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区典型植被蒸散及水量平衡分析
1
作者 屈柳燕 贾绍凤 +3 位作者 李润杰 温军 周秉荣 权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植被蒸散对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和水量平衡有直接影响。为探讨三江源区不同植被蒸散时程分配及其水量平衡特征,以灌丛(金露梅、置疑小檗、鬼箭锦鸡儿、乌柳)、草地(星星草、针茅、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芨芨草、冰草、丛生薹草、高山蒿草... 植被蒸散对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和水量平衡有直接影响。为探讨三江源区不同植被蒸散时程分配及其水量平衡特征,以灌丛(金露梅、置疑小檗、鬼箭锦鸡儿、乌柳)、草地(星星草、针茅、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芨芨草、冰草、丛生薹草、高山蒿草)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采用蒸渗仪法对其实际蒸散进行测量,应用Angstrom太阳经验公式与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凝结水,研究了其蒸散量及时程分配规律,探讨了不同植被下垫面的水量平衡特征。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凝结水普遍存在且全年都在发生,各地年凝结水量的变化范围为28.47~56.88 mm,凝结水日发生概率为75.68%~95.90%。(2)植被年蒸散量空间分布不均,年蒸散量的变化范围为396.20~707.69 mm,夏季(6—8月)蒸散量占全年蒸散量的41.69%~70.74%。(3)水量平衡特征空间异质性明显,金露梅与置疑小檗、鬼箭锦鸡儿与乌柳的水量平衡特征基本一致,不同牧草间水量平衡特征不一致。整体来看,植被蒸散量高于降水量与凝结水量之和,各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消耗(8.04~67.6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蒸散 凝结水 水量平衡
下载PDF
地表基质调查分层及分层测试指标体系设计与构建
2
作者 刘玖芬 赵晓峰 +11 位作者 侯红星 秦天 陈占生 徐立明 杨柯 孔繁鹏 刘晓煌 卢兵 李子奇 刘佳 包茹意 郝爱兵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9,共14页
地表基质是地球表层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载体,地表基质调查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明确地表基质调查分层及分层测试指标是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的基础。本文基于地表基质调查的内涵和目标定位,深入分析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全国第三次土... 地表基质是地球表层物质与能量循环的主要载体,地表基质调查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明确地表基质调查分层及分层测试指标是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的基础。本文基于地表基质调查的内涵和目标定位,深入分析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和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等调查深度和测试指标;利用近三年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在吉林省梨树县、辽宁省丹东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个地表基质调查试点项目实测数据,运用变动系数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地表基质层的地球化学元素垂向变化特征,结合表生地质作用(风化为主)最大深度、地表植被根系最大深度、浅层地下水位波动下限、基岩顶面深度等因素,将地表基质在垂向上大致分为三层:表层(0~2m)、中层(2~10m)和深层(10~20m),基岩埋深浅于20m则以揭露到基岩为准;表层(0~2m),称为生产层,包括支撑农业生产的耕作层,主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以收集资料为主;中层(2~10m),称为生态层,主要支撑植被生长和群落演替,服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格局优化,是地表基质调查的重点;深层(10~20m),称为沉积层,主要研究地表基质从基岩—深层—中层—表层演替规律和特征,以部署少量工程控制为宜。基于地表基质分层调查意义,结合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提出4+N型地表基质分层测试指标体系,即4类必测指标和针对特殊工作需要的N类选测指标,以期加快推进地表基质调查标准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基质 地表基质调查 地表基质调查分层 分层测试指标
下载PDF
基于人地耦合协调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分区研究——以吉林省梨树县为例
3
作者 王唯宇 刘兆顺 +2 位作者 李想 李莹雪 金欣悦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2期209-221,共13页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东北黑土平原腹地,是黑土地保护的示范区域,发挥着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基于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等数据,形成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功能重要性、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耦合度等的聚类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东北黑土平原腹地,是黑土地保护的示范区域,发挥着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基于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等数据,形成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功能重要性、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耦合度等的聚类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将该区域分为6个生态修复单元,分别为:东辽河流域中游农田保护修复区;南部生态保护修复区;东南部水源涵养保护区;西部防风固沙、人地协调保护修复区;中西部水土保持、人地协调修复区;中东部水源涵养修复区.在明确各分区主导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区施策,提出水环境生态修复、增加水源涵养林等措施,保证区域粮食安全,为类似的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耦合协调度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吉林省
下载PDF
基于因子法的绵竹市地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显菊 刘严松 +3 位作者 邵青青 何星慧 聂诗音 沈茜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171-177,192,共8页
地质旅游资源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对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绵竹市位于龙门山东侧,区内地质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征明显。选取绵竹市为... 地质旅游资源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对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绵竹市位于龙门山东侧,区内地质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征明显。选取绵竹市为研究对象,结合ArcGis软件对区内地质旅游资源进行核密度分析,基于叠加分析法探讨其分布特征与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植被覆盖、河流交通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总结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绵竹市地质旅游资源共计243处,包括4个主类、12个亚类、33个基本类型,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31处,一般级旅游资源212处,优良级和普通级旅游资源覆盖4个主类。基于空间统计分析,区内地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为“连片状”发展趋势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呈现“四大两小”的分布特征,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也存在差异;地质旅游资源分布规律与其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耦合关系,受各类因素综合作用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坡度、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交通是影响绵竹市地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绵竹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能更好的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叠加分析法 绵竹市
下载PDF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省郑州市地质旅游资源利用新思路
5
作者 石晨霞 高永利 +2 位作者 吕国娟 张睿 章秉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3-546,共14页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地质如何助力旅游业发展是长期以来地学界研究的方向。地质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郑州市乃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利用,因缺少系统性和文化内涵而难以发挥其重... 文旅融合发展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地质如何助力旅游业发展是长期以来地学界研究的方向。地质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在郑州市乃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利用,因缺少系统性和文化内涵而难以发挥其重要价值。河南省郑州市地质旅游与地质文化资源专项调查成果证实,地质多样性是决定地质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地质+”利用模式下,地质学较强的专业性是其不易于被普通大众接受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遭遇的瓶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地质旅游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机遇。基于地质多样性理论,提出以“+地质”为基础的“地质基因注入法”,为地质旅游资源利用开辟了新思路:(1)通过自然、文化和地质的融合研究,整合郑州市地质旅游资源,构建“三区块七板块”的地质旅游新格局;(2)以地质多样性为魂,形成以“+地质”为主线的黄河科学故事体系;(3)让地质旅游资源在讲好科学与历史文化故事中既要做好主角,更要做好配角,让地质背景与古环境故事成为多样化资源开发保护与高质量利用的奠基石和助力器。研究成果为郑州市地质基因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其他地区地质资源对旅游业的促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 地质旅游资源 利用 新思路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试点编制存在的困难及建议探讨
6
作者 陈洁 李春友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2021年我国开始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试点编制工作。在试点编制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包括:报表编制体系及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数据采集...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2021年我国开始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平衡表试点编制工作。在试点编制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包括:报表编制体系及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数据采集及核算方法不够完善、填报平台有待优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建议,包括完善组织体系,明确编报职责;优化报表框架,规范核算方法;改进系统功能,提高编报质量;挖掘区域特色,推动价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自然资源核算 试点编制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
7
作者 陈永贵 戴晓琴 朱玉香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目的】分析1985—2021年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方法】以1985—2021年陆地卫星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ERSEI)对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遥感... 【目的】分析1985—2021年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方法】以1985—2021年陆地卫星Landsat-5TM和Landsat-8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利用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ERSEI)对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利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ERSEI变化趋势的方向和显著性。【结果】1985—2021年,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ERSEI的平均值介于0.48~0.62,增速为0.024/10 a。ERSEI在空间上呈四周区域高、中部区域低的分布模式,中原城市群的西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的ERSEI较低,而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ERSEI较高。大部分地区的ERSEI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11.48%,仅有5.76%的区域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33.16%区域的ERSEI相对稳定。【结论】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在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区,受城市扩张、热岛效应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出现了显著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 时空变化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明 罗浩然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综述了高光谱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服务与应用。首先,介绍了高光谱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包括高光谱数据获取与处理、高光谱类型与特征识别等。随后,重点关注了高光谱遥感在不同自然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包括植被覆盖、土地利... 综述了高光谱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服务与应用。首先,介绍了高光谱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包括高光谱数据获取与处理、高光谱类型与特征识别等。随后,重点关注了高光谱遥感在不同自然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包括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此外,还讨论了高光谱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优势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高光谱 自然资源 数据获取与处理 应用
下载PDF
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9
作者 潘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72-0174,共3页
地理信息大数据,作为当前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工具。地理信息大数据通过整合和分析海量的空间数据,为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信息大数据... 地理信息大数据,作为当前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工具。地理信息大数据通过整合和分析海量的空间数据,为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方向,然后讨论了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推动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大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 应用策略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柏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212-0215,共4页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融入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利用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助于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在遥感监测技术利用的过程中要根据技术本身的重...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融入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利用遥感技术不仅可以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助于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在遥感监测技术利用的过程中要根据技术本身的重要优势,对图像进行精准性的处理,提取自然资源要素的信息,然后再配合外业调查验证的方式,剔除干预信息,保证最终数据的可操作性。综合分析自然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有效的优化现有的工作模式,进一步的满足确权登记的需要,实现自然资源信息的有效管理,彰显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遥感技术的科学实施,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模式,突出遥感技术的利用价值,保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方法
下载PDF
桂林南边村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
11
作者 姜盛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63-0066,共4页
本文聚焦于桂林南边村地质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强调了保护泥盆—石炭系辅助层型剖面的重要性。文中指出了保护区在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中的价值,并强调了制定有效保护策略和可持续利用方法的紧迫性。文档讨论了保护区边界划定不清、环境... 本文聚焦于桂林南边村地质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强调了保护泥盆—石炭系辅助层型剖面的重要性。文中指出了保护区在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中的价值,并强调了制定有效保护策略和可持续利用方法的紧迫性。文档讨论了保护区边界划定不清、环境破坏和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倡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管理、定期监控和系统性修复,以保持这一关键地质点的完整性,并增强其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资源保护 泥盆—石炭系辅助层型剖面
下载PDF
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区划
12
作者 李霄 王晓光 +5 位作者 何海洋 王长琪 朱巍 蔡贺 陈麟 唐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5-2173,共9页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耦合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结果进一步实现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为中等—强,占全区面积的98%,地下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制约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界河塌岸等地质灾害风险和易发性较低。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宜居型和农业型3类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控等措施,为促进边境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边境 口岸城市 地质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功能区划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时空动态遥感监测研究
13
作者 陶艳成 潘良浩 +2 位作者 刘文爱 孙仁杰 葛文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 为全面了解和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广西海岸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扩散趋势,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基于多源多时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进行时空动态监测,并结合历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2010、2013、2016、2019年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分别为46.90、204.05、331.23、608.75、776.99、1320.79 hm 2;2001-2019年,互花米草面积增加了1273.89 hm 2,年均增长率为20.38%。2019年,北海市海岸带互花米草总面积为1317.06 hm 2,占广西互花米草总面积的99.72%;钦州市互花米草面积为3.68 hm 2;互花米草已入侵防城港市,面积约为0.05 hm 2。丹兜海、铁山港湾、廉州湾及北海银滩至营盘镇近岸滩涂是互花米草集中扩张区,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近岸滩涂及北海市涠洲岛均已出现互花米草零星斑块;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扩散有所减缓,而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仍处于增长阶段。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入侵仍处于快速扩张状态,且呈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时空动态 高分辨率遥感监测 广西海岸带
下载PDF
基于GIS平台的上海市菜鸟驿站空间特征分析
14
作者 王洁 吕阳阳 +2 位作者 杨奕杰 王杰 沈蔚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114-122,共9页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商时代的到来,线下物流快速发展,但城镇“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依旧存在,菜鸟驿站便应运而生。上海作为我国大型物流枢纽城市,探究其菜鸟驿站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更具有代表性。研究基于上海市的菜鸟驿站POI(Point o...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商时代的到来,线下物流快速发展,但城镇“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依旧存在,菜鸟驿站便应运而生。上海作为我国大型物流枢纽城市,探究其菜鸟驿站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更具有代表性。研究基于上海市的菜鸟驿站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利用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近邻分析等空间分析与文本分析等方法,解析上海市菜鸟驿站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90%的菜鸟驿站分布于距离服务对象150 m的范围内,数量与服务对象设施最近出入点的距离成反比;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因素影响,菜鸟驿站站点分布极其不均衡,大致呈南—北走向;菜鸟驿站站点在主城区和郊区分布呈现“多核心集聚模式”,两者分布差异较大;驿站站点的分布不均衡,与城市规划布局高度重合,其数量与城区人口数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此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菜鸟驿站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POI 菜鸟驿站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GEE平台和RSEI模型的淅川县生态空间格局演化与评估
15
作者 张大志 包民伟 +2 位作者 付一鸣 张山 王昭 《河南科学》 2023年第5期654-662,共9页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与输水安全和工程效益息息相关,需要透彻理解该地区生态空间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机理.利用GEE平台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分析并刻画了1990—...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其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与输水安全和工程效益息息相关,需要透彻理解该地区生态空间及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机理.利用GEE平台土地利用数据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分析并刻画了1990—2021年间淅川县生态空间格局演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丹江口水库东部边缘区是生态空间转化较为剧烈的区域,且转换关系时间分异较为明显,1990—2000年间主要为生态用地向半生态/弱生态用地的转换;2010年后则主要是半生态用地向生态用地的转换.②淅川县的RSEI整体呈现增加态势,且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1990—2008年的RSEI均值为0.65,在2008—2021年时的RSEI均值增加到了0.70,表明淅川县的生态质量有所上升.③在1990—2000年间,厚坡镇东部、西簧乡和毛堂乡生态质量有所下降,但在2000年后出现好转;在2010—2021年间,全县各地生态质量提升面积最为明显.本研究对淅川县长期以来的生态状况进行分析,提升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精度和深度,为进一步掌握该地区生态演变机理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 生态空间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基于塔基视频的自然资源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陈慧玲 戚知晨 +3 位作者 韩雪 冯宁宇 阮婧 李春婷 《自然资源信息化》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塔基视频是自然资源实时化、智能化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监控点位存在布设不科学、视频目标检测技术不成熟、单目监控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塔基视频的监管作用。针对塔基摄像头在自然资源智能监测应用中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 塔基视频是自然资源实时化、智能化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监控点位存在布设不科学、视频目标检测技术不成熟、单目监控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塔基视频的监管作用。针对塔基摄像头在自然资源智能监测应用中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以下3项关键技术:通过引入空间特征信息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监控摄像选址;通过构建建设行为目标检测模型并引入目标过滤策略,提升智能目标检测精度;基于投影矩阵变换理论,实现多倍焦距单目监控摄像机远距离定位。应用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关键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可用性,能够为基于塔基视频的自然资源智能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基视频 自然资源 布设优化 目标检测 空间定位
下载PDF
村镇土地统一智能调查模式及其应用
17
作者 唐铁 刘敏 +2 位作者 彭笃明 廖丹霞 张禾裕 《国土资源导刊》 2023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顶层设计,基于“感知-互联-认知”逻辑,提出了一套村镇统一智能调查模式。该模式通过集成村镇土地权籍信息自主采集与处理技术、村镇土地多维度多要素可追溯调查技术以及高分遥感智能主动调查监测技术,创... 本文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顶层设计,基于“感知-互联-认知”逻辑,提出了一套村镇统一智能调查模式。该模式通过集成村镇土地权籍信息自主采集与处理技术、村镇土地多维度多要素可追溯调查技术以及高分遥感智能主动调查监测技术,创新构建了东部发达地区土地精准调查、中部两型社会地区土地综合调查、西部快速发展地区土地高效调查一体化的“资源-生态类”和“村镇土地权益类”两种统一调查子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该模式在“省-市-县-乡-村”多层级,在国土变更调查、农村宅基地和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耕地保护一张图更新等不同领域业务中的应用,推动并展望我国村镇土地调查技术迈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智能调查 调查模式 调查监测体系 跨领域 多层级
下载PDF
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在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毛龙 汪胜兰 +3 位作者 邱晓峄 陶卓琳 冯永忠 黄银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4-513,共10页
随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我国全面展开,生态恢复力的评价成为指导地方生态修复措施的重要前提和支撑。省域层面上,由于各省包含的地域类型多样,准确构建评价模型、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极其重要。以地域类型最丰富的甘肃省为例,基于甘肃省87... 随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在我国全面展开,生态恢复力的评价成为指导地方生态修复措施的重要前提和支撑。省域层面上,由于各省包含的地域类型多样,准确构建评价模型、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极其重要。以地域类型最丰富的甘肃省为例,基于甘肃省87个县域生态系统指标数据,综合运用Fragstats、ArcGIS及Geoda软件,对甘肃省全域及不同区域单元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恢复力指数均值为0.45,生态恢复力水平总体处于“一般”等级,地理分布上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逐步降低的空间特征;甘肃省生态恢复力莫兰指数(Moran’s I)为0.95,反映甘肃省生态恢复力有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呈现明显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两极分化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主要出现在甘肃东南部,而低-低集聚主要出现在甘肃西北部区域。研究揭示了甘肃省当前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及区域空间差异,并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单位分别提出生态修复建议,以期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修复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恢复力 空间分异 生态修复 甘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气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奋飞 魏登峰 +1 位作者 韩伟 王菲菲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9-33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能源,通过对其中延长油气区地热资源赋存状态研究,发现区内主要有西部白垩系碎屑岩和东部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两套热储层;岩石热导率与地层岩石的成岩程度、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地温梯度为2.73~3.50℃/1...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能源,通过对其中延长油气区地热资源赋存状态研究,发现区内主要有西部白垩系碎屑岩和东部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两套热储层;岩石热导率与地层岩石的成岩程度、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地温梯度为2.73~3.50℃/100m,整体显示北高南低,与地层埋深呈正相关;大地热流值为57.28~86.18mW/m^(2),具有明显的东西向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热资源东部优于西部,可具体划分浅层低温有利区、中层中低温有利区和中深层中温有利区等3类地热资源有利区。结合油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实例,认为对这些有利区内的废弃井加以改造利用,可降低地热开发工程成本,在地热发电、工业利用及三产养殖等方面实现地热资源梯级利用,有望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互联网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油气区 地热 废弃井利用 清洁能源
下载PDF
海洋自然资源调查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20
作者 邹亮 陈斌 +5 位作者 仇建东 胡睿 徐刚 岳宝静 王蜜蕾 薛碧颖 《标准科学》 2023年第7期43-47,共5页
海洋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能、水化学资源等自然资源。在新的历史阶段,海洋自然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日益凸显,在探索海洋的同时与其相关的调查和评价标准也不断涌现。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海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 海洋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能、水化学资源等自然资源。在新的历史阶段,海洋自然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日益凸显,在探索海洋的同时与其相关的调查和评价标准也不断涌现。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现行海洋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和要求,提出了3种构建海洋自然资源调查标准体系的方法,初步探讨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为海洋自然资源调查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自然资源 调查评价 标准体系 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