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旋酶RecQ5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支力强 马巍 曾思翔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89-391,395,共4页
人类RecQ解旋酶是一种多功能DNA解旋酶,在DNA损伤修复及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RecQ解旋酶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RecQ2~4这3个成员上,对另外2个RecQ酶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RecQ5解旋酶。因此,本文对RecQ5解旋... 人类RecQ解旋酶是一种多功能DNA解旋酶,在DNA损伤修复及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RecQ解旋酶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RecQ2~4这3个成员上,对另外2个RecQ酶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RecQ5解旋酶。因此,本文对RecQ5解旋酶在DNA复制、重组、修复以及在肿瘤易感性方面的生物学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Q5解旋酶 DNA复制 同源重组 DNA修复 肿瘤易感性
下载PDF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原理与酶活性调节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旭 张蕾 +3 位作者 许鹏琳 李天然 晁瑞青 韩正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催化两分子超氧自由基歧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被Mn~(3+)SOD氧化成分子氧的反应以扩散的方式进行。超氧自由基被Mn~(2+)SOD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以快循环和慢循环两条途径平行进行。在慢循环途径中,M...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催化两分子超氧自由基歧化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被Mn~(3+)SOD氧化成分子氧的反应以扩散的方式进行。超氧自由基被Mn~(2+)SOD还原为过氧化氢的反应以快循环和慢循环两条途径平行进行。在慢循环途径中,Mn~(2+)SOD与超氧自由基形成产物抑制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被质子化而缓慢释放出过氧化氢。在快循环途径中,超氧自由基直接被Mn~(2+)SOD转化为产物过氧化氢,快速循环有利于酶的复活与周转。本文提出温度是调节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进入慢速或者快速循环催化途径的关键因素。随着在生理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慢速循环成为整个催化反应的主流,因而生理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反而抑制该酶的活性。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双相酶促动力学特性可以用该酶保守活性中心的温度依赖性配位模型进行合理化解释。当温度降低时,1个水分子(或者OH~-)接近Mn、甚至与Mn形成配位键,从而干扰超氧自由基与Mn形成配位键而避免形成产物抑制。因此在低温下该酶促反应主要在快循环通路中进行。最后阐述了几种化学修饰模式对该酶的调节,说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受到多种形式的快速调节(变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这些快速调节直接改变酶的活化状态,进而调节细胞中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平衡与流量,为揭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超氧自由基的生理作用提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变构调节 共价修饰 活性氧 生物氧化 温度 酶催化机制
原文传递
盐酸青藤碱诱导黏连性膝关节强直家兔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侯新聚 雷洪峰 +4 位作者 陈勇 黎芙希 孙敬宁 刘佳铭 马红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9-968,共10页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对膝关节黏连强直的家兔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尝试探讨其对抗膝关节黏连强直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并设对照组、盐酸青藤碱低中高浓度实验组。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对膝关节黏连强直的家兔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尝试探讨其对抗膝关节黏连强直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并设对照组、盐酸青藤碱低中高浓度实验组。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法检测经过盐酸青藤碱处理后,成纤维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用ELISA法检测药物的作用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等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盐酸青藤碱能降低成纤维细胞存活率,且随浓度升高存活率逐渐降低。盐酸青藤碱中各个组的效果均十分明显(P<0.05)。在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层面,与对照组比较,盐酸青藤碱各组炎症因子均显著下调(P<0.05),凋亡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上升、Bcl-2的mRNA表达量下降(P<0.05),而PI3K/mTOR/AKT3信号通路分子的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在蛋白质表达层面,与对照组相比较,中、高剂量盐酸青藤碱组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8、IL-1β、TGF-β的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凋亡蛋白cleaved-PARP、cleaved caspase-3/7及Bax的表达量均上调,并且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而抗凋亡蛋白Bcl-2、PI3K/AKT3/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量则与给药剂量成负相关。盐酸青藤碱对家兔膝关节成纤维细胞的存活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或与下调炎症因子IL-6、IL-8、IL-1β的表达,并促进凋亡蛋白cleaved-PARP、cleaved caspase-3/7及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抑制其下游PI3K/AKT3/mTOR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有关。结论盐酸青藤碱可抑制黏连性膝关节强直家兔膝关节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加速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或可通过该机制为改善和治疗黏连性膝关节强直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黏连性膝关节强直 家兔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油茶果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阿莫西林的吸附作用
4
作者 李丽 赵红梅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为探究红花油茶果壳资源的应用价值,采用磷酸活化法,在500℃、600℃、700℃热解条件下制备了3种油茶果壳活性炭(AC-500、AC-600、AC-600),使用SEM、FTIR和BET对活性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油茶果壳活性炭对水中阿莫西林的吸附... 为探究红花油茶果壳资源的应用价值,采用磷酸活化法,在500℃、600℃、700℃热解条件下制备了3种油茶果壳活性炭(AC-500、AC-600、AC-600),使用SEM、FTIR和BET对活性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油茶果壳活性炭对水中阿莫西林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油茶果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总孔体积增大均随着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大,在活性炭投加量为0.05 g,阿莫西林初始浓度为50mg/L、吸附时间为90 min,溶液pH为4的条件下,对阿莫西林的吸附效果为AC-700(23.11 mg/g)>AC-600(21.95 mg/g)>AC-700(20.62 mg/g),油茶果壳活性炭对水中的阿莫西林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油茶果壳活性炭能有效吸附水中的阿莫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活性炭 阿莫西林 吸附
下载PDF
ω-转氨酶的筛选和异源表达用于制备S-甲氧基异丙胺
5
作者 张涛 周海胜 +1 位作者 徐佳琪 杨立荣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5,56,共9页
根据转氨酶家族进化分类和底物特异性,构建一个包含36个ω-转氨酶的酶库;将酶库中的基因克隆进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中进行异源重组表达,考察酶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相应的酶活以及对映体选择性。通过筛选,获得最佳的ω-转氨酶为来... 根据转氨酶家族进化分类和底物特异性,构建一个包含36个ω-转氨酶的酶库;将酶库中的基因克隆进大肠杆菌E.coli BL21 (DE3)中进行异源重组表达,考察酶蛋白表达水平并测定相应的酶活以及对映体选择性。通过筛选,获得最佳的ω-转氨酶为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的ω-转氨酶BmeTA,其重组表达粗酶活为2.0 U/mL,纯酶比活为9.5 U/mg蛋白;酶学性质表征发现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8.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催化反应工艺条件,在20 g/L加酶量、0.5 mmol/L辅酶添加量以及1.4的氨基供体/氨基受体比例条件下,反应18 h获得450 mmol/L的S-甲氧基异丙胺,原料转化率达到90%,为实现生物催化制备S-甲氧基异丙胺的工业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甲氧基异丙胺 ω-转氨酶 异源表达 氨基转移 生物催化
下载PDF
宏基因组来源高活性酯酶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表征
6
作者 张颖 董耀 +2 位作者 吕云斌 王绍琛 冯治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土壤中大量的非培养微生物是新酶发现的重要资源。该研究利用功能宏基因组学策略筛选获得高活性酯酶,并对其进行鉴定分析。采用三丁酸甘油酯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中具有酯酶活性的克隆进行筛选,获得高活性的阳性克隆,通过生... 土壤中大量的非培养微生物是新酶发现的重要资源。该研究利用功能宏基因组学策略筛选获得高活性酯酶,并对其进行鉴定分析。采用三丁酸甘油酯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中具有酯酶活性的克隆进行筛选,获得高活性的阳性克隆,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生化实验对酯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表征。获得一个比活力高达(3 957±3) U/mg的酯酶AesZF899,该酯酶为不含信号肽的酯酶第四家族胞内酯酶,蛋白大小34 kDa,与来自Afipia sp.P52-10中未表征的α/β水解酶(GenBank登录号为WP_034470467.1)一致性达76.43%。AesZF899的最佳底物为对硝基苯乙酸酯,酶反应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是9.0和40℃。AesZF899在30℃温育8 h后仍可保持初始活性,在35、40℃分别温育7和4 h后仍可保持50%的活性,在反应温度大于80℃后酶活性丧失。终浓度10 mmol/L的Fe3+可以增强酶活性,而终浓度10 mmol/L的Na+、Li+和Mg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体积分数为1%二甲基亚砜可以增强酶活性,异戊醇也对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 HSL家族 宏基因组 异源表达 高活性
下载PDF
食用菌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7
作者 耿敏 李晓婧 +3 位作者 王嘉怿 张春玉 周义发 张梦珊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采用热水煮提、乙醇沉淀和离子交换-凝胶组合柱层析的方法,从食用菌姬松茸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了两种电荷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姬松茸多糖级分WABM-N-a和WABM-A-b,对两种均一级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BM-N-a级分以1,6-Galp构... 采用热水煮提、乙醇沉淀和离子交换-凝胶组合柱层析的方法,从食用菌姬松茸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了两种电荷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姬松茸多糖级分WABM-N-a和WABM-A-b,对两种均一级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BM-N-a级分以1,6-Galp构成主链骨架结构,同时存在较多的1,6-Glcp 1,3-Fucp结构和少量的1,4-Glcp,1,3-Glcp结构连接在Gal的O-3和/或O-4位上,且侧链上的Glc在O-3位上存在少量的分支.WABM-A-b级分为1,6-Glcp连接的葡聚糖结构,Glc在O-2,O-3和/或O-4位上可能均有分支,侧链结构可能为1,3-Glcp,1,4-Glcp,T-Glcp和1,6-Ga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姬松茸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
8
作者 魏远 王宏刚 +1 位作者 朱玉山 李艳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南开大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组将科研中常用的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改造后用于实验教学,获得了1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该方法由碱裂解、酸中和、离心3个步骤组成,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效果稳定等特点,获得的DNA无... 南开大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组将科研中常用的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改造后用于实验教学,获得了1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该方法由碱裂解、酸中和、离心3个步骤组成,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效果稳定等特点,获得的DNA无论是浓度还是纯度均可满足后续PCR扩增的需要,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该方法简化了果蝇DNA的提取流程,为与果蝇基因表达分析相关实验项目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推动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DNA提取 碱裂解法 遗传学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二硫键异构酶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强 王培昌 +1 位作者 杨婷婷 吴燕丹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76-180,193,共6页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具有酶和分子伴侣的生物学活性,在蛋白质合成、分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其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性疾病、肿瘤、神经退化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血栓性疾病 肿瘤 神经退化性疾病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大豆肽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丹 代养勇 +2 位作者 赵路苹 刘海燕 丁秀臻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纳米颗粒 乳液 大豆分离蛋白 储存稳定性
下载PDF
大肠杆菌中转录-翻译耦合的机制
11
作者 沈崇杰 莫日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4,共10页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等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往往是耦合的,这种耦合通常表现在转录和翻译的互相调控上,如转录极性、转录衰减和转录-翻译速率的同步。间接耦合和物理耦合是耦合的两种模式。由警报素(alarmone)(p)ppGp...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等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往往是耦合的,这种耦合通常表现在转录和翻译的互相调控上,如转录极性、转录衰减和转录-翻译速率的同步。间接耦合和物理耦合是耦合的两种模式。由警报素(alarmone)(p)ppGpp维持的间接耦合可能需要DksA和TufA蛋白的辅助。物理耦合分为NusG或RfaH因子介导的耦合和非因子条件下产生的“碰撞”耦合。响应于压力的转录或翻译的变化会引发几种耦合模式间的相互转变。耦合对于基因正常表达是必要的,其解除将引发转录终止、R环形成、复制-转录冲突、mRNA切割等不利的事件。结构生物学的相关技术已经清晰地展示了部分耦合的表达体(expressome)的结构细节和特征,这些技术联合多组学分析等方法将提供关于耦合的更深层次的见解。重要的是,对耦合的研究或许会为靶向抗菌药物的开发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转录-翻译耦合 RNA聚合酶 核糖体 表达体
原文传递
基于活性和亲和性的泛素探针的发展与合成
12
作者 许玲 魏翠娜 +1 位作者 鲁显福 李宜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8-623,共26页
泛素(ubiquitin,Ub)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细胞内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泛素化通常由E1s、E2s、E3s以及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DUBs)相互协调完成,并在底物蛋白上形成不同链长、不同连接类型的泛素链。这些泛... 泛素(ubiquitin,Ub)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细胞内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泛素化通常由E1s、E2s、E3s以及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DUBs)相互协调完成,并在底物蛋白上形成不同链长、不同连接类型的泛素链。这些泛素链可以产生多样的拓扑结构,被含有泛素结合域(Ub binding domain,UBD)的不同识别蛋白结合,进而传递不同的信号。泛素化过程或者识别蛋白的读取一旦发生错误,对细胞来说都可能是灾难性的。为深入了解泛素相关的生理机制,多种泛素探针被设计与合成,用于对目标蛋白酶或识别蛋白进行标记和监测。本综述总结了当前的泛素探针(包括基于活性和基于亲和性的探针)的最新发展,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合成策略。进一步介绍了细胞穿梭型泛素探针在活细胞内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活性 亲和性 探针 化学合成
原文传递
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LC-MS/MS检测的性能评价
13
作者 孔卓 李春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135,145,共6页
目的评估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的性能。方法收集200例临床剩余血清样本,采用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 目的评估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的性能。方法收集200例临床剩余血清样本,采用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同时联合LC-MS/MS检测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的线性、定量限、精密度、正确度、携带污染率等性能指标以及基质效应。并比较此方法与传统萃取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脂溶性维生素A,D_(2),D_(3),E和K线性相关系数均>0.99;五种物质的定量限分别为5,0.25,0.25,125和0.025ng/ml;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0.66%~4.83%,0.15%~3.7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05%~111.11%;基质效应为95.43%~99.07%;高-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与低-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之差,均小于低-低值样本循环进样结果均值的3s;统计学结果显示自动化磁珠法和传统萃取法提取的脂溶性维生素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偏倚。结论自动化磁珠法提取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性能良好,有望提高样品通量和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磁珠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脂溶性维生素
下载PDF
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和应用
14
作者 郝萌 连佳琪 +1 位作者 张翠璐 关婉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38,共17页
糖基化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通过糖基化作用可以形成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糖缀合物。糖核苷酸作为Leloir型糖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糖基反应的糖基供体,在聚糖和糖缀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必不可少。然而,糖核苷酸的成本较高、可用性有限等... 糖基化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通过糖基化作用可以形成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糖缀合物。糖核苷酸作为Leloir型糖基转移酶催化的转糖基反应的糖基供体,在聚糖和糖缀合物的生物合成中必不可少。然而,糖核苷酸的成本较高、可用性有限等因素阻碍了生物催化级联反应在工业中大规模的应用。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糖核苷酸的合成策略,以实现其在多种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糖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已经建立起来,但合成反应的产量通常很低,而酶法(化学-酶法)和细胞工厂法在合成糖核苷酸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主要围绕哺乳动物中常见的9种糖核苷酸,概述了其类型和结构、酶法(化学-酶法)和细胞工厂法两种制备方法。伴随糖核苷酸的高效合成,其多种功能逐渐被发现和应用。本文进一步概述了糖核苷酸在聚糖及糖缀合物合成、糖基转移酶生化性质表征以及生物正交标记策略等方面的应用,对生物化学、糖生物学的研究以及相关医药产品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核苷酸 糖基转移酶 激酶 焦磷酸化酶
原文传递
紫外交联免疫沉淀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15
作者 杜亚琼 王琬瑶 +2 位作者 高帆 徐旸 时文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紫外交联免疫沉淀(UV cross-linking immunoprecipitation,CLIP)技术最初建立于2003年。通过紫外交联、免疫沉淀、逆转录及后续的高通量测序等步骤,可在全转录组范围鉴定特定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的靶标RNA序列和结合... 紫外交联免疫沉淀(UV cross-linking immunoprecipitation,CLIP)技术最初建立于2003年。通过紫外交联、免疫沉淀、逆转录及后续的高通量测序等步骤,可在全转录组范围鉴定特定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的靶标RNA序列和结合位点。在近20年的应用过程中,该技术被不断改进和完善,可操作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都有所提升,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有所拓展。本文对CLIP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际应用进行介绍,着重比较几种主流CLIP技术的异同,并对如何选择具体的技术路线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交联免疫沉淀 高通量测序 RNA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线粒体在运动保护心肌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16
作者 姬卫秀 耿燚 +1 位作者 王硕 赵云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0-1104,共15页
线粒体是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MI/R)损伤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爆发、Ca2+失调、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 线粒体是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MI/R)损伤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爆发、Ca2+失调、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线粒体肿胀、促凋亡蛋白释放等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肌功能受损。运动是预防MI/R损伤的有效干预手段,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来实现。运动保护MI/R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由多种因素决定,如线粒体能量学、KATP通道、mPTP、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线粒体蛋白、线粒体脂质、线粒体质量控制、远程调控因子等。本文综述了MI/R产生的线粒体机制,运动对MI/R的保护作用以及线粒体在其中的作用,以期为MI/R损伤的线粒体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线粒体 心肌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陈水红 李树伟 任敏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在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教学思想指导下,历经校级重点课程、兵团精品课程、校级视频公开课、校级课程思政以及...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制药、农学、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塔里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在以“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教学思想指导下,历经校级重点课程、兵团精品课程、校级视频公开课、校级课程思政以及校级一流课程不同建设阶段,按照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该文主要介绍该课程在本校的一流课程的建设情况,阐述了课程建设历程,介绍建设经验,为后期金课和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专业基础课 一流课程 科研促进教学
下载PDF
新型醛糖还原酶抑制1-乙酰基-1H-吲哚-3-乙酸酯的合成及其抑制活性
18
作者 李卓玲 杨威龙 +4 位作者 赵珊 王淑红 李臣 王志兵 修志明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抑制多元醇途径的醛糖还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以2-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铜催化,与甘氨酸反应生成氯代邻羧基苯基甘氨酸,再与乙酸酐反应,生成N-乙酰基邻羧基苯甲酸。然后在吡啶催化下...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抑制多元醇途径的醛糖还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策略。以2-氯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铜催化,与甘氨酸反应生成氯代邻羧基苯基甘氨酸,再与乙酸酐反应,生成N-乙酰基邻羧基苯甲酸。然后在吡啶催化下合环,生成1-乙酰基-^(1)H-吲哚-3-乙酸酯(AIA),总收率为79.0%,纯度为99.0%。通过^(1)H NMR、^(13)C NMR和MS(ESI)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该化合物的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IC 50=9.4×10^(-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合成 抑制活性 1-乙酰基-1 H-吲哚-3-乙酸酯
下载PDF
铜掺杂硫化锡负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光催重整纤维素酶解液产乳酸的研究
19
作者 孙平立 杜立君 +3 位作者 徐宝刚 孟凡瑶 杨少聪 王振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本研究采用水热-冷冻干燥-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铜掺杂硫化锡负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Cu x SnSO@GO),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反射分析(UV-vis DRS)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Cu... 本研究采用水热-冷冻干燥-煅烧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铜掺杂硫化锡负载氧化石墨烯气凝胶(Cu x SnSO@GO),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反射分析(UV-vis DRS)对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Cu掺杂量和不同反应时间对光催重整纤维素酶解液产乳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成功的掺入到SnS_(2)结构中,产生表面硫缺陷,改变了SnS_(2)的带隙,提高了SnS_(2)的光催属性。此外,煅烧工艺制备的Cu x SnSO@GO改善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效率。Cu x SnSO@GO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够高效的光催重整纤维素酶解液产乳酸,当Cu掺杂量x=0.06反应时间为4 h时,Cu x SnSO@GO具有38.8%的最佳产率。Cu x SnSO@GO形成的表面硫空位、高吸收性、可调节的能带结构以及煅烧后形成的Cu x SnS_(2)-SnO 2异质结都有利于乳酸的选择性转化,这为研究生物质光催化重整的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乳酸 光催化 气凝胶
下载PDF
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不同点样法的实验条件优化
20
作者 张春兰 郭怡然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目前“乙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试验以牛血清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点样法、缓冲液、电压和电泳时间,以期得到便于操作、清晰可辨图谱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毛细管和钢笔点样的图谱虽然优于盖玻片,但... 针对目前“乙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试验以牛血清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点样法、缓冲液、电压和电泳时间,以期得到便于操作、清晰可辨图谱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毛细管和钢笔点样的图谱虽然优于盖玻片,但操作不方便;在硼酸盐缓冲液中电泳,图谱最清晰且重复利用次数多;低压(90 V)时蛋白条带分不开,而高压(160 V)电泳时条带发生弥散影响也会电泳分辨率;适宜电压条件下,需电泳80 min以上才可将牛血清中各条蛋白条带分离开来。因而认为乙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牛血清白蛋白的最佳和最方便操作条件为:以盖玻片进行点样,在硼酸缓冲液中稳压120 V电泳10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 乙酸纤维薄膜 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