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内分泌系统教学改革
1
作者 李伟 朱惠娟 +1 位作者 夏维波 朱蕾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7期1171-1174,共4页
北京协和医学院招收的4+4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具有学生专业背景多样,医学课程学习时间短等特点。在试点班中设立“器官-系统-功能”(OSF)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内分泌系统教学可通过模块化面向对象动态学习环境(Moodle)... 北京协和医学院招收的4+4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具有学生专业背景多样,医学课程学习时间短等特点。在试点班中设立“器官-系统-功能”(OSF)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内分泌系统教学可通过模块化面向对象动态学习环境(Moodle)平台建设自主学习环境,推行集体备课和试讲制度,授课中结合医学史、医学科学研究导论等内容,积极探索适合4+4试点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0.0%的学生对教学效果总体满意,45.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内容学习,5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与专业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系统 整合课程 4+4临床医学专业试点班
下载PDF
胰岛素分泌及调节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政星 娄雪林 +2 位作者 瞿安连 周专 徐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2-347,共6页
胰岛素是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 ,它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促进同化代谢、调节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 .胰岛 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受到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精确调控 .它们的作用部位可分为改变胞内第二信使物质水平的近端调节步... 胰岛素是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 ,它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促进同化代谢、调节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 .胰岛 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受到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精确调控 .它们的作用部位可分为改变胞内第二信使物质水平的近端调节步骤 (钙依赖性 ) ,和直接作用于胞吐分子构件的末端调节步骤 (钙非依赖性 ) .胰岛素的胞吐过程与神经递质的释放机制类似 .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主要通过升高胞内的ATP/ADP比率 ,导致ATP敏感钾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钙内流这一途径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神经递质和部分激素通过其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系统的跨膜信号转换后 ,影响胞内IP3 、DAG、Ca2 + 等第二信使物质水平 ,主要通过PKA、PKC等蛋白激酶途径 ,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胞内单体G蛋白参与了对囊泡运输和胞吐过程的调控 ,G蛋白也可能直接作用于胞吐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钙离子 胞吐过程 胰岛素 分泌 调节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新丽 李茵茵 +4 位作者 王春霞 刘占峰 许晓群 冯亚波 魏海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GLP-1 (7-36) NH2],每组各10只?分别在注射生理盐水?GLP-1 (7-36)NH2前及结束后5?10 min时测尾部血糖?胰岛素?应用...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GLP-1 (7-36) NH2],每组各10只?分别在注射生理盐水?GLP-1 (7-36)NH2前及结束后5?10 min时测尾部血糖?胰岛素?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岛素mRNA表达强度?结果:注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血糖?血胰岛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5?10 min时实验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 min时实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 min时对照组与实验组血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mRNA表达强度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GLP-1 (7-36) NH2能促进胰岛素基因转录,升高胰腺胰岛素mRNA水平,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迅速升高血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从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岛素 血糖 胰岛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钙离子信号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永明 张铭 +2 位作者 林显光 周围 谢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937-939,共3页
胰岛素的分泌及其分泌的调控是维持机体内葡萄糖平衡的重要机制,胰岛素分泌量的不足会导致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包裹在致密核心大囊泡中,胰腺β细胞通过调控致密核心大囊泡的胞吐过程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胞内Ca^(2+)浓... 胰岛素的分泌及其分泌的调控是维持机体内葡萄糖平衡的重要机制,胰岛素分泌量的不足会导致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包裹在致密核心大囊泡中,胰腺β细胞通过调控致密核心大囊泡的胞吐过程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胞内Ca^(2+)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因素。胰腺β细胞主要通过质膜上的ATP敏感的钾通道、钙通道和胞内钙库的活动改变胞内Ca^(2+)浓度,从而调控β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钙离子 胰岛素 分泌囊泡 钙库
下载PDF
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姚小皓 沈凯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6,共6页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和临床资料表明 ,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动物脑内有高水平的胰岛素 ,而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第二信使系统。很多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和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和临床资料表明 ,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动物脑内有高水平的胰岛素 ,而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第二信使系统。很多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和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同样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元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胰岛素和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影响 受体
下载PDF
大鼠胰岛β细胞原代培养的一种实用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曾旭辉 徐建华 +1 位作者 周专 瞿安连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4-26,共3页
以V型胶原酶分离胰腺得到胰岛,在EGTA预孵育后以低浓度的胰蛋白酶和DNaseI酶联用消化胰岛,建立了大鼠胰腺β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反复实验表明(n=10),所获得的细胞表面光洁、完整、呈球形,功能正常,能对生... 以V型胶原酶分离胰腺得到胰岛,在EGTA预孵育后以低浓度的胰蛋白酶和DNaseI酶联用消化胰岛,建立了大鼠胰腺β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反复实验表明(n=10),所获得的细胞表面光洁、完整、呈球形,功能正常,能对生理剌激物迅速反应,适用于通常的单个细胞的电生理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Β细胞 原代培养 自由钙离子浓度 细胞
下载PDF
牛磺酸对STZ诱导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及BCL-xL和BAX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余华荣 张能 +1 位作者 董毅龙 周岐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 观察牛磺酸(taurine)对链脲菌素(STZ)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分泌与BCL-xL和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单层培养的方法,培养已存活3~5 d的Wistar乳鼠的胰岛细胞,在瑞氏染液染色后光镜下分别检测STZ使用前后胰岛... 目的 观察牛磺酸(taurine)对链脲菌素(STZ)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分泌与BCL-xL和BAX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单层培养的方法,培养已存活3~5 d的Wistar乳鼠的胰岛细胞,在瑞氏染液染色后光镜下分别检测STZ使用前后胰岛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片段、培养液中NO2^-/NO3^-含量、NOS活性、胰岛素分泌以及BCL-xL和BAX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牛磺酸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STZ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从(4.0±0.7)%升至(40.5±5.7)%,使DNA明显片段化、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BCL-xL表达下降、BAX表达增强(P<0.01)和NO2^-/NO3^-含量升高,但NOS活性变化不明显。牛磺酸能有效抑制STZ引起的上述指标(NO2^-/NO3^-含量除外)的变化,该效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牛磺酸能够改善STZ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AX/BCL-xL比例有关,而与NO2^-/NO3^-含量及NOS活性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菌素 BCL-XL BAX 牛磺酸 胰岛细胞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才勇 王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综述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和对胚胎发育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 ,IGFs、IGF受体、IGF结合蛋白 (IGFBP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中具有不同的表达特点 ,并具有组织特异性。不论是母体来源的、胎儿自身产生的... 综述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s)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和对胚胎发育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 ,IGFs、IGF受体、IGF结合蛋白 (IGFBP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中具有不同的表达特点 ,并具有组织特异性。不论是母体来源的、胎儿自身产生的、还是外源性的IGFs都能促进细胞分化和增殖 ,对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胚胎发育 胎儿发育迟缓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克群 沈云志 +3 位作者 薛乐宁 龚燕芳 吴洪玉 金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研究PPAR-γ增殖物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P及合并肺损伤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罗格列酮预防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同... 目的:研究PPAR-γ增殖物激动剂(罗格列酮)对ANP及合并肺损伤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NP组、罗格列酮预防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腹腔内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用大剂量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ANP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60min给予罗格列酮10mg/kg,2次,每次间隔30min,治疗组于造模后60min给予罗格列酮10mg/kg,2次,每次间隔30min。各组于造模后24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血清AMY、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同时检测胰腺和肺的组织病理变化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结果:ANP组AMY、TNF-α、IL-1β和MPO均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罗格列酮预防和治疗组血清AMY、TNF-α、IL-1β、肺组织中MPO水平较ANP组明显下降,且胰腺和肺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减轻(P<0.001)。结论: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ANP的炎症,能明显减少TNF-α、IL-1β的产生,能降低肺组织中MPO含量,对ANP及合并的肺损伤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TNF-α、IL-1β MPO 肺损伤 罗格列酮 治疗作用
原文传递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岩 李占淳 +1 位作者 石爱荣 崔铮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5-229,319,共6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IR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天的大鼠胰岛内即已存在IAPP-IR阳性细胞,双染法证实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胞...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正常雄性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腺IAPP-IR阳性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生后1天的大鼠胰岛内即已存在IAPP-IR阳性细胞,双染法证实IAPP与胰岛素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胞质内。IAPP细胞免疫反应强度随生后发育而变化,28天以后趋于稳定。胰腺外分泌部也有散在的IAPP-IR细胞。本文初步探讨了上述结果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PP胰腺 免疫组织化学 生后发育 大鼠
下载PDF
柯萨奇B_4病毒感染对人胚胰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红兰 李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研究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对人胚胰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流行的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胚胰岛细胞 ,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 ,并进行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试验。结果 :病毒可直接攻击胰岛 ,突破胰岛胞膜 ,侵犯胰岛β细胞 ,... 目的 :研究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对人胚胰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流行的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胚胰岛细胞 ,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 ,并进行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试验。结果 :病毒可直接攻击胰岛 ,突破胰岛胞膜 ,侵犯胰岛β细胞 ,可在β细胞内繁殖 ,使β细胞脱颗粒。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在感染后 2 4 h增加 ,以后呈逐渐降低趋势。感染组在感染 2 4 h时低糖及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 (6 4 .5 0± 9.2 0 ) m U· L- 1 ,(87.85± 8.5 0 ) m U· L- 1 ,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4 8h~ 6 d高糖及低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柯萨奇 B4 病毒可在体外感染人胚胰岛细胞 ,并损害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胰岛 Β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促胰液素、八肽胆囊收缩素、胰岛素对大鼠离体胰腺外分泌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瑞 周吕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7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实验采用血管灌流大鼠离体胰腺制备技术,探讨促胰液素、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胰岛素对离体胰腺外分泌的作用。结果表明:(1)促胰液素、CCK-8和胰岛素都可使离体胰腺分泌的胰液量、HCO3-和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 本实验采用血管灌流大鼠离体胰腺制备技术,探讨促胰液素、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胰岛素对离体胰腺外分泌的作用。结果表明:(1)促胰液素、CCK-8和胰岛素都可使离体胰腺分泌的胰液量、HCO3-和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加。(2)促胰液素和CCK-8对离体胰腺有相加作用,其胰液的分泌量、HCO3-及蛋白的排出量与两者单独作用相比有显著性增加。上述结果提示:促胰液素、CCK-8和胰岛素都是刺激胰腺外分泌的重要激素,并且促胰液素和CCK-8对离体胰腺外分泌有明显的相互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胰液素 八肽胆囊收缩素 胰岛素 胰腺外分泌
下载PDF
不同批次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尤海燕 俞丽敏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文章比较了不同批次大学生对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选择,分析了他们对影响满意度的各个因素的认可程度,初步揭示不同批次大学生满意度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 批次 大学生 环境 满意度 认可度
下载PDF
不同消化条件对小鼠胰岛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嘉明 张佳林 +3 位作者 李晓航 张成钧 程颖 刘永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小鼠胰岛分离纯化后数量和质量的适宜消化条件。方法通过胆总管逆行灌注胶原酶P溶液进行小鼠胰腺消化,分离胰岛,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纯化胰岛,观察胶原酶浓度和消化时间对胰岛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胶原酶浓度和... 目的探讨提高小鼠胰岛分离纯化后数量和质量的适宜消化条件。方法通过胆总管逆行灌注胶原酶P溶液进行小鼠胰腺消化,分离胰岛,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纯化胰岛,观察胶原酶浓度和消化时间对胰岛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胶原酶浓度和消化时间对小鼠胰岛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在胶原酶P浓度为1.0 mg/ml、37℃消化25 min条件下,胰岛分离效果最佳。结论胶原酶浓度和消化时间影响小鼠胰岛分离结果,优化消化条件可提高胰岛分离数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分离 纯化 小鼠
下载PDF
扬子鳄胚胎胰腺内分泌细胞发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堃 刘再群 +2 位作者 王海涛 蔡亚非 华田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研究 13种特异性激素在扬子鳄胚胎胰腺早期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显示生长抑素 (SS)、 5 羟色胺 (5 HT)、胰高血糖素 (GLU)、表皮生长因子 (EGF)、胰多肽 (PP)免疫反应性 (IR)细胞出现于第 8天 ,P物... 目的 研究 13种特异性激素在扬子鳄胚胎胰腺早期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显示生长抑素 (SS)、 5 羟色胺 (5 HT)、胰高血糖素 (GLU)、表皮生长因子 (EGF)、胰多肽 (PP)免疫反应性 (IR)细胞出现于第 8天 ,P物质 (SP)IR细胞出现于第 18天 ,P5 3、胃泌素、睾酮、嗜铬素A、血管活性肠肽、上皮膜抗原、胰岛素在各期扬子鳄胚胎胰腺中均未发现。结论 表明SS、 5 HT、GLU、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胚胎 胰腺内分泌细胞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二氮嗪和钾离子对正常小鼠离体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常青 苏宏业 施焕中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二氮嗪(Diazoxide,Dz)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正常小鼠离体胰岛细胞为材料,观察其在三种不同介质作细胞外液的情况下,6种浓度葡萄糖诱导时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当介质中含4.8mmol/L... 目的:探讨二氮嗪(Diazoxide,Dz)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正常小鼠离体胰岛细胞为材料,观察其在三种不同介质作细胞外液的情况下,6种浓度葡萄糖诱导时的胰岛素分泌量。结果:当介质中含4.8mmol/LK+时(对照实验),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为(15.70±0.80)ng/细胞;介质中含有250μmol/LDz和4.8mmol/LK+时,面积为(4.95±0.54)ng/细胞(为对照实验的31.53%);当介质中含有250μmol/LDz和30mmol/LK+时,面积为(31.54±1.54)ng/细胞(为对照实验的200.89%)。结论:在正常体液条件下,Dz可以直接抑制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当体液中K+浓度提高到30mmol/L时,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又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嗪 胰岛素分泌 K^+-ATP通道
下载PDF
鲍尔·朗格汉斯——发现胰岛的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胰岛 内分泌腺 生物学领域 代谢调节 激素
下载PDF
转录因子Atf3在妊娠期大鼠胰岛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8
作者 陈国芳 刘翠萍 +3 位作者 茅晓东 薛莹 徐宽枫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Atf3在大鼠妊娠期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体外催乳素作用下INS-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RT-PCR,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妊娠期Atf3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催乳素作用下INS-1细胞的增殖情况;RT... 目的:探讨Atf3在大鼠妊娠期胰岛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体外催乳素作用下INS-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RT-PCR,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妊娠期Atf3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催乳素作用下INS-1细胞的增殖情况;RT-PCR检测催乳素作用不同时间后INS-1细胞Atf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应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未孕组相比,孕10.5天组Atf3 mRNA表达明显增强,孕14.5天时降至正常未孕组水平。Atf3蛋白在孕期表达亦呈一过性增强,于孕10.5天达高峰。体外不同浓度催乳素(50~1000ng/ml)作用24h后,INS-1细胞增殖显著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200ng/ml催乳素作用3h,Atf3 mRNA表达开始增加,6h达高峰,其后又复降低;蛋白表达则从6h开始上调,12h显著增加,一直持续至24h。结论:转录因子Atf3在大鼠妊娠期表达一过性增强,且时相上早于胰岛增殖的高峰(孕14.5天),提示它可能与胰岛再生相关。另外,催乳素可促进INS-1细胞增殖,并伴随Atf3表达的相应增加,提示Atf3在催乳素介导的细胞增殖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于早期即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F3 妊娠 胰岛Β细胞 细胞增殖 催乳素
原文传递
综合运用虚拟筛选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发现潜在TRPC4配体(英文)
19
作者 胡琳 雷妍 +4 位作者 李朋华 高俐 姚晓丹 陈毅坚 左之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1-66,114,共7页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4(TRPC4)可能是一种调节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的关键靶点.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一系列虚拟筛选方法,结合Hiphop药效学团模型,筛选出一系列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的TRPC4配体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大鼠胰岛...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4(TRPC4)可能是一种调节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功能的关键靶点.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一系列虚拟筛选方法,结合Hiphop药效学团模型,筛选出一系列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的TRPC4配体化合物,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大鼠胰岛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中新化合物7促进了大鼠胰岛细胞的生长,EC_(50)值为3.58μmol/L.然而,化合物7对被干扰了TRPC4表达的大鼠胰岛细胞的生长无显著性作用.与此同时,给予化合物7后,大鼠胰岛细胞TRPC4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因此,化合物7可能是一个潜在的TRPC4抑制剂,从而可能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4 抑制剂 虚拟筛选 糖尿病
下载PDF
西宁地区糖尿病合并胆结石患者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培云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糖尿病合并胆结石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与胆结石的关系。方法收集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胆结石者82例。对合并胆结石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胰岛素及脂代谢异常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与9...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糖尿病合并胆结石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与胆结石的关系。方法收集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胆结石者82例。对合并胆结石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胰岛素及脂代谢异常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与98例无胆结石者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合并胆结石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胆结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与无胆石症组相比,合并胆结石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显著增高(P<0.01);无胆结石组仅甘油三脂及胆固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无胆石症组相比,胆石症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脂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可能是西宁地区糖尿病合并胆结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脂代谢紊乱 高血糖 高胰岛素血症 胆囊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