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调控在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成 黄藩 +3 位作者 王高熙 黄颖博 葛诗蓓 罗凡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也是多种功能品质成分代谢的能量和信号源。光调控技术已经应用到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的生产实践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文章综述了光照在茶树生长发育、品质成分代谢和茶叶加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也是多种功能品质成分代谢的能量和信号源。光调控技术已经应用到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的生产实践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文章综述了光照在茶树生长发育、品质成分代谢和茶叶加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光调控技术在我国茶树栽培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光照萎凋加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调控 茶树栽培 茶叶加工 光照萎凋 品质化学
下载PDF
UV-B辐射对南极冰藻中抗辐射物质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7
2
作者 缪锦来 李光友 +4 位作者 侯旭光 张沂萍 姜英辉 王波 张波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2-96,共5页
在人工UV B辐照下培养 5种南极冰藻 ,其中包括三种硅藻 :H1硅藻 (diatomH1) ,H2硅藻 (diatomH2 ) ,H 3硅藻 (diatomH3) ;两种绿藻 :L1绿藻 (Pyramimonassp .) ,L4绿藻 (Chlorophyceae)。研究了UV B辐射对南极冰藻中抗辐射物质的诱导作... 在人工UV B辐照下培养 5种南极冰藻 ,其中包括三种硅藻 :H1硅藻 (diatomH1) ,H2硅藻 (diatomH2 ) ,H 3硅藻 (diatomH3) ;两种绿藻 :L1绿藻 (Pyramimonassp .) ,L4绿藻 (Chlorophyceae)。研究了UV B辐射对南极冰藻中抗辐射物质的诱导作用 ,这些物质被认为具有抵抗UV B辐射损害而提供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 ,(1)UV B辐射诱导产生大量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物质 ,胞外多糖附着藻体 ;(2 )UV B辐射诱导产生新的水溶性色素类物质 ;(3)UV B辐射诱导产生新的脂溶性色素类物质。不同种类冰藻产生的新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不同。这些结果使我们初步认识了南极冰藻对南极强辐射环境的适应机理 ,并为进一步利用UV B辐射培养南极冰藻产生抗辐射、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等新型活性物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抗辐射物质 诱导作用 南极冰藻 适应性 色素 多糖 辐射保护
下载PDF
光质对茶树愈伤组织中茶多酚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周琳 陈周一琪 +3 位作者 王玉花 杨路成 房婉萍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6,共7页
以龙井43成熟茶籽为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茶多酚含量(T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次生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的光质处理愈伤组织,... 以龙井43成熟茶籽为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茶多酚含量(T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不同光质对次生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不同的光质处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中茶多酚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因光质和处理时间不同而异。蓝光处理下愈伤组织生长较好;各处理1-10d茶多酚含量增加,10-20d降低,蓝光处理下茶多酚含量低于对照,红光处理则高于对照,而绿光、黄光对其影响不显著;白光处理下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处理,红光处理下活性则显著低于各组处理;白光处理CAT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处理,而绿光和黄光可能不利于CAT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愈伤组织 光质 茶多酚 抗氧化酶
下载PDF
陆生植物对UV-B辐射增量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赵平 曾小平 孙谷畴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逐渐被破坏导致太阳辐射中的UV B辐射部分抵达地球表面增加 ,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讨论了UV B辐射对陆生植物在分子和器官水平的影响 ,植物可能通过UV B光受体吸收低水平UV B辐射 ,并通过不同信息途径... 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逐渐被破坏导致太阳辐射中的UV B辐射部分抵达地球表面增加 ,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讨论了UV B辐射对陆生植物在分子和器官水平的影响 ,植物可能通过UV B光受体吸收低水平UV B辐射 ,并通过不同信息途径转导 ,这包括钙、激酶和活性氧等 ,UV B辐射诱致基因活性变化 ,并改变植物的形态和功能 ,暴露在UV B辐射下大量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包括调节编码保护色素、DNA修复蛋白的基因和光合基因等 .UV B辐射引起光合作用、生长和生物量降低 ,极少数植物增加生物产量 ,整体群体生物量倾向减少 .UV B辐射对热带亚热带森林树种影响的报道甚少 ,目前增高UV B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得到重视 .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陆地植物 生理生态响应 臭氧层 形态 功能
下载PDF
He-Ne激光对小麦幼苗增强UV-B辐射损伤的修复效应 被引量:23
5
作者 韩榕 岳明 王勋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63-269,共7页
采用 He- Ne激光辐照对增强 UV- B辐射后小麦幼苗的损伤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小麦种子在盛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2 5℃下进行萌发。萌发后小麦幼苗在光合有效辐射 (PAR)为 2 2 0 μmol· m- 2 · S- 1的光背景下 ,经 1 0 .0 8k J&... 采用 He- Ne激光辐照对增强 UV- B辐射后小麦幼苗的损伤修复作用进行了研究。小麦种子在盛有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2 5℃下进行萌发。萌发后小麦幼苗在光合有效辐射 (PAR)为 2 2 0 μmol· m- 2 · S- 1的光背景下 ,经 1 0 .0 8k J·m- 2 · d- 1的增强 UV- B辐射 ,然后再用 5m W· mm- 2的 He- Ne激光进行辐照。通过小麦幼苗丙二醛 (MDA)、抗坏血酸 (As 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紫外吸收物含量及活性的变化 ,测定了 He- Ne激光对小麦 UV- B损伤修复的作用。结果显示 ,MDA、SOD、As A和紫外吸收物的变化同小麦幼苗损伤修复的能力相关联。He- Ne激光辐照可使 UV- B辐射后小麦幼苗 MDA的含量明显减少、As 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增强及紫外吸收物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增强 UV- B对小麦幼苗生理水平的辐射损伤 ,能够被一定剂量的 He- Ne激光辐照而得到部分修复。但是 ,采用同等波长和功率的红光照射 ,其 MDA、SOD、As A和紫外吸收物均无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E-NE激光 UV-B MDA SOD ASA 紫外吸收物 辐射损伤 修复作用
下载PDF
遮荫对高羊茅和沿阶草生活力及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鲁沂 孙小玲 +1 位作者 郝俊 周禾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在夏季强光照条件下,通过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进行遮荫处理后测定其生活力及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的活性,研究遮荫对不同耐荫性草坪地被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试验... 在夏季强光照条件下,通过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进行遮荫处理后测定其生活力及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的活性,研究遮荫对不同耐荫性草坪地被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试验发现:78%遮荫处理对高羊茅和沿阶草都会造成胁迫,高羊茅受害更明显,生活力显著下降,酶系统活力降低,质膜受损;41%遮荫处理对高羊茅不会造成明显伤害,对沿阶草则是适合的生长条件,生活力、酶系统活力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遮荫胁迫下不同耐荫性草坪地被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较大差异,且直接影响到植株的生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与植物耐荫性可能关系密切,不同耐荫性草坪地被植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抗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沿阶草 遮荫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不同外磁条件对双孢蘑菇176菌株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毛宁 黄谚谚 +3 位作者 张子义 朱巧玉 魏燕平 王泽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用不同磁性条件处理双孢蘑菇 ( Agricusbisporus) 1 76菌丝体 ,经生物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用单一磁处理水条件培养能使双孢蘑菇 1 76的核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 1 0 .1 %和 1 4 .7% .用磁场处理 ,0 .1 T的磁场强度对双孢蘑菇负... 用不同磁性条件处理双孢蘑菇 ( Agricusbisporus) 1 76菌丝体 ,经生物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用单一磁处理水条件培养能使双孢蘑菇 1 76的核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 1 0 .1 %和 1 4 .7% .用磁场处理 ,0 .1 T的磁场强度对双孢蘑菇负效应最明显 ,均使其菌丝体的核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总蛋白质含量降低得最多 ,酯酶同工酶 ( EST)表现产量性状的主要酶带酶活性降低 ,部分弱酶带消失 ,无论是培养在 MPDA上或是 PDA上的菌丝体结果相似 .但是双重磁性条件处理 (磁处理水加上磁场处理 )比单一磁场处理的生物负效应更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磁条件 双孢蘑菇 176菌株 核磁共振 磁化水 生物学效应 磁生物学 磁场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提取牡丹花黄酮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晓 江婷 +3 位作者 程传格 刘建华 郑成超 张伟逸 《山东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超声波技术对牡丹花黄酮提取进行强化,选择超声频率、乙醇浓度、超声时间、物料比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选出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即以70%的乙醇,料液比为1:20,在频率为22kHz的超声波下处理10min,提取率可达91.5%。具有提取效率高,提... 采用超声波技术对牡丹花黄酮提取进行强化,选择超声频率、乙醇浓度、超声时间、物料比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选出超声提取最佳工艺:即以70%的乙醇,料液比为1:20,在频率为22kHz的超声波下处理10min,提取率可达91.5%。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温度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黄酮 超声波 提取
下载PDF
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物种光谱特征分析及识别初探 被引量:14
9
作者 魏秀红 靳瑰丽 +2 位作者 范燕敏 安沙舟 夏小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4-1932,共9页
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天山北坡中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9种植物进行实地光谱测量,对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平滑、归一化、R_r-R_n光谱特征空间处理,对植物光谱特征分析及识别,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植... 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天山北坡中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9种植物进行实地光谱测量,对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平滑、归一化、R_r-R_n光谱特征空间处理,对植物光谱特征分析及识别,并建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特定波段具有一定差异性,一阶微分对于精确提取该类草地植物红边特征参数值有重要作用,平滑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噪声影响,归一化更有利于发现植物光谱特征,Rr-Rn在区分该类草地植物方面存在困难。选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_n),红边位置(REP),绿波段反射率(R_g),修改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和叶绿素吸收比值指数(CRAI)5项光谱指标建立判别函数,9种植物的判别精度达到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伊犁绢蒿荒漠 高光谱特征 物种识别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促进植物吸收离子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10
作者 温尚斌 马福荣 +2 位作者 许守民 王锡录 赵晓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7-379,共3页
高压静电场下盆栽水萝卜、使用含 ̄(32)P培养液和由8种无机离子组成的培养液,测试 ̄(32)P的放射强度分布和8种无机元素的分布,结果在土壤和培养液上层 ̄(32)P的放射强度分别比对照高15.19%和63.73%,下... 高压静电场下盆栽水萝卜、使用含 ̄(32)P培养液和由8种无机离子组成的培养液,测试 ̄(32)P的放射强度分布和8种无机元素的分布,结果在土壤和培养液上层 ̄(32)P的放射强度分别比对照高15.19%和63.73%,下层分别比对照低18.39%和29.05%.静电场下生长在含 ̄(32)P土壤中的水萝卜叶片中 ̄(32)P放射强度比对照高66.57%,而根部较对照低8.27%。在静电场作用下,培养液中无机离子向电场的正极方向移动(上层),而对照呈相反的分布趋势.这说明静电场促进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是与静电场作用下的离子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静电场 离子 吸收 高压静电场
下载PDF
电场处理油葵种子对幼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征荣 杨体强 +1 位作者 王海增 李梦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6-308,共3页
油葵种子经不同电场强度处理一定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 ,电场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 ,电场作用后 ,油葵种子发芽率提高为 1 .2 %~ 1 0 .8% ,根体积增长率为 2 1 .3%~ 1 50 .96% ,苗长的增长率为 0 .4 8%~ 2 3... 油葵种子经不同电场强度处理一定时间 ,实验结果表明 ,电场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 .与对照相比 ,电场作用后 ,油葵种子发芽率提高为 1 .2 %~ 1 0 .8% ,根体积增长率为 2 1 .3%~ 1 50 .96% ,苗长的增长率为 0 .4 8%~ 2 3.3% ,水势提高率为 7.51 %~ 37.51 % ,束缚水提高率为 5.2 0 %~ 35.5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油葵 种子 生长发育 幼苗 发芽率
下载PDF
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金伟 任斐鹏 +1 位作者 任亮 姚付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由臭氧破坏引起的紫外辐射的增加是目前人们面临的严峻问题。先就目前UV-B(紫外线B波段)辐射增加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关于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植物对UV-B辐射增加的响应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成果对后续深入研究UV-B辐射对植物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UV-B辐射 植物生理生态特征 臭氧层 胁迫
下载PDF
环境因素引起植物表面电位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冷强 黄岚 +1 位作者 花宝光 娄成后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0-144,共5页
许多外界环境因子都能引发植物局部表面电位发生变化。在植物电生理研究中如何解读表面电位变化所包含的对环境的反应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小波分析能有效地提取某种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本文首次将小波分析方法用于植物电信号的... 许多外界环境因子都能引发植物局部表面电位发生变化。在植物电生理研究中如何解读表面电位变化所包含的对环境的反应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小波分析能有效地提取某种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本文首次将小波分析方法用于植物电信号的解析,结果表明,在环境因子引发的表面电位变化中,具有明显的时域和频域的特征。在不同频域中,主要在低频尺度上反映植物对光、温及光和温度共同作用的特定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表面电位 小波分析 植物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氮、碳离子注入诱变效应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梁前进 胡玉连 张根发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1-255,共5页
采用N +、C +离子注入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种子 ,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指数 (发芽率和发芽势 ) ;用改良的RAPD技术对N+离子注入种子植株的DNA进行11个引物的随机片段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 ,合适剂量的N+、C+离子注入可使种子发芽... 采用N +、C +离子注入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种子 ,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指数 (发芽率和发芽势 ) ;用改良的RAPD技术对N+离子注入种子植株的DNA进行11个引物的随机片段多态性扩增。结果表明 ,合适剂量的N+、C+离子注入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 ,两种离子注入种子的发芽率峰值 (分别为92.3 %和74.4 % )都在5×1014ions/cm2;分析N +离子注入材料发现 ,在1×1013 -1×1016ions/cm2剂量范围内 ,基因组DNA的变异率与发芽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变异率峰值 (9.0 % )在1×1015 ions/cm2。结果提示 ,分析低能N+离子诱变效应的最佳注入剂量在1×1014-5×1015 ions/cm2。对N+、C+离子注入的比较发现 ,一定范围内同等剂量C+离子注入的诱变率高于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碳离子注入 诱变效应 低能了子汪入 离子诱变 氮离子注入
下载PDF
超声辐射对海水小球藻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元标 李文权 +1 位作者 王清池 陈清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53-657,共5页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 ,研究超声辐射对海水小球藻的生物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在适宜超声频率条件下 ,采用低功率、短时间超声辐照可以提高海水小球藻生长速率和脂肪酸不饱和度及主要不饱和脂...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 ,研究超声辐射对海水小球藻的生物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 ,在适宜超声频率条件下 ,采用低功率、短时间超声辐照可以提高海水小球藻生长速率和脂肪酸不饱和度及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方差分析表明 ,在正交实验所确定的最佳超声条件下 ,其生长速率常数 k× 10 0 ( h-1)可达 4 .65~ 5.67h-1,为对照组的 1.86~2 .2 6倍 ;其脂肪酸不饱和度可达 69.5%~ 74 .3% ,与对照组相比可提高 7.7%~ 1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海水小球藻 脂肪酸 超声辐射 生物效应
下载PDF
光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色叶树叶色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5
16
作者 李红秋 刘石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4-208,共15页
1994~1997年我们应用分光光度计法(光谱分析法),对引进的8种色叶树在生长季节叶片自身的光合色素及花色素含量生理指标测定,绘制光合色素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从而找到了不同季节叶色变化的成因(内因)。由于光合色素含... 1994~1997年我们应用分光光度计法(光谱分析法),对引进的8种色叶树在生长季节叶片自身的光合色素及花色素含量生理指标测定,绘制光合色素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从而找到了不同季节叶色变化的成因(内因)。由于光合色素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光照度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叶树 光合色素 光谱分析 光合曲线 叶色变化
下载PDF
紫外辐射增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志敏 颜景义 +1 位作者 郑有飞 万长建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4年第4期241-248,共8页
就紫外辐射增强对植物生理,生化以及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 生长 紫外辐射 影响
下载PDF
超声辐射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文权 张元标 +1 位作者 陈清花 王清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9-42,共4页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 ,研究超声辐射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超声频率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显著 ,而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正交实验所确定的最佳超声辐射条件...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 ,研究超声辐射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超声频率对牟氏角毛藻的生物效应显著 ,而超声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正交实验所确定的最佳超声辐射条件下 ,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348d-1,是对照组的1.78倍 ,其脂肪酸不饱和度最高可达68.4 %,比对照组提高5.2%,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牟氏角毛藻 生物效应
下载PDF
磁化水对农作物的生理生化效应 被引量:32
19
作者 刘亚丽 岳树松 +1 位作者 刘凌 周秀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2-84,共3页
本文综述了磁化水对农作物的作用 ,从种子的浸种到灌溉农田等 ,磁化水表现出促进农作物增产 。
关键词 磁化水 农作物 浸种 农田灌溉 生理生化效应 增产作用 种子萌发 水培幼苗
下载PDF
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的小肽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晓鹏 杜林方 +1 位作者 梁厚果 吴宛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285,288,共4页
用人工合成的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中 ( 2 2 9~ 2 4 0 )的 1 2肽 ,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做为抗原免疫家兔 ,获得抗菠菜D1蛋白抗体 .免疫双扩散法测得其具较高的效价 ,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仅与D1蛋白有免疫亲和反应 .
关键词 植物 光系统Ⅱ 反应中心 心肽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