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6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对狗牙根生长及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
1
作者 陈静波 李丹丹 +4 位作者 郝东利 宗俊勤 姚祥 刘建秀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
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为实验材料、2-(N-吗啡啉)乙磺酸(MES)为pH缓冲剂,采用水培法研究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狗牙根生长和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周... 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为实验材料、2-(N-吗啡啉)乙磺酸(MES)为pH缓冲剂,采用水培法研究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狗牙根生长和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周后,若不添加MES,铵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下降到pH 4.0左右,而硝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则上升到pH 9.0左右;添加20 mmol·L^(-1)MES的铵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也下降到pH 4.0左右,而硝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则接近pH 7.0。与0 mmol·L^(-1)NaCl处理组相比,300 mmol·L^(-1)NaCl处理组狗牙根的枝条长度和枝条干质量显著(P<0.05)下降,而根长度、根干质量、根和叶中Na^(+)含量和Na^(+)/K^(+)比、钠钾选择性转运系数、叶Na^(+)和K^(+)的分泌量及分泌物Na^(+)/K^(+)比总体上显著升高。300 mmol·L^(-1)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组狗牙根的枝条长度、根长度、根干质量、根冠比、根中Na^(+)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铵态氮处理组,而叶中Na^(+)和K^(+)含量及Na^(+)/K^(+)比、叶Na^(+)和K^(+)的分泌量明显低于铵态氮处理组。300 mmol·L^(-1)NaCl胁迫下,20 mmol·L^(-1)MES处理组狗牙根的多数生长指标显著高于0 mmol·L^(-1)MES处理组,而根和叶中Na^(+)和K^(+)含量及Na^(+)/K^(+)比、钠钾选择性转运系数在0和20 mmol·L^(-1)MES处理组间的差异不显著。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子的单一和交互作用对多数生长指标、叶中Na^(+)含量和泌盐量相关指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硝态氮能缓解NaCl胁迫对狗牙根的伤害,而用MES缓冲根际酸碱环境对NaCl胁迫下狗牙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施用硝态氮或添加MES均有利于提高狗牙根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NACL胁迫 氮素形态 PH值 离子调控 三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功能性状和立地条件与树木根系NO_(3)^(-)吸收能力的关系
2
作者 于淼 张碧嘉 +6 位作者 王泽锦 于凤珍 赵新航 杨佳绒 李品 樊大勇 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 【目的】养分是干旱瘠薄立地中树木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树木对干旱瘠薄立地中养分的吸收利用方式决定其生态适应对策。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测定,探究根系氮吸收动力学及其与根系形态性状间的耦合关系,为揭示林木根系在干旱瘠薄环境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百望山森林公园内的山桃、栓皮栎和元宝枫为对象,采用以硝态氮(NO_(3)^(-))为唯一氮源的改良型梯度霍格兰营养液,在一般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和极端程度的干旱瘠薄立地中分别开展野外原位测定根系NO_(3)^(-)吸收动力学研究,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根系NO_(3)^(-)吸收速率与根系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结果】树种、立地条件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对NO_(3)^(-)吸收速率和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3个树种对氮的亲和性均较高,元宝枫根系对NO_(3)^(-)的吸收速率偏低,在2种立地条件中均显著低于山桃和栓皮栎。生长在更加干旱瘠薄立地中的速生树种对NO_(3)^(-)的吸收具有补偿性。根系功能性状与NO_(3)^(-)的吸收速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有显著正效应,根直径和根组织密度则相反。分支结构性状中,分支强度和链接数对根系NO_(3)^(-)吸收速率的作用较弱。【结论】生长速度较快的山桃和栓皮栎根系的NO_(3)^(-)吸收速率在极端干旱瘠薄立地胁迫下显著降低,元宝枫则相反。采取提高最大吸收速率和降低氮亲和力的“速度策略”可保障速生树种根系对NO_(3)^(-)的补偿性吸收。高比根长、高比根表面积、低根直径和低根组织密度的形态性状组合,可有效提高根系在干旱瘠薄立地中对NO_(3)^(-)的吸收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定 立地条件 种间差异 NO_(3)^(-)吸收 功能性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蒙古国西部地区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王风兰 佟斯琴 +4 位作者 包刚 雷军 黄晓君 包玉海 美丽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6,共12页
对陆上生态体系而言,植物生理季节性变化是衡量其对气候转变反响的关键度量尺度,尤其对全球气温上升现象极为敏感的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带的植物生理季节性。本研究借助MOD13A1卫星遥感资料,叠加温度与降水数据,剖析2000~2021年间蒙古国西... 对陆上生态体系而言,植物生理季节性变化是衡量其对气候转变反响的关键度量尺度,尤其对全球气温上升现象极为敏感的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带的植物生理季节性。本研究借助MOD13A1卫星遥感资料,叠加温度与降水数据,剖析2000~2021年间蒙古国西部地区植被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以及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海拔依赖性变化机制。结果如下:(1)蒙古国西部地区的SOS主要集中在第90~125 d,近22 a来SOS呈微弱的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23 d/a。(2)植被物候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表明,2月的气温和降水与SOS显著负相关(P<0.05),1月的气温和降水与SOS显著正相关(P<0.05),而EOS主要受8月气温和降水的影响。(3)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SOS主要受降水影响,高山草原、荒漠草原以及针叶林的SOS主要受气温影响,所有植被类型的EOS对温度的响应更大。总的来说,研究区植被物候与气候因子表现出季节性的差异,响应规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物候参数 TIMESAT 蒙古国西部地区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演替中优势种茎干-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
4
作者 任泽文 陈昕 +5 位作者 陈玥 钟曲颖 余泽平 刘骏 杨清培 宋庆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0,共10页
【目的】开展不同演替阶段植物与土壤的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分析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土壤化学计量的关联性,为揭示群落演替过程植物的生存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在江西官山保护区选取3种生活型树种(耐受型树种... 【目的】开展不同演替阶段植物与土壤的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分析森林演替过程中植物-土壤化学计量的关联性,为揭示群落演替过程植物的生存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在江西官山保护区选取3种生活型树种(耐受型树种-马尾松、杂草型树种-拟赤杨、竞争型树种-钩栲)构成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群落不同发育阶段(早期、盛期和末期)优势种的茎干和土壤C、N、P含量。【结果】(1)3种森林土壤C、N、P含量由早期到末期呈递增趋势,其中马尾松林分别增加5.5倍、6.1倍、0.04倍,拟赤杨林分别增加0.45倍、0.38倍、0.21倍,钩栲林分别增加0.26倍、0.55倍、0.34倍。(2)从早期到末期3个树种茎干养分变化规律不同,马尾松茎干C、C∶N、C∶P分别增加7.1%、164%和200%,而N、P含量分别减少58.9%和70.0%;拟赤杨茎干C、N和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波动较小;钩栲茎干C、N含量变化较小,P含量下降25%。(3)同一发育阶段不同树种之间茎干的N、P养分差异较大,早期和盛期钩栲的全N、P和N∶P均为最高,拟赤杨次之,马尾松最低;同时土壤C、N、P表现为钩栲林显著高于拟赤杨林、马尾松林。(4)马尾松茎干全C与土壤C、N、C∶P、N∶P呈现显著正相关,茎干全N、P与土壤C、N、C∶P、N∶P呈现显著负相关,而拟赤杨及钩栲的茎干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关关系较弱。【结论】耐受型树种马尾松对N、P的需求量低于竞争型树种钩栲,马尾松更适应演替早期的贫瘠土壤,并能明显地提高土壤C、N、P养分含量,为演替后期树种对土壤C、N、P的养分需求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不同生活型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利用策略 自然恢复
下载PDF
铜镍复合胁迫对鹰嘴紫云英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姚宇恒 李景峰 +2 位作者 南丽丽 郭全恩 曹诗瑜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9,共10页
重金属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探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金川区农田铜镍污染土壤(Cu^(2+)、Ni^(2+)含量分别为261.1 mg/kg、258.2 mg/k... 重金属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探究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金川区农田铜镍污染土壤(Cu^(2+)、Ni^(2+)含量分别为261.1 mg/kg、258.2 mg/kg,pH为8.3)为研究对象,以耐铜镍植物卢塔纳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cv.Lutana)为供试材料,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铜、镍不同浓度复合溶液(0、100、200、400、800、1600 mg/kg)处理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铜镍复合胁迫浓度的升高,根际土壤水分含量、Cu^(2+)和Ni^(2+)含量均升高;速效氮、磷、钾含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及Chao 1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先升后降,其中除速效钾外,其余指标均在铜镍胁迫浓度为100 mg/kg时达到最高;根际土壤pH值、脲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下降;优势菌门主要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除变形菌门以外,随铜镍胁迫浓度升高,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显著上升,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先增后降,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冗余分析和蒙特卡洛置换检验结果显示,脱氢酶、pH和微生物量氮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在铜镍胁迫浓度为100 mg/kg时可提高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在100 mg/kg以上会抑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胁迫 根际土壤 细菌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
下载PDF
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
作者 罗婷 黄甫昭 +4 位作者 李健星 陆芳 文淑均 阮枰臻 李先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钙(Ca)和全镁(Mg)含量及其比值随恢复进程波动变化。灌草丛阶段叶片C和P含量最高(469.84和1.21 g·kg^(-1)),且C∶K和N∶K最大(134.64和5.67);原生乔木林阶段叶片N、K和Mg含量最高(20.52、6.76和5.69 g·kg﹣1),且K∶P最大(5.83);次生乔木林阶段叶片Ca含量最高(34.05 g·kg^(-1)),且C∶P和N∶P最大(510.98和18.25);灌木林阶段叶片C∶N最大(34.61)。灌草丛阶段土壤C和N含量最高(114.25和4.26 g·kg^(-1)),且C∶N、C∶P、C∶K、N∶P和N∶K最大(27.00、170.98、13.75、6.37和0.52);原生乔木林阶段土壤P和Ca含量最高(1.03和6.42 g·kg^(-1));灌木林阶段土壤K含量最高(8.98 g·kg^(-1)),且K∶P最大(12.96);次生乔木林阶段土壤Mg含量最高(11.53 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C含量与土壤C、N、P、Ca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叶片N、Mg含量与土壤K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叶片Ca含量与土壤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各恢复阶段植物生长均受磷限制,灌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氮限制,灌草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钾限制,因此,建议在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管理中适当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地区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糙果紫堇在中国适宜分布区的预测
7
作者 杨倩 袁园 +5 位作者 苏旭 刘玉萍 王东 李小莉 孙成林 杨萍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探究糙果紫堇(Corydalis trachycarpa)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明确其适宜的生存环境,旨在为糙果紫堇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糙果紫堇现有的分布位点、气候变量和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糙果紫堇当... 为探究糙果紫堇(Corydalis trachycarpa)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明确其适宜的生存环境,旨在为糙果紫堇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糙果紫堇现有的分布位点、气候变量和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糙果紫堇当前气候条件下(1970—2000年)和未来SSP 245情境模式下4个时期(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限制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影响糙果紫堇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分别是海拔(Alt,贡献率60.9%)、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贡献率11.1%)、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贡献率9.4%)、降水量变异系数(bio15,贡献率7.0%),这4个变量的累计贡献率高达88.4%;(2)当前气候条件下,MaxEnt模型预测糙果紫堇的潜在分布区总面积约174.94万km^(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和青海等地;(3)与当前气候条件下相比,SSP 245情境下未来4个时期糙果紫堇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均有所增加,呈现向云南、西藏东部等低纬度地区扩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果紫堇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潜在分布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有效干旱指数的锡林郭勒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8
作者 王思楠 王文君 +3 位作者 吴英杰 李玮 张伟杰 陈泽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421,共9页
[目的]识别锡林郭勒草原干旱事件、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明确锡林郭勒气象干旱场,进而为锡林郭勒减轻干旱引发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方法]选取1969—2018年锡林郭勒地区9个气象站点逐月观测数据,计算有效干旱指数(effective drought index,... [目的]识别锡林郭勒草原干旱事件、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明确锡林郭勒气象干旱场,进而为锡林郭勒减轻干旱引发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方法]选取1969—2018年锡林郭勒地区9个气象站点逐月观测数据,计算有效干旱指数(effective drought index,EDI),结合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干旱定量表征等方法,分析了60年来锡林郭勒干旱时空格局特征。[结果]锡林郭勒地区的年平均EDI指数以0.029/10 a的速度下降,干旱趋势明显增强,平均每年发生0.5次干旱事件。锡林郭勒正常发生的频率为67.17%~72.65%,发生重旱的频率为0.02%~0.99%,发生不同干旱的频率差异性较大,西南部、中部是干旱强度较高的区域。锡林郭勒前2个主要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52.75%和14.38%,空间模态表现为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反位相型。[结论]考虑有效降水的EDI指数在揭示草原干旱时空变化趋势方面更有优势,可以用来识别气象干旱时空模态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干旱指数 干旱 草地 干旱事件 锡林郭勒
下载PDF
基于生态遥感的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9
作者 刘宣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234-236,共3页
基于生态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并评估了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某市为例,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得出该市2011—2020年植被覆盖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分布,并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植被覆... 基于生态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并评估了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某市为例,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得出该市2011—2020年植被覆盖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分布,并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变化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遥感 植被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小花棘豆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10
作者 吕亮雨 刘青青 +2 位作者 蔡宗程 雷莎清 施建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了探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三江源地区6个主要且具代表性的小花棘豆天然居群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基于这些表型性状对6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这些... 为了探究三江源地区野生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三江源地区6个主要且具代表性的小花棘豆天然居群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基于这些表型性状对6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这些表型性状与经度、纬度、海拔、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单株花序数和种形指数外,其余表型性状的F值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中,花序长的F值最大,叶形指数和种子千粒质量的F值较大。供试居群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30%~53.79%,均值为14.99%,其中,叶形指数、单株花序数、花序长和单荚果种子数变异系数的均值均在20%以上,而种子千粒质量变异系数的均值最小(0.4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仅单叶鲜质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开花后株高和冠幅与海拔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单叶鲜质量和种子千粒质量与土壤电导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2.960%,说明这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小花棘豆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居群被分成2组,其中,甘德县柯曲镇和天峻县木里镇居群为一组,其余居群为另一组。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小花棘豆表型性状变异较为丰富,但仅个别表型性状受纬度、海拔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表型性状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绣球品种耐寒性评价及主要指标筛选
11
作者 陈慧杰 严子桢 +5 位作者 齐香玉 陈双双 冯景 金玉妍 苗艳华 邓衍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为了明确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品种的耐寒性及筛选耐寒性评价主要指标,对40个绣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比较和耐寒性分级,在此基础上,对5℃、0℃、-5℃、-10℃、-15℃、-20℃下耐寒品种‘小町’(‘Ko... 为了明确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品种的耐寒性及筛选耐寒性评价主要指标,对40个绣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比较和耐寒性分级,在此基础上,对5℃、0℃、-5℃、-10℃、-15℃、-20℃下耐寒品种‘小町’(‘Komachi’)、‘佳澄’(‘Kasumi’)、‘无尽夏’(‘Endless Summer’)和不耐寒品种‘甜蜜幻想’(‘Sweet Fantasy’)、‘灵感’(‘Inspiration’)、‘你我的情感’(‘You and Me Feelings’)叶的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行比较,并对这些耐寒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绣球品种LT 50的波动较大,变化范围为-36.68℃~-1.87℃,其中,‘小町’的LT_(50)最低,‘佳澄’、‘平瓣’(‘Flat’)、‘蒂亚娜’(‘Tijana’)、‘塞尔玛’(‘Selma’)、‘含羞叶’(‘Elbtal’)、‘花手鞠’(‘Stockings’)、‘蓝色多瑙河’(‘Blue Danube’)和‘无尽夏’的LT_(50)均低于-20℃。40个绣球品种的耐寒性被分成不耐寒、较耐寒、耐寒和强耐寒4个等级,分别包含13、18、8和1个品种。6个代表品种的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SP)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降低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PO活性和Pro含量与LT_(50)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1.212%,说明这4个主成分基本能够反映绣球品种的耐寒性;PPO活性、CAT活性、Pro含量和SP含量的负荷量绝对值分别在第1、第2、第3和第4主成分中最高。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绣球品种间的耐寒性差异较大,‘小町’等9个品种的耐寒性较强,能够在冬季温度偏低地区露天栽培,并可作为绣球耐寒品种选育的亲本。PPO活性、CAT活性、Pro含量和SP含量为绣球耐寒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尤其是PPO活性和Pro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耐寒性 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
12
作者 向珩 张雪茹 +2 位作者 胡昭岩 范舒欣 董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6-66,共11页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是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选取3种典型群落类型样方29个,结合调研植物群落特征,分3层采集0~60cm土壤样品,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明确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是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选取3种典型群落类型样方29个,结合调研植物群落特征,分3层采集0~60cm土壤样品,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明确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状况,并对其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处于适宜植物生长范围内,但土壤pH值偏碱性,土壤养分含量相对匮乏;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除群落郁闭度外,群落特征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多项呈显著正相关。2)植物群落在25~35 a时期到达稳定增长期,土壤养分含量最佳。3)适度提高群落中落叶阔叶型植物的比例、增加植物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则对土壤有利。总之,对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应考虑植物群落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建造管理及制定养护措施,从而长效稳定地促进城市森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北京
原文传递
不同植被模式对矿山废弃地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13
作者 张可 郑岩 +5 位作者 刘传林 张军 魏守才 徐海东 高芳磊 夏江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揭示露天矿山废弃地不同原生植被对地表土壤的影响规律,探索其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金山矿区“狗牙根(G)”“酸枣+狗牙根(SG)”“酸枣+荆条+狗牙根(SJG)”“臭椿+榆树+酸枣+狗牙根(CYSG)”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 为揭示露天矿山废弃地不同原生植被对地表土壤的影响规律,探索其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选取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金山矿区“狗牙根(G)”“酸枣+狗牙根(SG)”“酸枣+荆条+狗牙根(SJG)”“臭椿+榆树+酸枣+狗牙根(CYSG)”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裸地为对照,测定土壤密度、土壤持水量、孔隙度等土壤物理参数和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植被模式对其表层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模式对露天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征影响明显,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与裸地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表现为SJG>CYSG>SG>G,土壤密度与裸地相比显著降低,表现为SJG<CYSG<SG<G。2)植被模式下土壤养分相较于裸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JG>CYSG>SG>G,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YSG>SJG>SG>G。植被混交模式对矿山废弃地土壤水分物理与土壤养分的影响优于裸地与单一植被模式,不同植被模式的综合改良效果为SJG>CYSG>S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措施 矿区修复 土壤水分 土壤孔隙 土壤养分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daphic factors on distribution and condition of Himalayan silver birch(Betula utilis D.Don)communities in the northwestern Indian Himalayas
14
作者 Khashti DASILA Renu RAWAL +3 位作者 Tanay BARMAN Sher Singh SAMANT Anita PANDEY Veena PAND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590-606,共17页
The basic concept of phytosociology is crucial for the assessment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ynamic ecological succession of forests supporting ecological services,functions,disturbance,and resilience that lead to th... The basic concept of phytosociology is crucial for the assessment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ynamic ecological succession of forests supporting ecological services,functions,disturbance,and resilience that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areas such as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and contribute to identifying the valuable bio-indicators which can be used in framing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planning.B.utilis is one of the most dominant tree species of treeline ecotone in the Himalayan Region.The species is also considered as indicator species for monitoring the past and recent climate change impact.The curr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B.utilis from the sub-alpine zone of North-western Indian Himalaya.The birch dominated forest harbors a total of 305 plant species comprising Angiosperms(51 families,160 genera and 277 species),Gymnosperms(03 families,05 genera and 07 species)and Pteridophytes(07 families,11 genera and 21 species)with Asteraceae,Ranunculaceae and Rosaceae as dominant family.Birch forests are found dominant in shady moist habitat and North West aspect.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anthropogenic and developmental activities affec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B.utilis and associated species.However,the species has fair regeneration status in the study area.The acidic nature of soil pH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edaphic characteristics may be due to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rooting patterns and litter accumulation of below and above-ground vegetation.Biomass estimation of a representative population of B.utilis from each site showed that TAGBD,TCD and TBD were found maximum in ST3(Hamta Pass II site).The CCA analysis determined tha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altitude,organic matter,available phosphorous,organic carbon,available nitrogen,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B.utilis dominated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ies composition Indicator species Biomass North-western Indian Himalaya Regeneratio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原文传递
Projected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habitat of Xerophyta species in Africa
15
作者 Vincent Okelo Wanga Boniface KNgarega +9 位作者 Millicent Akinyi Oulo Elijah Mbandi Mkala Veronicah Mutele Ngumbau Guy Eric Onjalalaina Wyclif Ochieng Odago Consolata Nanjala Clintone Onyango Ochieng Moses Kirega Gichua Robert Wahiti Gituru Guang-Wan Hu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Climate change poses a serious long-term threat to biodiversity.To effectively reduce biodiversity loss,conservationists need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ferred habitats of species and the variables tha... Climate change poses a serious long-term threat to biodiversity.To effectively reduce biodiversity loss,conservationists need to ha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ferred habitats of species and the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ir distribution.Therefore,predic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peciesappropriate habitats may help mitigate the potential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distribution.Xerophyta,a monocotyledonous genus of the family Velloziaceae is native to mainland Africa,Madagascar,and the Arabian Peninsula.The key drivers of Xerophyta habitat distribution and preference are unknown.Using 308 species occurrence data and eigh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the MaxEnt model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six Xerophyta species in Africa under past,curren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s had a good predictive ability(Area Under the Curve and True Skill Statistics values for all SDMs were more than 0.902),indicating high accuracy in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Xerophyta species.The main bioclimatic variables that impacted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of most Xerophyta species were mean temperature of the driest quarter(Bio9)and precipitation of the warmest quarter(Bio18).According to our models,tropical Africa has zones of moderate and high suitability for Xerophyta taxa,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jority of documented species localities.The habitat sui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range of the Xerophyta species varied based on the climate scenario,with most species experiencing a range loss greater than the range gain regardless of the climate scenario.The projected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Xerophyta species help guide recommendations for conservation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ICA Climate change MaxEnt model Potential suitable distribution Velloziaceae Xerophyta
下载PDF
天山野果林准噶尔山楂叶片功能性状及解剖结构对海拔的响应
16
作者 贾贤德 吕海英 +4 位作者 巫利梅 杨伊楠 黄仁豪 王昊 牛鑫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为揭示准噶尔山楂(Crataegus songarica K.Koch)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以新疆伊犁果子沟不同海拔(1100~1700 m)的准噶尔山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功能性状及解剖结构差异。结果显示:(1)随着海拔的升高,准噶尔山楂的叶长、叶宽、叶面... 为揭示准噶尔山楂(Crataegus songarica K.Koch)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以新疆伊犁果子沟不同海拔(1100~1700 m)的准噶尔山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功能性状及解剖结构差异。结果显示:(1)随着海拔的升高,准噶尔山楂的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叶长宽比、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比叶重可塑性最强。(2)随着海拔升高,叶厚、栅栏组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呈上升趋势;主脉厚度、突起度呈下降趋势,主脉突起度可塑性最强。(3)叶面积与叶长、叶长宽比、比叶面积呈正相关;叶厚与上下表皮厚度、主脉突起度等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山楂在高海拔区域主要通过增加叶厚和叶干物质含量以提高抗逆性,减少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来降低高光强对叶片的伤害;在低海拔区域主要通过增加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来促进有机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山楂 海拔梯度 叶片解剖结构 功能性状 环境适应性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柽柳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17
作者 黄婉媛 戴岳 安外尔·阿卜杜热伊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柽柳作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物种,研究其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响应的保护有重要价值。【方法】研究基于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地下水埋深资料,利用年轮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状况下柽柳年轮宽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地下水埋... 【目的】柽柳作为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物种,研究其年轮宽度对地下水响应的保护有重要价值。【方法】研究基于沙漠腹地达理雅博依绿洲地下水埋深资料,利用年轮测定方法分析不同地下水埋深状况下柽柳年轮宽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关系。【结果】样地一地下水埋深随时间逐年增加,埋深范围是1.2~2.6 m,柽柳的年轮宽度在2001-2020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0.98~5.80 mm,年轮宽度年际间差异显著;样地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埋深范围是2.7~4.5 m,柽柳年轮宽度在1977-2020年整体呈正弦函数变化,范围为1.46~4.41 mm,年轮宽度年际间差异性不显著;样地一柽柳标准年表振幅范围是0.502~1.641,大于样地二柽柳标准年表振幅范围为0.577~1.331。【结论】样地一地下水埋深向着柽柳生长适宜的范围增加时,有利于柽柳的生长,表现为年轮宽度增加,样地二的柽柳年轮宽度变化和地下水埋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年轮宽度 地下水埋深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了哥王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18
作者 张群 陈颖 +1 位作者 曹晟烜 邓传远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探究了哥王Wikstroemiaindica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海岛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了哥王叶片进行取样并测定其功能性状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哥王叶功能性... 为探究了哥王Wikstroemiaindica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海岛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了哥王叶片进行取样并测定其功能性状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哥王叶功能性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了哥王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9.76%~23.73%,其中叶体积变异幅度最大(23.73%),叶干物质含量变异幅度最小(9.76%),整体上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了哥王各项叶功能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系较密切。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正比,与叶厚度、叶体积成反比。了哥王的叶片可以通过一定的性状变异和组合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较好地适应海岛恶劣的环境。该研究结果可为了哥王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哥王 叶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下载PDF
柳州市植被生态质量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9
作者 黄维 莫建飞 +1 位作者 陈诚 谢映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为客观监测与评价地市尺度植被生态质量和探讨其与主要驱动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2000—2022年MODIS NDVI数据,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构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EQI),采用转移矩阵和线性回归趋势方法,分析柳州市不同县... 为客观监测与评价地市尺度植被生态质量和探讨其与主要驱动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2000—2022年MODIS NDVI数据,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度(FVC)构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EQI),采用转移矩阵和线性回归趋势方法,分析柳州市不同县区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类型EQI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EQI与气候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2年柳州市平均EQI总体偏好,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EQI均值最高,城中区最低;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EQI均值最高,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最低;植被类型中,阔叶林EQI均值最高,栽培植被最低。2000—2022年柳州市显著变绿,EQI显著上升面积占比为84.72%,上升速率为0.15~1.79/a,柳江区东部和南部、鱼峰区南部及鹿寨县南部上升速率较快。EQI与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面积占比分别为63.81%和28.16%,与年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鹿寨县东北部、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融安县北部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与年总降水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柳城县及柳南区和柳北区北部。气温对EQI的影响范围比降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尺度 柳州市 植被生态质量指数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朔州市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薛荣泽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以朔州市作为试验研究地点,分析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方法于小叶杨防护林划分3组不同带间距,分别为5 m、10 m和15 m带间距,测定其不同带间距植被多样性和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①植被多样性... 以朔州市作为试验研究地点,分析小叶杨防护林带间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方法于小叶杨防护林划分3组不同带间距,分别为5 m、10 m和15 m带间距,测定其不同带间距植被多样性和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①植被多样性:带间距大小对小叶杨防护林植被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植被天然状态下,植被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表现为15 m带间距>10 m>5 m(P<0.05);②土壤理化性质:随着带间距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表现为15 m>10 m>5 m(P<0.05),而土壤容重与其相反,表现为15 m<10 m<5 m(P<0.05);③相关性: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土壤容重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土壤理化性质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叶杨防护林中,适当增加防护林带间距有助于提升植被多样性,增强群落稳定性,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以15 m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防护林 带间植被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