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不同时期移植物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洁 万汇涓 +4 位作者 蔡志明 房家智 张芳婷 叶静 尹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发育时期移植物的重量及观察其中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组成情况,对去势雄性小鼠中移植的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生长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将出生1.2d昆明小鼠睾丸移植到7—12周去势雄性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在移植后... 目的 通过测量不同发育时期移植物的重量及观察其中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组成情况,对去势雄性小鼠中移植的新生小鼠睾丸组织生长和发育进行系统观察。方法 将出生1.2d昆明小鼠睾丸移植到7—12周去势雄性免疫缺陷小鼠背部;在移植后不同时间段(分为3d、1—11周和3.6月16个组)取出移植物,计算移植物的回收率,测定移植物重量,观察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结构及生精细胞的组成。结果 从移植的450个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回收到405个移植物,总回收率为90.0%。重量比移植前增加约40倍。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的发育及各阶段生精细胞出现时间与在正常小鼠中所见基本相同。移植时间超过8周后,生精上皮的退化现象显著增加。结论 将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异位移植到受体背部后的发育进程与在体情况相同,第1次生精波结束后的时间应为获取精子细胞和精子的最佳时间,大约是移植后5.7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组织移植 免疫缺陷小鼠 生精细胞发育 小鼠睾丸
原文传递
圆斑星鲽仔鱼变态前消化系统发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思锋 张志峰 +1 位作者 张全启 王开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对初始孵化到孵化后26d(变态前)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z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仔鱼的消化系统发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温为12.5~15.5℃时,初始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两端封闭,位于卵黄囊背方。... 对初始孵化到孵化后26d(变态前)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zrieg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仔鱼的消化系统发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研究表明,在水温为12.5~15.5℃时,初始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两端封闭,位于卵黄囊背方。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延长,肝胰脏出现。孵化后6d,仔鱼开口,消化道贯通,开始摄食。孵化后10d,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小肠、直肠,黏膜上皮褶皱增多。孵化后14d,卵黄囊消失,仔鱼完全依靠外源性营养。孵化后26d,胃壁较厚处出现胃腺,但不发达,幽门盲囊尚未出现。由结果可见,孵化后6d仔鱼开口,可开始投喂轮虫;孵化后26d,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但由于胃的结构和功能尚不完善,此阶段还应以活体饵料为主,一方面可逐渐加大轮虫的投喂量,另一方面可适当投喂较大的卤虫无节幼体等。本研究旨为圆斑星鲽人工育苗中饵料种类及投喂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仔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广东鲂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亚秋 李新辉 +2 位作者 李跃飞 杨计平 徐田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珠江下游野生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性腺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其卵巢、精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结果显示,广东鲂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其卵巢为细线或条状,...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珠江下游野生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性腺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其卵巢、精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结果显示,广东鲂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其卵巢为细线或条状,卵巢发育经历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细胞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卵细胞发生经历3个阶段: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卵巢初级卵母细胞中核仁外排现象出现在第2时相末期至第3时相早期;精巢呈线状或直棒状,精巢为叶状型结构。精细胞发生经历5个阶段: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繁殖季节精子充满于精小叶内,精小囊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组织学 发育 卵巢 精巢
下载PDF
养殖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朝徽 刘海金 +2 位作者 司飞 王玉芬 姜秀凤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1-454,共4页
采用切片方法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牙鲆仔鱼10日龄(全长约4.2 mm)时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20日龄(6.6 mm)时性腺原基形成;30日龄(9.7 mm)时原始性腺形成;50日龄(23.9 mm)... 采用切片方法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牙鲆仔鱼10日龄(全长约4.2 mm)时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20日龄(6.6 mm)时性腺原基形成;30日龄(9.7 mm)时原始性腺形成;50日龄(23.9 mm)时输精管原基形成,精巢开始分化;65日龄(56.1 mm)时卵巢腔形成,卵巢开始分化;85日龄(84.3 mm)时精巢出现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105日龄(127.8 mm)时卵巢内出现卵细胞,卵巢分化完成。牙鲆雌、雄性腺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雄鱼性腺分化早于雌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性腺分化 组织学
下载PDF
bmp3、bmp4、bmp7在犬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轩昆 杨富生 +2 位作者 文玲英 金岩 樊淑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bmp3、bmp4、bmp7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技术,观测犬恒牙牙根发育各阶段标本中bmp3、bmp4、bmp7mRNA的定位表达。结果:bmp3的表达始于牙根发育早期的牙囊组织,之后转移到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 目的:探讨bmp3、bmp4、bmp7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技术,观测犬恒牙牙根发育各阶段标本中bmp3、bmp4、bmp7mRNA的定位表达。结果:bmp3的表达始于牙根发育早期的牙囊组织,之后转移到成牙骨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中;bmp4阳性信号在发育过程中主要位于成牙本质细胞层中;bmp7在牙根发育早期的颈环处上皮根鞘细胞有表达,而后还在分泌期的成牙骨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表达。结论:bmp3、bmp4、bmp7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提示它们参与调控牙根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3 BMP4 BMP7 牙根发育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条石鲷鳔器官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滔 肖志忠 +4 位作者 刘清华 李军 赵春彦 徐世宏 马道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3,共6页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鳔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条石鲷为闭鳔鱼类,在水温为23.5℃±0.5℃的条件下,鳔的形成过程可分为鳔原基出现、鳔管形成、鳔腔充气、鳔...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法,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鳔的早期发生、分化和形成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显示:条石鲷为闭鳔鱼类,在水温为23.5℃±0.5℃的条件下,鳔的形成过程可分为鳔原基出现、鳔管形成、鳔腔充气、鳔管退化及气腺形成4个时期。1日龄(孵化后第2天)仔鱼,在食道与肠的交界处分化出鳔原基;4日龄,鳔管原基出现;5日龄,气腺原基出现;6日龄,迷网出现;8日龄,鳔管形成;10日龄,鳔开始充气;17日龄,鳔充气完毕,鳔管开始退化;20日龄左右,鳔管从幽门处完全脱离;25日龄,气腺迷网发育完全;30日龄,鳔管完全消失,鳔的发育基本完善。在条石鲷的苗种培育过程中,鳔器官的发育影响到条石鲷仔鱼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早期发育 组织学
下载PDF
应用ROC分析猕猴掌跖骨性差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哲 王凤产 +2 位作者 胡凤霞 田华香 赵晓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3,94,共6页
为用ROC分析猕猴掌跖骨的性差大小,取成年猕猴掌骨标本44例(14雄,30雌),跖骨标本45例(14雄,31雌).选择掌跖骨长度和骨干横径2个变量进行测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逻辑回归和ROC分析.结果表明:两侧掌跖骨长度性... 为用ROC分析猕猴掌跖骨的性差大小,取成年猕猴掌骨标本44例(14雄,30雌),跖骨标本45例(14雄,31雌).选择掌跖骨长度和骨干横径2个变量进行测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逻辑回归和ROC分析.结果表明:两侧掌跖骨长度性差较大,ROC曲线下面积(AUC)变化范围为0.917~0.994;侧别之间的性别差异较小;掌跖骨长度的性差明显大于骨干横径性差;ROC分析显示5根掌跖骨的长度性差大小不同,两侧的掌骨性差明显大于跖骨.结果提示:猕猴掌跖骨性差显著,掌跖骨的长度变化主要受基因控制,骨干横径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掌跖骨性差模式可能与人类明显不同,可能很好地反映了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掌跖骨 性差 ROC分析
下载PDF
鹿茸发育的组织来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鲁晓萍 王大涛 +4 位作者 孙红梅 褚文辉 赵海平 章秀婷 李春义 《特产研究》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本综述介绍了鹿茸发育的组织来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鹿茸发育的组织细胞特性,进一步分析了鹿茸发育机制中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鹿茸 皮肤 骨膜 组织 干细胞
下载PDF
扁玉螺的生殖腺组织学和生殖周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庆 孙振兴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2,共6页
采用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烟台沿海扁玉螺的生殖腺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将扁玉螺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扁玉螺在烟台沿海每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为5月上旬至... 采用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烟台沿海扁玉螺的生殖腺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将扁玉螺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扁玉螺在烟台沿海每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为5月上旬至8月中旬,繁殖盛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上述研究结果探明了扁玉螺的生殖腺发育规律,丰富了扁玉螺的繁殖生物学资料,对开发利用扁玉螺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玉螺 生殖腺 生殖周期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跖骨性差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晓静 王凤产 +2 位作者 胡凤霞 赵哲 赵晓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0-524,共5页
以39例成年太行山猕猴跖骨为标本(27雌,12雄),测量每根跖骨7个变量,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用7个跖骨变量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性差最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 <0.01),侧别差异很... 以39例成年太行山猕猴跖骨为标本(27雌,12雄),测量每根跖骨7个变量,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用7个跖骨变量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性差最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 <0.01),侧别差异很小.逐步判别分析选择出来的最好变量是跖骨长度.雄性判别率为78.6%~92.9%,雌性判别率为79.3%~93.1%,平均判别率为79.1%~93.0%.交互检验比回代检验判别率略微低一些.结果显示用跖骨长度变量可以很好地鉴定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跖骨 性差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掌骨性差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晓静 赵哲 +2 位作者 王凤产 胡凤霞 赵晓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30,共6页
目的是用猕猴掌骨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成年太行山猕猴骨骼标本39例(27雌,12雄).每根掌骨测量7个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出来的性差较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0.05)... 目的是用猕猴掌骨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成年太行山猕猴骨骼标本39例(27雌,12雄).每根掌骨测量7个变量.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出来的性差较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0.05).逐步判别函数选择出来最好的变量是掌骨长度.总体上5根掌骨的性别正确判别率较高,雄性判别率为83.3%-100.0%,雌性判别率为85.2%-100.0%,总的性别判别率达84.6%-94.7%.交互检验比回代检验判别率略微低一些.结果提示用掌骨长度变量可以很好的鉴定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掌骨 性差 判别分析
下载PDF
鹿茸干细胞与鹿茸再生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明立 褚文辉 +1 位作者 赵海平 李春义 《特产研究》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鹿茸是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因而成为良好的生物医学研究模型。研究发现,鹿茸的再生是一个基于干细胞的过程,其内在的生长机制和调控模式对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鹿茸的组织学、形态学及鹿茸干细胞的发现... 鹿茸是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因而成为良好的生物医学研究模型。研究发现,鹿茸的再生是一个基于干细胞的过程,其内在的生长机制和调控模式对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鹿茸的组织学、形态学及鹿茸干细胞的发现/鉴定进行了总结,进而探讨了鹿茸干细胞内与再生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鹿茸干细胞 鹿茸再生
下载PDF
有轮瑞利绦虫(圆叶目:戴维科)精子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媛 曾瑶 +1 位作者 闫宝佐 李海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构建有轮瑞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llus精子的超微结构示意图。【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寄生于鸡消化道的有轮瑞利绦虫的精子形态和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有轮瑞利绦虫的精子呈丝状,两端渐尖,具有冠状体,无线粒体,具... 【目的】构建有轮瑞利绦虫Raillietina cesticllus精子的超微结构示意图。【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寄生于鸡消化道的有轮瑞利绦虫的精子形态和结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有轮瑞利绦虫的精子呈丝状,两端渐尖,具有冠状体,无线粒体,具有"9+1"类型的轴丝。精子从头至尾可划分为5区:I区,头部,具冠状体;II区,皮层微管明显,围轴鞘和蛋白质样横隔壁出现;III区,大量电子致密颗粒出现;IV区,细胞核出现;V区,尾部,轴丝游离。有轮瑞利绦虫和棘槽瑞利绦虫R.echinobothrida的精子具有1个冠状体,其他6种已报道的戴维科绦虫的精子均有2个冠状体;而有轮瑞利绦虫和棘槽瑞利绦虫精子冠状体的旋转角度不同,分别是40°~55°和35°。【结论】精子头部冠状体的数目和旋转角度可以将有轮瑞利绦虫和其他7种戴维科绦虫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轮瑞利绦虫 精子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冠状体
下载PDF
Changes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of mouse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林 朱长连 +1 位作者 王小阳 徐发林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52,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of mouse. Methods C57/BL6 mice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t random. Bromodeoxyuridine (BrdU) was injected into the brains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of mouse. Methods C57/BL6 mice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t random. Bromodeoxyuridine (BrdU) was injected into the brain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eriods once a day for 7 d. The brains were retrieved 4 weeks after the last BrdU injec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immunofluorescent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or detecting cell proliferation (BrdU) and cell differentiation (NeuN, APC, lbal, and S 100β),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number of BrdU labeled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ain. Cell proliferation was prominent in the cortex and striatum. A small portion of BrdU and NeuN double labeled cells could be detected in the cortex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in the striatum and CA of the hippocampus in all groups. The majority of BrdU labeled cells were neuroglia, and the number of neuroglia cell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 brain maturation. Neurogenesis is the major cyt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ru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were age and brain region re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development NEUROGENESIS GLIOGENESIS
下载PDF
仿刺参横切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竹兰 李霞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旅顺龙王塘海区自然生长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材料,将仿刺参放入含0.54 mol/LMgSO4的海水中麻醉30 min,然后用手术刀从麻醉仿刺参身体的前1/3处、后1/3处和身体中间完全横切,切后放入正常海水中饲育,定期取样观察仿... 以旅顺龙王塘海区自然生长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材料,将仿刺参放入含0.54 mol/LMgSO4的海水中麻醉30 min,然后用手术刀从麻醉仿刺参身体的前1/3处、后1/3处和身体中间完全横切,切后放入正常海水中饲育,定期取样观察仿刺参的消化道和体壁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仿刺参横切后1 h,体壁伤口便开始收缩,部分个体将体内剩余的消化道由体壁断面处排出体外;切后第6 d,体壁切口基本愈合;切后第20 d,排出消化道的仿刺参开始再生出新的消化道;再生出具有摄食与排泄功能的完整个体大约需要1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横切 再生
下载PDF
5种配方对草履虫生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房英春 肖友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199-7200,共2页
[目的]筛选适宜草履虫生长及繁殖的最佳营养配方及环境条件。[方法]采用5种营养配方,即配方Ⅰ-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Ⅱ-菠菜叶+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Ⅲ-稻草煮剂+牛奶液培养液、配方Ⅳ-0.1%蜂蜜培养液和配方Ⅳ-小麦粒培养液培养草... [目的]筛选适宜草履虫生长及繁殖的最佳营养配方及环境条件。[方法]采用5种营养配方,即配方Ⅰ-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Ⅱ-菠菜叶+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Ⅲ-稻草煮剂+牛奶液培养液、配方Ⅳ-0.1%蜂蜜培养液和配方Ⅳ-小麦粒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并对草履虫生长发育和种群密度及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培养时间最短的是配方Ⅲ,仅用2d就可得体长为90~210μm,体宽为加~30脚,每毫升水样含1000~3000个草履虫,纯度也很高,能够用于纯培养,用该配方培养草履虫效果最佳。草履虫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繁殖温度在10~30℃。pH值在5.0~10.0的范围内,草履虫的生长状况都较好,但最适合于在中性略偏酸的环境中生长。[结论]该研究为草履虫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履虫 营养配方 生长
下载PDF
蒙古绵羊胚胎肠绒毛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用组织学常规方法研究32-550 mm蒙古绵羊胚胎各段肠的组织学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蒙古绵羊各肠段在发育过程中都有绒毛的发生,且绒毛发育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肠绒毛发生时期不同,发生过程不同,大肠绒毛退化消失时期也不同。
关键词 绵羊 肠绒毛 组织发生
下载PDF
蒙古绵羊胚胎胃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09,共6页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蒙古绵羊胚胎胃的组织发生,主要对5-550mm胚胎胃的组织结构及主要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5mm胚胃芽呈梭形膨大;胚胎发育到70mm胃的外形同成体的基本一致;5mm胚胃壁由复层上皮和多层胚性结缔组织细...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蒙古绵羊胚胎胃的组织发生,主要对5-550mm胚胎胃的组织结构及主要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5mm胚胃芽呈梭形膨大;胚胎发育到70mm胃的外形同成体的基本一致;5mm胚胃壁由复层上皮和多层胚性结缔组织细胞构成;8mm胚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下为大量的胚性结缔组织;30mm时瘤胃和网胃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瓣胃和真胃上皮仍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开始发育;90mm胚网胃皱襞开始形成;164mm胚真胃胃小凹底部形成强嗜碱性细胞群;195 mm胚瘤胃瘤状突开始发育,真胃出现壁细胞;252 mm胚网胃出现平滑肌带;290 mm胚真胃腺体可分辨出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335 mm胚网胃黏膜肌可见并进入皱襞;550 mm胚网胃平滑肌带清晰可见,网状皱襞及其乳突从外形上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组织发生 胚胎
下载PDF
蒙古绵羊胚胎小肠的组织发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晓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4,共5页
运用组织学常规方法对蒙古绵羊32~550 mm胚胎小肠的组织学特征以及肌层、粘膜肌、粘膜上皮、杯状细胞、淋巴集结、乳糜管、肠腺、十二指肠腺等发生发育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在小肠各段肌层已分化出内环肌和外环肌;十二指肠、... 运用组织学常规方法对蒙古绵羊32~550 mm胚胎小肠的组织学特征以及肌层、粘膜肌、粘膜上皮、杯状细胞、淋巴集结、乳糜管、肠腺、十二指肠腺等发生发育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在小肠各段肌层已分化出内环肌和外环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在290 mm胚胎时出现了明显的粘膜肌;粘膜上皮发生发育经历了从单层细胞到多层细胞再到单层细胞的过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在各胚期相继出现了杯状细胞、乳糜管、肠腺;回肠在340 mm胚胎、空肠在400 mm胚胎出现了淋巴集结;十二指肠在290 mm胚胎出现了十二指肠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胚胎 小肠 组织发生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掌骨性差的逻辑回归分析
20
作者 胡凤霞 胡海洋 +3 位作者 田华香 赵哲 苏瑞平 赵晓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28,177,共5页
对猕猴掌骨变量的性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用ROC分析来比较掌骨变量、左右侧掌骨和5根掌骨的性差大小.成年掌骨标本44例(14雄,30雌).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选择掌骨的7个变量.采用逐步逻辑回归分析选择最佳变量.结果表明:掌骨长度... 对猕猴掌骨变量的性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用ROC分析来比较掌骨变量、左右侧掌骨和5根掌骨的性差大小.成年掌骨标本44例(14雄,30雌).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选择掌骨的7个变量.采用逐步逻辑回归分析选择最佳变量.结果表明:掌骨长度是最好的性差指示变量,然后是掌骨头和掌骨底变量,最小的是掌骨骨干宽和高.总体性别正确判别率是71.4%~100.0%.ROC分析显示左右侧掌骨性差差异很小,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69和0.978.逻辑回归结果是MC2、MC4和MC5判别率较高(90.0%~94.9%);MC1和MC3判别率较低(85.8%~87.5%).结果提示:猕猴掌骨性差显著.掌骨性差模式可能与人类不同.掌骨变量的性差特征反映了遗传与后天行为因素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掌骨 性差 逻辑回归 ROC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