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A对小鼠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调控作用研究
1
作者 吕飞 丁亦男 +4 位作者 张智慧 张继旭 刘思奇 张景斌 芦小单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为了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对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调控以及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影响,我们利用VEGF可逆抑制小鼠模型,将小鼠模型分为VEGF-A正常组(dox+)和VEGF-A抑制组(dox-)(n=8)。取小鼠肾脏组织提取总RNA,qPCR检测VEGF-A以... 为了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对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调控以及相关基因和通路的影响,我们利用VEGF可逆抑制小鼠模型,将小鼠模型分为VEGF-A正常组(dox+)和VEGF-A抑制组(dox-)(n=8)。取小鼠肾脏组织提取总RNA,qPCR检测VEGF-A以及部分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FPKM和log_(2)(FC)一值筛选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发现,dox-组较dox+组VEGF-AmRNA水平明显降低;两组小鼠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发现共有1 282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03个,下调基因479个;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T细胞活化、脂肪细胞分化产热等,主要定位在细胞外基质以及质膜外侧等位置,且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抑制小鼠VEGF-A的表达可以促进EPO表达上调,从而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水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促红细胞生成素 RNA测序
下载PDF
放烧复合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巨噬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朝华 罗成基 +3 位作者 孔佩艳 周燕虹 邹仲敏 施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放射损伤复合烧伤(放烧复合伤)时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能力的变化,采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融合培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观察了5Gy照射复合15%Ⅲ度烧伤时基质细胞对支持CFU-G... 为了进一步阐明放射损伤复合烧伤(放烧复合伤)时骨髓造血基质细胞支持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能力的变化,采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融合培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的方法,观察了5Gy照射复合15%Ⅲ度烧伤时基质细胞对支持CFU-G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纯5Gy照射,单纯烧伤及放烧复合伤后,其骨髓基质细胞支持正常粒-巨噬系祖细胞造血的能力明显下降,以伤后3-5天最为显著,伤后10天仍未恢复至正常;②当骨髓基质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均受到致伤因素作用时,单纯照射及放烧复合伤组的CFU-GM形成能力下降更为明显,至正常对照组的10%以下,单纯烧伤组也有明显下降,但恢复较快;③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各种情况下,损伤的效应均有伤后3-5天达最低值的规律,之后可不同程度地恢复。实验结果提示,在上述损伤因素的作用下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确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治疗由此所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时,同时加强促进基质细胞修复的措施,可能会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烧复合伤 辐射损伤 烧伤 骨髓基质细胞 粒-巨噬系祖细胞
下载PDF
长期游泳运动对大鼠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德生 车力龙 +1 位作者 李月英 崔英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的运动时间对铁状态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3、6、12个月的三个游泳运动组和相应安静组 ;运动期满后观察血液学铁状态指标和器官非血红素铁 (NHI)含量和NHI总含量 (TNHI)的变化。结果 :与安静组相比 ,三种不同时间... 目的 :观察不同的运动时间对铁状态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 3、6、12个月的三个游泳运动组和相应安静组 ;运动期满后观察血液学铁状态指标和器官非血红素铁 (NHI)含量和NHI总含量 (TNHI)的变化。结果 :与安静组相比 ,三种不同时间长度的运动均诱导一种具有血浆铁浓度降低、血浆转铁蛋白铁饱和度降低而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得到维持的血液学低铁状态 ;这种低铁状态伴有肝、脾、心、肾NHI浓度显著降低 ,但与运动时间无关 ;肝、脾和肾TNHI变化与其浓度变化方向一致 ,但心脏没有显著变化 ;上述器官TNHI随时间增加而增多。结论 :尽管运动诱导的低铁状态类似于铁缺乏中期表现 ,但由于器官NHI重分布和铁贮存并没有进行性降低 ,因此 ,长期运动引起的低铁状态可能是机体内铁代谢对运动的适应 ,不存在所谓“运动性铁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铁贮存 大鼠 血液学
下载PDF
微波复温对玻璃化冻存大鼠胚脑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军祥 应华波 +1 位作者 周国英 赵玉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以孕17~19d的SD大鼠为材料,对胚脑细胞进行玻璃化深低温保存,在冻存3、10、20、30、60d后,胚脑细胞样品分别采用常规的38℃水浴复温和微波复温即在300mL10℃水中,控制微波功率为800W,频率2450MHz,复温时间80s.检测胚脑细胞的功能变化,... 以孕17~19d的SD大鼠为材料,对胚脑细胞进行玻璃化深低温保存,在冻存3、10、20、30、60d后,胚脑细胞样品分别采用常规的38℃水浴复温和微波复温即在300mL10℃水中,控制微波功率为800W,频率2450MHz,复温时间80s.检测胚脑细胞的功能变化,比较两种复温方法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脑细胞玻璃化冻存3~30d,细胞的回收率、存活率、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有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增加,但冻存30d后这些指标保持基本稳定,与第60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波复温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内SDH、SOD的活性高于水浴复温组,细胞内H2O2含量明显低于水浴复温组.说明微波复温能够提高复温速率,对胚脑细胞的损伤要低于水浴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复温 玻璃化 胚脑细胞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骨髓细胞CD271、CD133、CD34的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俊 朱兵 +3 位作者 杜海燕 孙天胜 张长虹 杨连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本研究检测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和CD34的表达,分析细胞表达CD271与CD133及CD133与CD34的相关性。根据不同设计组合用CD45-PerCP、CD271-PITC、CD133-PE和CD34-FITC标记骨髓细胞,获得细胞后以FSC、SSC和CD45反复对细胞群进行定位和筛... 本研究检测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和CD34的表达,分析细胞表达CD271与CD133及CD133与CD34的相关性。根据不同设计组合用CD45-PerCP、CD271-PITC、CD133-PE和CD34-FITC标记骨髓细胞,获得细胞后以FSC、SSC和CD45反复对细胞群进行定位和筛选,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上述表达。结果表明,骨髓细胞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0.16%、0.20%和0.43%,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后CD271+、CD133+和CD34+表达率分别0.49%、0.47%和1.07%;骨髓细胞的CD271+CD133+共表达率为0.02%,单个核细胞分离后的CD271+CD133+的共表达率为0.03%。90%CD133+细胞表达CD34,40%CD34+细胞表达CD133。结论:建立的三色荧光联合检测方法可作为检测骨髓中CD271+,CD133+和CD34+细胞的方法。CD271阳性细胞与CD133和/或CD34阳性细胞是不同的细胞群,CD271可能在评价和指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分析 CD271 CD133
下载PDF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外源基因在造血细胞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兵 周生 +4 位作者 张双喜 孙建民 杨靖清 于晓媅 毛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699-703,共5页
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道分子,研究双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小鼠骨髓细胞的基因转移中,SV(simianvirus)40启动子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IRES)对双基因共表达的影响。构建双基因中间序列分别为SV40启动子和... 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道分子,研究双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小鼠骨髓细胞的基因转移中,SV(simianvirus)40启动子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IRES)对双基因共表达的影响。构建双基因中间序列分别为SV40启动子和IRES的载体pLESN和pLEIN。经包装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上清,以共培养的方式感染5-氟尿嘧啶预刺激的小鼠骨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效率约25%,PCR证明EGFP基因整合至骨髓细胞基因组。半固体培养转基因细胞7d,LEIN组获得具有G418抗性的集落中98%表达绿色荧光,而LESN组54%。结果表明:在双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基因转导中,IRES与内部SV40启动子相比,更能保证双基因的共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外源基因 造血细胞 表达调控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群伟 刘红军 +6 位作者 段海峰 哈小琴 王华 贾向旭 鲁茁壮 吴祖泽 王立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能否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 ,以及动员的内皮祖细胞能否参与创伤修复时的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方法 :将腺病毒HGF载体 (adenovirusvectorencodingHGFgene,Ad HGF)经尾静脉注射到Balb/c小鼠体内 ,用ELISA方...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能否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 ,以及动员的内皮祖细胞能否参与创伤修复时的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方法 :将腺病毒HGF载体 (adenovirusvectorencodingHGFgene,Ad HGF)经尾静脉注射到Balb/c小鼠体内 ,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HGF水平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4+ 细胞含量变化 ;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培养 ,并对生长的细胞克隆进行内皮细胞表面标志Tie 2、vW因子的免疫组化检测。建立雌性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 ,静脉移植HGF处理后雄性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到其体内 ,4W后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新生肝组织中是否存在雄性细胞。结果 :注射Ad HGF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浆的HGF水平 ,并使外周血中以CD34、Tie 2和vW因子等为标志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这些细胞参与肝损伤修复时的血管新生。结论 :HGF对骨髓内皮祖细胞具有明显的动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动员作用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红系造血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卫国 于锦香 +1 位作者 张丽君 翟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红系祖细胞造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并纯化人类外周血CD34+细胞,在体外与TNF-α一起培养,测定红系、非红系细胞扩增倍数及集落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结果:TNF-...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红系祖细胞造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并纯化人类外周血CD34+细胞,在体外与TNF-α一起培养,测定红系、非红系细胞扩增倍数及集落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结果:TNF-α抑制暴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的形成及血型糖蛋白A(GpA)的表达,增加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非红系集落的数量;GpA+细胞缺乏TNFR I表达,TNF-α增加GpA-细胞表达TNFRⅡ;这些TNFRⅡ+的GpA-细胞具有树突状细胞(DC)相关的表面标记。结论:TNF-α抑制红系祖细胞的生长,选择性地发生在分化的早期阶段,与TNF-α诱导增加的D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CD34^+细胞 红系祖细胞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密度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文荣 胡嘉波 +5 位作者 朱伟 曹红翠 顾可梁 邱国强 谢晓宝 刘国卿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为建立脐血造血细胞库,减少脐血储存空间,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密度分离效果。方法选用五种不同比密的 Ficoll分离液(1.084、1.077、1.072、1.064、1.054 g/L)分离脐血细胞,采用流式细... 目的为建立脐血造血细胞库,减少脐血储存空间,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密度分离效果。方法选用五种不同比密的 Ficoll分离液(1.084、1.077、1.072、1.064、1.054 g/L)分离脐血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了41例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和有核细胞(NC)的回收率并作了对比研究。结果1.064g/L Ficoll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回收率3.6%,淋巴细胞去除率为86.6%2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MNC)中CD34+细胞平均纯度为10.3%,最高可高达46.6%;所分离的细胞体外易形成 CFU-GM及BFU-E。结论不同比密分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具有不同影响。其中 1.064 g/L Ficoll分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方便、实用、有效的方法。所分离的细胞体外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密度分离 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下载PDF
Bmi-1基因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龚辉 张义成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13-415,共3页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的自我更新维持每天血细胞数量,Bmi-1基因属Polycomb(PcG)基因家族成员。最近研究表明,Bmi-1在调控正常和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Bmi-1的结构,功能和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的自我更新维持每天血细胞数量,Bmi-1基因属Polycomb(PcG)基因家族成员。最近研究表明,Bmi-1在调控正常和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Bmi-1的结构,功能和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自我更新 BMI-1基因
下载PDF
长期运动对器官贮存铁和游离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德生 车力龙 +2 位作者 蒋璐 薛玉 李明学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16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情况下组织器官游离铁(FI)代谢和贮存铁(SI)的变化及其与非血红素铁(NHI)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分为运动组(EG)和静息组(SG);EG游泳3个月后分析两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骨髓细胞NHI和FI含量,计算SI和SI/FI的比率。结果与S... 目的观察运动情况下组织器官游离铁(FI)代谢和贮存铁(SI)的变化及其与非血红素铁(NHI)的关系。方法SD大鼠分为运动组(EG)和静息组(SG);EG游泳3个月后分析两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骨髓细胞NHI和FI含量,计算SI和SI/FI的比率。结果与SG比较,EG的运动显著降低肝脏NHI和FI含量,减少SI含量,升高SI/FI比率;显著降低脾脏和骨髓细胞NHI含量,升高FI含量,减少SI含量,降低SI/FI比率;显著增加肾脏NHI含量和FI含量,增加SI含量,降低SI/FI比率;显著增加心脏FI含量,维持SI含量,降低SI/FI比率。结论长期运动导致组织细胞FI代谢和SI发生变化,但不同组织之间发生行为分化;运动导致不同组织细胞SI与FI之间的铁转移,在组间比较或不同组织之间应用NHI比较SI时要考虑FI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铁贮存 游离铁
下载PDF
运动诱导的低铁状态大鼠骨髓细胞铁摄入的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肖德生 钱忠明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51,共5页
本文观察了运动性低铁状态大鼠骨髓细胞转铁蛋白 (Tf)结合铁和非Tf结合铁摄入的变化。大鼠随机分为 6个月的运动组 (EG)和对照组 (SG)。SG平均每个幼红细胞Tf受体数为 890 15 0± 16 4849个 ,而在EG为 2 17536 0± 46 2 737个 (... 本文观察了运动性低铁状态大鼠骨髓细胞转铁蛋白 (Tf)结合铁和非Tf结合铁摄入的变化。大鼠随机分为 6个月的运动组 (EG)和对照组 (SG)。SG平均每个幼红细胞Tf受体数为 890 15 0± 16 4849个 ,而在EG为 2 17536 0± 46 2 737个 (P <0 0 5 ) ,但受体的解离常数不受运动影响。EG中Tf的内吞平台和胞内铁聚积速度显著高于SG ,胞浆和胞内膜性成分中Tf结合铁和Fe(Ⅱ )摄入增加。EG的胞浆内Fe(Ⅱ )摄入的米氏常数值降低 ;细胞膜性成分中Fe(Ⅱ )摄入的最大速度增加。上述结果表明 ,运动不仅通过增加Tf受体的表达促进Tf结合铁的内吞 ,而且增强非Tf结合铁的内吞途径。尽管这些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代谢 运动 转铁蛋白受体 骨髓
下载PDF
磷脂爬行酶1(英文)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莹 赵倩 陈国强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1-510,共10页
磷脂爬行酶1(phospholipidscramblase1,PLSCR1)属于Ca2+结合的棕榈酰化II型膜蛋白,而非棕榈酰化的PLSCR1蛋白可定位于细胞核内,并与基因组DNA序列结合。最初的研究显示,PLSCR1参与细胞膜磷脂跨膜活动。随后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如干... 磷脂爬行酶1(phospholipidscramblase1,PLSCR1)属于Ca2+结合的棕榈酰化II型膜蛋白,而非棕榈酰化的PLSCR1蛋白可定位于细胞核内,并与基因组DNA序列结合。最初的研究显示,PLSCR1参与细胞膜磷脂跨膜活动。随后的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和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剂如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等也能够调节PLSCR1的表达。尤其重要的是,PLSCR1蛋白可与多种蛋白如c-Abl、EGFR、c-Src、PKCδ和onzin等相互作用,提示PLSCR1在细胞信号传递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LSCR1的确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过程,并可能与肿瘤尤其与白血病发病学存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爬行酶1 白血病
下载PDF
一个造血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及其性态 被引量:12
14
作者 翁佩萱 梁妙莲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4-439,共6页
本文得到一个造血模型存在周期解的充分条件,并推出方程全部正解关于这个周期解全局吸引和周期解相交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微分积分方程 周期解 造血模型 存在性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细胞造血细胞磷酸酶基因的突变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建民 刘泽林 +3 位作者 郝洪岭 王福旭 董作仁 大野竜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造血细胞磷酸酶 (HCP)在造血细胞发育、增殖及受体介导的有丝分裂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关键的负调节作用 ,在motheaten小鼠中其突变可导致粒 单核细胞严重的过度聚积和功能紊乱。本研究旨在评价HCP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利... 造血细胞磷酸酶 (HCP)在造血细胞发育、增殖及受体介导的有丝分裂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关键的负调节作用 ,在motheaten小鼠中其突变可导致粒 单核细胞严重的过度聚积和功能紊乱。本研究旨在评价HCP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利用RT PCR ,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了 4 1例急性白血病、8株白血病细胞系及 5 0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HCP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RT PCR显示所有标本中都有HCP基因表达 ,仅在 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中发现一错义突变 ,发生在HCP基因氨基末端的SH2结构域 ;此外 ,分别在HCP基因的 6 9,85 ,86和 2 6 6密码子存在多态性。结论 :HCP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中较少见 ,在白血病发病中可能起较小作用 ,需进一步研究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P基因 急性白血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爱辉 张咏 +3 位作者 赵彦林 赵蕾 刘新宇 赵士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449,共6页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位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 ,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 ... 造血发育经历了从卵黄囊到胎肝、胎脾并最终定位于骨髓的复杂过程。虽然已有部分研究发现决定这一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是造血微环境 ,但缺乏对不同造血器官微环境差别的系统性比较研究。为了探讨胎肝与成年骨髓造血微环境差别的分子基础 ,对小鼠胎肝和骨髓细胞RNA进行cDNA微阵列 (cDNAmicroarray)杂交 ,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杂交结果 ,并以RT PCR和Northernblot对杂交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 ,在 588种具有重要功能的已知基因中 ,二者相比 ,骨髓高表达的基因有 65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有 13 1种。进一步分析发现骨髓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基因有 3 9种 ,胎肝高表达的基因中与造血相关的有 71种 ,分别占差异基因群的60 %和 54%。RT PCR和Northernblot验证的结果表明 ,CD18、CD44及PSGL 1基因在骨髓中高表达而在胎肝中低表达或不表达 ,此结果与微阵列杂交结果相符。同时还发现 ,CD18和CD44基因在胎肝中的表达水平随胎龄增加呈下调趋势。结论 :胎肝与骨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显著不同 ,其中某些基因的表达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变化。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尤其是与造血细胞发育、迁移、植入等密切相关基因的差别性表达 ,可能是胎肝造血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胎肝细胞 骨髓细胞
下载PDF
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对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小莹 王绮如 +2 位作者 黄艳红 程腊梅 谭孟群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本文通过制备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erum-free murine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mBMEC-CM),经超滤分为分子量>10 kDa组分和<10 kDa组分,分别观察mBMEC-CM原液及其组分以及外源性细胞因子... 本文通过制备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serum-free murine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 conditioned medium, mBMEC-CM),经超滤分为分子量>10 kDa组分和<10 kDa组分,分别观察mBMEC-CM原液及其组分以及外源性细胞因子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集落生成的影响。用Wright’S Giemsa染色计数内皮细胞集落及检测骨髓内皮细胞的vWF,通过[3H]- TdR掺入量,观察mBMEC-CM原液及其组分以及外源性细胞因子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内皮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从几个方面来研究mBMEC-CM对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显示,骨髓内皮细胞vWF 检测阳性。mBMEC-CM原液及其分子量>10 kDa组分能刺激骨髓内皮细胞集落增殖,且能明显增加骨髓内皮细胞[3H]-TdR 掺入量;分子量<10 kDa组分对骨髓内皮细胞集落增殖无明显刺激作用,也不能增加骨髓内皮细胞[3H]-TdR掺入量。外源加入IL-6、IL-11、SCF、GM-CSF、VEGF、bFGF 6种细胞因子能明显刺激骨髓内皮细胞集落增殖,SCF、VEGF、bFGF能明显增加骨髓内皮细胞[3H]-TdR掺入量。Atlas array膜杂交实验显示骨髓内皮细胞内源性表达GM-CSF、SCF、MSP-1、endothelin-2、thymosin β10、connective tissue GF、PDGF-A chain、MIP-2α、PlGF、neutrophil activating protein ENA-78、INF-γ、IL-1、IL-6、IL-13、IL-11、inhibin-α等细胞因子的mRNA。上述结果提示,骨髓内皮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对骨髓内皮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内皮细胞 无血清条件培养液 增殖
下载PDF
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支持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生长 被引量:2
18
作者 那晓东 赵自平 +2 位作者 谭孟群 谢祁阳 王绮如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支持作用。方法取妊娠第8.5天的卵黄囊,经消化后获得卵黄囊细胞,取卵黄囊非贴壁细胞加入含10%mBMEC-CM和10%FBS的DM...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支持作用。方法取妊娠第8.5天的卵黄囊,经消化后获得卵黄囊细胞,取卵黄囊非贴壁细胞加入含10%mBMEC-CM和10%FBS的DMEM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做半固体培养。结果mBMEC-CM在液体培养体系中能扩增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使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forming unit,CFU-GM)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colony forming cell,HPP-CFC)的产率增加,经24h液体培养后的CFU-GM和HPP-CFC的数目分别为培养0h对照组的119.5%和130.8%(P<0.05=;mBMEC-CM联合flt3配基(flt3ligand,FL)和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后,其扩增CFU-GM和HPP-CFC的能力明显增强,mBMEC-CM联合FL和TPO经24h液体培养后的CFU-GM和HPP-CFC的数目分别为培养0h对照组的132.0%和1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内皮细胞 胚胎发生 造血调控 小鼠 造血干/祖细胞 体外生长
下载PDF
小鼠造血干细胞表型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晨(综述) 张翼鷟(审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6-199,共4页
无论在纯化标记方面还是生物功能方面,造血干细胞都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以极低比例存在于小鼠骨髓中,这给其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利用细胞表型和功能染料,通过免... 无论在纯化标记方面还是生物功能方面,造血干细胞都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以极低比例存在于小鼠骨髓中,这给其分离纯化及功能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利用细胞表型和功能染料,通过免疫磁珠和流式细胞术可分离纯化骨髓和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40年来,已有很多表面免疫表型确定可以富集小鼠造血干细胞,并且不断有新的免疫表型被发现,CD34-c-Kit+Sca-1+lineage marker-(CD34-LSK)是最常用的小鼠造血干细胞表型。本文就小鼠造血干细胞表型及分离纯化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细胞表面标记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峰 张煜 李娜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75-477,共3页
目的以内皮细胞培养基(Endo-M)培养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Endo-M培养小鼠骨髓内皮细胞,通过Wright’s Giemsa染色计数内皮细胞集落,免疫荧光法观察内皮细胞表型;加入不同... 目的以内皮细胞培养基(Endo-M)培养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Endo-M培养小鼠骨髓内皮细胞,通过Wright’s Giemsa染色计数内皮细胞集落,免疫荧光法观察内皮细胞表型;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通过集落形成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生长周期,观察bFGF对内皮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结果Endo-M诱导的骨髓细胞可以生成内皮细胞,vWF检测阳性。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集落计数及MTT法均证实了bFGF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较实验组(bFGF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生长曲线,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bFGF对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内皮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