种,其中以钙结合磷(和有机磷(为主。研究发现各P ) Ca-P ) OP ) 5 Ca-P ) OP ) 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与水体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粒度关系密切,并受沿岸污水排放及近岸养殖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形态 分布特征 粒度 潮滩沉积物 长江口 水体沉积环境
下载PDF
南海颗粒物质的通量、组成及其与沉积物积累率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建芳 郑连福 +4 位作者 陈荣华 郑玉龙 陈文斌 M.G.Wiesner H.K.Wong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9,共6页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 通过大孔径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的多年测量及对样品的多学科综合分析表明:南海北部与中部深海区1000m左右水深颗粒通量大约为90mg·m-2·d-1,在多数情况下,季风期间的颗粒通量有比较明显的增高。颗粒物主要组成为钙质生物来源的CaCO3、生物硅、岩源物质及海洋生物来源的有机质。颗粒通量与组成在水柱中的垂向变化表明,生源组分中CaCO3及有机质随深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减少。颗粒物侧向运动可能是造成某些时段南海中部深层颗粒通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颗粒物质在进入深海沉积物之前,CaCO3、生物硅均在深层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发生大量的溶解作用。有机质在沉降过程中的减少,一方面是由于硅质与钙质壳体的溶解而使结合在壳体内部的有机质随之溶解造成;另一方面可能与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有关。岩源物质除水柱沉降之外,还可以通过浊流等底层搬运机制进入南海北部及中部海盆,其中在南海北部这种搬运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通量 物质组成 沉积速率 南海 沉积物
下载PDF
闽江口-马祖海域表层沉积物及沿岸养殖区生物体中Cu,Pb,Zn,Cd的含量分布 被引量:16
7
作者 洪丽玉 洪华生 +3 位作者 徐立 陈伟琪 王新红 张珞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5,共7页
1995 年10 月和1996 年4 月调查研究了闽江口-马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 的含量.结果表明:95 年10 月所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6,36... 1995 年10 月和1996 年4 月调查研究了闽江口-马祖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 的含量.结果表明:95 年10 月所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重金属Cu,Pb,Zn,Cd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6,36.7,98.7,0.144 m g/kg;而96 年4 月Cu,Pb,Zn,Cd 的平均浓度则分别为27.9,43.7,100.3,0.165 m g/kg,两航次的测定结果比较相近,根据底质评价标准,Pb,Zn 明显超标.两航次Cu,Pb,Zn,Cd 含量的峰值出现在闽江口的MJ6 测站,从MJ6 测站往外海方向的MJ5、MJ8 测站呈明显下降趋势,但至较靠近马祖的MJR1、MJR2 测站又有所回升,说明MJR1、MJR2 这两个测站的重金属可能来自闽江口与马祖两方.还对沿岸养殖区获得的生物样中重金属Cu,Pb,Zn,Cd 的含量及其与沉积物的对比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就生物种类及其生长周期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闽江口 马祖海域 生物体 污染物
下载PDF
东海西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指示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中波 杨守业 +2 位作者 张志珣 何起祥 蓝先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25,共12页
研究了东海陆架360个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和粒度组成,利用R型聚类方法提取稳定重矿物和重矿物分异指数作为矿物分布规律的指示因子;根据快速聚类结果将重矿物组成分为3个区:东海陆架海侵体系域晚期残留砂体区、高位体系域晚期长江水下... 研究了东海陆架360个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和粒度组成,利用R型聚类方法提取稳定重矿物和重矿物分异指数作为矿物分布规律的指示因子;根据快速聚类结果将重矿物组成分为3个区:东海陆架海侵体系域晚期残留砂体区、高位体系域晚期长江水下前三角洲和浙闽沿岸流泥质沉积区、高位体系域扬子浅滩沉积区。结合粒度参数和特征矿物分布、沉积物14 C年龄对各区沉积环境进行讨论,确定陆架残留沉积和改造沉积的成因、长江水下三角洲和浙闽沿岸流泥质区的范围,以及对应不同海侵层序的矿物分异特征和物质"源-汇"关系。聚类分析虽能够指示同一物源碎屑矿物分布与沉积动力关系,但物源不同,聚类结果可能误导沉积环境分析。扬子浅滩表层砂体是在距今6~4和3~2ka的两个潮流沉积发育期形成的多期改造沙波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东海陆架 表层沉积物 粒度 沉积环境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20
9
作者 李悦 乌大年 薛永先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给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沉积物中不同形态P的提取方法。将沉积物中P以吸附态磷、铝结合磷、铁结合磷、闭蓄态磷、自生钙结合磷、原生碎屑磷和有机磷等7种形态分步提取,并重点考虑了分离提取原生碎屑磷和自生钙结合磷,分离提取铝... 本文给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沉积物中不同形态P的提取方法。将沉积物中P以吸附态磷、铝结合磷、铁结合磷、闭蓄态磷、自生钙结合磷、原生碎屑磷和有机磷等7种形态分步提取,并重点考虑了分离提取原生碎屑磷和自生钙结合磷,分离提取铝结合磷、铁结合磷和闭蓄态磷。本方法具有很强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提取方法 沉积物 环境地球化学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雷坤 孟伟 +2 位作者 郑丙辉 张雷 秦延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1,共8页
根据2003年12月在渤海湾西岸海河口南缘至歧口间岸段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样品和6个表层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变差。海河口南缘至独流减河... 根据2003年12月在渤海湾西岸海河口南缘至歧口间岸段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样品和6个表层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变差。海河口南缘至独流减河之间的表层沉积物为分选良好的细砂,至歧口附近变为粉砂质粘土。在垂直方向上,表层以下一定深度内沉积物的平均粒径都存在一均匀层,层内沉积物为分选良好的细砂,此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粘土含量增加。说明由于60年代之后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入海泥沙量减少,改变了潮间带沉积物原有的输沙与海滩发育模式,导致独流减河以北的砂质沉积物出现粗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潮间带 沉积物 粒度
下载PDF
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及沉积分异模式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梅西 李学杰 +8 位作者 密蓓蓓 赵利 王中波 钟和贤 杨浩 黄湘通 何梦颖 熊伟 张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47-1462,共16页
中国海域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同时还有陆坡和深海盆,有众多河流入海并输入巨量的陆源物质,沉积物记录了海陆变迁、环流变化、海平面升降、物质输送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物质来源和搬运距离等,可以通... 中国海域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同时还有陆坡和深海盆,有众多河流入海并输入巨量的陆源物质,沉积物记录了海陆变迁、环流变化、海平面升降、物质输送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反映沉积动力、物质来源和搬运距离等,可以通过沉积物粒度组成、参数及各种图解来研究沉积环境的变化。前人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海域或区域,缺乏对整个中国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宏观系统认识。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获取了中国海域430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资料,对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类型特征、物质来源和运移模式等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把浅海和半深海沉积物按照含砾石和不含砾石主要划分出5个和7个沉积物类型,深海沉积物主要划分了9个沉积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海域表层沉积物沉积类型多样、来源复杂,主要受控于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在东部海域总体呈现“大江大河-宽缓陆架-残留慢速沉积”的条带状沉积分异模式,而在南部海域呈现的是“短源性河流-多类型陆架-重力流快速沉积”的环带状沉积分异模式。本文的结果对研究中国海域沉积物的宏观分布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对理解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沉积物粒度的特征对海底砂矿分布也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物质来源 海底砂矿 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中国海
下载PDF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类型及沉积环境区划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亮 陈忠 +3 位作者 刘建国 陈翰 颜文 仲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61,共8页
对南海北部2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碳酸盐含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的运移方式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粉砂质... 对南海北部2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碳酸盐含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探讨了沉积物的运移方式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黏土等类型,其中深海-半深海沉积物又可分为:硅质黏土、钙质黏土、含钙质和硅质黏土、有孔虫砂、钙质黏土质粉砂、钙质砂-粉砂-黏土、硅质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黏土质粉砂、砂、砂质粉砂、黏土是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物类,约占该区面积的80%以上。同时对粒度相关参数和碳酸盐含量进行了因子统计分析并作沉积环境分区,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可分为3类因子,将研究区分为4类区域。因子1作用于Ⅰ、Ⅱ两个区域。Ⅰ区为黏土级沉积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水深较大的海域;Ⅱ区为中、细砂质沉积区,主要分布在粤西外大陆架和华南大陆沿海。因子2作用于Ⅲ区,为粗、中粉砂质沉积区,主要分布在琼东南、珠江口外海大陆坡以及台西南外大陆架。因子3作用于Ⅳ区,为粗砂质沉积区,主要分布在台西南内大陆架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类型 环境分区 南海北部
下载PDF
弱动力浅海中的悬沙输运机制:以天津港附近海域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杜家笔 裴艳东 +5 位作者 高建华 于欣 王福 范昌福 王宏 汪亚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根据在天津港附近海域获取的水动力和浊度数据,分析了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港附近海域受不规则半日潮控制呈低流态往复流特征,但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涨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 根据在天津港附近海域获取的水动力和浊度数据,分析了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天津港附近海域受不规则半日潮控制呈低流态往复流特征,但涨潮流强于落潮流;涨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垂线平均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呈典型的不对称特征,形成向岸的净输运趋势。输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是天津港附近海域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其次是拉格朗日平流输运项,前者比后者高一个量级;垂向剪切作用最小。涨落潮期间流速与悬沙浓度的显著不对称是造成潮汐捕捉效应占主导的基本条件。在潮下带这种悬沙输运格局可能和潮间带发生的细颗粒沉积物捕集(堆积)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泵效应 底部再悬浮 流速不对称 通量分解
下载PDF
南黄海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的发现 被引量:63
14
作者 申顺喜 陈丽蓉 +1 位作者 高良 李安春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63-570,共8页
为解决南黄海及东海北部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问题,1992年5月对黄海和济州岛西南的泥质沉积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发现济州岛西南、南黄海中部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分别与那里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因此,这些泥质沉积应属于“冷涡... 为解决南黄海及东海北部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问题,1992年5月对黄海和济州岛西南的泥质沉积进行了多方面调查和研究,发现济州岛西南、南黄海中部和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区,分别与那里的冷涡活动区相对应。因此,这些泥质沉积应属于“冷涡沉积”;而在冷涡之间又出现连接它们的“通道”,形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通道沉积”,它分布于黄海暖流之下,呈南北向延伸。表明冷涡沉积和通道沉积是受控于冷涡、黄海暖流及其相关的环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涡沉积 通道沉积 黄海暖流 沉积
下载PDF
渤海底质重金属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李淑媛 苗丰民 +1 位作者 刘国贤 郝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8-85,共8页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毗邻河口区25柱岩心样细颗粒中(<0.063mm)重金属含量分布,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渤海沉积物细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类型进行了态性检验,借助210Pb测年法获得渤海现代沉积速率、重金属沉积通量及各站百年... 本文讨论了渤海及毗邻河口区25柱岩心样细颗粒中(<0.063mm)重金属含量分布,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渤海沉积物细颗粒中重金属的分布类型进行了态性检验,借助210Pb测年法获得渤海现代沉积速率、重金属沉积通量及各站百年前沉积层中Cu、Pb、Zn、Cd含量。重金属环境背景值采用深水区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岩心样作为背景段,按重金属分布类型确定环境背景值。结果显示Cu背景为26.26×10-6~17.94×10-6;Pb为17.31×l0-6~10.61×10-6;Zn为75.00×10-6~55.30×10-6;Cd为0.136×10-6~0.040×l0-6,与百年前沉积层中重金属含量基本吻合。研究表明,渤海底质沿岸重金属排污始于30~40年代;而渤海湾沿岸污染始于1933年,锦州湾为1938年,辽河口排污起于1940年前后。从环境背景值分布趋势看,渤海底质重金属污染仅限于锦州湾、海河口及辽河口附近海域,其中锦州湾污染指数最高(B27站),Cu、Pb、Zn、Cd依次为160.58、180.83、90.0、749.74;次为海河口(B851站),Cu、Pb、Zn、和Cd分别为1.16、1.56、1.08、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底质 重金属 环境背景值 污染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孟庆勇 李安春 +2 位作者 徐方建 周晓静 李传顺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2-36,共5页
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长岩芯(6020cm)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测量,分析了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和磁化率大小变化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认为在整段岩芯上两者呈正相关,且磁性颗粒主要赋存在粗颗粒物质中。磁化率与>... 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长岩芯(6020cm)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测量,分析了沉积物不同粒级组分和磁化率大小变化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认为在整段岩芯上两者呈正相关,且磁性颗粒主要赋存在粗颗粒物质中。磁化率与>63μm的组分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510,而对<4μm乃至<16μm的组分,与磁化率呈反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644。在不同沉积相中,磁化率和不同粒度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有所不同。前三角洲相和前滨相沉积物的磁化率和粒度组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的相关性与整段岩芯的相似;浅海相沉积物4~16μm的组分与磁化率呈较强的反相关。600~2806cm的沉积物可能遭受了早期还原成岩作用,导致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的相关程度降低。水动力条件是影响两者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水动力条件强,则两者相关性较好;水动力条件较弱,则两者基本不相关。磁化率和粒度组分的相关性还受到物源变化、分选程度的影响。磁化率和粒度的组合特征蕴含了一定的古气候信息。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如新仙女木事件、8.2ka冷事件在粒度参数中都有较好的响应,相比之下磁化率数据的变化幅度没有粒度数据强烈,可能与磁化率的多种控制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 EC2005孔 磁化率 粒度
下载PDF
深圳湾海底沉积层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大奎 李海宇 +1 位作者 潘少明 尤坤元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4-232,共9页
本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脉冲剖面系统(GEOUISE)对深圳湾进行网格状断面勘测,经室内剖面记录解译及与钻孔记录校核,将全部剖面录入计算机,再经地理信息系统(GlS)分析处理,得出深圳湾海底沉积层的空间分布与... 本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脉冲剖面系统(GEOUISE)对深圳湾进行网格状断面勘测,经室内剖面记录解译及与钻孔记录校核,将全部剖面录入计算机,再经地理信息系统(GlS)分析处理,得出深圳湾海底沉积层的空间分布与各种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层 海底沉积层 深圳湾 GPS
下载PDF
东海和黄海表层沉积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特征及古生态重建潜力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海龙 邢磊 +2 位作者 赵美训 孙耀 唐启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2-996,共5页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已被广泛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但目前还缺乏这一应用的现代证据,尤其是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文中作者对东/黄海的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菜子甾醇、...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已被广泛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但目前还缺乏这一应用的现代证据,尤其是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文中作者对东/黄海的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的总含量变化范围为357~3115ng/g,黄海的总含量变化范围为2898~6714ng/g,硅藻、甲藻和颗石藻生物标志物总量基本具有近岸高、离岸低的趋势,与现场调查资料所得到的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比例结果显示在东海的长江口方向离岸越远硅藻相对比例下降,而在长江口以南则是离岸越远硅藻比例升高。在东海和黄海颗石藻所占比例都很低,但是有离岸越远比例升高的趋势。用生物标志物所重建的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现场调查资料相符,但其绝对值却与现场资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生物标志物重建种群结构提供了现代数据,但是此方法的定量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东/黄海 表层沉积物 浮游植物种群结构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厦门西港和香港维多利亚港沉积物样品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东宁 袁东星 +1 位作者 邓永智 李权龙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利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厦门西港及香港维多利亚港的1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分类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环境指标)包括重金属Cu、Pb、Zn、Cd,有机污染物DDT、PAH、PCB、HCH,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正确的分类... 本文利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厦门西港及香港维多利亚港的1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分类研究。所涉及的变量(环境指标)包括重金属Cu、Pb、Zn、Cd,有机污染物DDT、PAH、PCB、HCH,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正确的分类基于变量的适当选择,即选择代表来源不同的样品之典型特性的变量组合方式。结果表明,运用PCA技术可获知大量样品的统计特征,对分辨来源不同的样品颇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沉积物 样品 分类 环境分析化学
下载PDF
江苏盐城原生盐沼湿地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左平 赵善道 +3 位作者 赵雪琴 腾厚锋 耿金菊 高翔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2-377,共6页
根据2008年7月25-30日在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进行的滩面表层沉积物取样调查,分析了核心区不同滩面表层沉积物的全Hg、As、Cd、Cr、Cu、Pb、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除Hg外,其它元素的浓度均已超过了江苏省海岸带的... 根据2008年7月25-30日在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进行的滩面表层沉积物取样调查,分析了核心区不同滩面表层沉积物的全Hg、As、Cd、Cr、Cu、Pb、Zn、Ni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除Hg外,其它元素的浓度均已超过了江苏省海岸带的背景值,其中全Hg、As、Cr、Pb、Zn的含量均低于国家Ⅰ类标准,属国家Ⅰ类沉积物,Cd为超Ⅱ类沉积物。从面状分布看,互花米草滩、盐蒿滩和芦苇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无植被覆盖的泥螺光滩和青蛤光滩,其中又以互花米草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最高。研究认为,受各类经济活动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物已经通过水体输运进入核心区,并在核心区的沉积物中累积。因此,仅在核心区内严禁人类活动并不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保护区的生态安全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要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表层沉积物 分布特征 江苏盐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