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5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科学》首次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Q1区
1
作者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230-230,共1页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的数据显示,《生态科学》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1.765(影响因子学科排序14/94),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134(影响因子学科排序18/94),期刊的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为15/94,...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的数据显示,《生态科学》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为1.765(影响因子学科排序14/94),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134(影响因子学科排序18/94),期刊的影响力指数(CI)学科排序为15/94,均为创刊以来最高,首次进入Q1分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对每个学科期刊按照影响力指数排序,并按期刊数量等分为4个区(Q1、Q2、Q3、Q4),其中Q1区为本学科影响力指数排名前25%,更加客观地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相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力指数 学科期刊 复合影响因子 生态科学 工程技术 期刊数量 数据显示 综合影响因子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2
作者 郑进烜 蔡文婧 +5 位作者 郑静楠 李柱存 秦燕 王勇 余昌元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云南省
下载PDF
Does a General Temperature-Dependent Q10 Model of Soil Respiration Exist at Biome and Global Scale? 被引量:37
3
作者 Hua CHEN Han-Qin T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288-1302,共15页
Soil respiration (SR) is commonly modeled by a Q10 (an indicator of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function in ecosystem models. Q10 is usually treated as a constant of 2 in these models, although Q10 value of SR often ... Soil respiration (SR) is commonly modeled by a Q10 (an indicator of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function in ecosystem models. Q10 is usually treated as a constant of 2 in these models, although Q10 value of SR ofte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s.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a general temperature- dependent Q10 model of SR exists at biome and global scale. In this paper, we have compiled the long-term Q10 data of 38 SR studies ranging from the Boreal, Temperate, to Tropical/Sublropical biome on four continents. Ou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general temperature-dependent biome Q10 models of SR existed, especially in the Boreal and Temperate biomes. A single-exponential model was better than a simple linear model in fitting the average Q10 values at the biome scale. Average soil temperature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Q10 value than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in these models, especially in the Boreal biome. Soil temperature alone could explain about 50% of the Q10 variations in both the Boreal and Temperate biome single-exponential Q10 model. Q10 value of S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temperature but at quite different rates among the three biome Q10 models. The k values (Q10 decay rate constants) were 0.09, 0.07, and 0.02/℃ in the Boreal, Temperate, and Tropical/Subtropical biome,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Q10 value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soil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Boreal biome, the second in the Temperate biome, and the least sensitive in the Tropical/ Subtropical biome. This also indirectly confirms that acclimation of SR in many soil warming experiments probably occurs. The k value in the "global" single-exponential Q10 model which combined both the Boreal and Temperate biome data set was 0.08/℃. However, the global general temperature-dependent Q10 model developed using the data sets of the three biomes is not adequate for predicting Q10 values of SR globally. The existence of the general temperature-dependent Q10 models of SR in the Boreal and Temperate biome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deling SR, especially in the Boreal biome. More detail model runs are needed to exactly evaluate the impact of using a fixed Q10 vs a temperature-dependent Q10 on SR estimate in ecosystem models (e.g., TEM, Biome-BGC, and P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temperature biome Q10 model global Q10 model simple linear model single-exponentialmodel soil respiration (SR) soil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Q10).
原文传递
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新 姚抒含 +5 位作者 徐金涛 张万磊 杨雯 王众 李微微 谭法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91,共17页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无共有优势种。6月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7.48×10^(4)个·m^(-3),9月为316.99×10^(4)个·m^(-3),浮游植物丰度的空间分布整体均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物种演替明显,且6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大于9月。冗余分析(RDA)显示,造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6月和9月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盐度、温度、活性磷酸盐和悬浮物。6月海水环境特征为低温高盐水,磷酸盐质量浓度较低,而悬浮物质量浓度较高;9月海水环境特征为高温低盐水,活性磷酸盐较充足,悬浮物质量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近岸海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黄河口西南侧小岛河河口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左涛 张贝叶 +2 位作者 王俊 左明 王安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6-3097,共12页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退化最严重及受关注度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牡蛎礁修复亦成为国际海洋生态修复的热点。掌握牡蛎自然种群状况及动态变化是评估牡蛎礁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状况相关的背景资料较...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退化最严重及受关注度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牡蛎礁修复亦成为国际海洋生态修复的热点。掌握牡蛎自然种群状况及动态变化是评估牡蛎礁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状况相关的背景资料较为缺乏。在黄河口西南侧的小岛河河口新发现天然活体牡蛎礁,但该牡蛎礁曾被大规模的商业采捕,亟需推进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研究工作。基于2021年11月对该牡蛎礁开展的牡蛎种群生态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该牡蛎礁分布有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牡蛎礁上以活体牡蛎为主,死亡牡蛎壳体数仅占6.1%—6.7%。活体牡蛎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11±778)个/m^(2)和(21.97±30.43)kg/m^(2),近江牡蛎较多,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比55.7%和76.4%。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年龄分别介于0+—4+龄和0+—2+龄,它们都以壳高介于30—40 mm及壳质量<5 g的0+龄个体数量居多(>80%)。近江牡蛎的壳体形态参数均值都高于同龄组长牡蛎的相应值。两种牡蛎壳体均呈负异速增长,不同龄级的壳体延展方向不同。拟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得到,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渐近壳高分别为286 mm和173 mm,估算的拐点年龄分别为5.47龄和2.56龄,两种牡蛎的生长曲线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小岛河河口的天然牡蛎礁的牡蛎自然种群资源较丰富,具有高密度、低龄和低死亡率等特点,有较好的活力和扩张潜力,有利于被采捕后的礁体的恢复。两种牡蛎中,近江牡蛎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较长的生长年龄,对礁体形成和扩繁可能更为重要。建议对该天然牡蛎礁及牡蛎种群开展周期>3年的原位保护、修复和连续监测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长牡蛎 种群结构 牡蛎礁 黄河口
下载PDF
西藏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洋 安瑞志 +2 位作者 王陈 潘成梅 巴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湖泊不同空间维度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选取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高寒冰山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地点,2020年7月进行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采集,共采集水平和垂直维度浮游植物水样275个,结合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比(PC)以及点相关系数(φ)等方法,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5属8种,均属于硅藻门;(2)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可分为3大生态位类群,水平维度对二维生态位宽度影响较明显;(3)在水平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高,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生态位重叠度达到有意义的种对比例较低,具有明显的异质性;(4)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响应速率在水平维度上形成正反馈,在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上形成负反馈,表明巴松错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存在多稳态,垂直和水平-垂直维度群落较水平维度更稳定;(5)夏季浮游植物群落总体处于演替初期,有正向演替趋势,物种间联结性不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湖泊优势种生态位和群落多稳态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结 巴松错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命:演化方式、危险与伦理考量 被引量:2
7
作者 舒红跃 张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最主要的分类之一。在存在论层面,弱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的技术手段,而强人工智能则是如同其他生命一样,可在真实世界中生存的人工的智能生命。按照生命演化史上其他生命,特别是人类的进化模式... 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是目前人工智能研究最主要的分类之一。在存在论层面,弱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的技术手段,而强人工智能则是如同其他生命一样,可在真实世界中生存的人工的智能生命。按照生命演化史上其他生命,特别是人类的进化模式,作为生命的人工智能的演变不应是奇点式突变,而应是渐进式进化。如果说弱人工智能的威胁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新的技术威胁,那么人工智能生命的威胁则在于生命演化史上首次可能出现类人类和后人类生命,这改变了人类在生命演化史上的价值和意义。后人类生命的出现,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在人类视角和生命共同体视角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命 演化 伦理考量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的极区海洋生物泵运转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陈敏 范玲芳 +6 位作者 王博 陈阳军 张润 方仔铭 杨伟锋 郑敏芳 陈梦雅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1,共9页
生物泵是极区海洋净吸收大气CO_(2)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连接海洋上层和底栖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近10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独特指示功能,系统地开展普里兹湾、阿蒙森海、宇航员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等... 生物泵是极区海洋净吸收大气CO_(2)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连接海洋上层和底栖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近10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独特指示功能,系统地开展普里兹湾、阿蒙森海、宇航员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等南北极海域生物泵运转规律及维系机制的研究,探究了生物固碳、颗粒有机碳输出、有机物降解、营养盐再生和有机物埋藏等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揭示了淡水组分、颗粒物浓度和痕量营养盐Fe等环境因子对生物泵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冰融水、冰川融水/河水等淡水组分通过改变水体层化、光可获得性和营养盐供给等影响了生物固碳速率、Fe吸收速率和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的空间变化;有机物降解及硝化作用主导着营养盐再生过程;南极底层水形成和颗粒物跨陆架输送影响生物泵的表-底耦合状况。同时,面对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亟待加强生物泵与食物网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准确掌握极区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规律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泵 放射性核素 稳定同位素 南大洋 北冰洋
下载PDF
服务于“蓝色种业”的海洋生物技术
9
作者 秦松 孙林 +3 位作者 王亚军 刘正一 王寅初 张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总结面向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的精准育种是未来十年国际海水养殖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应积极应对、调整部署,为世界规模第一的“蓝色农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创新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技术 种业 海水养殖 蓝色农业
下载PDF
可见光光色对南极磷虾集群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刘子俊 汪佳丽 +4 位作者 马振玲 王晓敏 袁军亭 许柳雄 朱国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7,共10页
南极磷虾为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但有关南极磷虾反馈光色的机制研究极为缺乏。为了加深对该物种生态学的理解,本研究通过海上现场水箱暂养的方式探究了可见光光色对南极磷虾集群行为的影响。利用光学立体相机同步获取磷虾集群... 南极磷虾为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但有关南极磷虾反馈光色的机制研究极为缺乏。为了加深对该物种生态学的理解,本研究通过海上现场水箱暂养的方式探究了可见光光色对南极磷虾集群行为的影响。利用光学立体相机同步获取磷虾集群影像,借助摄影测量技术完成南极磷虾个体关键特征点几何信息的高精度自动量测,进而得到可见光中短波蓝光至长波红光间不同光色下集群内个体间距及其游泳倾角。结果显示,磷虾群的绝对个体间距为(14.51±9.71)cm,相对个体间距为(2.84±1.51)BL,不同光照下的游泳角度为(46.08±35.50)°,并且主要集中在60°左右。研究表明,光色会影响南极磷虾集群内个体的间距,短波蓝光和长波红光间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长波的红光,蓝光的趋向性更佳,但游泳倾角在不同的光色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野外南极磷虾集群的大小规模以及提升声学评估中目标强度(TS)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集群 光色 立体成像 游泳角度
原文传递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种子灌浆与发芽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丹 陈垣 +4 位作者 郭凤霞 梁伟 赵小强 景岩 樊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抗抑郁中药的基原植物,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微小。为了揭示贯叶金丝桃种子发育规律,明确种子适宜采收期,以甘肃礼县栽培的2年生贯叶金丝桃为研究对象,于开花后第5天开始,每隔3 d测定种子粒重变化动态...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抗抑郁中药的基原植物,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微小。为了揭示贯叶金丝桃种子发育规律,明确种子适宜采收期,以甘肃礼县栽培的2年生贯叶金丝桃为研究对象,于开花后第5天开始,每隔3 d测定种子粒重变化动态,并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最后测定各时期采收种子的发芽指标。结果表明:贯叶金丝桃种子灌浆持续期44 d,籽粒干质量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开花后第5~11天为渐增期,第11~32天为快增期,第32~44天进入稳增期后略有下降。在灌浆过程中,种子鲜质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花后第32天达到最大值0.2697 g;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呈波动趋势,种子干质量与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开花后44天达到最大,发芽势在开花后41天达到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与灌浆持续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甘肃礼县贯叶金丝桃繁种时以开花后44天左右(8月9日前后)为种子采收适宜期,过早采收和延迟采收均影响种子发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金丝桃 种子灌浆 发芽特性 采收期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秦巴山片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地形梯度特征
12
作者 张静 秦公伟 +2 位作者 苏雪萌 徐增让 成升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2-342,352,共12页
[目的]秦巴山片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加强生态敏感性评价,揭示其地形梯度特征,对于山区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高地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方法]借助GIS技术,以土地利用/覆被、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数据为基础,... [目的]秦巴山片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加强生态敏感性评价,揭示其地形梯度特征,对于山区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高地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方法]借助GIS技术,以土地利用/覆被、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数据为基础,综合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法、熵权法、空间叠置法等,评价区域生态敏感性,并进行敏感性功能区划。[结果](1)2000-2018年秦巴山片区生态敏感性呈现波动性变化,2010年以后生态敏感性有所降低;(2)水平方向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巴山山区县生态敏感性高于秦岭山区县;(3)垂直方向上,随着地形的增加,生态敏感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态势;在海拔900 m附近最高;重度以上生态敏感性在地表切割深度75~200 m和坡度15°~25°分布面积最广;(4)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将秦巴山片区分为重点建设区、适度开发区、水土保持区、一般生态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归纳各功能区土地利用和生态敏感性特征,并提出生态保护对策。[结论]未来要持续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坡度15°以上和中低地形位区域的山水林湖田草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 秦巴山片区
下载PDF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相关概念与修复模式的探讨
13
作者 李永祺 唐学玺 +1 位作者 张鑫鑫 童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也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海洋生态系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以及生态修复与退化海洋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深入...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也是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海洋生态系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以及生态修复与退化海洋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提升科学认知、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强适应性管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修复工程的实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适应性管理 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天津于桥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变化及其与束丝藻消长的关系
14
作者 魏朝军 邱鹏飞 +5 位作者 王府臣 乔之怡 展雪玲 冯伟松 李仁辉 龚迎春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4,共11页
为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背景下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与水华藻类束丝藻的消长关系,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动物、束丝藻和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共鉴定后生浮游动物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属),占总物种数的70.83%;... 为研究天津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背景下浮游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与水华藻类束丝藻的消长关系,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对于桥水库浮游动物、束丝藻和环境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共鉴定后生浮游动物72种(属),其中轮虫51种(属),占总物种数的70.83%;枝角类10种,桡足类11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13.89%和15.28%。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疣毛轮虫(Synchaeta sp.)、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是于桥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5-9月较高,11月和3月较低。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总氮、亚硝态氮、总磷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因子(P<0.01)。2018年束丝藻平均密度3.07×10^(7)个/L,2019年束丝藻平均密度上升至12.1×10^(7)个/L,束丝藻丰度在5月左右开始上升,9月后开始下降,变化趋势与浮游动物相似。浮游动物尤其是浮游甲壳类密度和生物量与束丝藻密度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直接或间接受到束丝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束丝藻 于桥水库
下载PDF
“四个自信”融入“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玉 马静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在全球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程作为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支撑,为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科学概念、术语及数据,传统教学模式显得枯燥乏味,加之学习监管机制的薄弱... 在全球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程作为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领域的重要理论支撑,为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契机。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科学概念、术语及数据,传统教学模式显得枯燥乏味,加之学习监管机制的薄弱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不足。“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对新时代中国发展道路和方向的高度概括和指引。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高尚情操的新时代人才,增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课程组深入挖掘“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程与“四个自信”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切入点,精心设计“考—讲—问—答—评”5个教学环节,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四个自信”的深度融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思政素养的同步提升。教学实践表明,将“四个自信”融入“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拓宽了课程的知识维度和深度,提升了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深刻认同与自豪感,增强了他们的“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自信” 全球变化生态学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教学
下载PDF
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16
作者 傅建军 安睿 +3 位作者 朱文彬 王兰梅 罗明坤 董在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5—9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科研实验基地主养鲤(Cyprinus carpio,“福瑞鲤2号”)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5—9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科研实验基地主养鲤(Cyprinus carpio,“福瑞鲤2号”)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威1号”)、套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H.nobilis),采用人工投喂的常规鱼种培育池塘中,每间隔15~25 d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主要养殖阶段池塘总氮和氨氮浓度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亚硝酸氮含量在养殖周期内浓度均较低,总磷先上升、后下降。实验中共检测到浮游植物8门77属,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浮游动物5类72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为主。基于浮游生物密度的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显示,实验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变化,优势种及其密度变化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总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影响浮游植物丰度(P<0.05);水温、p H和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影响浮游动物丰度(P<0.05)。14个浮游生物优势种的密度与水体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序性变化明显,水体理化指标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套养模式下池塘的水质监测和调控及养殖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RDA分析
下载PDF
安徽花亭湖浮游生物调查及水质分析
17
作者 凌俊 胡玉婷 +6 位作者 江河 汪长祥 童开满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汪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 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蓝藻门最多(47.06%),其次是绿藻门(27.45%)和硅藻门(11.77%)。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57×10^(6)cell/L、5.24 mg/L。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放射微囊藻(Microcystisbotrys)、挪氏微囊藻(Microcystis novacekii)、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崎岖鱼腥藻(Anabaena inaequalis)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优势度分别为0.476、0.043、0.035、0.023、0.054和0.071。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季节差异不明显,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夏季大于秋季。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15科15属23种,包括节肢动物6种、轮虫11种、原生动物5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8.44个/L和4.33 mg/L。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共3种,分别为轮虫纲的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节肢动物门的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无节幼体(Nauplius),其优势度分别为0.256、0.042和0.223。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是夏季大于秋季。综合判断花亭湖水体为中营养偏清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生物多样性 资源调查 花亭湖
下载PDF
肌酸相关基因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18
作者 谢冰花 尹乔 +2 位作者 陈佳 赵新 戴忠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02-407,共6页
肌酸能够维持细胞中ATP的平衡,在细胞能量代谢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肌酸合成和转运异常会引起肌酸缺乏综合征,造成神经发育迟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截至目前,肌酸相关调控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模式尚不清楚.前期通过筛选转录组数据库... 肌酸能够维持细胞中ATP的平衡,在细胞能量代谢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肌酸合成和转运异常会引起肌酸缺乏综合征,造成神经发育迟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截至目前,肌酸相关调控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模式尚不清楚.前期通过筛选转录组数据库,初步发现肌酸相关基因Slc6a8、Gatm和Gamt主要表达在少突胶质谱系细胞中.为验证这一发现,通过RNA原位杂交,分别检测了Slc6a8、Gatm、Gamt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脑和脊髓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合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认Slc6a8、Gatm、Gamt主要表达于分化后的少突胶质细胞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少突胶质细胞可能是主要的肌酸合成细胞,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肌酸稳态维持及能量代谢具有重要的支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 中枢神经系统 少突胶质细胞 Slc6a8 Gatm Gamt
下载PDF
水培生菜中锶的迁移富集及其生理影响
19
作者 闫冬 李斌 +3 位作者 梁宸卿 何映雪 范莉 姜晓燕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309-314,319,共7页
目的:研究锶(Sr)在生菜中的迁移富集情况,以及Sr对生菜吸收其他主要营养元素、生菜鲜质量和叶绿素的影响,定量分析Sr在生菜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水培方式培养生菜,设置1个对照组(不添加Sr)和5个Sr处理组(0.1、0.5、1、5和10 mmol/L)... 目的:研究锶(Sr)在生菜中的迁移富集情况,以及Sr对生菜吸收其他主要营养元素、生菜鲜质量和叶绿素的影响,定量分析Sr在生菜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水培方式培养生菜,设置1个对照组(不添加Sr)和5个Sr处理组(0.1、0.5、1、5和10 mmol/L)。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生菜茎叶和根组织中Ca、Fe、K、Mg、Na、P、S和Sr元素的含量,采用叶绿素测定仪检测生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分析生菜叶片和根部组织细胞中Sr的分布。结果:生菜茎叶中的Ca、S、Sr和根中Sr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浓度Sr处理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和10 mmol/L Sr处理下,S的迁移系数(TF)低于对照组(P<0.05);随Sr处理浓度的增加,Sr的TF值降低。5和10 mmol/L Sr处理下,水培液中S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5和10 mmol/L Sr处理下生菜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菜组织中Sr的质量百分比分布大致为:叶表保卫细胞>表皮,叶横切面叶肉≈表皮,根横切面表皮>中柱鞘>韧皮部。结论:Sr在生菜根部的质量分数大于茎叶部分;Sr处理浓度的增加,使得从生菜根部向叶片迁移的Sr占比降低,并且生菜根部S的质量百分比增加,叶片的SPAD值增加;生菜根部吸收的Sr主要固定在根部的表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迁移 营养元素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
下载PDF
气候变化事件对头足类繁殖、年龄生长与早期生活史影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陆化杰 陈子越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9,共14页
头足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其渔业生物学特性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主要储存载体是海洋。近年来频发的气候变化事件引发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的渔业生产造成... 头足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其渔业生物学特性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主要储存载体是海洋。近年来频发的气候变化事件引发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的渔业生产造成影响。为此,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头足类繁殖、年龄生长与早期生活史等3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事件的发生极易影响头足类动物的渔业生物学特性,海洋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和初级生产力变动为主要影响因素。目前,相关研究对象多为柔鱼科和枪乌贼科等经济种类,选用的海洋环境因子也多为海洋环境温度,今后应结合其他海洋环境数据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其他种类的影响。本文旨为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近年来气候变化事件频发下头足类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气候变化事件 渔业生物学 繁殖 年龄生长 早期生活史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