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奋-抑制失衡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岳 朱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844-849,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世界上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神经发育障碍,该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excitatory-inhibitory,E-I)失衡可能是ASD的重要发病机...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世界上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神经发育障碍,该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异质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excitatory-inhibitory,E-I)失衡可能是AS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在多种ASD动物模型中进行神经环路E-I失衡调节,能够改善模型动物的孤独症样行为。相关临床试验将E-I失衡作为ASD的治疗靶点,恢复特定皮质区域原有的E-I平衡状态,能够对ASD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E-I失衡在ASD中的作用机制及E-I失衡调节剂治疗AS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AS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兴奋-抑制失衡 动物模型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衰老过程中小鼠学习记忆与脑内突触结构参数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4
2
作者 章子贵 杜红燕 +1 位作者 姜建明 吴馥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用Y-迷宫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模型,对不同月龄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定量分析了青年、中年和老年小鼠海马CA3区和皮层感觉运动区的突触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长,观察到以下变化:(1)分辨学习及记忆保... 用Y-迷宫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模型,对不同月龄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定量分析了青年、中年和老年小鼠海马CA3区和皮层感觉运动区的突触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长,观察到以下变化:(1)分辨学习及记忆保持力显著下降;(2)两脑区突触界面曲率和间隙宽度加大和变宽,突触后致密物质变薄。此外,穿孔性突触和三种弯曲型突触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小鼠学习记忆行为与其脑内突触结构参数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学习记忆 突触结构参数 电镜 小鼠
下载PDF
成年大鼠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春婷 游思维 +5 位作者 刘惠玲 陈秉耀 焦西英 孟晓梅 吴宗亮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比较成年大鼠 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对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  32只成年 SD大鼠分为A,B,C和 D 4组 ,每组 8只 ,分别以 4种不同方法全横切 T9脊髓 .A组以尖刀片自左向右横行一次性切断脊髓 ;B组将尖刀片自脊髓背部中... 目的 比较成年大鼠 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对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  32只成年 SD大鼠分为A,B,C和 D 4组 ,每组 8只 ,分别以 4种不同方法全横切 T9脊髓 .A组以尖刀片自左向右横行一次性切断脊髓 ;B组将尖刀片自脊髓背部中线处垂直插入并分别向两侧缓慢细心切断脊髓 ;C组将一丝线穿过脊髓腹侧硬膜外腔 ,以长刃显微剪一次性完全横断脊髓 ,并将丝线由断端间隙中拉出 ;D组以尖刀片自脊髓背侧至腹侧分层快速划断脊髓 ,再抬起脊髓两断端以验证横断的完全性 .术后 1h肉眼观察脊髓形态变化 ,8wk时评估截瘫后肢自发性运动功能恢复后 ,处死动物 ,取脊髓损伤节段 ,行连续矢状冰冻切片 ,小鼠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有无神经纤维的残留或再生 ,以及空洞及瘢痕的形成 .结果  A,B两组术后脊髓肿胀、外翻 ,8wk时分别有 5 0 % ,38%的动物出现程度不等的功能恢复 ,镜下可见成束残留纤维和大量空洞 .C,D两组术后脊髓外观良好 ,8wk时无功能恢复和残留纤维 ,但有少量神经丝免疫反应再生纤维 .与 D组相比 ,C组断端间隙较大且空洞较多 .结论 经作者创新的 D组方法 ,横断完全、损伤较小 ,为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切断术 神经纤维 轴突再生 大鼠
下载PDF
正常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nestin蛋白免疫阳性结构的分布 被引量:8
4
作者 魏丽春 曾丽华 +2 位作者 田芙蓉 郭国桢 郭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2072-2075,共4页
目的 :观察作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 中间丝蛋白nestin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征 .方法 :多聚甲醛灌流固定的脑和脊髓组织切片上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染色 .结果 :nestin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室管膜及室管膜... 目的 :观察作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 中间丝蛋白nestin在成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特征 .方法 :多聚甲醛灌流固定的脑和脊髓组织切片上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染色 .结果 :nestin免疫阳性主要分布于海马齿状回、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穹隆下器、正中隆起、最后区等室周器官、以及脑干和脊髓的中缝胶质结构等区域 .nestin反应产物定位在胞体、及其长短不等的星状突起或放射状突起内 .结论 :结果提示 ,在成年鼠脑和脊髓的上述区域内 ,可能仍然存在一定数量呈nestin免疫反应的神经前体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tin蛋白 神经前体细胞 海马 室周器官 免疫组化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阳性结构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及黑质网状部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傅文玉 张进禄 +4 位作者 黄岩 张圣明 徐群渊 张启东 李锋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技术,观察了由6-OHDA单侧微量注射制成的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头部P物质神经元和体部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内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及终未总数的改变,以探讨神经递质在...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形态计量学技术,观察了由6-OHDA单侧微量注射制成的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头部P物质神经元和体部GABA能神经元的变化,以及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内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及终未总数的改变,以探讨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6-OHDA注射侧纹状体面积、纹状体P物质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对照侧明显减少;注射侧黑质网状部突触岛单位树突膜长度内终末总数较正常侧减少54%;P物质终末数和GABA终末数亦分别减少44%和33%。本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大鼠黑质与纹状体之间团有的神经递质失衡,这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岛 免疫细胞化学 帕金森病 纹状体 大鼠
下载PDF
恶心呕吐及其神经化学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高萱 孙立宁 +2 位作者 孔哲 陈伟 管振龙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4期1043-1045,共3页
恶心是一种内脏不舒适的感觉,最终以呕吐达到高潮,即胃肠道内容物经口腔排出。呕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涉及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保护性反射。目前认为背侧迷走复合体是运动病与化学药物等诱发恶心、呕吐的主要作用区域。引起恶心... 恶心是一种内脏不舒适的感觉,最终以呕吐达到高潮,即胃肠道内容物经口腔排出。呕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涉及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保护性反射。目前认为背侧迷走复合体是运动病与化学药物等诱发恶心、呕吐的主要作用区域。引起恶心和呕吐的因素很多,已知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参与其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恶心、呕吐神经化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 呕吐 神经化学机制 神经递质 受体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三叉神经节内PPTA、CGRP和PPEmRNA及其相应蛋白在面口部炎性刺激时的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武胜昔 王亚云 +1 位作者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柬核尾侧亚核和/或三叉神经节内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它们相应的前体PPTAmRNA、CGRPmRNA和PPEmRNA分布状况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PTAmRNA在三...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完全福氏佐剂致炎大鼠的三叉神经脊柬核尾侧亚核和/或三叉神经节内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它们相应的前体PPTAmRNA、CGRPmRNA和PPEmRNA分布状况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PTAmRNA在三叉神经节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神经元中的表达于致炎刺激后12h明显增强,分别于1d和4d时达到高峰,21d后恢复正常;CGRPmRNA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与PPTAmRNA者相似;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PPE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于刺激后12d明显增多,8d到达高速,2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尾侧亚核浅层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致炎刺激后12h至4d降低,然后逐渐回升到正常水平;而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在佐剂注射后1d明显降低,8d后恢复正常,14d后又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佐剂刺激后1d,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密度明显增加,以后维持正常水平,21d和28d时又低于正常水平.在三叉神经节,SP和CGRP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致炎刺激后早期明显减少,以后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再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在完全福氏佐剂的致炎条件下,SP、CGRP和L-ENK样阳性结构及其相应的mRNA在尾侧亚核浅层和/或三叉神经节存在着不同的时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CGRP L-ENK 伤害性刺激 三叉神经节 大鼠
下载PDF
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 被引量:5
8
作者 梁建民 崔新明 +1 位作者 李秀杰 张淑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0-72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海人酸杏仁核微量注射建立经典的雄性Wistar大鼠颞叶癫痫化学点燃模型,按点燃后第14、21天时间点分为2组,每组5只,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 目的:通过观察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海人酸杏仁核微量注射建立经典的雄性Wistar大鼠颞叶癫痫化学点燃模型,按点燃后第14、21天时间点分为2组,每组5只,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并对突触活性参数量化分析。结果: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结构受损,神经元突触数密度降低(P<0.05),突触活性区膜面积缩小(P<0.05),突触界面曲率降低(P<0.05),比表面减小(P<0.05),突触小泡数密度降低(P<0.05)。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体积密度增加(P<0.05),数密度增高(P<0.05)。结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突触超微结构存在远期损害和活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海马 超微结构 海人酸
下载PDF
抑郁症大鼠海马内少突胶质细胞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唐静 梁芯 +11 位作者 张杨 陈林木 王飞飞 谭川雪 高原 黄春霞 罗艳敏 肖倩 晁凤蕾 綦英强 朱殷青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97-802,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各亚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改变情况。方法:4~6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用于CUS模型建立的大鼠30只,采用CUS...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各亚区内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改变情况。方法:4~6周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用于CUS模型建立的大鼠30只,采用CUS结合孤养的模式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为期4周。利用糖水偏好试验筛选出成模大鼠10只,同时运用强迫游泳、旷场实验评估对照组和CUS模型组的行为学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现代体视学对大鼠海马各亚区CNPase+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进行精确的三维定量研究。结果:实验发现,CUS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的体质量[(228.7±13.5)g,(276.2±18.6)g,P=0.000]、糖水偏好百分比[(75.9±9.7)%,(94.5±3.2)%,P=0.000]、旷场试验得分均显著降低[(150.4±29.9)分,(76.4±45.4)分,P=0.000],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151.8±33.0)s,(108.7±32.9)s,P=0.009]。CUS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NPase+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33 318.0±10 332.3)个,(42 037.3±8 879.2)个,P=0.149],而CA3区[(29 487.8±4 483.0)个,(37 942.3±5 909.9)个,P=0.019]和DG[(30 843.8±6 048.2)个,(48 463.7±9 901.2)个,P=0.004]的CNPase+细胞数量则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CA3区和DG的CNPase+少突胶质细胞总数量降低而CA1区无明显改变,为抑郁症的病理改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 大鼠海马 少突胶质细胞 免疫组化 体视学
原文传递
雏鸡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细胞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满 陈耀星 +2 位作者 王子旭 郑世学 任旭兵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研究雏鸡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中央灰质层(SGC)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通过灌流固定后向雏鸡圆核内注射或植入微量羰花青荧光染料DiI,逆向标记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SGC细胞。结果标记到的SGC细胞分为4种类型。1型和2型细胞的胞体位于SG... 目的研究雏鸡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中央灰质层(SGC)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通过灌流固定后向雏鸡圆核内注射或植入微量羰花青荧光染料DiI,逆向标记投射向圆核的视顶盖SGC细胞。结果标记到的SGC细胞分为4种类型。1型和2型细胞的胞体位于SGC的浅层,其树突的末端分别分布到视顶盖的F层和D层;3型和4型细胞的胞体位于SGC的深层,其树突的分支分别分布到视顶盖的H^J层和SGC内。1型和2型细胞的标记树突末端分别水平伸延形成丛状或二分歧和垂直伸延形成瓶刷状;3型和4型细胞的树突末端主要形成棒状,伸向视顶盖的H^J层和SGC层。结论鸡视顶盖SGC浅层细胞(1型和2型细胞)的树突分布到视顶盖的视网膜接受区,1型细胞以丛状或二分歧末端分布到视顶盖的F层,2型细胞以瓶刷状末端分布到视顶盖的D层,与终止于这些层的视神经终末部的形态一致。SGC深层细胞(3型和4型细胞)的树突分布到视顶盖的非视网膜接受区,树突末端主要形成棒状伸向视顶盖的H^J层和SGC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顶盖 圆核 视觉 DiI逆行标记 雏鸡
原文传递
奥拉西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玉娇 马风杰 +2 位作者 李芳 吴春艳 窦寿坦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2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奥拉西坦小剂量组、奥拉西坦大剂量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24 h后大...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奥拉西坦小剂量组、奥拉西坦大剂量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24 h后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药物组Bcl-2表达显著增多(P<0.01),Bax表达显著减少(P<0.01),奥拉西坦大剂量组较奥拉西坦小剂量组的Bcl-2表达增多(P<0.05)、Bax表达减少(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Bax表达增强,奥拉西坦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脑缺血再灌注 BCL-2 BAX
下载PDF
哲罗鱼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关海红 徐伟 +1 位作者 匡友谊 尹家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通过对哲罗鱼Hucho taim en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描述了与摄食有关的齿、舌和鳃耙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体长、头长、吻长、口裂宽、口腔长。对哲罗鱼胃的形态、幽门盲囊、肝、胰脏、胆囊进行了描述;测量了食道长、胃长、肠长、消化道... 通过对哲罗鱼Hucho taim en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描述了与摄食有关的齿、舌和鳃耙的形态学特征;测量了体长、头长、吻长、口裂宽、口腔长。对哲罗鱼胃的形态、幽门盲囊、肝、胰脏、胆囊进行了描述;测量了食道长、胃长、肠长、消化道长;并计算了有关比值。结果表明:哲罗鱼的消化道具有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消化道特点,口裂较大,口咽腔长/头长为0.62,,肠较短,肠长/体长为0.69,食道、胃、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粘膜皱褶。具有不分叶肝脏和线型的胰脏。同时对消化道分段、摄食习性和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特点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鱼 消化系统 解剖学
下载PDF
第二信使介导模拟低氧下丘脑CRF分泌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继曾 吴雁 邝霞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用模拟高原低氧的方法研究急性低氧条件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factor,CRF)分泌的变化及第二信使参与CRF分泌的作用。低氧(海拔7km)1h后,正中隆起(med... 用模拟高原低氧的方法研究急性低氧条件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factor,CRF)分泌的变化及第二信使参与CRF分泌的作用。低氧(海拔7km)1h后,正中隆起(medianeminence,ME)处CRF含量明显下降(P<0.05),下丘脑(hypothalamus,Hy)CRF(不含ME)含量无明显变化,而Hy内cAMP含量明显增加(P<0.01)。脑室注射Forsklin、TPA后低氧暴露(海拔5km)1h,MECRF含量下降(P<0.05;P<0.05),HyCRF无明显变化。脑室注射Forsklin后HycAMP含量升高(P<0.05)。脑室注射H7和PKA抑制剂,MECRF升高(P<0.05;P<0.01),HyCRF和HycAMP均无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应激中CRF分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F 低氧 第二信使 下丘脑
下载PDF
犬马尾与骶神经根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世民 侯春林 徐瑞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 :为从马尾和骶神经根途径开展犬的神经泌尿学研究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对 3只犬灌注后进行解剖 ,并对 2 2只犬进行术中观察 ,总结马尾、骶神经根的解剖特征。结果 :犬的盆底器官由S1~S2脊髓节段和神经根支配 ;脊髓圆锥延续较长 ,... 目的 :为从马尾和骶神经根途径开展犬的神经泌尿学研究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对 3只犬灌注后进行解剖 ,并对 2 2只犬进行术中观察 ,总结马尾、骶神经根的解剖特征。结果 :犬的盆底器官由S1~S2脊髓节段和神经根支配 ;脊髓圆锥延续较长 ,达L6椎体下缘 ,而马尾神经较短 ;髓神经前后根出硬膜后 ,有各自独立的硬膜囊包绕直至后根神经节处 ,长 1~ 1.5cm。结论 :犬马尾和骶神经根的解剖特征与人类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神经 骶神经根 神经泌尿学 解剖学
下载PDF
Alzheimer病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与ApoE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磊 高懿娴 +3 位作者 牛俊英 张雄伟 叶玲 王鲁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2-305,共4页
检测散发性Alzheimer病(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滤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ApoE基因型和性激素水平与中国AD患者的相关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81例Alzheimer病患者和98例正常老年人性激素... 检测散发性Alzheimer病(AD)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滤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分析ApoE基因型和性激素水平与中国AD患者的相关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81例Alzheimer病患者和98例正常老年人性激素水平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分析ApoE基因型.结果为:AD组女性血清雌二醇37.25 pg.mL-1、男性睾酮2.22 ng.mL-1、促滤泡成熟素男性10.39 U.L-1、女性21.52 U.L-1、促黄体生成素男性7.54 U.L-1、女性9.42 U.L-1;正常组女性血清雌二醇39.09 pg.mL-1、男性睾酮4.07 ng.mL-1、促滤泡成熟素男性11.74 U.L-1、女性28.93 U.L-1、促黄体生成素男性1.62 U.L-1、女性6.28 U.L-1.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ApoE基因频率存在差异,携带ApoE4的比例分别为16.1%、12.2%.ApoE4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散发性AD发生的危险因素.携带ApoE4基因型的AD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雌二醇、睾酮水平下降可能与AD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AD) 载脂蛋白E(ApoE) 性激素
下载PDF
百灵鸟丘脑葡萄形核与发声控制核团的纤维联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信文 蓝书成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6-149,T010,共5页
百灵鸟丘脑葡萄形核与发声控制核团的纤维联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2张信文)最近电生理学的研究证明,金丝雀的丘脑葡萄形核(Nucleus uvaeformis,Uva)在协调左、右半球的发声控制及发... 百灵鸟丘脑葡萄形核与发声控制核团的纤维联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2张信文)最近电生理学的研究证明,金丝雀的丘脑葡萄形核(Nucleus uvaeformis,Uva)在协调左、右半球的发声控制及发声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纹状体 巨细胞核 嗅叶X区 黄雀
原文传递
大鼠海马结构中兴奋性氨基酸神经元的发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席刚明 汪华侨 +4 位作者 唐廷勇 周丽华 阮奕文 范华燕 叶天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胚胎时期大鼠海马结构中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分布及发育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E14、E16、E18、E22天大鼠胚胎海马结构中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E14天,在海马... 目的:研究胚胎时期大鼠海马结构中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分布及发育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E14、E16、E18、E22天大鼠胚胎海马结构中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E14天,在海马神经上皮内谷氨酸和门冬氨酸能前体细胞散在分布;E16天,随着丛状层的出现,成熟的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迁入其内;E18天,阿蒙角神经上皮增厚,阳性前体细胞增多,CA1锥体层刚出现即分布有阳性细胞;齿状回区分布有形态各异的阳性细胞;E22天,阿蒙角形态基本形成,各层均分布有阳性细胞,以锥体层最多;齿状回外臂颗粒层已经形成,内臂刚开始出现,此时阳性神经元呈单层排列,门区仍存在大量形态各异的阳性细胞,而分子层相对稀少。两种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胚胎时期海马神经上皮中即存在向海马结构中分化的兴奋性氨基酸前体细胞,随着其层次结构出现,这些前体细胞不断分化、迁移并定居于各层之中,尤以锥体层和颗粒层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谷氨酸 门冬氨酸神经元 发育
下载PDF
肌苷对海人藻酸引起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国栋 游思维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纹状体内注射海人藻酸 (KA)模型 ,并观察肌苷对纹状体损伤面积及NADPH脱氢酶 (NADPH d)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方法 :采用纹状体内注射KA制备模型 .1 0只大鼠分成 2组 (n =5 ) ,分别于手术前 1d给予肌苷或等量生理盐水 (... 目的 :建立大鼠纹状体内注射海人藻酸 (KA)模型 ,并观察肌苷对纹状体损伤面积及NADPH脱氢酶 (NADPH d)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方法 :采用纹状体内注射KA制备模型 .1 0只大鼠分成 2组 (n =5 ) ,分别于手术前 1d给予肌苷或等量生理盐水 (对照组 ) ,腹腔注射 ,每日 3次 ,持续给药至手术后第 3日结束 ,利用尼氏染色和NADPH d的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肌苷组和对照组纹状体损伤面积及NADPH d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差别 .结果 :肌苷可以使KA引起的纹状体损伤面积减小并增加NADPH d阳性神经元的数目 .结论 :肌苷可以减轻兴奋性毒素KA引起的纹状体损伤 ,并对纹状体内的NAD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藻氨酸 肌苷 纹状体 NADPH-D 阳性神经元
下载PDF
大鼠前庭核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的间接投射 被引量:4
19
作者 孔哲 高萱 +1 位作者 崔庚寅 管振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前庭核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的间接投射,探索前庭信息向脑干呕吐区传递的神经通路。方法:向前庭神经下核和前庭神经内侧核注入顺行追踪剂菜豆凝集素(PHA-L),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注入逆行追踪剂荧光金(FG),用免疫荧光组织... 目的:研究大鼠前庭核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的间接投射,探索前庭信息向脑干呕吐区传递的神经通路。方法:向前庭神经下核和前庭神经内侧核注入顺行追踪剂菜豆凝集素(PHA-L),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注入逆行追踪剂荧光金(FG),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PHA-L顺行标记纤维和终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顺行标记PHA-L的纤维和终末与FG逆行标记的细胞重叠区域。结果:在延髓外侧巨细胞旁核和腹外侧区有顺行纤维和终末与逆行标记细胞的重叠。结论:前庭核团可能经外侧巨细胞旁核和腹外侧区向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有间接投射,为进一步揭示前庭核团与呕吐相关的内脏反应区之间的功能关系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侧复合体 间接投射 大鼠
下载PDF
黄雀端脑古纹状体栎核的纤维联系──HRP法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信文 蓝书成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2,T006,共6页
用HRP顺、逆行追踪法,研究黄雀(Carduelisspinus)古纹状体栎(粗)核(RA)的中枢联系。将HRP以微电泳导入RA后,在同侧的中脑背内侧核、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及枕中脑束见到密集的顺行标记终末或纤维;在... 用HRP顺、逆行追踪法,研究黄雀(Carduelisspinus)古纹状体栎(粗)核(RA)的中枢联系。将HRP以微电泳导入RA后,在同侧的中脑背内侧核、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及枕中脑束见到密集的顺行标记终末或纤维;在同侧的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古纹状体带核及脑桥蓝斑内出现了大量逆行标记细胞。结果显示,RA是端脑内发声控制的重要运动中枢,它可能受上纹状体腹侧尾核、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古纹状体带核及脑桥蓝斑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纹状体栎核 发声运动中枢 黄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