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蕨根茎响应钙胁迫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分析
1
作者 吴依琳 李慧 +2 位作者 马洪娜 李伟忠 檀龙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槲蕨为喀斯特地区典型的附生蕨类植物,主要通过其根茎附生于岩石的表面或缝隙中。槲蕨以干燥的根茎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探究钙离子(Ca^(2+))胁迫下槲蕨根茎中代谢物的变化,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 槲蕨为喀斯特地区典型的附生蕨类植物,主要通过其根茎附生于岩石的表面或缝隙中。槲蕨以干燥的根茎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探究钙离子(Ca^(2+))胁迫下槲蕨根茎中代谢物的变化,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浓度(0、600、1200 mmol·L^(-1))Ca^(2+)胁迫下槲蕨根茎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共鉴定到64种差异表达代谢物。(2)在0、6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8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在0、12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5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在600、12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4个差异表达代谢物。(3)鉴定到的差异表达代谢物根据其化学分类归属信息进行归类,分为5类。综上认为,Ca^(2+)胁迫影响槲蕨根茎的氨基酸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木质素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及其他途径;该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初步揭示了参与槲蕨根茎应答Ca^(2+)胁迫的关键代谢物,为进一步研究槲蕨适应Ca^(2+)胁迫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槲蕨根茎药材的品质改善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高浓度Ca^(2+) 代谢通路 适应机制 苗药
下载PDF
基质类型和絮体浓度对沉水植物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2
作者 文冬华 黄敏 +3 位作者 席寒 赵俊豪 陈俊格 王和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基质类型以及不同絮体浓度下的萌发速率、累计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以黄泥为基质的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最... 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种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基质类型以及不同絮体浓度下的萌发速率、累计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结果表明,基质类型对苦草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以黄泥为基质的苦草种子最终萌发率最高,为55.8%,以底泥+沙为基质的种子最终萌发率最低,为33.0%。添加絮体显著降低了苦草种子的最终萌发率(P<0.05),抑制效果最大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为29.4%,比未添加絮体的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49.2%)低19.8个百分点。在河湖生态修复中,高铁酸盐作为一种常用絮凝剂,可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凝聚并从水体中分离去除,以达到净水目的,但高铁酸盐投加产生的絮体覆盖在苦草种子表面会影响其萌发。综合分析,黄泥相较于底泥和泥沙更适合苦草种子的萌发,而絮凝剂的使用可能对苦草种子的萌发产生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絮凝剂对水体透明度的提升作用和对沉水植物种子萌发产生的负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基质类型 絮体浓度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 萌发率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独脚金种子萌发的影响
3
作者 羊青 王祝年 +2 位作者 王清隆 王茂媛 晏小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1,97,共5页
以独脚金种子为材料,探讨预处理时间、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温层积、贮藏时间等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独脚金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最佳萌发温度为30℃,预处理时间为13 d时萌发率最高;独脚金种子存... 以独脚金种子为材料,探讨预处理时间、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温层积、贮藏时间等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独脚金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最佳萌发温度为30℃,预处理时间为13 d时萌发率最高;独脚金种子存在生理休眠现象,GR 24可有效打破其休眠,萌发率显著高于GA、6 KT、ABA和TZ处理(p<0.05);贮藏80~180 d的独脚金种子萌发率均可高达80%以上,贮藏时间太短(10 d)或太长(365 d)其萌发率均较低,表明独脚金休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低温会导致独脚金种子进入次生休眠,表现出休眠循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 种子萌发 休眠 温度 贮藏时间
下载PDF
光照对糯扎渡自然保护区27种路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4
作者 崔现亮 邱其伟 +1 位作者 李孙洋 罗娅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2-701,共10页
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27种路边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在光/暗12 h/12 h、24 h黑暗2个光照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研究分析27种植物种子在两种光照条件下的萌发差异以及相对光萌发率、相对光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萌发率... 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27种路边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在光/暗12 h/12 h、24 h黑暗2个光照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研究分析27种植物种子在两种光照条件下的萌发差异以及相对光萌发率、相对光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萌发率来看,有12个物种种子萌发对光依赖性较强,15个物种种子萌发对光不敏感;光有利于种子萌发开始时间显著提前的物种有2种,光显著推迟种子萌发开始时间的物种有9种(P<0.05),光照条件对萌发开始时间无影响的物种有16种。2)相关性分析显示,整体上小种子的萌发率对光的依赖性更强,光能促进小种子提前开始萌发;生活型为灌木、果实类型为蒴果的植物随着种子大小增加萌发率对光的依赖性均显著降低,而生活型为草本、果实类型为瘦果、荚果、浆果的植物种子萌发率对光的需求与种子大小无关;光能促进草本植物、果实类型为瘦果植物小种子提前开始萌发,对生活型为灌木、果实类型为蒴果、浆果和荚果植物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没有影响。3)光照条件对生活型为草本,果实类型为瘦果、蒴果和坚果的植物种子平均萌发率均有显著影响,需光性更强。综上表明,种子大小、生活型、果实类型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种子萌发对光照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 果实类型 相对光萌发率 相对光萌发开始时间 需光性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张德魁 马全林 +5 位作者 魏林源 陈芳 唐卫东 张卫星 宋德伟 胥宝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588-8595,共8页
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伸长生长的影响,以民勤沙区采集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 3)和氟啶酮(FL)两种外源激素及其混合叠加液对沙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生长速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伸长生长的影响,以民勤沙区采集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 3)和氟啶酮(FL)两种外源激素及其混合叠加液对沙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生长速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_(6)和T_(2)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小于CK(对照)外,其他处理均能有效地促进沙米种子的萌发,各处理按发芽率高低排序为T_(14)>T_(9)>T_(5)>T_(10)>T_(15)>T_(1)>T_(4)>T_(13)>T_(12)>T_(11)>T_(8)>T_(7)>T_(3)>CK>T_(2)>T_(6);FL浓度为0.1~5 mg/L,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也在增加,浓度为10 mg/L时种子发芽率低于5 mg/L;0.5 mg/L的FL溶液浸泡处理沙米种子,浸泡时间为3~24 h,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在增加,但浸泡3 h(T_(2))破除休眠效果差,种子的发芽率低于对照,浸泡6 h以上破除休眠效果明显;GA 3+FL的混合叠加液处理沙米种子,破除休眠效果最佳,叠加液处理后24 h种子的发芽率均大于50%,最高发芽率达83%,36 h发芽率均≥70%,48 h发芽率已大于80%,T_(14)处理效果最佳,种子的发芽率达100%,发芽势达100%,发芽指数达30.86;不同处理分别在24、36、48 h时间段种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外源激素破除沙米种子休眠促进发芽的时间不同;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处理沙米种子12 h后种子胚根均能快速伸长生长,且胚根的长度与萌发时间呈极强线性相关关系(R 2>0.8),胚根长y和生长时间x可以用线性关系式y=ax+b表达。通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伸长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方法,可为沙米的种苗培育、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外源激素 种子处理 胚根生长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四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娜 张中华 +2 位作者 宁蓉春 周华坤 徐文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5,共9页
为掌握莎草科植物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解除休眠的方法,以青海四种莎草科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浸种时间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冷层积复合处理对四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植物生长... 为掌握莎草科植物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解除休眠的方法,以青海四种莎草科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浸种时间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处理+冷层积复合处理对四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不同时间对种子萌发率和萌发时滞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同一浸种时间对不同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时滞的影响也不同。四种种子萌发率与萌发时滞的相关性均为负相关。F 1+L处理下,HB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最高且萌发时滞最短,萌发率最高,为86.00%,萌发时滞最短,为3 d;HZ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最高的处理是Z 1+L,萌发率为56.67%,萌发时滞最短的处理是E 3,为3 d;PME种子萌发率最高的处理是F 1+L,为71.33%,萌发时滞最短的处理是Z 3,为1 d;QZ种子比较难萌发,Z 1+L处理下QZ种子萌发种子数最多,但是平均仅有1.7粒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草科种子 植物生长调节剂 萌发特性 冷层积
下载PDF
华中樱桃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旭阳 曹基武 +8 位作者 朱逸民 禹霖 柏文富 熊颖 李建挥 严佳文 聂东伶 刘雄英 吴思政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探究华中樱桃种子萌发特性,提高华中樱桃萌发效率,本文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产当年生华中樱桃种子为材料,测定其长、宽、厚和千粒重;对种子采用不剥壳、剥壳、剥壳后破皮三种处理,测定其在不同处理下的吸水性能;用0、50、100、150、200 ... 为探究华中樱桃种子萌发特性,提高华中樱桃萌发效率,本文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产当年生华中樱桃种子为材料,测定其长、宽、厚和千粒重;对种子采用不剥壳、剥壳、剥壳后破皮三种处理,测定其在不同处理下的吸水性能;用0、50、100、150、200 mg·L-15个浓度GA3溶液浸泡剥壳后种子和剥壳后破皮种子,对带壳种子用低温层积和交替变温层积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华中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中樱桃种子平均长7.34 mm,平均宽5.33 mm,平均厚4.30 mm,平均千粒重68.54 g。(2)华中樱桃种壳和种皮对种子吸水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带壳种子、剥壳种子和剥皮后破皮种子分别在吸水32 h、50 h、52 h后达到吸水饱和状态,其饱和吸水率分别为34.31%、55.25%、63.85%。(3)剥壳加赤霉素处理可打破华中樱桃种子的休眠,剥皮后破皮种子在200 mg·L-1GA3溶液中浸种4 h后发芽率最高,为60.67%。(4)低温层积处理珍珠岩效果优于河沙,4℃珍珠岩层积90 d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为77.33%;发芽整齐,质量好。(5)交替变温层积处理也可促进华中樱桃种子萌发,层积60 d时达到最大发芽率,为6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樱桃 种子萌发 GA3 低温层积 变温层积
下载PDF
光照条件对黄芩种子萌发及光形态建成的影响
8
作者 孙卫敏 张彦龙 +3 位作者 刘洋 曾伟民 贾向前 苏林贺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51-459,共9页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16 h光照+8 h黑暗、12 h光照+12 h黑暗、全黑暗)对黄芩种子表型、生理及代谢性状的影响,以发芽率、发芽势、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脂肪酸等相关指标,来筛选出适合黄芩种子萌发的条件。结果表明,光暗结合处理比黑暗处理更...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16 h光照+8 h黑暗、12 h光照+12 h黑暗、全黑暗)对黄芩种子表型、生理及代谢性状的影响,以发芽率、发芽势、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脂肪酸等相关指标,来筛选出适合黄芩种子萌发的条件。结果表明,光暗结合处理比黑暗处理更适合种子萌发,而全黑暗处理则明显抑制黄芩种子萌发,使其下胚轴伸长增加,光形态建成被抑制。在12 h光照+12 h黑暗处理中,黄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处理;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在16 h光照+8 h黑暗处理中积累最多。通过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光照条件下黄芩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及积累模式,为黄芩种子萌发筛选出最佳条件,也为今后研究黄芩种子萌发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种子 光照时间 萌发 光形态建成
下载PDF
4种植物叶片浸提液成分分析及其对珊瑚樱种子萌发的影响
9
作者 曾红 徐永艳 +3 位作者 邵琳亚 闻永慧 夏小丽 汪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6,共8页
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化感作用,选取珊瑚樱和同一生境下生长的其他3种有毒植物叶片为材料,采用室内监测法,应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浸提液可溶性糖含量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组成成分,分析不同浓度珊瑚樱、常春藤、野蓟和飞机... 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化感作用,选取珊瑚樱和同一生境下生长的其他3种有毒植物叶片为材料,采用室内监测法,应用蒽酮比色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浸提液可溶性糖含量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组成成分,分析不同浓度珊瑚樱、常春藤、野蓟和飞机草叶片水浸提液对珊瑚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4种植物浸提液处理对珊瑚樱种子萌发具抑制作用,均降低珊瑚樱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以0.2 g/mL常春藤水浸提液化感抑制效应最大为-20.52,综合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CK差异显著;不同浓度的4种植物浸提液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2 g/mL常春藤水浸提液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53±0.02)mg/g,随着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其对种子萌发抑制效果越明显。以新植二烯为主的烯烃类物质是珊瑚樱和常春藤的优势组分,分别占总量的37.94%、78.7%;以大牛儿烯D为主的烯烃类物质是野蓟的优势组分,占总量的52.94%;以5-异亚丙基-4,6-二甲基-3,6,8-壬三烯-2-醇为主的醇类物质是飞机草浸提液的优势组分,占总量的63.28%。4种有毒植物水浸提液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是浸提液中抑制珊瑚樱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提液 化感作用 可溶性糖 GC-MS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萌发特征与幼苗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普甜 栗宏林 +3 位作者 王娟 潘悦 张平芳 陈婉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4,共13页
以去除果皮后阴干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沙池内进行层积处理,从层积处理开始至子叶出土的不同萌发阶段,考察蒜头果种子发育形态、贮藏物质积累、酶活性以及幼苗类型等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种子休眠形成原因。结果显... 以去除果皮后阴干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沙池内进行层积处理,从层积处理开始至子叶出土的不同萌发阶段,考察蒜头果种子发育形态、贮藏物质积累、酶活性以及幼苗类型等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种子休眠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蒜头果种子从解除休眠开始至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约需195 d,其中幼胚的形态发育后熟约需75 d,随后30 d内是种子集中萌发的时期,其发芽率达到最高(53.33%);依据种胚发育形态的标志特征将此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S1~S7阶段):S1阶段种子未萌发,S2阶段种胚“露白”,S3阶段胚根突破种皮长超过1 cm, S4阶段下胚轴与胚根连接处形成弯钩结构,S5阶段“S”型胚形成及胚根前端膨大,S6阶段种子不仅具有膨大的胚根且已有侧根的分化,S7阶段子叶脱落,胚芽出土,真叶出现。(2)蒜头果种子在湿沙层积过程中,种胚胚长和胚率从S1阶段的(5.49±1.57)mm和(19.48±5.72)%分别增加至S6阶段的(67.92±2.94)mm和(240.75±15.29)%,胚率平均增加了12.4倍,显示蒜头果种子的胚需要经历后熟过程才能萌发,属于胚后熟型种子。(3)从种子生理指标看,随着湿沙层积时间的增加,种胚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同期胚乳的大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总体呈下降的趋势。(4)种子胚率、萌发率与胚乳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蒜头果种子从解除休眠至萌发前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胚乳中贮藏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和酶活性不断下降,为种胚完成后熟解除休眠进入萌发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与种胚的形态发育过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蒜头果种子的萌发;蒜头果种子完成萌发形成原始的、紫玉盘型的、子叶留土的幼苗类型,子叶仅具有吸收营养成分的功能,而不具有同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种子萌发 种子后熟 种胚形态 生理变化 幼苗类型
下载PDF
陨石水对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贝宁 李刘敏 陈发兴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研究陨石水对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陨石包含植物生长必需的10种元素和2种有益元素;陨石水对豌豆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陨石煮水处理组的豌豆发芽率达79.2%,显著高于泡水处理和对照,豌... 研究陨石水对豌豆Pisum sativum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陨石包含植物生长必需的10种元素和2种有益元素;陨石水对豌豆幼苗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陨石煮水处理组的豌豆发芽率达79.2%,显著高于泡水处理和对照,豌豆芽苗株高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4.03%和22.13%,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1.23%和24.22%;陨石煮水或泡水处理均显著提高豌豆芽苗植株的可溶性糖、蛋白质、总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也显著提高豌豆芽苗植株B、Fe、V、Sr、Sn元素含量。陨石煮水或泡水均能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且煮水方式对豌豆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效果明显优于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水 豌豆 矿质元素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外源ABA对藜麦种子萌发及ABA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凡 丰扬 +3 位作者 王仕玉 郭凤根 龙雯虹 刘正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穗发芽会导致藜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严重受损,而脱落酸(ABA)与种子萌发和休眠密切相关。该研究以易穗发芽的‘大黑藜3’(BBQ3)、‘白藜6’(WQ6)和抗穗发芽的‘小黑藜1’(SBQ1)和‘白藜4’(WQ4)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3 d内施加不同浓度ABA... 穗发芽会导致藜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严重受损,而脱落酸(ABA)与种子萌发和休眠密切相关。该研究以易穗发芽的‘大黑藜3’(BBQ3)、‘白藜6’(WQ6)和抗穗发芽的‘小黑藜1’(SBQ1)和‘白藜4’(WQ4)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3 d内施加不同浓度ABA和氟啶酮(FL),探究ABA和FL对两种粒色藜麦种子萌发、ABA含量以及ABA合成基因NCED、裂解基因8′OH和信号转导基因ABI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藜麦种子萌发均受到各浓度外源ABA抑制,并以25μmol·L^(-1)浓度效果最佳,同时受到外源低浓度FL促进,且施用2.5μmol·L^(-1)浓度即可;外源ABA和FL处理的SBQ1和WQ4发芽率降低和升高幅度分别小于BBQ3和WQ6。(2)对照组SBQ1和WQ4种子内源AB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BBQ3和WQ6;外源ABA处理可显著提高藜麦种子内源ABA含量,且WQ4显著高于WQ6,种皮略厚的SBQ1内源ABA含量显著低于BBQ3;外源FL处理下4份材料种子内源ABA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只有SBQ1达到显著水平。(3)对照组中,SBQ1和WQ4萌发种子中NCED、8′OH、ABI3基因的表达量分别高于BBQ3和WQ6;外源ABA处理下,SBQ1萌发种子中NCED和ABI3表达量在12 h才显著上调,BBQ3的3个基因表达量均在6 h时就显著上调,同时WQ4的3个基因表达量上调时间也迟于WQ6;在外源FL处理下,SBQ1中3个基因表达量均上调,但NCED表达量明显低于8′OH,BBQ3中NCED和ABI3的表达量下调,8′OH表达量显著上调;FL对WQ4中NCED和8′OH的表达主要起抑制作用,对ABI3无显著调控作用,而对WQ6中8′OH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高于NCED基因。(4)黑藜和白藜中种子发芽率、ABA含量与NCED、ABI3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相关。研究发现,抗穗发芽藜麦材料种子发芽率低于易穗发芽材料,ABA含量高于易穗发芽材料;外源ABA可显著抑制种子萌发,且易穗发芽藜麦材料对ABA的敏感性高于抗穗发芽材料,ABA敏感性高材料的相关基因表达对ABA的响应早于其他材料;FL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可能不是直接通过抑制NCED、ABI3的表达和促进8′OH的表达来调控ABA合成,而是通过影响其他关键结合位点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子萌发 脱落酸 氟啶酮 ABA相关基因
下载PDF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廖建良 姜莉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0-45,共6页
以黄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荆种子萌发及根茎叶等生理指标的测定。通过研究黄荆种子在不同处理下萌发的最佳条件,以筛选适合黄荆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黄荆的繁殖培... 以黄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荆种子萌发及根茎叶等生理指标的测定。通过研究黄荆种子在不同处理下萌发的最佳条件,以筛选适合黄荆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黄荆的繁殖培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棉花、土壤、纱布3种不同的基质处理中,黄荆种子均能萌发,但在土壤基质中的发芽效果最好;在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NAA、IAA、GA3、6-BA处理都有利于黄荆种子萌发,其中,200 mg/L的GA3处理对黄荆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效果最好;在不同的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时间中,用GA3浸泡处理6 h可以对黄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对黄荆幼苗的平均根长有促进作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种子萌发 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质
下载PDF
3种锦鸡儿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73
14
作者 赵晓英 任继周 +1 位作者 王彦荣 李延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对本地种白毛锦鸡儿 Caraganalicentiana 和甘蒙锦鸡儿 Caraganaopulens 以及外来种中间锦鸡儿 Caraganaintermedia 种子进行了室内和野外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白毛锦鸡儿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5℃时种子不萌发.甘蒙锦鸡儿最适萌发温度... 对本地种白毛锦鸡儿 Caraganalicentiana 和甘蒙锦鸡儿 Caraganaopulens 以及外来种中间锦鸡儿 Caraganaintermedia 种子进行了室内和野外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白毛锦鸡儿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5℃时种子不萌发.甘蒙锦鸡儿最适萌发温度为10~20℃,在5℃和30℃时萌发率显著低于其它温度下的萌发率.中间锦鸡儿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15~30℃,5℃下的萌发率为8.5%.室内萌发试验和野外萌发试验都表明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速度缓慢,这体现在达到最大萌发率需要的时间长,萌发速度慢,且有4.0%的硬实种子.甘蒙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速度快,无硬实种子,高温下萌发受到一定的抑制.中间锦鸡儿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率高,速度快.启动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25%,甘蒙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的分别为3.75%和2.50%.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需要的土壤含水量低,种子萌发慢,且有小部分硬实种子,这可能是白毛锦鸡儿适应特殊环境的对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 萌发 温度 土壤湿度 萌发对策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薇甘菊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鸣光 张炜银 +3 位作者 王伯荪 张军丽 昝启杰 王勇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9,共3页
对近年来传入中国的恶性农林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0 5~ 2cm深度的土壤中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萌发率下降 ,5cm下则没有种子萌发 ;刚成熟的种子萌发率不高 ,在室温 2 5℃下 2个月后达... 对近年来传入中国的恶性农林杂草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0 5~ 2cm深度的土壤中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萌发率下降 ,5cm下则没有种子萌发 ;刚成熟的种子萌发率不高 ,在室温 2 5℃下 2个月后达最高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延萌发率下降 ;薇甘菊种子萌发需要光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 ,种子萌发率升高 ;在 5~ 10℃低温贮存条件下的种子比室温 2 5℃贮存的种子有更高的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种子萌发 光照强度 恶性杂草 萌发率 杂草防治
下载PDF
植物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04
16
作者 陈锋 孟永杰 +5 位作者 帅海威 罗晓峰 周文冠 刘建伟 杨文钰 舒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6,共11页
化感现象作为植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方式,在农林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合理利用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化感物质可促进或抑制不同物种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 化感现象作为植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方式,在农林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合理利用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化感物质可促进或抑制不同物种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其生态学意义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一方面,在阐述化感作用影响种子萌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机制。包括:化感物质通过抑制胚根和胚轴的伸长,破坏亚细胞结构,干扰植物激素及活性氧的合成与代谢,造成细胞损伤,从而阻碍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中储存物质的代谢,阻碍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以及能量转换,导致种子萌发受阻等。另一方面,本文从化感作用在抑制农田杂草及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两个方面,阐述了化感物质调控种子萌发的生态学意义。讨论了农作物的化感抑草作用,农林业生产中的化感自毒作用以及化感作用造成的生物入侵等,以期为农林业生产提供借鉴。最后,根据目前研究进展,对本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种子萌发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盐分和温度对盐节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高瑞如 赵瑞华 +2 位作者 张双风 邸丽珍 黄培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81-2285,共5页
采用多因素交叉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盐分类型、盐分浓度以及温度对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5~25℃范围是盐节木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5~15℃和25~35℃的变温不利于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下,... 采用多因素交叉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盐分类型、盐分浓度以及温度对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5~25℃范围是盐节木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5~15℃和25~35℃的变温不利于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下,单盐和土盐浓度分别小于0.96%和0.6%(电导率小于9.375dS/m)时可促进种子萌发,当浓度分别高于0.96%和0.6%(电导率大于9.375dS/m)时,单盐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土盐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随浓度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但2种盐处理下的平均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O.05),非最适温度下,2种盐处理下的平均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盐分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盐节木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土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单盐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盐 NACL 温度 盐节木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不同贮藏条件和光照对5种蒺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路宁娜 崔现亮 +3 位作者 王桔红 赵彬彬 徐秀丽 刘坤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0-1135,共6页
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光照对5种蒺藜科植物(骆驼蓬Pegannum harmala、唐古特白刺Nitrari tangutorum、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和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对这5... 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和光照对5种蒺藜科植物(骆驼蓬Pegannum harmala、唐古特白刺Nitrari tangutorum、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驼蹄瓣Zygophyllum fabago和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对这5种植物的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并且种子萌发对光、暗的响应随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这5种植物在不同条件组合下的最大萌发率,拟定出了种子萌发的最佳贮藏条件和萌发条件:①湿-冷贮藏能使骆驼蓬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此时对光照没有明显的要求;②多裂骆驼蓬种子经过80 d湿-冷贮藏后在光下能达到很高的萌发率,同时,其80 d干-冷贮藏后在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接近同样的效果;③唐古特白刺种子更适合光下萌发,在湿+低温+光照处理下,种子经过三个贮藏期后均具有较高的萌发率,而干-冷贮藏种子只有冷藏80 d后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④泡泡刺种子适合干-冷贮藏,对光照没有要求;⑤驼蹄瓣种子在干、湿贮藏后,其萌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暗条件下萌发率略高于光条件下,并且达到最大萌发率所需要的冷藏时间短(20 d),而在光下则需要较长的冷藏(80 d以上)才能达到较高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种子贮藏 光照 荒漠 蒺藜科植物
下载PDF
温带半干旱地区一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雪华 蒋德明 +1 位作者 刘志民 李晓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94-1199,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国温带半干旱地区科尔沁沙地的23种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新采集种子、冷藏和干藏种子)。大籽蒿、虎尾草、冠芒草、沙蓬和地锦的新种子萌发率达90%左右,11种植物新种子萌发率均低于70%,说明这些植物的新种子...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国温带半干旱地区科尔沁沙地的23种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新采集种子、冷藏和干藏种子)。大籽蒿、虎尾草、冠芒草、沙蓬和地锦的新种子萌发率达90%左右,11种植物新种子萌发率均低于70%,说明这些植物的新种子具有或多或少的休眠属性。经过150d的冷干藏后,大籽蒿、虎尾草萌发率保持在90%以上,说明这两种植物完全没有休眠机制;冠芒草、沙蓬和地锦的种子萌发率下降较多,可能是储藏的环境条件导致的2次休眠现象;冷藏和干藏处理均能使绿珠藜、毛马唐、细叶益母草、雾冰藜、金狗尾草、苋菜、马齿苋、碱地肤和水稗草的种子在生长季开始时完成生理后熟,萌发率达到80%以上;干藏有利于促进毛马唐、细叶益母草、马齿苋和鹤虱的种子成熟,冷藏有利于促进绿珠藜和金狗尾草的种子成熟;黄蒿、灰绿藜、画眉草和烛台虫实在不同处理下的萌发率都比较低,说明种子内在生理休眠作用较强,具有减少种子一次性萌发数量的风险分摊策略。大多数1年生植物均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终萌发率的90%,表现出迅速萌发的特性;黄蒿、灰绿藜、碱地肤和沙蓬种子则在不同处理中表现出延长萌发时间的策略来适应半干旱地区不确定的环境条件。最后,探讨了几种主要1年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策与其对环境适应机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科尔沁沙地 1年生植物 萌发/休眠 后熟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神黄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20
作者 保华 贺圆 +3 位作者 管朝旭 黄键 马双陆 徐云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用剪刀剪、锉子锉、与瓜子石混搓等机械处理法以及用5%氢氧化钾、98%浓硫酸等化学处理法对神黄豆种子进行预处理,3倍种子体积沸水浸泡并自然冷却浸种48 h,观察并统计种子吸胀粒数、种皮破裂数后置床进行发芽测定。结果表明,除与瓜子石... 用剪刀剪、锉子锉、与瓜子石混搓等机械处理法以及用5%氢氧化钾、98%浓硫酸等化学处理法对神黄豆种子进行预处理,3倍种子体积沸水浸泡并自然冷却浸种48 h,观察并统计种子吸胀粒数、种皮破裂数后置床进行发芽测定。结果表明,除与瓜子石混搓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促进种子吸水膨胀,显著提高神黄豆种子发芽率。其中以98%浓硫酸浸泡2 h处理效果最好,其吸胀率达98.0%、发芽率最高,达88.3%,吸胀破皮率、不正常发芽率均为0%;其次是锉子锉处理效果好,其吸胀率达99.0%,发芽率可达84.7%,吸胀破皮率、不正常发芽率均为0%;用5%氢氧化钾进行浸泡处理,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发芽不整齐,发芽速度慢,处理14 d吸胀率为59.7%、发芽率最高为48.0%;与瓜子石混搓处理效果相对较差,对神黄豆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吸胀率为5.0%、发芽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发芽 神黄豆 机械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 吸胀率 发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