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势醋酸菌株QA-9号选育及其初步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赞 梁美霞 +2 位作者 席超 闫振华 戴洪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8,共3页
以经过自然醋酸发酵后得到的苹果醋液为菌源,从分离获得的48个菌株筛选出1株优势醋酸菌株,QA-9号。其产酸量高达59.56g/L,酒精转化率为82.59%。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初步确定菌株QA-9号为醋酸菌属醋化醋杆... 以经过自然醋酸发酵后得到的苹果醋液为菌源,从分离获得的48个菌株筛选出1株优势醋酸菌株,QA-9号。其产酸量高达59.56g/L,酒精转化率为82.59%。通过对菌株的个体形态的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初步确定菌株QA-9号为醋酸菌属醋化醋杆菌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苹果醋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产β-甘露聚糖酶Aspergillus sp. LQ21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伟 郑甲 周洪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18,共7页
β-甘露聚糖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的半纤维素酶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此酶在食品、医药、饲料、造纸、石油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其作为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方面倍受关注。对采自土壤和树... β-甘露聚糖酶是一类能够水解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的半纤维素酶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此酶在食品、医药、饲料、造纸、石油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其作为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方面倍受关注。对采自土壤和树皮的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得到1株具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的曲霉属菌株LQ21,结合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Aspergillussp.真菌。考察了培养时间、起始pH、培养温度、碳源和氮源对该菌株产酶的影响。初步确定了其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魔芋粉0.5%,蛋白胨1%,NaNO30.2%,K2HPO40.1%,KCl 0.05%,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01%;最适培养条件:初始pH4.5,温度35℃,转速200 r/min,培养60 h发酵液上清中酶活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曲霉属 18S RRNA
下载PDF
黑果枸杞根际土样来源Salininema属菌株438HGGQ3-1~T的鉴定
3
作者 刘国强 阿尔新.哈布丁 +3 位作者 李小俊 孙承航 郑勇 旭格拉.哈布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5,共7页
采用多相分类学的方法,即通过表型、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特征,并综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探究我国新疆库尔勒地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根际土样来源菌株438HGGQ3-1T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菌株438HGGQ3-1T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可形成... 采用多相分类学的方法,即通过表型、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特征,并综合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探究我国新疆库尔勒地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根际土样来源菌株438HGGQ3-1T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菌株438HGGQ3-1T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可形成广泛分枝状营养菌丝、略带弯曲的丝状气生菌丝和末端平截的杆状分生孢子,最适生长条件为28~37℃、pH 7.0~7.5和2%~12%(质量分数)NaCl.该菌株的氧化酶活性呈阴性,过氧化氩酶活性呈阳性,以内消旋2,6-二氨基庚二酸作为特征性二氨基酸,以葡萄糖和核糖作为特征性全细胞糖,细胞磷脂包含磷脂酰乙醇胺、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磷脂酰肌醇和2种含糖的磷脂,主要的甲基萘醌为MK-10(H4)、MK-9(H4)和MK-10(H2),主要脂肪酸为anteiso-C17:0、anteiso-C15:0和iso-C16:0.菌株438HGGQ3-1T与糖霉菌科Salininema proteolyticum Miq-4T、Paraglycomyces xinjiangensis TRM 49201T和Salilacibacter albus J11Y309T同源性较高,对应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9.79%,99.67%和96.00%,与S.proteolyticumIBRC-M 10908T和P.xinjiangensis CCTCC AA 2013002T的DNA-DNA杂交值均高于70%.综上分析表明菌株438HGGQ3-1T为S.proteolytic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放线菌 多相分类学 根际土样 Salininema属 黑果枸杞
下载PDF
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4
作者 吕厚姣 李欣媛 +3 位作者 白小佳 贾龙刚 耿伟涛 王艳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8,共7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模式菌株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的16S rDNA序列和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筛选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r...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模式菌株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的16S rDNA序列和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筛选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建立real-time PCR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混合体系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建立real-time PCR的标准曲线,其决定系数R2为0.96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及混合体系中可以特异性检出。综上,本研究建立的real-time PCR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为马乳酒样乳杆菌的特异性定性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特异性引物
下载PDF
利用RT-fqPCR技术鉴定益生菌粉中的植物乳杆菌
5
作者 周燕霞 王青龙 +3 位作者 郭晶晶 刘倩 李龙 蔡雪凤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2-236,共5页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技术对益生菌粉中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进行快速精准鉴定。选取植物乳杆菌的16S rRNA基因,利用Primer Express 3.0.1设计引物探针,验证引物探针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抗干扰性,...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技术对益生菌粉中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进行快速精准鉴定。选取植物乳杆菌的16S rRNA基因,利用Primer Express 3.0.1设计引物探针,验证引物探针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抗干扰性,建立植物乳杆菌的RT-fqPCR检测方法。益生菌粉中菌株未经过平板培养分离,直接对样品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提取,利用RT-fqPCR技术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快速精准鉴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探针可以有效的扩增植物乳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在DNA水平可以达到1 pg/μL,并且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对12种益生菌粉样品直接提取的DNA进行RT-fqPCR快速鉴定,其中有10种益生菌样品粉检测出植物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定 益生菌粉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n Rep-PCR Genomic Fingerprinting and 16S rDNA Sequences of Desulfurization Bacteria
6
作者 吕英海 祝加伟 +3 位作者 张雨晴 蔡晓青 郭凯 周仕学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In order to reduce deleterious effect on environment,human health and facilities caused by original sulfide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biodesulfurization studying for fossil fuels. In this work, eight isolates... In order to reduce deleterious effect on environment,human health and facilities caused by original sulfide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biodesulfurization studying for fossil fuels. In this work, eight isol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DNA-based methods such as BOX elem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OX-PCR),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ERIC)-PCR and 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RAPD)-PCR. The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was determined by micro-coulometric method,Gibb's assay and barium sulfate test. It was found out that ERIC-PCR displays a much higher inter-strain heterogeneity compared with using BOX. The length of the primer didnot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bacterial classifi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repetitive-sequence-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gerprinting and 16 S r DNA was able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way in th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16 S r DNA,the more efficient desulfurization strain should belong to Klebsiella vari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BOX elem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OX-PCR) DESULFURIZATION fingerprinting 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7
作者 Xiaxia HOU Yunxia WANG +2 位作者 Shuhuan ZHAO Hongbing JIA Cuizhi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which are essential microorganisms in the food industry,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e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raditionally re...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which are essential microorganisms in the food industry,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e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raditionally relies o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ure colonies.While this method is well-established and widely used,it is not without limitations.The subjective judgment inherent in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introduces potential for error,and the incomplete nature of the isolation process can result in the loss of valuable information.The advent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has provided a novel approach to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This technology offers several advantages,including rapidity,accuracy,high throughput,and low cost.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the field of DNA sequencing.Its ability to rapid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s in samples with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or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lactic acid bacteria sets it apart as a valuable tool.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not only circumvents the potential errors inherent i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but also provides a robust foundation for the expeditious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s and the authentication of bacterial powder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This paper commences with an overview of tradition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While each method has its own advantages,they are not without limitation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ubsequently,the paper provid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inciple,process,advantages,and disadvantages of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and also details its application in strain identification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basis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industrial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s and the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pow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RAPID identification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下载PDF
酸马奶中乳杆菌Lb.casei.Zhang和ZL12-1的16S rDNA基因序列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74
8
作者 乌日娜 张和平 孟和毕力格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共6页
利用遗传学方法对分离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采集的酸马奶样品中的乳杆菌Lb.casei.Zhang和ZL12-1进行16S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结果与同属的乳杆菌作同源性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以求更准确地确定其归属,为益生菌的筛选奠定基础。结... 利用遗传学方法对分离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采集的酸马奶样品中的乳杆菌Lb.casei.Zhang和ZL12-1进行16S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结果与同属的乳杆菌作同源性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以求更准确地确定其归属,为益生菌的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菌株Lb.casei.Zhang与标准菌株Lb.caseiATCC334T的同源性为100%,菌株ZL12-1与标准菌株Lb.gallinarumATCC33199T的同源性为98%。结合系统发育树及16SrDNA的部分序列分析结果,将Lb.casei.Zhang判定为Lb.caseisubsp.casei,ZL12-1鉴定为Lb.gallinarum,这与传统分类方法所得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16S rDNA同源性 系统发育树 酸马奶
下载PDF
PCR-DGGE监测豆豉制曲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汪孟娟 熊顺强 +2 位作者 陈廷涛 姜淑英 魏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1-574,578,共5页
豆豉的制曲过程是豆豉生产至关重要的阶段,从接种曲种到制曲结束,豆豉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系动态变化过程。以江西本地豆豉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活菌计数和变性凝胶梯度电泳(PCR-DGGE)技术动态监测了制曲阶段豆豉中细菌、真菌、杆... 豆豉的制曲过程是豆豉生产至关重要的阶段,从接种曲种到制曲结束,豆豉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系动态变化过程。以江西本地豆豉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活菌计数和变性凝胶梯度电泳(PCR-DGGE)技术动态监测了制曲阶段豆豉中细菌、真菌、杆菌菌群数量和种类变化,通过UPGMA相似性聚类分析了各阶段菌系的差异,从而为稳定传统发酵豆豉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制曲 菌群分析 变性凝胶梯度电泳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果胶酶高产菌株EIM-4的鉴定及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柯崇榕 田宝玉 +3 位作者 杨欣伟 林伟铃 黄薇 黄建忠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高产果胶酶菌株EIM-4的背景信息及优化其最适的产酶条件,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果胶酶高产菌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获得最适产酶条件。结果:通过对18Sr... 目的:通过了解高产果胶酶菌株EIM-4的背景信息及优化其最适的产酶条件,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果胶酶高产菌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获得最适产酶条件。结果:通过对18S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菌株EIM-4被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单因素和均匀设计试验确定最佳产酶培养基为(g/L):橘皮粉32.9,黄豆粉10.7,(NH4)SO42.1,CaCO31.0,pH自然。结论:Aspergillus niger EIM-4的液体发酵产果胶酶的活力可达15159.8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黑曲霉 分子系统进化 液体发酵 均匀设计
下载PDF
蔬菜根际细菌R2-2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新春 张喜喜 +3 位作者 汪钱龙 彭少丹 姬广海 魏兰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从云南昆明市郊蔬菜根际分离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R2-2,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 从云南昆明市郊蔬菜根际分离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1株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R2-2,通过对其进行形态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R2-2与植物病原细菌(甘蓝黑腐病菌、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海棠斑点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病原真菌(疫霉菌、尖镰孢菌、茄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显示,R2-2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水稻条斑病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达6.83 cm和7.03 cm。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JN648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根际细菌 菌株R2-2 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牛源肠道益生菌芽孢杆菌BN-9菌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8
12
作者 姜军坡 范会兰 +4 位作者 王伟 雷白石 张冬冬 王世英 朱宝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从健康牛的粪便中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SPSS软件对复筛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选择抑制大肠杆菌活性较强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 从健康牛的粪便中筛选出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为指示菌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SPSS软件对复筛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选择抑制大肠杆菌活性较强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采用稀释活菌计数法测绘活性菌株的生长曲线,利用SPSS软件结合修正的Gompertz方程和Logistic方程对生长曲线进行拟合,以获得活性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经过鉴定,筛选得到的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BN-9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SPSS软件拟合得到的生长曲线的相关系数(R)在0.985以上。筛选并鉴定出强烈抑制大肠杆菌的牛源肠道益生菌BN-9;采用SPSS软件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这些菌株的生长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筛选 鉴定 益生菌
下载PDF
酸菜中高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2
13
作者 缪存影 蒋冬花 +2 位作者 徐晓波 叶砚 王长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8-32,共5页
从酸菜中分离筛选出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18株,采用改良纸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获得1株高产乳酸菌菌株Lb-2,该Lb-2菌株在含10g/L谷氨酸钠的TYG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8h,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13.4g/L。根据乳酸菌的形态特征、生... 从酸菜中分离筛选出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18株,采用改良纸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获得1株高产乳酸菌菌株Lb-2,该Lb-2菌株在含10g/L谷氨酸钠的TYG培养基中静置培养48h,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13.4g/L。根据乳酸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Lb-2菌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乳酸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覃拥灵 何海燕 +2 位作者 刘园园 杨海芳 黄金群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从原始森林腐木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菌株Lcxs9,表型分析及ITS rDNA序列分子鉴定为芽枝霉菌,酶活为7.18U/mL,在pH值为4~9范围内,60℃以下酶活力稳定,酶谱分析芽枝霉菌Lcxs9可以产2种β-葡萄糖苷酶。该文首次报道芽... 从原始森林腐木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菌株Lcxs9,表型分析及ITS rDNA序列分子鉴定为芽枝霉菌,酶活为7.18U/mL,在pH值为4~9范围内,60℃以下酶活力稳定,酶谱分析芽枝霉菌Lcxs9可以产2种β-葡萄糖苷酶。该文首次报道芽枝霉菌产高活性β-葡萄糖苷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筛选 鉴定 芽枝霉菌 酶学性质
下载PDF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EFY-21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文龙 朱慧芳 +3 位作者 刘璐 叶巍 周选围 尹京苑 《菌物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EFY-21的18S rDNA序列,通过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该菌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为99%。为了进一步了解EFY-21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分别选用PDA、PSA、查氏、玉米粉琼胶、牛肉...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EFY-21的18S rDNA序列,通过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该菌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为99%。为了进一步了解EFY-21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分别选用PDA、PSA、查氏、玉米粉琼胶、牛肉膏蛋白胨5种培养基,按照常规方法培养,用十字法测量菌落直径;同时选用查氏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观察不同碳源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果糖、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KNO3、Ca(N03)2、(NH4)2SO4、NH4N03、(NH4)2HPO4、蛋白胨、尿素,不同培养温度10,15,20,25,28,30,37℃,不同pH值4,5,6,7,8,9对内生真菌菌丝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FY-21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生长状况最好;供试的碳氮源中,对EFY-21菌丝生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甘露醇>果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KNO3>Ca(N03)2>NH4N03>(NH4)2HPO4>(NH4)2SO4>尿素;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内生真菌 18S RDNA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太平洋牡蛎中的诺沃克样病毒 被引量:5
16
作者 岳志芹 汪俊 +5 位作者 梁成珠 雷质文 高宏伟 徐彪 朱来华 薛长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建立了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的方法,并对中国的牡蛎样品进行了分析。选取GⅡ型NLV的RNA聚合酶区域,利用Primer Express 2.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定量RT-PCR反应体系。将含有NLV扩增... 建立了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的方法,并对中国的牡蛎样品进行了分析。选取GⅡ型NLV的RNA聚合酶区域,利用Primer Express 2.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定量RT-PCR反应体系。将含有NLV扩增片段的质粒10倍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进行反应以确定检测灵敏度并制备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质粒密度在6×106,6×105,6×104,6×103,6×102,6×101,6个拷贝之间,共7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定量RT-PCR反应都有"S"型扩增曲线,检测灵敏度为6个拷贝。制备的标准曲线中,病毒拷贝数(X)与Ct值的关系为Ct=-3.36lgX+37.11,相关系数R2=0.998。对中国37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样品进行了定量检测,有6批样品为阳性,并根据标准曲线测定了NLV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诺沃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 NLV) 实时定量RT-PCR TAQMAN探针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Bacillus natto S003-D16的选育和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姝 李楠 +5 位作者 黄登禹 王雷 宋振玉 徐振衣 李树 杨卿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以产γ-聚谷氨酸的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S003)为出发菌,经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产稳定突变株Bacillus natto S003-D16,经摇瓶实验验证γ-聚谷氨酸的含量达到20.58g/L,较出发菌株提高40.38%。通... 以产γ-聚谷氨酸的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S003)为出发菌,经紫外(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产稳定突变株Bacillus natto S003-D16,经摇瓶实验验证γ-聚谷氨酸的含量达到20.58g/L,较出发菌株提高40.38%。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味精废液120mL/L、豆粕50g/L、葡萄糖30g/L、FeCl3 0.4g/L、MgSO4 0.6g/L、MnSO4 0.01g/L、K2HPO4 0.2g/L,pH7.0;利用优化的培养基在500mL三角烧瓶装液量100mL,37℃、230r/min条件下培养72h,发酵液中的γ-PGA产量可达到31g/L。纯化后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其结果与标准品的图谱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纳豆芽孢杆菌 复合诱变 优化 味精废液
下载PDF
厚藤共生真菌(FusariumoxysporumY24-2)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健 陶洪文 +4 位作者 陈荫 李红燕 齐晓辉 陈艳丽 毛文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92,共6页
从厚藤共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Y24-2)发酵液中提取得到胞外多糖,以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和Superdex S-75凝胶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高的多糖组分F1S。采用HPGPC和HPLC对F1S的分子量及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 从厚藤共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Y24-2)发酵液中提取得到胞外多糖,以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和Superdex S-75凝胶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高的多糖组分F1S。采用HPGPC和HPLC对F1S的分子量及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S主要由Man、Glc和Gal组成,其摩尔比为1.0∶1.9∶2.1,分子量为37.3kD。F1S的GC-MS和1D,2D-NMR分析表明,该多糖是以→6)-β-Galf(1→为主链,以→2)-α-Glcp(1→,α-Glcp(1→和β-Manp(1→为支链的杂多糖,支链取代于→6)-β-Galf(1→的O-2位。该厚藤共生真菌的胞外多糖为富含呋喃型半乳糖的结构新颖的具有多分支结构的中性杂聚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藤共生真菌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化学组成 结构
下载PDF
传统乳制品中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 被引量:7
19
作者 冀林立 方芳 +2 位作者 魏小雁 张彦斌 孟和毕力格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15,共5页
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γ-氨基丁酸生成能力的分析。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0 g/L的L-谷氨酸钠(L-MSG)的TYG液体培养基中,180株乳酸菌中有20株菌可生成γ-氨基丁酸;通过高效... 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了γ-氨基丁酸生成能力的分析。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为10 g/L的L-谷氨酸钠(L-MSG)的TYG液体培养基中,180株乳酸菌中有20株菌可生成γ-氨基丁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获得9株生成量较高的菌株,分别为L.lacticsubsp.lactis WH11-1(2.477 g/L)、M10-4-3(1.405 g/L)、L.raffinolactis WZ20-2(1.132 g/L)、L.lacticsubsp.lactis M11-3(1.115 g/L)、L.lacticsubsp.lactis WZ1-2(1.006 g/L),L.plantarum S1-1(0.581 g/L)、L.plan-tarum M5-1-1(0.310 g/L)、L.plantarum M11-2-1(0.225 g/L)和L.salivarius M11-1(0.0.211 g/L)。该项研究为富含γ-氨基丁酸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Γ-氨基丁酸 薄层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PGPR芽孢杆菌B-1菌株的鉴定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爱民 张双凤 +1 位作者 赵钢勇 张瑞英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从国外产品中分离得到一株PGPR菌株,编号为B-1;观察了该菌株的形态大小和菌落形态,进行了生理生化反应,通过热变性法测定其G+C(鸟嘌呤-胞嘧啶)摩尔分数为47.2%,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通过小麦水培实验研究了该菌株... 从国外产品中分离得到一株PGPR菌株,编号为B-1;观察了该菌株的形态大小和菌落形态,进行了生理生化反应,通过热变性法测定其G+C(鸟嘌呤-胞嘧啶)摩尔分数为47.2%,鉴定该菌株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通过小麦水培实验研究了该菌株对小麦株高和鲜重的影响,地上部鲜重较对照增加10.64%,株高较对照增加6.75%;玉米盆栽实验证实该菌株实验效果优于胶质芽孢杆菌菌株,株高较对照增加8.0%,叶面积增加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分离 短芽孢杆菌 小麦水培实验 玉米盆栽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