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冻蛋白冰结合位点特征及其研究综述
1
作者 杨如意 廖丽 胥义 《极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冰结合位点(Ice-binding site,IBS)是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与冰晶冰面结合、发挥抗冻作用的关键部分,对揭示AFPs调控冰晶成核的作用和机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AFPs与冰结合机制及其IBS;其次,分别选取了动物、植... 冰结合位点(Ice-binding site,IBS)是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与冰晶冰面结合、发挥抗冻作用的关键部分,对揭示AFPs调控冰晶成核的作用和机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AFPs与冰结合机制及其IBS;其次,分别选取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AFPs,并对其IBS氨基酸序列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AFPs的IBS都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复的氨基酸序列与冰晶结合,而且这些氨基酸通常具有疏水性或者亲水性弱、侧链短等特点,使IBS相对疏水和平坦。一般而言,相同类型AFPs的IBS结构类似。AFP I的IBS氨基酸序列为TAA(A),Ca2+依赖型AFP II的IBS均为DTTLTE,昆虫AFPs的IBS一般由TXT序列构成。微生物来源的AFPs可能因种属间差异大,IBS氨基酸序列、结构特征无明显规律。最后,归纳了2种IBS鉴定方法。氨基酸定点突变是IBS鉴定的主要方法,而分子模拟是对氨基酸定点突变的辅助验证。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AFPs的IBS规律,为AFPs IBS的比较研究及抗冻机制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冰结合位点 氨基酸突变 分子模拟 热滞活性
下载PDF
GDI-GDP解离抑制子的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周婧雅 苏燕珊 +2 位作者 唐溶霞 杨晓雅 席德慧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剂(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在植物、哺乳动物等物种中普遍存在,是鸟苷三磷酸酶(GTPases)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在GTPases活性调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TPases能够结合并水解GTP,GDI可参与调节...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剂(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在植物、哺乳动物等物种中普遍存在,是鸟苷三磷酸酶(GTPases)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在GTPases活性调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TPases能够结合并水解GTP,GDI可参与调节小G蛋白在GTP结合的激活态和GDP结合的失活态之间转换,控制众多信号转导途径。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总结GDI在哺乳动物和植物等不同生物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其中,在疾病发生过程中,GDI主要参与人类癌症、血管透性等相关疾病的调控;除此之外,GDI也在胰岛素分泌、男性不育和癫前期病程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植物中,GDI参与调控花粉管或根毛的极性生长,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同时在植物抗逆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GDI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I 肿瘤发生 血管透性 植物极性 植物形态建成 植物抗逆
下载PDF
整合素翻译后修饰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3
作者 杨贾 吴潇 +3 位作者 薄金锁 陈奕凝 张宏权 魏潇凡 《解剖学报》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整合素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传导的重要跨膜受体,其表达或功能异常是目前公认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方式,能够改变蛋白质构象及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其活性、稳定性及功能... 整合素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与细胞之间信号传导的重要跨膜受体,其表达或功能异常是目前公认的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方式,能够改变蛋白质构象及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其活性、稳定性及功能。整合素发生如糖基化、甲基化等修饰后,相应的信号传导途径发生变化,影响细胞的黏附、迁移、分化等生命活动,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肿瘤进展中,整合素的翻译后修饰高丰度存在,对不同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耐药等都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我们将在文中对整合素的结构功能、翻译后修饰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可探究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肿瘤进展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蛋白质组学分析蕨麻胶囊对低温低氧下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清蛋白差异表达
4
作者 董伟 张改英 +3 位作者 刘瑞 王振华 曹忠平 代二庆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目的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观察蕨麻胶囊对低温低氧下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治疗组(n=6)。3组大鼠适应性... 目的采用数据非依赖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观察蕨麻胶囊对低温低氧下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治疗组(n=6)。3组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在造模前每日给予治疗组蕨麻胶囊稀释剂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天。假手术组在另2组造模成功后同一时间段内搜集血清样本。所有血液样本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确定其生物学功能,同时进行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以探索它们所涉及的生物途径。结果共鉴定到3502个蛋白点。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共196个,包含上调蛋白110个,下调蛋白86个。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共104个,包括上调蛋白68个,下调蛋白36个。模型组与治疗组之间,Slfn2、Tex52、Fmod、Fabp5、Exoc3蛋白表达差异显著。通过差异蛋白的GO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细胞过程、生物调节、应激反应、含蛋白复合物、催化活性、分子功能活性调节等。KEGG通路分析涉及核糖体、血小板活化、肌醇磷酸盐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通路。结论研究证实蕨麻胶囊可明显改变低温低氧下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相关免疫及炎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核糖体代谢、血小板活化等代谢途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蕨麻胶囊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硫酯酶催化机制及结构生物学
5
作者 周于聪 石婷 +2 位作者 芦晨阳 刘昊 白林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3,共17页
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更是丰富的临床药物先导资源库。位于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末端的硫酯酶结构域在这些活性天然产物的链释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底物选择功能,是其合成后期关键催化酶。本文综... 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更是丰富的临床药物先导资源库。位于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末端的硫酯酶结构域在这些活性天然产物的链释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底物选择功能,是其合成后期关键催化酶。本文综述了各类硫酯酶的序列和结构特点,重点分析了硫酯酶结构和催化功能的对应性。此外,本文还围绕I型硫酯酶的催化机制,详细阐述了硫酯酶催化的链释放反应的化学本质,并总结了硫酯酶催化机制的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为硫酯酶的结构和机制解析以及理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合成酶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 硫酯酶 蛋白质结构 催化机制
原文传递
柞蚕蛹表达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糖基化修饰分析
6
作者 刘晓黎 刘宇博 +4 位作者 李学臣 陈秋实 范琦 张嘉宁 李文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EPO比活性约为1190 U/μg,其糖基化修饰位点与人体表达的EPO一致,有3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O-糖基化位点.凝集素杂交实验结合质谱结果表明,柞蚕蛹表达的rhEPO的糖链中缺乏唾液酸修饰,而缺少唾液酸修饰的EPO通过鼻腔给药后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rirus,ApNPV)宿主载体表达系统表达后的糖基化与生物活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促红细胞生成素 柞蚕蛹 糖基化
下载PDF
On load dependence of detachment rate of kinesin motor
7
作者 Xiao-Xuan Shi Yao Wang +1 位作者 Yu-Ru Liu Ping Xie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1期498-505,共8页
Kinesin is an archetypal microtubule-based molecular motor that can generate force to transport cargo in cells. The load dependence of the detachment ra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kinesin motor, the determination... Kinesin is an archetypal microtubule-based molecular motor that can generate force to transport cargo in cells. The load dependence of the detachment ra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kinesin motor, the determination of which is critically related to the chemo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sm of the motor. Here, we use three models for the load dependence of the detachment rate of the kinesin motor to study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the maximal force generated and microtubuleattachment duration of the motor. B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we show that only one model can explain well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ing that only this model can be applicable to the kinesin mo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SIN detachment rate generated force chemo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sm optical trapping
原文传递
循环排列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构建及性能表征
8
作者 王丹 宋天宇 韦敏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荧光蛋白的自催化稳健荧光和无细胞毒性特性,使其成为监测细胞内信号分子的关键工具。然而,循环排列的荧光蛋白(Circularly Permuted Fluorescent Proteins,cpFPs)仍存在着自身强度弱和无法适用于复杂细胞环境内检测等问题,因此,获得更... 荧光蛋白的自催化稳健荧光和无细胞毒性特性,使其成为监测细胞内信号分子的关键工具。然而,循环排列的荧光蛋白(Circularly Permuted Fluorescent Proteins,cpFPs)仍存在着自身强度弱和无法适用于复杂细胞环境内检测等问题,因此,获得更多类型的循环排列荧光蛋白并研究其光学活性和物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一种新型的循环排列荧光蛋白——cpEGFP,并探究不同温度下cpEGFP在Escherichia coli BL21菌株的表达效果,同时比较其与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sfGFP)的光学特性,发现cpEGFP的发色团环境已经被改变,且荧光寿命有所延长。另外,尽管cpEGFP具有可观的荧光强度,但其亮度及量子产率比sfGFP都有所降低,后续需要进一步对其性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为循环排列荧光蛋白cpEGFP的性能优化以及在细胞内信号分子检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发展更为高效、特异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排列绿色荧光蛋白 超折叠绿色荧光蛋白 诱导表达 相对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寿命
下载PDF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形成机理与功能特性
9
作者 程雪娇 曲玲玲 +3 位作者 李敏 袁伟岗 王笛 王兴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99-101,共3页
蛋白质和多糖复合产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功能特性已经成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探讨了蛋白质和多糖复合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复合物的功能特性。当蛋白质混入溶有多糖的溶液中时,两种特征物质相遇,会产生静电吸引或静电排... 蛋白质和多糖复合产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功能特性已经成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探讨了蛋白质和多糖复合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其复合物的功能特性。当蛋白质混入溶有多糖的溶液中时,两种特征物质相遇,会产生静电吸引或静电排斥作用,进而形成复合型溶液或离散型溶液;两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化学组成、分子排布等自身的性质,pH、两者浓度的比例等外界条件,以及加压、减压和搅拌速度等处理过程。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具有流变学特征、脂肪替代物、气—液或液—液两相界面等特性,可部分或完全替代脂肪或制备可食用薄膜和涂层等。本文为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深度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壳聚糖 复合机理 影响因素 功能特性
下载PDF
Accurate prediction of essential proteins using ensemble machine learning
10
作者 Dezhi Lu Hao Wu +3 位作者 Yutong Hou Yuncheng Wu Yuanyuan Liu Jinwu Wang 《Chinese Physics B》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Essential proteins are crucial for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can be identified through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While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are highly accurate,they often demand extensive time and ... Essential proteins are crucial for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can be identified through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While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are highly accurate,they often demand extensive time and resources.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we present a computational ensemble learning framework designed to identify essential proteins more efficiently.Our method begins by using node2vec to transform proteins in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network into continuous,low-dimensional vectors.We also extract a range of features from protein sequences,including graph-theory-based,information-based,compositional,and physiochemical attributes.Additionally,we leverage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to analyze high-dimensional position-specific scoring matrices(PSSMs)and capture evolutionary information.We then combine these features for classification using variou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To enhance performance,we integrate the outputs of these algorithms through ensemble methods such as voting,weighted averaging,and stacking.This approach effectively addresses data imbalances and improves both robustness and accuracy.Our ensemble learning framework achieves an AUC of 0.960 and an accuracy of 0.9252,outperforming other computational method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in accurately identifying essential proteins and highlight its superior feature extraction cap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 essential proteins deep learning ensemble learning
原文传递
正向和反向蛋白质结构预测破解生命密码
11
作者 郭晓强 郭贝一 《科学》 2025年第1期52-57,共6页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授予华盛顿大学的贝克以奖励其“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谷歌DeepMind公司的哈萨比斯和江珀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成就”。他们破解了蛋白质结构密码的重大难题,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授予华盛顿大学的贝克以奖励其“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谷歌DeepMind公司的哈萨比斯和江珀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成就”。他们破解了蛋白质结构密码的重大难题,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生物功能大分子,拥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几乎每一步生命过程都有它们的身影,从物质代谢到能量生成,从生长发育到细胞通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蛋白质 结构预测 从头设计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蛋白质浓度测定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向浪 曲鹏飞 《无线互联科技》 2025年第6期43-46,共4页
文章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文心一言”在蛋白质浓度测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生物化学实验为背景,文章重点分析了“文心一言”在实验背景资料生成、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现象解释、人机协作讨论与评价等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和效果。通过... 文章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文心一言”在蛋白质浓度测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生物化学实验为背景,文章重点分析了“文心一言”在实验背景资料生成、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现象解释、人机协作讨论与评价等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和效果。通过的智能化支持,该研究优化了实验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为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蛋白质浓度测定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与内质网相关降解关系的探究
13
作者 吴佳莲 《工业微生物》 2025年第1期237-239,共3页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作为一类多功能氧化还原酶,参与蛋白质合成、折叠和修饰等多个过程。最新研究表明,酵母和哺乳动物体内的PDI与内质网甘露糖苷酶协同作用,参与一种特殊的内质网相关降解(Endoplasmic...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作为一类多功能氧化还原酶,参与蛋白质合成、折叠和修饰等多个过程。最新研究表明,酵母和哺乳动物体内的PDI与内质网甘露糖苷酶协同作用,参与一种特殊的内质网相关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途径,该途径通过修剪N-糖链上的甘露糖可以实现对错误折叠糖蛋白的处理。尽管研究人员已经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鉴定出14种PDI,但它们是否参与植物ERAD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文章旨在探讨酵母、哺乳动物和植物中PDI家族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讨论其氧化还原活性在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PDIs与EDEMs复合体在植物中的保守性。当前的研究不断深入对PDI家族的认知,旨在逐渐揭示其多样性与复杂性,为理解蛋白质质量控制和错误折叠蛋白降解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I ERAD α1 2-甘露糖苷酶
下载PDF
A1/A2β-酪蛋白基因型的鉴定及其消化性能的比较
14
作者 李师行 徐洪涛 +6 位作者 李笑 孙美玲 杨鑫焱 项鹏宇 杨智浩 满朝新 姜毓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67,共8页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对采自某一牧场不同奶牛的牛奶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并借助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牛奶分离出的β-酪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最后构建静态体外消化模型比较β-酪蛋白在消化性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A1和A2β-酪蛋白的浓度分别为0.62 mg/mL和0.66 mg/mL,纯度分别为95.28%和96.60%。两种β-酪蛋白的最终消化率均在90%左右,差异不显著。A2β-酪蛋白自肠消化阶段开始直至消化结束表现出了更高的水解度,为25.34%。随着胃肠消化时间的增加,两种β-酪蛋白的粒径不断减小,电位绝对值不断增大,并且A2β-酪蛋白在粒径和电位上的变化程度大于A1β-酪蛋白。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A1和A2β-酪蛋白在静态体外消化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2β-酪蛋白可能具有比A1β-酪蛋白更好的消化性能,为进一步拓宽A2β-酪蛋白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Β-酪蛋白 A2 Β-酪蛋白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体外模拟消化 消化性能
下载PDF
嗜热红藻藻胆体光热稳定性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李凯伦 李文军 +1 位作者 马建飞 秦松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藻胆体作为蓝藻和红藻最主要的捕光蛋白复合体,主要功能是捕获光能和传递到类囊体膜内的光系统。本文研究了嗜热红藻藻胆体在高光强下的光稳定性和高温下的热稳定性,以嗜温红藻紫球藻的藻胆体作对照,不同时间梯度处理之后,测定二者蛋白... 藻胆体作为蓝藻和红藻最主要的捕光蛋白复合体,主要功能是捕获光能和传递到类囊体膜内的光系统。本文研究了嗜热红藻藻胆体在高光强下的光稳定性和高温下的热稳定性,以嗜温红藻紫球藻的藻胆体作对照,不同时间梯度处理之后,测定二者蛋白功能完整性变化。结果表明,嗜热红藻在高光强和高温下的光热稳定性均比嗜温红藻要强,其光热稳定的性质,使得嗜热红藻藻胆体适合于应用于太阳能下的产光热的环境中,应用在光电转换的人工光合作用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红藻 藻胆体 光稳定性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大豆肽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丹 代养勇 +2 位作者 赵路苹 刘海燕 丁秀臻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肽纳米颗粒 乳液 大豆分离蛋白 储存稳定性
下载PDF
冷冻电镜结构揭示RNA修饰对核糖体组装和翻译的影响
17
作者 张云阳 高宁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RNA修饰广泛存在于所有主要RNA类别(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中,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因其刚性的结构,为使用冷冻电镜(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技术探讨RNA修饰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 RNA修饰广泛存在于所有主要RNA类别(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中,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因其刚性的结构,为使用冷冻电镜(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技术探讨RNA修饰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rRNA的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修饰和假尿嘧啶化修饰,这些修饰不仅扩展了rRNA的化学和拓扑属性,还显著影响核糖体亚基的组装和翻译的效率。特别是在肽基转移酶中心(Peptidyl transferase center,PTC)的A-loop区域,rRNA修饰通过影响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的选择和肽链的延伸,显著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在揭示RNA修饰对核糖体组装和翻译的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综述基于生物化学数据和冷冻电镜结构,详细探讨了rRNA修饰的生物学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了A-loop在PTC中的功能和其修饰对核糖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loop的修饰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这反映了其在确保蛋白质正确延伸中的关键作用。rRNA的修饰主要由小核仁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介导,但也包括由独立的甲基转移酶(如RrmJ/Spb1家族)执行的2′-O-甲基化,RrmJ/Spb1家族蛋白识别组装中的核糖体并对A-loop进行修饰,成为核糖体组装过程中关键的质量控制检查点,本综述还分析了RrmJ/Spb1功能缺失或者突变对核糖体组装产生的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镜 rRNA修饰 rRNA甲基化 肽基转移酶中心(PTC) A⁃loop 核糖体组装 翻译效率
下载PDF
不同单克隆抗体聚集与断裂行为的多维分析
18
作者 陆治锦 文玺凯 +5 位作者 刘鲁杰 王宜冰 沈春雷 伍维 沈智勇 赵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和分析型超速离心法对ZG154和ZG187抗体的分子大小变异体进行正交分析,系统解析了造成聚集和断裂的因素。结果表明,40℃时ZG154样品在天冬酰胺329位点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0.7%,通过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法和分析型超速离心法对ZG154和ZG187抗体的分子大小变异体进行正交分析,系统解析了造成聚集和断裂的因素。结果表明,40℃时ZG154样品在天冬酰胺329位点发生脱酰胺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0.7%,通过增加分子间相互作用,相关修饰加速了聚集,并导致断裂的发生;40℃时ZG187样品在蛋氨酸430位点发生氧化修饰的比例增加了36.9%,相关修饰降低了蛋白的稳定性,导致了断裂的发生。研究结果为上述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聚集与断裂问题提供了检测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聚集 断裂 脱酰胺 氧化
下载PDF
AI时代中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严峻挑战、无穷机遇与壮阔前景
19
作者 刘铮 沈庆涛 隋森芳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近十年来结构生物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的标志性突破有两个,一是以冷冻电镜为代表的结构解析技术方向上的突破,二是以AlphaFold算法为代表的结构预测模型上的突破。2024年5月Google DeepMind更新了其生物结构预测工具,最新版本的AlphaF... 近十年来结构生物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的标志性突破有两个,一是以冷冻电镜为代表的结构解析技术方向上的突破,二是以AlphaFold算法为代表的结构预测模型上的突破。2024年5月Google DeepMind更新了其生物结构预测工具,最新版本的AlphaFold 3拥有可以预测几乎所有分子类型的蛋白质复合体结构的能力,在药物互作预测方面也实现了很高的准确性。AlphaFold 3的发布为结构生物学研究带来巨大的变革,展现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也点燃了大众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热情与想象。与此同时,电子显微学的研究并未停下脚步,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解析全新蛋白结构、超大超复杂复合体结构、动态结构、原位结构,以及更大尺度的细胞、组织、器官样品的研究中,电子显微学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前有观点认为结构预测模型甚至可以替代以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显微学为代表的传统实验科学,通过计算便能完成生物结构解析,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事实上,未来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必将是一个整合实验科学与AI技术,从单个蛋白或复合体的结构全面拓展到多蛋白复杂体系、细胞内原位、以及超越微观尺度进入到介观和宏观尺度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 高分辨结构 AlphaFold 结构模型预测
下载PDF
Sema7a蛋白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赖冬娣 钟明璐 +3 位作者 董涵 彭伟康 魏亚明 苑召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5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信号素家族成员Sema7a,也称为CDw108、JMH抗原,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的糖蛋白,广泛表达在全身多种组织细胞膜上。Sema7a蛋白可以受酶、血液应切力、缺氧等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从细胞膜上裂解下... 信号素家族成员Sema7a,也称为CDw108、JMH抗原,是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的糖蛋白,广泛表达在全身多种组织细胞膜上。Sema7a蛋白可以受酶、血液应切力、缺氧等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从细胞膜上裂解下来,其中来源于红细胞膜表面的Sema7a蛋白是体内游离Sema7a的主要来源。Sema7a蛋白与两种已知的受体——整合素和丛蛋白C1(Plexin C1)结合或以游离方式参与全身多种生物活动过程,在细胞分化、神经信号转导、免疫应答、炎症调节及肿瘤进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系统疾病分类,对Sema7a蛋白参与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叙述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a7a JMH抗原 整合素 丛蛋白C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