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诱导及冻存方法的优化
1
作者 魏琼 赵梦竹 +2 位作者 程序 刘梦华 张冬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18,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浓度;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将骨髓细胞预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原驻留巨噬细胞比例;使用L929细胞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细胞7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F4/80及CD11b双阳性占比;中性红法及ELISA法检测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或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中性红法检测吞噬能力。结果:33℃、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培养7 d条件下的L929细胞上清中富集高浓度M-CSF;骨髓细胞经预培养4 h,贴壁细胞中F4/80+占比显著高于悬浮细胞(P<0.01);经L929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7 d后细胞F4/80+CD11b+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C57BL/6J亚型来源BMDMs相比,C57BL/6N亚型来源BMDMs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释放较低水平TNF-α(P<0.01)和IL-6(P<0.05),以及较高水平IL-1β(P<0.05);相较于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骨髓细胞提取后即刻冻存、复苏再诱导的BMDMs具有更好的巨噬细胞形态,更高的细胞活力(P<0.01)和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结论:通过33℃、10%FBS培养7 d的L929细胞上清富含更高浓度M-CSF,可成功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预培养可去除原骨髓驻留巨噬细胞,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是较好的BMDMs冻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 原代细胞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微型月季‘玲之妖精’的离体培养研究
2
作者 方荷芳 周鑫平 +3 位作者 康旭东 彭晓龙 李同建 贾明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为促进微型月季‘玲之妖精’的种苗规模化生产以及后续利用细胞工程方法进行种质改良,以微型月季‘玲之妖精’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主要包括不同外植体消毒灭菌处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增殖、腋芽萌发诱... 为促进微型月季‘玲之妖精’的种苗规模化生产以及后续利用细胞工程方法进行种质改良,以微型月季‘玲之妖精’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主要包括不同外植体消毒灭菌处理、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增殖、腋芽萌发诱导、腋芽继代增殖以及生根诱导等。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合适的灭菌方式为75%乙醇消毒30 s+0.1%升汞灭菌5 min,适合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苄基腺嘌呤(6-BA)0.5 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2.0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萘乙酸(NAA)0.2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茎段外植体合适的灭菌方式为75%乙醇消毒30 s+0.1%升汞灭菌8 min,适合腋芽萌发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腋芽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本研究为微型月季品系改良和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月季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诱导 继代增殖
下载PDF
一种新型冷冻保护剂冻存组织和细胞的效果
3
作者 王清芳 张芬 +9 位作者 昌广萍 李子晗 邢岚 彭浩 曾秀萍 钟桂强 陈辉 刘波 刘振宇 梁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6期7816-7826,共11页
背景:冷冻保存技术能够使组织/细胞于低温环境中长久贮存并维持活性与功能的完整性,这对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及生物样本库的构建有重大意义。冷冻保护剂常含二甲基亚砜和血清,为规避二甲基亚砜的毒副作用、血清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免疫反应... 背景:冷冻保存技术能够使组织/细胞于低温环境中长久贮存并维持活性与功能的完整性,这对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及生物样本库的构建有重大意义。冷冻保护剂常含二甲基亚砜和血清,为规避二甲基亚砜的毒副作用、血清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免疫反应等问题,部分成品冷冻保护剂虽已上市,但面临着成本高、应用受限等诸多难题,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出一种成分明晰且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冷冻保护剂。目的:旨在评估一种新型冷冻保护剂对不同来源组织和细胞冻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新型冷冻保护剂作为实验组,市售及广泛使用的冷冻保护剂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于脐带华通氏胶组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K细胞及CIK细胞冻存,从冻存前和复苏后的细胞形态、数量、活率、表面标志物、分化潜能、细胞杀伤毒性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确认新型冷冻保护剂的冻存效果及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果与结论:(1)采用新型冷冻保护剂能实现冻存脐带华通氏胶组织复苏后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正常,在细胞复苏回收率、表面标志物、分化潜能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2)实验组和对照组脐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冷冻复苏后的细胞数量和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和对照组NK细胞/CIK细胞冷冻复苏后的细胞数量和活率同样无显著性差异;(3)对于脐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分化的NK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CD56^(+)CD16^(+)细胞亚群比例无显著差异,对于脐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分化的CIK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CD3^(+)CD8^(+)和CD3^(+)CD56^(+)细胞亚群比例无显著差异;(4)在细胞杀伤毒性方面,当免疫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系Mel624效靶比为20∶1时,无论是脐血还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分化的NK细胞/CIK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杀瘤活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新型冷冻保护剂能够替代现有的市售和广泛使用的冷冻保护剂,且对于脐带华通氏胶组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K细胞及CIK细胞均适用,为通用冷冻保护剂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护剂 脐带华通氏胶组织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NK细胞 CIK细胞
下载PDF
低氧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胶原蛋白含量的提升作用
4
作者 林展翼 肖聪 +3 位作者 许健宜 刘青 孙盱衡 方丽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在血管组织工程领域,目前的主要技术方向集中于利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体外增殖和分泌富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CM),并且施加特定力学刺激重构出具有所需力学性能的生物材料。合适的氧气含量对于体外细胞三维培养至关重要,但在... 在血管组织工程领域,目前的主要技术方向集中于利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体外增殖和分泌富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CM),并且施加特定力学刺激重构出具有所需力学性能的生物材料。合适的氧气含量对于体外细胞三维培养至关重要,但在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TEVG)应用方面还缺乏足够研究。为此通过设计不同的氧气含量培养环境,对VSMCs增殖活性检测以确定细胞培养的氧气含量最佳值;进而,在常规氧含量和低氧含量下,对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羟脯氨酸检测法对沉积在细胞层中的总胶原含量进行定量;最后,在聚乙醇酸(PGA)支架材料上接种VSMCs进行三维培养形成TEVG,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和总胶原定量来观察低氧环境下TEVG的培养效果。结果显示:7%氧气条件下VSMCs细胞活性增长最快;低氧环境下VSMCs的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基因表达有所上调,在第5至第9天可以检测到更多胶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尤其是ColⅢ,并且第11天细胞层ECM中总胶原蛋白的含量为常氧组的3.1倍;7%氧气条件可促进PGA支架上VSMCs三维培养过程的胶原沉积,与常氧组相比总胶原含量提高至2.09倍,并形成更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果表明,选择低氧环境可以促进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胶原蛋白的含量,可为进一步优化TEVG的体外培养条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低氧环境 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 胶原蛋白
下载PDF
基于组织培养的丹参高效繁殖技术优化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娟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3期83-85,共3页
丹参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培养基配方选择、培养条件优化、外植体消毒与接种技术。通过分析丹参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外植体污染率高、芽诱导和分化率低、生根率不高等,探讨了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优化培养... 丹参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培养基配方选择、培养条件优化、外植体消毒与接种技术。通过分析丹参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外植体污染率高、芽诱导和分化率低、生根率不高等,探讨了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优化培养基的成分,特别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提高芽诱导和分化率具有显著效果;改进外植体消毒方法和接种技术能有效降低污染率,提高培养成活率和再生能力;调整培养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则对丹参组织培养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组织培养 高效繁殖 培养基 激素调控
下载PDF
大桥虎耳草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韩伟 梁泳欣 +4 位作者 黄倩 谢冬玉 包英华 曾志斌 于白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4,共8页
以大桥虎耳草组培苗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丛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两种生根方法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完善的离体培养体系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桥虎耳草组培苗叶... 以大桥虎耳草组培苗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丛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两种生根方法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完善的离体培养体系和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桥虎耳草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1/2 MS+6-BA 2.0 mg/L+NAA 0.2 mg/L,1/2 MS+KT 1.0 mg/L+NAA 0.2 mg/L和1/2 MS+TDZ 0.4 mg/L+NAA 0.2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7.78%以上,芽诱导率达96.67%以上,丛芽诱导率达87.04%以上;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1/2 MS+6-BA 1 mg/L+NAA 0.2 mg/L,芽增殖系数为4.03;丛芽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生根率为100%,生根条数为10.81(组培苗可瓶外生根)。组培苗移栽后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达95.5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桥虎耳草 叶片 愈伤组织诱导 不定芽 再生体系
下载PDF
负载柚皮苷AKE/GB30网箱在脊柱骨缺损模型修复中的作用及对BMPs-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辛健 陈云刚 +2 位作者 于宁 陈文明 王卫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目的:观察负载柚皮苷的AKE/GB30网箱在脊柱骨缺损模型中的修复作用,并基于骨形成蛋白(B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探讨该生物材料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牙钻在30只新西兰雄兔L5与L6椎间制作一个7mm×5mm×4mm的缺损,建... 目的:观察负载柚皮苷的AKE/GB30网箱在脊柱骨缺损模型中的修复作用,并基于骨形成蛋白(B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探讨该生物材料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牙钻在30只新西兰雄兔L5与L6椎间制作一个7mm×5mm×4mm的缺损,建立脊柱骨缺损模型,制备AKE/GB30网箱。测试负载柚皮苷的AKE/GB30网箱生物力学性能,检测其体外释药行为。将造模成功的新西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空白组、自体骨移植组、骨移植生物材料+柚皮苷联合组,除空白组外分别予以自体骨移植、负载柚皮苷的AKE/GB30网箱进行修复。术后6周、12周每组各取5只兔,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T)检测骨修复情况[包括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数目(Tb.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形成蛋白2(BMP2)、VEGF、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B)检测骨组织BMP2、VEGF、RUNX2、ALP、OCN蛋白表达。结果:AKE/GB30网箱制作成功,且其特性检测结果符合脊柱骨缺损修复要求;负载柚皮苷的AKE/GB30网箱最大抗压强度为28MPa,最大抗压力为15N,6周时其累积释药率达(98.15±1.47)%;各组术后12周时BV/TV、Tb.Th和Tb.N,骨组织BMP2、VEGF、RUNX2、ALP、OCN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高于术后6周时(P<0.05),且自体骨移植组、骨移植生物材料+柚皮苷联合组上述指标均高于空白组(P<0.05),自体骨移植组、骨移植生物材料+柚皮苷联合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柚皮苷的AKE/GB30网箱在脊柱骨缺损模型修复的效果等同于自体骨移植,可能是通过促进BMP2、VEGF、RUNX2、ALP、OCN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柚皮苷 脊柱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炘 吴若楠 +4 位作者 李心 杨云尧 陈敏敏 张永春 杨柳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6-944,共9页
该研究旨在建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以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体细胞杂交育种。通过研究材料选择、渗透压调节剂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纯化条件等关键因素,确定了酶解法提取兰州百合原生质... 该研究旨在建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以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体细胞杂交育种。通过研究材料选择、渗透压调节剂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纯化条件等关键因素,确定了酶解法提取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继代30 d左右的兰州百合无菌苗叶片,在0.4 mol·L^(-1)的甘露醇环境下,使用含15 g·L^(-1)的纤维素酶和5 g·L^(-1)的离析酶的酶解液酶解3 h,即能分离完整均一的兰州百合叶肉原生质体,平均产量超过4×10^(6)个·g-1,且细胞活力超过90%。在0.4 g·mL^(-1)PEG-4000介导下转染35S::GFP质粒15 min,成功获得阳性转化子。同时,在0.5 g·mL^(-1)PEG-4000与5 mmol·L^(-1)CaCl_(2)(pH=10)作用下,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双核细胞。该体系的建立为兰州百合体细胞杂交育种提供了高质量的细胞材料,也为其基因功能研究搭建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原生质体 瞬时转化 化学融合
下载PDF
肠道类器官在肠疾病机制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强龙征 毛海光 +2 位作者 王梦婷 齐莉莉 王进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03,共10页
肠道类器官由来自肠道的隐窝或干细胞在培养基质的三维(3D)支撑下构建形成,含有肠道的所有成熟细胞,已经成为研究肠道疾病机制全新且高效的平台。相较于二维(2D)细胞培养,肠道类器官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模拟肠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还可以... 肠道类器官由来自肠道的隐窝或干细胞在培养基质的三维(3D)支撑下构建形成,含有肠道的所有成熟细胞,已经成为研究肠道疾病机制全新且高效的平台。相较于二维(2D)细胞培养,肠道类器官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模拟肠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还可以在不同体外环境下更好地还原肠道的真实生态,因此在不同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应用更为广泛。本文介绍了肠道类器官培养方式的新进展,综述了近年来肠道类器官在炎症性肠道疾病、结肠直肠癌和乳糜泻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运用及进展,同时讨论了肠道类器官在药物研发与筛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类器官 肠道疾病 病理机制 药物研发
原文传递
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系细胞染色体核型与G-带分析
10
作者 王雪莹 孟素丹 +5 位作者 何雷 赵淑娟 王聪慧 李日顺 钱伟锋 张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M0007,共7页
为了鉴定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系(BIECs-21)的生物学遗传稳定性,体外贴壁培养BIECs-21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和G-带标本,分析BIECs-21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表明:BIECs-21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包括常染色体29对和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 为了鉴定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系(BIECs-21)的生物学遗传稳定性,体外贴壁培养BIECs-21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和G-带标本,分析BIECs-21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表明:BIECs-21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包括常染色体29对和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1对。其中,29对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是较大的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是较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除X、Y性染色体外,BIECs-21细胞常染色体的G-带带纹的数量和位置无显著差异。BIECs-21细胞与荷斯坦牛的正常染色体核型相比,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结构均没有明显变化,证明该细胞系遗传特性稳定,可以用于牛肠道相关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ECs-21细胞 贴壁培养 染色体核型分析 G-带分析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逯贝贝 吴江锋 +2 位作者 王小莲 马岚 徐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4-668,共5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椎骨骨折、外伤、髓内肿瘤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患[1]。由于该病的复杂性,目前,对于SCI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减压、去除压迫;减轻炎症、改善血流电力学;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椎骨骨折、外伤、髓内肿瘤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患[1]。由于该病的复杂性,目前,对于SCI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减压、去除压迫;减轻炎症、改善血流电力学;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等为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髓内肿瘤 手术减压 外泌体 神经系统疾患 脊髓损伤 轴突再生 椎骨骨折
原文传递
293T细胞生产慢病毒工艺优化
12
作者 李欣 高驰 +4 位作者 顾力行 曾毅 姚頔 何红鹏 张同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4-564,共11页
随着细胞治疗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慢病毒的生产成为工艺环节中的瓶颈,因此,优化293T高滴度和高纯度的CAR慢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优化包装慢病毒的293T贴壁细胞,节省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慢病毒包装的能力。同时对优化... 随着细胞治疗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慢病毒的生产成为工艺环节中的瓶颈,因此,优化293T高滴度和高纯度的CAR慢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优化包装慢病毒的293T贴壁细胞,节省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慢病毒包装的能力。同时对优化慢病毒载体中出现悬浮细胞结团生长的现象进行探索,检测其影响结团的因素。分别采用快速、慢速驯化方式将293T贴壁细胞驯化为悬浮培养,并比较其细胞形态、细胞密度、细胞活率、慢病毒包装能力和冻存复苏后稳定一致性,筛选出最优的悬浮驯化条件。通过调节Ca^(2+)浓度和EDTA添加量来研究比较细胞结团生长状况。结果证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OPM-293 CD05溶剂(medium)可以将293T贴壁细胞快速驯化为293T悬浮细胞,并能制备出慢病毒滴度且优于贴壁细胞的包装滴度(^(*)P<0.05)。Ca^(2+)浓度会影响细胞结团大小,添加EDTA能有效分离分散非必要的细胞抱团生长。研究结果显示,传统293T贴壁细胞可以使用无血清培养基OPM-293 CD05溶剂快速驯化成悬浮细胞;在一定范围内,Ca^(2+)浓度越高细胞所结团块及粒径越大,EDTA添加量越高细胞所结团块及粒径变小。这为优化慢病毒载体包装工艺和悬浮培养条件,同时为体外规模化细胞培养放大和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293T细胞 悬浮驯化 悬浮细胞培养 结团
原文传递
细胞培养肉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鑫 彭常安 +1 位作者 许月明 张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59-64,共6页
细胞培养肉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它不需要经过动物养殖,而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生产肉类.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细胞培养肉技术在环境资源保护、公共健康、动物福利等方面表现出较大优势.通过检索近年来该领... 细胞培养肉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食品合成生物技术,它不需要经过动物养殖,而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生产肉类.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细胞培养肉技术在环境资源保护、公共健康、动物福利等方面表现出较大优势.通过检索近年来该领域相关研究论文,总结了细胞培养肉在种子细胞的提取、无血清培养基研制、细胞大规模培养与体外组织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细胞培养肉技术未来研究的方向与挑战,旨在为细胞培养肉相关技术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肉 干细胞 细胞组织培养 未来食品
下载PDF
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
14
作者 杨丹聃 陈骄阳 +4 位作者 王馨珩 赵泽彤 潘莹 薛百功 高长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8-1449,共12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改进方法,以建立高效经济的体外软骨细胞培养体系。方法:从新生大鼠关节中分离原代软骨细胞,分为过夜消化(OD)组和快速消化(RD)组进行分离,OD组软骨细胞采用Ⅱ型胶原酶过夜消化,RD组软骨细胞采用预消化的物理化学消化相结合的手段分离细胞。采用含0%(空白组1)、1%、2%、4%和10%胎牛血清(FBS),0(空白组2)、0.1、0.2、0.4、0.8、1.0、2.0 g·L^(-1)维生素C(VC)和0(空白组3)、0.5、1.0、2.0、4.0、8.0、10.0μg·L^(-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体(PLGA)纳米粒子的改良培养液培养软骨细胞。将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F12营养混合液(DMEM/F12)与含不同浓度FBS、VC和PLGA的培养液分别混合,并按照各成分浓度进行相应分组。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细胞并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直径,采用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形态表现,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黏附率,采用Hoechst/碘化丙碇(PI)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MTT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将细胞分为DMEM/F12+10%FBS组(对照组)、DMEM/F12+1%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性别决定区域Y框转录因子9(SOX9)、Ⅱ型胶原α1链(Col2A1)、Ⅹ型胶原α1链(Col10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改良培养液培养后各组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和SOX9表达情况。结果:OD组原代软骨细胞存活率小于RD组,细胞平均直径大于RD组。O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大,呈梭形,大多数细胞出现伪足;RD组原代软骨细胞形态较小,大多数细胞呈菱形,仅部分细胞出现伪足。2组原代软骨细胞经甲苯胺蓝特异性染色均显色明显,但RD组消化时间较短,软骨细胞实际培养时间较OD组缩短9~13 h,原代软骨细胞形态更为幼稚。O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较为缓慢,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升高,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RD组原代软骨细胞在培养24 h时增殖稍缓,培养48 h时增殖速度加快,较培养12 h时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培养24和48 h时,与OD组比较,RD组原代细胞增殖速度升高(P<0.05)。RD组软骨凋亡细胞数少于OD组,2组均无坏死软骨细胞。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培养液中FBS浓度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1比较,培养液中含1%、2%、4%和10%FBS时,软骨大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2比较,培养液中含0.2~1.0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0.4 g·L^(-1)VC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1)。与空白组3比较,培养液中含1~4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其中含1μg·L^(-1)PLGA时大鼠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最高(P<0.05)。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DMEM/F12+10%FBS组比较,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大鼠软骨细胞中SOX9 mRNA和COL2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DMEM/F12+10%FBS组部分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弱;DMEM/F12+1%FBS组大多数软骨细胞中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明显强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均出现COLⅡ绿色荧光信号和SOX9红色荧光信号,荧光强度较DMEM/F12+10%FBS组和DMEM/F12+1%FBS组明显升高。DMEM/F12+1%FBS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DMEM/F12+1%FBS+0.4 g·L^(-1)VC+1μg·L^(-1)PLGA组软骨细胞中COLⅡ和SOX9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DMEM/F12+10%FBS组。结论:改良后的大鼠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缩短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时间,提高原代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体外技术 条件培养基 血清
下载PDF
三维模型在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梁亚冰 杨凌 苏丽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73-2178,共6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揭示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或转移提供新的靶点。细胞球状体、类器官、器官芯片和3D打印等三维模型已被广泛地用于模拟结直肠癌TME,可以更好...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揭示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或转移提供新的靶点。细胞球状体、类器官、器官芯片和3D打印等三维模型已被广泛地用于模拟结直肠癌TME,可以更好的再现TME的结构和异质性。本文综述了三维模型在结直肠癌TME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类器官 肿瘤微环境 三维模型 共培养
下载PDF
三维细胞培养系统黏弹性成像:采用结构化边界和混响波理论
16
作者 徐浩 杨反磊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2-212,共1页
目的水凝胶作为一种合成细胞外基质被广泛用于三维细胞培养。其力学性能,在调控细胞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随细胞培养而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简单实用、无污染的黏弹性成像方法。本文将基于混响波理论,对培养皿内凝胶的黏弹... 目的水凝胶作为一种合成细胞外基质被广泛用于三维细胞培养。其力学性能,在调控细胞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随细胞培养而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简单实用、无污染的黏弹性成像方法。本文将基于混响波理论,对培养皿内凝胶的黏弹性,进行非接触测量。方法基于混响波理论的黏弹性测量,首要条件是在凝胶中激发了近似完全混响位移场,通过在常规的培养皿内放置一结构化边界(最多含56个圆柱,圆柱直径约为1/3.6波长),用于散射弹性波,激发混响位移场,并通过互相关系数进行定量其混响程度。其次,对位移场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特征频率混响位移场。最后,对此位移场进行自相关计算,并拟合混响波理论计算波速和黏弹性。以上方法将在有限元模拟和实验中进行验证。结果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结构化边界中的散射体越多,互相关系数越小,位移场的混响程度越高,且理论反演的波速吻合有限元参数设定。分别对4%v/v,5%v/v,and 6%v/v浓度的凝胶进行黏弹性测量,并对其进行剪切流变仪测量,两种方法得到的剪切波波速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混响波理论的黏弹性测量方法,下一步将进行细胞三维培养的力学生物学实验,进一步验证本方法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胞行为 细胞外基质 互相关系数 力学生物学 傅里叶变换 黏弹性 剪切波波速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7
作者 赵容 邢艳萍 +3 位作者 张建逵 王丹 陈月华 尹海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植物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学科。基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进步,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线下授课已经不能完全...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植物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学科。基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进步,以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线下授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的授课需求,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融合思政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农业教育 农业教育创新
下载PDF
毛建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18
作者 岳康杰 亢红伟 +2 位作者 刘慧欣 王佳丽 田旭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3-2530,共8页
本研究以毛建草(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 e)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处理和不同植物生长激素配比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乙醇浸泡30 s后,用0.1%HgCl 2消毒4 min,... 本研究以毛建草(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 e)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处理和不同植物生长激素配比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最佳的消毒方式为75%乙醇浸泡30 s后,用0.1%HgCl 2消毒4 min,污染率最低为11.11%;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基本培养基+1.0 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0.1 mg·L^(-1)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1.0 mg·L^(-1)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诱导率达84.51%;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1)6-BA+0.50 mg·L^(-1)噻苯隆(Thidiazuron,TDZ)+0.50 mg·L^(-1)IAA,不定芽分化率为66.37%;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05 mg·L^(-1)萘乙酸(Naphthylacetic acid,NAA),增殖率为83.57%;适宜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1/2MS)+0.1 mg·L^(-1)NAA+0.1 mg·L^(-1)吲哚丁酸(Beta-indolebutyric acid,IBA),生根率为86.97%。本研究建立了毛建草叶片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为其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组培快繁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 不定芽 增殖 生根
下载PDF
扭果花旗杆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
19
作者 胡尔西旦·吐尔逊 刘欣欣 +2 位作者 谷玉风 陈永坤 葛风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2,共10页
【目的】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根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扭果花旗杆组织培养体系,为后续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利用萘乙酸(NAA)探究根和下胚轴直接诱导不定芽情况,利用2,4-二氯... 【目的】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根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扭果花旗杆组织培养体系,为后续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利用萘乙酸(NAA)探究根和下胚轴直接诱导不定芽情况,利用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氨基嘌呤(6-BA)、NAA、苯基噻二唑基脲(TDZ)、吲哚丁酸(I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和不定芽生根试验,统计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和不定芽生根情况,确定扭果花旗杆组培体系最佳培养基类型。【结果】(1)由根和下胚轴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0.3 mg/L NAA和MS+0.6 mg/L NAA,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为根。(2)扭果花旗杆根和下胚轴都能诱导愈伤组织,其中根系诱导愈伤组织速度最快且状态最佳,其次为下胚轴。根系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2 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可达100.00%;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2,4-D+1.5 mg/L 6-BA+1.5 mg/L NAA,诱导率可达100.00%。(3)根系和下胚轴的最佳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均为MS+0.5 mg/L 6-BA+0.3 mg/L NAA,分化率分别为100.00%和86.66%。(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 IBA,生根率可达50%以上。(5)将组培苗移至土壤后,在光照培养室培养15 d,其存活率可达83.33%。【结论】建立的扭果花旗杆组培体系可获得与实生苗形态一致的组培苗,为扭果花旗杆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果花旗杆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毕薇薇 刘建雷 +2 位作者 余俊健 张雨璐 曾赤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准化的制备工艺。比较不同培养基、消化液及消化时间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水平、表型、分化功能;设计不同细胞接种密度及汇合度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MSC... 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准化的制备工艺。比较不同培养基、消化液及消化时间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水平、表型、分化功能;设计不同细胞接种密度及汇合度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MSC-T4培养基中,CTS消化酶消化3 min表现出更佳的增殖水平、间充质干细胞表型、成骨、成脂的能力;10000 cells/cm^(2)和8000 cells/cm^(2)的细胞接种密度分别是最合适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苏接种密度和传代接种密度;90%~95%汇合度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最佳汇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制备工艺 培养基 消化液 接种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