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源-库-流的响应及机制
1
作者 李涛涛 刘溢健 +4 位作者 叶佳丽 王仕稳 殷俐娜 邓西平 山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338,共13页
[目的]作物在生长过程,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时常经受干旱和复水(降雨或灌溉)过程。干旱胁迫下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降低;同时,经过干旱胁迫后作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所提高;而干旱胁迫后复水,为了弥补作物干旱期间的损失,作... [目的]作物在生长过程,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时常经受干旱和复水(降雨或灌溉)过程。干旱胁迫下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降低;同时,经过干旱胁迫后作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所提高;而干旱胁迫后复水,为了弥补作物干旱期间的损失,作物往往表现出补偿性生长,在产量上产生补偿甚至超补偿效应。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是作物对干旱胁迫的积极响应与复水后补偿性生长的共同结果,在旱区作物生产中合理利用旱后复水补偿效应可以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源库”关系被广泛用来解释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调控源库关系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旱后复水补偿效应的产生与作物“源—库—流”响应关系密切。[结果]基于当前的研究进展,从“源库”关系总结作物旱后复水补偿作用产生的机制。在干旱胁迫过程中,源端表现为气孔关闭、光合降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增加,而库端表现为库活性增加。复水后补偿效应产生过程中,在源端气孔打开、光合恢复、短时间内甚至高于干旱胁迫前,同时源端(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强,促进作物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能力提高;在库端(籽粒)库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同化物卸载和累积速度加快;同时流中同化物转运维持较高水平。在补偿效应产生的源—库响应中同化物的转运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蔗糖转化酶(INV)、细胞壁转化酶(CW-INV)和聚糖代谢酶(1-FEH w3)活性在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的源库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从源库关系角度对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为理解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产生的机制及旱区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后复水补偿效应 源库关系 干旱 复水
下载PDF
光照条件变化对蓝隐藻色素蛋白复合物表达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静 张昆 +2 位作者 王宇涵 李琴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前期研究发现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藻蓝蛋白PC645存在未报道过的β亚基,但其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及表达情况不明。实验比较了6组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的蓝隐藻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色素组成变化及PC645亚基的表达差异。发现光照增加对叶... 前期研究发现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藻蓝蛋白PC645存在未报道过的β亚基,但其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及表达情况不明。实验比较了6组不同光照条件下培养的蓝隐藻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色素组成变化及PC645亚基的表达差异。发现光照增加对叶绿素a/c-蛋白复合物影响不明显,但有利于PC645的积累;且影响PC645中两种β亚基的相对表达量,而对α亚基含量影响很小。1级12 h和24 h时β_(2)亚基相对含量最高,较低或过高强度的光照都不利于β_(2)的表达。说明PC645在蓝隐藻光适应机制中可能担负调节作用,β_(2)亚基的存在不仅影响隐藻藻胆蛋白的聚合形式,也与藻细胞的光能传递功能可调性相关。实验结果将为分析新亚基的功能,阐明隐藻特异的光合系统结构与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光照条件 Chl a/c-蛋白复合物 PC645 亚基
下载PDF
陆生蓝藻地木耳中海藻糖提取工艺研究
3
作者 徐曼 龚军 吴超广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该研究从三氯乙酸浓度、三氯乙酸用量、提取温度及时间4个方面初步探讨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条件,通过考察三氯乙酸浓度、用量、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 该研究从三氯乙酸浓度、三氯乙酸用量、提取温度及时间4个方面初步探讨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从地木耳中提取海藻糖的工艺条件,通过考察三氯乙酸浓度、用量、提取温度和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0.3 M三氯乙酸浓度,用量5 mL,提取温度80℃,时间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木耳 海藻糖 三氯乙酸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硼诱导下番茄红素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缪迪季 徐龙水 徐卫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6,共16页
微量元素硼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糖的转化等多种生物代谢.糖和番茄红素是番茄果实的重要品质,但目前对于硼诱导下糖和番茄红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尚少.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硼水平(0、1、2、4和8 mg/L硼砂)对‘凯丰’和‘红... 微量元素硼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糖的转化等多种生物代谢.糖和番茄红素是番茄果实的重要品质,但目前对于硼诱导下糖和番茄红素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尚少.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供硼水平(0、1、2、4和8 mg/L硼砂)对‘凯丰’和‘红丽’两种番茄营养和风味品质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初步探究硼诱导的转录代谢信息,以及糖代谢关键基因和番茄红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随着供硼水平的增加,两个品种番茄的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7.3%~67.2%和22.2%~86.2%.转录组分析发现,硼处理下两个番茄品种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中,部分差异基因还富集在番茄红素合成代谢通路和糖分合成代谢通路上.随着供硼水平的增加,在绿熟期番茄的糖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整体上调,番茄红素合成关键基因PSY、PDS、ZDS、CrtISO表达量在绿熟期上调,Z-ISO基因表达量在成熟期上调.可溶性总糖与BA、NI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番茄红素含量与PSY、CrtISO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糖代谢 基因表达 转录组
原文传递
中药库拉索芦荟化学成分的液质定性分析
5
作者 张静 郝北泉 +5 位作者 李寅庆 皮国沛 徐风 刘广学 尚明英 蔡少青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6,共14页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 为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Aloe barbadensis)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HPLC-DAD-ESI-IT-TOF-MS n技术,结合对照品对比和文献检索,对其进行系统的定性分析。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质谱使用ESI离子源,采用负离子模式分析液质数据。结果表明:(1)首次阐明中药库拉索芦荟中蒽醌类(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蒽酮类(芦荟素A、芦荟糖苷A)、色酮类(芦荟新苷D、7-O-甲基芦荟新苷A、altechromone A、芦荟苦素、芦荟新苷G、芦荟新苷C)、α-吡喃酮类(芦荟宁A、芦荟宁B)四类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的裂解途径。蒽醌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失去CO_(2)和CO为主,蒽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失去CO为主,色酮类化合物的裂解途径以己糖苷的裂解和酯基的水解为主,α-吡喃酮类的裂解途径主要包括己糖苷的裂解、CO_(2)和H_(2)O的丢失等。(2)共检测到168种化学成分,参考相关文献、数据库和对照品数据共鉴定/指认了其中的78种化学成分,包括3种蒽醌类成分、29种蒽酮类成分、35种色酮类成分、7种α-吡喃酮类成分、4种其他类成分;78种化学成分中有23种为新发现的库拉索芦荟叶的化学成分,其中aloinoside D、isoeleutherin、ethylidene-aloenin等14种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或清除自由基等药理活性。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药库拉索芦荟的化学成分信息,为芦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HPLC-DAD-ESI-IT-TOF-MS^(n) 蒽醌 蒽酮 色酮 化学成分 裂解途径
下载PDF
甜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6
作者 阳丙媛 何瑞杰 +2 位作者 王亚凤 颜小捷 黄永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1,共8页
为探究甜茶(Rubus suavissimus)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该文利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其干燥叶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确定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 为探究甜茶(Rubus suavissimus)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该文利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其干燥叶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确定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试。结果表明:(1)从甜茶的干燥叶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甜茶苷(1)、山奈酚-3-O-洋槐糖苷(2)、没食子酸(3)、二聚松柏醇(4)、5-甲氧基二聚松柏醇(5)、云实酸(6)、斯替维单糖苷(7)、斯替维醇(8)、16α,17-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9)、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0),其中化合物2、4、5、9均为首次从甜茶中分离得到。(2)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3、5、6、10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甜茶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为降血糖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茶 α -葡萄糖苷酶 悬钩子属 蔷薇科 糖尿病
下载PDF
刺五加新品种‘紫加1号’多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7
作者 周锦燕 张芸 +3 位作者 刘良燕 张慧 阮流洋 曾千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72,共11页
‘紫加1号’为该课题组选育的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新品种,嫩茎叶灰紫色且味甘。为分离纯化‘紫加1号’嫩茎叶多糖,并测定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大小、评价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以‘紫加1号’嫩茎叶为材料,采用水... ‘紫加1号’为该课题组选育的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新品种,嫩茎叶灰紫色且味甘。为分离纯化‘紫加1号’嫩茎叶多糖,并测定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大小、评价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以‘紫加1号’嫩茎叶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经大孔树脂吸附法除杂脱色得到粗多糖(A.polysaccharides,ASPS);通过DEAE-Cellulose 52离子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多糖组分;采用离子色谱和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色谱,测定各均一组分的单糖组成和分子量;通过测定均一组分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能力,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强弱。结果表明:ASPS经分离纯化得到4种多糖组分,即酸性多糖ASPA-1-1、ASPA-2-1、ASPA-3-1和中性多糖ASPN-1,其分子量依次为8.10、26.15、0.91、0.89 kDa,主要是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核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杂多糖。ASPA-1-1、ASPA-2-1、ASPA-3-1、ASPN-1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中ASPA-2-1清除·OH、DPPH的能力高于ASPA-1-1、ASPA-3-1、ASPN-1,而ASPA-3-1清除O_(2)^(-·)的能力最强。综上认为,从‘紫加1号’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结果为‘紫加1号’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深度研究和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加1号 嫩茎叶 多糖 分离纯化 单糖组成 分子量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水松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8
作者 徐坚旺 唐健民 +3 位作者 邹蓉 韦霄 蒋运生 韦记青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4,共8页
为探究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叶和枝的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本研究提取并分析水松叶和枝的基本营养物质、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并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除蛋白质含量为水松枝比叶高外,干物质、灰分、... 为探究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叶和枝的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本研究提取并分析水松叶和枝的基本营养物质、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并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除蛋白质含量为水松枝比叶高外,干物质、灰分、粗纤维、总黄酮、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均为叶中含量较高。(2)叶和枝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必需氨基酸。枝的异亮氨酸和亮氨酸含量高于叶。(3)叶的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atio Coefficient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RC)比枝高,为64.952,表明叶中氨基酸营养价值较枝高。(4)常量元素中的K、Ca、N含量在水松叶和枝中较高,其中Ca的含量在叶和枝中均最高,并且叶的Ca含量高于枝,为7980.00 mg/kg。(5)微量元素中的Al、Fe含量在水松叶和枝中较高,叶中Al、Zn含量均高于枝的含量,分别为19.700和1.180 mg/kg;枝中Fe含量高于叶含量,为26.700 mg/kg。本研究分析了水松叶和枝中营养成分的特点,为水松作为木本饲料和水松衍生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营养成分 氨基酸 矿质元素 枝和叶
下载PDF
水翁叶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9
作者 黄丽华 梁敏钰 +6 位作者 侯婷华 陈维洁 陈芊霖 陈晓莹 凌海燕 张小凤 陈刚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提取水翁叶黄酮,并测定分析水翁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翁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45 g/mL,浸提时间40 min,得出水翁叶黄酮的提取率为5.24%.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提取水翁叶黄酮,并测定分析水翁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翁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45 g/mL,浸提时间40 min,得出水翁叶黄酮的提取率为5.24%.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水翁叶黄酮提取液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总还原能力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力与维生素C(缩写Vc)相当.对亚硝酸根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相比Vc稍微弱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翁叶 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马醉木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10
作者 李慧娟 全伟 +2 位作者 罗娥娥 秦徐杰 华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2,共6页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采用Ellman法首次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马醉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二萜化合物,分别是pierisformoside F(1)、3-epi-grayanotoxinⅩⅧ(2)、3-epi-grayanotoxin B(3)、asebotoxin-X(4)、pierisformosin B(5)、asebotoxinⅢ(6)、rhodojaponinⅢ(7)和pierisformosin C(8)。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表现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综上表明,马醉木中含有丰富的二萜成分和活性成分。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马醉木的化学成分多样性,为其后续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寻求更多的活性成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马醉木 二萜 pierisformoside F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蓝隐藻PC645两种β亚基的分离及空间结构差异性
11
作者 张昆 王静 +2 位作者 王宇涵 李琴 陈敏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为了确认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T13)藻蓝蛋白PC645中新发现的β亚基的空间结构差异性,以纯化的C.placoidea PC645为材料,经6 mol/L尿素变性后,摸索了两次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大规模分离得到了β_(1)亚基... 为了确认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T13)藻蓝蛋白PC645中新发现的β亚基的空间结构差异性,以纯化的C.placoidea PC645为材料,经6 mol/L尿素变性后,摸索了两次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大规模分离得到了β_(1)亚基和两种β_(2)亚基洗脱样品。吸收光谱表明所得的这三种β亚基洗脱组分均保持着活性状态。圆二色谱(CD)显示,β_(1)亚基与两种β_(2)亚基的可见光区CD谱相近,但远紫外区和近紫外区光谱存在不同,这说明两种β亚基具有相同的色基组成,但其蛋白质的二、三级空间结构存在差异,其中β_(1)亚基中α-螺旋的比例高于β_(2)。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确定了新的β亚基的存在,也为重新认识特异的隐藻藻胆蛋白的亚基组成和组装方式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 PC645 Β亚基 圆二色谱 空间结构差异
下载PDF
鱼腥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
12
作者 张丽 孙建鹏 巴其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其结...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5,6-环氧-3-羟基-β-紫罗兰酮(2)、黑麦草内酯(3)、pubinernoid A(4)、槲皮苷(5)、槲皮素(6)、阿福豆苷(7)、4-甲氧基苯-1,2-二醇(8)、4-羟基苯甲醛(9)、苯甲酸(10)。化合物1~4为首次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的降碳倍半萜。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40 mg/mL浓度下,化合物5~7对禾谷镰刀菌、褐枝孢菌、番茄灰霉病菌、瓜类球腔菌和棉花枯萎病菌抑菌率介于38%~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分离鉴定 降碳倍半萜 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下载PDF
三个玫瑰品种花色物质的代谢组学分析
13
作者 魏丽琴 种培芳 +2 位作者 包新光 何海玲 李清清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0,共10页
玫瑰(Rosa rugos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其花色比较单一,限制了玫瑰的开发利用及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为了探究‘苦水玫瑰’‘墨红玫瑰’和‘保加利亚白玫瑰’3个不同品种玫瑰的呈色物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 玫瑰(Rosa rugos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其花色比较单一,限制了玫瑰的开发利用及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为了探究‘苦水玫瑰’‘墨红玫瑰’和‘保加利亚白玫瑰’3个不同品种玫瑰的呈色物质,该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检测花瓣类黄酮的种类和含量,通过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出关键代谢物,并分析与花色表型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3个不同色系玫瑰花瓣中共检测到58种代谢物,其中花青素只有一种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约占30.45%。(2)K-means聚类分析表明,共有12种关键代谢物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中,其中乔松素和杨梅黄酮是决定‘苦水玫瑰’和‘墨红玫瑰’花色呈红色的主要物质,圣草酚、木犀草素和山萘酚是决定‘保加利亚白玫瑰’花色呈白色的主要物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具有特定颜色玫瑰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玫瑰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品种 花色物质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相关性
下载PDF
玉米转录因子ZmNAC59调控植物抗盐性
14
作者 张宇涵 李星霖 +2 位作者 刘丽君 傅竞也 王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5,共15页
【目的】NAC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研究较多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常会面临各种逆境胁迫,盐害被认为是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因此鉴... 【目的】NAC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研究较多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常会面临各种逆境胁迫,盐害被认为是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因此鉴定玉米抗盐基因,解析其抗盐机制对培育玉米抗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克隆了玉米转录因子ZmNAC59,并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NaCl和MeJ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并用稳定转基因体系将该基因异源表达拟南芥观察表型,同时还用病毒诱导沉默技术将该基因在玉米中沉默后进行盐处理表型观察,并进行酶活性检测。【结果】ZmNAC59能够被NaCl和MeJA诱导上调。病毒诱导沉默ZmNAC59后进行盐胁迫,沉默株系对盐胁迫更敏感,ROS积累更多;而ZmNAC59过表达拟南芥后,过表达株系在盐胁迫处理下存活率更高,活性氧积累更少,Na^(+)/K^(+)比率低,表明ZmNAC59作为盐胁迫中的正调控因子可以通过调节离子流动提高植物抗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拟南芥过表达株系中Na^(+)、K^(+)转运相关的基因显著上调;在玉米原生质体中瞬时过表达ZmNAC59后进行盐处理发现ZmSOS1、ZmNHX1和ZmNHX7的表达显著上调,Dual-LUC实验表明ZmSOS1是Zm-NAC59的靶基因。【结论】研究表明ZmNAC59通过激活ZmSOS1启动子的活性调控其表达而促进盐胁迫下的离子转运,从而提高植物抗盐性,为玉米抗逆基因资源的筛选和品种培育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录因子 盐胁迫 离子转运
下载PDF
叶绿体类囊体腔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侯瑾蓉 董洁 +3 位作者 贾蒲连 姚强 付爱根 王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2,共9页
【目的】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进行的重要场所。类囊体腔是由类囊体膜包围形成的一个狭小空间。在类囊体腔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蛋白家族,包括高叶绿素荧光(high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HCF)蛋白、亲免蛋白、放氧复合物(oxygen... 【目的】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进行的重要场所。类囊体腔是由类囊体膜包围形成的一个狭小空间。在类囊体腔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蛋白家族,包括高叶绿素荧光(high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HCF)蛋白、亲免蛋白、放氧复合物(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蛋白、PsbP类蛋白等,它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核酸代谢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评论】文章分类综述了参与光合作用调控的类囊体腔蛋白在光系统组装、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高光逆境响应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望】文章可为未来研究类囊体腔蛋白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类囊体腔蛋白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两种罗布麻叶片类黄酮和酚酸成分分析
16
作者 张庆 李国旗 +1 位作者 车金凤 赵长海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类黄酮和酚酸物质是罗布麻中主要的活性物质,鉴定不同罗布麻品种中类黄酮和酚酸代谢物成分并比较代谢物含量差异,为有效利用罗布麻属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罗布麻和大麻状罗布麻叶片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 目的:类黄酮和酚酸物质是罗布麻中主要的活性物质,鉴定不同罗布麻品种中类黄酮和酚酸代谢物成分并比较代谢物含量差异,为有效利用罗布麻属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罗布麻和大麻状罗布麻叶片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次级代谢物成分并进行分析。结果:2种罗布麻中共检测出275种类黄酮和194种酚酸物质;PCA分析表明2种罗布麻的代谢物种类相似,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结合OPLS-DA筛选出124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有80种类黄酮和44种酚酸;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条代谢通路被显著富集,主要体现在苯丙烷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以及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途径。结论:2种罗布麻药用成分种类相似,可为大麻状罗布麻作为药用植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大麻状罗布麻 代谢组学 类黄酮 酚酸
下载PDF
植物维生素B_(1)生物合成及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孙亚丽 唐家琪 +3 位作者 毛馨晨 王子瑞 张超 于恒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9,14,共6页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 维生素B_(1)是所有生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为多个酶的辅因子,参与重要的细胞代谢途径。人体缺乏维生素B_(1)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及神经失调性疾病的风险。与植物和微生物不同,人类和其他动物不能从头合成维生素B_(1),必须从饮食中获取。因此,研究植物中维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中的维生素B_(1)含量进行生物强化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B_(1)合成途径中有许多酶的参与,如嘧啶合成酶(THIC)、噻唑合成酶(THI1)、硫胺素磷酸合成酶(TH1)、硫胺素单磷酸酶(TH2)和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等。结合相关研究,对维生素B_(1)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进行总结,并介绍了通过代谢工程实现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植物中维生素B_(1)含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1) 硫胺素 生物合成 生物强化 植物
下载PDF
昆明市常见绿化树种叶片多酚和叶绿素特征差异研究
18
作者 何真敏 彭凌霄 +4 位作者 孙泽 李金仙 张春华 孙永玉 戚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20-124,共5页
以昆明市10种常见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测量计测定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含量,比较不同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分析叶龄、叶位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以昆明市10种常见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测量计测定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含量,比较不同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分析叶龄、叶位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多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叶绿素含量及植物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叶位不显著相关(P>0.05),与叶龄呈显著相关(P<0.05)。证明造成树种间叶绿素、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并非来自叶位的不同,而是与树种叶龄有明显相关,同时树种间叶绿素、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也与树种间的差异相关,这可为昆明地区阔叶林选种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 叶绿素 植物多酚类物质 昆明地区
下载PDF
凝脂莲香精成分分析及最优提取方式研究
19
作者 陶厚璜 周泓彬 郭明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提取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凝脂莲Sedum clavatum的香精成分,并分析不同部位香精组分差异性,提高凝脂莲香精提取的产量。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法提取植株、叶片以及茎秆部位的香精,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凝脂莲植株、叶片与茎秆香精... 提取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凝脂莲Sedum clavatum的香精成分,并分析不同部位香精组分差异性,提高凝脂莲香精提取的产量。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法提取植株、叶片以及茎秆部位的香精,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凝脂莲植株、叶片与茎秆香精的成分,通过单因素实验探求香精提取的最佳条件,正交实验筛选最优条件组合。研究发现茎秆部位提取率大约为叶片部位提取率的4倍,茎秆香精与植株香精成分重复物质为2种,占植株香精成分的16.91%。实验结果表明,在固液比1∶8、浸泡时间60 min、微波功率400W、提取时间3h的条件下,提取率最高,最高提取率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脂莲 微波辅助水蒸气法 香精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单因素实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扁桃果皮熊果酸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20
作者 黄雪玲 李进 张俊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文章研究扁桃果皮熊果酸对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0 mg/kg)、熊果酸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其中对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对其... 文章研究扁桃果皮熊果酸对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0 mg/kg)、熊果酸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其中对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对其余组小鼠给予10 mL/kg扁桃果皮熊果酸连续灌胃30天。从第16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每天给药结束4 h后用30%乙醇(10 mL/kg)进行灌胃,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肝脏指数、扁桃果皮熊果酸对小鼠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at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和小鼠肝组织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的影响,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进行肝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结果表明,扁桃果皮熊果酸可以有效降低小鼠肝脏指数,小鼠血清ALT、AST活力及MDA含量,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也可以使小鼠肝组织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力及GSH含量升高,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扁桃果皮熊果酸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 熊果酸 肝损伤 肝保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