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3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分析HuNoVs非结构蛋白NS3
1
作者 王道 肖亚梅 刘丹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了深入探究人类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HuNoVs)的NS3非结构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小分子药物,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 5.0、TMHMM 2.0、NCBI Conserved Domains、SOPMA、SWISS-MODEL、YinOYang 1.2、Net... 为了深入探究人类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es,HuNoVs)的NS3非结构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小分子药物,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 5.0、TMHMM 2.0、NCBI Conserved Domains、SOPMA、SWISS-MODEL、YinOYang 1.2、NetPhos 3.1、ABCpred、SYFPEITHI、Prankweb和Discovery Studio等预测NS3蛋白的同源性、理化性质、翻译后修饰位点、二级/三级结构、B/T细胞抗原表位、活性口袋位点及抑制化合物。HuNoVs的NS3蛋白是由363个氨基酸组成的稳定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9748.79 Da,理论等电点为6.37;NS3蛋白与其他病毒解旋酶序列相似性为32.52%,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具有2个功能结构域,38个O-糖基化位点和21个磷酸化位点,7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19个T-细胞抗原表位;还存在6个活性口袋位置和5个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化合物。本文为阐明人类诺如病毒非结构蛋白NS3的结构和在病毒性肠胃炎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发和筛选新疫苗和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诺如病毒 非结构蛋白NS3 生物信息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食品新进展
2
作者 乌日娜 赵玉莲 +2 位作者 郭佳 史海粟 安飞宇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综述总结了微生物发酵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例如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和母乳寡糖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微生物源鲜味肽开发中的应用,... 本综述总结了微生物发酵食品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重点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例如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和母乳寡糖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微生物源鲜味肽开发中的应用,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创新的风味解决方案。而食药同源物质则通过微生物转化显著增强了其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开辟了新方向。此外,还对微生物发酵功能食品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强调了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微生物发酵食品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满足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合成生物学 人工智能 风味 食药同源 风险防控
下载PDF
水杨酸对树舌菌丝三萜合成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郭培洁 王占斌 +1 位作者 夏永桥 王兴沛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研究水杨酸对树舌菌丝三萜合成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树舌菌丝,当SA浓度为250μmol/L时,总三萜含量最高达到60.793 mg/g,以250μmol/L SA不同添加时间处理... 为研究水杨酸对树舌菌丝三萜合成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树舌菌丝,当SA浓度为250μmol/L时,总三萜含量最高达到60.793 mg/g,以250μmol/L SA不同添加时间处理树舌菌丝,第6天加入SA为最佳诱导时间,菌丝总三萜含量高达67.413 mg/g,比对照组提高59.2%。通过测定树舌菌丝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发现,第8天胞内MDA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5.3%、77%,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持续上升,SA诱导能够提高ROS含量。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定萜类代谢产物,最佳诱导条件下22种萜类化合物有7种上调、1种下调、14种无变化。代谢通路和热图分析发现上调化合物法尼醇是三萜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前体物质,其产生和ROS显著相关。综上,SA是树舌菌丝三萜生物合成的有效诱导剂。本研究可为树舌菌丝三萜含量的提高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为SA诱导三萜生物合成的机制提出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活性氧 代谢组学 树舌菌丝 液体发酵
下载PDF
梯度醇沉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肖金艳 宋瑞萍 +3 位作者 王宝贝 林丽芹 谢友坪 加晶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4,共10页
为探索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40%、60%和80%的乙醇梯度分离雨生红球藻渣多糖,依次得到HP40、HP60、HP80三个粗多糖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PSEC-... 为探索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综合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40%、60%和80%的乙醇梯度分离雨生红球藻渣多糖,依次得到HP40、HP60、HP80三个粗多糖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系统(HPSEC-MALS-RI)等方法对各组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结构、粒径和Zeta电位等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显著影响所沉淀雨生红球藻渣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醇沉粗多糖的得率和纯度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乙醇浓度越高,沉淀的粗多糖分子量越低。本研究提取的粗多糖的纯度较高,其中HP40的总糖含量可达99.46%±0.015%。三种组分均包含Glc、Man、Gal、Ara、Rha、Xyl、Fuc、Glc-UA这8种单糖,但单糖组成及比例并不相同,与HP40相比,HP60和HP80还含有核糖,共有9种单糖。HP的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HP80的粒径最小(73.505±2.405 nm)且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大(−11.6 mV)。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HP80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且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6%以上(10.0 mg/mL)。综上所述,梯度醇沉可以对雨生红球藻渣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得到单糖组成、粒径、分子量、抗氧化活性各不相同的粗多糖。其中,40%乙醇所沉淀的粗多糖得率和糖含量最高,80%乙醇所沉淀的粗多糖分子量最小、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渣 多糖 梯度醇沉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单糖组成 分子量 粒径
下载PDF
黑翅土白蚁共生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佳敏 冯一璐 +1 位作者 莫建初 李鸿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从黑翅土白蚁体内及其蚁巢菌圃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新型微生物天然产物,并在农业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深入探讨了源自黑翅土白蚁的放线菌菌株的类群多样性、基因组代谢潜能多样性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天然产物在多种农业病原菌防控中的应用潜力。此外,本文还展望了将其开发成环保型生物农药的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新型农药的创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黑翅土白蚁 天然产物 基因组挖掘 生物农药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诱导胃部炎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顾晓 邢莹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已被列为能导致胃癌发生的Ⅰ类致病菌,近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引起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备受瞩目。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作为Hp的首要毒力因子,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作为Hp产生胃部感染、定植以及促使宿主细胞发生炎癌转化等的关键外分泌毒素发挥功能,感染CagA阳性菌株的患者相比于CagA阴性菌株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患肿瘤的概率。本文基于前期研究,从毒力蛋白CagA的递送方式、生物活性、免疫调控以及相关分子机制层面对Hp感染所诱导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CAGA 炎癌转化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基于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新型ProX配体
7
作者 许文静 孙蓉 周贤轩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2,共5页
大肠杆菌的ProX蛋白能够结合甘氨酸甜菜碱,协助细胞抵抗外界环境的渗透胁迫。为了解大肠杆菌的渗透调控机制,开发新的天然细菌渗透调节剂,该实验旨在寻找能与ProX结构域结合的潜在配体。该研究采用高通量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技术在MedChe... 大肠杆菌的ProX蛋白能够结合甘氨酸甜菜碱,协助细胞抵抗外界环境的渗透胁迫。为了解大肠杆菌的渗透调控机制,开发新的天然细菌渗透调节剂,该实验旨在寻找能与ProX结构域结合的潜在配体。该研究采用高通量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技术在MedChemExpress的天然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潜在配体化合物,并通过分子力学-广义波恩表面积计算和10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可信度。结果显示,D-荞麦碱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ProX活性位点的关键残基(如GLY141、GLU20、ILE17、TRP140、TRP188和TYR186)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且D-荞麦碱-ProX复合物的柔性对接得分(-12.266 kcal/mol)和吉布斯结合自由能(-40.05 kcal/mol)均优于甘氨酸甜菜碱-ProX复合物的柔性对接得分(-12.194 kcal/mol)和吉布斯结合自由能(-35.31 kcal/mol)。研究结果表明,D-荞麦碱与ProX蛋白结构域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极高稳定性,具有作为新型渗透调节剂的潜力,这项研究为新型渗透调节抑制剂或相容性溶质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X D-荞麦碱 渗透调控 虚拟筛选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弯孢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利利 黎琬琳 +1 位作者 杜旭泓 陈雅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91,共17页
本文对弯孢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首先根据化学类别,对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归纳介绍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目前从弯孢属真菌中发现的次级代谢产物类型主要包括聚酮类、苯并吡喃类、生物碱类... 本文对弯孢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首先根据化学类别,对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归纳介绍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目前从弯孢属真菌中发现的次级代谢产物类型主要包括聚酮类、苯并吡喃类、生物碱类、细胞松弛素类、蒽醌类以及萜类等。这些化学成分显示出抗菌、抗肿瘤和植物毒活性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孢属 化学成分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的无机半导体-微生物杂化体系在二氧化碳固定和生物制造中的应用
9
作者 何为 席京 +2 位作者 贺天培 陈娜 袁荃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显著增加,导致了二氧化碳(CO_(2))的大量排放,这对自然生态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近年来,由太阳能驱动的以大气中CO_(2)为原料的第3代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过去数年间,研究者们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显著增加,导致了二氧化碳(CO_(2))的大量排放,这对自然生态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近年来,由太阳能驱动的以大气中CO_(2)为原料的第3代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过去数年间,研究者们在太阳能驱动的无机半导体-微生物杂化体系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这对CO_(2)固定以及生物制造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综述围绕如何构筑高性能无机半导体-微生物杂化体系,分别从无机半导体材料的结构性能优化、无机半导体-微生物界面的构筑以及微生物代谢通路的定向重构3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综述。最后,本综述展望了无机半导体-微生物杂化体系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微生物杂化体系 CO_(2)固定 生物制造
下载PDF
诺丽果内生菌的分离及其代谢物的抗氧化活性
10
作者 张三燕 陈雪茹 金卫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9-64,共6页
从新鲜诺丽果(Morinda citrifolia)中分离出9株内生菌,分别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培养液经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为胞外代谢物,离心后的菌体经超声波破碎细胞获得胞内代谢物(内溶物),测试胞外代谢物和内溶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 从新鲜诺丽果(Morinda citrifolia)中分离出9株内生菌,分别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培养液经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为胞外代谢物,离心后的菌体经超声波破碎细胞获得胞内代谢物(内溶物),测试胞外代谢物和内溶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的清除效果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9株诺丽果内生菌菌株的胞外代谢物及菌体内溶物的抗氧化活性各有差异,其中,3#内生菌胞外代谢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5.49%,4#内生菌菌体内溶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2.47%,均超过同等体积90μmol/L的抗坏血酸;2#内生菌胞外代谢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远超抗坏血酸,达98.13%,3#内生菌菌体内溶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8.00%,是抗坏血酸的2倍;3#内生菌胞外代谢产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达100%;4#内生菌菌体内溶物的总还原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果(Morinda citrifolia) 内生菌 代谢物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短乳杆菌NM-1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活力
11
作者 李文杰 谭琛 +1 位作者 刘昊 张春枝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98-102,共5页
谷氨酸脱羧酶(GAD)能将底物L-谷氨酸(L-Glu)转化成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脱羧酶的酶活力是影响GABA合成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GABA的产量,本实验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乳酸菌,初步鉴定为短乳杆菌,命名为短乳杆菌N... 谷氨酸脱羧酶(GAD)能将底物L-谷氨酸(L-Glu)转化成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脱羧酶的酶活力是影响GABA合成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GABA的产量,本实验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一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乳酸菌,初步鉴定为短乳杆菌,命名为短乳杆菌NM-1。分别克隆短乳杆菌NM-1中编码GAD的基因gadA和gadB,连接到pET-30a(+)表达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质粒通过热激法转入E.coli BL21(DE3),构建得到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30a(+)-gadA和E.coli BL21(DE3)/pET-30a(+)-gadB(分别简称GadA-30a和GadB-30a)。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GadB-30a全细胞催化能力远高于GadA-30a,提示短乳杆菌NM-1的GAD活性依赖于gadB基因。GadB-30a的GAD酶活力为6.52 U/mL,比活为9.59 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短乳杆菌 L-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pfB及RpfE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2
作者 杨雨婷 杨国平 +1 位作者 王艳 龚丽坤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pfB和Rpf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原表位,并分析其作为新型结核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Rv1009、Rv2450c基因的碱基序列,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Rv1009基因编码蛋白RpfB及Rv2450c基因编码蛋白RpfE...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pfB和Rpf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原表位,并分析其作为新型结核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Rv1009、Rv2450c基因的碱基序列,从Uniprot数据库中获取Rv1009基因编码蛋白RpfB及Rv2450c基因编码蛋白RpfE的氨基酸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ORFfinder、ProtParam、ProtScale、TMPRED、TMHMM、SignalP 5.0、NetNGlyc 1.0、YinOYang 1.2、NetPhos 3.1、STRING、SOPMA、SWISS-MODEL、DNAStar、SYFPEITHI、NetCTL 1.2及Net MHCII pan 4.0对RpfB及RpfE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结构、信号肽、糖基化/磷酸化位点、跨膜结构、互作蛋白及抗原表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v1009基因全长1089 bp,有5个开放阅读框,其编码蛋白RpfB由362个氨基酸组成,为含有信号肽的疏水性跨膜蛋白,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该蛋白含有1个N-糖基化位点、29个磷酸化位点、8个优势CTL细胞抗原表位、14个优势Th细胞抗原表位及10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Rv2450c基因全长519 bp,有1个开放阅读框,其编码蛋白RpfE由172个氨基酸组成,为含有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该蛋白含有2个N-糖基化位点、9个磷酸化位点、4个优势CTL细胞抗原表位、6个优势Th细胞抗原表位及7个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RpfB及RpfE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多个优势T、B细胞抗原表位,可作为Mtb多肽疫苗研制的候选优势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RpfB RpfE 生信分析 抗原表位 多肽疫苗
下载PDF
黑色素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13
作者 刘杨 许梦莹 +2 位作者 何春 王玉洁 张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8,共5页
研究显示,黑色素及其复合材料在重金属吸附上展示出令人瞩目的潜能,为环境修复提供新途径。通过对黑色素在环境修复和水质净化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其对推动绿色高效吸附领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黑色素 微生物 重金属离子 吸附剂 环境修复
原文传递
酪酸梭菌通过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影响小鼠DSS结肠炎肠道屏障
14
作者 沈媛媛 程凯 +1 位作者 李丽霞 孙华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结肠炎组、低剂量(1×10^(1...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调控内源性硫化氢酶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结肠炎组、低剂量(1×10^(10)CFU/L)酪酸梭菌组和高剂量(1×10^(11)CFU/L)酪酸梭菌组,每组10只。小鼠自由饮用含3.5%DSS的饮用水建立DSS结肠炎模型。酪酸梭菌组小鼠给予10 mL/kg酪酸梭菌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疾病活动度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q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内源性硫化氢酶[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SE)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BS)]及黏液屏障标志物Lypd8(LY6/PLAUR domain containing 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SE、CBS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S结肠炎组小鼠DAI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肠黏膜上皮缺失,隐窝排列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DSS结肠炎组相比,酪酸梭菌组小鼠DAI及结肠缩短程度显著下降(P<0.05);肠黏膜上皮相对完整,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隐窝排列紊乱减轻;结肠组织中CSE和CBS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ypd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CSE、CBS和MIF蛋白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检测ZO-1和occludin表达增多。结论:酪酸梭菌能够显著抑制小鼠DSS结肠炎,主要通过下调内源性硫化氢酶CSE和CBS表达,改善肠黏液屏障,维持肠上皮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内源性硫化氢酶 结肠炎 肠道屏障
下载PDF
嗜盐菌中四氢嘧啶的提取工艺优化与主要成分鉴定
15
作者 吕传波 朱德锐 +2 位作者 邢江娃 李永臻 沈国平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1,130,共8页
为克服四氢嘧啶纯化工艺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等缺点,拟建立一套简单可行的四氢嘧啶纯化方法。首先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嗜盐菌胞内四氢嘧啶的提取效果以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其次对四氢嘧啶粗提物做脱盐和脱色处理,再结合离子交换法和溶析结... 为克服四氢嘧啶纯化工艺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等缺点,拟建立一套简单可行的四氢嘧啶纯化方法。首先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嗜盐菌胞内四氢嘧啶的提取效果以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其次对四氢嘧啶粗提物做脱盐和脱色处理,再结合离子交换法和溶析结晶进行精细纯化以获得四氢嘧啶纯品,并通过UHPLC-MS联用鉴定四氢嘧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及残留物。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法最适用于胞内四氢嘧啶的快速提取,甲醇除盐和活性炭脱色效果显著,HPLC及MS检测所得样品中主要成分为四氢嘧啶无误,四氢嘧啶纯度为95.01%,收率达到46.41%。此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可以满足小规模提取四氢嘧啶的需求,为后续四氢嘧啶的高产菌株筛选和应用价值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菌 四氢嘧啶 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NaCl胁迫下嗜盐蒙地曲霉Aspergillus montevidensis ZYD4的转录组及代谢组分析
16
作者 张李旭 刘开辉 +2 位作者 丁小维 李健苗 马雪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2,共9页
蒙地曲霉ZYD4是一株极端嗜盐真菌,可在饱和盐水中长期存活,是探究真核细胞嗜盐机制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利用NaCl诱导培养蒙地曲霉ZYD4菌株1 h,对诱导和未诱导的菌丝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和非靶标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 蒙地曲霉ZYD4是一株极端嗜盐真菌,可在饱和盐水中长期存活,是探究真核细胞嗜盐机制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利用NaCl诱导培养蒙地曲霉ZYD4菌株1 h,对诱导和未诱导的菌丝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及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和非靶标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真菌细胞内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 ASS)的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盐诱导组共检测到198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发现,DEGs富集到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信号通路、细胞周期、核糖体、内吞作用和氨基糖等代谢途径;代谢组分析显示,差异代谢物有134个,主要包括谷氨酸、天冬氨酸、海藻糖、半乳糖、柠檬酸和棕榈酸等.本研究为探究嗜盐真菌耐盐胁迫及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真菌 转录组 代谢组
下载PDF
硫酯酶催化机制及结构生物学
17
作者 周于聪 石婷 +2 位作者 芦晨阳 刘昊 白林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53,共17页
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更是丰富的临床药物先导资源库。位于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末端的硫酯酶结构域在这些活性天然产物的链释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底物选择功能,是其合成后期关键催化酶。本文综... 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更是丰富的临床药物先导资源库。位于聚酮合酶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末端的硫酯酶结构域在这些活性天然产物的链释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底物选择功能,是其合成后期关键催化酶。本文综述了各类硫酯酶的序列和结构特点,重点分析了硫酯酶结构和催化功能的对应性。此外,本文还围绕I型硫酯酶的催化机制,详细阐述了硫酯酶催化的链释放反应的化学本质,并总结了硫酯酶催化机制的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性,为硫酯酶的结构和机制解析以及理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合成酶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 硫酯酶 蛋白质结构 催化机制
原文传递
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8
作者 代子腾 韦霞 +7 位作者 刘妍颖 游证喨 吴承华 王娟 沈张扬 幸尚平 黄倩婵 朱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方法:菌株采用大米培养基经规模发酵,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后经减压浓缩得到乙酸乙酯粗提物。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如硅胶柱...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其潜在的生物活性。方法:菌株采用大米培养基经规模发酵,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后经减压浓缩得到乙酸乙酯粗提物。采用多种现代色谱技术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综合谱学技术确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CCK-8法和Griess法初步评估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结果:从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分别为:Monomethylsulochrin(1)、Questin(2)、Demethylsulochrin(3)、Fumiquinazoline C(4)、Fumiquinazoline J(5)、Azaspirofurans A(6)、Pseurotin A(7)、N-[2-(4-hydroxyphenyl)ethenyl]formamide(8)、Pyripyropene A(9)。其中,化合物1~3属于蒽醌类化合物,4~9属于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1~9对肝癌细胞(Huh7)、卵巢癌细胞(A2780)、乳腺癌细胞(MDA-MB-231)无明显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3、6、7、8和9具有一定抗炎活性。结论:从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06T03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除化合物2,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桐花树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8和9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本研究丰富了桐花树土壤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多样性,为后续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 内生真菌 烟曲霉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酵母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
19
作者 尹梦琦 赵建志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6-46,共11页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以异戊烯基二磷酸(isopentenyl diphosphate,IPP)和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为基本前体经相应萜类合成酶催化形成的天然产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以药用植物居多,并在医药、食品、化...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以异戊烯基二磷酸(isopentenyl diphosphate,IPP)和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为基本前体经相应萜类合成酶催化形成的天然产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以药用植物居多,并在医药、食品、化工及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萜类化合物通常采用植物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获得,但这两种方法存在效率低、质量不稳定、成本高等弊端,这显然已不能满足对萜类化合物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造微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酵母细胞,因其具有与植物细胞类似的结构及较为成熟的遗传操作体系,已用于多种萜类化合物的合成,逐渐凸显出生物合成法的优势。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两种模式酵母为例,综述重要萜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的代谢工程改造研究进展,具体从高活性萜类合成酶的筛选与表达、关键前体乙酰辅酶A的供给与高效利用、直接前体单元IPP和DMAPP合成通量强化与消耗弱化等方面改造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还对酵母合成萜类化合物研究将来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解脂耶氏酵母 合成生物学技术 代谢途径优化 萜类化合物
下载PDF
铜离子对光合颤绿菌蓝铜蛋白结晶的影响
20
作者 鞠金鑫 马林 +2 位作者 李琳 董士尚 秦晓春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99-306,共8页
蓝铜蛋白(auracyanin,AC)是一种含铜的重要光合电子传递载体。分别获得高质量的光合颤绿菌(Candidatus Viridilinea mediisalina,Cvm)野生型AC蛋白(Cvm-AC)和不结合铜离子的突变体AC蛋白(Cvm-AC-mutant),通过对比两者结晶条件的差异探... 蓝铜蛋白(auracyanin,AC)是一种含铜的重要光合电子传递载体。分别获得高质量的光合颤绿菌(Candidatus Viridilinea mediisalina,Cvm)野生型AC蛋白(Cvm-AC)和不结合铜离子的突变体AC蛋白(Cvm-AC-mutant),通过对比两者结晶条件的差异探讨铜离子对Cvm-AC蛋白结晶的影响。首先通过异源表达获得两种目的蛋白,再分别依次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Cvm-AC和Cvm-AC-mutant蛋白,并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的均一性和纯度进行检测;通过使用坐滴法和悬滴法对Cvm-AC蛋白的结晶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最终获得了质量较好的Cvm-AC蛋白晶体。然而,使用Cvm-AC蛋白的结晶条件无法获得Cvm-AC-mutant的蛋白质晶体,表明铜离子的结合与否可以直接影响Cvm-AC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颤绿菌 Cvm-AC蛋白 分离 纯化 结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