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1
作者 孙志宾 孙伟恒 +10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黄智慧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闫鹏飞 田蜜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比不同发育时期体色变化的特点,筛选出仔稚幼鱼时期体色花纹变化较为明显的9个发育时期,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眼斑双锯鱼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眼斑双锯鱼的体色发生存在明显的时序性,仔鱼时期鱼体呈现半透明状,黑色素细胞排列在身体两侧,随着生长发育数量逐渐增多;稚鱼时期,体表开始出现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身体慢慢变得不透明,9 dph开始出现第一道条纹,虹彩色素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ph时期观察到第二道条纹出现;幼鱼时期,三道白色条纹完全形成,体表的橙红色和白色条纹被黑色素细胞分隔开来,界线逐渐清晰,长成完整的花纹。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在仔稚幼鱼阶段,10个体色控制基因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不同功能分类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仔稚幼鱼前期表达量变化较大的基因主要为TYR、Dct、Ednrb、Sox10等与黑色素细胞迁移、分化、合成相关的基因;随着幼鱼不断的生长发育,白色条纹逐条出现,与虹彩色素细胞相关的Fms、Foxd3等基因也开始出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发育 体色花纹 时序发生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蛇类鉴别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晓冰 方来杉 +4 位作者 陈洪博 吴琼 尹会方 林秀娇 李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从NCBI中GenBank数据库下载蛇类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7329条,以MT765098.1序列为标准进行对比和修剪,获得蛇类Cytb序列4665条。对蛇类Cytb序列进行核苷酸饱和度、遗传多样性、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计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基于K... 从NCBI中GenBank数据库下载蛇类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7329条,以MT765098.1序列为标准进行对比和修剪,获得蛇类Cytb序列4665条。对蛇类Cytb序列进行核苷酸饱和度、遗传多样性、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计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基于Kimura–2–Parameter模型,蛇类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3.3%,普遍小于6.7%,而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19.96%,普遍高于9.3%,说明蛇类物种间遗传距离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蛇类物种间遗传距离,识别出蛇类23个物种的亚种,Pareas和Hydrophis属物种含有复合体,Atractus dunni、A.iridescen和A.occidentali互为姐妹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基因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低盐胁迫下LXRα激动剂添加和RNA干扰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刘志峰 徐菲 +6 位作者 赵海池 施越雷 杨明超 黄智慧 孙志宾 徐荣静 马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1334,共11页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随着养殖水域逐渐向滩涂和内陆拓展,亟待研究其低盐适应性机制,进而为培育耐低盐良种提供参考。通过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T091317,以进一步检测下游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血清脂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设置两个盐度梯度(5和30),每个盐度设置4个处理组(干扰组、激动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周期72 h。结果显示:在dsRNA注射后,肝脏中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盐度30下;盐度5的肝脏组以及不同盐度的肠道组中,干扰效果不明显。激动剂注射后LXR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盐度组中均呈现了激动效应,但维持时间较短。低盐可以抑制SREBP-1、CYP7A1和ApoA-IV基因的表达,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三者尽管表达趋势不同,但整体上均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低盐显著抑制了TG和HDL的含量,对T-CHO以及LDL的含量无显著影响。30盐度下,当LXRα基因受到抑制或激动后,TG的含量呈现出相应的干扰和激动效应。以上表明在腹腔注射干扰剂dsRNA以及激动剂后,都能够相应的导致LXRα基因表达量降低或者升高。LXRα基因受到抑制后,可以引起下游转录因子SREBP-1基因表达的降低,进而抑制了TG的合成,因此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可以进一步作为大菱鲆耐低盐选育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脂代谢 LXRα基因 RNA干扰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表达及协同抑菌活性测定
4
作者 邹玲 赵天祎 +3 位作者 王馨锐 甄建瑜 刘文华 张灿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
为了确定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穿孔素(holin)与裂解酶(lysin1、lysin2)在裂解宿主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根据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搭桥PCR法分别扩增holin-lysin1、holin-lysin2、lysin1-lysin2基因,以pCol... 为了确定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穿孔素(holin)与裂解酶(lysin1、lysin2)在裂解宿主菌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根据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搭桥PCR法分别扩增holin-lysin1、holin-lysin2、lysin1-lysin2基因,以pColdTF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old-holin-lysin1、pCold-holin-lysin2、pCold-lysin1-lysin2,在大肠埃希氏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测定各串联蛋白对大肠埃希氏菌BL21的菌内外裂解活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噬菌体swi2裂解系统相关基因两两串联的重组质粒,并在原核系统中实现了holin-lysin1、holin-lysin2、lysin1-lysin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lysin1、lysin2具有天然的菌内和菌外裂解活性,而单独的holin未表现出任何抑菌活性;lysin1与lysin2、holin与lysin1之间无协同作用,而holin与lysin2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以显著增强lysin2的菌内外裂解活性(P<0.05)。研究结果证明了lysin1和lysin2在噬菌体swi2增殖后期替代holin完成裂解宿主菌的过程,两者之间不存在协同作用,这将为进一步阐明噬菌体swi2的裂解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swi2 穿孔素 裂解酶 协同作用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乳酸克鲁维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研究
5
作者 姜巨全 安吉一 +2 位作者 商娜 刘文婷 郑迎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57,共8页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通过将目标蛋白锚定在细胞表面,广泛应用于疫苗制备、药物筛选、环境治理、菌株筛选等领域。为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进行医药蛋白的高效生产并开展蛋白质工程研究,利用酿酒酵母来源的Sed1作为锚蛋白,His Tag作为检测靶标...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通过将目标蛋白锚定在细胞表面,广泛应用于疫苗制备、药物筛选、环境治理、菌株筛选等领域。为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进行医药蛋白的高效生产并开展蛋白质工程研究,利用酿酒酵母来源的Sed1作为锚蛋白,His Tag作为检测靶标,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进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并利用间接法免疫荧光标记和全细胞流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通量表征。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血清白蛋白的成功表达。优化检测条件后,最高展示效率达89.8%。研究首次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建立并系统优化了酵母表面展示系统,为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开展高效蛋白质生产和蛋白质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克鲁维酵母 酵母表面展示 优化 人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Ⅰ.胚胎时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伟恒 孙志宾 +8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李昊喆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阶段,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不需要迁移过程;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 发育 体色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油菜花粉BpFLS基因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宁 郭宇锦 +3 位作者 蒋雨萱 王一凡 陆玉晴 徐全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8,共10页
【目的】青海门源油菜耐寒冷、抗性强,其花粉积累了丰富的类黄酮物质,该研究可为提高黄酮醇含量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青海门源油菜花粉和河南郑州油菜花粉筛选差异表达的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并对... 【目的】青海门源油菜耐寒冷、抗性强,其花粉积累了丰富的类黄酮物质,该研究可为提高黄酮醇含量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青海门源油菜花粉和河南郑州油菜花粉筛选差异表达的黄酮醇合成酶基因,并对BpFL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RACE-PCR克隆。【结果】(1)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的油菜花粉黄酮醇合成酶基因,BpFLS1-1基因在青海门源油菜花粉中差异最大且表达上调。(2)BpFLS1-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黄酮醇合成酶活性和黄烷酮-3-羟化酶活性。(3)BpFLS1-1基因可能含有新的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其长度为1 170 bp。【结论】BpFLS1-1基因在门源油菜花粉积累丰富的类黄酮物质及油菜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油菜 花粉 转录组 BpFLS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克隆
下载PDF
利用“黄海芯1号”55K SNP芯片评估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近交水平
8
作者 刘丹阳 孔杰 +15 位作者 王平 陈荣坚 傅强 罗坤 陈宝龙 隋娟 孟宪红 代平 谭建 曹家旺 李旭鹏 康子仪 刘绵宇 强光峰 迟长凤 栾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9-488,共10页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 凡纳滨对虾的主要选育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具有较强抗病、抗逆性的“高抗系”(GK),二是培育具有快速生长特性的“快大系”(KD)。然而,国内缺少针对这两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基因组近交水平的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液相芯片“黄海芯1号”(55 K SNP)的基因分型数据,首次分析了GK(1064尾个体)和KD(564尾个体)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调查了连续性纯合片段(ROH)的基因组分布特征,并重点评估了两个群体的基因组近交水平。PCA及进化树分析表明GK及KD群体可明确分层,亲缘关系热图表明KD群体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比GK群体更近。GK群体包括的家系数量更多,导致其遗传多样性高于KD群体;两群体间的F_(st)为0.09,存在中等遗传分化。GK和KD群体每个ROH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70±0.34)Mb和(1.65±0.38)Mb,每个样本ROH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98±1.30和2.07±1.37。GK和KD群体0.8~1.25 Mb长度的ROH占比分别为11.41%和19.17%,表明KD群体的选育历史比GK群体更长。两个群体>2.25 Mb长度的ROH片段占比分别为10.26和9.74%,表明两个群体短期内未发生近亲交配。七种基因组近交系数评估结果表明,KD群体的近交水平高于GK群体。不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F_(ROH)和F_(HOM)方法可准确地评价育种群体的真实近交水平,而F_(VR1)、F_(YA1)和F_(LH1)等依赖基础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方法可以用来比较群体及个体间的相对近交水平。上述结果为准确地评估育种群体的近交水平和优化育种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黄海芯1号” 遗传多样性 连续性纯合片段 基因组近交系数
下载PDF
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抗氧化酶系与解毒酶系的影响
9
作者 王丹丹 王星 +1 位作者 张晓婉 刘丹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吡虫啉处理组(IMI组)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始终低于吡虫啉+褪黑素处理组(IMI+MT组);IMI组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终低于IMI+MT组;IMI组8种解毒基因的表达量除AChE,DDTase和GLD基因外,其余表达量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的状态,且明显高于对照组(CK组)而低于IMI+MT组;IMI组DDTase基因的表达量与CK组差异不明显,但始终低于IMI+MT组,说明吡虫啉对DDTase的作用不明显,而褪黑素诱导DDTase表达效果较显著(P<0.05);IMI组AChE和GL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CK组,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IMI+MT组二者的表达量始终高于IMI组.短期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影响不显著,长期胁迫则影响其存活率,红光熊蜂对吡虫啉的代谢解毒是一个多酶系、多基因协同参与的理化过程,褪黑素可提高红光熊蜂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熊蜂 吡虫啉 抗氧化酶 解毒酶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Tollip敲除猪肾细胞系的构建
10
作者 王家丽 杨帆 +5 位作者 邵文华 黄梦瑶 曹伟军 蒲秀瑛 张伟 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0-1818,共9页
旨在探究Toll作用蛋白(toll-interacting protein, Tollip)对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增殖的影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ollip基因缺失的猪肾细胞系(porcine kidney cell line, PK-15),并通过PCR测序... 旨在探究Toll作用蛋白(toll-interacting protein, Tollip)对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增殖的影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ollip基因缺失的猪肾细胞系(porcine kidney cell line, PK-15),并通过PCR测序和Western blot确认敲除效果,然后利用CCK-8试剂盒测定Tollip缺失后细胞活力变化,确认敲除细胞与野生细胞无显著差异,用FMDV感染敲除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实时荧光定量和病毒滴度测定等方法测定病毒在敲除细胞系中复制情况。结果显示:感染FMDV后,敲除细胞与野生细胞相比,显著促进了病毒的复制。综上,在PK-15细胞上,成功构建Tollip缺失细胞系,且试验表明Tollip的缺失有助于FMDV的复制。研究结果为后续Tollip功能研究及抗病毒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Tollip基因 细胞系 口蹄疫病毒
下载PDF
低温β-1,4-内切葡聚糖酶的基因挖掘、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表征
11
作者 圣弟青 钮成拓 +4 位作者 闫亚楠 郑飞云 刘春凤 王金晶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β-1,4-内切葡聚糖酶在洗涤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具有较好的低温和碱性耐受能力是其实现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该论文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株具有低温耐受能力的Deinococcus cellulosilyticus来源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DC,... β-1,4-内切葡聚糖酶在洗涤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具有较好的低温和碱性耐受能力是其实现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该论文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株具有低温耐受能力的Deinococcus cellulosilyticus来源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DC,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周质空间,少部分分泌至胞外。对EgDC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0℃和pH 6.5,其在20℃能保持70%以上活力,且在pH 8.0和pH 9.0的半衰期分别达到83.43 min和53.79 min。EgDC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质,其比酶活力k_(cat)/K_(m)值分别为(26.38±1.43)U/mg和(520.03±17.07)s^(-1)/mg,且对于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强耐受能力。由此可见,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EgDC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且在低温、碱性以及存在表面活性剂环境下较为稳定,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挖掘 β-1 4-内切葡聚糖酶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低温 耐碱性
下载PDF
拟穴青蟹精氨酸激酶的重组表达及致敏性分析
12
作者 杨阳 何欣蓉 +5 位作者 何少贵 陈锦莉 刘萌 费丹霞 毛海燕 刘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为比较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重组精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rginine kinase,rAK)和天然AK(native AK,nAK)的致敏性,并鉴定AK分子中的致敏优势区域,首先基于AK的抗原表位分布与空间结构,将AK分子分为AK-E1(氨基酸(amino acids,AA... 为比较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重组精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rginine kinase,rAK)和天然AK(native AK,nAK)的致敏性,并鉴定AK分子中的致敏优势区域,首先基于AK的抗原表位分布与空间结构,将AK分子分为AK-E1(氨基酸(amino acids,AA)1~92)、AK-E2(AA 87~187)、AK-E3(AA 172~265)和AK-E4(AA 276~357)4个片段,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分段表达,并分别分离纯化nAK、rAK及AK的4个分段表达产物。用BALB/c小鼠模型评价重组蛋白的致敏性,结果显示,rAK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的Th2型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表明rAK可使机体致敏,但其免疫原性较nAK弱;AK的4个分段表达产物中AK-E2的免疫原性最强。同时,rAK能够刺激RBL-2H3细胞释放β-己糖苷酶,但rAK对效应细胞的刺激作用低于nAK;4个分段表达产物中AK-E2和AK-E4对效应细胞的刺激作用较强。综上,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rAK免疫原性较nAK弱,而AK分子中免疫原性较强的区域为AA 87~187,免疫反应性较强的区域为AA 276~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精氨酸激酶 重组蛋白 致敏性 BALB/C小鼠
下载PDF
台湾小孔蛸寄生丛集球虫新种的形态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13
作者 何卫彤 任静 +1 位作者 王丽华 郑小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51,共9页
为探究感染台湾小孔蛸(Cistopus taiwanicus)消化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从集球虫属(Aggregata)种类,本研究在浙江南麂岛、福建东山、广东阳江和海南三亚周边海域采捕台湾小孔蛸,在其盲囊和肠组织内发现了丛集球虫新种,新种命名为疣丛集球虫(... 为探究感染台湾小孔蛸(Cistopus taiwanicus)消化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从集球虫属(Aggregata)种类,本研究在浙江南麂岛、福建东山、广东阳江和海南三亚周边海域采捕台湾小孔蛸,在其盲囊和肠组织内发现了丛集球虫新种,新种命名为疣丛集球虫(Aggregata verrucosa sp.nov.)。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疣丛集球虫的成熟卵囊为球形,有时不规则,长径范围936.96~1563.31μm,短径范围860.13~1227.85μm;孢子囊为球形或近球形,长径范围12.87~14.24μm,短径范围12.39~13.70μm。孢子囊壁为双层,外层光滑,内层具疣状突起。孢子囊内子孢子通常呈螺旋状,数目范围4~10个,子孢子长径范围12.81~16.01μm,短径范围2.02~2.62μm。利用18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物种隶属于丛集球虫属,并高度支持了属内(中华丛集球虫A.sinensis+疣丛集球虫A.verrucosa)+A.octopiana+A.eberthi+多刺丛集球虫A.octaculeata的系统发生关系。本研究鉴定出的丛集球虫新种补充了丛集球虫属的生物学资料,同时本研究可为头足类疾病诊断和组织学病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丛集球虫 新种 台湾小孔蛸 形态学 18S rRNA基因
下载PDF
不同来源胰蛋白酶的基因挖掘、在Komagataella phaffii GS115的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14
作者 何林曼 钮成拓 +4 位作者 刘国正 郑飞云 刘春凤 王金晶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胰蛋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广泛应用于皮革、食品加工、生化检测和制药行业。该文旨在挖掘不同来源的胰蛋白酶,并在Komagataella phaffii GS115进行异源表达,最终分析并比较其酶学性质。通过基因挖掘手段分别克隆了人源胰蛋白酶(homo ... 胰蛋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广泛应用于皮革、食品加工、生化检测和制药行业。该文旨在挖掘不同来源的胰蛋白酶,并在Komagataella phaffii GS115进行异源表达,最终分析并比较其酶学性质。通过基因挖掘手段分别克隆了人源胰蛋白酶(homo spanies trypsin,HST)、牛源胰蛋白酶(bos taurus trypsin,BTT)、虾源胰蛋白酶(penaeus vannamei trypsin,PVT)和弗氏链霉菌源胰蛋白酶(Streptomyces fradiae trypsin,SFT),以pPIC9k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并在Komagataella phaffii GS115中成功实现异源表达。经纯化激活后,HST,BTT,PVT,SFT的酰胺酶活性分别为18.6、12.3、44.7、13.8 U/mL;4种来源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35、40、45℃,而其最适pH值分别为9、8.5、8.5、9,其中SFT在pH 9~11的稳定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基因挖掘 异源表达 毕赤酵母 酶学性质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坦布苏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15
作者 章丽娇 田宇杰 +9 位作者 张兰香 赵冬敏 韩凯凯 黄欣梅 杨婧 吴凤瑶 刘青涛 刘宇卓 张小飞 李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0,共7页
报告病毒在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活体动物体内成像及新型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以坦布苏病毒JXSP株感染性克隆为基础,采用两种策略构建报告病毒,即分别在病毒基因组5′UTR和C蛋白基因、N S5基因和3′... 报告病毒在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活体动物体内成像及新型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以坦布苏病毒JXSP株感染性克隆为基础,采用两种策略构建报告病毒,即分别在病毒基因组5′UTR和C蛋白基因、N S5基因和3′UTR间引入外源基因EGFP,通过融合PCR获得全长cDNA PCR产物,体外转录生成mRNA,转染至BHK-21拯救重组病毒并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利用5′UTR-C位点构建的报告病毒mRNA转染BHK-21细胞后能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报告病毒P0接种DEF细胞后可高强度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在BHK-21和DEF细胞上增殖速度略微低于亲本毒株,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1株坦布苏绿色荧光报告病毒rJXSP-5′EGFP,在BHK-21和DEF细胞上均能有效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病毒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16
作者 赵海池 刘志峰 +5 位作者 王新安 包玉龙 刘圣聪 杨明超 闫鹏飞 马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25,共9页
采用人工控温的方式,对构建的31个F1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全同胞家系开展低温胁迫实验,获得耐低温性状低温累计存活时间(CDH),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分别开展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对每一性状是否需要考虑共同环境效应... 采用人工控温的方式,对构建的31个F1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全同胞家系开展低温胁迫实验,获得耐低温性状低温累计存活时间(CDH),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分别开展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对每一性状是否需要考虑共同环境效应所构建的两种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经似然比检验,最终选用模型A和模型BF进行耐低温和生长性状遗传评估;耐低温性状CDH遗传力为(0.27±0.08),属于中等遗传力;体重BW遗传力为(0.36±0.13),属于中等遗传力,体长BL遗传力为(0.14±0.06),属于低等遗传力,经检验,遗传力估计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DH和体重、体长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40±0.22)和(–0.44±0.24),表型相关分别为(–0.09±0.06)和(–0.16±0.05),均为负相关;体重和体长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92±0.05),表型相关为(0.80±0.02),呈正相关且结果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的耐低温性状和生长性状都具有较好的改良潜力,考虑到两性状间存在负遗传相关,在开展耐低温选育时,对首先不同性状进行品系选育,然后利用品系间杂交培育出耐高温、生长快的新品种。该项研究首次完成了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为制订红鳍东方鲀耐低温选育育种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 耐低温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下载PDF
亚磷酸脱氢酶在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和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佳琪 郭嘉 +8 位作者 张闯 柳青 王梓钰 夏涵超 钱步轩 赵方方 王棋 刘剑锋 刘相国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近年来,农业生产面临磷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亚磷酸脱氢酶(phosphitedehydrogenase,PTDH)的发现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微生物中,PTDH使得非无菌环境下的高效发酵成为可能,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植物中... 近年来,农业生产面临磷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亚磷酸脱氢酶(phosphitedehydrogenase,PTDH)的发现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微生物中,PTDH使得非无菌环境下的高效发酵成为可能,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植物中,PTDH不仅解决了磷源问题,还为除草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亚磷酸盐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除草剂和磷源使用,相比传统除草剂更环保、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好。尽管亚磷酸脱氢酶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功能解析和概念验证阶段,对亚磷酸脱氢酶的催化机理、蛋白结构和酶活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综述了PTDH在微生物、模式植物(如拟南芥和烟草)、经济作物(如棉花和油菜)以及粮食作物(如水稻和玉米)中的应用进展。随着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基因转化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未来将进一步优化亚磷酸脱氢酶的应用效果,为作物的高效利用亚磷酸盐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磷酸脱氢酶 磷源 基因工程 微生物 植物
下载PDF
SCF基因参与哺乳动物肤色和毛色表型形成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旭 刘欣 邢秀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42,共6页
毛色作为动物重要表型之一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基因参与动物细胞发育(包括毛色形成),在启动子水平调节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小眼转录因子(protein and melanocyte-specific microphthalmia-related tra... 毛色作为动物重要表型之一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基因参与动物细胞发育(包括毛色形成),在启动子水平调节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小眼转录因子(protein and melanocyte-specific microphthalmia-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的mRNA表达,且在不同物种中参与机体内外环境刺激(主要是紫外线辐射)导致的色素沉着过程,在黑色素细胞迁移和存活、斑点(roan)表型及某些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对SCF基因的结构性质及在哺乳动物黑色素合成及肤色和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探究SCF基因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色性状 毛色形成 SCF基因 MITF基因 roan表型 异构体
原文传递
低能N^(+)注入诱变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机制分析
19
作者 王婷 唐朝 +3 位作者 李琦 王雪瑞 林子越 蔡长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基因组测序、耐药表型和生物被膜分析,探索低能N^(+)注入驱动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诺氟沙星耐药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获得81株耐诺氟沙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44株耐药菌16S rRNA或耐药基因出现片段缺失、插入、点突变和拷贝数变化;且基因变化高的耐药菌的药物外排蛋白、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和密度显著增加,对诺氟沙星的耐药性提高了8~16倍,并对5~8种抗菌药物产生了多重耐药。说明低能N^(+)注入可能通过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或相关耐药基因变异,调控细菌药物外排蛋白表达量增加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进而介导菌株产生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诺氟沙星 耐药性
下载PDF
RNA干扰防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的效果
20
作者 张倩 郭玉鸽 +7 位作者 曹可心 杨惠娟 张富生 阴广宇 陈雷 李俊营 武兆云 杨铁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9-144,共6页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是危害烟草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株田间生长发育。为防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根据已经构建的靶向沉默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相关基因的VIGS载体,使用单个载体和混合载体沉默与CMV有关的CMV-1a...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是危害烟草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株田间生长发育。为防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根据已经构建的靶向沉默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相关基因的VIGS载体,使用单个载体和混合载体沉默与CMV有关的CMV-1a、CMV-2a、CMV-MP和CMV-CP这4个病毒编码蛋白基因,测定基因沉默后CMV-1a、CMV-2a、CMV-MP、CMV-CP相对表达量及CMV浓度,并评价VIGS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4种载体烟株均能有效沉默相应靶基因的表达,单独接种时,对CMV-1a、CMV-2a、CMV-MP、CMV-CP的沉默效率分别为10.78%、60.36%、32.92%、58.95%,pTRV2-CMV-2a载体单独接种对CMV-2a基因的沉默效率最高;混合接种对CMV-1a、CMV-2a、CMV-MP、CMV-CP基因的沉默效率分别为18.78%、44.18%、28.33%、35.64%,混合接种也是对CMV-2a基因的沉默效率最高。接种VIGS-TRV载体的烟株在接种病毒后21 d内,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载体均有效下调CMV浓度,且混合接种的效果大于单一载体,有效地抑制烟株内CMV的传播,减轻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接种混合载体的效果最佳,为有效防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VIGS 黄瓜花叶病毒病 相对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