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漆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刘冬梅 刁文彤 +2 位作者 孙雪言 亓希武 梁呈元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 为了明确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灵芝的15个漆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检测了15个漆酶基因在灵芝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这些漆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814~2570个碱基对之间,含有4~12个内含子,编码517~628个氨基酸;除Glac14外,其余漆酶基因均含有信号肽;15个漆酶的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为主;所有灵芝漆酶均含有Cu-oxidase、Cu-oxidase_2和Cu-oxidase_3保守结构域;Gllac1、Gllac8和Gllac10在菌丝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在营养生长阶段发挥重要作用;Gllac2、Gllac4、Gllac5、Gllac6、Gllac7、Gllac9、Gllac12和Gllac13在成熟子实体阶段高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子实体的分化和成熟有关;Gllac3、Gllac11、Gllac14和Gllac15在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它们可能在灵芝整个发育阶段均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漆酶基因在灵芝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及开发应用漆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漆酶 基因克隆 子实体发育 表达水平
下载PDF
微生物插入序列的多样性及其与功能基因的共现
2
作者 钟文婧 苏建强 +1 位作者 李虎 周艳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4-2322,共9页
基于ISfinder数据库,结合文献检索,对5812种插入序列(IS)的多样性及其与功能基因的共现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不同IS家族(IS family)在宿主中的分布以及与功能基因的共现特征存在差异.DDE转座酶类型IS占据主导地位,IS5和IS3家族... 基于ISfinder数据库,结合文献检索,对5812种插入序列(IS)的多样性及其与功能基因的共现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不同IS家族(IS family)在宿主中的分布以及与功能基因的共现特征存在差异.DDE转座酶类型IS占据主导地位,IS5和IS3家族涵盖的IS种类最多,而ISH6最少.IS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多个IS家族具有宿主特异性,仅发现于细菌或古菌.进一步分析发现IS与多种功能基因(如抗生素抗性、重金属抗性、应激抗性等)共现,显示出它们在环境适应和微生物抗性基因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部分IS具有与多种功能基因共现的特性,展现了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而另一些IS的共现基因则功能相对专一.实验验证IS在基因传播和宿主适应中的机制是未来研究重点.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微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选择压力,还能为抗生素抗性、病原体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为发展新的防控策略和生物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序列 ISfinder数据库 多样性 功能基因 共现
下载PDF
鱼源无乳链球菌整合性接合元件ICESag1535的生物信息特征,剪切、环化活性与流行现状
3
作者 车行 卢燕播 +5 位作者 王承德 罗敏意 黎果 张德峰 林蠡 赵丽娟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目的]揭示水生动物源链球菌ICEs分子生物学特点、水平转移能力、ICEs流行现状,预测ICEs水平扩散的受体范围及对病原菌致病的影响。[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ICEs特征元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进行分析,并鉴定ICE的结构特征、主... [目的]揭示水生动物源链球菌ICEs分子生物学特点、水平转移能力、ICEs流行现状,预测ICEs水平扩散的受体范围及对病原菌致病的影响。[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ICEs特征元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进行分析,并鉴定ICE的结构特征、主要元件功能,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ICE在微生物间的水平转移能力并调查流行情况。[结果]筛选出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WC1535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完整的ICE位于mutT基因内,命名为ICESag1535 mutT(简称ICESag1535)。ICESag1535全长约74.1 kb,编码73个蛋白基因,核心转移元件由ConjTn5252超家族的25个移动基因组成,属于类ICESa2603型ICEs。ICESag1535核心区包含5个外源基因插入热点区(HS),可变区(VR)含有7个转座插入元件(IS),形成3个复合型转座子,HS和VR可划分为7个主要功能区,分别与ICE的稳定、接合偶联、物质跨膜运输、应激调控、细菌素合成与输出、接合拓展和宿主黏附等功能相关。ICESag1535的3'-末端是同向串联的3个结构相似的位点特异性丝氨酸重组酶(TSPSI),对TSPSI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尼罗罗非鱼、美洲牛蛙和尖吻鲈分离菌株编码的TSPSI几乎完全相同,都位于类ICESa2603型ICEs内,病原菌分布覆盖北半球水域。对不同来源ICEs同源性分析,发现人、猪、鱼分离菌株携带的类ICESa2603型ICEs,其接合模式皆为ConjTn5252型,可跨种扩散。调查类ICESa2603型ICEs的流行情况,2014—2016年分离的链球菌中携带比例为78.8%,而2020—2021年分离菌株的携带率为96.3%,呈上升趋势。验证ICESag1535的水平转移能力,检测到ICESag1535从WC1535基因组自我剪切,形成环化中间体,然后插入在人链球菌Sag158基因组mutT内,鉴定了转移过程中attL、attR、attB、oriT的位点特征;ICE整合入Sag158后,在TSPSI与attR位点之间检测到IS30插入元件。[结论]本研究鉴定的ICESag1535是具备自我切除和环化活性的完整ICE,可跨种扩散;可变区多个复合转座子,赋予ICE形成多重水平转移机制的能力,增加流行多样性;缘于IS的募集特性使ICE呈开放【目的】揭示水生动物源链球菌ICEs分子生物学特点、水平转移能力、ICEs流行现状,预测ICEs水平扩散的受体范围及对病原菌致病的影响。【方法】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ICEs特征元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进行分析,并鉴定ICE的结构特征、主要元件功能,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ICE在微生物间的水平转移能力并调查流行情况。【结果】筛选出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WC1535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完整的ICE位于mutT基因内,命名为ICESag1535mutT(简称ICESag1535)。ICESag1535全长约74.1 kb,编码73个蛋白基因,核心转移元件由Conj Tn5252超家族的25个移动基因组成,属于类ICESa2603型ICEs。ICESag1535核心区包含5个外源基因插入热点区(HS),可变区(VR)含有7个转座插入元件(IS),形成3个复合型转座子,HS和VR可划分为7个主要功能区,分别与ICE的稳定、接合偶联、物质跨膜运输、应激调控、细菌素合成与输出、接合拓展和宿主黏附等功能相关。ICESag1535的3′-末端是同向串联的3个结构相似的位点特异性丝氨酸重组酶(TSPSI),对TSPSI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尼罗罗非鱼、美洲牛蛙和尖吻鲈分离菌株编码的TSPSI几乎完全相同,都位于类ICESa2603型ICEs内,病原菌分布覆盖北半球水域。对不同来源ICEs同源性分析,发现人、猪、鱼分离菌株携带的类ICESa2603型ICEs,其接合模式皆为Conj Tn5252型,可跨种扩散。调查类ICESa2603型ICEs的流行情况,2014—2016年分离的链球菌中携带比例为78.8%,而2020—2021年分离菌株的携带率为96.3%,呈上升趋势。验证ICESag1535的水平转移能力,检测到ICESag1535从WC1535基因组自我剪切,形成环化中间体,然后插入在人链球菌Sag158基因组mutT内,鉴定了转移过程中attL、attR、attB、oriT的位点特征;ICE整合入Sag158后,在TSPSI与attR位点之间检测到IS30插入元件。【结论】本研究鉴定的ICESag1535是具备自我切除和环化活性的完整ICE,可跨种扩散;可变区多个复合转座子,赋予ICE形成多重水平转移机制的能力,增加流行多样性;缘于IS的募集特性使ICE呈开放式进化特点,赋予宿主微生物不断增强的适应能力和扩散性致病能力。本研究内容对微生物安全、生物进化与遗传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ICE_Sag1535_mutT Conj_(Tn5252) 三串联位点特异性丝氨酸重组酶 水平基因转移 跨种扩散 开放式进化
原文传递
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刘惠怡 刘主 +3 位作者 陈庆泽 许喜佳 陈凯 康林芝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45-149,共5页
通过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丝状真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旨在为揭示其在丝状真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是亲水蛋白,无跨膜区且无信号肽;在氨基酸序列第250~... 通过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丝状真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进行结构与功能预测,旨在为揭示其在丝状真菌次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是亲水蛋白,无跨膜区且无信号肽;在氨基酸序列第250~275位之间可能存在卷曲结构;二级结构中,α-螺旋所占比例为29.84%,β-折叠占15.59%,β-转角占4.30%,无规则卷曲占50.27%;在第138~226位之间有1个结构域Methyltransf_25 domain;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不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LaeA蛋白具有翻译途径tRNA甲基化酶以及Ⅰ类SAM依赖性甲基转移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全局性调控因子 LAEA 生物信息学 疏水性 结构域
下载PDF
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玉蛟 宋丰成 +2 位作者 王琳娟 张哲培 袁峥嵘 《生命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69-76,94,共9页
微生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独特的环境对微生物进行诱变育种,以获得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际。近年来,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已成为空间育种研... 微生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独特的环境对微生物进行诱变育种,以获得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际。近年来,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已成为空间育种研究的热点,但迫切需要开发更多的技术和方法,以推动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的背景和机理,并分析了其在农业、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通过列举和探讨宇宙空间独特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产生的诱变效应,解析了航天育种在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和育种研究的深入,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有望为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和医药健康等领域带来更多创新与突破。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展望了微生物菌种航天育种的发展方向,为微生物菌种的诱变育种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育种 微生物 诱变机理 农作物菌株 抗生素 肠道功能菌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多粘类芽孢杆菌NBmelon-1生防机制探究及验证
6
作者 董文杰 郝芳敏 +3 位作者 臧全宇 马二磊 丁伟红 王毓洪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1,共12页
为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NBmelon-1的抑菌促生机制,采用三代PacBio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潜在的功能基因以及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等;检测抑菌促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粗提物拮抗试验明确抑菌物质的主要成分,并验证该菌... 为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NBmelon-1的抑菌促生机制,采用三代PacBio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潜在的功能基因以及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等;检测抑菌促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粗提物拮抗试验明确抑菌物质的主要成分,并验证该菌促生潜力,进一步明确其生防机制。结果显示,多粘类芽孢杆菌NBmelon-1基因组大小为5.7 Mb,GC含量为45.68%,含有4 984个编码基因;基因组中存在大量与诱导植物抗病性、水解酶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共预测到5个脂肽类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采用酸沉淀法从NBmelon-1培养物中分离获得的粗提物对多种甜瓜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说明其中含有抑菌物质。促生潜力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合成生长激素IAA、具有产铁载体能力,并为植物提供氮元素。以上结果表明,菌株NBmelon-1是一株多功能生防菌,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全基因组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对92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洪秀 章炉军 +4 位作者 孙鹏 胡佳 安颖 陈绪涛 魏云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共14页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拮抗试验将92株茶树菇菌株分为2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1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82.6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2时,ISSR分子标记分析可将92株茶树菇划分为6大类群,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农艺性状分析,初步筛选出滇农5、滇农14、茶5-800、白茶、闽农5及滇农8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结果表明茶树菇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可为茶树菇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Gan-35的耐药及碳源利用特性
8
作者 洪跃辉 范红弟 +1 位作者 谭琼 王江海 《广东化工》 2025年第4期49-51,65,共4页
目的:剖析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Gan-35的耐药特性及碳源利用特性。方法:以E. coli 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测试菌株Gan-35的药物敏感性;选定不同的唯一碳源,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分析菌... 目的:剖析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Gan-35的耐药特性及碳源利用特性。方法:以E. coli 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测试菌株Gan-35的药物敏感性;选定不同的唯一碳源,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分析菌株Gan-35的碳源利用特性。基于基因组功能注释数据,分析耐药基因及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从而剖析菌株Gan-35的耐药及碳源利用特性的潜在机制。结果:在测定的10种抗生素当中,菌株Gan-35仅对杆菌肽有耐药性,对其余9种抗生素均为敏感;Gan-35的基因组含有与杆菌肽耐药相关的基因。除蔗糖外,菌株Gan-35能分别利用D-半乳糖、D-果糖、D-麦芽糖、葡萄糖、乳糖、柠檬酸、D-甘露糖、甘露醇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菌株Gan-35含大量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基因,但不含与蔗糖代谢相关的酶基因。结论:菌株Gan-35能利用多种碳源,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该细菌的遗传背景与其耐药性和碳源利用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药敏试验 耐药 氨氮 基因
下载PDF
应用拮抗和ISSR标记鉴定64个金针菇菌株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珣 肇莹 +3 位作者 龚娜 刘国丽 马晓颖 肖军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 以16个野生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和48个栽培金针菇菌株为材料,评价不同菌株间体细胞不亲和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从细胞学水平和分子水平对金针菇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4个金针菇菌株基于拮抗试验划分为7个类群,基于ISSR聚类分析划分为5个类群;栽培金针菇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普遍较近,野生金针菇菌株与栽培金针菇菌株大多具有较远的亲缘性;32号栽培菌株和49号野生菌株可以优先选作金针菇杂交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体细胞不亲和性 ISSR分子标记 拮抗试验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甘露聚糖酶的表达
10
作者 顾斌涛 郭建军 +4 位作者 曾静 聂俊辉 王通 熊大维 袁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为获得产甘露聚糖酶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该研究构建甘露聚糖酶表达载体并转化嗜酸乳杆菌,分析重组嗜酸乳杆菌产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并测定重组嗜酸乳杆菌的耐酸性及甘露聚糖酶的抗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重... 为获得产甘露聚糖酶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该研究构建甘露聚糖酶表达载体并转化嗜酸乳杆菌,分析重组嗜酸乳杆菌产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并测定重组嗜酸乳杆菌的耐酸性及甘露聚糖酶的抗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嗜酸乳杆菌发酵24 h,其所产甘露聚糖酶活性为353 U/m L。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催化pH值为5.5,最适催化温度为55℃。重组嗜酸乳杆菌在pH 2.0~4.5有一定的耐酸性,在pH 2.0条件下2 h的存活率为77.3%。甘露聚糖酶液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160 min后,甘露聚糖酶的相对酶活分别为65%、28%。表明该甘露聚糖酶具有一定的抗胃蛋白酶和部分抗胰蛋白酶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酶 嗜酸乳杆菌 质粒构建 酶学性质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22:Epichloe festucae E2368基因组中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编码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11
作者 纪燕玲 韩魁 +2 位作者 茅冬梅 陈永敢 王志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Epichloe内生真菌能够产生抵御牲畜和害虫啃食的生物碱,其中部分生物碱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合成。本研究旨在分析E.festucae基因组内的NRPS编码基因,并预测其功能。[方法]以E.festucae E2... [目的]Epichloe内生真菌能够产生抵御牲畜和害虫啃食的生物碱,其中部分生物碱由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合成。本研究旨在分析E.festucae基因组内的NRPS编码基因,并预测其功能。[方法]以E.festucae E2368菌株基因组数据为对象,综合运用HMMER和全局比对等分析方法以及ClustScan、PKS/NRPS Analysis和NCBI等数据库进行信息比对。[结果]E2368基因组中含有至少19个候选NRPS基因,其中11个未在Epichloe内生真菌中报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候选基因均为子囊菌中已报道的序列,但其中8个基因的功能未知;E2368基因组中存在环孢菌素合成酶基因扩增现象。构建候选NRPS基因所有A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发育树,发现不同NRPS基因的A结构域会聚到同一分枝,而相同NRPS基因的A结构域则分散于不同分枝,说明采用简并引物扩增NRPS基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对E2368基因组中NRPS基因的挖掘,将有助于解析NRPS基因的多样性,促进对新的天然产物的发现和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PS数据库 基因挖掘 生物碱 类似度分析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
下载PDF
细菌转录翻译偶联机制研究
12
作者 张晶 王程远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转录过程是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过程是核糖体利用信使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和古菌没有细胞核膜的分隔,其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在相... 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转录过程是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过程是核糖体利用信使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与真核生物不同,细菌和古菌没有细胞核膜的分隔,其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在相同时间、相同位置上进行。其中,RNA聚合酶与核糖体相互协同,同步完成转录和翻译的现象被称为转录翻译偶联。转录翻译偶联是细菌和古菌的一种重要基因调控机制,能同时有效地调控转录过程和翻译过程,是细菌适应复杂环境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数十年来,大量的研究逐步揭示了细菌转录翻译偶联机制在细菌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一系列参与转录翻译偶联过程的调控因子也被鉴定发现。近期,基于不同偶联状态的转录翻译偶联复合体结构的突破性研究,首次系统地展示了在不同信使RNA间距下,转录翻译偶联过程的动态变化,为后续研究转录翻译偶联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调控 转录翻译偶联 RNA聚合酶 核糖体
下载PDF
适合东北地区栽培的优良赤灵芝菌株筛选
13
作者 张春兰 何潮安 +2 位作者 白牧青 王永威 李姝静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针对吉林省栽培赤灵芝品种多样导致的品质不一问题,对收集自我国赤灵芝主产区的15株赤灵芝菌株进行了农艺性状、有效药理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评价与分析.通过栽培农艺性状评价发现22GL-13菌株具有出菇早、子实体干重大、孢子粉产量高、... 针对吉林省栽培赤灵芝品种多样导致的品质不一问题,对收集自我国赤灵芝主产区的15株赤灵芝菌株进行了农艺性状、有效药理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评价与分析.通过栽培农艺性状评价发现22GL-13菌株具有出菇早、子实体干重大、孢子粉产量高、抗氧化活性高、多糖含量和微量元素量高等优点.22GL-13菌株为研究所筛选出的适合东北地区栽培的最优赤灵芝菌株.该研究结果将对选育优良的赤灵芝菌株、打造吉林灵芝品牌、加快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灵芝 孢子粉产量 药理成分 重金属
下载PDF
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飞祥 刘海峰 +1 位作者 任燕娜 蔡孟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49,共7页
基于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探讨了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的重组表达与纯化。首先,采用毕赤酵母GS115表达密码子优化的全长编码基因PreProDer p 1,其产量可达100 mg/L,进一步共表达分子伴侣实现产量提高到140 mg/L,并实现3 L反应器发酵产... 基于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探讨了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的重组表达与纯化。首先,采用毕赤酵母GS115表达密码子优化的全长编码基因PreProDer p 1,其产量可达100 mg/L,进一步共表达分子伴侣实现产量提高到140 mg/L,并实现3 L反应器发酵产量提高到1 g/L。其次,对上述重组蛋白发酵液分别使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及亲和层析进行了纯化工艺优化,目的蛋白得率达到60.7%。本研究为后续PreProDre p 1诊断试剂盆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过敏原 毕赤酵母 重组表达 蛋白纯化 基因拷贝
下载PDF
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永杰 李元敬 +2 位作者 郭丹 雷虹 李文辉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63-571,共9页
葡糖醋杆菌是一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生产菌,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细菌中最为基本的调控系统,对细菌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汉氏葡... 葡糖醋杆菌是一种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生产菌,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细菌中最为基本的调控系统,对细菌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Konagataeibacter hansenii HDM1-3)基因组含有TCSs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基因组含有22个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21个响应调节器(Response regulator,RR),其中包含12对配对的TCSs、4个杂合HK、7个孤儿HK和5个孤儿RR。22个HK具有20种不同的结构域组成,19个HK的C端具有HATPase_c结构域。21个RR含有9种不同的结构域组成,所有RR都含有一个或多个保守的接受(Receiver,REC)结构域。对配对的TCSs进行功能预测分析表明,汉氏葡糖醋杆菌HDM1-3的TCSs可能参与的调控包括细胞分裂、生物膜形成、细菌运动性调节、群体感应、渗透压相关孔蛋白调节、铜离子流的调控、磷酸盐调节及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等功能。本研究为后续在葡糖醋杆菌HDM1-3中开展TCSs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氏葡糖醋杆菌 双组分系统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嗜热毁丝霉木糖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16
作者 陈美欣 顾淑莹 +3 位作者 刘佳 刘浩 李金根 田朝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7,共11页
为提高发酵菌株的木糖利用速率,以嗜热毁丝霉为体系,利用遗传学手段及转录组学技术,探究丝状真菌嗜热毁丝霉木糖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嗜热毁丝霉中,转录因子XlnR能够正向调控木糖代谢和转运以及半纤维酶的表达,是木糖条件下孢子... 为提高发酵菌株的木糖利用速率,以嗜热毁丝霉为体系,利用遗传学手段及转录组学技术,探究丝状真菌嗜热毁丝霉木糖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在嗜热毁丝霉中,转录因子XlnR能够正向调控木糖代谢和转运以及半纤维酶的表达,是木糖条件下孢子萌发的必需因子。在木糖条件下,突变体ΔxlnR孢子丧失了萌发的能力,并且菌丝木糖利用速率显著降低,而过表达xlnR使得木糖利用速率提升14.2%。转录组数据表明,敲除xlnR导致木聚糖水解酶基因、木糖转运蛋白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全局调控因子Cre-1是木糖及葡萄糖代谢的抑制因子,敲除cre-1后显著提升嗜热毁丝霉木糖和葡萄糖利用速率;同时,Cre-1可直接抑制xlnR及自身的表达。通过过表达木糖代谢激活因子XlnR编码基因xlnR,同时敲除抑制因子Cre-1编码基因cre-1,嗜热毁丝霉木糖利用速率提高100%。以上研究结果为生物质高效利用底盘细胞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出发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毁丝霉 木糖代谢 转录调控 Cre-1 XlnR
下载PDF
爬岩红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烨敏 李嘉嘉 +3 位作者 余雯琦 王雪 魏雨萱 陈彤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分别用体积分数0.5%CCl_(4)、50%乙醇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爬岩红水提物、醇提物对CCl_(4)和酒精所致的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爬岩红水提物、醇提物均能降低CCl_(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水平,升高肝组... 分别用体积分数0.5%CCl_(4)、50%乙醇溶液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爬岩红水提物、醇提物对CCl_(4)和酒精所致的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爬岩红水提物、醇提物均能降低CCl_(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水平,升高肝组织GSH-PX、T-SOD、CAT、白蛋白水平,减轻CCl4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且二者的保肝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爬岩红水提物、醇提物均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和TG水平,升高肝组织GSH、T-SOD水平,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程度,且水提物的效果更为显著(P<0.05)。爬岩红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对CCl_(4)和酒精所致的肝损伤小鼠均有保护作用,水提物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岩红 提取物 小鼠 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乳酸菌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红霞 陈志刚 +3 位作者 孙玉清 马长路 句荣辉 赵磊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23,共4页
为改进酸奶的储藏质量,延长货架期,从酸奶发酵剂入手研究了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乳酸菌的参数,以期选育出抗酸奶后酸化的菌株,从而延长酸奶的保质期。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案,确定DES浓度、诱变时间、诱变温度的最佳... 为改进酸奶的储藏质量,延长货架期,从酸奶发酵剂入手研究了硫酸二乙酯(DES)诱变乳酸菌的参数,以期选育出抗酸奶后酸化的菌株,从而延长酸奶的保质期。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案,确定DES浓度、诱变时间、诱变温度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致死率的因素大小顺序:DES浓度>诱变温度>诱变时间;DES诱变的最佳条件:DES质量分数为0.7%,诱变时间为30min,诱变温度为37℃。筛选得到的突变菌株N01#,在37℃贮藏时产乳酸量与出发菌株一样,而在10℃贮藏时,产乳酸量明显减少;贮藏期与对照相比延长了3d。物性指标(硬度、弹性、黏附性)测定显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乳酸菌 后酸化 DES诱变
下载PDF
淡紫灰链霉菌BP39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19
作者 柯清林 上官宏斌 +3 位作者 罗睿晗 崔立操 王飞 吴晓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4,共7页
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BP39是一株具有广谱杀菌性能的生防菌。为探讨菌株BP39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本研究基于菌株BP39的6356条编码序列,利用CodonW软件,计算其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S... 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BP39是一株具有广谱杀菌性能的生防菌。为探讨菌株BP39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本研究基于菌株BP39的6356条编码序列,利用CodonW软件,计算其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ENC)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SCU)等偏好性参数。结果表明,菌株BP39基因组密码子具有较强的偏好性,PR2-plot分析、ENC-plot曲线与中性绘图分析显示,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受到选择压力和突变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以自然选择压力为主导;从64个密码子中鉴定出20个最优密码子,均以C或G结尾,其中以C结尾占75%;相关性分析揭示,基因组碱基组成影响密码子偏好性,且同义密码子第3位碱基组成直接影响最优密码子使用偏性,最优密码子的基因高表达与密码子第3位C关系密切。研究结果为菌株BP39基因工程改造及外源基因表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灰链霉菌 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碱基组成
下载PDF
低能N^(+)注入诱导大肠杆菌的16S rRNA遗传进化
20
作者 唐朝 王婷 +2 位作者 王雪瑞 陈明晖 蔡长龙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为了探究低能N^(+)注入对大肠杆菌16S rRNA遗传进化与耐药表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药大肠杆菌,通过基因组de novo测序获得其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K-B法检测诱变菌株的耐药特征。结果共诱变获得了25株耐药菌株,其... 为了探究低能N^(+)注入对大肠杆菌16S rRNA遗传进化与耐药表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筛选耐药大肠杆菌,通过基因组de novo测序获得其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K-B法检测诱变菌株的耐药特征。结果共诱变获得了25株耐药菌株,其中5株诱变菌16S rRNA基因分别出现片段缺失,点突变(A257C),GC%含量增高,二级结构变异,并获得多药耐药特性。结果提示:低能N^(+)注入可以驱动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的随机突变和进化,进而调节耐药基因从头合成或变异,使大肠杆菌耐药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N^(+)注入 大肠杆菌 16S rRNA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