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瘤胃球菌微生物群丰度构建疾病类型预测的肠道菌群标签
1
作者 徐婷 沈佳豪 +6 位作者 赵康 黄鹭 董恩惠 曾可心 卞新为 季明辉 许勤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323-330,共8页
为探讨肠道菌群在疾病类型预测中的价值,利用机器学习基于瘤胃球菌丰度构建了疾病的非侵入性评估模型。选取ExperimentHub R库存储库数据,下载来自不同研究的人类粪便瘤胃球菌丰度信息及实验方案、疾病状态、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情... 为探讨肠道菌群在疾病类型预测中的价值,利用机器学习基于瘤胃球菌丰度构建了疾病的非侵入性评估模型。选取ExperimentHub R库存储库数据,下载来自不同研究的人类粪便瘤胃球菌丰度信息及实验方案、疾病状态、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情况、地区、吸烟情况等多种信息,利用随机森林、决策树、Adaboost等机器学习模型建立疾病筛查的评估模型,使用GridSearchCV(网格搜索)调整参数,并用混淆矩阵评估外部验证结果。经数据处理提取标准化命名了12种瘤胃球菌、7种疾病并将25个变量进行了哑变量变换。利用多种瘤胃球菌属微生物的丰度及性别、年龄等样本一般资料信息建立了3种评估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最高(0.884),且当n_estimators为220时,模型得分为0.892,为最佳模型。外部验证结果也显示可见模型中分类算法预测错误的情况相对较少,模型性能良好。根据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学数据,基于瘤胃球菌丰度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疾病类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预测 肠道菌群 瘤胃球菌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子宫内膜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与生殖的关系
2
作者 张碧云 钟兴明 +1 位作者 王晓霞 刘晓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8-903,共6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女性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育的关联。一旦子宫内膜微生物菌群微生态失调,就会引起一系列子宫内膜病变,从而破坏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植入,导致胚胎着床或移植种植失败。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宫内膜乳酸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女性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育的关联。一旦子宫内膜微生物菌群微生态失调,就会引起一系列子宫内膜病变,从而破坏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植入,导致胚胎着床或移植种植失败。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宫内膜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对生殖结局的积极意义,虽然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但多数研究认可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对生殖的积极影响。笔者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为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 非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 子宫内膜微生物群 复发性流产 妊娠
下载PDF
行NOTES保胆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内肠道菌群的变化
3
作者 邓立新 吕新芝 +8 位作者 黄清蓉 黄雪娟 陈艺玲 温慧萍 刘妍 唐庆林 王淘淘 温春虹 张鸣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诊断为胆囊良性病变并拟行消化内镜下微创保胆治疗的患者15例,分别采集围手术... 目的探讨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对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纳入诊断为胆囊良性病变并拟行消化内镜下微创保胆治疗的患者15例,分别采集围手术期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内的粪便样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1周内肠道菌群相比,多样性显著减少,与营养代谢吸收相关的拟杆菌门显著增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率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结构仍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一些与胆汁酸代谢相关菌如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显著增加;部分与肥胖相关的菌属如布雷德菌属(Bulleidia moorei)、长链多尔氏菌(Dorea longicatena)显著减少,部分与短链脂肪酸代谢相关菌如灵巧粪球菌(Coprococcus catus)、产气柯林斯菌(Collinsella aerofaciens)、甲酸芽殖菌(Gemmiger formicilis)、粪罗斯氏菌(Roseburia faecis)显著减少;部分有害菌如哈氏梭菌(Clostridium hathewayi)、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显著增加。结论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NOTES保胆取石(或取息肉)治疗术后3个月内,肠道菌群多样性仍显著减少、胆汁酸代谢相关菌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减少、部分有害菌增加。总体上,肠道菌群尚未完全恢复,仍处于失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胆囊良性病变 肠道菌群 16S rDNA Illumina Miseq 短链脂肪酸产生菌
下载PDF
辽宁省首株柯萨奇病毒B组5型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4
作者 雷露 于伟 +3 位作者 张倩 王博 孙英伟 毛玲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研究引起辽宁地区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基因组特征。对2018年从辽宁省68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CV-B5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V-B5辽宁分离株与国... 研究引起辽宁地区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基因组特征。对2018年从辽宁省68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CV-B5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V-B5辽宁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8.5%~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5.3%~96.7%。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将CV-B5流行株分为A~D四个基因型,辽宁分离株属于D基因型。通过重组分析发现其在P3区的3D区段发生重组。首次在辽宁地区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CV-B5,辽宁省分离株(LN2018-23-21/CHN/2018)可能为重组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V-B5)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冠状病毒入侵细胞途径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魏战勇 袁一心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近年来,冠状病毒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病毒具有专性胞内寄生的特点,其需要利用细胞完成自身的增殖,因此入侵细胞的过程是其感染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项研究表明冠状病毒能通过细胞表面途径和内吞途径入侵细胞。通过对冠状... 近年来,冠状病毒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病毒具有专性胞内寄生的特点,其需要利用细胞完成自身的增殖,因此入侵细胞的过程是其感染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多项研究表明冠状病毒能通过细胞表面途径和内吞途径入侵细胞。通过对冠状病毒入侵途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生命周期,有利于冠状病毒的防治以及新型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冠状病毒的入侵途径及针对入侵途径所开发的潜在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全面了解冠状病毒的入侵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入侵方式 胞吞作用 病毒入侵抑制剂 网格蛋白 小窝蛋白 巨胞饮
下载PDF
抗氧化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小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鹏 崔文明 +7 位作者 王子卓越 杨文月 黄宇琪 李静蕊 陈水燕 郭培培 赵改名 闫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7-394,共8页
从36株分离自长寿老人粪便的乳酸菌中筛选高抗氧化活性菌株,利用过氧化氢(H_(2)O_(2))建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氧化损伤模型,探究所筛选菌株对IEC-6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N-04、HN-05、HN-15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 从36株分离自长寿老人粪便的乳酸菌中筛选高抗氧化活性菌株,利用过氧化氢(H_(2)O_(2))建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氧化损伤模型,探究所筛选菌株对IEC-6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HN-04、HN-05、HN-15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52.18%~57.16%、47.44%~52.38%、37.11%~43.31%,菌株对IEC-6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6.77%、6.92%和5.82%。在3株乳酸菌的干预作用下,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提高了5.31%~11.19%,细胞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提升12.03%~32.39%、21.20%~47.42%、36.10%~87.14%和23.55%~48.69%,丙二醛含量(MDA)降低20.98%~48.80%。所筛选的3株乳酸菌具有缓解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活性 小肠上皮细胞 细胞黏附 细胞氧化损伤
下载PDF
1株耐热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缓解炎症性肠病的功效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一凡 盛康亮 王永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使用多种鉴定方法联合鉴定1株实验室未知菌株,并利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模型,评价其缓解炎症性肠病的功效。方法:利用16S rRNA和保守蛋白编码基因gyrA及gyrB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hbl... 目的:使用多种鉴定方法联合鉴定1株实验室未知菌株,并利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模型,评价其缓解炎症性肠病的功效。方法:利用16S rRNA和保守蛋白编码基因gyrA及gyrB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hblC、hblD、becT、cytK、entFM及其生化反应特性确定种属,并测定分离菌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人工胃肠液的耐受特性。进一步建立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探究其缓解炎症性肠病的潜在功效。结果:分子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并命名为HMPM18123。生长特性测定结果还显示,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胃液肠液耐受特性。此外,该菌株具有改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功效,具体表现为缓解小鼠结肠炎导致的体质量减低、结肠缩短、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升高、组织病变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保守蛋白编码基因 毒力基因 生长特性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包膜蛋白V343A及I341V/V343A联合突变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
8
作者 陈岚 李玥珂 +4 位作者 任阳 黄荣 冯亚岚 袁磊 杨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4-112,共9页
为探讨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ZIKV(MR766)的包膜蛋白V343A突变及I341V/V343A联合突变对小鼠神经毒力的影响,分别构建了V343A和I341V/V343A联合突变的嵌合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鉴定后,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1细胞拯救病... 为探讨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ZIKV(MR766)的包膜蛋白V343A突变及I341V/V343A联合突变对小鼠神经毒力的影响,分别构建了V343A和I341V/V343A联合突变的嵌合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鉴定后,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1细胞拯救病毒。利用病毒测序和免疫荧光实验鉴定病毒;蚀斑实验和生长曲线对比突变病毒与亲本株生物学特性差异;动物实验比较神经毒力差异。基因测序与免疫荧光等证明突变病毒JE/ZIKV(V343A)和JE/ZIKV(I341V/V343A)拯救成功。突变病毒JE/ZIKV(V343A)和JE/ZIKV(I341V/V343A)的蚀斑直径分别为(1.09±0.15) mm和(1.15±0.29) mm,小于亲本株JE/ZIKV(MR766)蚀斑直径(2.09±0.36) mm(P<0.001);生长曲线显示两突变病毒增殖速度均快于亲本株,且JE/ZIKV(I341V/V343A)快于JE/ZIKV(V343A);动物实验结果显示,JE/ZIKV(V343A)的LD50为5.62 pfu/0.03 mL,JE/ZIKV(I341V/V343A)的LD50为34.84 pfu/0.03 mL,均高于亲本株(LD50=2.21 pfu/0.03 mL)。研究结果表明,寨卡病毒E蛋白V343A突变使嵌合病毒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减弱,I341V/V343A联合突变使病毒毒力进一步减弱,表明E蛋白的341和343位氨基酸残基参与了嵌合病毒对小鼠的脑内神经毒力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乙脑病毒 嵌合病毒 E蛋白 神经毒力
下载PDF
不同品系小鼠对炭疽芽胞杆菌弱毒株芽胞的敏感性研究
9
作者 袁璐 陈楠 +5 位作者 王东澍 吕宇飞 郭艳 陈杰 刘先凯 王恒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38,共9页
通过比较四种品系小鼠对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简称炭疽杆菌)弱毒株芽胞的敏感性,确定炭疽杆菌弱毒株芽胞攻毒合适的动物模型。采用炭疽杆菌弱毒株A16Q1(pXO1-、pXO2+)和A16PI2(pXO1+、pXO2-)的芽胞对四种品系小鼠(DBA/2、K... 通过比较四种品系小鼠对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简称炭疽杆菌)弱毒株芽胞的敏感性,确定炭疽杆菌弱毒株芽胞攻毒合适的动物模型。采用炭疽杆菌弱毒株A16Q1(pXO1-、pXO2+)和A16PI2(pXO1+、pXO2-)的芽胞对四种品系小鼠(DBA/2、KM、ICR和BALB/c)进行腹腔攻毒,记录小鼠死亡时间,计算LD50、绘制存活曲线并统计分析。运用较敏感的KM小鼠研究不同canSNP基因型毒素缺陷株(含pXO2拷贝数不同)芽胞的毒力差异。利用更为敏感的DBA/2小鼠评价S-层蛋白BA3338对荚膜缺陷株芽胞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品系小鼠中,毒素缺陷株芽胞的毒力均高于荚膜缺陷株芽胞的毒力。DBA/2小鼠对炭疽杆菌弱毒株芽胞的剂量依赖关系最好,最为敏感,其次是KM小鼠,而ICR小鼠和BALB/c小鼠对炭疽杆菌弱毒株芽胞不敏感。确定了DBA/2小鼠和KM小鼠在炭疽杆菌弱毒株芽胞研究中的适用性。使用KM小鼠评价了不同canSNP基因型炭疽杆菌芽胞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不同canSNP基因型炭疽杆菌由于所含pXO2质粒拷贝数的差异导致芽胞的毒力不同。使用DBA/2小鼠评价了S-层蛋白BA3338缺失对炭疽杆菌芽胞毒力的影响,表明BA3338基因的缺失导致炭疽杆菌芽胞毒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芽胞杆菌 弱毒株 小鼠品系 canSNP基因型 S-层蛋白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表达对小鼠毒力的影响
10
作者 任阳 陈岚 +4 位作者 杨俊杰 黄荣 冯亚岚 袁磊 杨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6-98,共13页
为探究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表达对小鼠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的影响,以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为模板,对NS2A基因进行A66G定点突变,并构建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后,将病毒RNA导入BHK21细胞,获得突变病毒SA14-14-2(A66G)。同样以乙... 为探究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表达对小鼠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的影响,以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为模板,对NS2A基因进行A66G定点突变,并构建全长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后,将病毒RNA导入BHK21细胞,获得突变病毒SA14-14-2(A66G)。同样以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为模板,采用相同方法构建并获得突变病毒SA14(G66A)。经测序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证明突变病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疫苗株SA14-14-2和SA14(G66A)不表达NS1′蛋白,而野毒株SA14和SA14-14-2(A66G)能表达NS1′蛋白。生长曲线显示突变病毒的生长特性无明显改变。蚀斑实验发现SA14(G66A)的蚀斑较SA14更小,SA14-14-2(A66G)的蚀斑较SA14-14-2更大。细胞增殖活性实验显示NS1′蛋白表达对BHK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疫苗株SA14-14-2与SA14-14-2(A66G)对1周龄小鼠脑内接种的LD50分别为297.9 PFU(0.02 mL)和143.4 PFU(0.02 mL),野毒株SA14和SA14(G66A)对3周龄小鼠脑内接种的LD50分别为0.8 PFU(0.03 mL)和2.3 PFU(0.03 mL)。疫苗株SA14-14-2与SA14-14-2(A66G)对2周龄小鼠腹腔接种的LD50分别为>5.65×10^(6)PFU(0.5 mL)和>1.46×10^(6)PFU(0.5 mL)。野毒株SA14和SA14(G66A)对3周龄小鼠腹腔接种的LD50分别为1.3×10^(3)PFU(0.5 mL)和1.2×10^(4)PFU(0.5 mL)。结果表明,乙脑病毒NS2A中第66位碱基是影响NS1′蛋白表达与否的关键位点,且NS1′蛋白表达能提高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力与神经侵袭力,其中对侵袭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非结构蛋白 NS1′蛋白 神经毒力 神经侵袭力
下载PDF
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在结直肠癌中致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芳芳 黄亚辉 +2 位作者 王孝清 盛春泉 刘娜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1117-1124,共8页
结直肠癌(CRC)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命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失衡被认为与CRC的发病机制相关,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等具有致癌可能的特定病原体参与CRC的发生发展。ETBF通过其毒力因子脆弱拟杆菌毒素(BFT)... 结直肠癌(CRC)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命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失衡被认为与CRC的发病机制相关,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等具有致癌可能的特定病原体参与CRC的发生发展。ETBF通过其毒力因子脆弱拟杆菌毒素(BFT)发挥致病作用,BFT可导致肠道黏膜产生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参与CRC相关的多种信号通路(STAT3、NF-κB、WNT)改变,继而引起结直肠组织的癌变。本文对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在CRC中的致病机制和相关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为开发靶向ETBF药物用于CR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 结直肠癌 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 致病机制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蚊媒黄病毒传播机制及疫苗与药物研发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茜 刘建英 程功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2期347-372,共26页
蚊媒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在宿主和蚊虫媒介之间传播循环。由蚊媒传播的病毒达数百种之多,每年可造成数亿人感染,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如出血热、关节炎、脑炎和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蚊媒病毒大部分为RNA病毒,其中黄... 蚊媒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在宿主和蚊虫媒介之间传播循环。由蚊媒传播的病毒达数百种之多,每年可造成数亿人感染,这些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如出血热、关节炎、脑炎和脑膜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蚊媒病毒大部分为RNA病毒,其中黄病毒科的蚊媒病毒流行最为广泛,包括登革病毒、寨卡病毒、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目前虽然已有针对少数蚊媒黄病毒的有效疫苗,例如预防黄热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疫苗,但仍然没有针对大多数蚊媒黄病毒的有效预防性疫苗和抗病毒疗法。因此,全面了解蚊媒黄病毒在脊椎动物宿主与蚊虫之间的感染与传播的机制,可能为抗蚊媒黄病毒的疫苗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目标,从而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预测和控制蚊媒黄病毒在自然界传播和流行,为应对蚊媒黄病毒造成的公共卫生威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描述了蚊媒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接下来介绍了蚊媒黄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媒介模型,并进一步全面总结了目前对蚊媒黄病毒在宿主和媒介之间传播机制及病毒在蚊虫媒介中的感染机制的研究,同时针对蚊媒黄病毒的新型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策略,对未来针对蚊媒黄病毒的机制研究与抗病毒策略开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黄病毒 蚊虫媒介 感染与传播 致病机制 疫苗与药物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分析高盐饮食诱导的大鼠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机制
13
作者 丁瑞丰 朱嗣博 周新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9-112,共14页
通过高盐饮食的方式构建了高血压大鼠模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了高血压靶器官(心室和心房、肾皮质和髓质、结肠)的潜在损伤机制以及高盐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12周高盐饮食后大鼠血压显著升高,在对高血压靶器官... 通过高盐饮食的方式构建了高血压大鼠模型,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了高血压靶器官(心室和心房、肾皮质和髓质、结肠)的潜在损伤机制以及高盐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12周高盐饮食后大鼠血压显著升高,在对高血压靶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中发现了一系列失调的差异转录因子,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了改变,通过功能分析发现了这种变化与微生物组代谢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通过共表达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和微生物组之间的串扰在高血压发展中的潜在机制。综上,本研究提供了在治疗高盐饮食诱导的高血压心-肾-肠损伤相关的候选关键基因和肠道微生物群,多组学分析可能是了解基因表达模式和疾病发展的关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高血压 靶器官损伤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与自噬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燕琼 宋剑 +1 位作者 岳浩浩 李文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53-1856,共4页
肠道微生物群与机体长期共生,不仅参与构成肠道屏障,还可以通过产生宿主生理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其他产物来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自噬是一种用于维持稳态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它在所有组织的基础水平上起作用。本文将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时... 肠道微生物群与机体长期共生,不仅参与构成肠道屏障,还可以通过产生宿主生理所必需的维生素和其他产物来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自噬是一种用于维持稳态的细胞分解代谢过程,它在所有组织的基础水平上起作用。本文将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时自噬的变化,以及自噬改变时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进行阐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肠道微生物群 免疫 新陈代谢 稳态
下载PDF
粪肠球菌逃逸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徐智博 孟秀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粪肠球菌是持续性根尖周炎中最主要的致病菌,含有多种毒力因子。宿主免疫防御能调动体内多种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来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可在粪肠球菌引起的持续性根尖周炎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粪肠球菌在入侵机体的过程中可因多种逃... 粪肠球菌是持续性根尖周炎中最主要的致病菌,含有多种毒力因子。宿主免疫防御能调动体内多种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分子来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可在粪肠球菌引起的持续性根尖周炎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粪肠球菌在入侵机体的过程中可因多种逃逸及抵抗宿主免疫防御的机制,使其在宿主体内存活,进而造成组织损伤。本文对近年来粪肠球菌逃逸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从免疫角度探究粪肠球菌在根尖周组织中不易被清除机制,以期为持续性根尖周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免疫逃逸 根尖周炎
下载PDF
靶向肠道微生物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拜刘辉 闫向东 +2 位作者 齐平 吕金 张磊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2期82-87,共6页
肠道微生物参与多种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和肝癌等。肠-肝轴作为联系肝和肠道的重要通道,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肝病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比例失调,通过抗生素、益生菌等靶向调节肠-肝轴中的微生物群,延缓疾病进... 肠道微生物参与多种肝病的发生和发展,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和肝癌等。肠-肝轴作为联系肝和肠道的重要通道,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肝病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比例失调,通过抗生素、益生菌等靶向调节肠-肝轴中的微生物群,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靶向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治疗肝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 肠-肝轴 靶向治疗 肝病 肝肠循环 胆汁酸代谢
下载PDF
稀有糖类益生元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子龙 赵雯 +7 位作者 黄小玉 徐海芳 师晓敏 刘晨 张冰玉 杨家乐 吕玉红 岳昌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9-446,共8页
活性稀有糖是一类有特殊化学结构、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发酵、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益生元;活性稀有糖作为健康食品的生产原料,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功能饮料等的生产。... 活性稀有糖是一类有特殊化学结构、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发酵、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益生元;活性稀有糖作为健康食品的生产原料,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功能饮料等的生产。近年来,活性稀有糖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型活性稀有糖挖掘、结构解析、提取工艺优化、稀有糖生物发酵或生物合成以及生物活性拓展及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本文对这些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重点总结了活性稀有糖类的结构、生物活性、生物转化研究进展并就其工业化应用、现存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为新型活性稀有糖的开发、功能挖掘及产业化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活性糖 稀有糖 生物转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中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课程设计探索
18
作者 陈万浩 任秀秀 +2 位作者 曾茜 代永东 梁建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对中药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以期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药学专业开设的微生物学课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其次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基于中药... 对中药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以期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药学专业开设的微生物学课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其次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基于中药材及其相关微生物,并结合地方及中医药特色,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完善等,使该门课程更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在理论教学中调整课时比例,突出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及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两部分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突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模块化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微生物学相关知识体系,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此外,增加平时学习情况及实践方面的考核比例,促使学生重视课程学习及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优化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下降,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所学的微生物学知识与中药学专业联系更为密切,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微生物学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多巴胺受体DRD5缺失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19
作者 刘璐 吴昱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3期1537-1540,15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RD5缺失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方法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DRD5敲除小鼠模型,根据小鼠基因型分为两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DRD5敲除小鼠作为敲除组。8周龄时,收集5只对照组小鼠和5只敲除组小鼠的粪便标本...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RD5缺失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和多样性。方法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DRD5敲除小鼠模型,根据小鼠基因型分为两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DRD5敲除小鼠作为敲除组。8周龄时,收集5只对照组小鼠和5只敲除组小鼠的粪便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敲除组与对照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敲除组与对照组优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上,敲除组与对照组比较,罗姆布茨菌属、真杆菌属、脱硫弧菌属、ⅩⅢ_UCG-001属、胃嗜气科菌属、Rs-E47_termite属、双歧杆菌属、ASF356属、布劳特菌属、毛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菌群进行分析,敲除组的罗姆布茨菌属、真杆菌、脱硫弧菌属、ⅩⅢ_UCG-001属、Rs-E47_termite属、双歧杆菌属、ASF356属和毛螺菌科NK4A136组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嗜气科菌属和布劳特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小鼠的菌群构成及构成比皆存在差异,DRD5缺失后会引起小鼠肠道微生态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12
20
作者 许龙岩 袁慕云 +1 位作者 曹际娟 凌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63-266,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和其毒力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VP的toxR基因和tdh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体系,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实验,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从广东地区和辽宁地区进...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和其毒力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VP的toxR基因和tdh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体系,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实验,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从广东地区和辽宁地区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VP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结果:VP标准菌株和3株从食物中毒病人中分离株均出现toxR基因和tdh基因扩增曲线,而31株包括溶藻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弧菌属和肠杆菌科的菌株扩增结果呈阴性;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VP浓度与Ct值有很好的反向的线性关系,toxR和tdh线性方程的R2分别为0.999、0.997,最低检测浓度达到3.6×102CFU/mL;检测食品中分离的37株VP只出现toxR基因扩增曲线,未见tdh基因扩增曲线,表明37株VP分离株均未带tdh毒力基因。结论: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食品中VP的特异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toxR基因 tdh基因 TAQMAN探针 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食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