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3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真菌对雷公藤组培苗生长、生理及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吴慧 胡清霞 +4 位作者 宋萍 林照授 封磊 吴承祯 洪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 分析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11株内生真菌的促生潜力,并将11株内生真菌与雷公藤组培苗共生培养,研究了其对组培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11株内生真菌均具有分泌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溶磷能力,其中,菌株NS6、NS7、NS14和NS32的吲哚乙酸分泌量较大(大于17.00 mg·L^(-1)),菌株NS1、NS4、NS6、NS25和NS33的产铁载体能力很高〔80%<铁载体相对产量(SP)≤100%〕,菌株NS1、NS4、NS6、NS13和NS31溶磷量较大(大于0.70 mg·L^(-1))。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总体显著(P<0.05)增加雷公藤组培苗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其中,菌株NS6、NS32和NS33显著增加组培苗株高,菌株NS1和NS6显著促进组培苗最长根长,菌株NS6显著增加组培苗单株叶片数。与对照相比,除菌株NS13外,其余10株菌株均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菌株NS1、NS7、NS18、NS31和NS32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最大荧光,菌株NS14显著提高组培苗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对照相比,菌株NS1、NS7、NS14、NS31、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C、P和K含量,菌株NS1、NS4、NS32和NS33显著提高组培苗N含量。与对照相比,11株内生真菌均能显著提高组培苗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仅菌株NS33显著提高叶片中雷公藤红素含量;与11株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组培苗茎和叶片中未检出雷公藤甲素,菌株NS6、NS7、NS13、NS25、NS32和NS33显著提高根中雷公藤甲素含量。综合研究认为,菌株NS1、NS6、NS31、NS32和NS33具有多种促生潜力且能改善雷公藤组培苗生长,促进根和茎中雷公藤红素积累;菌株NS6、NS32和NS33促进根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内生真菌 促生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甲素
下载PDF
中国濒危药用植物出口贸易时空格局分析
2
作者 金敖 宋诗雯 +2 位作者 何拓 袁良琛 曾会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药用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类群。本文基于CITES贸易数据库,通过描述统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C... 药用植物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简称CITES)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类群。本文基于CITES贸易数据库,通过描述统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CITES附录药用植物在中国的出口贸易时空格局。结果显示,中国在1981-2021年,有257种药用植物用于贸易,其中活体植物总贸易量达1.7亿株,植物衍生物总贸易量达10万吨。中国药用植物的出口贸易记录主要集中在日本(32%)、韩国(10%)和美国(9%),并逐渐向更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随着CITES贸易管制措施在中国的实施,药用植物的贸易来源逐渐由野生转变为人工培植。植物衍生物这一标本类型的药用植物需要更加关注,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L.)Sw.)则是需要在贸易中重点监督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药用植物 CITES 贸易时空格局
下载PDF
太子山保护区樟科木姜子分布调查浅析
3
作者 妥永华 马得俊 +1 位作者 陈宏福 郭鹏辉 《甘肃科技》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具有平喘、镇痛、消炎等作用,是中国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价值。但由于受木姜子特殊的生长环境及人工驯化技术的限制,目前人工种植较少,原料供应困难,因此,了解野生木姜子的分布特征及其... 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具有平喘、镇痛、消炎等作用,是中国民间传统中药材,具有极高的经济、药用价值。但由于受木姜子特殊的生长环境及人工驯化技术的限制,目前人工种植较少,原料供应困难,因此,了解野生木姜子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学习性,可为木姜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一定基础。文章以甘肃省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查区域,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走访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内野生木姜子的分布特征、生长状况、生物学习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保护策略及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木姜子树龄均在15年左右,生长状况良好;保护区内木姜子生长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2600 m的阳坡、半阳坡,呈零星分布;保护区内木姜子种群结构简单,受外界环境影响后极难恢复。文章可为木姜子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其创新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子 生物特性 保护 价值
下载PDF
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抗前列腺炎活性研究
4
作者 郝丽亚 李冰洁 +1 位作者 王中林 郑新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7,共7页
研究了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前列腺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对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结构.测试所得化合物的抗前列腺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triterpenoster、sco... 研究了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前列腺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对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结构.测试所得化合物的抗前列腺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triterpenoster、scopoletin、cannabispiran、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podophyllotoxin、vanillil、isopropylidenkirenol具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炎活性.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锯叶棕果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叶棕果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前列腺炎活性
下载PDF
栀子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脂代谢调节作用
5
作者 柳宛艺 邓湘铸 +3 位作者 尚煜昆 黄超 吴思蓥 黄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研究栀子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脂代谢调节作用,开发栀子花多糖资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并采用油酸钠诱导建立HepG2细胞脂肪积累模型,评价各栀子花多糖提取物对HepG2脂肪积累细胞中脂代谢... 【目的】研究栀子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脂代谢调节作用,开发栀子花多糖资源。【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并采用油酸钠诱导建立HepG2细胞脂肪积累模型,评价各栀子花多糖提取物对HepG2脂肪积累细胞中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在液料比25 mL·g^(-1)、超声功率550 W、超声时间140 min、提取温度63℃的条件下,栀子花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7.48%,且栀子花多糖可下调高脂HepG2细胞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上调细胞内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不影响HepG2细胞的存活率。【结论】栀子花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花 多糖 提取工艺 脂代谢调节
下载PDF
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6
作者 韩翠婷 李先宽 +2 位作者 王广苹 马琳 张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7,共8页
【目的】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0.5%、1.0%、2.0%]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 【目的】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0.5%、1.0%、2.0%]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及总甾体成分、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杠柳幼苗在中低浓度盐胁迫下生长良好,且地上部分干鲜质量及地下部分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干湿比也均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植株体内的主要有效成分如总甾体、强心苷类的含量在中等盐胁迫浓度作用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则在高浓度盐胁迫下显著增加。【结论】杠柳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且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盐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幼苗根、茎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 盐胁迫 生物量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慧春 贾慧萍 +3 位作者 胡樱 朋毛德吉 王发春 赵泽英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为了调查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样地调查、样线调查、走访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10种,隶属31科79属,其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最多,分别占总科... 为了调查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样地调查、样线调查、走访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10种,隶属31科79属,其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最多,分别占总科属的53.13%和71.79%;该区植物区系分布以北温带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居多,占总种数的69.09%;药用部位以全草类、根茎类为主;药效以清热解毒功能居多。因此,青海湖流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该调查结果为青海湖流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区系分布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文献可视化分析的我国药食同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史艳财 王博 +1 位作者 邓丽丽 韦霄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26,共16页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 076篇中文文献及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3 794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药食同源领域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药食同源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数据...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1 076篇中文文献及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3 794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药食同源领域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药食同源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药食同源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快速上升;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中、英文文献来源最多的期刊分别是《食品工业科技》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中、英文文献中发文量大于20篇的学者分别有22人和35人;对中、英文文献各关键词聚类影响程度最深的分别是“药食同源”和“purification”;2010年以后药食同源研究分支和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其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产品中的应用。总体来看,传统药籍挖掘、植物有效成分、栽培技术、新食品工艺、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等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药食两用 CITESPACE 研究热点 可视化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2017-2020年新疆清热解毒类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数据集
9
作者 古丽米拉·克孜尔别克 库丽夏西·马尼 +4 位作者 王亚鹏 海拉提·克孜尔别克 刘婷婷 孙伟 胡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264-271,共8页
新疆复杂多样的山地条件和气候因素造就了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本文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持续4年的实地调查,现场记录野生药用植物,参照国家和区域性植物志书及专著、国内外药用植物学术期刊、各大公共标本库和数据库记载的分布在新... 新疆复杂多样的山地条件和气候因素造就了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本文通过对新疆部分地区持续4年的实地调查,现场记录野生药用植物,参照国家和区域性植物志书及专著、国内外药用植物学术期刊、各大公共标本库和数据库记载的分布在新疆地区的野生药用植物,根据植物分类系统,构建新疆地区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数据集。本数据集涉及被子植物127种、蕨类植物3种、裸子植物2种、地衣植物1种、其他植物4种,包含药用植物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别名、门、目、科、属、性味、功效、入药部位、生境分布、图片13项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新疆具有清热、解毒和兼具清热解毒功效的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及药用植物医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野生药用植物 清热 解毒 植物调查
下载PDF
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光合特性研究
10
作者 邹蓉 范进顺 +3 位作者 孙菲菲 邓丽丽 韦霄 史艳财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6期694-699,共6页
为给山苍子(Litsea cubeba)植株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探索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合特征差异,并对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 为给山苍子(Litsea cubeba)植株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探索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合特征差异,并对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合有效辐射为1 800μmol·m~(-2)·s~(-1)时,均达到光饱和点;4年生雄株的净光合速率高于1和2年生植株和4年生雌株。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差异显著,4年生雄株的这3个参数均最大,分别为0.264 6μmol·m~(-2)·s~(-1)、1 382.31μmol·m~(-2)·s~(-1)和0.009 1 mol/mol。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1年生植株除外)均为双峰形,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不同类型山苍子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山苍子时应选光照较强的地方,后期进行适当修剪,并及时给雌性植株补充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响应曲线 光合日变化 净光合速率 山苍子
下载PDF
大健康背景下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11
作者 史艳财 韦霄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家提出打造“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背景下,根植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药食同源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药食同源产业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出一场产业变革,为药食同源产业...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家提出打造“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背景下,根植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药食同源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药食同源产业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出一场产业变革,为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遇,是将我国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一把利剑。广西中草药植物达6 265种之多(截至2020年),发展药食同源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广西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药食同源植物充分发挥绿色健康食品和药品的引导优势,充分带动餐饮、种植、旅游、医疗卫生等产业的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不足及优势,针对性地提出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和具体路径,旨在为广西药食同源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 广西 药食同源 可持续发展 战略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木本蜜源植物资源初步调查
12
作者 蒙惠理 兰洪波 +3 位作者 姚雾清 柳华富 王登鸿 余成俊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取重点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野生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蜜源植物184种,其中主要木本蜜源植物48种,隶属23科37属;辅助木本蜜源植物127种,隶属50科93属;有毒蜜源植物9... 采取重点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野生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进行了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木本蜜源植物184种,其中主要木本蜜源植物48种,隶属23科37属;辅助木本蜜源植物127种,隶属50科93属;有毒蜜源植物9种,隶属6科8属。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辅助蜜源植物、有毒蜜源植物的生活环境做了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 野生蜜源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黑龙江省甘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13
作者 于丹 王文雪 王涵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3期90-93,共4页
调查黑龙江省甘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分析该县域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甘南县中药资源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相应依据。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和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划分调查代表区域,结合样地调查、线... 调查黑龙江省甘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分析该县域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甘南县中药资源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相应依据。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和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划分调查代表区域,结合样地调查、线路调查和访问调查等方法进行外业调查,样本收集,标本制作与鉴定,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共调查了38个样地190个样方套,记录野生药用植物49科128属179种,其中含有重点药材品种15科27种。结论:黑龙江省甘南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较为丰富,应制定适宜的计划,加强管理,实现甘南县县域内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普查 野生药用植物 多样性 保护利用
下载PDF
百草园药用植物组成及生态类型结构研究
14
作者 邓利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5期37-42,共6页
采用图片拍摄和分类鉴定等方法,对百草园82种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组成、入药部位、果实类型和生活型等生态类型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百草园82种常用药用植物隶属40科75属,其中含属、种最多的科为唇形科;在株生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 采用图片拍摄和分类鉴定等方法,对百草园82种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组成、入药部位、果实类型和生活型等生态类型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百草园82种常用药用植物隶属40科75属,其中含属、种最多的科为唇形科;在株生长型、根生长型、Raunkiaer生活型多样性上,分别以多年生草本、直根型和高位芽植物种数最多;果实类型以蒴果类占优势;根类、根状茎类、全草(株)类是百草园药用植物的主要入药部位。百草园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株生长型、生活型、果实类型和入药部位等类型多样,具有科普、科研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生活型 果实类型 入药部位
下载PDF
三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光响应模型拟合及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妮洁 史艳财 +2 位作者 韦霄 熊忠臣 邓丽丽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3-21,共9页
对牛尾菜、赤苍藤和土茯苓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与光合特性进行研究,为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牛尾菜、赤苍藤及土茯苓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用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 对牛尾菜、赤苍藤和土茯苓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与光合特性进行研究,为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牛尾菜、赤苍藤及土茯苓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用直角双曲线、非直角双曲线、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方程模型对3种植物的光合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研究3种植物光合日变化规律,并对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3种植物拟合效果最好的均是双曲线修正模型;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光响应曲线趋势较为一致,三者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小为牛尾菜>土茯苓>赤苍藤;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呈双峰或单峰曲线,且三者峰值出现时间略有差异,其中牛尾菜和赤苍藤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都呈明显双峰形,而土茯苓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则呈单峰趋势,三者净光合速率达到第一峰值的时间相同,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与之相似;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都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表现为r=0.478(牛尾菜)、r=0.325(赤苍藤)、r=0.060(土茯苓)],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相关性大小表现为赤苍藤(r=–0.092)<牛尾菜(r=–0.162)<土茯苓(r=–0.532)],均未达显著水平;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利用强光能力弱,都具有一定的阴性植物特征,实际生产中可对3种藤本药食同源植物进行遮阴处理或通过控制上层植物荫蔽度来调整光照,以提高3种植物的光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尾菜 赤苍藤 土茯苓 光响应模型 光响应曲线 日变化
下载PDF
云南宜良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卓燃 袁浪 +2 位作者 杨靖 包剑峰 徐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状况。[方法]通过野外样地与样线调查,标本采集,标本鉴定,资料整理。[结果]在宜良县采集并鉴定的药用植物有155科550属728种,其中包括真菌类2科2属2种,苔藓植物2科2属2种,蕨类植物15... [目的]初步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状况。[方法]通过野外样地与样线调查,标本采集,标本鉴定,资料整理。[结果]在宜良县采集并鉴定的药用植物有155科550属728种,其中包括真菌类2科2属2种,苔藓植物2科2属2种,蕨类植物15科20属26种,裸子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132科521属693种。[结论]宜良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药用部位为全草和根及根茎的占大部分,并且以清热解毒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宜良县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桔梗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俊宏 张文豹 +3 位作者 荣晗琳 韩燕 林梦羽 李冬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56-6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桔梗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桔梗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设置T_(1)(100%营养土)、T_(2)(营养土∶泥炭=1∶1)、T_(3)(营养土∶珍珠岩∶泥炭=1∶1∶1)、T_(4)(泥炭∶蛭石∶珍珠岩=2∶1∶1)4种不同...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桔梗容器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桔梗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设置T_(1)(100%营养土)、T_(2)(营养土∶泥炭=1∶1)、T_(3)(营养土∶珍珠岩∶泥炭=1∶1∶1)、T_(4)(泥炭∶蛭石∶珍珠岩=2∶1∶1)4种不同配比的组合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基质处理下桔梗容器苗生长指标及生理参数的变化,并借助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下桔梗幼苗的培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栽培基质不同对桔梗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T_(3)和T_(4)处理下桔梗幼苗的生长量显著高于T_(1)、T_(2)处理,表现为幼苗生长健壮、根系生物量较大;不同处理之间叶长的差异不显著,但叶片宽及叶面积差异显著;基质不同对桔梗的花朵数、花直径、裂片长、裂片宽均有显著影响,表现为T_(2)处理下花朵数、花直径显著高于T_(1)、T_(3)(P<0.05);T_(4)处理下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与叶绿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_(3)、T_(2)、T_(1)处理(P<0.05),而MDA含量变化则相反。不同处理下桔梗幼苗的隶属函数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为∶T_(4)>T_(3)>T_(2)>T_(1)。结论∶栽培基质是影响桔梗幼苗生长质量及生理参数的重要因子,采用泥炭∶蛭石∶珍珠岩=2∶1∶1是容器栽培最优的基质配方,最有利于桔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栽培基质 生长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药食同源植物土茯苓不同年龄品质研究
18
作者 邓丽丽 梁惠 +4 位作者 高薇 胡真真 韦霄 熊忠臣 史艳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08-114,共7页
采用以粗度代替年龄的方法,比较分析了5个径级土茯苓(10~20、20~30、30~40、40~50、50~60 mm)的29种化学成分,阐明了不同年龄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土茯苓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直径20~30 mm的土茯苓块茎的直链淀... 采用以粗度代替年龄的方法,比较分析了5个径级土茯苓(10~20、20~30、30~40、40~50、50~60 mm)的29种化学成分,阐明了不同年龄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土茯苓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直径20~30 mm的土茯苓块茎的直链淀粉、可溶性糖、脂肪含量最高,而40~50 mm块茎中的淀粉含量最高;10~20 mm块茎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偏低;不同径级块茎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以及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0~40 mm的∑DAA/∑TAA和∑EAA/∑TAA最高;落新妇苷含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30 mm块茎中的落新妇苷含量最高,为0.32%;5个径级土茯苓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30~40 mm>20~30 mm>50~60 mm>10~20 mm>40~50 mm。由此可知,土茯苓块茎并非越大越好,30~40 mm的土茯苓块茎中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含量高、品质佳,此时应及时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营养成分 相关分析 主成分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望江南茎中大黄素提取工艺优化、纯化及鉴定
19
作者 周昊 杨瑾 张玉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70,76,共7页
以望江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最优提取溶剂的筛选,选取盐酸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望江南茎中大黄素的质量分数为响应值,应用Design-Expert V.12软件中心组合试验(Box-Benhnken)设计进行... 以望江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最优提取溶剂的筛选,选取盐酸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望江南茎中大黄素的质量分数为响应值,应用Design-Expert V.12软件中心组合试验(Box-Benhnken)设计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热回流法提取望江南茎中大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黄素的分离纯化,探讨从望江南茎中获得高纯度大黄素的可行性,并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望江南中大黄素热回流最佳工艺参数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每20 mL提取溶剂需盐酸用量2 mL,乙醇体积分数88%,提取时间86 min,提取温度为84℃。采用三氯甲烷萃取法结合pH梯度碱液法分离及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利用最优条件下得到大黄素提取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质联用(LC-MS)联合定性定量分析,所得到纯化后的大黄素纯度达到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江南茎 大黄素 响应面法 纯化方法 柱层析 液相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黑果枸杞花色苷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20
作者 薛海瑞 李国秀 +3 位作者 孙意冉 王韬宇 樊云芳 唐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8,共12页
为探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酶辅助提取法、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乙醇/磷酸二氢钠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使用t-BHP诱导BRL 3A细胞建立抗氧化模型来探索黑果枸杞花... 为探究黑果枸杞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采用超声酶辅助提取法、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乙醇/磷酸二氢钠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黑果枸杞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使用t-BHP诱导BRL 3A细胞建立抗氧化模型来探索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氧化应激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超声酶辅助提取得率为:(17.92±0.04)mg/g;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得率为:(15.46±0.31)mg/g;乙醇/磷酸二氢钠双水相萃取得率为:(15.02±0.19)mg/g.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的花色苷(LRN)抗氧化活性最强,纯化后的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的花色苷(LRNA)可通过减少细胞中ROS的产生来缓解t-BHP诱导的氧化损伤.综上所述,该工艺便捷、稳定可用于黑果枸杞花色苷的提取,同时证明了LRN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花色苷 响应面 抗氧化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