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0年内蒙古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格局多时间尺度分析
1
作者 翟涌光 王晓妮 +5 位作者 郝蕾 戚文超 王雅崧 耿佳玉 兰穹穹 王志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9,共13页
掌握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时空格局对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已有的NEP时空格局研究大多以年尺度开展分析,而NEP在多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差异尚不明晰。基于多源遥感、气象和地面实测数据,采用CASA模型、土壤呼吸地... 掌握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时空格局对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已有的NEP时空格局研究大多以年尺度开展分析,而NEP在多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差异尚不明晰。基于多源遥感、气象和地面实测数据,采用CASA模型、土壤呼吸地质统计模型(GSMSR)和土壤呼吸-土壤异养呼吸(Rs-Rh)关系模型耦合模拟内蒙古2001-2020年NEP,分析其年、季、月多时间尺度时空特征,并探讨8种不同植被NEP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内蒙古年尺度NEP的空间分布格局稳定,从东北向西南递减,这一格局与春夏秋3季及植被生长期的3-10月一致,而冬季植被进入休眠期使得空间差异显著减小。2)内蒙古多时间尺度NEP年际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年尺度上,内蒙古总NE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变化率为C 3.75 Tg·a^(-1);季尺度上,夏季增长趋势最大,占全年增长的41.6%,春秋两季对NEP的增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占比34.9%和23.3%,冬季对NEP增长贡献非常有限;月尺度上,NEP年内变化与植被生长物候周期较为接近,1月和12月年际NEP为减少趋势,其余月份年际NEP均为上升趋势,其中9月增长趋势最大,占全年增长的19.3%。3)不同植被类型NEP年际趋势存在差异,5种植被类型年NEP呈增长趋势,3种呈下降趋势;草地在季尺度年际变化中均保持增长,在夏季最高,而灌木林在季尺度年际变化中均为降低趋势,夏季降幅最大;月尺度年际变化中灌木林均为降低趋势,1月降幅最大。该研究能够为明晰区域碳循环及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多时间尺度 分布格局 CASA模型 GSMSR模型 内蒙古
下载PDF
长期摄入水解单宁对鼠类生殖的影响
2
作者 于飞 李佳鑫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8,共8页
水解单宁(hydrolyzed tannin)是橡子内主要的单宁酸类型,对以橡子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鼠类的生存繁衍有重要影响.为探究长期取食水解单宁对鼠类的生殖激素与生殖器官产生的影响.选择72只(雌雄个体各36只)4周龄的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 水解单宁(hydrolyzed tannin)是橡子内主要的单宁酸类型,对以橡子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鼠类的生存繁衍有重要影响.为探究长期取食水解单宁对鼠类的生殖激素与生殖器官产生的影响.选择72只(雌雄个体各36只)4周龄的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水解单宁比例为0)、低单宁组(水解单宁比例为2%)、中单宁组(水解单宁比例为7%)和高单宁组(水解单宁比例为12%),用不同水解单宁含量的饲料饲喂42d后解剖取样.结果显示,高含量水解单宁显著降低了雄鼠存活率;中、高含量水解单宁对生殖激素的稳定产生负面效应;高含量水解单宁造成生殖器官损伤,导致小鼠卵巢与睾丸生理结构改变,降低了正常卵泡数量和精子的发生.试验验证了长期摄入高含量水解单宁打破了鼠类的生殖激素平衡且造成了生殖器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质量 昆明小鼠 水解单宁 生殖毒性 生殖激素
下载PDF
小扁豆萌发前后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研究
3
作者 贾海燕 赵瑶 拓明娜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小扁豆萌发前后总黄酮类物质提取率为指标,探讨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总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在优化小扁豆中总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对比了萌发前后黄酮类物...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小扁豆萌发前后总黄酮类物质提取率为指标,探讨了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总黄酮类物质提取率的影响。在优化小扁豆中总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对比了萌发前后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小扁豆萌发前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5℃、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60、回流8h提取2次;萌发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0℃、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0、回流8h提取2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萌发前小扁豆中总黄酮类物质的平均含量为10.452mg/g,萌发后为8.518mg/g。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本实验首次测定了萌发前后小扁豆中总黄酮类物质含量,为其深加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扁豆 黄酮类物质 单因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种子灌浆与发芽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丹 陈垣 +4 位作者 郭凤霞 梁伟 赵小强 景岩 樊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抗抑郁中药的基原植物,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微小。为了揭示贯叶金丝桃种子发育规律,明确种子适宜采收期,以甘肃礼县栽培的2年生贯叶金丝桃为研究对象,于开花后第5天开始,每隔3 d测定种子粒重变化动态...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抗抑郁中药的基原植物,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微小。为了揭示贯叶金丝桃种子发育规律,明确种子适宜采收期,以甘肃礼县栽培的2年生贯叶金丝桃为研究对象,于开花后第5天开始,每隔3 d测定种子粒重变化动态,并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最后测定各时期采收种子的发芽指标。结果表明:贯叶金丝桃种子灌浆持续期44 d,籽粒干质量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开花后第5~11天为渐增期,第11~32天为快增期,第32~44天进入稳增期后略有下降。在灌浆过程中,种子鲜质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花后第32天达到最大值0.2697 g;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呈波动趋势,种子干质量与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开花后44天达到最大,发芽势在开花后41天达到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与灌浆持续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甘肃礼县贯叶金丝桃繁种时以开花后44天左右(8月9日前后)为种子采收适宜期,过早采收和延迟采收均影响种子发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叶金丝桃 种子灌浆 发芽特性 采收期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3个建群树种“植物-凋落物-土壤”系统氮同位素特征
5
作者 吴凤婵 蔡国俊 +3 位作者 李安定 张红玉 张丽敏 彭熙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常见次生林及其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林分建群种的不同器官及凋落物、土壤的氮含量及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N),探讨植物-凋落物-土壤氮含量及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显示:3种次生林建群种植物...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常见次生林及其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林分建群种的不同器官及凋落物、土壤的氮含量及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N),探讨植物-凋落物-土壤氮含量及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显示:3种次生林建群种植物中叶片氮含量最高,茎的氮含量最低,3种次生林建群树种叶片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掉落物和土壤氮含量,0~30 cm土壤氮含量显著高于30~90 cm土壤氮含量,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白栎、栓皮栎和光皮桦器官中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2‰~14.94‰、-1.37‰~9.35‰和-4.39‰~26.06‰,3种建群种器官间氮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3种建群种群落表层土壤δ^(15)N差异显著,3种林分中0~30 cm土壤δ^(15)N均显著低于30~60 cm和60~90 cm的土壤,δ^(15)N可能是这些群落土壤氮循环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光皮桦叶片氮含量略大于白栎和栓皮栎,光皮桦林土壤表层δ^(15)N大于白栎林和栓皮栎林,光皮桦可能比白栎和栓皮栎更为适应喀斯特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植物-凋落物-土壤 生态策略 适应机制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下载PDF
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概况及放归地适宜性评估
6
作者 张树苗 李夷平 +3 位作者 刘恒官 陈颀 李俊芳 白加德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45-150,共6页
麋鹿在我国经过37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麋鹿种群已全面覆盖历史分布区,分布地点从重引入时的2个增至现在的89个迁地保护场所,种群数量已逾1.2万只,其中建立6处野生种群,数量达5 258只。从重引入到成功放归野化,中国麋鹿保护已... 麋鹿在我国经过37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麋鹿种群已全面覆盖历史分布区,分布地点从重引入时的2个增至现在的89个迁地保护场所,种群数量已逾1.2万只,其中建立6处野生种群,数量达5 258只。从重引入到成功放归野化,中国麋鹿保护已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范例。麋鹿放归野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放归地,通过介绍我国麋鹿放归野化的概况,并针对放归地的适宜性开展评估,主要包括天然植被资源可利用性、天然水资源的水质和水量、疾病风险、种间竞争、人鹿冲突、捕食天敌、突发自然灾害等,为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其他物种放归野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重引入 放归野化 适宜性 评估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7
作者 郑进烜 蔡文婧 +5 位作者 郑静楠 李柱存 秦燕 王勇 余昌元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云南省
下载PDF
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分布特征与形态差异
8
作者 贺刚 冯广朋 +5 位作者 付辉云 王海华 张燕萍 张爱芳 马本贺 袁嘉欣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9个形态性状和10个可量比例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雌雄性比约为0.9:1,平均丰满度为0.0431±0.0076(0.0205~0.0714)。除余干瑞洪、康山和程家湖3个位点的水域采集到一定数量克氏原螯虾,其他水域数量很少。聚类分析显示,余干水域的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中,瑞洪群体与程家池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康山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判别分析显示,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的判别函数,雌、雄虾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74%、79.16%,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近。结果表明,2021—2022年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呈现出个体小、分布散及资源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余干水域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克氏原螯虾 可量性状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陈雅莉 樊伟 +1 位作者 齐鹏 王晓娇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农业生态安全指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健康、平衡、不受威胁的状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中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粗放等行为,其农业... 农业生态安全指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健康、平衡、不受威胁的状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中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粗放等行为,其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因此,本研究选择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重要农业区的三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08-2017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因子障碍度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2)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武威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上升至“较安全”等级,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变。(3)影响张掖、武威、酒泉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有重叠又有不同,其中“森林覆盖率”“农膜使用强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因子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共有的障碍因素,各区域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安全 PSR模型 因子障碍度 河西走廊
下载PDF
长湖草/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叶飞 李滔 +3 位作者 张露 胡琴 刘章勇 杨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研究长湖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长湖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根据长湖形态特征共设5个采样点,于2020年4、7、10月和2021年1月进行采样调查,测定水化学指... 研究长湖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长湖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根据长湖形态特征共设5个采样点,于2020年4、7、10月和2021年1月进行采样调查,测定水化学指标并鉴定浮游植物样品,通过对湖泊内草型湖区(水生植物为主)和藻型湖区(水生植物分布较少或无水生植物覆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80种和91种,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分别为38种和50种。两类湖区均以小球藻属(Chlorell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要优势属。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0.59×10^(7)~2.34×10^(7)个/L和0.73×10^(7)~3.06×10^(7)个/L,生物量分别为8.98~18.98 mg/L和10.08~28.25 mg/L。藻型湖区多样性指数略高于草型湖区,两湖区水质整体为轻污染到中污染。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草型湖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受水温、DO、TN、TP和水位影响,藻型湖区主要受DO、TN、氮磷比和水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草型湖区 藻型湖区 长湖
下载PDF
土壤/沉积物中植酸对砷、磷形态转化和生物有效性影响综述
11
作者 吴博贤 艾雯妍 +2 位作者 文思颖 杨晓莉 刘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砷(As)和磷(P)为同主族化学类似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As因赋存形态多变、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及高毒性而被广泛关注,在土壤中主要以砷酸盐(As^(5+))形式存在。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亦是引起土壤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 砷(As)和磷(P)为同主族化学类似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As因赋存形态多变、极强的生物蓄积性及高毒性而被广泛关注,在土壤中主要以砷酸盐(As^(5+))形式存在。磷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亦是引起土壤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土壤中磷主要以有机磷形式存在,占比40%~95%。其中植酸是重要组成部分,占总磷的20%~50%,占有机磷的50%~80%。植酸分子含有6个磷酸基团和12个可解离质子,因此可通过螯合、置换、酸化等作用强烈影响土壤中砷和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明确土壤中植酸对砷和磷赋存形态转化与释放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机制,对有效阻控土壤和水体砷、磷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总结了土壤中砷、磷和植酸的含量、来源与赋存形态,重点阐述植酸对砷、磷赋存形态转化、生物有效性变化的影响与机制,可为降低土壤和沉积物砷、磷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酸 形态转化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昕彦 郑华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综述回顾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及类型,并指出农田利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土地利用管理等4方面的农业碳减排潜力。合理的农艺管理和经济政策措施可以减少农田利用碳排放;源头农业碳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等措施可以降... 综述回顾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及类型,并指出农田利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土地利用管理等4方面的农业碳减排潜力。合理的农艺管理和经济政策措施可以减少农田利用碳排放;源头农业碳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等措施可以降低畜禽养殖碳排放;优化粪便管理模式和农业秸秆利用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处置碳排放;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利用管理碳减排的重要举措。综述可为提升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农田利用 畜禽养殖 农业废弃物 土地利用管理
下载PDF
海泡石在农产品及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迪 陈灿 +3 位作者 龚意辉 马银花 张新 张斌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83-94,共12页
海泡石是一种吸附性很强的黏土矿物,在修复土壤、水体重金属污染中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海泡石修复机理及其改性方法,并综述性介绍了海泡石在降低农产品重金属(镉、汞、砷、铅、锌和铬等)含量和净化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 海泡石是一种吸附性很强的黏土矿物,在修复土壤、水体重金属污染中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本文介绍了海泡石修复机理及其改性方法,并综述性介绍了海泡石在降低农产品重金属(镉、汞、砷、铅、锌和铬等)含量和净化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天然海泡石相比,改性海泡石及其复配具有针对性强、修复效果好和修复范围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重金属 农产品 水体 污染修复
下载PDF
人工塑造生境条件下中华倒刺鲃的栖息偏好研究
14
作者 刘瀚 林俊强 +5 位作者 王先政 班学君 王东胜 张迪 彭期冬 靳甜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选择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人工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研究其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设置0.3、0.6、1.0、1.5、2.0、3.0 m^(3)/s共6种流量工况,分别进行多地形组合、沙洲地形局部偏好、深潭浅滩地形局部偏好鱼类栖息生境选择试验。采用PIT射频识别系统实时监测鱼类栖息行为,选取流速、涡量、湍流动能和床体切应力4个水动力指标,计算对应流场条件下的中华倒刺鲃栖息适宜度,并基于随机森林和CART算法筛选影响中华倒刺鲃栖息选择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探究其栖息行为的水动力选择机制。结果表明,深潭浅滩及沙洲河段的进出口是中华倒刺鲃喜好栖息场所,涡量和流速是影响其栖息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流速高于0.545 m/s、低于2.3 m/s,涡量高于0.72/m、低于15.7/m时的流场条件,为试验工况下中华倒刺鲃的最适宜栖息环境。研究结果为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及生态调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微地形 水文水动力 鱼类行为 流速 涡量
下载PDF
长江口横沙岛不同发育年限盐沼植被生长特征及其固碳功能差异
15
作者 张晓涵 田慧敏 +4 位作者 陈雪初 杨华蕾 丁睿 赵明明 由文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滨海盐沼湿地因长期淹水而具有较高的生产量和较低的分解率,储蓄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随着新恢复盐沼湿地发育年限的增加,其植被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固碳增汇功能.本文以长江口横沙岛新恢复盐沼... 滨海盐沼湿地因长期淹水而具有较高的生产量和较低的分解率,储蓄了大量的土壤有机碳.随着新恢复盐沼湿地发育年限的增加,其植被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质与有机碳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固碳增汇功能.本文以长江口横沙岛新恢复盐沼湿地为例,利用时空代换法,分析新恢复湿地不同发育年限与不同植被群落类型的植被生长性状及土壤有机碳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新恢复湿地固碳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新恢复盐沼湿地在0~20年内有机碳含量随发育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且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变化可有效指示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新恢复湿地具有较高的土壤碳密度,发育8年的湿地0~2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密度为(21.49±3.67)tC·hm^(-2),接近自然湿地;芦苇恢复湿地植被长势和固碳能力高于海三棱藨草和芦苇–海三棱藨草交错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恢复湿地 盐沼植被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蓝碳
下载PDF
黄河流域近40年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
16
作者 廖美玉 方秀琴 +4 位作者 蒋心远 朱求安 金佳鑫 任立良 颜亦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7,189,共14页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黄河流域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0-2021逐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地...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黄河流域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基于黄河流域1980-2021逐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地学信息图谱、标准差椭圆和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探究近4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结果](1)1980-2021年林地、灌丛、水域、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草地、湿地显著减少。(2)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段可划分为1980-1992年,1993-2001年,2002-2012年,2013-2021年,数量结构逐渐呈现快速变化特点,建设用地、湿地和水域变化敏感。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逐渐增强,呈现的阶段性变化与实施的重大战略措施关联性高,并与划分的阶段较符合。(3)流域中上游以2012-2021年和间歇变化型、耕地和草地的相互转换为主,下游以2001-2012年和2012-2021年变化型、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草地为主。流域内宁夏北部、内蒙古东部及部分沿黄河水系分布的地区变化频繁。(4)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重心向西迁移,分别呈现向西南集中分布、向东分散、向西北集中分布态势。[结论]土地利用结构在政策导向下总体趋势变好,未来应重点关注湿地以及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 MANN-KENDALL检验 滑动t检验 地学信息图谱
下载PDF
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在斑马鱼毒性行为识别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海翔 崔鸿武 +4 位作者 黄桢铭 王磊 李皓 崔正国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9,共14页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斑马鱼(Danio rerio)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的行为变化是水质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面对遮挡和复杂环境时性能差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追踪斑马鱼...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斑马鱼(Danio rerio)在不同污染物暴露下的行为变化是水质毒性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面对遮挡和复杂环境时性能差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追踪斑马鱼在4种污染物(Zn、Pb、Cr和苯酚)暴露2 h后的行为变化,对斑马鱼在4种浓度梯度中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低速度、平均碰撞次数和行为轨迹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算法的追踪精度、漏检率和检测时间(每300帧)分别能达到90.26%、16.33%和0.19 min,检测时间和精度相比于传统目标检测方法有较大提升。同时,根据污染物不同,该方法能准确识别特定污染物环境中斑马鱼相应的运动状态及轨迹变化,可实现精确识别和实时响应,在鱼类毒性行为识别领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多目标跟踪 斑马鱼 行为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18
作者 郭玉佳 刘世梁 +1 位作者 董玉红 郝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8,共13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和脆弱加剧等问题备受世界关注,生态修复成为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是确保生态修复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并为改进和完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国内外关于生态修复成...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和脆弱加剧等问题备受世界关注,生态修复成为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是确保生态修复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并为改进和完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国内外关于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数量日益剧增,但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对研究领域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演变的认识不足.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对国内外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文献进行发文作者、发文机构、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1996-2023年,国内外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发文量呈增长趋势,其中国际文献数量增长更快;2)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发文量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国际上发文量较多,北京林业大学在国内发文量较多;3)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1996-2005、2006-2015和2016年及以后,它们分别对应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早期探索阶段、体系完善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4)国内外文献的关键词重合度和同步性均不高,相较之下,国际研究更加多元化,但国内近2年研究主题有所拓展,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和多尺度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生态修复 成效评估 评估方法 知识图谱 评估指标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
19
作者 雷蕾 张峰 +4 位作者 郑佳华 杨立山 王文琼 李邵宇 张彬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3,共9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关注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因此,本研究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在测定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多种土壤酶活性等11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量化EMF,并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照,No grazing, CK;轻度,Light grazing, LG;、中度,Moderate grazing, M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 HG)对植物多样性与EMF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导致植物多样性、单一生态系统功能和EMF显著降低(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EMF分别是0.6,0.25,-0.18和-0.78。不同放牧强度下,大多数生态系统单一功能都与植物多样性显著正相关(P<0.05)。EMF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线性正相关,香农维纳指数与EMF的拟合结果最好,是预测EMF变化的最佳指标。因此,为实现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的可持续性,在草地管理中可适当降低载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放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20
作者 许诺瑾 丁兵兵 +3 位作者 余新晓 贾国栋 冯岩开 林佳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9,共12页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20年间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评估该流域段生态综合治理效果,为健全民族区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法]利用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 [目的]通过定量研究20年间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评估该流域段生态综合治理效果,为健全民族区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法]利用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并参考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对黄河上游四川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进行修正,定量研究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20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黄河上游四川段林地、荒漠、湿地和水系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灌木、草地和冰川积雪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2000-2010年更显著;(2)黄河上游四川段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1.27×1010,2.51×1010,3.92×1010元,呈上升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分析结果可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对生态系统总价值贡献最为显著的地类是草地,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草地生态服务贡献率分别为93.90%和72.90%,其次为湿地和林地;(3)研究区在20年间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分项价值大小均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11个单项功能中起显著服务价值的为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4项之和占总价值比例超过69.50%。黄河上游四川段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其中草地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湿地和林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生态治理成果逐渐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黄河上游四川段 土地利用 价值当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