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结构比较研究
1
作者 郭战胜 陈雯静 +2 位作者 常丽荣 梁振林 施坤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3-652,共10页
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S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ST)、铜藻(Sargassum horneri,SH)和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SP)是我国黄渤海常见的大型马尾藻属海藻,研究以靖子湾潮间带4种马尾藻为研究对象,自然海水(W)作为对照,利用... 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S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ST)、铜藻(Sargassum horneri,SH)和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SP)是我国黄渤海常见的大型马尾藻属海藻,研究以靖子湾潮间带4种马尾藻为研究对象,自然海水(W)作为对照,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4种马尾藻类附生菌群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ST附生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最高,SH最低。NMDS(无度量多维标定法)和PERMANOVA分析表明4种马尾藻附生菌的群落结构与海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马尾藻之间差异却不显著。LEfse分析共识别出18个Biomarkers,其中W、SH、SM和ST样本分别有9、4、3和2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的主要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80.39%—94.54%;基于属水平和相对丰度前10ASVs的群落结构组成特征表明,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宿主特异性。利用Tax4Fun软件对4种马尾藻类附生菌群生态功能进行预测,在一级功能水平上,新陈代谢(Metabolism)、遗传信息处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为主要功能;在二级功能水平上,共注释到44个二级代谢通路,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相对丰度最高。研究通过比较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结构多样性,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马尾藻属的生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菌群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功能预测 马尾藻
下载PDF
鲸类消化道微生物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万晓玲 郑劲松 +1 位作者 郝玉江 王丁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作为宿主的“第二套基因组”,消化道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吸收和免疫抵御等功能紧密相关。与陆生哺乳动物相比,海洋哺乳动物鲸类的消化道微生物是目前国内外关注较少的研究领域。已有研究表明,鲸类消化道微生物极易受到食物和栖息地环境... 作为宿主的“第二套基因组”,消化道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吸收和免疫抵御等功能紧密相关。与陆生哺乳动物相比,海洋哺乳动物鲸类的消化道微生物是目前国内外关注较少的研究领域。已有研究表明,鲸类消化道微生物极易受到食物和栖息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现阶段研究手段以基于粪便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为主。本文对鲸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手段、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调控策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类 消化道微生物 微生物群系 保护生物学
下载PDF
化学农药对稻渔综合种养中非靶标生物毒性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智慧 金倩 +2 位作者 王飞飞 王夏雯 王信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与水产养殖动物协调共作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化学农药广泛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其对稻田环境以及稻田综合种养田中水生生物/水禽的毒性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常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常用化学农药对非靶...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与水产养殖动物协调共作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化学农药广泛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其对稻田环境以及稻田综合种养田中水生生物/水禽的毒性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常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常用化学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稻渔种养 水生生物 毒性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下浮游细菌群落对盐度干扰的响应与稳定性
4
作者 毛振镀 王洪伟 +4 位作者 周天旭 夏炎雷 李化炳 邢鹏 吴庆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8-561,共14页
微生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正常执行功能和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营养富集和盐度增加为特征的全球变化深刻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揭示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具... 微生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正常执行功能和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营养富集和盐度增加为特征的全球变化深刻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揭示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浮游细菌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2个营养水平和3个盐度干扰强度水平(对照组、3‰和9‰)的室内模拟实验;基于同一时间点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细胞密度的差异,计算反应力、抵抗力、恢复力和时间稳定性等多个稳定性指标,尝试揭示群落的稳定性机制;借助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阐明不同营养水平下浮游细菌群落不同类群对盐度干扰的响应。研究发现,浮游细菌的细胞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在盐度干扰后降低,对盐度敏感类群相对丰度减少;盐度干扰后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增加,促进了适应干扰后环境的浮游细菌生长。更高的干扰强度显著降低了细胞密度,导致了更低的抵抗力;盐度干扰和营养水平在反应力、恢复力和时间稳定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9‰盐度干扰下,高营养水平群落表现出最低的稳定性。多数稳定性指标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可以协同指示浮游细菌群落的稳定性;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并不显著相关,但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群落稳定性。未来淡水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和盐度增加将显著降低浮游细菌群落稳定性,多个稳定性指标的应用和高频次观测有助于了解浮游细菌群落对干扰的响应与稳定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群落稳定性 营养水平 盐度干扰 补偿过程
下载PDF
Effects of Biostimulation-Bioaugmentation on Coastal Microbial Community in an in situ Mesocosm System
5
作者 YUAN Fangzheng ZHAO Yangyong +2 位作者 DAI Yulai YANG Wen ZHU Jiny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33-246,共14页
Globally,various types of pollution affect coastal waters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Bioaugmentation and biostimulation a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ing water pollution.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es... Globally,various types of pollution affect coastal waters as a result of human activities.Bioaugmentation and biostimulation a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reating water pollution.However,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response of coastal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communities to bioaugmentation and biostimulation.Here,a 28-day outdoor mesocosm experiment with two treatments(bioaugmentation-A and combined treatment of bioaugmentation and biostimulation-AS)and a control(untreated-C)were carried out.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Meishan Bay to explore the composition,dynamics,and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communities in response to the A and AS using 16S rRNA and 18S rRNA gene amplicon sequencing.After treatment,Gammaproteobacteria and Epsilonproteobacteri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roup AS compared to group C,while Flavobacteriia and Saprospira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Dinoflagellat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S compared to C,while Chrysophyt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both AS and A.Compared to C,the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 analyses of the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communities both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ollowed by a decreasing trend for AS.Furthermore,the trends of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communities in group A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but AS changed them more than A did.According to the species weight table on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s,a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observed in beneficial bacteria in prokaryotic communities,such as Rhodobacterales and Oceanospirillales,along with a decrease in autotrophs in eukaryotic communities,such as Chrysophyta and Diatom.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network analysis reveal that A and AS complic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communities.Overall,these findings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e pattern of the bioaugmentation and biostimulation on coastal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karyotic community eukaryotic community BIOAUGMENTATION BIOSTIMULATION coastal waters
下载PDF
河北省域都市圈发展格局与空间范围研究
6
作者 崔俊辉 龙丽民 赵彤瑶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和统计数据,对河北168个县市区GDP、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进行分析确定都市圈核心城市;通过河北区域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圈和对比国内典型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距离确定河北都市圈半径;利用断裂点、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模型计算确定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4个都市圈空间范围分别包含22个、9个、22个和23个县市区。河北省域都市圈处于缓慢起步状态或培育阶段。河北省域内具备石家庄、唐山、雄安和邯郸圈4个都市圈的发展基础和空间,各都市圈半径不超过50km,预期发展空间为1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河北省 城市群 都市圈 区域中心城市
下载PDF
海洋油气田高效节能智能火炬技术应用
7
作者 姚兰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5期240-242,共3页
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技术在海洋油气田的应用。通过对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技术研究,将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系统适应性改造运用到海上平台,实现海上平台公用系统自动识别燃气压力高低、自动检测与自动点火、直接熄灭长明火等功能,形成一套... 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技术在海洋油气田的应用。通过对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技术研究,将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系统适应性改造运用到海上平台,实现海上平台公用系统自动识别燃气压力高低、自动检测与自动点火、直接熄灭长明火等功能,形成一套智能化等离子随即引燃火炬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 火炬 发展 智能 点火
下载PDF
图的量子参数——图论在量子信息理论中的一个应用
8
作者 冯克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33-446,共14页
本世纪以来,图论在量子通信中有一系列重要应用.介绍了图论在量子信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图的量子同态和量子参数(量子色数,量子独立数和量子团数).综述了该领域的基本结果和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图的量子同态 量子色数 量子独立数 量子团数 完备投射测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9
作者 郑艳艳 郭小芳 +1 位作者 四郎玉珍 德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253,共11页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是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咸水湖泊。对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揭示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物种分布与水质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直接涂布平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分离湖水中的可培养细菌...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是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咸水湖泊。对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可培养细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揭示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物种分布与水质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直接涂布平板法与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分离湖水中的可培养细菌,细菌菌株的鉴定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经典分类方法,并使用R 4.1.1、SPSS 20.0等软件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从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20个样点中共分离得到681株可培养细菌,鉴定分为16属43种,其中优势种为Acinetobacter johnsonii。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总磷与总氮均为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理化指标,总磷显著影响细菌总丰度(P<0.05),总氮显著影响Simpson多样性指数(P<0.05)。RDA结果显示,氨氮是影响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理化指标(P<0.05)。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纳木错夏季沿岸水体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并获得较丰富的细菌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木错 湖泊 细菌多样性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16S rDNA
下载PDF
海州湾赤潮高发区浮游细菌与赤潮及环境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詹皓禹 宋敏杰 +1 位作者 王云峰 颜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0,共9页
海州湾是南黄海赤潮高发区之一。为研究浮游细菌与赤潮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1月在海州湾赤潮期间进行了现场调查,采集了8个站位的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样品,获取了温度、盐度、叶绿素a以及氮、磷、硅营养盐浓度等环境因子信息,分析... 海州湾是南黄海赤潮高发区之一。为研究浮游细菌与赤潮及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1月在海州湾赤潮期间进行了现场调查,采集了8个站位的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样品,获取了温度、盐度、叶绿素a以及氮、磷、硅营养盐浓度等环境因子信息,分析了赤潮原因种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情况。结果显示,此次赤潮原因种为三叶原甲藻(Prorocentrum triestinum)、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及塔胞藻(Pyramimonas sp.),发生赤潮时水温、盐度较低,盐度与赤潮异弯藻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调查海域的浮游细菌情况,结果显示赤潮发生站位的浮游细菌多样性略低于其他非赤潮发生站位,优势细菌与其他站位有明显不同,以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红杆菌目(Rhodobacterales)和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为主。赤潮发生站位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站位可能处于不同的赤潮阶段,对浮游细菌群落具有不同的影响。相关性分析显示,黄杆菌目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表明黄杆菌目与赤潮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赤潮 海州湾
下载PDF
海洋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
11
作者 曾琦 张敬 +1 位作者 崔林青 何伟宏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微生物是海洋养殖环境和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在牧场环境的物质循环、水质保障、饵料供应、水产健康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营造海洋牧场环境且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围绕海洋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有益... 微生物是海洋养殖环境和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在牧场环境的物质循环、水质保障、饵料供应、水产健康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营造海洋牧场环境且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围绕海洋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有益微生物两方面,概述了我国海洋养殖环境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真菌、病毒以及相应的病害防治措施等,并介绍了海洋养殖环境中能够改善海水养殖环境,包括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降解水体硫化物、抑制赤潮藻类的生长等以及直接促进海水养殖生物生长的有益功能微生物类群。目前,我国关于海洋牧场环境营造过程中微生物的研究仍很少,而与海洋牧场环境有一定相似性的海水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的研究较为成熟,其对海洋牧场环境健康营造有很好的启示。海洋水产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的新功能菌种的发现、作用机制以及功能菌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对我国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海水养殖 病原微生物 有益菌 环境营造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沿岸表层水体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预测
12
作者 孟华旦尚 薛曌 +1 位作者 郭小芳 德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4-266,共13页
浮游细菌群落对高原湖泊变化具有高度响应性,并且会影响高原湖泊生境的地球化学平衡。因此,了解高原湖泊中浮游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阐明其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21年5月对纳木错沿岸浮游细菌群落分布特征... 浮游细菌群落对高原湖泊变化具有高度响应性,并且会影响高原湖泊生境的地球化学平衡。因此,了解高原湖泊中浮游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阐明其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21年5月对纳木错沿岸浮游细菌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α-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细菌群落的差异性,通过共现网络分析浮游细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理化因子与α-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冗余分析(RDA)探讨水体理化因子对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基于PICRUSTt2对纳木错浮游细菌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浮游细菌群落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其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主要包括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和嗜冷菌属(Algoriphagus)为相对优势菌属。α-多样性指数表明,纳木错浮游细菌群落比较丰富。共现网络节点间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总溶解固体量(TDS)和盐度(Sal)是影响纳木错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纳木错浮游细菌群落功能主要涉及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等6类生物代谢通路,以及膜运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46个子功能。综上所述,纳木错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在各样点间存在一定差异,浮游细菌在门级水平上类群间相互作用主要为协同作用,其群落结构是多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阐明了纳木错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联系,可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浮游细菌 群落结构 生态功能
下载PDF
汾河太原段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倩 甄志磊 +3 位作者 王春玲 马浩天 孙镱铭 曹凯丽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分析汾河太原段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探讨细菌群落与典型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丰富河流沉积物细菌群落资料,并为汾河太原段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提供依据。于2020年10月枯水期,在汾河入城口至清徐段布设11个采样断面,采集汾河太原段表层沉积物... 分析汾河太原段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探讨细菌群落与典型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丰富河流沉积物细菌群落资料,并为汾河太原段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提供依据。于2020年10月枯水期,在汾河入城口至清徐段布设11个采样断面,采集汾河太原段表层沉积物,共采集到10份样本。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沉积物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利用主成分分析(PCoA)、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个断面表层沉积物中5 422个细菌OTUs分属于61门140纲346目580科1 073属。细菌群落结构在断面fh6、fh7、fh8、fh9、fh10、fh11和fh4相似度较高,fh1和fh2断面相似度较高,而fh3断面与其他断面差异显著。除fh3,沉积物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次优势菌门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N、OM和Pb与OTUs、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相关性显著。TN、OM和Pb是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RDA和Spearman分析表明,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与TN和OM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b和Ni呈正相关(P<0.05);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Cr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OTC和TC呈显著正相关(P<0.0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TN、OM和Cu呈负相关(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pH呈负相关,与TP呈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细菌群落 重金属 抗生素 汾河
下载PDF
马里亚纳海沟共培养细菌多样性动态变化及潜在微生物互作关系
14
作者 马跃维 丁文冕 +3 位作者 王跃澎 原野 黄艳燕 南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22-8138,共17页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沟,其寡营养、高压、低温、低氧等极端的深海环境孕育出独特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选取寡营养培养基对马里亚纳海沟海水及表层沉积物分别进行液体共培养,并在不同培养阶段取样进行高通量测序,分...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沟,其寡营养、高压、低温、低氧等极端的深海环境孕育出独特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选取寡营养培养基对马里亚纳海沟海水及表层沉积物分别进行液体共培养,并在不同培养阶段取样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微生物之间可能的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共培养样品中一共检测到19个门、34个纲、76个目、131个科、227个属的细菌,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其他样品相比,1000米海水样品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最高,并且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具有更高的相对丰度。共培养样品中细菌丰富度、多样性、群落结构均随培养时间而改变,其中共培养中期样品的细菌多样性较高;表层沉积物样本中,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可能由于较强的竞争能力在共培养后期占据优势地位。基因功能预测与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微生物生长相关的代谢通路丰度明显下降,而与互作相关的代谢通路丰度明显增加。共培养样品检测到的细菌多样性远高于单独分离培养的多样性,仅有少量菌属为单独分离培养与共培养样品均检测到的共有属。综上所述,马里亚纳海沟细菌群落中存在竞争、互利共生的相互作用,共培养法有利于揭示细菌间的互作关系。研究为深渊及深海等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生态系统组成及维持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极端微生物的生存策略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亚纳海沟 细菌多样性 微生物互作 液体共培养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投喂冰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钝吻黄盖鲽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晓莹 王鹤 +4 位作者 李秀梅 赵延宁 张宁 史文凯 刘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2,共6页
为研究冰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钝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同一批培育的钝吻黄盖鲽幼鱼(体长为10.16 cm±0.06 cm)为研究对象,经42 d的投喂试验,采用体尺性状测量、肠道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高通... 为研究冰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钝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同一批培育的钝吻黄盖鲽幼鱼(体长为10.16 cm±0.06 cm)为研究对象,经42 d的投喂试验,采用体尺性状测量、肠道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了冰鲜杂鱼(FF组)、配合饲料(CF组)及二者混合投喂(MF组)对钝吻黄盖鲽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冰鲜杂鱼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幼鱼肠道及其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投喂冰鲜杂鱼能显著提高幼鱼肠道绒毛长度和基层厚度(P<0.05),提高幼鱼肠道菌群多样性,并促进红杆菌科等有益菌在肠道中的分布;混合投喂组各项指标介于冰鲜杂鱼组与配合饲料组之间。研究表明,在钝吻黄盖鲽的养殖过程中,可在配合饲料中适量添加红杆菌科的有益菌以促进钝吻黄盖鲽的生长和营养吸收,而钝吻黄盖鲽人工配合饲料的配方还应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市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吻黄盖鲽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肠道菌群 配合饲料 冰鲜杂鱼
下载PDF
野生和养殖兰州鲇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阮超岭 赖章龙 +11 位作者 肖伟 俞兆曦 刘凯 刘彦斌 赛清云 田永华 李敏敏 柳婷 杨立强 杨瑞兰 连总强 王玉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34-1744,共11页
研究以不同生境兰州鲇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开展不同环境下肠道菌群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差异和功能预测的研究。实验共分为4组,其中养殖型为池塘组(CT)和网箱组(WX);野生型为陶乐组(TL)和磴口... 研究以不同生境兰州鲇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开展不同环境下肠道菌群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差异和功能预测的研究。实验共分为4组,其中养殖型为池塘组(CT)和网箱组(WX);野生型为陶乐组(TL)和磴口组(DK)。结果显示,兰州鲇肠道核心菌门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核心菌属为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肠道菌群α和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6.5℃较20℃的兰州鲇肠道菌群多样性更高;单一种类的网箱养殖较其他养殖模式的兰州鲇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低。进一步对兰州鲇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CT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与TL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WX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T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野生型两组(P≤0.05),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丰度显著高于WX组和TL组(P≤0.05)。进一步结合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浓度可能是兰州鲇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预测的肠道菌群功能表明,不同的环境会影响兰州鲇肠道菌群的代谢能力。综上所述,不同的生长环境对兰州鲇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富度和预测的菌群功能具有显著影响,这有助于通过改善pH、温度和氨氮浓度,有效控制兰州鲇肠道菌群,进而降低兰州鲇患病概率和提高兰州鲇苗种的驯食转化率,从而促进兰州鲇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肠道菌群 多样性差异 功能预测 兰州鲇
下载PDF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场特性与鱼类互作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任效忠 刘海波 +3 位作者 刘鹰 周寅鑫 车宗龙 李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共11页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集约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高密度、低污染、高效率等独特的优势,契合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水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集约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高密度、低污染、高效率等独特的优势,契合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水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重要的环境因子,其流态能够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及福利,同样,鱼类存在及运动也会影响到系统流态的构建。本文综合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场条件对不同鱼类生长发育及福利的影响,鱼类及其运动行为对养殖池内水动力条件及性能的影响,以及鱼类对养殖池内流场流态、水体混合等的影响。将研究鱼类运动对流场特性的影响方法主要归纳为实测法和数值研究,通过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循环水养殖产业系统构建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方法建议,旨在为系统中水动力条件的设计拓展思路,促进循环水养殖产业流态构建向“鱼”与“水”兼顾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动力 鱼类 相互影响 实测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分布格局
18
作者 薛曌 王兰 +3 位作者 孟华旦尚 王亚龙 郭小芳 德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2-1666,共15页
真核微生物作为高原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持高原湖泊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营养流动过程至关重要。为研究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2022年6月对色林错南岸(NA)、北岸(BA)和入水口(RSK)表层水体进... 真核微生物作为高原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维持高原湖泊生态平衡和促进生态系统营养流动过程至关重要。为研究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2022年6月对色林错南岸(NA)、北岸(BA)和入水口(RSK)表层水体进行采样。基于18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α多样性指数认识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理化因子与α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并采用冗余分析(RDA)探究环境因子对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共得到1343条OTU,分属9门15属,真核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纤毛门(Ciliophora)和节足动物门(Arthropoda)组成。α多样性指数表明,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低。NMDS分析及ANOSIM检验显示,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区域间(NA、BA、RSK)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电导率(EC)、总溶解固体量(TDS)和盐度(Salt)与α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RDA分析结果表明,EC、TDS和Salt是影响色林错表层水体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阐明了色林错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情况及与环境的关系,为未来色林错收缩或扩张变化后的真核微生物群落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色林错 真核微生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首个沃斯古菌门古菌病毒基因组的发现
19
作者 田敬孜 路方鑫 +2 位作者 黎谢飞 周一帆 王永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古菌作为细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第三大生命域,广泛分布于陆生、水生甚至肠道等环境中。迄今为止,有关其病毒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通过深度分析滴水湖宏病毒组数据,并结合tRNA基因匹配的方法,对其中的古菌病毒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发现... 古菌作为细菌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第三大生命域,广泛分布于陆生、水生甚至肠道等环境中。迄今为止,有关其病毒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通过深度分析滴水湖宏病毒组数据,并结合tRNA基因匹配的方法,对其中的古菌病毒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发现了一条沃斯古菌门(Candidatu sWoesearchaeota)古菌病毒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3340bp,其tRNA基因序列与宿主的具有100%的一致性,将之命名为Candidatus Woesearchaeota Phage DSL-JZ1,简称DSL-JZ1。基因组注释结果显示,DSL-JZ1除了编码多个沃斯古菌的同源蛋白,还包括尾钉蛋白(tail spikeprotein)、尾丝蛋白(tailfiberprotein)以及裂解酶等有尾病毒目病毒结构和毒力基因。基因组共享基因网络分析证明,DSL-JZ1与目前已知的所有古菌病毒间,包括头尾结构的古菌病毒,缺乏明显的亲缘性。结果揭示DSL-JZ1代表着一个全新的、感染沃斯古菌门古菌的、具有头尾结构的、源自我国淡水湖泊的水生古菌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斯古菌病毒 头尾结构 滴水湖 TRNA基因
原文传递
Community composition,co-occurrence,and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in surface and 50-m water layers in the subarctic North Pacific
20
作者 Quandong XIN Jufa CHEN +4 位作者 Changkao MU Xinliang WANG Wenjing LIU Tao JIANG Yan L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309-2323,共15页
The Western Subarctic Gyre(WSG)is one of the two gyre-systems in the subarctic North Pacific known for high nutrient and low-chlorophyll waters.However,the bacterioplankton in marine water of this area,either in terms... The Western Subarctic Gyre(WSG)is one of the two gyre-systems in the subarctic North Pacific known for high nutrient and low-chlorophyll waters.However,the bacterioplankton in marine water of this area,either in terms of the taxonomic composition or functional structure,remains relatively unexplored.A total of 22 sampling sites from two water layers(surface water,SW and 50-m layer water,FW)were collected in this area.The phys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waters,Synechococcus,and bacterial density,as well as the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were analyzed.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of DIN,DIP,and DSi,Chl-a concentration,and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heterobacteria in FW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W.However,temperature and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and pico-eukaryotes were higher in SW.A total of 3269 OTUs were assigned,and 2123OTUs were commonly shared;moreover,similar alpha diversity patterns were observed in both SW and FW.The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showed significantly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salinity,DIP,DIN,and Chl a in both SW and FW.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Bacteroidota,Actinobacteriota,and Firmicutes were the main phyla while Synechococcus_CC9902,Psychrobacter,and Sulfitobacter were the dominant genera in each sampling site.Most correlations t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OTUs in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were positive and inter-module.Higher edges and graph density were found in SW,indicating that more correlations occurred,and the community was more complex in SW.This study provided novel knowledge on the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W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ubarctic Gyre(WSG) marine water BACTERIOPLANKTON community co-occurrence networ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