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麋鹿被毛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及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作用
1
作者 程志斌 白加德 +6 位作者 钟震宇 张宇晨 张树苗 张庆勋 单云芳 郭青云 张盼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哺乳动物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反映其生活状态和栖息地状况,是环境监测中重要的生物化学指示物。对北京南海子和浙江临安两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被毛中的10种重金属和34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以期探讨麋鹿被毛微... 哺乳动物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反映其生活状态和栖息地状况,是环境监测中重要的生物化学指示物。对北京南海子和浙江临安两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被毛中的10种重金属和34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以期探讨麋鹿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在栖息环境监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除Re元素外,其余43种元素在麋鹿被毛中均被检出,统计分析表明Li、Be、Sc、V、Co、Ga、Rb、Ir、Mo、Cd、Cs、Ba、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Tl、Bi、Th、U、Nb、Ta、Zr和Hf 34种元素为麋鹿被毛的特征元素;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相比,浙江临安麋鹿种群被毛中的微量元素Sr、In、Sb、W、Bi、U和重金属元素Zn、Cu、Cr、Pb、Cd含量更少,其余32种元素含量均高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麋鹿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地域差异性,仅Cr(p=0.064)、Ni(p=0.769)、Mo(p=0.129)、Tl(p=0.065)、Zr(p=0.138)和Hf(p=0.057)6种元素差异不显著,其余37种元素差异均显著;北京南海子和浙江临安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和食物均未受到Zn、Cu、Cr、Pb、Cd、V、Co、Ni、Sb和Tl 10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威胁。研究表明,麋鹿被毛可作为栖息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非损伤监测指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被毛 微量元素 重金属 生物监测
下载PDF
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的变化
2
作者 张民照 覃晓春 +1 位作者 赵晨 张爱环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了解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蜗牛破厣生化机理提供参考。【方法】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两个体质量组条华蜗牛在破厣、休眠、取食或饥饿等条件下足和内脏的总糖含量。【结果】条华蜗牛破厣后体内含... 【目的】了解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蜗牛破厣生化机理提供参考。【方法】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两个体质量组条华蜗牛在破厣、休眠、取食或饥饿等条件下足和内脏的总糖含量。【结果】条华蜗牛破厣后体内含糖量升高,体质量组IV蜗牛足、内脏含糖量都高于相应体质量组I。破厣前蜗牛足内含糖量与破厣后的差异显著(P<0.05),而内脏的差异不显著。休眠蜗牛体内含糖量随休眠天数增加有降低的趋势,除体质量组I蜗牛足内含糖量休眠1 d后(27.62μg/mg)显著高于5 d~15 d外,其他休眠时间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蜗牛取食后,足和内脏含糖量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取食12 h~24 h后增加,然后有所下降。除体质量组IV足外,取食24 h后都显著高于取食12 h和36 h。活动蜗牛体内含糖量随饥饿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饥饿36 h后含糖量均显著低于饥饿12 h。【结论】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变化与多个因素有关,总糖量变化规律反映了蜗牛破厣的生理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华蜗牛 破厣 总糖含量 体质量 取食 饥饿
下载PDF
天然动物皮的本体应用进展(续)
3
作者 白忠薛 王学川 +3 位作者 冯宇宇 黄梦晨 岳欧阳 刘新华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2期27-35,41,共10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生物质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作为典型生物质材料,天然动物皮具有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可再生等特点,同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低抗原性、可加工性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生物质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作为典型生物质材料,天然动物皮具有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可再生等特点,同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低抗原性、可加工性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等应用特性。按照化学的观点,动物皮的利用方式可以分为本体利用和水解产物利用两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动物皮的结构、组成及应用分类。接着,综述了动物皮在功能皮革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柔性电子传感材料领域的本体应用研究进展。最后,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对天然动物皮的本体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动物皮 本体利用 功能皮革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柔性电子传感材料
原文传递
天然动物皮的本体应用进展
4
作者 白忠薛 王学川 +3 位作者 冯宇宇 黄梦晨 岳欧阳 刘新华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期49-58,共10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生物质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作为典型生物质材料,天然动物皮具有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可再生等特点,同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低抗原性、可加工性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繁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生物质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作为典型生物质材料,天然动物皮具有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可再生等特点,同时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低抗原性、可加工性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等应用特性。按照化学的观点,动物皮的利用方式可以分为本体利用和水解产物利用两类。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动物皮的结构、组成及应用分类。接着,综述了动物皮在功能皮革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柔性电子传感材料领域的本体应用研究进展。最后,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对天然动物皮的本体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动物皮 本体利用 功能皮革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柔性电子传感材料
原文传递
不同性别东方田鼠组织器官中乙醇脱氢酶分析
5
作者 万祥旭 周宝丽 +2 位作者 黄笑然 金志民 刘春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为研究农林地区典型害鼠生理生化特征,采用PAGE电泳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组织器官中的乙醇脱氢酶分布建立电泳谱图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乙醇脱氢酶表达,同时该酶在不同性别东方... 为研究农林地区典型害鼠生理生化特征,采用PAGE电泳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各组织器官中的乙醇脱氢酶分布建立电泳谱图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乙醇脱氢酶表达,同时该酶在不同性别东方田鼠间表达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乙醇脱氢酶 鼠害防控
下载PDF
对香豆酸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彭勇波 李甜甜 +1 位作者 祝小峰 吕岩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探究了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对人肺癌细胞细胞A549和H1299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添加0~10 mM p-CA能显著抑制两种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01).p-CA显著抑制了细胞周期发生,... 探究了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p-CA)对人肺癌细胞细胞A549和H1299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添加0~10 mM p-CA能显著抑制两种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01).p-CA显著抑制了细胞周期发生,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且细胞凋亡发生明显增加(P<0.05).p-CA显著抑制了CDK2、CDK6、Cyclin D1等周期正调控因子表达,并诱导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p27等基因的表达上调;与此同时,p-CA还诱导了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上升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水平的降低且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上调,而对迁移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也显示p-CA抑制了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并促进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表达上升.上述结果表明,p-CA具有抑制肺癌细胞生长、诱导凋亡并抑制其迁移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促进Bax、caspase-3、caspase-9、p21、p27、E-cadherin等蛋白的表达而抑制Bcl-2、Cyclin D1、β-catenin等蛋白的表达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香豆酸 A549细胞 H1299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淡水经济虾类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不同规格肌肉营养组成及表型性状分析
7
作者 孙丽慧 李倩 +3 位作者 姜建湖 陈建明 高令梅 郭建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5-894,共10页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属于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对环境条件耐受性强,出肉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对4种体重规格红螯螯虾肌肉营养组成和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国标法测定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粗灰...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澳洲淡水龙虾,属于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类,对环境条件耐受性强,出肉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对4种体重规格红螯螯虾肌肉营养组成和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性分析,采用国标法测定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肌肉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全长和体长显著增加(20~80g组),雌虾全长和体长显著高于雄虾(60~80g组);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以80~100g组雄虾最大,在60~80 g组中雌虾显著高于雄虾,头胸甲高在规格60 g以上不再有显著变化;腹部肌肉重以80~100 g组雄虾最大,但与60~80 g组雌虾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雌虾出肉率显著高于雄虾(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以80~100 g组雄虾最高,40~60 g组雄虾最低(P<0.05);肌肉灰分含量小规格20~40 g组较高,40~60 g组雌虾最低。红螯螯虾肌肉氨基酸(AA)、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规格变大而逐渐降低;在氨基酸评分(AAS)模式下,各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在化学评分(CS)模式下,各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随红螯螯虾规格逐渐增大,各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呈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40~60g组最高(P<0.05),EPA含量及EPA+DHA含量在20~40 g组最高,DHA含量在60~80 g组雄虾最高(P<0.05)。综上,相同规格下雌虾腹部指标明显优于雄虾,故雌虾有较高的出肉率,而雄虾第二步足长则明显大于雌虾;40~60 g组雄虾肌肉EAAI最高,40~60 g组肌肉PUFA含量最高,故红螯螯虾在规格40~60 g之间肌肉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 不同规格 表型性状 肌肉 营养组成
下载PDF
福建东山湾人工养殖池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生长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8
作者 李元跃 柏皓 +6 位作者 陈融斌 陈政强 肖震 潘煌杰 李相威 陈凤淋 王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6-1727,共12页
为探究海水养殖池塘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生长及其与野生拟穴青蟹营养成分的差异,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东山湾北部的海水养殖池塘内设置四个拟穴青蟹养殖实验组,分别为红树林(秋茄)浮岛养殖组、海马齿浮岛养殖组... 为探究海水养殖池塘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生长及其与野生拟穴青蟹营养成分的差异,选择福建省漳浦县东山湾北部的海水养殖池塘内设置四个拟穴青蟹养殖实验组,分别为红树林(秋茄)浮岛养殖组、海马齿浮岛养殖组、空白浮岛养殖组(水面无种植植物)和外围环沟养殖组,并以试验点附近海区捕获的拟穴青蟹(野生组)作为对照,对各组拟穴青蟹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白浮岛组拟穴青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出肉率及存活率均高于红树林浮岛组、海马齿浮岛组和外围环沟组;红树林浮岛养殖拟穴青蟹肌肉粗蛋白含量(71.66%)最高,粗脂肪含量(2.52%)相对较低,各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在60.54%~68.68%之间,其中红树林浮岛组拟穴青蟹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上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从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可以得出拟穴青蟹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胱氨酸,各组拟穴青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0.75;肌肉中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红树林浮岛组拟穴青蟹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n-3PUFA)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红树林浮岛养殖组拟穴青蟹肌肉的蛋白质和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实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拟穴青蟹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东北林蛙LEP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感染中的表达分析
9
作者 许冬梅 刘婷婷 +3 位作者 刘依铭 刘玉芬 刘鹏 赵文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为了探究LEPR基因在两栖类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东北林蛙建立炎症模型,分析LEPR基因在细菌感染后的表达情况。首先利用RT-PCR技术克隆LEP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构建Ah感染的东北林蛙炎症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为了探究LEPR基因在两栖类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东北林蛙建立炎症模型,分析LEPR基因在细菌感染后的表达情况。首先利用RT-PCR技术克隆LEPR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构建Ah感染的东北林蛙炎症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感染后组织病理变化,并利用qRT-PCR技术分析生理状态和感染状态LEPR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差异,最后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肾脏、皮肤和肌肉等组织中LEPR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获得东北林蛙LEPR基因序列长度为3 604 bp,其开放读码框为3 405 bp,共编码1 134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显示,LEPR蛋白质为具有一次跨膜结构域的膜蛋白;同源性分析证实东北林蛙与两栖类同源性在52.6%以上,表明LEPR的保守程度较低;基于qRT-PCR结果显示,LEPR mRNA在健康东北林蛙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皮肤、肌肉和胃等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Ah感染后LEPR基因在不同组织中显著上调,但应答时间和水平有所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肾脏、皮肤和肌肉LEPR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与qRT-PCR结果基本一致。皮肤组织中LEPR基因应答强烈,也说明其可能参与感染过程,为进一步扩展两栖类LEPR基因的免疫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蛙 嗜水气单胞菌 LEPR基因 组织表达
下载PDF
miR-182对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乳糖合成的影响
10
作者 朱云菲 贾聚晨 +4 位作者 赵天夺 王若薇 张莉 崔英俊 王春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5,46,共5页
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在生物基因组中存在的经典的非编码蛋白的内源性RNA基因(non-coding RNAs,nc RNA),本实验将以健康的处于泌乳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Dairy cow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DCMECs)为细胞模型,探究bta-m... 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在生物基因组中存在的经典的非编码蛋白的内源性RNA基因(non-coding RNAs,nc RNA),本实验将以健康的处于泌乳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Dairy cow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DCMECs)为细胞模型,探究bta-miR-182对DCMECs中乳糖合成的调节作用。首先通过在线生物学信息网站预测miR-182与编码细胞上葡萄糖转运关键蛋白GLUT1的基因SLC2A1可能存在靶向结合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进行验证。其次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体外瞬时转染miR-182 mimics进入DCMECs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SLC2A1基因表达及GLUT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再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通过牛乳糖酶联检测试剂盒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乳糖含量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mi R-182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的乳糖的合成有明显影响作用,即miR-182对SLC2A1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靶向负调控作用,且对DCMECs中乳糖的合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说明miR-182通过靶向调节SLC2A1的表达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乳糖的合成进行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miR-182 SLC2A1 乳糖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的蟾酥质量评价
11
作者 曹桂云 宁波 +6 位作者 向阳 张永清 刘兴村 庄雪松 孟兆青 黄蒙蒙 张风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95,共15页
为了对不同产地蟾酥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利用24批蟾酥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比较不同产地蟾酥特征图谱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针对特征图谱中的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5个共有峰建立HPLC一测多评方... 为了对不同产地蟾酥质量进行对比研究.利用24批蟾酥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比较不同产地蟾酥特征图谱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针对特征图谱中的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5个共有峰建立HPLC一测多评方法,测定24批蟾酥中5个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建立蟾酥特征图谱,确定9个共有峰,指认其中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是0.136~0.996,四川样本与其他各省样品相似度最低.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蟾酥样品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地域规律性.不同省份蟾酥中日蟾毒它灵、蟾毒它灵、蟾毒灵、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含量相差较大,东北三省及河北、山东、江苏3个东部省份蟾酥样品蟾毒内酯类含量较高,河南、四川省蟾毒内酯类含量较低.不同批次蟾酥5种蟾毒内酯类化合物含量比例差别较大,未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研究建立了蟾酥特征图谱检测方法及含量一测多评检测方法,为蟾酥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积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对于蟾蜍的养殖及蟾酥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高效液相 特征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一测多评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棕黑锦蛇鳞片特征、脂肪酸和肌肉单糖分析
12
作者 黄笑然 杨文建 +4 位作者 万祥旭 周思宇 周宝丽 孟鑫 金志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41-144,150,共5页
为鉴定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鳞片特征,测定蛇油中脂肪酸和肌肉单糖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到蛇油和肌肉多糖,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甲酯化的蛇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同时,多糖经水解和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法... 为鉴定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鳞片特征,测定蛇油中脂肪酸和肌肉单糖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到蛇油和肌肉多糖,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甲酯化的蛇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同时,多糖经水解和衍生后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肌肉中单糖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2.02,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较高,脂肪酸相对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油酸(34.200%)、棕榈酸(22.600%)、亚油酸(22.200%)、硬脂酸(5.280%)。肌肉多糖中单糖主要有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2种,其中葡萄糖占比69.13%,葡萄糖醛酸占比1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 鳞片 脂肪酸 单糖
下载PDF
离水停食胁迫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翻身能力、血清生化、裙边质构及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影响
13
作者 郑嘉豪 申屠琰 +3 位作者 徐英杰 李有志 朱卫东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37-1745,共9页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历来有活品消费的习惯,离水停食是其批量销售环节必须承受的胁迫。因此,探究离水停食对其商品价值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于明确其活体销售货架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以2020年5月20日同池起捕后离水停食...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历来有活品消费的习惯,离水停食是其批量销售环节必须承受的胁迫。因此,探究离水停食对其商品价值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于明确其活体销售货架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以2020年5月20日同池起捕后离水停食处理0 d(S_(0)实验组)、4 d(S_(4)实验组)、8 d(S_(8)实验组)、12 d(S_(12)实验组)、16 d(S_(16)实验组)的雄性商品鳖[平均体质量(546.86±94.70)g]为研究对象,在常温条件下较系统开展了离水停食对其翻身能力、血清生化、裙边质构及脏器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鳖连续翻身次数呈S_(4)≈S_(8)>S_(0)≈S_(12)≈S_(16),且均主要集中于1 min内;(2)血清TP、ALB、TC、LDL-C均无组间差异(P>0.05),GLU-O呈S_(0)≈S_(4)≈S_(8)≈S_(12)>S_(16),TG和HDL-C除S_(4)、S_(8)的TG含量小于S_(0)(P<0.05),S_(12)的HDL-C含量大于S_(0)(P<0.05)外,其余实验组间均无差异(P>0.05);(3)所测7项裙边质构指标中,仅硬度与连续翻身次数的排序完全重合,均呈S_(4)≈S_(8)>S_(12)≈S_(16);(4)肝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力分别呈S_(4)>S_(0)≈S_(8)≈S_(12)≈S_(16)和S_(0)≈S_(16)>S_(4)≈S_(8)≈S_(12),肠淀粉酶活力除S_(16)实验组显著大于S_(0)、S_(4)(P<0.05)外,其余均无组间差异(P>0.05);(5)肝脏ATP酶和抗氧化酶活力随离水停食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均呈阶梯式上升趋势,心脏抗氧化酶活力总体上在离水停食0~4 d、4~12 d、12~16 d分别呈下降、稳定和上升趋势,肺抗氧化酶活力总体上在0~4 d、4~8 d、8~12 d和12~16 d依次呈上升、下降、稳定和再次上升的趋势,S_(4)、S_(8)和S_(12)间在各脏器抗氧化酶活力值排序上明显表露错位的仅为脾脏GSH-PX,呈S_(4)<S_(12)<S_(8)(P<0.05)。研究结果可为中华鳖的生理生态研究和活销货架期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离水停食 翻身 裙边质构 血清生化 消化酶 ATP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4
作者 霍润明 尹恒 +3 位作者 柴若愚 王涵颖 黄玲 王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1-820,共10页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16.50±1.10)g的大黄鱼...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蝉花菌质(Isaria cicadae)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肠道组织形态以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的影响,为大黄鱼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将初始体重为(16.50±1.10)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IC0)不添加蝉花菌质,试验组分别添加1%(IC1)、3%(IC3)和5%(IC5)的蝉花菌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3与IC5组的肝体比(H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IC1组差异不显著(P>0.05)。IC5组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与其他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和全鱼体成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单根绒毛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肠道黏膜厚薄、褶皱高度以及固有层宽度等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IC0和IC1组的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高于IC3和IC5组(P<0.05)。在门水平,各组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对照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丰度较高,处理组有益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丰度较高。试验结果表明,蝉花菌质可以促进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改善大黄鱼幼鱼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改善肠道组织形态,提高肠道中芽孢杆菌属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菌质 大黄鱼幼鱼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 肠道组织形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小鼠肝大部切除术后ALPL对肝再生的作用
15
作者 张立强 魏笑 刘雨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明确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基因(liver/bone/kidney alkaline phosphatase,ALPL)在70%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后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LPL敲除小鼠(ALPL^(+/-))模型,在此基础上行70%PH,检测术后第1、3、7天(PH1d、PH3d... 目的明确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基因(liver/bone/kidney alkaline phosphatase,ALPL)在70%肝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后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LPL敲除小鼠(ALPL^(+/-))模型,在此基础上行70%PH,检测术后第1、3、7天(PH1d、PH3d、PH7d)小鼠的残余肝质量、肝功能,并应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结果ALPL^(+/-)组PH7d的肝重较ALPL^(+/+)组下降;肝功检测结果显示ALPL敲除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水平无显著影响;Ki67染色和PCNA检测结果显示,与ALPL^(+/+)组比较,ALPL^(+/-)组小鼠肝组织PH1d细胞增殖下降,但PH7d升高;ALPL^(+/-)组PH1d血清及肝组织中HGF和VEGF水平显著下降,而在PH7d增高。结论ALPL敲除可延迟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这为阐明肝再生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骨/肾型碱性磷酸酶基因(ALPL) 肝切除术 肝再生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DNA甲基化参与L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莉 魏祥飞 +3 位作者 冉耀祥 姜毓君 曲波 王春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6,共9页
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建立炎症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检测BMECs中炎症因子及AKT1 mRNA表达变化;采用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检测AK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采用组织... 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建立炎症细胞模型,采用RT-qPCR检测BMECs中炎症因子及AKT1 mRNA表达变化;采用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检测AK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采用组织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酶法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采用Bovine lactose ELISA KIT检测细胞中乳糖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β-casein、AKT1、PAKT1、DNA甲基转移酶DNMT1和DNMT3A蛋白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LPS诱导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乳糖和β-酪蛋白合成减少,AKT1表达量减少,P-AKT1蛋白表达量也减少,同时DNMT1和DNMT3A蛋白表达量增加,AK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升高,表明DNA甲基化参与乳腺炎条件下奶牛泌乳调控,LPS也通过促进DNA甲基转移酶表达提高AKT1基因甲基化水平而抑制AKT1表达,抑制乳脂、乳糖和乳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DNA甲基化 泌乳功能 AKT1
下载PDF
扎那纹胸鮡g型溶菌酶的cDNA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17
作者 王运娇 吕梦 蔡莎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1-717,共7页
目的鉴定扎那纹胸鮡g型溶菌酶(GzLysG)编码序列,分析其在宿主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巢氏PCR技术克隆了GzLysG cDNA序列,通过ExPASy、SignalP 5.0、CDD、Clustal Omega等在线软件对GzLysG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分... 目的鉴定扎那纹胸鮡g型溶菌酶(GzLysG)编码序列,分析其在宿主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巢氏PCR技术克隆了GzLysG cDNA序列,通过ExPASy、SignalP 5.0、CDD、Clustal Omega等在线软件对GzLysG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分析了GzLysG 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zLysG cDNA的开放阅读框全长558 bp,编码185个氨基酸,其蛋白序列分子量为20478.20 u,理论等电点为9.16,是一种稳定的碱性亲水性蛋白质。该蛋白无信号肽,含有g型溶菌酶典型的催化活性位点、GEWL结构域和SLT结构域。高级结构分析发现,GzLysG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为主,其分子表面有一条与溶菌酶活性密切相关的狭长裂缝。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溶菌酶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且GzLysG与斑马鱼来源的溶菌酶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GzLysG mRNA在免疫保护相关的皮肤、肌肉和鳃组织中具有较高表达量。结论GzLysG在扎那纹胸鮡固有免疫防御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那纹胸鮡 g型溶菌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谱
下载PDF
育肥时间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5
18
作者 吴旭干 汪倩 +2 位作者 楼宝 刘智俊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采用育肥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经90d育肥的雌体卵巢指数显著上升,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育肥30—60d的总可食率达42%以上。(2)育肥时... 采用育肥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经90d育肥的雌体卵巢指数显著上升,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育肥30—60d的总可食率达42%以上。(2)育肥时间对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育肥60d卵巢和肝胰腺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育肥使肝胰腺和卵巢中胆固醇百分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育肥后期卵巢和肝胰腺中的磷脂含量显著上升;就不同组织而言,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最高。(3)育肥使卵巢和肝胰腺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肌肉中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整体上,肌肉的脂肪酸营养价值优于肝胰腺和卵巢。(4)育肥早期卵巢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整个育肥过程中肌肉中的甜味氨基酸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育肥60d后卵巢和肌肉中所有必需氨基酸分值均大于100,无限制性氨基酸。研究表明,生殖蜕壳后的三疣梭子蟹雌体适宜育肥时间为60d,育肥不仅提高了总可食率,且优化了其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育肥时间 卵巢发育 营养品质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俄罗斯鲟鱼卵与西伯利亚鲟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38
19
作者 高露姣 夏永涛 +4 位作者 黄艳青 师伟 庄平 张涛 宋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均含量为10.41%~13.58%。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西伯利亚鲟鱼卵,而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0.66和44.43。两种鲟鱼卵的脂肪酸中,均以C16∶0、C18∶2n6c和DHA为主要脂肪酸,三者总的质量分数达50%左右;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俄罗斯鲟鱼卵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在两种鱼卵中含量分别为19.47%和16.83%。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鲟鱼卵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粗蛋白、必需氨基酸(EAA)、DHA和n3PUFA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营养价值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西伯利亚鲟 鱼卵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池塘低盐养殖点篮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5
20
作者 宋超 章龙珍 +4 位作者 刘鉴毅 赵峰 庄平 王妤 黄晓荣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450,共7页
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在低盐池塘中养殖102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及其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新鲜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17±0.87)%、(0.60±0.08)%、(22.33±0.50)%... 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在低盐池塘中养殖102 d后,对其营养成分及其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新鲜肌肉中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17±0.87)%、(0.60±0.08)%、(22.33±0.50)%和(1.96±0.13)%;其肌肉干样中共检出19种氨基酸,总量为(89.03±0.36)%,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26±0.12)%,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49%,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39±0.10)%,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6.50±0.4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3.68%。可见,低盐度养殖点篮子鱼的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根据氨基酸品质评价,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5.44。低盐度养殖的点篮子鱼肌肉干样中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3.97±0.32)%,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15%。综合来看,低盐度养殖的点篮子鱼必需氨基酸营养组成合理,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理想养殖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低盐度养殖 肌肉 生化成分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