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6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不同森林类型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氮、磷养分循环特征
1
作者 唐雨欣 王小娜 +7 位作者 黄百莹 杨玉婷 周汶宏 吴宇琦 王谢军 姚广前 马海兰 徐当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选取青藏高原东缘以油松为优势种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氮、磷浓度以及化学计量特征.从养分限制的视角分析碳、氮、磷元素在叶片-凋落物-土壤之间的循环过程,判断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养... 选取青藏高原东缘以油松为优势种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氮、磷浓度以及化学计量特征.从养分限制的视角分析碳、氮、磷元素在叶片-凋落物-土壤之间的循环过程,判断不同森林类型间的养分受限情况.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w(C)、 w(N)和w(P)以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森林类型之间差异显著,植物叶片w(N)、 w(P)变化表现为人工林最高,说明人工林生长速率最快,养分利用效率最低.凋落物中w(C)和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为人工林最低,w(N)、 w(P)为人工林最高,表明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最快,氮、磷养分回收效率最低.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和次生林植物叶片和土壤w(C)、氮回收效率和磷回收效率更高,植物叶片养分回收效率与土壤养分浓度呈负相关.天然林植物生长受磷限制作用较强,次生林和人工林植物生长受氮限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特征 森林类型 土壤 养分限制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黄土区3种护坡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与根系构型参数分析
2
作者 张旭 姚晨 +4 位作者 杜婷 马志强 朱宏杰 汪艳 杜峰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6,共9页
[目的]对植物根系数字化并进行三维实体可视化模拟,对于了解植物根系形态和为水保工程制图提供植物实物图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逐层挖掘黄土区酸枣、沙棘、狼牙刺3种护坡植物根系,使用3D数字化仪FasTrak获取根系三维点... [目的]对植物根系数字化并进行三维实体可视化模拟,对于了解植物根系形态和为水保工程制图提供植物实物图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逐层挖掘黄土区酸枣、沙棘、狼牙刺3种护坡植物根系,使用3D数字化仪FasTrak获取根系三维点阵坐标后利用SketchUp软件对根系进行三维建模并提取根系构型参数。为了建立完整的植物地上地下三维实体图库,同时使用FreeScan UE激光扫描仪得到相应地上部点云数据,经Soildworks软件渲染后建立植物地上部三维模型。[结果](1)建立了3种植物的地上地下三维实体模型图;(2)3种植物的根幅/根深均大于1(1.10~3.41),根系在水平方向上占有优势,狼牙刺最小为1.10;(3)3种植物冠幅/根幅分别为酸枣(0.25)、沙棘(0.69)、狼牙刺(0.73),均小于1,植物根系较地上部在水平方向上占优;(4)3种植物Fitter拓扑指数均接近于1,分别为酸枣(0.915)、沙棘(0.802)、狼牙刺(0.771),接近于鱼尾型分支;(5)植物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在上坡方向占比大于50%,均在上坡方向更有优势。[结论]所建立的植物三维模型图对植物还原度高,为整株植物三维可视化模拟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整株植物 三维可视化模拟 SKETCHUP 根系形态
下载PDF
荒漠灌木的木质部解剖结构与功能权衡——以内蒙西部18种灌木为例
3
作者 谭凤森 李清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4,共14页
【目的】探究荒漠灌木的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功能权衡关系以及系统发育和气象因子对解剖结构特征的影响,揭示荒漠灌木的水分适应策略,为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西部18种典型的荒漠灌木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荒漠灌木的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功能权衡关系以及系统发育和气象因子对解剖结构特征的影响,揭示荒漠灌木的水分适应策略,为退化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西部18种典型的荒漠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木质部各组织占比以及其他与水力相关的性状,结合来自全球的木本植物木质部解剖结构数据,分析荒漠灌木木质部典型特征;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木质部机械安全-储存能力-水力效率间的权衡关系,结合系统发育和物种自然分布区的气候因子探讨种间变异性。【结果】1)与来自全球的木本植物平均值相比,荒漠灌木的导管组织和轴向薄壁组织占比较高、纤维组织占比较低;与来自全球的被子植物平均值相比,荒漠灌木的导管密度大、导管水力直径小,导管密度增加的比率和导管水力直径减小的比率使其最大理论导水率基本与全球平均值持平。2)18种荒漠灌木木质部解剖特征的种间差异较大,同科植物的解剖性状在主成分分析中呈现一定聚集性,除导管密度的系统发育信号显著外,其他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均不显著。3)荒漠灌木木质部的机械安全与水力效率、机械安全与储存能力之间均具有显著权衡关系,水力效率和储存能力之间无显著权衡关系。物种自然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与导管密度负相关,与导管水力直径和导管壁厚度正相关。物种自然分布区的降水量季节性变化与导管壁厚度极显著正相关;年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与解剖解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荒漠灌木木质部总体上表现出降低机械支撑、提高储存能力、保障适当的水力效率的木质部干旱适应特征。系统发育和气象因子对导管特征有显著影响,对其他解剖特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组织 纤维组织 薄壁组织 功能权衡 气候因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残根长度对其越冬后无性繁殖生长及土壤理化的影响
4
作者 李俊 李昆 +4 位作者 王薇 夏磊 曲永韬 李兆华 王玲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重点管控对象,如何有效根除是当今生态环境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采用较多的化学药剂法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易引入新的污染物,增加土壤环境风险。为实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绿色高效防治,提高...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重点管控对象,如何有效根除是当今生态环境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采用较多的化学药剂法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易引入新的污染物,增加土壤环境风险。为实现加拿大一枝黄花绿色高效防治,提高物理破碎法处理效果,采用1 cm,2 cm,3~4 cm,5~6 cm和全长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主根根系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翻耕破碎后留于土壤中的残根无性繁殖过程,明确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长度残根无性繁殖能力强弱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残根无性繁殖存活率、共根率、萌芽率均随残根长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且残根长度≥2 cm时,其存活率、共根率、萌芽率大幅增加到43.4%以上。2)加拿大一枝黄花残根新生植株的株高、生物量、须根数目均随残根长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但根长最大值与残根长度负相关。3)加拿大一枝黄花残根长度与土壤pH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且全长主根处理组中土壤总氮含量比背景值高107.58 mg·kg^(-1)。以上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残根长度≥2 cm时,其无性繁殖存活率、共根率、萌芽率大大提高,主要通过不同的根系系统发展策略进行土壤养分吸收,其中氮素供应对新生植株的萌芽起到关键调控作用。因此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部进行破碎处理,使其残根长度低于2 cm能够极大程度抑制其无性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无性繁殖 萌芽率 根系系统 土壤理化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及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5
作者 朱凡高 王幼珊 +1 位作者 张颖 李红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探讨不同菌种和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即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 为探讨不同菌种和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了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即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r)、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2种接种方式(菌剂、砂子与蛭石混匀的D接种方式和蛭石装至穴盘穴位2/3处,接种菌剂、砂子,再覆蛭石的H接种方式)对柳叶马鞭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接种柳叶马鞭草的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及丛枝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菌种。Ce在H接种方式下的株高、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光化学反射率指数显著高于D接种方式。相关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侵染密度和丛枝丰度与柳叶马鞭草的株高、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AMF菌种及接种方式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以H接种方式下的Ce效果较好。其研究结果能为AMF在柳叶马鞭草育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柳叶马鞭草 幼苗 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9个楸树无性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6
作者 周星健 唐丽 +3 位作者 蒋龙 林峰 李轲 刘振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楸树不同无性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本文以9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黄土与珍珠岩(体积比1∶1∶1)混合作为基质,选取生长势一致的根插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以及对...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楸树不同无性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本文以9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泥炭土、黄土与珍珠岩(体积比1∶1∶1)混合作为基质,选取生长势一致的根插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以及对照4种处理,在经历60 d的干旱胁迫后,测定9个无性系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无性系LS-22和1-3的株高、地径及叶片中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有所增加;其他干旱胁迫处理下,各无性系幼苗的株高、地径及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此外,各无性系的初始荧光呈现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潜在活性以及实际光化学速率则均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无性系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魏可新 朱琪 +3 位作者 李阳 李晓刚 马增旺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及白榆根系的分布,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白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18:00,白榆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气孔限制值(L_(s))日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趋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谷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下降趋势。(2)白榆P_(n)的日变化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在8:00~14:00受非气孔限制,其他时段则受气孔限制。(3)白榆P_(n)与G_(ms)、空气湿度(R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饱和水汽压差(VPD)、100~150 cm SW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0~20 cm SW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40~70 cm SW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白榆根系在0~200 cm均有分布,但出现浅层化现象,其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粗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综上,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作用日变化主要受G_(s)、RH、SWC的影响,随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冀西北坝上地区 光合生理特性 环境因子 根系分布
下载PDF
观赏植物深山含笑光合生理特性初步研究
8
作者 杨倩 杨郑 甘小洪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为了解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在不同季节的光合生理特性,探究其适生机制并为广泛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得到深山含笑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参数,分析深山含笑光合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 为了解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在不同季节的光合生理特性,探究其适生机制并为广泛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得到深山含笑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参数,分析深山含笑光合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1)深山含笑的光补偿点在20~6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800~1000μmol·m^(-2)·s^(-1);(2)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春、夏两季为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秋、冬两季为单峰曲线;(3)四季的蒸腾速率均在14∶00达到日变化的最大值;(4)日均净光合速率在夏季最强,冬季最弱,春、秋两季的差距不大。综上可知,深山含笑为喜光的强阳性植物,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应栽植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山含笑 光响应 日变化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下载PDF
植物叶片高温耐受能力及调节策略研究进展
9
作者 童宝洁 淡冬莹 李佳蔚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叶片面临日益严重的热胁迫,其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受到广泛影响。叶片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植物生理过程。因此,研究植物叶片的高温耐受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叶片热耐受性参数的...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叶片面临日益严重的热胁迫,其生长、发育和生产力受到广泛影响。叶片温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植物生理过程。因此,研究植物叶片的高温耐受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叶片热耐受性参数的常用确定方法为切入点,包括初始荧光(F0)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等关键参数的测定,以及植物受到热胁迫时,最小叶绿素a荧光急剧上升的温度(T_(crit))和Fv/Fm下降到其最大值50%时的温度(T50)等反映叶片耐热能力的指标的确定。通过分析前人关于不同物种间叶片热耐受性的研究结果,发现热耐受物种具有较高的T_(crit)和较低的叶片热敏感性(ΔT),能够在较高温度下保持光系统Ⅱ(PSⅡ)的功能。探讨了叶片形态结构、水分散失、气孔调节等温度调节策略在叶片高温耐受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叶片热耐受性参数和温度调节策略,揭示植物叶片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机制,为理解植物叶片高温耐受机理提供结构和生理基础层面的参考,并为未来深入研究植物耐热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温度 形态结构 气孔调节 耐热性 热安全边界
下载PDF
不同土壤养分对雌雄青杨性内竞争关系的影响
10
作者 杨丽梅 王立帆 +1 位作者 彭杭欣 郭庆学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雌雄青杨(Populus cathayana)性内竞争关系变化及其对植株生理的影响,以揭示性别差异在资源竞争中的生理响应.假设在低养分条件下雄性青杨更具竞争优势,雌性青杨在高养分条件下表现更优.实验采用来自...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雌雄青杨(Populus cathayana)性内竞争关系变化及其对植株生理的影响,以揭示性别差异在资源竞争中的生理响应.假设在低养分条件下雄性青杨更具竞争优势,雌性青杨在高养分条件下表现更优.实验采用来自河北和辽宁的两种不同养分含量的土壤,分别设置高养分和低养分处理组.通过测定光合参数等指标,分析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雌雄青杨的竞争表现及生理响应差异.研究发现,低养分条件下雄性青杨的茎生物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雌性,表明其在资源匮乏时通过提高光合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土壤养分较低时雌性与雄性性内竞争强度相似,而养分升高显著加剧了雌性青杨受同性邻居的竞争作用,且雌性的性内竞争强度显著高于雄性.低养分条件下雄性青杨的根部和叶片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雌性,其在资源匮乏时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氮素以维持生长.这些结果为理解雌雄异株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态适应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植物 磷组分 性别二态性 竞争强度
下载PDF
萘乙酸(NAA)对模拟干旱胁迫下上饶白玉豆种子萌发及其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徐芬芬 周油涌 徐兵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0-56,共7页
以上饶白玉豆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1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mg/L、5 mg/L、10 mg/L、15 mg/L、20 mg/L、25 mg/L)的萘乙酸(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对模拟干旱胁迫下上饶白玉豆种... 以上饶白玉豆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1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mg/L、5 mg/L、10 mg/L、15 mg/L、20 mg/L、25 mg/L)的萘乙酸(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对模拟干旱胁迫下上饶白玉豆种子萌发及其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干旱胁迫极显著抑制了上饶白玉豆种子的萌发(p<0.01),5 mg/L~20 mg/L的NAA可极显著提高模拟干旱胁迫下上饶白玉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p<0.01)。随着NAA浓度的增加,上饶白玉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NAA浓度达到10 mg/L时,上饶白玉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高值;模拟干旱胁迫极显著抑制了上饶白玉豆幼苗的根系生长(p<0.01),10 mg/L~20 mg/L的NAA可显著提高模拟干旱胁迫下上饶白玉豆幼苗的根长、侧根数、根毛长度、根毛直径和根毛密度(p<0.05)。与其他NAA浓度相比,15 mg/L的NAA可极显著促进上饶白玉豆幼苗的根系生长(p<0.01);模拟干旱胁迫可极显著降低上饶白玉豆幼苗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提高其脯氨酸(proline,Pro)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加剧了其细胞膜质过氧化的程度。10 mg/L~20 mg/L的NAA可显著提高上饶白玉豆幼苗根系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和Pro含量、显著降低其MDA含量,减轻了模拟干旱胁迫对上饶白玉豆幼苗根系的伤害,其中,15 mg/L NAA的缓解效果最佳。因此,10 mg/L NAA有利于干旱胁迫下白玉豆的种子萌发,而15 mg/L NAA有利于干旱胁迫下白玉豆幼苗的根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模拟干旱 NAA 上饶白玉豆 种子萌发 幼苗 根系生长
下载PDF
4种夏栎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恒 张志刚 +3 位作者 杨建军 李斌 王兴胜 张晓红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3,共8页
为探究低温胁迫下夏栎(Quercus robur)生理指标的响应及抗寒性,以普通夏栎、速生夏栎、裂叶夏栎和垂枝夏栎为实验材料,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并利用拟合Logistic方程... 为探究低温胁迫下夏栎(Quercus robur)生理指标的响应及抗寒性,以普通夏栎、速生夏栎、裂叶夏栎和垂枝夏栎为实验材料,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并利用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合隶属函数法对4种夏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种夏栎细胞膜通透性均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下降;4种夏栎半致死温度为-41.9~-38.2℃,其中普通夏栎半致死温度最低,速生夏栎半致死温度最高;4种夏栎抗寒性强弱为普通夏栎>垂枝夏栎>裂叶夏栎>速生夏栎.综上可知,普通夏栎抗寒性最强,在不同地区推广和繁育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栎 抗寒性 隶属函数法 生理指标 半致死温度
下载PDF
大狼毒根浸提液对3种优良牧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琼梅 杨欣 +6 位作者 马祖艳 初晓辉 罗钦 刘洋 谢勇 刘佳 单贵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筛选适宜用于滇西北大狼毒型退化草地补播治理的优良草种,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西南野古草3种适应高寒气候条件的牧草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根浸提液对3种优良牧草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供... 为筛选适宜用于滇西北大狼毒型退化草地补播治理的优良草种,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西南野古草3种适应高寒气候条件的牧草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穴盘培养法,开展大狼毒根浸提液对3种优良牧草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3种供试牧草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方面均会受到大狼毒根浸提液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其对3种牧草的种子萌发及幼苗光合能力抑制作用表现为西南野古草>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对幼苗生长抑制作用表现为西南野古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综合而言,白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较耐化感,适合用于滇西北高寒地区大狼毒型退化草地的补播治理。生产中建议将两者搭配使用,以实现更好的补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狼毒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光合特性 化感效应
下载PDF
套袋遮光对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钰 闫松涛 +3 位作者 付鸿博 王鹏飞 杜俊杰 穆霄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考察不同光照强度及时间对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后期深入探讨光照影响果实品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欧李品种‘农大6号’和‘农大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遮光率(30%、55%和100%)的果袋分别... 【目的】考察不同光照强度及时间对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后期深入探讨光照影响果实品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欧李品种‘农大6号’和‘农大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遮光率(30%、55%和100%)的果袋分别在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进行套袋处理,测定其果实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结果】(1)两品种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果实膨大期处理低于果实转色期处理,且均随果袋遮光率升高而逐渐降低。(2)‘农大6号’可滴定酸含量在套袋处理下均明显降低,且果袋遮光率越高、套袋时间越长,降酸效果越明显,而‘农大7号’可滴定酸含量受影响较小。(3)套袋‘农大6号’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并随果袋遮光率的增加先升后降,且膨大期处理高于转色期处理。套袋‘农大7号’类黄酮含量仅在果袋遮光率30%时显著高于对照,且膨大期处理显著低于转色期处理。【结论】套袋能有效改善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农大6号’以膨大期套袋为宜,‘农大7号’则以转色期套袋效果更好,且均以55%遮光率果袋对两品种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套袋 糖、酸含量 类黄酮含量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娟红 米娟娟 +5 位作者 李治刚 包晗 黄婷 秦垦 杨涓 郑国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为枸杞制干工艺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制干差异较大的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果实加工性状、果皮及...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为枸杞制干工艺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制干差异较大的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果实加工性状、果皮及角质层结构、果皮蜡质微形态和不同预处理枸杞果实制干时间进行探究,明确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结果】1)不同品种(系)枸杞果实纵径、百粒质量、单果体积存在显著差异,‘16-23-7-8’横径、纵径、百粒质量、单果体积均最高,‘宁杞1号’最低。2)随着果实发育,果皮和角质层厚度逐渐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宁杞5号’果皮厚度最大,达768.273μm;‘宁杞1号’果皮厚度最小,为445.100μm。‘14-402’角质层最厚,达9.420μm;‘16-23-7-8’最低,为7.528μm。3)成熟期枸杞果实表皮被束状蜡质层覆盖,蜡质晶体呈无规则片状,片状蜡质层较厚,排列较紧密。4)不同品种(系)枸杞果实制干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易到难依次为‘宁杞1号’、‘Z44’、‘16-23-7-8’、‘14-402’、‘宁杞5号’。与对照相比,碱处理后,平均制干时间缩短4.10 h;氯仿处理后,平均制干时间缩短16.94 h。【结论】枸杞果皮结构通过影响水分运输进而影响枸杞果实制干过程;预处理可破坏枸杞表皮蜡质层缩短制干时间。本研究5个枸杞品种(系)中,‘宁杞5号’不易制干,‘宁杞1号’最易制干,在枸杞制干时,应用的预处理方式必须考虑品种间存在的组织和形态解剖学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果实性状 果皮结构 角质层 表皮蜡质 预处理 制干时间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皮蜡质积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米娟娟 赵娟红 +5 位作者 李治刚 包晗 黄婷 秦垦 杨涓 郑国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4,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秋果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应用GC-MS技术对果皮蜡质含量、组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利用JL-18空气温、湿、光照记录仪监测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果皮蜡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2个枸杞品种在3个采摘期的青果期、转色期和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显著高于青果期和转色期,而青果期和转色期果实蜡质含量差异不显著。2)‘宁杞1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八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β-香树精,‘宁杞5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七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2-己基-1-癸醇。3)老眼枝时期,‘宁杞1号’和‘宁杞5号’果皮蜡质含量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P<0.05)和-0.838(P<0.01)。‘宁杞1号’酯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P<0.05),‘宁杞5号’酸类和酯类与日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P<0.05)和0.739(P<0.05)。‘宁杞1号’和‘宁杞5号’酮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P<0.01)和-0.649(P<0.05);烷烃类与日均湿度和夜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P<0.01)和0.637(P<0.05);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0(P<0.01)。七寸枝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9(P<0.05);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P<0.05);酸类与日均湿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P<0.05)。‘宁杞5号’蜡质含量与夜均湿度和光照强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P<0.01)和0.748(P<0.01);酮类和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49(P<0.05)。秋果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和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67(P<0.05)。【结论】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对宁夏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产生不同影响,温度与碘代烷烃类、酮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湿度与酯类、酸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光照强度与酯类、醇类积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不同采摘时期 蜡质积累 蜡质组分 气象因子
下载PDF
西南地区野生岩柿的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凌霄 何真敏 +2 位作者 罗志锋 欧朝蓉 孙永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共10页
以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岩柿幼苗(Diospyros dumetorum W.W.Smith)为试验材料,探讨岩柿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规律,以期为岩柿资源保护、西南地区乡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分别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露点水势仪对光合生理... 以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岩柿幼苗(Diospyros dumetorum W.W.Smith)为试验材料,探讨岩柿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规律,以期为岩柿资源保护、西南地区乡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分别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露点水势仪对光合生理指标和叶水势日变化进行测定,苗期岩柿叶片光饱和点为856.7919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0.4177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9469μmol·m^(-2)·s^(-1);其净光合速率主要与大气温度(T_(a))、气孔限制值(L_(s))、叶肉瞬时羧化效率(M_(CE))、蒸腾速率(E)、水分利用效率(W_(UE))、气孔导度(G_(s))影响因子呈正相关,叶片水势与大气温度(T_(a))、大气湿度(R_(H))与光合有效辐射(P_(AR))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苗期岩柿光适应范围较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偏低,在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光辐射强的环境下岩柿幼苗吸水能力减弱,使得其幼苗在光辐射强、植被覆盖率低的西南地区较为少见,因此,岩柿更适宜在适度遮荫的林下空间生长,在西南地区进行乡土植物岩柿的培育及经营管理时应进行合理植物配置、建立多层次林分结构,为岩柿幼苗提供一定遮光、降温、增湿的作用,将有助于其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柿 光合作用 叶水势 生理生态
下载PDF
3个沙棘品种叶片形态与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子易 岳丽华 +3 位作者 刘春海 蔺鑫 陈海鹏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215-222,共8页
为揭示“北欧1号”“宇璐”“深秋红”3个沙棘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沙棘品种成熟叶片形态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叶片形态特征及其光合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宇璐”叶面积最大,“深秋红”叶面... 为揭示“北欧1号”“宇璐”“深秋红”3个沙棘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探究不同沙棘品种成熟叶片形态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叶片形态特征及其光合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宇璐”叶面积最大,“深秋红”叶面积最小,但3个品种叶片形态及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2)“北欧1号”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显著大于其他2个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显著小于其他2个品种;(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为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北欧1号”“深秋红”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是受气孔导度的影响,而“宇璐”净光合速率降低则是非气孔限制导致。综上说明“北欧1号”通过消耗更多水分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深秋红”通过更高的水分利用率,维持光合生产能力,但“宇璐”与“深秋红”光合速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光合能力相近,说明“宇璐”通过较大的叶面积来保障其光合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叶形态特征 光合特性 日变化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叶片氮和磷重吸收率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及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鹏宇 李佳璞 +2 位作者 何奕成 田大栓 纪宝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叶片氮和磷重吸收率对氮磷添加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和机理,明确高寒草甸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多样性。【方法】以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发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为研究对象,基于氮和磷添加两因子交互试验... 【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植物叶片氮和磷重吸收率对氮磷添加及交互作用的响应和机理,明确高寒草甸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多样性。【方法】以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发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为研究对象,基于氮和磷添加两因子交互试验,研究高寒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率对养分添加的响应。【结果】(1)禾本科叶片氮重吸收率随氮添加而增加,但杂类草叶片不受影响;此外,4种植物叶片磷重吸收率均不受氮添加的影响。(2)磷添加对所有植物叶片氮重吸收率和两种杂类草叶片磷重吸收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禾本科叶片的磷重吸收率。(3)氮和磷共同添加降低了垂穗披碱草、灰苞蒿和鹅绒委陵菜叶片氮重吸收率,但提高了发草叶片的氮重吸收率。此外,氮和磷同时添加对4种植物叶片磷重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养分富集下高寒植物3种不同的养分重吸收策略,即对外源获取的养分全部重吸收(绿叶养分增加但凋落叶不增加)、部分重吸收(绿叶和凋落叶同时增加,但凋落叶增加较慢)和不进行重吸收(绿叶和凋落叶均增加,但凋落叶的幅度大于或等于绿叶;或绿叶和凋落叶不响应)。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高寒植物养分内循环策略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养分添加 氮重吸收率 磷重吸收率
下载PDF
杉木凋落物对魔芋的生长及其生理生化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临渊 曹受金 +6 位作者 颜惠芳 彭翠英 廖德志 梁军生 杨鹏华 龚雄夫 王旭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研究了杉木凋落物对魔芋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杉木林下魔芋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盆栽魔芋施加0、25、50、100、200 g·L^(-1)等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测定其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等形态性状、叶、根... 本文研究了杉木凋落物对魔芋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杉木林下魔芋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盆栽魔芋施加0、25、50、100、200 g·L^(-1)等不同浓度的杉木凋落物浸提液,测定其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等形态性状、叶、根及块茎鲜(干)质量、块茎葡甘聚糖含量以及叶片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魔芋地上生长部分而言,当浸提液浓度高于25 g·L^(-1)时,各项指标值随浓度升高而减小;对魔芋地下部分而言,当浓度高于50 g·L^(-1)时,各项指标值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减小。(2)魔芋块茎葡甘聚糖含量在浸提液浓度低于50 g·L^(-1)时随浓度升高而增大,浓度高于50 g·L^(-1)时随浓度升高而减小。(3)随着浸提液浓度越高POD酶活性越高,但其达到峰值后减小的时间越早,SOD酶活性下降越早,MDA含量积累越快。(4)当浓度不超过100 g·L^(-1)时,魔芋在低光强下的光照需求增强,对弱光和二氧化碳的利用能力增强,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降低;当浓度超过25g·L^(-1)时,魔芋的水分利用效率会降低。因此,杉木凋落物浸提液对魔芋生长及生理生化方面影响显著,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杉木 凋落物 生长 光合特性 葡甘聚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