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5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华 魏鑫 +4 位作者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2号构造带 原油类型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地供烃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开平南大型深水深层油田发现与认识创新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长贵 高阳东 +4 位作者 刘军 彭光荣 陈兆明 姜大朋 蔡俊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开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凹陷之一,也是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由于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长期制约勘探进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开展成盆机制、烃源发育、源汇体系及成藏主控因素等研究,近期在开... 开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凹陷之一,也是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由于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长期制约勘探进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开展成盆机制、烃源发育、源汇体系及成藏主控因素等研究,近期在开平南获得了大型轻质油田勘探发现。为进一步指导勘探,分析了开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开平凹陷是南海北部强伸展陆缘背景下发育的“拆离-核杂岩”型凹陷,裂陷期经历“断陷—拆离—断拗”3幕演化过程;(2)开平凹陷发育文昌组优质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广、生烃潜力大,总体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3)开平凹陷油气运移受“源-断-脊”耦合控制,开平凹陷南部3大鼻状构造带是油气有利汇聚区,总体具有“近源强势充注-断脊差异运聚-晚期快速成藏”的模式。开平南古近系大型轻质油田的发现实现了开平凹陷勘探重大突破,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的新区、新领域,同时为“拆离-核杂岩”型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开平凹陷 深水 深层 古近系 开平南 开平11-4 开平18-1
下载PDF
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
3
作者 陈建文 王嘹亮 +11 位作者 王平康 袁勇 曹珂 付玉通 陆东宇 杨长清 李慧君 王建强 张银国 龚建明 孙晶 赵化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14,共17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将工业碳排放源或油气开发过程中捕集的二氧化碳,以超临界态注入到海底咸水层、废弃或开发中油气藏等地质体中,实现与大气长期隔离的过程。因远离...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技术的关键环节,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将工业碳排放源或油气开发过程中捕集的二氧化碳,以超临界态注入到海底咸水层、废弃或开发中油气藏等地质体中,实现与大气长期隔离的过程。因远离人类居住地且有海水覆盖、具有“安全性高、环境风险小”特点,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受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基本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创新的模型体积法评价了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研究表明,我国海域沉积盆地新生界厚度大,地壳稳定性较好,具有中低地温场特征,发育多套储碳-封盖组合,构造地层圈闭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条件优越、咸水层封存潜力巨大。这将为我国海洋地质碳封存区带评价和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对我国沿海省市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和离岸碳封存示范工程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中国海域沉积盆地 模型体积法 咸水层 封存潜力
下载PDF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微生物自修复固井水泥浆的水化控热作用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霞 谢文卫 +7 位作者 杨胜雄 苏明 于彦江 梁前勇 蒋国盛 刘天乐 史浩贤 唐承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66-2780,共15页
随着深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的深入,固井技术成为保障开采安全的关键环节。固井水泥浆的水化热控制对于防止水合物分解、确保井筒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生物技术在固井水泥浆中的应用已取得初步进展,尤其是在提高水泥浆力学性... 随着深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的深入,固井技术成为保障开采安全的关键环节。固井水泥浆的水化热控制对于防止水合物分解、确保井筒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生物技术在固井水泥浆中的应用已取得初步进展,尤其是在提高水泥浆力学性能方面,但是在调控水化热方面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微生物固井水泥浆在深水水合物地层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开展水泥浆水化热测试、热重分析(TG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与能谱仪(EDS)测试,探究了微生物矿化作用对水泥浆水化热及水化过程的影响机理。本文研究表明,微生物自修复固井水泥浆在降低水化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水化中后期,其累积水化放热量较对照组降低了13.19%。微生物矿化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有效抑制了水泥水化反应,导致水化放热峰值滞后,且在水化过程中持续降低水泥浆的水化速率。此外,微生物自修复固井水泥浆中游离水和水化硅酸钙凝胶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氢氧化钙含量较低。碳酸钙含量与水泥浆水化放热量之间存在最优值,超过3.0%后,水化热开始降低。本研究为解决深水水合物地层固井水泥浆水化放热导致水合物分解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对于开发适应极端海洋环境的固井水泥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 固井水泥浆 微生物自修复 水化热 碳酸钙
下载PDF
南海水合物及伴生游离气储层封堵改造与水平井降压合采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帆帆 孙嘉鑫 +3 位作者 游志刚 曹鑫鑫 张凌 宁伏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06-2821,共16页
中国南海赋存有丰富的水合物资源,且储层周围或下部往往伴生有大量的游离气。迄今为止,南海已发现的大多数水合物储层泥质含量高,渗透率低,降压开采压降难以有效传递,产能束缚严重,例如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两次试采产能均未达到商业开发... 中国南海赋存有丰富的水合物资源,且储层周围或下部往往伴生有大量的游离气。迄今为止,南海已发现的大多数水合物储层泥质含量高,渗透率低,降压开采压降难以有效传递,产能束缚严重,例如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两次试采产能均未达到商业开发标准。因此,将水合物气和伴生游离气联合开采逐渐提上日程。在扩大水合物和伴生气储层泄流面积的同时,进一步寻求高效的增产手段是突破开采产能低的关键。储层封堵改造作为一种提高压降传递的有效手段,能够促进水合物分解和伴生气采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故而,本文基于中国南海第一次水合物试采站位地质资料,构建了三维非均质开采模型,重点评估了水平井结合储层封堵改造条件下的两气合采产能,并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封堵层半径、厚度、渗透率比值以及水平井长度对两气合采产能的影响,分析了合采过程中水合物分解气对总产能的最大贡献率(w)。模拟结果表明,水平井辅以储层封堵能有效提高产能,其中水平井长度、封堵层半径和渗透率比值对合采产能影响依次减弱,水平井长度与封堵层直径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影响。此外,伴生气是两气合采过程中的主要气源,储层封堵后井位布设于游离气层较布设于三相层可进一步提高产能。上述研究认识对于提产增效,推动水合物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两气合采 储层改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勘探新进展、未来方向与挑战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长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渤海湾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油多气少”的特征,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天然气作为低碳清洁的过渡能源,其勘探开发愈发重要和紧迫。为了进一步明确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与未来勘探方向,基于区域构造演化和烃源岩... 渤海湾盆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油多气少”的特征,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天然气作为低碳清洁的过渡能源,其勘探开发愈发重要和紧迫。为了进一步明确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与未来勘探方向,基于区域构造演化和烃源岩发育特征,明确了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资源分布,创新形成了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综合分析与类比指出了天然气勘探有利领域及面临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湾盆地发育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和新生界古近系始新统湖相2套主力气源岩,基于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分析,测算渤海湾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约为6.60×10^(12)m^(3),其中渤海海域为2.92×10^(12)m^(3),占近“半壁江山”;②近年通过对渤海海域深层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取得了重要创新认识,包括新生界始新统湖相烃源岩晚期爆发式生烃、潜山规模性成储机制、潜山压扭性断层封堵、潜山多通道输导、宽方位地震成像和裂缝预测技术等;③在新地质认识基础上,通过类比分析,指出发育1套或2套主力气源岩的深大凹陷是未来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域,主要包括渤中、辽中、辽河西部等共计10个凹陷;④从层系上看,古潜山、古近系“双古”领域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古近系主要勘探目标为沙河街组混积岩及东营组湖底扇等。结论认为,研究成果明确了渤海湾盆地未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利层系及面临的挑战,为渤海湾盆地未来天然气规模增储上产坚定了信心,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深层天然气勘探 爆发式生烃 古潜山 古近系 未来方向 挑战
下载PDF
西加拿大盆地都沃内(Duvernay)海相页岩油气富集机制研究
7
作者 窦立荣 黄文松 +2 位作者 孔祥文 汪萍 赵子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205,共15页
西加拿大盆地上泥盆统Duvernay页岩是最大海侵期形成的一套页岩油气富集与生产层系。为明确Duvernay页岩油气富集控制因素,在Duvernay页岩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3D孔隙重建信息及有机地化资料,对有机... 西加拿大盆地上泥盆统Duvernay页岩是最大海侵期形成的一套页岩油气富集与生产层系。为明确Duvernay页岩油气富集控制因素,在Duvernay页岩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3D孔隙重建信息及有机地化资料,对有机质富集的沉积因素、流体分布、储层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Duvernay页岩油气富集主要受盆内成因的硅质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热演化、页岩储层质量及稳定构造背景的共同控制。研究发现,Duvernay组为晚泥盆世的深水陆棚环境,岩性以泥灰岩、灰泥岩和泥页岩为主,可识别出10种岩石相,其中硅质页岩最为发育;Duvernay页岩中主要发育Ⅱ、Ⅲ型海相有机质,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中等,处于凝析气-湿气阶段,因此凝析油含量高;油气主要富集在黏土级矿物形成的富含有机孔的硅质页岩中,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和粒内孔为主,有效孔隙度占比高,连通孔隙非常发育且横向连续分布,并具有垂向上相互连通的特征;成岩作用改善了页岩储层物性,天然裂缝提高了页岩储层的渗透率,而稳定的构造发育特征是Duvernay页岩油能够较好地保存至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加拿大盆地 Duvernay页岩 岩石相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油气富集机制
下载PDF
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坡折带演化特征与深水沉积耦合关系
8
作者 张尚锋 范东旭 +4 位作者 李宏义 唐武 王雅宁 朱锐 李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4,共14页
白云南洼珠海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向拗陷转化阶段,陆架坡折形态以及位置发生巨大变化,导致深水沉积的类型和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针对这种坡折演化对深水沉积类型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对白云南洼珠海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译,识别珠海... 白云南洼珠海组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断陷向拗陷转化阶段,陆架坡折形态以及位置发生巨大变化,导致深水沉积的类型和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针对这种坡折演化对深水沉积类型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对白云南洼珠海组三维地震剖面进行解译,识别珠海组各层段陆架坡折带,定量分析坡折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探讨坡折演化过程与深水沉积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珠海组沉积时期陆架坡折带定量分析,将其迁移演化类型划分为下降型、平直型、低角度上升型、高角度上升型4类;在井震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地震相组合以及沉积体系分布特点,识别出斜坡扇、块状搬运沉积、深水水道体、盆底扇4种主要的深水沉积类型;并发现陆架坡折演化类型与深水沉积类型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平直型、高角度上升型、低角度上升型和下降型陆架边缘迁移轨迹分别对应斜坡扇、块状搬运沉积、深水水道体和盆底扇的优势发育。此外,珠海组四段至珠海组三段陆架坡折带整体由下降型向低角度上升型转变,深水沉积体系以斜坡扇及深水水道体发育为主;珠海组三段至珠海组一段早期整体由低角度上升型向下降型转变,深水沉积体系以深水水道-盆底扇沉积体系为主;珠海组一段晚期整体由下降型向高角度上升型演化,深水沉积体系几乎不发育。本研究揭示了陆架坡折迁移对深水沉积体系类型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对深入理解深水沉积过程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深水沉积类型 沉积演化 珠海组 白云南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浙东沿海典型沉积盆地CO_(2)地质封存潜力与试点意义分析——以长河盆地为例
9
作者 陈越 杨娇娇 +6 位作者 李雪 王建强 曹珂 李昂 吕清 陈俊兵 韩国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开展CO_(2)地质封存(CCS)工作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分布众多发电厂、炼化厂等CO_(2)大排放源,对CO_(2)封存需求较高。为缓解地区CO_(2)排放压力,挖...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实现全球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开展CO_(2)地质封存(CCS)工作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分布众多发电厂、炼化厂等CO_(2)大排放源,对CO_(2)封存需求较高。为缓解地区CO_(2)排放压力,挖掘东部沿海地区周围具有封存潜力的中小型沉积盆地,在搜集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浙江省杭州湾南岸的长河盆地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盆地封存潜力,并分析中小盆地封存试点意义。根据沉积盆地CO_(2)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方法,计算盆地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长河盆地具有较好的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盆地最具封存潜力的是古近系长河组二段(Ech^(2))中的第一砂岩层和长河组一段(Ech^(1))中的砂砾岩层,预期理论封存量为4.84亿t,有效封存量可以达到1 162.61万t。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中小沉积盆地CO_(2)地质封存工程试点,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沿海地区和企业碳排放压力,为海域碳封存积累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 沉积盆地 CO_(2)地质封存 咸水层 碳中和
下载PDF
层间非均质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力学性质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叶瑞杰 蒋宇静 +2 位作者 张瑞琪 公彬 张博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9,共8页
为探究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的力学性质及剪切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法制备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双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低于15%,且夹层厚度小于1/5时,砂岩储层整体强... 为探究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的力学性质及剪切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法制备含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砂岩储层试样,进行了一系列双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天然气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低于15%,且夹层厚度小于1/5时,砂岩储层整体强度降低;当水合物夹层的饱和度超过35%,含水合物夹层厚度超过1/2时,水合物夹层才能增强整个试样的强度。含水合物夹层的失效形式与上覆层和下伏层的失效形式不同,含水合物夹层的破坏主要归因于水合物颗粒与周围颗粒的胶结作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含水合物夹层 层间非均质 数值模拟 力学性质 失效模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秦皇岛27-3大型油田发现与地质新认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家雄 徐春强 +4 位作者 杨海风 张宏国 张震 柳永军 张德龙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历经50余年勘探,在凸起高部位背斜区发现了3个浅层亿吨级大油田,而低部位斜坡区浅层由于构造圈闭不发育,勘探程度较低,近10年无规模性发现。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提高,现已全面进入岩性勘探阶段,针对石臼坨凸起东...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历经50余年勘探,在凸起高部位背斜区发现了3个浅层亿吨级大油田,而低部位斜坡区浅层由于构造圈闭不发育,勘探程度较低,近10年无规模性发现。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提高,现已全面进入岩性勘探阶段,针对石臼坨凸起东段顺向断裂斜坡区浅层油气运移、岩性圈闭刻画和油气成藏规律等展开了深入系统研究。研究认为:(1)研究区南北两侧被富生烃凹陷夹持,凸起边界大断层晚期强烈活动和陡坡带近源扇体普遍发育使凸起区成为规模性油气运聚的最终指向区;(2)凸起边界大断层在馆陶组开启系数最小,馆陶组含砾砂岩输导层是石臼坨凸起之上主要的油气横向运移通道;(3)馆陶组输导脊坡度和切脊断层组合控制顺向斜坡区油气的垂向输导,当坡度小于1°且断层长度大于2.50 km、成藏期断距大于40 m时斜坡区可产生规模性的油气垂向运移,突破顺向断裂斜坡区“过路不留”的传统认识;(4)在凸起斜坡区,与构造脊方向斜交的砂体有利于油气保存,同时,提出井约束谱蓝化整形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斜坡区岩性圈闭有效刻画,优选出保存条件较好的斜向砂体开展钻探部署。基于上述新认识、新技术,2023年在石臼坨凸起东段顺向斜坡区成功评价了秦皇岛27-3亿吨级油田,实现了勘探老区浅层挖潜的重大突破,为渤海湾盆地高成熟探区持续油气发现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27-3 顺向斜坡区 油气运聚 岩性圈闭刻画 石臼坨凸起 渤海海域 浅层 油田发现
下载PDF
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12
作者 马馨蕊 梁杰 +5 位作者 李清 袁勇 陈建文 骆迪 赵化淋 宋鹏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共18页
针对全球变暖问题,众多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的协定为后续碳排放和控制气温上升提供了新思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处理过度排放CO_(2)的方法之一。作为CO_(2)封存方法之一,咸... 针对全球变暖问题,众多国家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签署的协定为后续碳排放和控制气温上升提供了新思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处理过度排放CO_(2)的方法之一。作为CO_(2)封存方法之一,咸水层封存具有储层分布广、与碳排放源匹配性好、封存潜力大、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本文从咸水层封存中的构造、毛细管、溶解和矿化封存这4种主要机理出发,从盖层地质条件、储层物性参数、CO_(2)纯度、封存操作4种主控因素入手,结合全球应用咸水层进行CO_(2)封存的工程项目案例,通过分析和对比全球咸水层封存项目实施的地质构造背景、封存过程、封存潜力以及环境监测方法等,总结适宜CO_(2)封存的地点和合适的监测机制,以期为中国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地质封存 咸水层 CO_(2)封存机制
下载PDF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多场耦合模式及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彦龙 吴能友 +5 位作者 王宏斌 纪云开 綦民辉 刘昌岭 万义钊 陈明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5-1366,共12页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战略意义重大。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非成岩、弱固结、埋藏浅等特征的影响,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处于强烈的多场耦合状态。复杂的多场耦合行为给开采产能和安全风险演化规律预测...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战略意义重大。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非成岩、弱固结、埋藏浅等特征的影响,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处于强烈的多场耦合状态。复杂的多场耦合行为给开采产能和安全风险演化规律预测及其调控方案的制定均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围绕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征并结合降压法开采工程需求,论证了在多场耦合行为分析中考虑固相传质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将传统热(T)-流(H)-固(M)-化(C)四场耦合升级为热(T)-流(H)-固(M)-化(C)-砂(S)五场耦合的新模式,并概述了实现多场耦合行为模拟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综述了目前在水合物储层流体传质行为、固相传质行为、传热行为、力学变形行为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梳理了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储层多场耦合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瓶颈与发展方向。可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工程-地质-环境一体化调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多场耦合 传热传质 泥砂输运 多相渗流
下载PDF
渤海深层探井钻井关键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中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近年来海上新发现的含油气构造超过30%来自于深层,深层油气已成为未来油气增长的重要接替领域。中国海油针对作为深层油气主战场的渤海区域进行了技术攻关,形成了地层压力精准预测与监测、裂缝性漏失量化评估、多场耦合井眼稳定性分析... 近年来海上新发现的含油气构造超过30%来自于深层,深层油气已成为未来油气增长的重要接替领域。中国海油针对作为深层油气主战场的渤海区域进行了技术攻关,形成了地层压力精准预测与监测、裂缝性漏失量化评估、多场耦合井眼稳定性分析、深层硬岩钻井提速、裂缝性储层保护等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渤海区域5 000~5 500 m埋深油气资源的高效勘探与开发,阶段满足了深层油气的钻探需求。依托研究形成的系列关键技术,渤海区域相继成功钻探并发现了BZ19-6大型凝析气田、BZ13-2深层油田、BZ26-6亿吨级隐蔽型潜山油田等系列深层油气田,钻井周期由最初的140 d下降至不到40 d,并创造了5 100 m深井最短31 d建井记录,为渤海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气 钻井提速 裂缝性储层 储层保护
下载PDF
Saturation Estimation with Complex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for Hydrate-Bearing Clayey Sediments:An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1
15
作者 XING Lanchang ZHANG Shuli +8 位作者 ZHANG Huanhuan WU Chenyutong WANG Bin LAO Liyun WEI Wei HAN Weifeng WEI Zhoutuo GE Xinmin DENG Shaogu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3-189,共17页
Clays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It is desirable to underst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hydrate-bearing clayey sediments and to build hydrate saturation(S... Clays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It is desirable to understand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hydrate-bearing clayey sediments and to build hydrate saturation(S_(h))models for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etrahydrofuran-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with montmorillonite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conductivity at frequencies from 0.01 Hz to 1 kHz.The effects of clay and Sh on the complex conductivity were analyzed.A decrease and increase in electrical conductance result from the clay-swelling-induced blockage and ion migration in the electrical double layer(EDL),respectively.The quadrature conductivity increases with the clay content up to 10%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surface site density of counterions in EDL.Both the in-phase conductivity and quadrature conductivity decrease consistently with increasing Sh from 0.50 to 0.90.Three sets of models for Sh evaluation were developed.The model based on the Simandoux equation outperforms Archie’s formula,with a root-mean-square error(E_(RMS))of 1.8%and 3.9%,respectively,highlighting the clay effects on the in-phase conductivity.The fre-quency effect correlations based on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nductivities exhibit inferior performance(E_(RMS)=11.6%and 13.2%,re-spectively)due to the challenge of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pair of frequencies and intrinsic uncertainties from two measurements.The second-order Cole-Cole formula can be used to fit the complex-conductivity spectra.One pair of inverted Cole-Cole parameters,i.e.,characteristic time and chargeability,is employed to predict S_(h) with an E_(RMS) of 5.05%and 9.05%,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hydrate complex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ydrate-bearing clayey sediment hydrate saturation Simandoux equation frequency dispersion Cole-Cole formula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新进展与勘探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家雄 杨海风 +2 位作者 明君 胡安文 徐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型构造圈闭已经钻探殆尽,向岩性勘探转移势在必行。但浅层岩性勘探在规模型砂体展布、油气富集模式、薄层砂体边界精细刻画及烃检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基于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和分析化验资...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浅层规模型构造圈闭已经钻探殆尽,向岩性勘探转移势在必行。但浅层岩性勘探在规模型砂体展布、油气富集模式、薄层砂体边界精细刻画及烃检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基于全覆盖三维地震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开展了浅层区域沉积格局和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明确了迁移型曲流河、稳定型曲流河、河-湖交互沉积发育模式及规模型砂体分布规律,建立了高凸起区、低凸起区、凹中隆起区和洼陷区4类浅层大面积岩性油气富集模式,同时创新形成井震匹配高分辨率波阻抗反演的砂体描述技术和基于频变AVO特征差异的综合烃类检测技术,推动了渤海海域浅层大面积岩性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垦利6-1、垦利10-2、渤中19-2和秦皇岛27-3等大中型油田。系统总结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成果,以期对陆相断陷盆地浅层规模型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浅层 明化镇组 岩性油气藏 垦利6-1 垦利10-2 渤中19-2 秦皇岛27-3 勘探新进展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东海盆地X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迎朝 陈忠云 +3 位作者 刁慧 常吟善 李宁 邹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花港组)、下部(平湖组)成藏组合;②X凹陷具有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背斜带南部有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局部”富集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北部无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整装”背斜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西部中—小背斜翼部岩性圈闭“断-砂”耦合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③凹中背斜带南部强挤压区上部和中部成藏组合“局部”富集背斜、凹中背斜带北部中强挤压区中部成藏组合“整装”背斜、凹中背斜带西部弱挤压区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断-砂”耦合背斜-岩性圈闭、西部斜坡带下部成藏组合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有利勘探方向。近年来,在以上认识指导下新发现了凹中背斜带南部N271气田、凹中背斜带西部H11S、X31气田等,西部斜坡带X137、X251E、X196S/E、TX63等油气田,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油气勘探突破 东海盆地 X凹陷
下载PDF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制及其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东 高红芳 李学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共11页
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其巨大的资源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南海北部海域被动陆缘,对南海东部主动陆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主动陆缘区多道地震剖面分析,识别出似海底反射、振幅空白带... 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其巨大的资源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南海北部海域被动陆缘,对南海东部主动陆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关注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南海东北部马尼拉海沟主动陆缘区多道地震剖面分析,识别出似海底反射、振幅空白带、极性反转等典型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标志以及逆断层、泥底辟等流体运移通道。台湾西南部造山带是马尼拉海沟增生楔的延伸,其泥火山伴生气以CH_(4)为主,少部分表现出高氮异常;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天然气主要为热解成因的成熟烃类气,且主要是新近纪巨厚海相沉积烃源岩的贡献。分析认为,其成因是板块俯冲运动将深部烃类物质带入增生楔内,并形成高压环境,热成因烃类气体沿着泥底辟和逆断层等通道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部分天然气被微生物逐步改造,并混合原位生物气。热成因和生物成因甲烷最终在合适的稳定带内混合;形成以热成因为主,部分具有生物成因特征的逆冲推覆控藏混合气源天然气水合物藏。另外,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及俯冲运动的持续活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条件遭到破坏而发生分解渗漏,可能引起滑坡,在对本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一步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其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机制 马尼拉海沟增生楔 主动陆缘 南海
下载PDF
南海水合物储层水平井钻进时泥浆侵入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锦秋 吕万军 +1 位作者 张卓 张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81-2794,共14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无污染的新型非常规能源,加快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钻井是水合物勘探开发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水合物地层勘探的准确性和开采的稳定性。因此,本文利用TOUGH+HYDRATE构建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无污染的新型非常规能源,加快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钻井是水合物勘探开发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水合物地层勘探的准确性和开采的稳定性。因此,本文利用TOUGH+HYDRATE构建水合物地层模型,预测了钻采条件下水合物储层动态响应特征、研究了泥浆参数特征(密度、温度、盐度)和含水合物地层物性(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水合物饱和度)对泥浆侵入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泥浆在含水合物地层中的侵入是一个动态的传热传质过程,并伴随有相变行为。在采用水平井钻进水合物储层过程中,压力传递先于温度传递,且泥浆向下的侵入程度最大。压力和温度传递在侵入1天时基本稳定,但水合物会继续分解。一方面,泥浆密度、温度和盐度的增大均会加剧泥浆的侵入程度,因此需根据实际地层条件,选取合适的泥浆密度和较低的温度及盐度,并添加动力学抑制剂或者防聚剂。另一方面,地层孔隙度和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将导致水合物分解程度增大,而分解范围减小。此外,地层绝对渗透率显著影响泥浆的侵入,地层绝对渗透率取2.9×10^(-4)μm^(2)、2.9×10^(-3)μm^(2)和2.9×10^(-2)μm^(2)时,泥浆侵入深度分别为0.2 m、0.5 m和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数值模拟 泥浆侵入 储层响应
下载PDF
深海能源土含气储层边坡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王滢 王妍妍 +1 位作者 高盟 张粮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深海能源土开采不当往往会造成含水合物储层的强度劣化,诱发海床失稳问题。为探究深海能源土开采对含气储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深海能源土采挖回填装置的开采工况为实际工程背景,针对3种工况下能源土采挖回填诱发的海底滑坡现象,基于... 深海能源土开采不当往往会造成含水合物储层的强度劣化,诱发海床失稳问题。为探究深海能源土开采对含气储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深海能源土采挖回填装置的开采工况为实际工程背景,针对3种工况下能源土采挖回填诱发的海底滑坡现象,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黏土含量、含气量及回填加固等因素引起的水合物含气储层稳定性问题,得到相应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含量越高,海底沉积物边坡的安全系数越低,边坡稳定性越差;含气量对深海能源土含气储层的边坡稳定性呈非线性影响,安全系数随含气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采用胶结性材料进行回填加固处理可提高海底边坡安全系数,边坡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能源土 含气储层 强度折减法 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