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冉 李精华 +5 位作者 林生威 解添杰 范平珊 王庆 李婷玉 王帅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 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RSR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水稻产量,均高于RRR处理,说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并降低了pH值;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值比RRR处理提高了40.2%、40.3%、5.7%;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还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RRR处理提高了20.1%和16.5%。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说明,稻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pH、热水可提取碳(HWE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呈极显著(P<0.01)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了有机质分解、提高了磷和速效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放牧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Meta分析
2
作者 孙彩彩 安海涛 +3 位作者 杨晓霞 吕卫东 刘文亭 董全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4-1203,共10页
中小型土壤动物是地下生态系统重要的参与者,在地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对4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放牧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会提高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度,但... 中小型土壤动物是地下生态系统重要的参与者,在地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对4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放牧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会提高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度,但会降低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2)放牧通过影响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而间接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3)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围封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度与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呈正相关;在放牧处理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度与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4)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在围封处理下,土壤全氮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丰度产生显著正效应(标准化回归系数β=0.19,P<0.05)。综上所述,中小型土壤动物作为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其对放牧的响应方式,有利于为各地区制定更合理且科学的放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中小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李运涛 孟忠祥 +3 位作者 董晋 苏佳铭 李欢 吕超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别采集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芍(Paeonia sternian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四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壤以及非种植区的土壤,针对1... 为研究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别采集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白芍(Paeonia sternian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四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壤以及非种植区的土壤,针对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种植区土壤。五组样本的优势类群差异不大,总体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等,药用植物根际中的放线菌相对丰度高于非种植区。属水平上四种药用植物根际细菌和非种植区的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四种中药材的根际土壤中各自富集了特异性的有益细菌属。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NMD1、Dongia、Gaiella、Streptomyces等相对丰度高于非种植区,而非种植区土壤中Lys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药用植物。此外,四种中药材的根际土壤中硝酸盐还原和芳香族化合物降解功能被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 原核微生物
下载PDF
人为干扰程度对油松天然林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梅路俊 《天津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4-6,9,共4页
为分析油松天然林土壤物理性状在人为干扰下的表现,文章以辽宁省铁岭市的油松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人为干扰程度,即无人为干扰(对照,CK)、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分析不同人为干扰程度对油松天然林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3... 为分析油松天然林土壤物理性状在人为干扰下的表现,文章以辽宁省铁岭市的油松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人为干扰程度,即无人为干扰(对照,CK)、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分析不同人为干扰程度对油松天然林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人为干扰下的土壤总容重分别比对照(CK)增加了0.09、0.23、0.3 g·cm^(-3);0~20 cm的土壤,3种人为干扰下的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CK)下降了6.13%、17.78%、28.82%;20~50 cm的土壤,3种人为干扰下的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CK)下降了7.63%、14.57%、22.23%。0~20 cm的土壤,3种人为干扰下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比对照(CK)下降了21.65%、49.26%、51.83%;20~50 cm的土壤,3种人为干扰下的土壤最大持水量分别比对照(CK)下降了26.26%、41.77%、45.56%。0~20 cm的土壤,3种人为干扰下的土壤前30 min入渗率分别比对照(CK)下降了48.15%、65.93%、73.35%。由此得出,相关部门应采取适当的人为管控措施,加强对油松天然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天然林 人为干扰 土壤物理性状
下载PDF
银白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对盐胁迫的响应
5
作者 李丹 蒋泽廷 +1 位作者 李琳 王琪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76-84,共9页
【目的】探明银白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盐碱胁迫的响应,为进一步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实现盐渍土壤生态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2%、3%、4%、5%)NaHCO_(3)、Na_(2)CO_(3)、NaCl溶液对银白杨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采用高通量... 【目的】探明银白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盐碱胁迫的响应,为进一步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实现盐渍土壤生态修复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2%、3%、4%、5%)NaHCO_(3)、Na_(2)CO_(3)、NaCl溶液对银白杨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银白杨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种植银白杨与种植其他物种盐碱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类学组成无明显区别,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银白杨根际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相比于低浓度(2%)胁迫,3种盐溶液在高浓度(4%)胁迫条件下均有相当数量的ASV(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相对丰度显著上调,其中,NaCl胁迫的差异ASV最少;NaHCO_(3)胁迫下银白杨根际土壤微生物中属水平上的标志物为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金黄线菌属(Chryseolinea)、Saccharimonadales、东氏菌属(Dongia)和独岛氏菌属(Dokdonella),Na_(2)CO_(3)胁迫下的标志物为列契瓦尼尔氏菌属(Lechevalieria)、红细菌属(Rhodobacter)、豆形囊菌属(Phaselicystis)、粉色微菌属(Roseimicrobium)、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假水黏细菌属(Pseudenhygromyxa)、BIyi10,NaCl胁迫下的标志物为斯克尔曼氏菌属(Skermanella)和假红游动菌属(Pseudorhodoplanes)。【结论】相对于植被地上部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受盐碱胁迫影响较小,不同盐碱及浓度下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盐碱胁迫下部分ASV上调,并初步筛选8个属的标志微生物,分别为2%Na_(2)CO_(3)胁迫的列契瓦尼尔氏菌属(Lechevalieria)、红细菌属(Rhodobacter)、豆形囊菌属(Phaselicystis)、粉色微菌属(Roseimicrobium),3%Na_(2)CO_(3)胁迫的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4%Na_(2)CO_(3)胁迫的假水黏细菌属(Pseudenhygromyxa)、BIyi10和1个尚未归类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胁迫 根际土壤 银白杨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标志物
下载PDF
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退耕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高明华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5-91,共7页
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退耕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揭示湿地土壤细菌生态变化,以对退耕地恢复进程作出科学预测与评估。结果表明各样品共检测到细菌类群23门54纲72目122科167属。退耕地和对照样地土壤... 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退耕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揭示湿地土壤细菌生态变化,以对退耕地恢复进程作出科学预测与评估。结果表明各样品共检测到细菌类群23门54纲72目122科167属。退耕地和对照样地土壤优势菌门均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基于门层面,两块样地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退耕地与对照样地土壤共有物种数为1411个,二者具有的特异物种数均为86个,共有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为94.26%。基于群落分布多样性,退耕地高于对照样地;基于物种丰度,退耕地和对照样地10-20 cm土层最高;基于物种分布均匀度,对照样地优于退耕地。所以,从细菌群落的物种数、群落分布多样性、物种丰度与物种分布均匀度等来看,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说明,湿地公园退耕地土壤恢复尚在进行中,基于细菌群落多样性对退耕地恢复进程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高通量测序 细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不同木本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特征
7
作者 王宇阳 岳春雷 +3 位作者 谷雅馨 李贺鹏 王珺 房瑶瑶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为探讨植物种类对人工湿地中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布的影响,以7种木本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白棠子(Callicarpa dichotom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水蜡(Ligust... 为探讨植物种类对人工湿地中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布的影响,以7种木本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白棠子(Callicarpa dichotom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为研究对象,运用16S rRNA细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垂直流人工湿地木本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类群。结果表明:细叶水团花、水蜡根际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与均匀度均高于其他5种植物,其根系能够更好地富集微生物。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是木本植物平均相对丰度较高的门,其次为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藻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片球菌属、地杆菌属为木本植物的共有优势菌属;大叶女贞、白棠子、夹竹桃菌落组成差异显著,乳杆菌属、片球菌属、乳球菌属是引起7种木本植物样本间菌落差异的关键物种;7种木本植物根际硝化功能菌属丰度普遍较低,相对丰度范围为0.11%—1.06%;反硝化功能菌属的相对丰度范围为3.51%—10.40%,水蜡对于反硝化功能菌属的富集能力最强。基于实验得出,在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条件下,根系水淹处理的木本植物为微生物反硝化作用营造了适宜的厌氧条件,使反硝化细菌在木本植物根际大量富集,供试的7种木本植物在适应水淹缺氧逆境胁迫的同时,仍能够保障人工湿地系统的氮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流人工湿地 木本植物 根际菌群 16S rRNA细菌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黄河上游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分布特征
8
作者 陈国榕 李希来 +3 位作者 李成一 杨鹏年 佘延娣 吴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58-3270,共13页
土壤线虫是土壤循环重要的环节,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分辨率和灵敏度高、测序范围广等优势,在线虫鉴定方面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关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形态学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研究,仍比较欠缺。为了更好... 土壤线虫是土壤循环重要的环节,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分辨率和灵敏度高、测序范围广等优势,在线虫鉴定方面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关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形态学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研究,仍比较欠缺。为了更好地比较两种分析方法,本研究同时采用形态学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河上游区门源县不同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在线虫群落丰度测定上具有显著差异,但在生物多样性的趋势的判断上差异不大。尽管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快速洞察线虫多样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导致其测定结果准确性、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的一致性较差,通过高通量测序数据库的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分子技术获取生态信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鉴定 高通量测序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斑块化高寒草甸
下载PDF
单户与联户经营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尹凤玲 刘旻霞 +2 位作者 刘成 王明星 席可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在甘南高寒草甸单户经营草场与联户经营草场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以揭示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联户草场内植物群落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 在甘南高寒草甸单户经营草场与联户经营草场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以揭示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联户草场内植物群落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较大,而Pielou指数在不同放牧经营方式下的差异并不显著。(2)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表现为联户大于单户的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单户草场土壤电导率与土壤pH大于联户草场;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电导率增加,而土壤pH在土层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3)联户经营方式下的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与功能离散度显著大于单户草场(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土壤电导率和土壤pH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联户经营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显著,且0<h≤1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更高。单户经营方式下,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碳是植物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因子,联户经营方式下,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是植物多样性的显著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放牧经营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人型猪型和杂交型蛔虫的微卫星多样性
10
作者 胡锦硕 刘鑫 +2 位作者 周春花 石琴华 邓仕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为了揭示人型、猪型和杂交型蛔虫种群的遗传差异、微进化进程和演化历史,做好人、畜蛔虫病的防控管理。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人型(人蛔虫主要部分)、猪型(猪蛔虫的绝大多数)和杂交型蛔虫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人型、猪型和杂... 为了揭示人型、猪型和杂交型蛔虫种群的遗传差异、微进化进程和演化历史,做好人、畜蛔虫病的防控管理。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人型(人蛔虫主要部分)、猪型(猪蛔虫的绝大多数)和杂交型蛔虫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人型、猪型和杂交型蛔虫分别检测到130、51、42个等位基因,且优势等位基因和特有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表明人型、猪型和杂交型蛔虫种群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人型蛔虫的最高,猪型蛔虫的最低。AMOVA分析显示人型、猪型和杂交型蛔虫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个体间,3个蛔虫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中等。基因流分析表明人型、猪型和杂交型蛔虫种群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交流,但人型和杂交型蛔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更频繁。本研究暗示杂交型蛔虫和人型、猪型蛔虫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蛔虫 猪型蛔虫 杂交型蛔虫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敦煌三道泉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
11
作者 岳雪娇 黄沛 +5 位作者 李永华 朱躲萍 姚斌 扆凡 纪署光 黄占军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37-47,共11页
【目的】了解敦煌盆地周边典型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肃省敦煌市三道泉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P)、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G)、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A)3种典... 【目的】了解敦煌盆地周边典型植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肃省敦煌市三道泉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P)、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G)、骆驼刺(Alhagi camelorum,A)3种典型植物群落,并以裸地(C)作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内的植被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植被类型对土壤真菌丰富度和细菌丰富度的影响各异,甘草提高了土壤真菌和细菌多样性,芦苇和骆驼刺仅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甘草群落与骆驼刺群落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均相似。芦苇群落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碱性磷酸酶、脲酶和碱解氮;甘草和骆驼刺群落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有效磷;裸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土壤pH。芦苇、甘草和骆驼刺群落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分别为脲酶和有效磷,而裸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土壤pH。【结论】揭示了三道泉区域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可以为该区域干旱区荒漠化防治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三道泉 典型植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 分布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微生物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12
作者 韦志琼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4期27-31,共5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对于其土壤生态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CNKI数据库采集数据,通过VOSviewer软件,从刊文数量、机构、主要...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对于其土壤生态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CNKI数据库采集数据,通过VOSviewer软件,从刊文数量、机构、主要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微生物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论文发表总量大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是主要的基金提供者,贵州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学术机构,苏以荣等10名学者发表文章数量占总发文量的58.79%,且作者之间形成了合作与交流团体。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主要与高通量测序、有机碳矿化、土壤养分、群落结构及植被恢复相关。未来研究趋势集中在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解析不同程度石漠化演替阶段下土壤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为石漠化监测及修复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微生物 VOSviewer
下载PDF
红壤区桉树人工林与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48
13
作者 谭宏伟 杨尚东 +6 位作者 吴俊 刘永贤 熊柳梅 周柳强 谢如林 黄国勤 赵其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5-584,共10页
以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PCR-DGGE以及稀释平板法等现代和传统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林分土壤生物学性状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对林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效果虽逊于天... 以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PCR-DGGE以及稀释平板法等现代和传统分析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林分土壤生物学性状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对林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效果虽逊于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此外,桉树人工林土壤中涉及碳、氮、磷循环的土壤酶活性低于天然阔叶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同样表征土壤肥力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指标也逊于天然阔叶林,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在两种人工林之间无规律性的差异。同时,桉树人工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S)以及均匀度(EH)指数均逊于天然阔叶林,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桉树对林地土壤肥力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效果虽不及天然阔叶林树种,但与广西乡土树种马尾松林的生态效应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桉树 马尾松 阔叶林 土壤肥力 生态质量
下载PDF
菌肥对青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9
14
作者 朱丹 张磊 +8 位作者 韦泽秀 刘晓燕 周志峰 代先祝 王晓锋 夏志强 吴先勤 蔚建军 付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7-637,共11页
应用化学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西藏棕色砂壤土中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期对青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谷特菌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 应用化学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西藏棕色砂壤土中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期对青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谷特菌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水平,如播前施用菌肥浓度750 ml hm-2的处理较不施用菌肥的处理上述指标分别提高13.32%、28.42%、16.20%、9.81%、21.36%、39.35%和30.48%,拔节期施用菌肥浓度2 250 ml hm-2的处理较不施用菌肥的处理分别提高7.25%、29.35%、18.04%、12.86%、15.90%、43.27%和53.99%。DGGE分析表明,相同施用方式中不同施用量土样中微生物的DGGE图谱相似。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DGGE图谱分为2大类群。Shannon-Wiener指数表明,施用菌肥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先增加后逐渐降低,播前以喷施谷特菌浓度750 ml hm-2时的细菌多样性最高;拔节期则以喷施谷特菌浓度2 250 ml hm-2处理的细菌多样性最高,且两种施用方式土壤养分的释放与Shannon指数的变化规律均为播前﹥拔节期。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浓度土样微生物种群分布较为广泛,其中Actinobacteria纲细菌种类略多,少数菌种为未经培养菌种(Uncultured bacterium)。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DGGE图谱条带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碱解氮、全磷和全氮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谷特菌肥可明显改善青稞根际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肥 根际土壤 理化指标 PCR—DGGE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3
15
作者 魏巍 许艳丽 +2 位作者 朱琳 韩晓增 Li S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2-380,共9页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无施肥(NF)、单施N、P化肥(NP)以及化肥配施有机猪粪肥(NPM)等3种长期施肥措施对黑土区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密...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无施肥(NF)、单施N、P化肥(NP)以及化肥配施有机猪粪肥(NPM)等3种长期施肥措施对黑土区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密度和结构的影响。Real-time PCR方法定量NF、NP及NPM措施土壤细菌群落基因组DNA质量分别为381、1 351和1 773 ng g-1干土,真菌群落基因组DNA质量分别113.3、127.3和20.6 ng g-1干土,真菌与细菌的比率分别为0.31、0.09和0.01,NPM措施显著低于另两种施肥方式(p<0.05)。DGGE方法研究表明,NP和NPM措施不能改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及优势菌优势程度;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NP和NPM措施均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构成,且真菌群落的变化更为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NP和NPM措施下细菌群落结构较相近,其相似系数为0.89,真菌群落中NP措施与NF措施相近,相似系数为0.63,高于NP与NPM措施的相似系数0.51。上述结果表明有机猪粪肥的长期施用可以显著降低黑土农田土壤真菌与细菌的比率,且明显地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群落 REAL-TIME PCR DGGE
下载PDF
土壤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38
16
作者 贺纪正 袁超磊 +1 位作者 沈菊培 张丽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土壤微生物驱动着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在土壤学的研究中,长期将土壤作为一个黑箱系统来对待,对其中的生物组成及其参与的生化过程知之甚少。土壤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目前尚难以分离培养,因此基于传统的培养方法对于认识土壤微生... 土壤微生物驱动着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和养分转化。在土壤学的研究中,长期将土壤作为一个黑箱系统来对待,对其中的生物组成及其参与的生化过程知之甚少。土壤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目前尚难以分离培养,因此基于传统的培养方法对于认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有其局限性。宏基因组学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或通过测序探究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序列驱动),或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筛选新的基因或生物活性物质(功能驱动),克服了传统培养方法的缺陷,极大地丰富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认知。本文在综述土壤宏基因组学研究基本流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日益重要的第二代测序平台在土壤宏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并简要探讨了宏基因组学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最后,作者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展开相关土壤宏基因组学研究,调查微生物群落及其变化,为生物资源开发、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研究方法 第二代测序平台 微生物生态学 土壤环境
下载PDF
盐碱地及其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7
作者 孔涛 张德胜 +1 位作者 徐慧 王力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1-588,共8页
盐碱地由于土壤质量差、作物产量低,在全球分布广泛,已成为土壤退化中的世界性难题,土壤微生物可作为评价盐碱地土壤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盐碱地及其改良过程中土壤... 盐碱地由于土壤质量差、作物产量低,在全球分布广泛,已成为土壤退化中的世界性难题,土壤微生物可作为评价盐碱地土壤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盐碱地及其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征,微生物在盐碱地改良中的作用,盐碱地改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用分子生态学手段研究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的进展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盐碱地土壤微生物未来应重点研究的几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改良 分子生态学手段
下载PDF
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类群动态与根腐病的关系 被引量:34
18
作者 官会林 陈昱君 +2 位作者 刘士清 张无敌 夏朝凤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6-709,共4页
通过对三七免耕种植定位研究,找出了三七根腐病高发期与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特征的差异,鉴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三七根腐病的发生,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有关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这3类菌... 通过对三七免耕种植定位研究,找出了三七根腐病高发期与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特征的差异,鉴定出了主要病原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三七根腐病的发生,除已报道的细菌中的假单胞细菌有关外,还与霉菌、放线菌及厌氧生长菌有密切关联,这3类菌群在不同季节存活量的高峰期与三七病害高发期相吻合,并且根腐病株土壤中的霉菌、放线菌及厌氧菌数高于健康植株土壤,分别增加3.89 E 4.cfu/g,0.94 E 4.cfu/g,85.10 E 6.cfu/g,说明这3种细菌也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土壤微生物 变化特征 土传病害
下载PDF
一个红壤剖面微生物群落的焦磷酸测序法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袁超磊 贺纪正 +2 位作者 沈菊培 戴宇 张丽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利用定量PCR和454焦磷酸测序法,研究了湖南湘阴县一典型红壤剖面微生物相关基因的多度及微生物(古菌、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随剖面深度增加,土壤黏粒含量增多,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碳氮比则下降。每克干土微生物基因拷贝数也趋... 利用定量PCR和454焦磷酸测序法,研究了湖南湘阴县一典型红壤剖面微生物相关基因的多度及微生物(古菌、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随剖面深度增加,土壤黏粒含量增多,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碳氮比则下降。每克干土微生物基因拷贝数也趋于下降,其值为:107.09~109.30(古菌16S rDNA),108.10~109.70(细菌16S rDNA),106.54~107.95(真菌18S rDNA),107.24~108.61(古菌amoA基因),104.76~106.25(细菌amoA基因),105.94~107.88(nirK基因),106.81~109.21(nirS基因),107.03~109.46(nosZ基因)。焦磷酸测序得到了6 459条古菌16S rRNA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496 bp;28 626条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448 bp;4 683条真菌18S rRNA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534 bp。OTU(97%相似度)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与所测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Jaccard差异度分析表明同一剖面各土壤层次间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相似,而不同位点的三个表层土之间的差异较大;Mantel检验发现,与微生物群落变化相关的主要土壤因子是黏粒含量。在所有土样中,古菌以泉古菌门中的热变形菌纲(89%)为主,其分布与土壤黏粒含量相关。细菌的主要类群为酸杆菌门(33%)、变形菌门(17%)、绿弯菌门(12%)、厚壁菌门(10%)和放线菌门(7%),分类地位不明确的细菌约占11%。其中,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多度在表层土中高于非表层土;而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多度则在非表层土中更高,与土壤深度呈显著正相关。所有真菌序列分属于三个门,即子囊菌门(87%)、担子菌门(9%)和球囊菌门(4%),在纲一级的分类水平上,各样品间群落结构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焦磷酸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古菌 细菌 真菌
下载PDF
不同深度冻土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鹭 董小培 +3 位作者 张威 章高森 刘光琇 冯虎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6-441,共6页
分别以乌鲁木齐河源区不同层位深坑冻土样品为研究材料,利用荧光显微计数技术、寡营养恢复培养技术等研究了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参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冻土深度、土壤含水量、总C和总N含量都成显著的正相关,... 分别以乌鲁木齐河源区不同层位深坑冻土样品为研究材料,利用荧光显微计数技术、寡营养恢复培养技术等研究了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参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冻土深度、土壤含水量、总C和总N含量都成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且,可培养细菌数及其在细胞总数中所占比值随冻土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表明深坑样冻土中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冻土的理化性质和其沉积年代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微生物 可培养细菌 理化性质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