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8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和前景
1
作者 程洪艳 栾文庆 昌晓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0-748,共9页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引发细胞启动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包括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激活、细胞周期阻滞、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等。DNA损伤修复(DNA damage repair)是细胞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DNA损伤修复途径主要包括:碱基切除修复(base-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等,分别在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SB)或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修复缺陷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 1/2等存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作用,使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肿瘤治疗合成致死靶药。PARPi在卵巢癌及多种实体瘤治疗中疗效良好,使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合成致死靶药研发成为热点,其他在研靶点主要包括: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与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 related protein,ATR)、DNA依赖性蛋白质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1,CHK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 kinase 2,CHK2)、阻止有丝分裂的蛋白质激酶WEE1等。PARPi与其他DDR靶药、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用,有可能成为克服PARPi耐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DNA损伤修复及相关DDR通路的关键分子和潜在肿瘤治疗靶点进行综述,阐述了DNA损伤修复相关通路的合成致死靶点研究及在卵巢癌的应用和前景,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NA损伤应答 DNA损伤修复 PARP抑制剂 合成致死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DNA甲基化与肿瘤免疫逃逸:作用机制与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任绍欣(综述) 任伟宏 王钰娜(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5-721,共7页
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恶性进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肿瘤免疫治疗所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通过影响肿瘤抗原、MHCⅠ类分子、免疫检查点分子和免疫基因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极化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与进展,是肿瘤... 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恶性进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肿瘤免疫治疗所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可通过影响肿瘤抗原、MHCⅠ类分子、免疫检查点分子和免疫基因的表达,以及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极化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与进展,是肿瘤有前途的治疗靶点。目前,DNA去甲基化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新的进展,包括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其他免疫药物和化疗药物等的联合应用,以及纳米药物和肿瘤疫苗等多种新型药物的开发等。为促进DNA去甲基化药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本文探讨了DNA甲基化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及DNA去甲基化药物在实验室与临床相关试验研究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肿瘤免疫逃逸 DNA去甲基化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一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
3
作者 魏远 王宏刚 +1 位作者 朱玉山 李艳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南开大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组将科研中常用的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改造后用于实验教学,获得了1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该方法由碱裂解、酸中和、离心3个步骤组成,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效果稳定等特点,获得的DNA无... 南开大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组将科研中常用的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改造后用于实验教学,获得了1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果蝇DNA提取新方法。该方法由碱裂解、酸中和、离心3个步骤组成,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效果稳定等特点,获得的DNA无论是浓度还是纯度均可满足后续PCR扩增的需要,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该方法简化了果蝇DNA的提取流程,为与果蝇基因表达分析相关实验项目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推动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DNA提取 碱裂解法 遗传学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加载率对可逆型DNA力学探针阈值的调控
4
作者 龚明亮 杨晴 +2 位作者 潘君 吕守芹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8-678,共1页
目的活细胞在体分子之间或者分子内部力的定量测量是阐释其力学生物学规律的基础。目前具有可控几何形状的、特定阈值范围的DNA纳米结构力学探针是胞外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力在体测量的理想手段。但是,由于细胞铺展、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导... 目的活细胞在体分子之间或者分子内部力的定量测量是阐释其力学生物学规律的基础。目前具有可控几何形状的、特定阈值范围的DNA纳米结构力学探针是胞外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力在体测量的理想手段。但是,由于细胞铺展、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导致的加载环境变化,DNA力学探针是否以及如何受到加载率等因素调控尚不清楚。方法本工作以一种生物素化的,具有4.2、12与19 p N 3种不同力学阈值的,可逆型DNA力学探针为对象,采用单分子原子力显微镜技术,通过设定不同回拉速率(100~1000 nm/s),定量考察不同加载率下力学探针的阈值分布以及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相互作用力的变化。结果通过空白对照、生物素阻断以及阳性条件下黏附概率的显著性差异,确定了实验体系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实验测量获得的3种探针力学阈值分布与其标定值相当。随着回拉速率的增加,3种DNA力学探针阈值分布无明显变化,而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随着回拉速率逐渐增加。结论本工作表明加载率对可逆型DNA力学探针与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的不同调控作用,为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铺展 生物素化 相互作用力 DNA 力学生物学 实验体系 加载率 标定值
原文传递
DNA数据存储中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杨奕 张轶 刘凯 《集成技术》 2024年第3期25-38,共14页
作为新一代信息存储介质,DNA具有高信息密度和长期保存能力,有望解决全球数据存储介质耗竭的问题。但目前DNA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信息“冷存储”开展,这使得存储过程中出现修改、更新、删除、销毁等需求时束手无策。该文从“冷... 作为新一代信息存储介质,DNA具有高信息密度和长期保存能力,有望解决全球数据存储介质耗竭的问题。但目前DNA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信息“冷存储”开展,这使得存储过程中出现修改、更新、删除、销毁等需求时束手无策。该文从“冷存储”技术的现状出发,通过归纳总结DNA信息存储介质难以实现“热存储”应用的原因,解析用于信息处理功能的一系列“热存储”技术,包括加密销毁、重写再生、擦除恢复、运算记录等,详细论证DNA介质用作信息处理载体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各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挑战性,以期为DNA存储技术低能耗、高精准、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应用奠定基础,并推动新一代智能型信息存储介质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信息存储 高密度存储 信息处理 信息安全
下载PDF
不同G-四链体之间的再组装
6
作者 毕昕萌 付文强 +1 位作者 张钠 王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主要通过液体核磁共振等技术发现,凝血酶适配体的突变序列TBA-M、人源端粒序列htel3在Na^(+)溶液中可各自折叠成G-四链体结构,而这两个预先已折叠完好的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自发地通过DNA链置换作用再进一步重新组装成异分子间G-四链体... 主要通过液体核磁共振等技术发现,凝血酶适配体的突变序列TBA-M、人源端粒序列htel3在Na^(+)溶液中可各自折叠成G-四链体结构,而这两个预先已折叠完好的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自发地通过DNA链置换作用再进一步重新组装成异分子间G-四链体复合物TBA-M/htel3。该复合物中,TBA-M与htel3之间相互结合的DNA链当量比为1∶1,并且TBA-M仅以其3′末端3个连续鸟嘌呤残基(G_(14)G_(15)G_(16))参与TBA-M/htel3复合物中G-四链体核心区的Hoogsteen氢键配对。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已经预先形成结构的两个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进一步发生基于Hoogsteen氢键配对的DNA链置换现象,并且对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拓展对不同核酸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与识别机制的更深层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装异分子间G-四链体 G-四链体之间的链置换 核磁共振 圆二色谱 DMS足迹实验
下载PDF
框架核酸在口腔医学中的潜在应用
7
作者 李佳杰 林云锋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641-647,共7页
四面体框架核酸(tFNAs)作为DNA多面体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正逐步显现。tFNAs因其优异的细胞内化能力、组织渗透性、强大的可编辑性和可预测性不断引人关注。该文总结tFNAs在制备及生物行为调控方面的优势,并重点... 四面体框架核酸(tFNAs)作为DNA多面体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正逐步显现。tFNAs因其优异的细胞内化能力、组织渗透性、强大的可编辑性和可预测性不断引人关注。该文总结tFNAs在制备及生物行为调控方面的优势,并重点探讨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为未来核酸类药物实现更广阔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核酸药物 口腔医学 临床前应用
下载PDF
非天然碱基基因密码扩展DNA数据存储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8
作者 殷晓荷 张舒颖 +2 位作者 张瑞峰 尚林春 李凌君 《集成技术》 2024年第3期39-53,共15页
目前,传统的存储技术主要将硅基材料作为存储介质,但全球现有的硅资源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存储技术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在自然界,DNA分子储存着丰富的遗传信息。从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将DNA分子作... 目前,传统的存储技术主要将硅基材料作为存储介质,但全球现有的硅资源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存储技术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在自然界,DNA分子储存着丰富的遗传信息。从化学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将DNA分子作为介质进行数据信息存储有望为存储技术的创新提供一个新机遇,而非天然碱基核苷酸可以扩充遗传字母表,增加DNA存储容量,但在其实际应用方面,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该文综述了DNA存储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当前DNA存储现状、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与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非天然碱基对(UBPs)作为合成生物学的一个新方向在DNA信息存储领域的潜在优势和技术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存储 化学生物学 非天然碱基核苷酸
下载PDF
FAM160A2功能缺失性突变可能诱发心房颤动
9
作者 彭钊 张梓铭 +3 位作者 陈松生 叶嘉豪 王鹏珍 张少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0,共10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AF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AF早期筛查。本文旨在家族性AF人群和散发性AF人群中筛选具有潜在发病意义的易感基因,并对其在AF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4名家族性AF进行全外...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AF致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AF早期筛查。本文旨在家族性AF人群和散发性AF人群中筛选具有潜在发病意义的易感基因,并对其在AF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首先对4名家族性AF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鉴定AF相关基因。然后用Sanger测序在非家族性AF人群和健康人群中证实易感基因突变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其蛋白质表达情况,利用膜片钳技术分析突变基因对外向钾离子电流的影响。家族共有39人,其中有4人发生AF,这4名AF患者存在2个共有的突变基因FAM160A 2(纯合突变,rs77726581 c.1375C>T)和MUC5B(杂合突变,rs199736618 c.12272C>T)。在52例非家族性AF患者中,有5例存在FAM160A2相同位点杂合突变,在健康人群中未发现此突变;而MUC5B在非家族性AF人群和健康人群中均发生杂合突变。FAM160A2蛋白在非家族性AF散发人群和健康人群中表达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FAM160A 2基因突变明显降低外向钾离子电流(与野生型比较,P<0.001)。由此可见,FAM160A 2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可能是AF发生的新分子生物学机制,可用于AF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突变 FAM160A2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DNA复制起始位点识别研究
10
作者 叶寒晓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33,共6页
DNA复制发生在所有生物体内,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它是从单个原始的DNA分子生成两个相同复制品的过程。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并将它应用于发展对抗遗传病的新战略,有必要对DNA复制的机制进行研究。在后基因组时代,随着DNA序列... DNA复制发生在所有生物体内,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它是从单个原始的DNA分子生成两个相同复制品的过程。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并将它应用于发展对抗遗传病的新战略,有必要对DNA复制的机制进行研究。在后基因组时代,随着DNA序列数据的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急需发展高通量数据比对的工具,此工具能够通过DNA序列数据即可识别DNA序列中的复制起始位点。文章中提出一个新型的预测器iROI-PCM,将DNA序列样本通过结合一系列自协方差和交叉协方差的物理化学属性矩阵来表示,并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经过严格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器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稳定性等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已有的预测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制起始位点 物理化学属性 支持向量机 交叉验证
下载PDF
入侵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vermiculophylla)和非入侵红藻绳状龙须菜(Gracilariopsis chorda)的比较转录组研究
11
作者 马萌 向锦茜 +3 位作者 薛开学 王高歌 WEINBERGER Florian 胡自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0-711,共12页
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vermiculophylla)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特有种,但在过去100年间它借助海运(太平洋牡蛎养殖)快速入侵到北美、欧洲和地中海等沿海栖息地,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等造成重大影响。为从分子水平初步了... 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vermiculophylla)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特有种,但在过去100年间它借助海运(太平洋牡蛎养殖)快速入侵到北美、欧洲和地中海等沿海栖息地,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等造成重大影响。为从分子水平初步了解真江蓠成功入侵的潜在机制,文章对其入侵起源地——日本北部的真江蓠及非入侵种——绳状龙须菜(Gracilariopsis chorda)进行了同质园实验(common garden experiment)处理后的比较转录组研究,以探究该地区入侵属性不同的两种红藻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真江蓠和绳状龙须菜共有基因序列集(Universal Gene,unigene)主要集中在核糖体、嘌呤和嘧啶代谢等通路。其中,在真江蓠中光系统II反应中心蛋白D1(photosystem II reaction center protein D1)、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large subunit,rbcL)等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逆转录转座子蛋白(retrotransposon protein)、细胞壁相关的水解酶(cell wall-associated hydrolase)和金属离子转运蛋白Nramp5的表达既上调也下调。与光合作用过程相关基因的大量表达可能有助于真江蓠应对逆境胁迫,特别是光系统ⅡD1反应中心蛋白表达量升高可能有助于藻体修复光系统Ⅱ复合体,从而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以备藻体生长所需。而金属离子转运蛋白Nramp5等的上调和下调则表明江蓠等红藻可能通过某些基因表达量的增减对不同的环境变动作出响应。总体而言,代谢过程中的资源再分配很可能是驱动真江蓠适应和耐受新的生境的主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入侵 环境适应 光合作用 转录调控 资源再分配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ATAC测序数据的乳腺癌上皮细胞转录因子研究
12
作者 张雅娜 牟苑菁 +2 位作者 李苇祥 赵俊焱 郭志云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研究表明,乳腺肿瘤细胞染色质开放区域上的转录因子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预后。然而,在单细胞层面,这些调控元件如何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45216个正常和肿瘤乳腺组织的单细胞染色质可... 研究表明,乳腺肿瘤细胞染色质开放区域上的转录因子显著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预后。然而,在单细胞层面,这些调控元件如何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45216个正常和肿瘤乳腺组织的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ingle-cell ATAC sequencing,scATAC-seq)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标记基因在细胞群的基因活性得分进行细胞类型注释后得到7种乳腺细胞类型。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肿瘤和正常乳腺样本的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染色质可及性差异,且乳腺上皮细胞存在高度样本间异质性(PCC=-0.07),暗示其是乳腺肿瘤的主要恶性细胞类型。为了探究正常和恶性乳腺上皮细胞的差异可及性区域中转录因子结合基序的富集情况,在提取上皮细胞群后对4个上皮细胞亚型的特征开放区域进行了转录因子结合基序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恶性乳腺上皮细胞有194个转录因子显著富集(P<0.001),它们可能涉及乳腺肿瘤发展和转移等调控过程。对上皮细胞亚型中富集程度较高的转录因子进行活性分数计算及转录组数据验证,结果进一步显示这些差异调控元件可能与乳腺细胞恶性发展相关。此外,对转录因子结合基序在不同乳腺癌亚型中的可及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SNAI2在三阴性乳腺癌样本中具有显著高的可及性,提示SNAI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潜在的特异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单细胞 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测序(scATAC-seq) 转录因子
下载PDF
N^(4)-乙酰胞苷RNA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贺胤铭 孔素东 +2 位作者 林建国 谢敏浩 程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细胞中的mRNA和非编码RNA包含着大量的表观化学修饰.在这些修饰中,N^(4)-乙酰胞苷(ac^(4)C)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rRNA和mRNA中均有发现.研究表明,ac^(4)C RNA可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蛋白的翻译过程、... 细胞中的mRNA和非编码RNA包含着大量的表观化学修饰.在这些修饰中,N^(4)-乙酰胞苷(ac^(4)C)是较为独特的一种,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rRNA和mRNA中均有发现.研究表明,ac^(4)C RNA可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蛋白的翻译过程、影响RNA的稳定性及改变RNA-蛋白相互作用等.但当前对其修饰路径的研究还不成熟,催化ac^(4)C RNA形成的乙酰转移酶目前仅有NAT10被鉴定出来.不仅如此,目前对ac^(4)C RNA进行检测和测序的技术手段还相当局限.本文综合评述了ac^(4)C RNA的分布以及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重点介绍了ac^(4)C RNA的检测技术,并对ac^(4)C RNA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机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4-乙酰胞苷 RNA修饰 检测方法
下载PDF
靶向高通量测序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华 陈品儒 +4 位作者 李艳阳 邓政先 许柳清 梁锋 胡锦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高通量测序(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疗中心住院患者的428份标本进行研究,其中,痰标本312... 目的:探讨靶向高通量测序(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技术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疗中心住院患者的428份标本进行研究,其中,痰标本312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116份。对上述标本进行tNGS分枝杆菌鉴定(简称“tNGS法”)和微生物培养(BACTEC MGIT 960)+DNA微阵列芯片法(简称“培养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并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tNGS法和培养法分别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102份和56份,非结核分枝杆菌150份和182份。(2)tNGS法的分枝杆菌检出率为58.88%(252/428),与培养法阳性率55.61%(238/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6,P=0.333)。(3)以培养法为参照标准,tNGS法检测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80.65%(200/248)、92.22%(166/180)、22.43%(48/214)、6.54%(14/214)、93.46%(200/214)、77.57%(166/214)和0.710。结论:tNGS法与培养法一致性良好,具备很好的时效性、敏感度、特异度,利于早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序列数据 分枝杆菌属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光酸小分子调控DNA结构寿命
15
作者 金晓坤 张璞 《化学传感器》 CAS 2023年第4期62-63,共2页
生命系统具有鲜明的非平衡性,能量耗散是其典型特征。基于DNA纳米技术,科学家们正不断开发着更接近于生命系统的化学传感器[1]。为生命体的自组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材料、生物医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最近,新南威尔士大... 生命系统具有鲜明的非平衡性,能量耗散是其典型特征。基于DNA纳米技术,科学家们正不断开发着更接近于生命系统的化学传感器[1]。为生命体的自组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材料、生物医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最近,新南威尔士大学的Jonathon E.Beves和Felix J.Rizzuto团队研究了可见光和小分子对于DNA基序寿命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2](J.Am.Chem.Soc.2023,145,2088-2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DNA结构 团队研究 非平衡性 能量耗散 生物医学 分子调控 新南威尔士大学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西沙礁区长棘海星种群丰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智聪 邢家杰 +5 位作者 蔡文启 张开典 吴钟解 李元超 唐佳 周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3,共8页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作为珊瑚的天敌之一,因其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灾难性破坏而备受关注。然而,长棘海星在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时空分布特征仍不清楚。本研究于2020年9月、2021年4月和2022年1月对西沙群岛礁区表层海水进行取...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作为珊瑚的天敌之一,因其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灾难性破坏而备受关注。然而,长棘海星在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时空分布特征仍不清楚。本研究于2020年9月、2021年4月和2022年1月对西沙群岛礁区表层海水进行取样,借助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表层海水中长棘海星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TS-mtCOI)基因片段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海水温度、盐度、pH、叶绿素含量和营养盐含量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发现,2020-2022年,西沙礁区COTS-mtCOI片段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4.13×10^(7)拷贝数/m^(3),且永乐环礁附近一直有较高的COTS-mtCOI片段浓度。对于华光礁、晋卿岛、羚羊礁、全富岛和赵述岛而言,2020年9月表层海水中COTS-mtCOI片段的平均浓度显著高于2021年4月和2022年1月(p<0.05)。此外,COTS-mtCOI片段浓度与表层海水的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长棘海星群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沙群岛海域,永乐环礁可能分布着较高密度的长棘海星群体,水温升高可能促进长棘海星的暴发。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长棘海星的种群分布特征,同时也能够对长棘海星暴发的预警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长棘海星 环境DNA 海水温度
下载PDF
基于位置信息的DNA序列特征提取
17
作者 陈煜元 周小安(指导)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期6-9,共4页
DNA序列的分类是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如何提取DNA序列中的特征是影响分类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保留序列中碱基的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碱基距离和相关性的特征提取方法。以H1N1、H5N1、COVID-19等6种病毒作为研究对象... DNA序列的分类是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如何提取DNA序列中的特征是影响分类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保留序列中碱基的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碱基距离和相关性的特征提取方法。以H1N1、H5N1、COVID-19等6种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将DNA序列转化为特征向量,并用KNN算法对冠状和非冠状病毒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分类的准确率。据估计地球上约有1000万~1亿种生物,如此庞大的数据使得生物分类面临着巨大挑战[1],因此DNA序列的分类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DNA序列 生物分类 冠状病毒 KNN算法 特征提取 H1N1 H5N1
下载PDF
表征不同DNA高阶结构的单分子方法
18
作者 Yonglin Liu Tianyuan Bian +3 位作者 Yan Liu Zhimin Li Yufeng Pei Jie Song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276-291,I0008,共17页
DNA不仅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而且是一种高度可编程和自组装的纳米材料。不同的DNA结构与其生物和化学功能有关。因此,了解各种DNA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学和纳米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批量分析忽略了溶液中DNA结构的异质性... DNA不仅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而且是一种高度可编程和自组装的纳米材料。不同的DNA结构与其生物和化学功能有关。因此,了解各种DNA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学和纳米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批量分析忽略了溶液中DNA结构的异质性。单分子方法是观察单个分子行为和探测自由能态高度非均质性的有力工具。在本文中,介绍了单分子方法,包括单分子检测和操作方法,并讨论了这些方法如何有助于测量单链/双链DNA(ss/dsDNA)、DNA高阶结构和DNA纳米结构的分子性质。本文为DNA纳米技术与单分子方法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了解DNA和其他生物物质和软物质的生物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结构 单分子 生物物质 分子性质 软物质 遗传信息 操作方法 批量分析
下载PDF
Parallel DNA G-Quadruplex Induced and Stabilized by Curaxin CBL0137
19
作者 孔敬伟 窦硕星 +2 位作者 李伟 李辉 王鹏业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99-103,共5页
G-quadruplex(G4)is one of the higher-order DNA structures in guanine-rich sequence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genome.Due to their presence in oncogenic promoters and telomeres,G4 DNA structures become th... G-quadruplex(G4)is one of the higher-order DNA structures in guanine-rich sequences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genome.Due to their presence in oncogenic promoters and telomeres,G4 DNA structures become the novel targets in anticancer drug designs.Curaxin CBL0137,as an important candidate anticancer drug,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growth of multiple cancers.Although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nticancer activity of curaxin is associated with its ability to bind DNA and to change the DNA topology,its therapeutic target and the underlying anti-cancer mechanism are still unclear.Here we show,for the first time,that curaxin CBL0137 induces G4 folding from anti-parallel to parallel structures,by single-molecule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technique.More importantly,we find that curaxin CBL0137 promotes G4 folding as well as stabilizes the folded G4 structures with long loops,giving a novel insight into effects of curaxin CBL0137 on DNA structures.Our work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curaxin CBL0137 and for designs of new G4-targeting anticancer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ique. TOPOLOGY INSIGHT
原文传递
基于核酸外切酶Exo I的DNA折纸结构纯化方法
20
作者 雷云翔 梅治超 +1 位作者 程岚军 何雨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6,172,共5页
基于核酸外切酶(Exo I)选择性降解单链DNA的性质,为增加DNA折纸结构纯化方法的多样性,开发了一种快速除去剩余DNA单链、纯化DNA折纸结构的新方法。以三角形和矩形DNA折纸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缓冲液环境、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 基于核酸外切酶(Exo I)选择性降解单链DNA的性质,为增加DNA折纸结构纯化方法的多样性,开发了一种快速除去剩余DNA单链、纯化DNA折纸结构的新方法。以三角形和矩形DNA折纸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缓冲液环境、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与原子力显微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快速除去DNA单链、纯化DNA折纸结构的目的,Exo I酶处理不影响DNA折纸结构的完整性及后续的应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术 核酸外切酶 纯化 自组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