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0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群体分布特征与形态差异
1
作者 贺刚 冯广朋 +5 位作者 付辉云 王海华 张燕萍 张爱芳 马本贺 袁嘉欣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9个形态性状和10个可量比例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雌雄性比约为0.9:1,平均丰满度为0.0431±0.0076(0.0205~0.0714)。除余干瑞洪、康山和程家湖3个位点的水域采集到一定数量克氏原螯虾,其他水域数量很少。聚类分析显示,余干水域的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中,瑞洪群体与程家池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康山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判别分析显示,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的判别函数,雌、雄虾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74%、79.16%,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近。结果表明,2021—2022年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呈现出个体小、分布散及资源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余干水域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克氏原螯虾 可量性状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2
作者 郑进烜 蔡文婧 +5 位作者 郑静楠 李柱存 秦燕 王勇 余昌元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云南省
下载PDF
石羊河尾闾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及生态位研究
3
作者 耿东梅 赵鹏 +2 位作者 陈亚东 张裕年 段晓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 探究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为石羊河尾闾干涸湖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2018年9月,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设置3条调查样带,共调查灌木样方27个,草本样方81个。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Spearman秩相关、联结系数Ochiai和生态位量化方法,开展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联程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包括24种植物,其中灌木8种,多年生草本8种,一年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6.67%。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中重要值最大的分别为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方差比率分析表明,青土湖荒漠植物群落种间总体上呈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群落处于波动演替状态。Ochiai系数0~0.3的种对占总对数的72.83%,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灌木有白刺(21.728)、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10.321)、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5.711);多年生草本有芦苇(12.556)、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4.874)、荒漠黄耆(Astragalus grubovii)(4.248);一年生草本有猪毛菜(9.340)、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7.822)、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6.237)。生态位重叠较大的种对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碟果虫实(Corispermum patelliforme)(0.84)、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和戈壁驼蹄瓣(Zygophyllum gobicum)(0.77)、黄花补血草和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0.77)、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i)和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0.75)。群落物种生态位重叠均值为0.12,种间竞争较小。建议在石羊河下游青土湖人工植物群落构建过程中重视种间关系,选择种间竞争小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种间关联 生态位 青土湖
下载PDF
长湖草/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叶飞 李滔 +3 位作者 张露 胡琴 刘章勇 杨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研究长湖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长湖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根据长湖形态特征共设5个采样点,于2020年4、7、10月和2021年1月进行采样调查,测定水化学指... 研究长湖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长湖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根据长湖形态特征共设5个采样点,于2020年4、7、10月和2021年1月进行采样调查,测定水化学指标并鉴定浮游植物样品,通过对湖泊内草型湖区(水生植物为主)和藻型湖区(水生植物分布较少或无水生植物覆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80种和91种,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分别为38种和50种。两类湖区均以小球藻属(Chlorella)和小环藻属(Cyclotella)为主要优势属。草型湖区和藻型湖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0.59×10^(7)~2.34×10^(7)个/L和0.73×10^(7)~3.06×10^(7)个/L,生物量分别为8.98~18.98 mg/L和10.08~28.25 mg/L。藻型湖区多样性指数略高于草型湖区,两湖区水质整体为轻污染到中污染。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草型湖区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受水温、DO、TN、TP和水位影响,藻型湖区主要受DO、TN、氮磷比和水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草型湖区 藻型湖区 长湖
下载PDF
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半干旱沙质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朱远忠 黄文达 +1 位作者 何远政 王怀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78,共9页
【目的】为探究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及生产力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科尔沁沙质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研究降水减... 【目的】为探究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对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及生产力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科尔沁沙质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研究降水减少0%、20%、40%和60%与增温的交互作用对沙质草地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的影响及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1)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使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优势度发生变化,其中优势物种猪毛蒿和达乌里胡枝子重要值显著降低,植物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2)短期增温显著降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短期降水减少对沙质草地物种多样性指标均无显著影响。(3)短期增温显著提高植物群落高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厚度;短期降水减少显著提高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厚度,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比叶面积。(4)短期增温是影响沙质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的主要环境因素。【结论】短期增温和降水减少改变沙质草地群落特征,而且温度是影响沙质草地群落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降水减少 沙质草地 物种多样性 植物功能性状
下载PDF
油松林林下植被谱系结构研究
6
作者 马瑞婧 李玉洁 +3 位作者 巩琛锐 靳姗姗 周梦丽 卞卫玲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24,共4页
对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油松林采用样地法调查其林下植被的谱系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常见的物种的谱系结构的枝长较长且与其他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较疏远;而常见物种的枝长较短且与其他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其林下植被的... 对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油松林采用样地法调查其林下植被的谱系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常见的物种的谱系结构的枝长较长且与其他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较疏远;而常见物种的枝长较短且与其他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其林下植被的谱系亲缘关系较疏远是竞争排斥主导群落构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多样性 谱系结构 森林群落 林下植被 河南老君山
下载PDF
大渡河乐山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君 方艳红 +3 位作者 杨钟 黄晋 何春华 杜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了解安谷水电站建设后大渡河乐山段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特征及变化,探讨鱼类群落对安谷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响应,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信息。2016-2018年利用地笼、多网目复合刺网等渔具对大渡河乐山段鱼类资源进行调... 了解安谷水电站建设后大渡河乐山段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特征及变化,探讨鱼类群落对安谷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响应,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基础信息。2016-2018年利用地笼、多网目复合刺网等渔具对大渡河乐山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0 751尾,隶属于5目12科45属54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27种,占总种数的50.00%。水电站库区段、坝下段、左侧生态河道段共采集到鱼类36、50、35种,优势种分别为6、7、7种。根据鱼类个体生态学矩阵分析,大渡河乐山段鱼类以杂食性、砂砾底栖型、产粘沉性卵类群为主,安谷水电站坝下河段喜流水性鱼类更多;鱼类种类数和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均以安谷水电站坝下段最高,分别为50种和3.2033、0.8188、5.7234。水电站库区、坝下、生态河道渔获物体长在4~10 cm的数量分别占各河段总渔获物的69.17%、76.11%、78.36%,鱼类群落个体小型化、低质化明显,表明大渡河乐山段渔业资源呈现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受捕捞强度过大及水电工程开发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恢复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分布特征 多样性 安谷水电站
下载PDF
巢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及不同湖区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静 梁阳阳 +4 位作者 唐晓先 韩琦 尹峰 郭匿春 卢文轩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为了给巢湖水质管理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水系特征,在巢湖东、西湖区湖心、裕溪河出湖口、丰乐河、派河和南淝河共设置8个采样点,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共采样12次,分别代表冬季(12月-次年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 为了给巢湖水质管理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水系特征,在巢湖东、西湖区湖心、裕溪河出湖口、丰乐河、派河和南淝河共设置8个采样点,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共采样12次,分别代表冬季(12月-次年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对巢湖水体理化指标和后生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群落进行逐月周年调查。基于叶绿素(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_(Mn))、透明度(SD)等水体理化因子,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湖区受污染程度和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巢湖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42种(属),优势种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富营养化水体或有机质较多水体的常见种,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后生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371.6个/L(191.5~600.0个/L)和全年平均生物量3.0 mg/L(2.0~4.6 mg/L)均呈现西半湖高于东半湖、夏秋季高于冬春季的时空分布特点;其群落结构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矩形龟甲轮虫、萼花臂尾轮虫等是造成差异的主要种类。水温(WT)和Chl-a是影响枝角类丰度的重要因子,桡足类丰度与WT呈显著正相关,而轮虫丰度受TLI(∑)指数的显著影响。TLI(∑)指数均值为58.41(52.18~66.28),指示巢湖总体处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化状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明,巢湖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不同湖区水体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营养状态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巢湖
下载PDF
气候变暖与管理方式对草地群落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银占 陈安群 +3 位作者 郭京伟 张露娜 韩洋洋 张克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检索到的122项研究平台上,90%的研究平台未考虑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性对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仅有15篇文献涉及围封之外的管理模式.根... 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检索到的122项研究平台上,90%的研究平台未考虑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性对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且仅有15篇文献涉及围封之外的管理模式.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显示:(1)气候变暖幅度的季节差异对草地动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不同草地管理模式下动植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差异;(3)环境变化时动植物群落间的相互调控.这3个问题在未来草地群落研究中应重点关注.通过文献综述阐述并分析草地动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气候变暖 群落结构 割草 放牧
下载PDF
湖南省辰溪县古树群特征与分级研究
10
作者 向东 陶德树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对辰溪县44个古树群调查研究,分析古树群群落特征,计算树种重要值和古树群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古树群评估分级,希望为辰溪县乃至更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古树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实地专业调查,测量古树胸径、树高等因... 对辰溪县44个古树群调查研究,分析古树群群落特征,计算树种重要值和古树群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古树群评估分级,希望为辰溪县乃至更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古树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实地专业调查,测量古树胸径、树高等因子,访问居民了解村寨和古树群基本情况,从生态、人文、民居、交通、利用现状及潜能这五个方面对古树群评分。44个古树群共有2258株古树,隶属23科41属49种;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树种以马尾松、枫香树、栓皮栎、麻栎和青冈为主;株数按科分以松科、壳斗科、金缕梅科、漆树科和榆科为主,按属分以松属、金缕梅属、栎属、青冈属、黄连木属为主。古树群综合评分后分3级,其中Ⅰ级3个、Ⅱ级34个、Ⅲ级7个。经计算,古树群物种丰富度指数49、Shannon-Wiener指数1.8345、Simpson指数0.6339、Pielou均匀度指数0.4714、种间相遇率指数0.6339。研究认为辰溪县古树群树种和株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不高,但群落生态和景观稳定性很好;分值较大的古树群生态和景观价值很高,可以结合县域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乡村振兴建设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溪县 古树群 群落特征 生物多样性指数 古树群分级
下载PDF
广东韩江潮州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11
作者 林小植 胡苑玲 +5 位作者 王瑞旋 李冬梅 林鸿生 查广才 温茹淑 吴晓琼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0,共9页
为探究广东韩江潮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潮州段设立4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韩江潮州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3属290种,其中绿藻门42属99种,硅藻... 为探究广东韩江潮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潮州段设立4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韩江潮州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3属290种,其中绿藻门42属99种,硅藻门21属87种,蓝藻门24属70种。全年有9个月的种类组成以硅藻门为绝对优势种,绿藻门仅在6、9、10月种类数多于硅藻门,表明该江段浮游植物组成为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丰度月变化在0.83×10^(6)~1.99×10^(6)个/L,月均丰度为0.90×10^(6)个/L,全年以硅藻门丰度最高,占47.01%。优势种11种,其中硅藻门5种,隐藻门4种,蓝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颗粒沟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是绝对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4~5.08,平均值4.4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9~0.99,平均值0.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2.60~6.85,平均值5.08,表明水质为轻度污染。Cluster聚类和NMDS排序分析显示,物种构成可分为2个类群,类群I包括2019年2-7月,类群II包括2019年8-12月和2020年1月。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水环境因子主要是透明度和亚硝态氮,影响颗粒沟链藻分布的是盐度和水温,影响隐藻门分布的主要是透明度、pH和水温。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韩江潮州段为Ⅱ类水,多样性指数显示为轻度污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物种显示水体为偏中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水环境 季节动态 韩江潮州段
下载PDF
大渡河乐山段2013-2016年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变化
12
作者 方艳红 王文君 +3 位作者 王崇 陈锋 杨钟 汪应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了解大渡河沙湾至乐山段安谷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于施工期2013-2014年和运行期2015-2016年的每年春、秋两季对主河道、左侧河网及支流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3-2016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63种,优势种为1... 为了解大渡河沙湾至乐山段安谷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于施工期2013-2014年和运行期2015-2016年的每年春、秋两季对主河道、左侧河网及支流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3-2016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63种,优势种为12种属,旋轮虫属(Philodina)为施工期、运行期共有优势种属。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58.55个/L,平均生物量为0.1102 mg/L;施工期和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春季平均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4年(621.15个/L),秋季平均密度最高值出现在2015年(674.19个/L),2013年春、秋季的生物量均为最高(0.1324 mg/L、0.1070 mg/L),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季节分布上差异不大。在空间分布上,支流高于主河道、左侧河网、岷江。施工期、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溶解氧(DO)、流速(V)呈负相关,与水温(WT)、氨氮(NH4+-N)、硝氮(NO3--N)、总氮(TN)、磷酸盐(H3PO4)、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呈正相关。RDA显示,NO3--N在2014年、2015年对浮游动物影响占主导作用,2016年透明度(SD)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不同时期浮游动物现存量对比,蓄水期因水温偏低导致密度和生物量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坝前受安谷水电站建设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安谷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乐山段 浮游动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中国蒙镖水蚤属新记录种湄公蒙镖水蚤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13
作者 魏朝军 熊丹妮 +3 位作者 王雨路 冯伟松 缪荣丽 龚迎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0-1648,共9页
蒙镖水蚤属(Mongolodiaptomus)隶属于桡足亚纲(Copepoda)哲水蚤目(Calanoida)镖水蚤科(Diaptomidae),目前国内记录蒙镖水蚤属5种,研究记录了采自海南的蒙镖水蚤属新记录种湄公蒙镖水蚤(Mongolodiaptomus mekongensis Sanoamuang&Wat... 蒙镖水蚤属(Mongolodiaptomus)隶属于桡足亚纲(Copepoda)哲水蚤目(Calanoida)镖水蚤科(Diaptomidae),目前国内记录蒙镖水蚤属5种,研究记录了采自海南的蒙镖水蚤属新记录种湄公蒙镖水蚤(Mongolodiaptomus mekongensis Sanoamuang&Watiroyram, 2018)。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该种进行形态描述,获取该物种的18S rDNA基因序列并探讨了其系统发育地位。该种雌性成体的主要特征:第5胸节右后侧角比左后侧角稍大;生殖节前部的左侧隆起,顶部具一锐刺;右侧具三角形片状突起,长度超过生殖节中部,顶部亦具一刺;第5胸足内肢二节。该种雄性成体主要形态特征:执握肢倒数第3节外末角具一梳状突起;第5右胸足基节内末角有一刺状突起,外肢第2节中部侧刺明显扭曲;右尾叉前端近中部有一个三角状刺状突起,末端有一个半圆状突起。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种与镖水蚤科真镖水蚤属(Eudiaptomus)、新镖水蚤属(Neodiaptomu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种 淡水桡足类 18S rDNA 湄公蒙镖水蚤
下载PDF
海南吊罗山濒危植物山铜材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14
作者 桂慧颖 方发之 +2 位作者 黎肇家 麦有专 张晓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为探究海南吊罗山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以当地山铜材野生种群为研究对象,将种群集中分布区域设为典型样地并开展样地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构建种群年龄结构,采用动态量化分析、绘制存活曲线、计算生存函数... 为探究海南吊罗山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以当地山铜材野生种群为研究对象,将种群集中分布区域设为典型样地并开展样地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构建种群年龄结构,采用动态量化分析、绘制存活曲线、计算生存函数等方法分析现有种群结构特点和动态特征,并通过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推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吊罗山山铜材种群年龄结构接近不规则金字塔型,动态量化分析显示该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第Ⅰ~Ⅲ龄级间存在衰退现象,种群增长性弱,稳定性差,受外界干扰敏感度高,有向稳定型种群转变的趋势。(2)随龄级增加,山铜材标准化存活个体数量减少,生命期望降低,死亡率和消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y-Ⅱ型。(3)生存分析显示吊罗山山铜材种群具有前期增长、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4)经过未来2、4、6龄级时间后,Ⅰ~Ⅲ龄级个体数量将逐渐减少,Ⅳ~Ⅶ龄级个体数量少量增加,幼龄苗木自我更新能力不足,种群存在规模收缩和衰退的风险。研究表明,生境碎片化、分布范围小、植株结实量少和幼龄个体不足是导致吊罗山山铜材濒危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小区、辅助种子入土萌发、加快人工培育技术研究、人工扩大种群规模与数量和加强基础研究等方式,促进山铜材种群复壮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山铜材 种群结构 生存分析 时间序列预测
下载PDF
海拔梯度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影响
15
作者 贺清智 叶茂 +2 位作者 潘晓婷 曹攀琦 殷锡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4-273,共10页
【目的】为探讨随海拔增加,草地群落的数量特征如何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受海拔的影响程度。【方法】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2500 m的区域运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Alatalo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两... 【目的】为探讨随海拔增加,草地群落的数量特征如何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受海拔的影响程度。【方法】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2500 m的区域运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Alatalo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共有草类植物123种,隶属于43科101属,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和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是本区域的优势种。草地植物的数量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趋势,海拔梯度与多样性各指数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Alatalo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论】随海拔梯度升高,草地群落数量结构及特征呈波动趋势且海拔梯度变化对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其中菊科、茜草科、蔷薇科、紫草科草类植物宜作为生态恢复与草地重建的首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两河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人工植物群落多样性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雨欣 卢素锦 +1 位作者 杨青 尹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06,共8页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 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地上生物量和地上植物特征,但占比更大且理应承载更多群落功能的地下部分却较少被研究,其机理也较少被探讨。本研究选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构建了多样性梯度为1~5、重复4次且周期为1年的盆栽试验,探讨了地上与地下的多样性-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增加使净多样性效应显著增强(P<0.001),使群落获得更高的地下和总生物量。净多样性效应的次要来源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1),根冠比和平均根径的变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和优势度效应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因此,根冠比和平均根径带来的选择效应的变化是正向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关键驱动因素,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群落生物量 净多样性效应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王娟 宋迎春 +3 位作者 张烨 李诗川 刘小玉 慕芳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39,共12页
小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对于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个典型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对于了解其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11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个典型红树林的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及其沉积物环境进行了调查采样,研究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共发现十二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类和底栖桡足类相对丰度分别为67.67%和29.31%。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27±3.35 ind·g^(-1),平均生物量为4.94±2.35μg dwt·g^(-1)。凋落叶附生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生物量在不同红树林间差异显著,白骨壤、红海榄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较高,混合红树群落的丰度和生物量最低。丰度、生物量与凋落叶可溶性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显著负相关,与偏态系数显著正相关。BIOENV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凋落物纤维素缩合单宁含量、沉积物分选系数和偏态系数的环境因子组合能最好地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加深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问题的解析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凋落叶 东寨港 海南岛
下载PDF
极小种群红树植物红榄李的原生群落特征调查
18
作者 李燕华 杨勇 张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73-79,88,共8页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于极小种群保护物种,野外更新困难。为了解红榄李原生群落的红树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对当地的群落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红榄李的2个原生群落中,红树林物种...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于极小种群保护物种,野外更新困难。为了解红榄李原生群落的红树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对当地的群落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红榄李的2个原生群落中,红树林物种组成差异显著,三亚铁炉港样地物种较丰富,陵水新村港样地物种较少;(2)红榄李的2个原生群落均为结构简单的乔灌型群落,群落内乔木层和灌木层均为多物种形成共建种,红榄李竞争力较弱,均不是优势种;(3)三亚铁炉港样地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陵水新村港样地,红榄李植株数量较多,说明物种丰富更有利于红榄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榄李 极小种群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原生群落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丽 王铁娟 +4 位作者 郭金停 李晓田 张慧 刘雅洁 刘晓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1-557,共7页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古老残遗种。为了揭示不同四合木种群的结构、种内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四合木植株划分为3个大小级(1级,d≤40 cm;2...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古老残遗种。为了揭示不同四合木种群的结构、种内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四合木植株划分为3个大小级(1级,d≤40 cm;2级,40 cm80 cm。d为株高×冠幅长×冠幅宽的立方根),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各级植株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中的四合木均以2级为主,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反映出样地环境的稳定性;3个样地四合木1级植株在中小尺度均呈集群分布,其他均以随机分布为主;1级和2级植株多呈现出显著正关联,3级植株在中小尺度均与其他2个级呈显著负关联关系,反映出高龄级对其他龄级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科学地保护四合木种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大小结构
下载PDF
东莞生态园湿地鱼类群落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一帆 安建国 +7 位作者 裴瑞华 吴鹏举 黄娜 王亚坤 丁盛 陈丽平 刘其根 胡忠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为了解东莞生态园湿地水域群落结构特征,探讨2种类型刺网(沉网和浮网)及不同网目网片渔获物组成的差异性,实验利用多网目(1.0、1.25、1.6、2.0、2.5、3.1、3.9、4.8、5.8、7.0、8.6和11.0 cm)单层刺网对该湿地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期... 为了解东莞生态园湿地水域群落结构特征,探讨2种类型刺网(沉网和浮网)及不同网目网片渔获物组成的差异性,实验利用多网目(1.0、1.25、1.6、2.0、2.5、3.1、3.9、4.8、5.8、7.0、8.6和11.0 cm)单层刺网对该湿地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共采集到13种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海南似鱎和莫桑比克罗非鱼为优势种,前者密度最高(占84.8%),后者生物量居多(40.2%)。渔获物物种组成沉浮网间差异显著,但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单位努力捕获重量(BPUE)及物种数与沉浮网间均无显著差异;海南似鱎的NPUE在2种类型刺网间无显著差异,但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NPUE浮网显著低于沉网。12个网目网片的渔获物物种聚成2类,1.0~2.0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海南似鱎为指示种;2.5~11.0 cm片的聚为另1类,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为指示种。渔获物大小结构聚为2类,1.0~3.9 cm网目网片渔获物聚为1类,4.8~11.0 cm网目网片的聚为另1类。随着网目大小增加,渔获物平均体长线性递增,NPUE呈幂函数式下降。研究表明,为对内陆水域鱼类群落特征进行更加科学地估计,刺网需要增加1~2 cm网目网片,且需要同时放置沉网和浮网进行鱼类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获物 物种组成 多网目刺网 浮网 沉网 东莞生态园湿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