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6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3—2017年西藏盐湖湖面动态变迁及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1
作者 闫立娟 焦叶红 《盐湖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西藏是我国主要盐湖成盐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5个时间段的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西藏面积大于20 km^(2)的93个盐湖(不包括干盐湖),影像成像时间分别为1973—1977年、1990年前后、2000年前后、2... 西藏是我国主要盐湖成盐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5个时间段的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西藏面积大于20 km^(2)的93个盐湖(不包括干盐湖),影像成像时间分别为1973—1977年、1990年前后、2000年前后、2010年前后和2017年,建立了西藏盐湖空间数据库,并分析了其1973—2017年的变化趋势。结论为:(1)总体上盐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且2000年之后,盐湖扩张趋势加剧,至2017年,被研究盐湖总面积已增至1990年前后的1.68倍。(2)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西藏中北部盐湖呈萎缩趋势,其余地区扩张。(3)盐湖湖面变迁与气候波动密切相关,1971—1990年气温和降雨量波动不大,引起西藏中北部盐湖萎缩的主要原因为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的减少;1991—2017年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蒸发量减少,导致西藏盐湖呈现全面扩张的趋势。(4)扎布耶盐湖湖面动态变迁遥感解译结果与扎布耶长期观测站水位观测数据基本一致。1973—2009年其水位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而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landsat8从2013年开始免费提供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可做西藏盐湖动态变迁的持续观测。盐湖水深和成分应作为以后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盐湖 遥感 动态变迁 扎布耶盐湖 水深
下载PDF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勘界问题处理及讨论
2
作者 秦树林 张利建 王海英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7-29,32,共4页
本文简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概况、勘界总体要求、技术路线及结果,根据2022年该公园勘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勘界问题 处理方法 讨论
下载PDF
安徽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3
作者 吴海权 鹿献章 +1 位作者 刘乐 李琴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安徽省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兼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3个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地学内涵丰富且地域特色显著等特点和重要的地质旅游、科学考察及经济价值。通过对安徽省重... 安徽省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兼跨华北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和扬子陆块3个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地学内涵丰富且地域特色显著等特点和重要的地质旅游、科学考察及经济价值。通过对安徽省重要地质遗迹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对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对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保护及科学利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开发利用现状 调查保护 建议与对策 安徽
下载PDF
涪江流域地貌特征及其与人口、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陈浩 林孝先 +1 位作者 董廷旭 李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探讨涪江流域地貌特征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可为区域人口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统筹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发源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涪江流域各县域单... 探讨涪江流域地貌特征对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可为区域人口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统筹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发源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涪江流域各县域单元的地貌特征及其与人口、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活动使研究区地形起伏度随海拔增加呈增大趋势;研究区人口布局、经济布局呈现向海拔与地形起伏度低值区集聚的态势。地貌状况对盆地-山地过渡区域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在涪江流域表现为县域平均海拔、地形起伏度与所在县区人口、经济指标的显著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特征 海拔 地形起伏度 人口与经济 涪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GEE的赣州安远县3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5
作者 洪梓崟 李满根 +1 位作者 多玲花 陈念楠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上,以1991-2021年Landsat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赫斯特指数及莫兰指数分析安远县30年植被覆盖度,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空间自相关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远县的植被覆盖度在空... 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上,以1991-2021年Landsat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赫斯特指数及莫兰指数分析安远县30年植被覆盖度,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空间自相关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远县的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整体水平较高,在研究期30年内,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占75.48%,退化区域占17.11%,无变化区域占7.41%。赫斯特指数预测未来安远县植被覆盖度将以持续增加为主,研究区整体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聚集状态分布。安远县在植被改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后期还需重点关注植被覆盖度退化区域与空间自相关异常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GEE 像元二分模型 趋势分析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遥感分析
6
作者 杨立富 杨勇 +1 位作者 张瀛丹 孙旭伟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长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生态系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并导致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减弱。自...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也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长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生态系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并导致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减弱。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此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通过对生态系统现状及变化特征的监测,可实现对生态工程实施成效的评价和主要生态问题的识别,有助于提升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及管护决策的科学性。本研究以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在提取2000—2020年生态系统类型与质量参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结构、质量现状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整体以高盖度植被为主,生态系统状况良好。整体上生态系统结构和质量的多年变化幅度均较小,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局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和沼泽面积萎缩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仍处于关键阶段,建议针对生态系统退化区域加大力度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黄河 水源补给区 生态功能 生态成效 遥感
下载PDF
北京市水泉子村地质遗迹特征及地质文化村建设实践
7
作者 冉淑红 贺瑾瑞 +3 位作者 郝春燕 郑艺龙 于兆林 吴家悦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水泉子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北部,该村因泉而得名,四面环山,有着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土地资源和人文资源。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3个大类,下分6类和10个亚类。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前提,从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 水泉子村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北部,该村因泉而得名,四面环山,有着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土地资源和人文资源。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3个大类,下分6类和10个亚类。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前提,从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和组织振兴4个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了地质文化村建设总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泉子村 地质遗迹 地质文化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水文情势变化对宁夏六盘山西麓泥炭地健康状况的影响
8
作者 陆爱国 王鹏 +1 位作者 李蓓 吴宁山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泥炭地是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污染降解能力、保水、蓄水等生态功能。通过前期工作发现,宁夏六盘山西麓地区沉积形成了多片泥炭地。为了解六盘山西麓泥炭地健康状况以及水文情势变化对其影响程度,通过现场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等手段,采... 泥炭地是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污染降解能力、保水、蓄水等生态功能。通过前期工作发现,宁夏六盘山西麓地区沉积形成了多片泥炭地。为了解六盘山西麓泥炭地健康状况以及水文情势变化对其影响程度,通过现场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等手段,采用分权重赋值、标准差归一化法综合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泥炭湿地的形成过程中,排水对泥炭地的损坏较大,其次为淹水时间和水位深度。提出2个建议:①在泥炭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中,要避免各种形式的排水沟形成,保证泥炭地有较好的淹水环境;②要保证泥炭地的淹水时间和有效的水位深度,维持适宜的泥炭地水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泥炭地 湿地保护 宁夏 六盘山西麓
下载PDF
探索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9
作者 何立 黄婕 赵力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63-0166,共4页
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动力共同作用因素影响,形成了种类繁多且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不仅独特,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与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地质遗迹却是一种不可再生性的地质遗产,破坏掉将无法再生,所以合理... 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由于内、外部动力共同作用因素影响,形成了种类繁多且十分珍贵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不仅独特,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与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地质遗迹却是一种不可再生性的地质遗产,破坏掉将无法再生,所以合理的开发地质遗迹,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基于此,本文中简述了我国地质遗迹的属性、分布与发育特点,指出当前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保护对策,以期能为更好的保护地质遗迹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开发与保护 资源
下载PDF
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7-286,共10页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2)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3)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4)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镇) 地质遗迹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安徽淮南舜耕山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特征
11
作者 张子康 顾承串 +4 位作者 吴基文 赵铭 詹润 邵晴晴 张缘缘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9,共11页
安徽淮南舜耕山位于华北克拉通淮南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天然出露与人工剥露地质遗迹数量众多,系统地查明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分布及特征可为区域地质对比研究以及地学科普与旅游规划工作奠定重要基础。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共发现... 安徽淮南舜耕山位于华北克拉通淮南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天然出露与人工剥露地质遗迹数量众多,系统地查明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分布及特征可为区域地质对比研究以及地学科普与旅游规划工作奠定重要基础。文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共发现舜耕山主要地质遗迹点62处,可划分为3大类、8类、14亚类,其中以华北型寒武系—奥陶系典型剖面、碳酸盐岩地貌、断裂构造以及矿业遗址等地质遗迹景观尤为发育,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初步讨论了舜耕山地质遗迹成因及其区域地质背景,为舜耕山地质遗迹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针对舜耕山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远景规划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成因分类 地质背景 地学科普 舜耕山
下载PDF
中国南北过渡带地理结构与范围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百平 姚永慧 +4 位作者 刘俊杰 李佳宇 蒋娅 高美荣 查小春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东西向横穿中国中部的昆仑—秦岭巨型构造系使得我国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南北分异,但目前对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位置和南北过渡带范围的划分仍存在争议。本文对秦巴山地和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与范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了中国... 东西向横穿中国中部的昆仑—秦岭巨型构造系使得我国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南北分异,但目前对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位置和南北过渡带范围的划分仍存在争议。本文对秦巴山地和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与范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了中国南北过渡带的范围和性质。研究表明,中国南北过渡带由西部的秦岭—大巴山系和东部的江淮低山平原两部分组成,以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标志,与之对应的主要气候指标是最冷月均温0~4℃、极端最低气温为-10~-20℃;秦岭南坡下部常绿阔叶树种的出现不是亚热带开始的标志,而是南北植物交错区的开始或者严格意义上南北过渡的开始;江淮地区具有明显的夏季高温、冬季低温的特点,冬季气候指标比夏季温度指标更具控制作用;秦巴山地的存在和江淮地区冬季低温是我国南北过渡带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发育了长约1750 km、平均宽度400 km、面积约70万km2的中国南北过渡带。南北过渡带的概念比南北分界线和北亚热带的提法更能够反映秦巴山地和江淮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也更能体现我国自然地理格局的独特性质,对于认识中国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更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北分界线 中国南北过渡带 秦巴山地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最冷月均温
下载PDF
洞庭湖盆地地下水系统与环境研究综述
13
作者 危润初 王吾乡 +3 位作者 彭向训 欧阳琦 金镇涛 柏道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76-88,共13页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调蓄湖泊,其复杂的地下水系统与突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持续受到关注。本文从洞庭湖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洞庭湖盆地地下水系统结构及洞庭湖区水循环特征、地下水环境及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归纳、总结和讨论了相关研...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重要的调蓄湖泊,其复杂的地下水系统与突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持续受到关注。本文从洞庭湖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洞庭湖盆地地下水系统结构及洞庭湖区水循环特征、地下水环境及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归纳、总结和讨论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洞庭湖地下水系统与环境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洞庭湖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强烈,在此过程中沉积了平均厚度达150 m的第四纪沉积物,塑造了湖区地下水系统的构造与地层格局。区内地下水系统受盆地整体地形、基底构造格局、含水层分布、地表河湖系统等多因素控制,水循环过程非常复杂。受原生地球化学环境、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洞庭湖平原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存在铁、锰、氨氮、硝酸盐等水质因子超标的问题,其中铁、锰与氨氮的含量还呈现出明显的自平原外围向湖盆腹地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规律。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及洞庭湖平原在水资源配置、湿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需求,认为未来洞庭湖地下水系统与环境的研究重点是:1)洞庭湖平原垂向交互带水分交换过程及生物地球化学演替规律;2)复杂河湖系统下洞庭湖地下水系统的尺度分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作用;3)洞庭湖平原多要素耦合作用下湖区平原水环境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构造演化 地下水系统 水循环 地下水环境 重金属
下载PDF
气候作用下的中国南北区域分异:生态、生产、生活
14
作者 郝成元 冯宏豪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6-361,共6页
从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生产活动、个体适生习性3个方面,综述了中国南北区域的分异。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水热组合差异使得秦岭淮河线成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同时还造就了中国南北方土壤发育和河流冰情的差异... 从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生产活动、个体适生习性3个方面,综述了中国南北区域的分异。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水热组合差异使得秦岭淮河线成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同时还造就了中国南北方土壤发育和河流冰情的差异。在产业生产活动方面,农业种植活动如耕地类型、作物种类和熟制都表现出典型的区域分异。同时,这种南北分异在能源工业、民俗建筑风格和交通运输方式上也表现显著。而在个体适生习性方面,身高体型、性格秉性、服饰风格和饮食习性等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淮河 南北分界 自然生态 生产活动 生活习性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环四川盆地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分析
15
作者 王成武 张科 洪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1-33,共13页
为了探索环四川盆地区域内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量化研究各影响因素对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基于环四川盆地2000—2019年的地质公园数据,采用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该区域地质公园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环四川盆地的... 为了探索环四川盆地区域内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量化研究各影响因素对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基于环四川盆地2000—2019年的地质公园数据,采用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该区域地质公园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环四川盆地的地质公园空间分布表现为两个特征:(1)在2005—2019年间,环四川盆地地质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离散分布,总体具有“东多西少”的分散分布状态。(2)在时间变化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即2005—2010年为空间分布较为分散的缓慢发展期和2010—2019年为多核形成的快速发展期。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一步量化研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3)各影响因子的影响强度大小依次为:年降水量>高程值>土壤类型>地质环境分区>公路里程>人均GDP>地貌类型。(4)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大小排序为:年降水量、人均GDP和公路里程数对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有促进作用,高程值与地质公园的发展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四川盆地 地质公园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天水市某区为例
16
作者 李玲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7期9-13,共5页
该文在分析区域地质遗迹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地质文化村建设角度建立地质遗迹资源层次分析法(AHP)定量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评价区内的地质遗迹,并与传统定性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可... 该文在分析区域地质遗迹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地质文化村建设角度建立地质遗迹资源层次分析法(AHP)定量评价模型,采用该模型评价区内的地质遗迹,并与传统定性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地质遗迹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可划分为基础地质大类、地貌景观大类、地质灾害3个大类,5个类,12个亚类,其中Ⅰ级1处,Ⅱ级4处,Ⅲ级10处,Ⅳ级11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类型 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地貌景观
下载PDF
走近冰川之稻城古冰帽
17
作者 张志刚 崔海涛 李奕曼 《地理教学》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稻城古冰帽(99°48′E~100°30′E,29°02′N~30°08′N)位于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的海子山夷平面上(见图1),属于沙鲁里山丘状高原的一部分,海拔4500~4700m,古冰帽北临毛垭坝盆地和理塘盆地,东接甲洼-... 稻城古冰帽(99°48′E~100°30′E,29°02′N~30°08′N)位于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的海子山夷平面上(见图1),属于沙鲁里山丘状高原的一部分,海拔4500~4700m,古冰帽北临毛垭坝盆地和理塘盆地,东接甲洼-康嘎盆地和无量河断裂带,西接希曲和稻城河谷,面积大约3600km2。目前稻城海子山已无现代冰川,但在第四纪期间由于高原隆升、气温、降水的共同耦合作用,该区域曾多次形成古冰帽并留下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山 沙鲁里山 现代冰川 稻城 冰帽 夷平面 甘孜藏族自治州 高原隆升
下载PDF
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
18
作者 辛杰 王雯雯 +7 位作者 王伟 崔亚圣 余浩宇 彭小桂 李乐 雷健 张嫣 杨丽霞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30-136,154,共8页
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查明该市地质遗迹资源状况是保护、利用和管理地质遗迹的前提。基于钟祥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对地质遗迹类型进行划分,介绍其特征并探讨其地学意义。结果表明,钟祥市地质遗迹可划分为3大类、9类、16亚... 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查明该市地质遗迹资源状况是保护、利用和管理地质遗迹的前提。基于钟祥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对地质遗迹类型进行划分,介绍其特征并探讨其地学意义。结果表明,钟祥市地质遗迹可划分为3大类、9类、16亚类,包含51处地质遗迹暨64处地质遗迹景观单体,其中以重要岩矿石产地、地层剖面、岩土体地貌和水体地貌为重点类型,以杨榨累托石矿产地、荆襄磷矿产地、云台观组地层剖面、黄仙洞—水磨坪岩溶地貌最具代表性。钟祥市地质遗迹在岩石学、矿床学、地貌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建议加强地学研究并开发地学研学路线,促进地质旅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学意义 地质旅游 钟祥市
下载PDF
人居环境治理视域下地质文化村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5-1422,共8页
地质文化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衍生出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广设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和规划设计方面,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路径参考。本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视... 地质文化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衍生出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广设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和规划设计方面,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路径参考。本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地质文化村归类于人居环境“景区化治理”的一种形式;其次,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将筛选的39篇“人居环境治理”主题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利用NVivo11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构建了“人居环境治理”主题分析框架;最后,在归纳和借鉴人居环境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响应国家战略”、“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 人居环境 建设路径 景区化治理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云南省沼泽湿地保护优先区识别及空缺分析
20
作者 蒋丽华 吴富勤 +2 位作者 秦燕 郑进烜 宋劲忻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3期77-84,共8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沼泽湿地保护优先区的分布情况,分析并确定其保护空缺区域,为云南省沼泽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热点分析方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等,以泥炭沼泽为标准,确定云南省沼泽湿地保护优先区及其保护空... 【目的】明确云南省沼泽湿地保护优先区的分布情况,分析并确定其保护空缺区域,为云南省沼泽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热点分析方法、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等,以泥炭沼泽为标准,确定云南省沼泽湿地保护优先区及其保护空缺。【结果】云南省沼泽湿地保护优先区共1491.84 hm^(2),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600.79 hm^(2))、丽江市(225.06 hm^(2))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114.14 hm^(2)),滇东南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308.58 hm^(2)),以及滇东北的昭通市(138.00 hm^(2));现有的自然保护地覆盖了932.58 hm^(2)的保护优先区,仍有559.26 hm^(2)的保护空缺,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丽江市(225.06 hm^(2))、迪庆藏族自治州(150.40 hm^(2))和滇东北的昭通市(138.00 hm^(2))。【结论】建议在永善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香格里拉市的沼泽湿地保护空缺区域申报国家级或省级重要湿地,适当扩建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县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保护优先区 自然保护地 云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