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毛茛科有毒植物资源研究
1
作者 李彪 巩红冬 +2 位作者 郭淑青 成佳 贡觉欧珠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为有效利用西藏毛茛科有毒植物资源,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鉴定部分植物标本的方法,从西藏毛茛科有毒植物的属种、生态习性、生活型、有毒部位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表明,西藏毛茛科有毒植物有10属31种,其中乌头属种类最多,... 为有效利用西藏毛茛科有毒植物资源,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鉴定部分植物标本的方法,从西藏毛茛科有毒植物的属种、生态习性、生活型、有毒部位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表明,西藏毛茛科有毒植物有10属31种,其中乌头属种类最多,生活型多为草本,有毒部位多为全草或块根,其开发利用前景极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毛茛科 有毒植物 生态习性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组培和大棚培育下肇庆地区金线莲总黄酮含量分析
2
作者 穆晓琨 卢素华 +1 位作者 严丹峰 冯美莹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4期27-30,共4页
基于乙醇提取法和正交试验分析组织培养和大棚培育2种种植方式下肇庆金线莲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不同生长周期下金线莲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乙醇提取法,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不同种植方式金线莲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随后通... 基于乙醇提取法和正交试验分析组织培养和大棚培育2种种植方式下肇庆金线莲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不同生长周期下金线莲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乙醇提取法,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温度对不同种植方式金线莲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随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分析最优的提取工艺,验证后使用此条件测定不同月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金线莲总黄酮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30 g/mL、水浴温度70℃、乙醇浓度80%,验证试验总黄酮得率为1.926%(RSD=1.11%,R2=0.992)。金线莲总黄酮含量与月龄有关,随着月龄的增加,2种种植方式的金线莲总黄酮含量逐渐上升,7月龄时达到最高值。优化的乙醇提取工艺可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肇庆金线莲中稳定萃取总黄酮,并在7月龄时达到最大值,为金线莲活性成分分析和总黄酮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黄酮 组织培养 大棚培育
下载PDF
木醋液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3
作者 于佳乐 刘志明 王海英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2期64-72,共9页
目的:探究松木屑木醋液对蔬菜作物的化感效应,以期为松木屑木醋液合理种植蔬菜作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木醋液对萝卜、韭菜、小白菜和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木醋液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 目的:探究松木屑木醋液对蔬菜作物的化感效应,以期为松木屑木醋液合理种植蔬菜作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木醋液对萝卜、韭菜、小白菜和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木醋液对4种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浓度及化感促进作用不同,2 0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长及小白菜种子的根长分别提高了20.00%、22.60%、5.90%、19.50%(P <0.05);5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韭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茎长分别提高了8.89%、30.60%(P <0.05);1 000倍稀释木醋液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芥菜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茎长分别提高了8.00%、31.33%、46.70%(P <0.05)。结论:低浓度松木屑木醋液具有促进4种蔬菜作物种子生长的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屑木醋液 乙酸乙酯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效应
下载PDF
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研究进展
4
作者 廖阳 闫荣玲 +1 位作者 黄国文 李昌珠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4,共13页
药用植物种子含有的脂肪酸及各类活性成分赋予其种子油独特开发优势。文章从我国已被提取获得种子油的药用植物概况,及药用植物种子油提取方法、脂肪酸组成及其随种子成熟过程的动态变化、微量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常见用途等多方面,... 药用植物种子含有的脂肪酸及各类活性成分赋予其种子油独特开发优势。文章从我国已被提取获得种子油的药用植物概况,及药用植物种子油提取方法、脂肪酸组成及其随种子成熟过程的动态变化、微量营养成分、生物学活性、常见用途等多方面,对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药用植物种子油的基础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生物学活性 提取工艺 脂肪酸组成 微量营养 种子油脂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雷公藤组培苗生长、生理及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吴慧 胡清霞 +4 位作者 宋萍 林照授 封磊 吴承祯 洪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11株内生真菌均具有分泌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溶磷能力,其中,菌株NS6、NS7、NS14和NS32的吲哚乙酸分泌量较大(大于17.00 mg·L^(-1)),菌株NS1、NS4、NS6、NS25和NS33的产铁载体能力很高〔80%<铁载体相对产量(SP)≤100%〕,菌株NS1、NS4、NS6、NS13和NS31溶磷量较大(大于0.70 mg·L^(-1))。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总体显著(P<0.05)增加雷公藤组培苗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菌株NS6、NS32和NS33显著增加组培苗株高,菌株NS1和NS6显著促进组培苗最长根长,菌株NS6显著增加组培苗单株叶片数。与对照相比,除菌株NS13外,其余10株菌株均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菌株NS1、NS7、NS18、NS31和NS32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最大荧光,菌株NS14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7、NS14、NS31、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C、P和K含量,菌株NS1、NS4、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N含量。与对照相比,11株内生真菌均能显著提高组培苗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仅菌株NS33显著提高叶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与11株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组培苗茎和叶片中未检出雷公藤甲素,菌株NS6、NS7、NS13、NS25、NS32和NS33显著提高根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综合研究认为,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具有多种促生潜力且能改善雷公藤组培苗生长,促进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积累;菌株NS6、NS32和NS33促进根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真菌 促生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甲素
下载PDF
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6
作者 韩翠婷 李先宽 +2 位作者 王广苹 马琳 张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7,共8页
【目的】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0.5%、1.0%、2.0%]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 【目的】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0.5%、1.0%、2.0%]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及总甾体成分、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杠柳幼苗在中低浓度盐胁迫下生长良好,且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及地下部分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干湿比也均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植株体内的主要有效成分如总甾体、强心苷类的含量在中等盐胁迫浓度作用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则在高浓度盐胁迫下显著增加。【结论】杠柳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且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盐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幼苗根、茎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 盐胁迫 生物量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先锋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分析
7
作者 李永青 吴润卓 +3 位作者 刁有江 黄婧 董佳佳 李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63-66,共4页
黄河流域先锋植物不仅在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拥有广阔的经济应用前景。本文选取黄河上、中和下游区域的部分典型先锋植物,综合评估其在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及保持土壤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同时探讨了先锋植物作为饲料、药... 黄河流域先锋植物不仅在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拥有广阔的经济应用前景。本文选取黄河上、中和下游区域的部分典型先锋植物,综合评估其在维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及保持土壤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同时探讨了先锋植物作为饲料、药材和食物等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潜在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分布的部分先锋植物,具有出色的耐盐碱、耐旱和抵御沙漠化的能力,在减少沙漠化、改善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同时其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先锋植物 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
下载PDF
中国濒危药用植物出口贸易时空格局分析
8
作者 金敖 宋诗雯 +2 位作者 何拓 袁良琛 曾会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药用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类群。本文基于CITES贸易数据库,通过描述统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C... 药用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类群。本文基于CITES贸易数据库,通过描述统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CITES附录药用植物在中国的出口贸易时空格局。结果显示,中国在1981-2021年,有257种药用植物用于贸易,其中活体植物总贸易量达1.7亿株,植物衍生物总贸易量达10万吨。中国药用植物的出口贸易记录主要集中在日本(32%)、韩国(10%)和美国(9%),并逐渐向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随着CITES贸易管制措施在中国的实施,药用植物的贸易来源逐渐由野生转变为人工培植。植物衍生物这一标本类型的药用植物需要更加关注,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L.)Sw.)则是需要在贸易中重点监督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药用植物 CITES 贸易时空格局
下载PDF
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
9
作者 庞圣江 周再知 +3 位作者 李英健 张培 李忠国 邓硕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42-1949,共8页
以12年生土沉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溶液诱导土沉香结香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的土沉香结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挥发性香气成分方面的差... 以12年生土沉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溶液诱导土沉香结香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的土沉香结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挥发性香气成分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为创新和优化土沉香结香技术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沉香材部分)变色范围最大,纵向变色距离最长达120.02 cm,横向变色距离最宽达3.84 cm;钻孔和火烧孔处理,纵向变色距离均超过110 cm,但横向变色距离最宽仅为0.58 cm和1.06 cm。(2)3种结香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降幅范围在24.82%~55.25%;黄绿墨耳菌溶液和火烧孔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钻孔与CK差异不显著(P>0.05)。(3)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土沉香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分别达到11.84%、13.26%和21.08%,均显著高于CK(P<0.05);沉香四醇含量分别达到0.18%、0.26%和0.42%,对照处理未检测出沉香四醇。(4)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芳香物质中分别鉴定出29种、33种和36种,主要成分包括2-(2-苯乙基)色酮及其衍生物、沉香螺醇、愈创木醇、香树烯、苄基丙酮、二氢卡拉酮、枯苏醇、α-檀香醇和壬醛。说明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土沉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最大,淀粉含量消耗和可溶性糖增幅最大,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含量及其芳香物质积累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香气 结香技术 土沉香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国内外期刊论文分析全球猕猴桃研究与应用进展
10
作者 钟彩虹 黄文俊 +5 位作者 赵婷婷 张吉 李黎 李大卫 张琼 田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0-834,共15页
依据科瑞唯安公司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平台(CNKI)期刊数据库,重点对2003-2022年期间的SCI和CNKI核心期刊收录的猕猴桃(Actinidia)研究论文5320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论文发表年限、发表国家或地区分布、学科领域等方... 依据科瑞唯安公司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平台(CNKI)期刊数据库,重点对2003-2022年期间的SCI和CNKI核心期刊收录的猕猴桃(Actinidia)研究论文5320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论文发表年限、发表国家或地区分布、学科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20年内SCI和CNKI核心期刊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SCI论文收录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新西兰、意大利等;CNKI核心期刊收录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次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江西农业大学。猕猴桃研究涉及植物科学、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果品贮藏与加工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生物信息学等131个学科,很多论文来自跨学科研究。近5年发展最快的学科是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以及果品贮藏与加工学。本文通过对期刊论文的分析,旨在为我国科研人员了解全球猕猴桃研究动态、确立未来研究方向、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信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期刊论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太子山保护区樟科木姜子分布调查浅析
11
作者 妥永华 马得俊 +1 位作者 陈宏福 郭鹏辉 《甘肃科技》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具有平喘、镇痛、消炎等作用,是中国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价值。但由于受木姜子特殊的生长环境及人工驯化技术的限制,目前人工种植较少,原料供应困难,因此,了解野生木姜子的分布特征及其... 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具有平喘、镇痛、消炎等作用,是中国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价值。但由于受木姜子特殊的生长环境及人工驯化技术的限制,目前人工种植较少,原料供应困难,因此,了解野生木姜子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学习性,可为木姜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一定基础。文章以甘肃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查区域,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内野生木姜子的分布特征、生长状况、生物学习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保护策略及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木姜子树龄均在15年左右,生长状况良好;保护区内木姜子生长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2600 m的阳坡、半阳坡,呈零星分布;保护区内木姜子种群结构简单,受外界环境影响后极难恢复。文章可为木姜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其创新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 生物特性 保护 价值
下载PDF
9种木质藤本的叶性状及其对光照的响应
12
作者 李卓冉 袁喆 +2 位作者 翁殊斐 张波 姜飘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目的】木质藤本是热带园林的特色类群,也是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材料,其生长发育过程均受到光照的影响和制约。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叶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研究木质藤本的叶性状对光照的响应,将为城市园林绿化... 【目的】木质藤本是热带园林的特色类群,也是城市垂直绿化的主要材料,其生长发育过程均受到光照的影响和制约。叶片是植物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叶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性。研究木质藤本的叶性状对光照的响应,将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木质藤本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选择广州园林中常用的9种木质藤本,通过对比自然条件下全阳组和荫蔽组的叶厚度(TH)、比叶面积(SLA)、上下表皮细胞(TUE、TLE)、栅栏组织(TPT)、海绵组织(TST)等指标差异,分析其叶性状、变异系数和表型可塑性指数等特点,探究叶性状对光照的响应规律。【结果】(1)不同木质藤本间叶干重(DW)与叶鲜重(FW)相差较大,DMC相差最小,最稳定;(2)9种木质藤本应对两种光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叶性状策略,异叶地锦(Parthenocissus dalzielii)的TH为全阳组大于荫蔽组、SLA为荫蔽组大于全阳组,弱光环境中减少物质交换阻力以及增加光捕获面积,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的叶性状规律与之相反,其他藤本在两种光环境下的性状表现介于两者之间;(3)荫蔽组木质藤本叶片普遍表现为TH小、SLA大,TUE、TLE、TPT和TST均小的特点,趋于阴生叶的特性;(4)忍冬(Lonicera japonica)和薜荔(Ficus pumila)的TPT变异系数大于50%,为生态适应性状,DMC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小,为最稳定的性状,TLE、DW、TPT等叶性状可塑性较强。【结论】将9种木质藤本根据光照适应性分为3类,异叶地锦为耐荫藤本,软枝黄蝉和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为喜阳藤本,薜荔、忍冬、鹰爪花(Artabotryshexapetalus)、山牵牛(Thunbergiagrandiflora)、叶子花(Bougainvilleaspectabilis)和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为中性藤本,其中前两种藤本光照适应范围较宽,后两种中性偏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藤本 叶性状 叶片解剖结构 园林植物 光照响应
下载PDF
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抗前列腺炎活性研究
13
作者 郝丽亚 李冰洁 +1 位作者 王中林 郑新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7,共7页
研究了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前列腺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对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结构.测试所得化合物的抗前列腺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triterpenoster、sco... 研究了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前列腺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对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结构.测试所得化合物的抗前列腺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triterpenoster、scopoletin、cannabispiran、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podophyllotoxin、vanillil、isopropylidenkirenol具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炎活性.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锯叶棕果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叶棕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前列腺炎活性
下载PDF
贵州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14
作者 杨礼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8,144,共8页
旨在为贵州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分季节多次线路调查和重点区域样地调查以及访问村民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7... 旨在为贵州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分季节多次线路调查和重点区域样地调查以及访问村民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71科157属297种,分别占全国油料植物科、属、种的65.74%、39.55%、36.49%,以单种科、单种属最多,从生活型来看,乔木157种,占总种数的52.86%,占绝对优势;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属的分布特点是以温带分布略占优势,表现为植物区系热带至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主要集中在海拔400~1000 m,1000 m以上分布的种较少,β多样性Cody指数测度发现,海拔600~800 m Cody指数最高,生物多样性受海拔影响明显;黔东南州野生油料植物含油量高的种类较多,含油量40%以上的有64种,占总种数的21.55%。建议做好贵州黔东南州乌桕、木姜子类、黄连木、皂荚、山桐子、日本白檀等油料植物的栽培驯化,同时加强对野生油料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 油料植物 资源调查 特征分析
下载PDF
栀子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脂代谢调节作用
15
作者 柳宛艺 邓湘铸 +3 位作者 尚煜昆 黄超 吴思蓥 黄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研究栀子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脂代谢调节作用,开发栀子花多糖资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并采用油酸钠诱导建立HepG2细胞脂肪积累模型,评价各栀子花多糖提取物对HepG2脂肪积累细胞中脂代谢... 【目的】研究栀子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脂代谢调节作用,开发栀子花多糖资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并采用油酸钠诱导建立HepG2细胞脂肪积累模型,评价各栀子花多糖提取物对HepG2脂肪积累细胞中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在液料比25 mL·g^(-1)、超声功率550 W、超声时间140 min、提取温度63℃的条件下,栀子花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7.48%,且栀子花多糖可下调高脂HepG2细胞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上调细胞内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不影响HepG2细胞的存活率。【结论】栀子花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花 多糖 提取工艺 脂代谢调节
下载PDF
大渡河干旱河谷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建议
16
作者 贺维 杨育林 +2 位作者 张炜 尤继勇 张好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林业产品的需求。以普查、重点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大渡河干旱河谷区丹巴县布设调查样线61条(线路总长度130 km),对全县12个乡(镇)的林木种质资源开展野...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丰富林业产品的需求。以普查、重点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在大渡河干旱河谷区丹巴县布设调查样线61条(线路总长度130 km),对全县12个乡(镇)的林木种质资源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乔木、灌木、竹类和木质藤本等木本植物共计543种,其中灌木328种,占比60.40%;乔木175种,占比32.23%;木质藤本33种,占比6.08%;竹类7种,占比1.29%。(2)蔷薇科为区域最大优势科,共99种,占比18.23%;豆科31种,占比5.71%;忍冬科30种,占比5.52%;杜鹃花科27种,占比4.97%;杨柳科25种,占比4.60%。(3)从垂直分布来看,海拔2500 m以下,以旱生植被为主,适合发展林果产业;海拔2500 m以上,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建议加大乡土树种、经济良种、彩叶树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不同用途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 干旱河谷 林木种质资源 利用
下载PDF
灌草种子喷播机喷播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
17
作者 李银祥 杨跃文 +5 位作者 张凤鹤 塔娜 桑昊 张丽 尚海军 曹淑云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40-44,共5页
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可用于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沙化退化草原等立地条件的灌草种子喷播作业,其关键部件风种混合负压仓的创新性结构设计和应用解决了喷播系统均匀出种问题,同时,扇形鸭嘴状结构的喷头和4个喷头的空间位置分布有... 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可用于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沙化退化草原等立地条件的灌草种子喷播作业,其关键部件风种混合负压仓的创新性结构设计和应用解决了喷播系统均匀出种问题,同时,扇形鸭嘴状结构的喷头和4个喷头的空间位置分布有效解决了漏播问题。本研究系统介绍了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整机机构和喷播系统关键部件,并开展了灌草种子播量测试和喷播均匀性试验,评估了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作业综合性能和应用效果,为该机型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GBZP-3.6型灌草种子喷播机灌草种子播量为17~178 kg·hm^(-2),可以满足沙地和草地修复治理中对播量的要求;播种箱排种轴的槽轮开口比例为25%,排种轴转速为60 r·min^(-1)和110 r·min^(-1)下的喷播稳定性较好;在沙化草地和平缓沙地作业适宜速度为3 km·h^(-1),作业带宽为4 m,平均落种量为339粒·m^(-2),落种均匀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草种子 喷播机 负压仓 播量 均匀性试验
下载PDF
盐生药用植物应用基础及领域的相关进展
18
作者 王洪波 贾海健 +1 位作者 郝会军 王裕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7期82-84,共3页
盐生药用植物种植与应用开发是改良盐碱土、生态治理,促进盐碱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对盐生药用植物应用基础、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对盐生药用植物的应用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从盐... 盐生药用植物种植与应用开发是改良盐碱土、生态治理,促进盐碱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对盐生药用植物应用基础、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对盐生药用植物的应用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从盐生药用植物野生种质资源、引种和驯化栽培、耐盐机制等方面对盐生药用植物应用基础进行了综述,并对盐生药用植物在药用、食用、生态治理、盐碱地绿化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情况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药用植物 应用基础 应用领域
原文传递
不同采期蒲公英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19
作者 李娟 张昱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本试验从4—10月分7次采集河北北部山区野生蒲公英,将叶、花、根分离后,分别去杂烘干粉碎,对各干样中总黄酮、绿原酸、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花>叶>根,根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先下降... 本试验从4—10月分7次采集河北北部山区野生蒲公英,将叶、花、根分离后,分别去杂烘干粉碎,对各干样中总黄酮、绿原酸、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花>叶>根,根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先下降,到10月有所回升,花中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绿原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花>根>叶,根和花中绿原酸含量略有波动,叶中绿原酸含量先上升,到9月后开始下降;多糖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根>叶>花,根中多糖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叶与花中多糖含量先上升,到9—10月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总黄酮 绿原酸 多糖 含量变化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新记录
20
作者 林寿珣 吴正南 +3 位作者 陈文华 梁陈民 胡辛志 邓必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68-71,76,共5页
报道有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未被记录过的植物72种(包括种下等级)。72个新记录种隶属于50科64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47科61属63种1亚种4变种。翅子藤科为新记录科,网蕨属、粉绿藤属、露珠草属、五层龙属等22个属... 报道有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未被记录过的植物72种(包括种下等级)。72个新记录种隶属于50科64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47科61属63种1亚种4变种。翅子藤科为新记录科,网蕨属、粉绿藤属、露珠草属、五层龙属等22个属为新记录属,异大黄花虾脊兰(Calanthe sieboldopsis)为广西新记录种。在这些新记录种中,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银兰(Cephalanthera erecta)、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异大黄花虾脊兰为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2个新记录种濒危等级中极危种3种,濒危种2种,近危种5种。另外,记录到8个外来入侵植物,需要加强外来植物监测并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新记录 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