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R61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惠 黄镇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97-201,共5页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CN)家族成员之一,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肝素连接蛋白。最初认为是生长因子诱导的即刻早期基因产物,其编码蛋白具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原性和趋化性,能刺激细胞增殖、趋化、粘附和促进细...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CN)家族成员之一,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肝素连接蛋白。最初认为是生长因子诱导的即刻早期基因产物,其编码蛋白具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原性和趋化性,能刺激细胞增殖、趋化、粘附和促进细胞外基质形成。CYR61在增殖、分化、凋亡、血管生成和纤维化等关键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YR61的表达改变与人类癌症有关。本综述介绍了CCN1/CYR61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重点总结了CYR61的结构在一些癌症中的表达与作用。通过了解CYR61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功能、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可以更加熟悉CYR61在癌细胞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治疗各类癌症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 肿瘤 表达 炎症
下载PDF
硒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与过氧化氢酶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华为 赵素云 +2 位作者 刘晓波 宋琳琳 铁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6-1260,共5页
对自行培养的富硒蛹虫草中提取的有机硒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铂电极表面构筑支撑磷脂双层膜(Supported bilayer lipid membrane,s-BLM),以0.1mol/LKCl-1.0mmol/LK3Fe(CN)6-1.0mmol/LK4Fe(CN)6为探针溶液,利用F... 对自行培养的富硒蛹虫草中提取的有机硒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铂电极表面构筑支撑磷脂双层膜(Supported bilayer lipid membrane,s-BLM),以0.1mol/LKCl-1.0mmol/LK3Fe(CN)6-1.0mmol/LK4Fe(CN)6为探针溶液,利用Fenton体系中Fe2+和H2O2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对模拟生物膜的损伤程度考察有机硒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羟自由基使s-BLM的通透性增强,造成膜体损伤;而在硒多糖存在下,可使羟自由基对膜的这种损伤受到抑制,硒多糖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生物膜;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法比较研究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酶与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好于过氧化氢酶,且当体系中硒多糖和过氧化氢酶共存时,二者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讨论了硒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可能机理,为有机硒多糖在保护生物膜、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多糖 羟自由基 支撑磷脂双层膜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干扰素-γ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3
作者 杨生海 殷宏 +1 位作者 刘永生 张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4,共6页
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发挥免疫功能、清除体内病原体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IFN-γ在... 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强大的调节作用,是机体发挥免疫功能、清除体内病原体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IFN-γ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疫苗免疫效果检测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干扰素-γ产生、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以下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分子结构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狼毒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红豆草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淑清 黄祖杰 +2 位作者 王慧 刘一凌 胡卉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采用盆栽法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狼毒Steura chamaejasme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狼毒根和茎叶对红豆草幼苗茎叶的干质量、植株高度、叶面积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着狼毒用量的... 采用盆栽法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狼毒Steura chamaejasme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狼毒根和茎叶对红豆草幼苗茎叶的干质量、植株高度、叶面积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着狼毒用量的增加而加大;狼毒根的抑制作用大于狼毒茎叶;对红豆草的细胞质膜透性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他感作用 狼毒 腐解 土壤 红豆草
下载PDF
应用次最低空轨道能研究硝基芳烃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籍国东 袁星 +2 位作者 赵元慧 隋欣 丁蕴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70,共3页
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计算了18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分子轨道能EHOMO、ELUMO、ENLUMO、ENHOMO,生成热ΔHf0,偶极矩μ等量化参数;结合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 采用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计算了18种硝基芳烃化合物的分子轨道能EHOMO、ELUMO、ENLUMO、ENHOMO,生成热ΔHf0,偶极矩μ等量化参数;结合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与发光菌的30min-半数活性浓度(EC50)、黑呆头鱼96h-急性毒性值建立了包括ENLUMO在内的多参数QSAR模式,探讨了硝基芳烃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硝基芳烃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不仅与最低空轨道能ELUMO有关,而且次最低空轨道能ENLUMO的毒性贡献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最低空轨道能 硝基芳烃 结构-活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水生动物体内金属硫蛋白应激诱导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诗逸 孙继鹏 +2 位作者 易瑞灶 洪专 陈发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94-600,共7页
金属硫蛋白为一类可被多种因素诱导的内源性蛋白,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多种生物体内,是一类低分子质量、高巯基含量、能结合金属离子具有独特性能的金属结合蛋白质。金属硫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体内必需金属元素的储运、代谢... 金属硫蛋白为一类可被多种因素诱导的内源性蛋白,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的多种生物体内,是一类低分子质量、高巯基含量、能结合金属离子具有独特性能的金属结合蛋白质。金属硫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体内必需金属元素的储运、代谢和稳态调节以及非必需金属元素的解毒,在重金属解毒方面,尤其对于极易富集重金属的水生生物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动物 金属硫蛋白 金属 应激诱导
下载PDF
巴东冬凌草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宋发军 吴士筠 梁建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9-11,共3页
对产自巴东的冬凌草鲜叶的水提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了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巴东冬凌草鲜叶的水提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要比对革兰氏阴性... 对产自巴东的冬凌草鲜叶的水提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进行了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巴东冬凌草鲜叶的水提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要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高 ;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杀灭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水提物 抗菌
下载PDF
蕲艾总鞣酸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洪宗国 易筠 王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通过Fenton反应产生OH,连苯三酚自氧化产生O2-.模型,研究了蕲艾总鞣酸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显示:蕲艾总鞣酸在1.0~10.0 mg/mL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两者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最有效的清除浓度均为8.0 ... 通过Fenton反应产生OH,连苯三酚自氧化产生O2-.模型,研究了蕲艾总鞣酸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显示:蕲艾总鞣酸在1.0~10.0 mg/mL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两者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最有效的清除浓度均为8.0 mg/mL,清除自由基能力均高于同等浓度的甘露醇,但低于同等浓度的抗坏血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总鞣酸 羟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抗氧化
下载PDF
阿魏菇菌糠成分测定及对四种大宗食用菌化感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恒雷 王轶群 +1 位作者 万红贵 曾宪贤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0-212,共3页
选取干燥、无霉变具有代表性的阿魏菇菌糠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至200 g,应用国标法分别对阿魏菇菌糠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粗纤维被很大程度降解,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主料有很大幅度提高,且富含矿物质元素... 选取干燥、无霉变具有代表性的阿魏菇菌糠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至200 g,应用国标法分别对阿魏菇菌糠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粗纤维被很大程度降解,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主料有很大幅度提高,且富含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在此基础上,应用平板法考察了阿魏菇菌糠提取液对鸡腿菇、香菇、杏鲍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发现其菌糠提取液显著影响4种大宗食用菌菌丝生长,当PDA培养基中菌糠提取液加入量分别为30%和50%时,对香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量为50%时,明显抑制鸡腿菇的菌丝生长;除了加入量为10%外,均抑制杏鲍菇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菇菌糠 营养成分 食用菌 化感效应
下载PDF
JAZ蛋白介导的茉莉酸信号传递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莹 陶雷 +1 位作者 袁红梅 赵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811-6812,6854,共3页
当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胁迫时,体内会合成茉莉酸类物质,启动自身的防御反应。茉莉酸途径的抑制因子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近期被确认,该文对JAZ蛋白在茉莉酸信号传递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茉莉酸类物质 JAZ(Jasmonate ZIM-domain) 信号传递
下载PDF
孔雀石绿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曹团武 杨季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5-719,共5页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孔雀石绿(M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MG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KA分别为7.69×104L...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孔雀石绿(M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MG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KA分别为7.69×104L·mol-1(10℃)、5.31×104L·mol-1(20℃)和4.85×104L·mol-1(37℃),MG与BSA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37℃时给体(MG)和受体(BSA)之间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E=0.1635和r=2.30nm.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MG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酿酒酵母与球形红假单胞菌原生质体跨界融合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玉水 邹贵华 +1 位作者 崔益斌 程树培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2-57,共6页
测定了球形红假单胞菌原核细胞与酿酒酵母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融合最佳组合条件。以溶菌酶EDTA反应系统处理球形红假单胞菌P9479,最适脱壁条件为:溶菌酶浓度05mg/ml,EDTA浓度为02%,蔗糖浓... 测定了球形红假单胞菌原核细胞与酿酒酵母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及融合最佳组合条件。以溶菌酶EDTA反应系统处理球形红假单胞菌P9479,最适脱壁条件为:溶菌酶浓度05mg/ml,EDTA浓度为02%,蔗糖浓度20%,酶作用时间为40min;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形率为789%,再生率为112%。用蜗牛酶巯基乙醇反应系统处理酿酒酵母Y9407,最适脱壁条件为:蜗牛酶浓度10%,巯基乙醇浓度01%,蔗糖浓度20%,酶作用时间为30min;此条件下酵母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8%,再生率为97%。用聚乙二醇诱导P9479与Y9407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当聚乙二醇的浓度为30%,Ca2+浓度为50mmol/L,pH为65,时间为10min时,有最高的融合率为76×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球形红假单胞菌 跨界融合 最佳条件
下载PDF
植物油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继 孔浩 张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521-3523,共3页
测定杏仁油提取物、葫芦巴浸膏挥发油提取物、葡萄籽油提取物、沙蒿油提取物及苦参油提取物5种天然植物油提取物清除自由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通过建立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体系以及亚油酸氧化体系来测定其清除自由基的... 测定杏仁油提取物、葫芦巴浸膏挥发油提取物、葡萄籽油提取物、沙蒿油提取物及苦参油提取物5种天然植物油提取物清除自由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通过建立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体系以及亚油酸氧化体系来测定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其抑制亚油酸的氧化百分率,并计算相应的IC50值。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提取物中0.1 mg/ml杏仁油和0.006 25 mg/ml葡萄籽油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对亚油酸氧化的抑制效果以杏仁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提取物 自由基 氧化百分率 IC50值
下载PDF
MS-222不同处理方式对史氏鲟和中华鲟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田家元 王京树 +2 位作者 万建义 唐大明 朱滨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0,共4页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15 min。史氏鲟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1 500 mg/L,最低有效操作时间为30 s,持续操作时间不超过60 s;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4 000 mg/L,有效操作时间不大于5 s。20~40 mg/L MS-222麻醉液浸浴方式可以作为史氏鲟4 h内的短途运输。史氏鲟在90~150 mg/L的MS-222的药液中超过240 min,试验鱼无法复苏,即生物学死亡。MS-222对中华鲟一般麻醉浓度为80~100 mg/L,其在80 mg/L的MS-222中连续浸浴15 min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22 麻醉 史氏鲟 中华鲟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多抗原表位基因的融合与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清安 石成华 +2 位作者 曹诚 张京生 马清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2-26,共5页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为载体,构建了含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TE和CTB/AWTE。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基因为载体,构建了含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TE和CTB/AWTE。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发现的B细胞表位NKNDD基因经8次串联后融合其中。两种形式的融合基因经测序正确后转入大肠杆菌TK1046中,产量分别为10mg/L及5mg/L。表达产物CTB/AWTE经亲和层析纯化双抗夹心ELISA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在保留了与抗CTB抗体结合的同时,与抗NKNDD单抗的结合效价达1:8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抗原表位 霍乱毒素B亚基 融合基因 抗原性
下载PDF
羟基自由基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星 方艳芬 +3 位作者 杨静 陈登霞 黄应平 张爱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0-644,共5页
以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Herring sperm DNA)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光(UV,200~275 nm,66.4 Lx)激发纳米TiO2发生光催化作用介导产生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探讨.OH引发DNA氧化损伤特性。采用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以鲱鱼精脱氧核糖核酸(Herring sperm DNA)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光(UV,200~275 nm,66.4 Lx)激发纳米TiO2发生光催化作用介导产生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探讨.OH引发DNA氧化损伤特性。采用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跟踪DNA损伤历程;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resonance,ESR)及分光光度法跟踪损伤过程氧化物种及H2O2相对浓度的变化;运用生物标准样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为内标物,通过HPLC分析DNA损伤产物,研究DNA损伤机理。结果表明,较单纯UV辐照或暗光(Dark)催化条件,DNA浓度10 mg/L,TiO2浓度1.5 g/L、pH 7~8,紫外光激发纳米TiO2介导产生.OH引发DNA损伤程度最大;DNA损伤为.OH氧化历程,并伴随有深度氧化过程;DNA结构中鸟嘌呤最易氧化损伤,8-OHdG为DNA氧化损伤中间产物及鸟嘌呤氧化损伤的特异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损伤 羟基自由基 光催化 8-羟基脱氧鸟苷
下载PDF
标准型纳米TiO_2(P-25)光催化杀菌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莉瑛 钟金梅 +3 位作者 张雪梅 何欢 习彦花 张宏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标准型纳米TiO2粒子(P-25)对不同菌种的杀菌作用以及初始菌浓度和TiO2的浓度对其光催化杀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型纳米TiO2(P-25)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性强且杀菌效果相...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标准型纳米TiO2粒子(P-25)对不同菌种的杀菌作用以及初始菌浓度和TiO2的浓度对其光催化杀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型纳米TiO2(P-25)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性强且杀菌效果相当,对荀酵母菌有较好的杀菌性,对枯草芽孢杆菌没有杀菌作用;此外,初始细菌浓度、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杀菌反应速率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 杀菌性 平板菌落计数法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大鼠NK细胞活性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艳云 张艳秋 +3 位作者 马书梅 尹立红 浦跃朴 梁戈玉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NK细胞活性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模对象,随机分为0.5、4和32 mg/kg 3个纳米TiO2 染毒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微米TiO2染毒组(32 mg/kg)。采用支气管滴注染毒,每周2次,实验持续28 ...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对大鼠NK细胞活性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模对象,随机分为0.5、4和32 mg/kg 3个纳米TiO2 染毒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微米TiO2染毒组(32 mg/kg)。采用支气管滴注染毒,每周2次,实验持续28 d。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NK细胞数目,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液相芯片技术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结果:随着纳米TiO2染毒剂量的增加,脾脏NK细胞活性逐渐增加,高剂量组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和微米TiO2组相比,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米TiO2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脏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各剂量组外周血NK细胞数目及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纳米TiO2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加脾脏NK细胞活性,但NK细胞活性及相关细胞因子的长期变化及潜在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NK细胞 免疫应答 细胞活性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ICR小鼠抗氧化能力及A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培昌 张宗玉 童坦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 了解染料木黄酮 (Genistein)对 ICR小鼠组织抗氧化能力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染料木黄酮灌胃 1 6月龄的 ICR小鼠 30 d,然后分别对小鼠脑、肝等组织 AGEs、总活性氧 (ROS)、丙二醛 (MDA)... 目的 了解染料木黄酮 (Genistein)对 ICR小鼠组织抗氧化能力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染料木黄酮灌胃 1 6月龄的 ICR小鼠 30 d,然后分别对小鼠脑、肝等组织 AGEs、总活性氧 (ROS)、丙二醛 (MDA)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染料木黄酮灌胃小鼠肝组织 AGEs、ROS及 MDA水平均显著下降 (P<0 .0 5) ,GSH- Px活性升高 (P<0 .0 5) ;灌胃组小鼠脑组织 AGEs水平及 GSH- Px活性均与对照组小鼠无显著差异 ,而 ROS和 MDA水平不同程度下降 (P<0 .0 5)。结论 染料木黄酮可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及肝组织细胞中 GSH- Px活性 ,从而有效降低肝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 ,抑制肝组织中 AGEs的形成 ;而其对脑组织 AGEs水平及GSH- Px活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ICR小鼠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活性氧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重金属诱导贝类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霍礼辉 林志华 包永波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3,共7页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在参与必需金属元素调节和非必需金属元素的解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MT的结构与功能,对贝类MT的诱导机制、解毒机理、降解与金属排除进行概述,...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在参与必需金属元素调节和非必需金属元素的解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MT的结构与功能,对贝类MT的诱导机制、解毒机理、降解与金属排除进行概述,探讨了MT诱导合成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由于贝类MT能够通过多途径诱导,而且存在众多的环境因素和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MT的变化规律往往出现较大的波动性。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会是贝类MT作为污染监测指示物的研究、重金属诱导MT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及贝类MT产品的开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重金属 作用机理 贝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