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河西走廊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彭轶楠 赵廷伟 +2 位作者 梁燕 王治业 季彬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8,共6页
选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兰州新区某盐碱地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菌肥、硫磺粉+过磷酸钙和康地宝3种土壤改良剂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全盐量和pH,复合微生物菌肥效果最佳,10月土壤全盐量和pH分别下降28.81%和0.72;添加复合... 选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兰州新区某盐碱地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菌肥、硫磺粉+过磷酸钙和康地宝3种土壤改良剂均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全盐量和pH,复合微生物菌肥效果最佳,10月土壤全盐量和pH分别下降28.81%和0.72;添加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康地宝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复合微生物菌肥效果最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较不添加肥料(CK)分别提高了74.09%、350.69%、169.40%、190.75%;草坪种植各项生长指标数据显示,草坪质量高低顺序为复合微生物菌肥>康地宝>硫磺粉+过磷酸钙。通过比较施加微生物菌肥与其他类型改良剂对土壤pH、全盐量以及土壤养分和草坪生长的影响差异,得出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盐碱地改良效果最佳,适用于河西走廊盐碱地的治理修复,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复合微生物菌肥 施用 土壤改良剂 改良效果 河西走廊
下载PDF
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固体双向发酵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2
作者 李剑梅 郭玲玲 +3 位作者 柴林山 张疏雨 朱万芹 谢存一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为实现浙贝母、黑豆高值化利用,开发一种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蛹虫草菌质,将浙贝母-黑豆(浙贝母黑豆=21,质量比)作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发酵基质,以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 为实现浙贝母、黑豆高值化利用,开发一种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蛹虫草菌质,将浙贝母-黑豆(浙贝母黑豆=21,质量比)作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发酵基质,以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固体双向发酵工艺,采用MTT法测定发酵菌质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2(g/mL),接种量20 mL/100 g,培养温度21℃,培养时间29 d。优化条件下,菌质中多酚含量(6.24 mg/g)与模型预测值(6.35 mg/g)偏差为1.78%,且显著高于基质中多酚含量(1.19 mg/g);发酵菌质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水提物对S180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及时效关系,以质量浓度相当于生药量200 mg/mL的水提液作用48 h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强,达到了73.08%,且在相同质量浓度及作用条件下,发酵菌质对S180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率是基质的1.10~1.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浙贝母 黑豆 固体发酵 菌质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丽媛 朱万芹 +2 位作者 孙翠焕 陈杰 赵博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食用菌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迫切需要在传统的食用菌... 食用菌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我国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迫切需要在传统的食用菌产业链,如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生产中融入新技术。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研究分析生物生命结构的技术门类,通过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揭示了数据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食用菌更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从食用菌育种及种质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基因组学、食用菌安全等几方面阐述了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领域的具体应用,对生物信息学在食用菌及农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食用菌研究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食用菌 计算机科学 数据库 应用
下载PDF
纳豆菌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陈兆国 王晓萱 +1 位作者 龙淼 龚海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纳豆菌是从纳豆中分离出的一种无病原性的嗜氧型革兰氏阳性菌,也称纳豆芽孢杆菌。它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耐压等特性且无毒无害,是微生态制剂的理想菌株之一,现已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本综述从纳豆芽孢杆菌产生... 纳豆菌是从纳豆中分离出的一种无病原性的嗜氧型革兰氏阳性菌,也称纳豆芽孢杆菌。它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耐压等特性且无毒无害,是微生态制剂的理想菌株之一,现已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本综述从纳豆芽孢杆菌产生的活性成分,代谢产物的具体功能以及其在动物饲料、食品保鲜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纳豆芽孢杆菌的广阔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菌 纳豆 微生态制剂
下载PDF
一株降解阿特拉津的芽孢杆菌在向日葵中的应用
5
作者 林志伟 白馨雨 +2 位作者 吴占文 蔡杰 孙冬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0-937,共8页
利用改良培养基SMS,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可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ate-1,菌株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925。该菌株可耐受至少1000μg/mL浓度的阿特拉津,且具有产生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利... 利用改良培养基SMS,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可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ate-1,菌株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925。该菌株可耐受至少1000μg/mL浓度的阿特拉津,且具有产生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利用该菌株发酵液进行向日葵的萌发试验,证实发酵液稀释40到100倍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根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通过测定盆栽试验向日葵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发现:在阿特拉津含量为5、10、15和20 mg/kg土壤中添加降解菌后,向日葵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以15 mg/kg的土壤处理提高程度最高;土壤脲酶与磷酸酶含量测定的结果也证实添加降解菌后酶活力均高于不加菌的处理。该结果的获得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同时为缓解阿特拉津对向日葵幼苗危害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降解 芽孢杆菌 IAA 向日葵
下载PDF
上海市某区生菜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半定量风险评估
6
作者 宋晓燕 许莉 +4 位作者 秦晓杰 牛洪梅 马悦 吴梦洁 董庆利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3期349-354,共6页
为了评估上海市某区居民通过生菜暴露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健康风险,本文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应用半定量风险评估工具Risk Ranger和sQMRA软件,结合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进行评估。预计上海市某区健康成人每人每... 为了评估上海市某区居民通过生菜暴露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健康风险,本文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应用半定量风险评估工具Risk Ranger和sQMRA软件,结合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进行评估。预计上海市某区健康成人每人每天因进食污染了阪崎克罗诺杆菌的生菜而患病的概率为1.66×10^(-9),每年发病7.63×10^(-3)例,风险系数为9,健康成人的发病概率很低。说明上海市某区即食生菜中阪崎克罗诺杆菌危害为低风险,可维持现有风险控制措施,但需严格执行生产过程风险监测,制定安全事件发生应急预案,并加强对消费者家庭食品安全的科普宣传。本研究为生菜中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补充数据,可供定量风险评估和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阪崎克罗诺杆菌 半定量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食源性疾病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P21源纳米硒的分离纯化研究
7
作者 王丽红 王文斌 孔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93,共8页
植物乳杆菌LP21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21)合成的纳米硒易黏附于菌体表面,不易分离提取.本研究在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附着在菌体上的纳米硒进行分散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超声波、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硒分散的影... 植物乳杆菌LP21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21)合成的纳米硒易黏附于菌体表面,不易分离提取.本研究在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附着在菌体上的纳米硒进行分散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超声波、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硒分散的影响,进而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分散条件,最后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与微孔滤膜过滤的方法对纳米硒进行分离纯化.单因素结果表明:超声波、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均有分散作用,其中表面活性剂SDS效果最好;采用正交方法确定的最适分散条件为加入2.5%SDS、1.5%正己醇,超声处理时间25 min;分离纯化采用50%、60%、7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用0.22μm的水性微孔滤膜过滤,可得到纯净的纳米硒.纳米硒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65.88±35.35 nm.本研究为微生物来源纳米硒的分离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纳米硒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再生水利用中的微生物风险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崇淼 袁培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再生水的安全性是关系公众健康的热点问题,再生水中残留的介水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然而目前对再生水利用中微生物风险的认知并不清楚,限制了再生水安全利用的发展。本文综述了... 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再生水的安全性是关系公众健康的热点问题,再生水中残留的介水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然而目前对再生水利用中微生物风险的认知并不清楚,限制了再生水安全利用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再生水中微生物的赋存特征、介水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再生水利用中的微生物暴露途径以及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进展。再生水中存在多种介水病原微生物,主要涉及细菌、病毒与原生动物。由于介水病原微生物浓度低,需要将微生物高效富集方法与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相结合才能实现再生水中介水病原微生物的定量检测。休闲/环境改善、灌溉和城市杂用是再生水利用的主要途径。微生物暴露与再生水利用方式紧密相关,吸入暴露应予以特别重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包括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四个步骤,是定量评估再生水利用中微生物风险的有力手段。未来应重点加强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和存活能力、再生水利用方式中的微生物暴露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保障再生水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再生利用 再生水 介水病原微生物 暴露途径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磷细菌对土壤微生态及豆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翠焕 郭玲玲 +3 位作者 陈丽媛 陈杰 赵博伦 王智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及外源添加磷细菌对土壤微生态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玉米秸秆和具有解磷能力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设施大棚中栽培豆角,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和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土壤有效磷含量... 为研究秸秆还田及外源添加磷细菌对土壤微生态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以玉米秸秆和具有解磷能力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设施大棚中栽培豆角,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和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解磷能力以及豆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玉米秸秆(处理1)、玉米秸秆+磷细菌(处理2)、磷细菌(处理3)三个处理的土壤中解磷类细菌数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处理2数量最高,比对照区高31.89%,差异显著(P<0.05);三个处理均能明显增加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处理2最高,比对照高86.3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三个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其中处理2最高,比对照高9.8%;三个处理土壤解磷能力差异较大,处理1和处理2可明显提高土壤解磷能力,分别比对照高50.2%和65.2%,差异极显著(P<0.01);三个处理对豆角均有增产效果,但差异较大,处理2比处理1、处理3产量增加明显,分别增产6.8%、10.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处理2比对照增产15.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配合外源添加磷细菌恶臭假单胞菌,较单一使用玉米秸秆和磷细菌可显著增加土壤及豆角根际解磷类细菌数量、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解磷能力、促进豆角增产,说明玉米秸秆和磷细菌有相互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秸秆还田和磷细菌田间施用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磷细菌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土壤微生态 有效磷 解磷能力 豆角产量
下载PDF
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慧 龙超安 +2 位作者 钱国良 李黎 钟彩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猕猴桃果实易受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采后易发生软腐病、灰霉病、青霉病等严重危害果实品质的真菌性病害。传统的有效防治方法主要为采前使用化学杀菌剂,但其易污染环境并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有一系列生物防治方法被研究并报道,这... 猕猴桃果实易受多种病原真菌的侵染,采后易发生软腐病、灰霉病、青霉病等严重危害果实品质的真菌性病害。传统的有效防治方法主要为采前使用化学杀菌剂,但其易污染环境并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已有一系列生物防治方法被研究并报道,这些方法可有效防控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第一类为天然抑菌物质,包括植物提取物和其他天然物质;第二类为拮抗微生物,包括生防酵母、生防细菌、生防木霉,生防菌也能与物理及化学方法协同发挥作用。本文概述了各类生物防治方法在猕猴桃采后真菌病害绿色防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生防机理,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这一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生物防治 软腐病 灰霉病 青霉病
下载PDF
微生物肥料新型功能作用机理与根际定殖增强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瑞福 沈其荣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微生物肥料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投入品,根际益生菌是微生物肥料菌种的主要来源。我国农业发展对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作物耐盐胁迫能力等新型功能的微生物肥料提出了需求,然而目前对根际益生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耐盐胁迫的... 微生物肥料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投入品,根际益生菌是微生物肥料菌种的主要来源。我国农业发展对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作物耐盐胁迫能力等新型功能的微生物肥料提出了需求,然而目前对根际益生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耐盐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仍然薄弱,成为制约优异菌种选育的瓶颈。另一方面,微生物肥料的根际定殖能力低也是导致其田间应用效果差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根际益生菌调控根系发育、增强植物耐盐的活性物质和作用机理,分析其根际定殖的过程和菌植互作机制,提出了增强根际定殖的策略,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根际益生菌 根系发育 耐盐胁迫 根际定殖
下载PDF
传统发酵乳品中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彩云 麻和平 +3 位作者 张文齐 王洁 彭章普 邵建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为选育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纯化的96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菌株经重离子束12C6+辐照诱变,再采用培养皿分区法进行6种指示菌广谱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 为选育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品中分离纯化的96株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并确定产细菌素菌株,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的菌株经重离子束12C6+辐照诱变,再采用培养皿分区法进行6种指示菌广谱抑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琼脂扩散法筛选出抑菌效果最佳的产细菌素菌株Lp1,经辐照诱变得到98株突变菌,选育出对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氏菌(Shigella)和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抑菌性能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Lp1的5株突变株L088、L087、L063、L049、L010进行广谱抑菌试验,其中菌株L088和L063为广谱抑菌性能较好菌株,突变株L088对上述6种指示菌的抑菌扇环半径比出发菌株Lp1抑菌扇环半径分别提高47.81%、33.28%、22.97%、45.25%、21.39%、40.21%,突变株L063对上述6种指示菌的抑菌扇环半径比出发菌株Lp1抑菌扇环半径分别提高54.27%、29.18%、25.37%、58.03%、17.85%、42.13%。采用培养皿分区法可同时在1个培养皿中完成检测6种指示菌的抑菌试验,可高效筛选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广谱抑菌 抑菌试验
下载PDF
垂穗披碱草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智慧 于乔 +5 位作者 高士孔 王家驹 牛德鹏 刘美丽 呼天明 付娟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3-1701,共9页
优良的根际生长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是生产优质微生物菌肥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垂穗披碱草(Campeiostachys nutans Griseb.)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其PGPR,探究菌株的促生特性,... 优良的根际生长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是生产优质微生物菌肥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研究以广布于青藏高原的垂穗披碱草(Campeiostachys nutans Griseb.)为材料,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其PGPR,探究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16S测序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并进行盆栽试验验证PGPR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垂穗披碱草根际土筛选出14株促生特性优良的PGPR,其中,有11株兼具产IAA,ACC脱氨酶以及铁载体的能力。经16S rDNA鉴定,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6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其他四株分别属于类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考克氏菌属(Kocuria)。盆栽试验表明,接种14株菌株对多年生黑麦草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并能够提高其光合效率。研究结果丰富了植物根际促生菌菌种资源库,为实现农业“绿色增产”提供优质菌肥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垂穗披碱草 根际促生菌 分离筛选 促生作用
下载PDF
桑黄总黄酮的提取、组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婷伟 周紫微 +4 位作者 邵颖 张朋 宁晓雅 杨洋 陈安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200,共10页
为系统研究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明晰总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探讨桑黄总黄酮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桑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桑黄总黄酮的组成,并检测其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桑黄总... 为系统研究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明晰总黄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探讨桑黄总黄酮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桑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桑黄总黄酮的组成,并检测其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以桑黄总黄酮得率为指标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3℃、固液比1:50 g/mL、提取时间3 h,在此提取条件下桑黄总黄酮的得率达到了2.6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桑黄总黄酮中的黄酮种类及其含量,发现桑黄总黄酮中主要含有花旗松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其中花旗松素含量最高达到3727.31 mg/kg;桑黄总黄酮生物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降脂、降糖活性,在其浓度为14μ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8.63%±0.45%,浓度为0.08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2.51%±1.49%;桑黄总黄酮的降脂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桑黄总黄酮在浓度为6 mg/mL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达到10.56%±0.06%,在浓度为4 mg/mL时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达到了32.59%±0.78%;桑黄总黄酮具有明显的降糖活性,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_(50)分别为71.42 mg/mL和97.28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总黄酮 提取 组分分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丰度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庆芳 魏振勇 +4 位作者 于爽 王严 周姝静 迟乃玉 刘春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为探究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和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S),监测发酵过程中东北酸菜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采用16S rDNA技术对理化指标变化明显时期的酸菜样本进行细菌... 为探究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和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S),监测发酵过程中东北酸菜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采用16S rDNA技术对理化指标变化明显时期的酸菜样本进行细菌属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东北酸菜中的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等有害菌属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大量积累,而积累的亚硝酸盐对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和Enterococcus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又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Serratia的抑制作用最强;乳酸菌能够降解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对Lactococcus与Leuconostoc的生长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对Lactobacillus具有抑制作用,随着亚硝酸盐被大量降解,其对Lactobacillus的抑制作用会解除。亚硝酸盐通过影响菌属结构及丰度,进而影响发酵体系的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亚硝酸盐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下载PDF
魏斯氏菌胞外多糖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倩 梁安健 +2 位作者 朱鹏程 李东亮 唐俊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9,共8页
乳酸菌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促进肠道平衡等多种生物活性,还可以作为食品的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魏斯氏菌(Weissiella)发现... 乳酸菌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促进肠道平衡等多种生物活性,还可以作为食品的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魏斯氏菌(Weissiella)发现时间较短,具有较强的产EPS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魏斯氏菌的来源、多糖的合成途径、分类和功能,以及魏斯氏菌所产EPS在发酵食品中的相关应用,旨在为魏斯氏菌和其EPS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斯氏菌 胞外多糖 发酵 益生菌
下载PDF
诺如病毒疫苗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红燕 李国超 +2 位作者 常亮 李岩异 翟丽丽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发急性胃肠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NoV易发生突变产生多种毒株,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缺乏成功的动物模型,抗NoV药物和疫苗的后续评价受到了限制,目前尚没有上市的疫苗用于NoV的预防。对NoV疫苗的...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发急性胃肠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NoV易发生突变产生多种毒株,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缺乏成功的动物模型,抗NoV药物和疫苗的后续评价受到了限制,目前尚没有上市的疫苗用于NoV的预防。对NoV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基于P颗粒疫苗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为NoV疫苗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胃肠炎 病毒样颗粒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P颗粒疫苗
下载PDF
溶藻菌CZBC1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研究
18
作者 胡晓娟 杨铿 +6 位作者 文国樑 苏浩昌 许云娜 徐创文 徐煜 徐武杰 曹煜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5,共7页
为研发氯化物型盐碱水体溶藻菌菌剂,选取溶藻菌菌株CZBC1,探讨了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在初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分别为10^(5)和10^(6)个·mL^(-1)的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CZ... 为研发氯化物型盐碱水体溶藻菌菌剂,选取溶藻菌菌株CZBC1,探讨了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在初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密度分别为10^(5)和10^(6)个·mL^(-1)的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结果发现,菌株CZBC1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2种溶藻方式,菌株CZBC1的滤液组、菌体组、菌液组作用于铜绿微囊藻时能使藻细胞变形、褪色或破裂,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体中可以发挥良好的溶藻效果。当初始藻密度为10^(5)个·mL^(-1)时,第6天菌液组的铜绿微囊藻密度可降至2.30×10个·mL^(-1),菌体组降至1.27×10~2个·mL^(-1),对照组为3.67×10^(5)个·mL^(-1),菌液组和菌体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的最高溶藻率可达99%以上。当初始藻密度为10^(6)个·mL^(-1)时,第6天菌液组的铜绿微囊藻密度可降至8.30×10^(5)个·mL^(-1),对照组为3.17×10^(6)个·mL^(-1),菌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高溶藻率为78.8%。从溶藻效果来看,菌液组>菌体组>滤液组。研究表明,溶藻菌CZBC1在氯化物型盐碱水中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溶藻效果,可用于氯化物型盐碱池塘中的微囊藻水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菌 铜绿微囊藻 蜡样芽胞杆菌 氯化物型盐碱水
下载PDF
胶冻样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19
作者 李海利 徐引弟 +8 位作者 王治方 朱文豪 陈建豪 李斌 段进刚 冯丽丽 杨帆 马春江 闫祥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9,共11页
为筛选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药用植物芍药的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拮抗作用的芍药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芍... 为筛选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较好的药用植物芍药的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拮抗作用的芍药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芍药根、茎、叶等不同组织分离得到20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菌试验,从20株内生菌中获得1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氏阴性内生菌HNYJ291,经形态学和分子方法鉴定为胶冻样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kribbensis),该菌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该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HNYJ291的基因组大小为5609136 bp,G+C含量为45.48%,预测其编码基因个数为4805个。分别有4779、3678、4027、3941、2994、2700个基因被NR、Swiss-Prot、Pfam、COG、GO、KEGG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预测到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10个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环脂肽类抗生素(Fusaricidin B)、细菌素(Paenilan)、抗菌脂肽(Tridecaptin)、多黏菌素(Polymyxin)和抗菌肽(Paenicidin A)等。从其基因组中含有的抗菌活性物质相关基因簇可以预测出,该菌株具有开发新药和作为可饲用微生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冻样芽孢杆菌 芍药 内生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抑菌效果 抗菌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不同紫云英品种根瘤内生细菌的类群和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方宇 刘彩玲 +2 位作者 林陈强 陈济琛 贾宪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0-737,共8页
【目的】阐释紫云英根瘤内生菌的群落结构,为研发根瘤菌菌剂及了解固氮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建省种植的不同紫云英品种的根瘤为材料,借助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以16S rRNA基因为靶标,研究不同紫云英品种的根瘤内生细菌的... 【目的】阐释紫云英根瘤内生菌的群落结构,为研发根瘤菌菌剂及了解固氮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建省种植的不同紫云英品种的根瘤为材料,借助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以16S rRNA基因为靶标,研究不同紫云英品种的根瘤内生细菌的多样性。【结果】不同品种会影响紫云英根瘤内生细菌的类群和多样性。浙紫5号(ZZ5)的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余品种根瘤内生细菌的优势属均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闽紫8号(MZ8)、信阳(XY)和浙紫5号的根瘤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较高,除了共生固氮的中慢生根瘤菌外,还包括丰富的非根瘤菌,如假单胞菌属、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杜擀氏菌属(Duganella)、泛菌属(Pantoea)、欧文氏菌属(Erwinia)等。闽紫8号、信阳和浙紫5号这3个品种根瘤中含有较高丰度的致病菌大黄欧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和菠萝泛菌PA13(Pantoea ananatis PA13)。【结论】紫云英品种对根瘤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浙紫5号的根瘤内生细菌主要为具促生作用的非根瘤菌假单胞菌,而其余品种为具固氮能力的根瘤菌,在生产实际中可以采用紫云英混种的方式达到固氮促生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品种 根瘤 内生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