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暖季型草坪草品种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姚祥 李晓慧 +4 位作者 沈泽宇 邹景文 隋德宗 陈静波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江苏盐碱地中种植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和杂交结缕草(Zoysia sinica×Z.matrella)品种‘苏植3号’(‘Suzhi No.3’),探索这2个品种对盐碱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 在江苏盐碱地中种植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和杂交结缕草(Zoysia sinica×Z.matrella)品种‘苏植3号’(‘Suzhi No.3’),探索这2个品种对盐碱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细菌群落结构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样地均有显著差异,‘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的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固氮细菌、丛枝菌根真菌和粪腐生真菌的相对丰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总体上看,‘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土壤中功能细菌类群关系较近,二者与对照样地的关系均较远;而3种样地土壤中功能真菌类群关系均较远。‘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影响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明显影响土壤中部分功能细菌的丰富度,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和土壤pH值明显影响土壤中部分功能真菌的丰富度。综合分析认为,在江苏滨海盐碱地中种植‘阳江’和‘苏植3号’对盐碱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江’ ‘苏植3号’ 暖季型草坪草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的鉴定及其对幼苗的促生作用研究
2
作者 王俊威 陈婉东 +3 位作者 王巧玲 巫雨蓝 王娟 潘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目的】鉴定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并探讨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蒜头果内生木霉资源的利用及优质苗木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方法,鉴定3株分离自蒜头果茎部和根部的内生木霉。通过接种效应试验,测定根施3种木... 【目的】鉴定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并探讨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蒜头果内生木霉资源的利用及优质苗木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方法,鉴定3株分离自蒜头果茎部和根部的内生木霉。通过接种效应试验,测定根施3种木霉菌液和无菌水(对照)后,蒜头果幼苗的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木霉的根系定殖率,并结合各项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不同处理的蒜头果幼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构建木霉属菌种系统发育树以及对菌落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确定3株内生木霉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SF15)、贵州木霉(T.guizhouense,SF548)和绒毛木霉(T.tomentosum,SF434)。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株高增量、叶片增量显著高于对照,3种木霉处理的幼苗茎粗增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主根长和根部吸器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最大吸器直径显著低于对照,且不同处理组的蒜头果幼苗主根长与根部吸器数量呈一定正相关,而与最大吸器直径呈一定负相关。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幼苗地下、地上、全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434的处理组全株鲜质量及地下和全株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3个接菌组蒜头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OD、S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根系定殖率分别为64.25%和61.78%,显著高于接种SF434的根系定殖率55.57%。基于各项测定指标的隶属函数值,不同处理组幼苗品质的综合排名为:接种SF15的处理>接种SF548的处理>接种SF434的处理>对照。【结论】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对幼苗生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菌株SF15和SF548的促生效果较为显著,为蒜头果潜在的促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内生木霉鉴定 促生作用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凤眼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刘芳宇 孙林鹤 +4 位作者 常雅军 刘吉祥 刘晓静 徐迎春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鲜质量、叶数、叶宽、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减弱叶发育,增强根发育,且缺磷处理对植株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缺氮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缺氮处理对凤眼蓝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强于缺磷处理。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而缺氮处理对叶片和根中上述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总体无明显影响。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氮、磷含量降低,且氮、磷元素优先分配向根部,缺磷处理引起的磷含量的降幅明显高于缺氮处理引起的氮含量的降幅。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降低,其中氮代谢相关(硝酸盐还原、固氮、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在氮元素充足时,缺乏磷元素会降低凤眼蓝根际氮代谢相关微生物的富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缺氮和缺磷处理均能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限制氮代谢相关微生物富集等方式抑制凤眼蓝生长和繁殖,且缺磷处理对凤眼蓝产生的非生物胁迫更强、对凤眼蓝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通过控制凤眼蓝对磷元素的吸收防控凤眼蓝爆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营养元素 根际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下载PDF
氮沉降对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庆贵 王乙棋 +1 位作者 闫国永 邢亚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植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功能.初始陆地植物是一种半水生的原始藻类和水生真菌的共生产物,氮沉降会使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发生改变,减少植物和功能微生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引起...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植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功能.初始陆地植物是一种半水生的原始藻类和水生真菌的共生产物,氮沉降会使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发生改变,减少植物和功能微生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引起可预测的功能特征变化,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植物共生微生物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一直是生态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系统研究氮沉降对于植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团的影响以及植物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揭示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共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共生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
下载PDF
种子内生细菌多样性与植物互馈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善家 雷雨昕 +2 位作者 孙梦格 刘海锋 王兴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种子作为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是多种有益微生物的载体,其内部普遍存在种类丰富多样且对植物具有一定作用的内生菌群落。种子内生细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各种病原菌和环境胁迫的抗性、促进活性成分产生... 种子作为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是多种有益微生物的载体,其内部普遍存在种类丰富多样且对植物具有一定作用的内生菌群落。种子内生细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各种病原菌和环境胁迫的抗性、促进活性成分产生和累积,并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它们的分布和种群结构受寄主植物的遗传特性和健康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生态的影响。本文从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种子内生细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促进活性成分累积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对种子内生细菌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进行论述并提出展望,为后续种子内生细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内生菌 多样性 促生作用 共生关系
下载PDF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遗传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凯航 王浩臣 +3 位作者 程可心 杨艳 金一 何晓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4,共11页
所有栖息在植物宿主上的微生物被称为植物微生物组。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植物微生物组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关注。植物微生物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仍有待探索。全... 所有栖息在植物宿主上的微生物被称为植物微生物组。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植物微生物组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关注。植物微生物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仍有待探索。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Study, GWAS)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已经被用来研究宿主和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以下方面进行综述,包括植物对微生物组的调控,以及如何应用GWAS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遗传机制,重点阐述了植物与微生物组关联分析中微生物组作为“拓展表型”数据的选择,并且总结了植物宿主影响微生物组的遗传机制,旨在阐明宿主遗传因素对微生物组的调控,增进对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组 互作遗传机制 GWAS 网络作图 遗传力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对艾草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陈维峰 王思凡 +2 位作者 马林 袁宗胜 刘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4期273-281,共9页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对艾草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艾草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艾草幼苗为试材,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比较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3种微生物菌剂组...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对艾草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艾草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艾草幼苗为试材,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比较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3种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T_(1)~T_(16)处理)对艾草幼苗株高、叶绿素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的影响;对影响艾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地上部分干质量的微生物菌剂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及单因子效应和互作效应分析。[结果](1)生长指标上,T_(6)处理艾草干质量最大,T_(8)处理株高最大,且均显著高于CK_(1)、CK_(2)。(2)生理生化指标上,T_(6)处理SOD活性最高,T_(1)处理CAT活性最高,T_(9)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且均显著高于CK_(1)、CK_(2);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明显提升艾草MDA含量,除T_(2)、T_(4)、T_(7)、T_(9)处理外,其他处理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K_(1)、CK_(2);可溶性糖含量受复合菌剂的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变化趋势波动不大;除T_(1)、T_(4)、T_(6)与T_(9)处理外,其他处理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高于CK_(1)、CK_(2)。(3)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艾草SOD活性随产气肠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乙酸钙不动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CAT活性随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乙酸钙不动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干质量随产气肠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互作效应分析表明,产气肠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互作最有利于提升艾草干质量。[结论]3种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均可促进艾草生长,其中T_(6)处理(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施用量分别为80、40和40 mL)效果最佳,可作为最优配比推广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艾草 生长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的白菜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明昊 孙全敏 +2 位作者 周姝静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本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手段对大白菜内生菌及可于LB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内生菌的多样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菜内生菌共299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发光杆菌属(... 本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手段对大白菜内生菌及可于LB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内生菌的多样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菜内生菌共299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等为优势菌属。于LB培养基上可分离培养大白菜内生菌共55个菌属,占整个白菜内生菌的16.7%,其中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等为优势菌种。KEG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内生菌处于内生状态时氨基酸、核酸与脂质代谢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而能量代谢与糖代谢等有利于共生系统的代谢途径会一定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植物内生菌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真菌-植物共生:提高作物抗逆性,为可持续农业铺平道路
9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9期60-60,共1页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具杀虫活性的真菌成功地接种到油菜籽(油菜)植物中,培养出了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这一发现是迈向可持续农业未来的一步,利用有益真菌来增强作物保护和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潜力。众所周知,球孢白僵菌(Beauver...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具杀虫活性的真菌成功地接种到油菜籽(油菜)植物中,培养出了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这一发现是迈向可持续农业未来的一步,利用有益真菌来增强作物保护和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潜力。众所周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生物杀虫剂已在全球各地广泛应用,其一般采用叶面喷洒的施用方式,但具有易受紫外线降解的缺点。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另一种方法,将这种真菌接种到油菜籽植物中,以培养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生物杀虫剂 作物保护 共生关系 植物共生 叶面喷洒 作物抗逆性 图尔库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调控植物根系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0
作者 陈伟立 李娟 +2 位作者 朱红惠 陈杰忠 姚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285-5297,共13页
根系构型是最重要的植物形态特征之一,具有可塑性,既由遗传因素控制,又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调控。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能够调控植物的根系构型,进而影响植物的一系列生理与生态过程。综述丛枝菌根真菌(AMF)、根瘤菌、植物根际... 根系构型是最重要的植物形态特征之一,具有可塑性,既由遗传因素控制,又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调控。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能够调控植物的根系构型,进而影响植物的一系列生理与生态过程。综述丛枝菌根真菌(AMF)、根瘤菌、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等重要根际微生物类群对植物根系构型的调控模式以及相应的调控机理,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构型 根际微生物 调控
下载PDF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1
11
作者 李桂玲 王建锋 +2 位作者 黄耀坚 郑忠辉 苏文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68,共5页
从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 1 72株内生真菌 ,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 ,结果表明共 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 ,如红色面孢霉 (Neurosporasp .) ,木霉 (Trichodermasp .) ,镰刀菌 (Fusariumsp .)等有抑制作用 ,来自... 从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 1 72株内生真菌 ,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 ,结果表明共 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 ,如红色面孢霉 (Neurosporasp .) ,木霉 (Trichodermasp .) ,镰刀菌 (Fusariumsp .)等有抑制作用 ,来自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榧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 40 %,5 4 2 %及 5 7 1 %。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1 5mm的高抗菌株有 3 5株。按Ainsworth等鉴定系统和方法进行鉴定 ,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拟青霉属、镰孢菌属等 1 8个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抗真菌作用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稀土尾矿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植被修复的响应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熙 刘以珍 +3 位作者 李金前 葛刚 吴兰 李永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943-3950,共8页
选用赣州-安远稀土弃废尾矿及其不同植被修复的堆浸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废弃尾矿及6种不同植被修复方案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利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植被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未修复尾矿土壤相比... 选用赣州-安远稀土弃废尾矿及其不同植被修复的堆浸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废弃尾矿及6种不同植被修复方案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利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植被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未修复尾矿土壤相比,经不同植被修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明显改良,其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均比未修复尾矿土壤增加2—3倍。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植被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废弃尾矿土壤微生物群落亲缘度仅为0.21,表明植被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与未修复尾矿土壤相比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在不同植被修复方案中,以湿地松和山胡椒为优势群落的两种植被修复方案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这两种修复方案不仅能显著改善土壤的固水性、有机质含量,并且对微生物群落的改善作用也最为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废弃尾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土壤p H影响最为显著,而植被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环境影响因子则转变为含水量、有机质、有机碳及总磷含量。进一步揭示了微生物在植被修复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为矿山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 稀土废弃尾矿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下载PDF
不同产地美花石斛内生细菌分离及促生潜力比较 被引量:17
13
作者 童文君 张礼 +2 位作者 薛庆云 侯北伟 丁小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3,共8页
对采自广西、云南和广东的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野生植株根、茎和叶内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并测定其促生特性,采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与UPGMA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生细菌菌株进行分类并确定优势属;... 对采自广西、云南和广东的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野生植株根、茎和叶内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并测定其促生特性,采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酶切分析(ARDRA)与UPGMA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生细菌菌株进行分类并确定优势属;在此基础上,对具有解磷、解钾和产生长素能力的菌株进行促生潜力评价。结果显示:从不同产地美花石斛植株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67株内生细菌菌株,其分布呈现出组织与地区的特异性;其中,来源于广西的植株中菌株数量最多(42株),分离自茎的菌株数量最多(34株)。67株内生细菌菌株可分为31个ARDRA簇,经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12个属,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涅斯捷连科氏菌属(Nesterenkonia)、副球菌属(Paracoccus)、泛菌属(Pantoea)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其中芽孢杆菌属、微杆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优势属;来源于广西的植株中内生细菌的丰度与多样性均高于其他两地。在67株内生细菌菌株中,有30株菌株具有解无机磷和解有机磷的双重能力、22株具有解钾能力、24株具有产生长素能力,其中仅8株菌株兼具3种促生能力。组培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中接种1×106CFU·mL-1芽孢杆菌DLB20菌株,对株高2~3 cm和3~4 cm的美花石斛试管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更有利于株高3~4 cm试管苗的生根,表明具有解磷、解钾和产生长素能力的菌株对美花石斛试管苗有一定的促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花石斛 内生细菌 优势属 ARDRA 聚类分析 促生潜力
下载PDF
鬼臼类植物产鬼臼毒素内生真菌的筛选 被引量:59
14
作者 杨显志 郭仕平 +1 位作者 张玲琪 邵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19-422,共4页
从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和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中分离到92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提取物经TLC、HPLC分析,结果表明,6株内生真菌能产鬼臼毒素,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5%。桃儿七、南方山... 从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和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中分离到92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提取物经TLC、HPLC分析,结果表明,6株内生真菌能产鬼臼毒素,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5%。桃儿七、南方山荷叶和川八角莲内生真菌中产鬼臼毒素菌株占各供测菌株的7%,3%和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南方山荷叶 川八角莲 内生真菌 鬼臼毒素
下载PDF
尾叶桉和湿地松对彩色豆马勃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捷 曾任森 +2 位作者 石木标 陈湛 梁子恒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0,共3页
宿主植物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的水、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对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的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含有2 5mg/mL的尾叶桉根水提取液时,促进作用最强,菌落半径... 宿主植物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和湿地松(Pinuselliottii)的水、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对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的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含有2 5mg/mL的尾叶桉根水提取液时,促进作用最强,菌落半径是对照的2倍,尾叶桉茎水提取液在0 5和2 5mg/mL浓度下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56 7%和45 0%,0 5mg/mL的尾叶桉叶片乙醇和丙酮提取液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55 3%和53 0%;湿地松根、茎、皮、针的水提取液在1 0mg/mL浓度下对菌落半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4 6%、34 3%、44 9%和51 0%.宿主植物的这些水溶性促进物质可以通过水淋溶、根分泌或通过水介质直接输送,从而对菌根菌产生化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湿地松 彩色豆马勃 化感作用 菌根 宿主植物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树斌 郭理想 +5 位作者 李菁 王燚 刘泽民 程宇阳 呼天明 龙明秀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7-194,共8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分布在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几乎所有的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土壤中都有AMF的分布。在AMF与植物的共生体中,AMF消耗植物光合有机产物的同时,将土壤中更多的磷和氮等...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分布在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共生的真菌,几乎所有的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土壤中都有AMF的分布。在AMF与植物的共生体中,AMF消耗植物光合有机产物的同时,将土壤中更多的磷和氮等营养物质转运给寄主植物。豆科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种质资源,能与AMF形成共生体系。研究表明,AMF能够促进豆科植物生长、提高其对矿质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其生物固氮能力和抗逆能力等。为了更好地利用AMF促进豆科植物的生产,本研究分析了共生体建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论述了AMF提高豆科植物产量及营养价值的研究成果,阐明了AMF提高豆科植物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探讨了AMF与根瘤菌的互作的潜在机制,并对今后AMF与豆科植物共生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豆科植物 根瘤菌 共生体 抗逆 协同增效
下载PDF
我国菌根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4
17
作者 金樑 赵洪 李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15-520,共6页
在总结分析 1998~ 2 0 0 2年期间发表的菌根学文献的基础上 ,对我国近年来菌根学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当前我国菌根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阐明了当前我国菌根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取得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 ,结合国际... 在总结分析 1998~ 2 0 0 2年期间发表的菌根学文献的基础上 ,对我国近年来菌根学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当前我国菌根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阐明了当前我国菌根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取得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 ,结合国际上菌根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提出我国菌根学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图 1表 1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学 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 中国 菌根真菌 植物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亮 包耀贤 +2 位作者 廖超英 赵志强 唐海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7-994,共8页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 人工林
下载PDF
ARDRA对植物根瘤内共生放线菌Frankia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少慧 张惠文 +3 位作者 熊智 刘忠 张忠泽 张成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883-886,共4页
应用原核生物 16SrDNA特异性引物rD1和fD1,通过ARDRA (amplifi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法直接扩增自中国云南、东北地区赤杨属 3种植物和沙棘属 1种植物根瘤内FrankiaDNA ,得到一长约 15 0 0bp的扩增产物 .选用两种内切酶Ha... 应用原核生物 16SrDNA特异性引物rD1和fD1,通过ARDRA (amplifi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法直接扩增自中国云南、东北地区赤杨属 3种植物和沙棘属 1种植物根瘤内FrankiaDNA ,得到一长约 15 0 0bp的扩增产物 .选用两种内切酶HaeⅢ、AfaⅠ联合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 ,得到稳定的酶切图谱 .将所测48个感染赤杨的Frankia样本区分为 3个不同的组 ,所测 43个感染沙棘的Frankia样本区分为 3个不同的组 .显示根瘤内Frankia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杨 沙棘根瘤 FRANKIA 多样性 ARDRA法 共生放线菌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地膜覆盖和底墒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杜延军 李自珍 李凤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04-411,共8页
在年均降水量为 4 1 5 m 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旱地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实验 ,研究不同底墒 包括低底墒、中底墒和高底墒 下 ,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覆膜 1 2 0 d即全程覆膜 进程对作物生产... 在年均降水量为 4 1 5 m 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旱地上 ,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实验 ,研究不同底墒 包括低底墒、中底墒和高底墒 下 ,地膜覆盖 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覆膜 1 2 0 d即全程覆膜 进程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增加底墒和合理的覆膜进程均会显著增加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但底墒不同 ,其最佳覆膜进程不同 :在低底墒时 ,覆膜处理反而使产量低于不覆膜处理 ;在中底墒时 ,覆膜 30 d产量最高 ,随着覆膜时间延长 ,产量呈下降趋势 ,甚至全程覆膜产量低于不覆膜处理 ;高底墒以覆膜 6 0 d产量最高 .综合作物生长和产量 ,全程覆膜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同种覆膜处理下 ,随着底墒的增加 ,根生物量、地上干物质、叶面积及产量也增加显著 ,高底墒覆膜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底墒 覆膜 春小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