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桐子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清 彭代平 +2 位作者 段柱标 王正良 孙启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6,共5页
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访花昆虫种类与访花行为、花粉活力、交配系统等试验观测的结果表明:该植物的访花昆虫有17种,其中11种为有效传粉昆虫,主要传粉者为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迁粉蝶Catopsilia pomona,昆... 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访花昆虫种类与访花行为、花粉活力、交配系统等试验观测的结果表明:该植物的访花昆虫有17种,其中11种为有效传粉昆虫,主要传粉者为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迁粉蝶Catopsilia pomona,昆虫访花高峰每天有2次,第1次于花开后2 h(10:00—12:00)左右,第2次为16:00—17:00;花刚开放花粉就具有较高的活力,5 d以后还可达37.11%;柱头于开花当日便具有可授性,可授期可延续到花后6 d左右;人工自花和异花授粉的结果率分别为87.93%和86.66%,明显高于自然传粉的结果率,去雄后自然传粉的结果率为68.28%,明显低于自然条件下的结果率,表明小桐子不存在自交不亲和,但具有异花传粉的倾向,其结果率高低与柱头接受到的花粉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桐子 繁殖生物学 访花机制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交配系统
下载PDF
四川牡丹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勇 骆劲涛 +3 位作者 张必芳 宋会兴 刘光立 曾秀丽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4,共8页
对分布于四川阿坝的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的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进行了观察,并通过分析花粉活力、估算杂交指数(OCI)、控制授粉方式和观察访花昆虫对其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四川牡丹花部主要特征为:花色粉红... 对分布于四川阿坝的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的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进行了观察,并通过分析花粉活力、估算杂交指数(OCI)、控制授粉方式和观察访花昆虫对其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四川牡丹花部主要特征为:花色粉红色至红紫色,随开放时间延长渐变为粉白色;辐射状花冠,花瓣8~12枚;多体雄蕊128~203枚,花丝白色,花药黄色,有雄蕊瓣化现象;柱头位于心皮顶部,黄色;边缘胎座,心皮2~7枚,单个心皮含胚珠8~33枚;开花过程中均散发花香,但随花期延长花香略有变化。该种的群体花期相对集中,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但不同年份间略有差异;单花花期多数为6~8 d,整个开花过程中花药与柱头基本处于同一平面,雄蕊先熟。从开花第1天至第6天,该种的花粉活力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开花第3天至第5天花粉活力较高(约80%);从开花第2天起柱头普遍具有可授性,长达9 d,开花第5天至第8天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具活力和柱头具可授性的重叠时间为5 d;该种的OCI值为4,花粉/胚珠比(P/O)为207 220。四川牡丹花期不分泌花蜜,花粉是传粉昆虫的惟一报酬;主要访花昆虫为蜜蜂(Apidea)、食蚜蝇(Syrphidae)和花金龟(Cetoniinae),其中前2类昆虫可能为该种的有效传粉者,而花金龟的传粉效率较低。授粉实验结果显示:2012年和2014年自然授粉植株的平均结籽率最高,为23.76%;而异株异花人工授粉和同株异花人工授粉植株的平均结籽率均较低,分别为18.33%和11.04%。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牡丹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需要传粉者授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牡丹 花部特征 开花进程 访花昆虫 授粉方式 繁育系统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响应不同传粉式样的结实表现 被引量:16
3
作者 费永俊 刘志雄 +2 位作者 王祥 高周洲 李慧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8-483,共6页
采用开花前雌株短枝套袋隔离传粉、花期人工授粉、风媒传粉 对照 及其传粉障碍等几种传粉式样 ,比较不同传粉 授粉 方式对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结实的影响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不同种植行向、... 采用开花前雌株短枝套袋隔离传粉、花期人工授粉、风媒传粉 对照 及其传粉障碍等几种传粉式样 ,比较不同传粉 授粉 方式对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结实的影响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不同种植行向、树冠不同方位、上下内外不同层面的结实表现 .结果表明 :南方红豆杉存在孤雌生殖现象 ,平均单枝结实率为 2 8.7% ,与风媒传粉相比较 ,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 ;人工授粉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P<0 .0 5 2 0 .7% ;2~ 3月份开花期 ,江汉平原盛行东北风 ,在风媒传粉条件下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有更多的授粉机会 ,其结实情况极显著优于南北向种植的 P<0 .0 1 ;东西向种植的南方红豆杉树冠果实的空间分布 ,受传粉条件包括风向、冠层方位及距传粉源的距离、冠层内外上下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方位间的结实量按东南西北方位依次为 :2 30 .375粒、185 .6 2 5粒、12 8.813粒、10 5 .4 38粒 ,呈递减趋势 ,冠外层结实量普通高于冠内层 ,树冠东向下外层结实量最高 4 16 .75粒 ,北向下内层最低 2 2 .0 0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传粉式样 孤雌生殖 果实空间分布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赖家业 石海明 +4 位作者 潘春柳 陈尚文 叶燕钻 李明 陈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4,共6页
2003—2005年在广西巴马县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繁育系统、访花者类别、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蒜头果通常于4月初开花,花期约30 d,单花开放的持续时间约8 d,开花期间具有较为浓... 2003—2005年在广西巴马县对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花部形态特征、开花进程、繁育系统、访花者类别、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蒜头果通常于4月初开花,花期约30 d,单花开放的持续时间约8 d,开花期间具有较为浓烈的香气。②蒜头果虽然具备自交亲和能力,但在自然环境中则以异花传粉为主,且需要传粉者;蒜头果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其繁育系统属于混合交配型。③记录到蒜头果访花昆虫共有8目36科43种;经过鉴定,确定传粉昆虫有7目18科19种;昆虫的访花频率因昆虫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以蜂类的访花频率最高。④连续3年观察到的传粉昆虫种类不同,花期阴雨天气对昆虫访花活动和传粉效果的影响是蒜头果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开花进程 繁育系统 传粉昆虫
下载PDF
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梦培 杜红岩 +4 位作者 傅建敏 朱高浦 赵罕 刘慧敏 乌云塔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3-1151,共9页
对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的12个种源同一树龄的102株进行雌蕊败育率、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自交不亲和性进行研究,以明确西伯利亚杏主产地资源的花期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为杏杂交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对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的12个种源同一树龄的102株进行雌蕊败育率、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自交不亲和性进行研究,以明确西伯利亚杏主产地资源的花期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为杏杂交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有86.27%的西伯利亚杏雌蕊败育率低于90%;73.53%的西伯利亚杏单朵花花粉量在1×104~5×104之间;86.27%的西伯利亚杏花粉活力低于50%,且寿命较短。(2)花苞在将开未开时,柱头已经具备一定的可授性,开花后1~4d内柱头可授性保持较高水平,第5天开始有下降趋势。(3)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16h时,96.08%的杏花花粉管在花柱上部;授粉后24h时,74.51%的杏花花粉管仍在花柱上部;授粉后48h时,35.29%的杏花花粉管到达花柱中部;授粉后80h时,花粉管到达花柱下部的杏花约50%,但受精胚珠数为0。研究认为,西伯利亚杏基本为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杏 抗寒 自交不亲和性 荧光显微观察 繁殖生态学
下载PDF
中国特有种——沙芥繁育系统和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修梅 郝丽珍 +2 位作者 胡宁宝 赵清岩 张进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32-2237,共6页
运用定位观察、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试验和重力玻片法等方法,对沙芥自然居群和人工栽培种群的开花日动态、繁育系统和传粉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沙芥在自然居群和人工栽培种群开花日高峰分别在19:00和15:00-18:00。沙... 运用定位观察、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试验和重力玻片法等方法,对沙芥自然居群和人工栽培种群的开花日动态、繁育系统和传粉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沙芥在自然居群和人工栽培种群开花日高峰分别在19:00和15:00-18:00。沙芥繁育系统为异花授粉植物。沙芥传粉媒介中风的飘移能力非常微弱;沙芥自然居群的访花昆虫有19种,分属于6个目;人工栽培种群的访花昆虫有11种,分属于6个目。意大利蜜蜂、熊蜂、黑带食蚜蝇和拟蜂食蚜蝇是两个居群共有的主要传粉昆虫,在自然居群熊蜂每天的访花频率呈双峰曲线,其中访花最高峰与开花日高峰基本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芥 开花日动态 繁育系统 传粉方式 访花昆虫
下载PDF
濒危药用植物云南黄连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艳娟 谢世清 +2 位作者 孟珍贵 陈光明 梁艳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72-1376,共5页
云南黄连为中药材黄连的原植物之一,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通过对云南黄连的开花物候、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传粉方式进行观察研究,以探讨云南黄连濒危机制,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人工抚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黄连的花期从12月... 云南黄连为中药材黄连的原植物之一,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通过对云南黄连的开花物候、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传粉方式进行观察研究,以探讨云南黄连濒危机制,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人工抚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黄连的花期从12月份起至第二年的3月份,花期长达4个月,花序开花可持续45~60d,同一花序上不同花的开花时间相隔1~3d,单花花期可持续40~45d。(2)云南黄连为多歧聚伞花序,苞片包被花芽,花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3)云南黄连的花粉-胚珠比(P/O)为9 000左右,杂交指数(OCI)值为4或5,为自交亲和但需要传粉者完成传粉的兼性异交型繁育系统,并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黄连 开花物候 花部综合征 繁育系统 传粉
下载PDF
高等植物自花花粉的识别与拒绝(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华清 张绍铃 +2 位作者 王洪涛 屈海泳 刘招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3-606,共14页
高等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通过雌蕊识别并拒绝遗传上相近的花粉 ,防止近亲繁殖、保持遗传多样性 ,该机制被称为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 ,芸薹属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 RNase调节的... 高等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通过雌蕊识别并拒绝遗传上相近的花粉 ,防止近亲繁殖、保持遗传多样性 ,该机制被称为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 ,芸薹属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 RNase调节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以及罂粟花科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研究比较深入 .最近的研究表明 ,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途径参与芸薹属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 S- RNase调节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反应 .另一种蛋白质降解途径 ,即半胱 -天冬胺酸特异的蛋白酶介导的细胞程序化死亡似乎参与罂粟花科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 .本文回顾了 3种自交不亲和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就其自交不亲和性机制作进一步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识别 拒绝 决定因子 机制
下载PDF
山姜属植物花柱卷曲性传粉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庆军 许再富 +3 位作者 夏永梅 张玲 邓晓保 高江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4期364-369,共6页
暂时性雌雄异株是一种在两性花或雌雄同株植物个体上表现出的雄蕊和雌蕊成熟时间不同而形成的暂时性雄性阶段和雌性阶段不重叠的现象。这种现象减少了自交亲和的雌雄同株和两性花种类发生自交的可能性。作者系统研究了花柱卷曲性传粉机... 暂时性雌雄异株是一种在两性花或雌雄同株植物个体上表现出的雄蕊和雌蕊成熟时间不同而形成的暂时性雄性阶段和雌性阶段不重叠的现象。这种现象减少了自交亲和的雌雄同株和两性花种类发生自交的可能性。作者系统研究了花柱卷曲性传粉机制在西双版纳姜科山姜属 (AlpiniaRoxb .)植物中的普遍性 ,这一机制使得植物通过完全的暂时性雌雄异株达到了异交的目的。这类植物的种群中具有两种独特的表现型 ,其差异表现在开花行为的不同 :柱头下垂型个体在刚开花时其柱头向上反卷 ,位于已开裂的花药上方 ,到中午开始向下运动 ,下午则位于花药下方 ;柱头上举型个体的柱头在开花初期向花冠内卷曲 ,位于未开裂的花药和唇瓣之间 ,中午开始向上运动 ,当柱头上举到花药上方后 ,花药开裂 ,花粉开始散发。两种个体的开花行为是同步的 ,通过两种柱头反向运动这一独特的开花行为 ,植物成功地避免了同种表型内的自交。野外实验表明 ,山姜属植物是自交亲和类群 ,不同的授粉方式 (不同时间的自花和异花授粉 )具有相同的结实率 ,但套袋的花序几乎不结实。两种表型在自然种群中的比例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属 花柱卷曲性 柱头上举型 柱头下垂型 传粉生物学
下载PDF
北重楼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大练 满秀玲 +1 位作者 马玉心 张玉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8-302,共5页
应用重力玻片法、套袋法和TTC法分别研究了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a M.-Bieb.)的散粉规律、繁育系统和花粉活力,同时观察了花部特征对风媒传粉的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北重楼的散粉时间为8:10~16:30,散粉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散... 应用重力玻片法、套袋法和TTC法分别研究了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a M.-Bieb.)的散粉规律、繁育系统和花粉活力,同时观察了花部特征对风媒传粉的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北重楼的散粉时间为8:10~16:30,散粉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散粉高峰出现在下午12:00~14:00。北重楼的散粉期一般从5月中旬开始,6月初结束,5月底达到最高峰。花粉活力在散粉后3~4 d达到最大(99.3%),以后迅速减小。柱头可授性在散粉后1~5 d最强,5~10 d中等,10 d以后可授性减小。北重楼无无融合生殖现象,以自花传粉为主,异花传粉为辅,自花传粉结实率很高(90%),异花传粉结实率较低(8%~10%)。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楼属植物的演化及在百合科中的系统进化提供生殖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重楼 传粉生态学 花粉活力 繁育系统 柱头可受性
下载PDF
濒危植物蒙古扁桃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红雨 方海涛 那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用过氧化氢酶法测定蒙古扁桃花粉的活力和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蒙古扁桃花粉活力在散粉后第2天最高,3d后活力迅速下降,三种类型的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速度存在差异,其活力可持续30d左右。短柱头植株柱头在... 用过氧化氢酶法测定蒙古扁桃花粉的活力和寿命,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蒙古扁桃花粉活力在散粉后第2天最高,3d后活力迅速下降,三种类型的植株的花粉活力下降速度存在差异,其活力可持续30d左右。短柱头植株柱头在开花后1d可分泌黏液,长柱头和中柱头花植株的柱头在开花后2d才分泌黏液,短柱头分泌黏液的持续时间较后者长。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同种之间也存在差异,长柱头和中柱头植株可达6d,而短柱头花植株可持续1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下载PDF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钦弟 秦永燕 +2 位作者 安志鹏 高瑞如 闫桂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84-1587,共4页
对山西省南部平陆、乡宁和翼城3个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种群分别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花期一般为8~12d,单花花期3~4d,结实率仅为0.420;(2)访花者多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 对山西省南部平陆、乡宁和翼城3个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种群分别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花期一般为8~12d,单花花期3~4d,结实率仅为0.420;(2)访花者多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蜂类是有效的传粉者;(3)翅果油树依靠芳香气味、花蜜、花粉和适度紧缩的生殖枝吸引访花昆虫;(4)昆虫的访花活动主要集中在11:00~16:00,访花活动易受气象因素影响;(5)自然条件下,翅果油树平均每日每花被访问的频次为(1.93±1.64)次,人工放蜂可显著增加传粉强度;(6)交配系统属居群内的异花传粉,仍属于广义的自花传粉范畴。传粉昆虫少,传粉效率低是翅果油树致濒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开花动态 访花频率 花粉-胚珠比 交配系统
下载PDF
益智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英强 张奠湘 陈忠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9-609,共11页
益智(Alpinia oxyphylla)的花期从2月底至4月下旬;单株花期(花序)约为16~26d,通常为23~26d;单花花期一般为1 d.正常情况下,益智和其它山姜属植物一样,具有花柱卷曲性促进异花授粉的机制,表现出两种类型:花柱上举型和花柱下垂型,其花... 益智(Alpinia oxyphylla)的花期从2月底至4月下旬;单株花期(花序)约为16~26d,通常为23~26d;单花花期一般为1 d.正常情况下,益智和其它山姜属植物一样,具有花柱卷曲性促进异花授粉的机制,表现出两种类型:花柱上举型和花柱下垂型,其花柱卷曲运动的节律与其它已报道的山姜属植物基本一致.但观察发现,当遭遇低温天气时(日最高气温<18℃),单花花期延长为2 d,无论是上举型个体还是下垂型个体,均只表现出一种花型--下垂型:上午开花时花柱弯向上,柱头位于已开裂散发出花粉的花药上方,直到第二天上午6:30~11:00间,花柱才陆续地慢慢向下运动,柱头下降至与花药等高或位于花药下方.益智的主要传粉昆虫是蜜蜂(Apidae sp.)、木蜂(Xylocopa sp.),绝大多数的访花者的访花目的是吸蜜.益智的花蜜分泌量(8.37~15.79μl)和花蜜含糖量(30.12%~32.83%)较高,花蜜是益智作为传粉者访花的最主要的报酬.实验结果还表明,益智花部中唇瓣对昆虫访花有显著的招引作用;益智的花蜜对蜜蜂的访花频率有显著的影响,对木蜂有一定的招引作用,但并不显著.而花粉(花药)则对昆虫的访花频率影响不大.人工授粉实验结果表明益智存在自交亲和性,无论是上举型或下垂型个体自交和异交均有较高的结实率;人工自交和异交的结实率在上举型植株中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在下垂型个体中则差异不明显;去雄套袋、去柱头套袋和完全套袋不授粉等处理均不结实,表明益智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和自动自花授粉现象.益智的繁育系统是异花授粉交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 传粉生物学 异花授粉交配系统 花柱卷曲性 滞后自交现象
下载PDF
华北驼绒藜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卢立娜 李青丰 +1 位作者 贺晓 易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6-1181,共6页
对华北驼绒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具体调查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群形成了一系列适应风媒传粉的花部特征: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细长而柔软,雄蕊4枚,无苞片;雌花小,无花冠,柱头指状,具有大量乳突细胞,便于捕捉花粉;居群内... 对华北驼绒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具体调查统计研究.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群形成了一系列适应风媒传粉的花部特征: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细长而柔软,雄蕊4枚,无苞片;雌花小,无花冠,柱头指状,具有大量乳突细胞,便于捕捉花粉;居群内同一植株雌、雄花花期不一致性较高,花期不遇;每枝条雄花开花持续时间频率最高为7d,而雌花开花持续时间频率最高为6d;雌、雄花序呈单峰连续集中开花式样;雌、雄花始花时间与花期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雌花r=-0.569,P<0.01;雄花r=-0.665,P<0.01),开花数与花期长度则为显著正相关关系(r=0.083,P<0.01),(r=0.346,P<0.01).研究表明,华北驼绒藜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同株雌、雄花花期不遇的生殖策略,因而减少了同株授粉的比例,提高了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开花物候 居群水平 生殖策略
下载PDF
矮牡丹传粉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罗毅波 裴颜龙 +1 位作者 潘开玉 洪德元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对山西省南部矮牡丹3个居群连续两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共有5种蜂和4种甲虫参与矮牡丹的传粉。电镜观察和人工控制昆虫传粉试验证明,蜂类,特别是地蜂类是矮牡丹的主要传粉者,而甲虫类只是一种不稳定的传粉者。矮牡丹花无... 对山西省南部矮牡丹3个居群连续两年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共有5种蜂和4种甲虫参与矮牡丹的传粉。电镜观察和人工控制昆虫传粉试验证明,蜂类,特别是地蜂类是矮牡丹的主要传粉者,而甲虫类只是一种不稳定的传粉者。矮牡丹花无蜜液,但可散发气味,主要以花粉吸引昆虫。矮牡丹不存在无融合生殖,也没有自动自花结实现象,但同株异花能产生少量种子,具微弱的自交性。在花少的居群中自然结实率与人工异交结实率近相等。矮牡丹的结实率低,平均只有近1/4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科 矮牡丹 传粉生物学
下载PDF
槭树科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田欣 金巧军 +2 位作者 李德铢 韦仲新 徐廷志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7-465,T001-T006,共15页
报道了槭树科 (Aceraceae)槭属 2 1组 33种和金钱槭属 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本科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 ,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从花粉萌发孔类型看 ,金钱槭属Dipteronia具三孔沟 ,槭属 (Acer)除 4组具三孔沟外 ,其余均为三沟。从花粉外壁纹饰... 报道了槭树科 (Aceraceae)槭属 2 1组 33种和金钱槭属 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本科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 ,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从花粉萌发孔类型看 ,金钱槭属Dipteronia具三孔沟 ,槭属 (Acer)除 4组具三孔沟外 ,其余均为三沟。从花粉外壁纹饰看 ,金钱槭属 2个种和槭属的大多数种为条纹状 ,罕为细条纹 -拟网状和皱波状。通过花粉形态分析 ,并结合其它方面的证据 ,我们认为 :(1 )Sect.Palmata ,Sect.Spicata和Sect.Microcarpa可能是槭属中与金钱槭属关系最密切的类群 ;(2 )A .distalum和A .nipponicum代表了近缘的两个单种组 ;(3)A.pseudoplatanus不同于Sect.Acer的其它 4个种而与A .saccharum可能存在更为密切的关系 ;(4)Sect.Carpinifolia (细条纹 -拟网状外壁纹饰 )和Sect.Negundo (皱波状外壁纹饰 )则可能代表了槭属中最特化的类群 ;(5)按槭树科花粉三孔沟到三沟的演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槭树科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濒危植物连香树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袁丽洁 方向民 +3 位作者 崔波 程喜梅 李红运 叶永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7-650,654,共5页
对人工栽培24 a生连香树的花期动态、传粉全历程、传粉日进程、柱头可受性、花粉数量等传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香树是风媒植物,其花部特征有许多适合风媒传粉的特点:花先叶开放,花小、无花被、无蜜腺和气味、花粉量大.... 对人工栽培24 a生连香树的花期动态、传粉全历程、传粉日进程、柱头可受性、花粉数量等传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香树是风媒植物,其花部特征有许多适合风媒传粉的特点:花先叶开放,花小、无花被、无蜜腺和气味、花粉量大.重力玻片法检测的结果表明,连香树为短距离传粉,其风媒传粉发生在晴朗、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的3月下旬;花期持续时间为12 d,传粉盛期集中在花药开裂后2-3 d,传粉时间短,具有爆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风媒 传粉生物学
下载PDF
雀榕及其传粉昆虫传粉生态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勇 李宏庆 马炜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雀榕 (Ficusvirens)花是单性的 ,雌雄同株 ,每一个隐头花序里同时具有雌花和雄花 ,雌花有长柱花和短柱花 (瘿花 )的分化 ,但二者均能结实和形成虫瘿 ,在生理上仍未分离。在这些花序中生长着 4种小蜂总科的昆虫 ,其中榕小蜂科的 2个种是... 雀榕 (Ficusvirens)花是单性的 ,雌雄同株 ,每一个隐头花序里同时具有雌花和雄花 ,雌花有长柱花和短柱花 (瘿花 )的分化 ,但二者均能结实和形成虫瘿 ,在生理上仍未分离。在这些花序中生长着 4种小蜂总科的昆虫 ,其中榕小蜂科的 2个种是雀榕的传粉者 ,尤以雀榕小蜂 (Blastophaga sp.)为雀榕的主要传粉者 ,是共生体系的真正的互惠共生伙伴。冠缝榕小蜂 (B.coronata)则是次要的传粉者也是主要传粉者的竞争者。食榕小蜂 (Sycophila sp.)和刻腹小蜂 (Ormyrussp.)是上述 2种榕小蜂的寄生者 ,但是刻腹小蜂的雄蜂也能参与出飞孔开掘。首次报道了我国雌雄同株的榕属植物和传粉昆虫在季节性环境胁迫下的共生关系 ,并探讨了共生体系维持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榕 榕小蜂 共生 传粉生态
下载PDF
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金红 焦根林 陈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9,共7页
为了解白花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f.albiflorum J.C.Ou)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对栽培于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的白花野牡丹花期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花野... 为了解白花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f.albiflorum J.C.Ou)的开花进程、花部形态特征及访花昆虫的种类和访花行为,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对栽培于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的白花野牡丹花期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花野牡丹的单花花期约12 h,7:00雌蕊柱头从即将开放的花蕾中伸出、8:00左右花朵半开放、8:30左右花瓣完全展开、16:00左右花瓣开始闭合、19:00左右花瓣完全闭合,翌日花瓣不再开放并逐渐萎蔫,至第4天花部完全脱落。白花野牡丹的花序为近头状的伞房花序,每个花序有3-8朵花;雌蕊1枚;雄蕊2轮(5+5,6+6),内轮雄蕊较短、而外轮雄蕊较长;不分泌花蜜。白花野牡丹花期的访花昆虫有2目5科13种,其中传粉昆虫有2科6种,包括领木蜂(Xylocopa collaris Lepeletier)、东亚无垫蜂〔Amegilla(Zonamegilla)parhypate Lieftinck〕、蓝彩带蜂(Nomia chalybeata Smith)、彩带蜂(Nomia sp.)、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和绿芦蜂(Pithitis smaragdula Smith)。这6种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访花规律及传粉效率各异,其中,领木蜂、东亚无垫蜂、中华蜜蜂和绿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单峰型,访花高峰期均在10:00或11:00;而蓝彩带蜂和彩带蜂的日活动规律为双峰型,2个访花高峰期分别在10:00和15:00。花瓣开始松动时,小体型的中华蜜蜂和绿芦蜂开始传粉;随着花瓣继续开放,中等体型的蓝彩带蜂和彩带蜂成为主要传粉者;花瓣完全开放后,大体型的领木蜂和东亚无垫蜂成为主要传粉者。研究结果显示:白花野牡丹花粉是传粉昆虫的惟一报酬;各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与白花野牡丹的开花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有效保证白花野牡丹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野牡丹 开花进程 花部形态 访花昆虫 访花行为 传粉昆虫
下载PDF
重唇石斛传粉生物学与显微动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振坚 亢秀萍 +2 位作者 王雁 于耀 缪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04-1810,共7页
通过杂交和自交实验,对重唇石斛授粉亲和力和结实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开花期间花粉及蕊柱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显微观察,以探讨重唇石斛的最佳杂交授粉时间。结果表明:(1)花器表面结构差异较大,唇瓣、药帽、萼片表皮布满突起、钩刺等,花... 通过杂交和自交实验,对重唇石斛授粉亲和力和结实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开花期间花粉及蕊柱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显微观察,以探讨重唇石斛的最佳杂交授粉时间。结果表明:(1)花器表面结构差异较大,唇瓣、药帽、萼片表皮布满突起、钩刺等,花瓣表皮较平滑;(2)杂交时以重唇石斛为父本或母本均具有选择性,但作为父本亲和力强,杂交结实率可达100%,作为母本杂交结实率最高为60%;自交结实率非常低,为4.3%;(3)花粉培养的最佳配方为30%蔗糖+0.15 mg.L-1CaCl2;(4)花开第4天后花粉发育饱满,第5-12天花粉发芽率稳定大于70%,蕊柱的乳突细胞于开花第6-10天时发育饱满。研究表明,重唇石斛花开第5-12天为最佳授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唇石斛 蕊柱 授粉 杂交 结实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