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辟缘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1
作者 陈文华 余胜青 +3 位作者 曹凯红 张晶 钏助涛 柳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具弯钩型感器,其中,以毛型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鞭节上的感器类型较柄节和梗节丰富,雌虫的感器类型多于雄虫,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辟缘蝽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新军 陆化杰 +2 位作者 刘必林 钱卫国 田思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0-547,共8页
根据2007-2008年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存在相关性,性成熟度... 根据2007-2008年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分析认为,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存在相关性,性成熟度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个体的耳石MW/TSL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性腺成熟度无关。雌性个体的耳石MW/TSL与胴长也存在着相关性,胴长300~400mm的个体与500~600mm和600~700mm、胴长400~500mm与500~600mm和600-700mm的雌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差异显著(P<0.05),胴长为400~500mm至500~600mm的个体,其MW/TSL增加迅速,差异极显著(P<0.01)。胴长350~400mm与400~500mm、400~450mm与450~500mm的雄性个体,它们耳石MW/TSL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胴长400~450mm时的MW/TSL值为最小。研究表明,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智利外海茎柔鱼耳石的生长有影响,但雌雄个体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耳石 性成熟 智利外海
下载PDF
短尾猴陈旧粪便中DNA的提取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健元 李进华 +1 位作者 柳杨 尹华宝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0-413,共4页
Extracting DNA from faecal sample is a newly developed technology of recent years. Although several methods to extract DNA from faeces have been developed home and abroad, they addressed fresh samples and it is still ... Extracting DNA from faecal sample is a newly developed technology of recent years. Although several methods to extract DNA from faeces have been developed home and abroad, they addressed fresh samples and it is still blank in extracting DNA from old faeces yet. Extracting old faeces’ DNA can make the full use of transfers out or the death animal’s genetic information and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Molecular Scatology. In this experiment two groups of faeces were launched into DNA extracting. One group had been preserved by absolute ethanol for 3 years and the other group had been preserved by absolute ethanol for half past 4 years. Aiming at the old faecal’s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number of cells and high degrading of DNA, several repetitions(4 tube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experiment. Then 4 different DNA extracting methods (Preprocess-phenol/chloroform extraction method, Guanidine thiocyanate method, CTAB method, 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 Qiagen) were followed. From these parallel method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sults, we could get the best method while the possibility of extracting DNA from old faecal was studied. After DNA was dissolved in TE we got the original DNA. Finally we collected the original DNA from the 4 repetitions then purified and concentrated it by using DNA purification kit. In the end, the results of PCR amplification shows that only Preprocess-phenol/chloroform extraction method can extract enough DNA for PCR from two groups of faeces. In our study, we extracted DNA from old faeces successfully and got some genetic information from mtDNA. This result confirms the possibility of putting old faecal into molecular scatology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粪便 保存 DNA提取 PCR扩增
下载PDF
头足类耳石的微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1 位作者 马金 钱卫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5-321,共7页
耳石是位于平衡囊内起平衡作用的一对钙化组织,它是头足类的加速度感应器,记录其生命周期内的生物和生态信息。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头足类耳石的相应研究也逐渐兴起。目前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 耳石是位于平衡囊内起平衡作用的一对钙化组织,它是头足类的加速度感应器,记录其生命周期内的生物和生态信息。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头足类耳石的相应研究也逐渐兴起。目前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和有机大分子、微量元素、同位素、微化学标记等方面,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在头足类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及栖息环境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头足类微量元素在与栖息环境尤其水温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被认为是测定头足类生活水温的"温度计"。然而,涉及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以及与盐度和食物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且多集中于Sr/Ca的研究。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按时间和空间序列从日轮水平分析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耳石 无机及有机大分子 微量元素 同位素 微化学标记
下载PDF
隆线溞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明凤 赵云龙 +1 位作者 曾错 唐文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6,共6页
隆线潘雄性生殖系统由一对精巢、一对输精管和一个雄性生殖孔组成.精巢呈腊肠形,管壁由结缔组织膜和生殖上皮构成.输精管呈细直管状,末端膨大,管壁以结缔组织膜为主.雄体的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隆线潘雄性生殖系统由一对精巢、一对输精管和一个雄性生殖孔组成.精巢呈腊肠形,管壁由结缔组织膜和生殖上皮构成.输精管呈细直管状,末端膨大,管壁以结缔组织膜为主.雄体的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五个时期.成熟精子呈棒状.精子群的发生具有同步化趋势.雄体的性成熟一般经历四个龄期.隆线溞雄性生殖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原始性和适应性,两者相互结合,使以隆线溞为代表的枝角类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线溞 雄性生殖系统 精子发生 组织学
下载PDF
棉铃虫和玉米螟成虫复眼光反应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智勇 吴卫国 +2 位作者 冯汉平 吴炜 郭炳群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13-718,共6页
通过记录棉铃虫和玉米螟复眼的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比较了二者对光刺激的反应特性。结果如下:(1)二者具有相似的光谱反应曲线,均对562nm的光最敏感,另外对400nm、483nm光也较... 通过记录棉铃虫和玉米螟复眼的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比较了二者对光刺激的反应特性。结果如下:(1)二者具有相似的光谱反应曲线,均对562nm的光最敏感,另外对400nm、483nm光也较敏感;(2)二者对这三种敏感光的光强度曲线近似,在一定范围内均近似线性递增,但玉米螟复眼ERG在562nm和483nm下具有更高的反应幅度;(3)二者对白光的光强度曲线也近似,但随复眼适应状态及测试时间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光敏感性。在相同条件下,棉铃虫复眼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同种昆虫复眼夜间比白天敏感,暗眼比亮眼敏感;(4)对不同测试时间复眼明暗状态转化的比较表明,棉铃虫复眼的ERG反应具有更强的昼夜节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玉米螟 网膜电图 光敏感性 节律
下载PDF
哺乳动物主要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信息识别的编码模式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建礼 邰发道 安书成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9-345,共7页
哺乳动物具有两套嗅觉系统,即主要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前者对环境中的大多数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识别,后者对同种个体释放的信息素进行识别。本文从嗅觉感受器、嗅球、嗅球以上脑区三个水平综述了这两种嗅觉系统对化学信息识别的编码模... 哺乳动物具有两套嗅觉系统,即主要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前者对环境中的大多数挥发性化学物质进行识别,后者对同种个体释放的信息素进行识别。本文从嗅觉感受器、嗅球、嗅球以上脑区三个水平综述了这两种嗅觉系统对化学信息识别的编码模式。犁鼻器用较窄的调谐识别信息素成分,不同于嗅上皮用分类性合并受体的方式识别气味;副嗅球以接受相同受体输入的肾丝球所在区域为单位整合信息,而主嗅球通过对肾丝球模块的特异性合并编码信息;在犁鼻系统,信息素的信号更多地作用于下丘脑区域,引起特定的行为和神经内分泌反应。而在主要嗅觉系统,嗅皮层可能采用时间模式编码神经元群,对气味的最终感受与脑的不同区域有关。犁鼻系统较主要嗅觉系统的编码简单,可能与其执行的功能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嗅觉系统 犁鼻系统 信息素 编码 受体
下载PDF
小熊猫妊娠期粪便中孕酮、雌二醇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春 魏辅文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89,共5页
2000年3~8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只雌性小熊猫粪样中孕酮(P)和雌二醇(E2)的水平变化,同时对其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交配后的雌体粪样中F2浓度下降至基础水平,P浓度在30 d后上升... 2000年3~8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只雌性小熊猫粪样中孕酮(P)和雌二醇(E2)的水平变化,同时对其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交配后的雌体粪样中F2浓度下降至基础水平,P浓度在30 d后上升至150 ng/g以上;怀孕雌体在妊娠期粪样中P水平在200 ng/g以上,P峰值可以达500 ng/g以上;假妊娠者粪样中P水平一般不超过150 ng/g,P峰值在200ng/g以下;雌体产前半个月孕酮迅速下降,E2缓慢上升,产后P保持在基础水平.这意味着可通过测定粪便中P水平进行早孕诊断、产期预测和真假妊娠判断.根据行为观察和粪样激素分析可知,雌兽妊娠期为123~128 d(x=124,N=5),产仔率为1.8/胎(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熊猫 粪便 雌二醇 孕酮 妊娠 假孕
下载PDF
诱导鲢排卵时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维信 谭玉钧 +1 位作者 姜仁良 康春晓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212-218,共7页
本文报道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哺乳动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鲢鱼排卵过程中,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经注射催产药物后,雌鱼血清中主要出现睾酮和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浓度的变化,而雌... 本文报道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哺乳动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鲢鱼排卵过程中,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经注射催产药物后,雌鱼血清中主要出现睾酮和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浓度的变化,而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始终很低,变化不大。两种催产剂皆先诱导睾酮浓度达到峰值(4.83—16.65ng/ml),睾酮浓度随后下降,而17α20βp浓度达到峰值(4.35—5.0ng/ml)时出现排卵。HCG和LHRHA直接和间接地通过诱发17α20βp的合成,再经其中介作用,最后诱导卵母细胞成熟排卵。雄鲢经人工催产注射后未发现17α20βp的变化,睾酮反有所下降。本研究为采17α20βp作为鲢的催产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诱导 排卵 注射 血清 孕酮 LHRH 催产药物 浓度 催产剂
下载PDF
一种筛选微卫星位点的改进方法及其在小熊猫微卫星基因文库构建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艳丽 刘志瑾 +1 位作者 魏辅文 李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微卫星基因位点是在各个遗传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分子标记.而对于首次研究的物种,必须筛选出可以应用的微卫星位点.对于分离微卫星位点来说由于只有大约0.5%~2%的重组体含有微卫星位点,所以标准的基因组文库需要至少产生5 000个重组体.... 微卫星基因位点是在各个遗传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分子标记.而对于首次研究的物种,必须筛选出可以应用的微卫星位点.对于分离微卫星位点来说由于只有大约0.5%~2%的重组体含有微卫星位点,所以标准的基因组文库需要至少产生5 000个重组体.传统的筛选方法就是通过检测大量重组体来定位这些少量的位点.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筛选方法,采用'富集'微卫星序列的技术将包含微卫星位点的重组体比例提高了10~100倍.这样就降低了筛选工作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筛选微卫星位点的效率.本文在结合了几种筛选微卫星位点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素标记探针杂交、富集和PCR筛选技术,对原有技术路线进行了改进.主要实验步骤为:1)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消化;2)生物素标记探针富集;3)克隆建库;4)'PCR'筛选;5)引物设计和多态性检测.新的方法在小熊猫微卫星基因文库的构建中取得成功,获得了10个具有多态性的(CA)n重复序列微卫星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基因组文库 筛选 小熊猫
下载PDF
塔里木兔种群遗传结构的初步探讨(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增超 夏霖 +1 位作者 杨奇森 梁孟元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4-228,共5页
塔里木兔作为中国特有种,其种群遗传结构直到现在还未知。我们从采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个种群的25号样品中扩增得到529bp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共发现存在76个多态性位点。全部样品中定义了19个单倍型,每个种群都显示了很高的单倍型多... 塔里木兔作为中国特有种,其种群遗传结构直到现在还未知。我们从采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个种群的25号样品中扩增得到529bp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共发现存在76个多态性位点。全部样品中定义了19个单倍型,每个种群都显示了很高的单倍型多态性。进一步分析表明,3个种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和较低的基因流。通过错配分布和Fu’s中性检验分析发现,阿克苏(AKS),若羌(RQ)和疏勒(SL)种群相对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兔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种群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复眼的组织学结构及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高峰 钱炳俊 张爱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95-198,221,共5页
应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复眼的形态结构 .中华绒螯蟹的复眼约由2 10 0 0个小眼组成 ,每个小眼由折射器、受纳器和反光器组成 .折射器包括角膜与晶状体 ,角膜覆盖在眼睛外部的表面 ,由复杂的几丁质组成 ,产生角膜的... 应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复眼的形态结构 .中华绒螯蟹的复眼约由2 10 0 0个小眼组成 ,每个小眼由折射器、受纳器和反光器组成 .折射器包括角膜与晶状体 ,角膜覆盖在眼睛外部的表面 ,由复杂的几丁质组成 ,产生角膜的成角膜细胞位于角膜下方 ;晶状体由晶体细胞内部物质形成 ,位于角膜和感杆束之间 ,感杆束由小网膜细胞膜突起的微绒毛汇合形成 ;受纳器即小网膜 ;反光器由两种色素构成 ,即远端色素与近端色素 ;小网膜细胞形成轴索 ,穿过基膜上的网眼 ,联系神经节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复眼 组织学结构 扫描电镜 节肢动物 折射器 受纳器 反光器 形态结构
下载PDF
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的形态结构与机能进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央威 李金钢 赵新全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3,共8页
感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机制一直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焦点。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动物,其感觉系统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显著差异更是引人注目。由于适应地下黑暗生活环境,地下啮齿动物感觉系统在各个组织水平都表现出进化和退化镶嵌的形态特征... 感觉系统的适应进化机制一直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焦点。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动物,其感觉系统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显著差异更是引人注目。由于适应地下黑暗生活环境,地下啮齿动物感觉系统在各个组织水平都表现出进化和退化镶嵌的形态特征,其视觉系统表现得最为突出:视觉器官退化,有关图象分析结构、由视觉诱导产生行为反应的脑区及视觉投射严重退化,有关感受光周期的“非成像”视觉通路结构高度发达。本文综述了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的结构、功能、进化与发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的特点,有助于开展地下啮齿动物视觉系统适应进化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啮齿动物 视觉系统 适应进化机制
下载PDF
蜥蜴亚目5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育辉 贾林芝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477,共3页
为探讨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丽斑麻蜥(Eremiasargus)、铜蜥(Lygosomaindicum)、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和耳疣壁虎(Gekkoauriverrucosu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 为探讨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丽斑麻蜥(Eremiasargus)、铜蜥(Lygosomaindicum)、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和耳疣壁虎(Gekkoauriverrucosu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及胞核直径。经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昼行性的北草蜥、丽斑麻蜥和铜蜥的视网膜结构相似,而夜行性或晨昏性活动的两种壁虎视网膜结构相似,显示了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和机能与各自的生活习性的一致性。其中,北草蜥视盘的基部有栉膜伸入玻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亚目 视网膜 显微结构 生活习性
下载PDF
华虻复眼光感受器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智敏 石淑珍 +1 位作者 吴盛立 吴卫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研究在电镜下观察华虻复眼光感受器在中午和子夜时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复眼中的晶锥、色素细胞、网膜细胞内含物及感杆,在这两个时刻的形态和结构有显著不同。本文并讨论了复眼光感受器结构昼夜变化的功能意义,以及与自然光照的关系。
关键词 华虻 复眼 光感受器 昼夜变化
原文传递
隆肛蛙卵巢性类固醇激素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雷忻 张育辉 李亚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6-448,464,i001,共5页
目的 深入探讨两栖动物卵巢内不同性类固醇激素在卵子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孕酮和睾酮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雌二醇在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为强... 目的 深入探讨两栖动物卵巢内不同性类固醇激素在卵子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隆肛蛙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孕酮和睾酮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雌二醇在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为强阳性,而在趋于成熟的卵泡中表达减弱;孕酮在卵黄合成期和卵黄合成后期的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中表达较强;睾酮在各期卵母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弱,仅在卵黄合成后期表达略有增强。结论 雌二醇与卵黄合成关系密切,而睾酮和孕酮在卵母细胞成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肛蛙 性类固醇激素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日本沼虾胚胎复眼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红 王群 +1 位作者 赵云龙 赵艳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60,共5页
 应用光镜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胚胎复眼的发生。在原肠期,胚区前端的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视叶原基。发育至后无节幼体期开始形成视神经节。在前状幼体早期胚胎出现复眼色素,同时构成复眼的细胞开始分化。前状幼体晚期...  应用光镜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日本沼虾胚胎复眼的发生。在原肠期,胚区前端的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视叶原基。发育至后无节幼体期开始形成视神经节。在前状幼体早期胚胎出现复眼色素,同时构成复眼的细胞开始分化。前状幼体晚期,复眼色素区扩大到复眼直径的一半。复眼由个眼构成,每个个眼由角膜、角膜生成细胞、晶锥、小网膜细胞等组成。超微结构显示,胚胎的复眼结构与成体的相似,但感杆束直径比成体小。至胚胎孵化,眼柄尚未发育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胚胎发育 视叶原基 复眼
下载PDF
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在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丽 刘怀金 +1 位作者 刘重斌 王子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的时空分布及其增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花背蟾蜍蝌蚪后肢芽期、后肢发育期、前肢芽期、完全变态期、1年和3年以上成体角膜中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 目的探讨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的时空分布及其增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花背蟾蜍蝌蚪后肢芽期、后肢发育期、前肢芽期、完全变态期、1年和3年以上成体角膜中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花背蟾蜍蝌蚪在变态期间,其内、外角膜逐渐愈合,Ⅰ型胶原蛋白在此期间表达广泛,在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和角膜内皮均有表达,尤其是在角膜基质中呈渐次增多趋势;Ⅳ型胶原蛋白最初只在前界层中表达,从前肢芽期开始,除了在前界层和后界层中均有表达外,角膜基质和角膜内皮中也有逐渐增多的表达,只是表达量与Ⅰ型胶原蛋白不同。结论Ⅰ型胶原蛋白在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对角膜基质的构建和功能的维持起一定作用;Ⅳ型和Ⅰ型胶原蛋白在角膜基质中表达的差异性,表明角膜基质的构建还部分地取决于不同类型胶原蛋白适当的搭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期角膜发育 胶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花背蟾蜍蝌蚪
原文传递
北草蜥中脑视叶组织学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梅斌 罗勋 +4 位作者 孙庆艳 张长征 朱再满 刘再群 华田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9,共5页
用光学显微镜对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中脑视叶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视叶分为背侧的顶盖和腹侧的被盖,两者无明显界限。顶盖处灰质和白质交替排列。由表及里,可分为分子层、外灰质层、浅白质层、中灰质层、中白质层、深... 用光学显微镜对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中脑视叶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视叶分为背侧的顶盖和腹侧的被盖,两者无明显界限。顶盖处灰质和白质交替排列。由表及里,可分为分子层、外灰质层、浅白质层、中灰质层、中白质层、深灰质层、深白质层和室管膜层。被盖处细胞层次不明显。在视叶的前部有横行的纤维将左右视叶联系起来。左右视叶室与中脑水管以及两视叶间的纵沟在视叶的中、后部相通。同时将北草蜥的中脑与其它低等脊椎动物进行了比较,推测北草蜥在进化上处于较低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草蜥 中脑视叶 组织学
下载PDF
长耳鴞眼球显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玉萍 解震 +3 位作者 谢松 李健 夏群英 顾欣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57-60,共4页
用光镜研究了长耳号鸟 (Asiootus)眼球的显微结构 ,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长耳号鸟的眼球近于筒形 ,角膜径与眼球径的比例为1∶1.45 ;晶状体径与角膜径的比值为1 1.20。巩膜角膜肌、睫状肌发达 ,使其具有很强的双重调节能力 ... 用光镜研究了长耳号鸟 (Asiootus)眼球的显微结构 ,同时测量了其眼球的一些光学参数。长耳号鸟的眼球近于筒形 ,角膜径与眼球径的比例为1∶1.45 ;晶状体径与角膜径的比值为1 1.20。巩膜角膜肌、睫状肌发达 ,使其具有很强的双重调节能力 ;虹膜括约肌、瞳孔放大肌能迅速调节瞳孔大小 ;视网膜中视细胞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 ,以视杆细胞占据绝对优势 ,而神经节细胞较少 ,从而使其光敏度提高。该结构充分显示了夜行性猛禽在弱光下搜索定位猎物的适应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耳HAO 眼球 视网膜 视杆细胞 光敏度 猛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